要不是封印同学推荐,这部片子可能还要在架子上卧上许多年……肯不肯为一份感情付出你的全部,从此亡命天涯?
远离你的亲人,放弃你的前途和职业,把熟悉的生活和环境统统放进某个午夜的梦回……甚至影响你家人的一切……只为一份只有你相信的感情……这部片子的精髓就是一个risk。
我想大多数人不会,于是有了这部片子。
片子最后近乎幻想的直升飞机像气球一样带着自由升到无影无踪……呵呵,真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片头男主角在学驾驶直升机的时候唯一记住的失误操作就是:直升机是不能一直向上飞的……这和片尾遥相呼应……相信自己,相信对方,相信这份执着,相信幸福就在不远处垂手可得……你不相信?
呵呵,那对不住了,该干吗还干吗吧,这个世界的美丽就与你没啥关系了。
不知道 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明了 汤姆·提克威很想要 凯特·布兰切特——我为什么看电影推荐指数:只考虑镜头的话,⭐⭐⭐⭐⭐一句话简介:姐弟恋才是人间真·爱。
一部看到结尾会让人想去再看一遍开头的电影01 情不知所起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年轻警察,一个是制造爆炸的杀人凶手,就,恋爱了。
具体是怎么爱上的呢,不知道,反正爱得特别深,深到警察弟弟愿意帮助大魔王姐姐逃脱监狱、远走高飞。
酷似结婚证的照片以我目前对大魔王为数不多(霍比特人三部曲都算上也才4部)的观影体验,这份难舍难了的深情,应该是源于其有魔法加持的眼神。
《卡罗尔》中如此,《Heaven》中亦如此。
仿佛就在一瞬间,一个眼神,就成功拐走了弟弟/妹妹。
但如果你以为这是部浪漫爱情片,那就大错特错了。
尽管只有短短九十几分钟的时间,贩毒、贪腐、犯罪、枪战、友情、爱情、亲情等大片必备元素实则应有尽有,并配以绝对上乘的镜头语言,时而令人忽略了剧情本身。
迷人正面
迷人正面
完美侧颜
完美侧颜
刺激战场cosplay
甜蜜爱情
甜蜜爱情
炫酷镜头02 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德国导演、编剧、制片、作曲。
执导作品:《因为》《垂死的玛丽亚》《罗拉快跑》《香水》《云图》《超感猎杀》等。
除了这部片子之外,我只看过《香水》,对导演的风格说不上有多了解。
单就这两部作品来看,导演似乎只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一个故事。
既不需要多深刻,也不一定多卖座,就尽己所能,用好手中的镜头而已,哪怕有时候这会让故事显得琐碎凌乱。
《Heaven》就是如此。
手持炸弹的布兰切特出场,以为这是犯罪片;警察局速速破案审讯,以为这是心理片;警察弟弟一见钟情,以为这是爱情片;警商高层勾结贪赃,以为这是缉毒片;偷偷计划监狱逃脱,以为这是警匪片;主角双双坠入爱河,确认这是爱情片;最终两人携手飞向高空,才明白这应该是个剧情片。
说不上反转,但确实丰富。
03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波兰导演、编剧。
执导作品:《电车》《生命的烙印》《影迷》《十诫》《两生花》《蓝白红三部曲》等大众普遍认为他的悲观主义、怀疑主义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其成为通过电影语言来探讨人性以及生命的终极价值的电影导演。
但与我不熟。
或许可以慢慢变熟。
cate啥也不用说的最高演技,从第一次流泪开始就感染到你就是她,跟着她的情绪,她的表情从震惊到不自觉地心痛和愧疚,眼泪夺眶而出,作为一个教小朋友英语的老师,和看着孩子因问毒品而死,警察局不管她挺身而出宁肯自己戴罪也要保护孩子们的正义勇敢之举,在得知失误死亡名单中甚至还有两个孩子,她的情绪演绎的自然生动,那种穿透打动你的表演让人察觉不出来她是在表演,仿佛你就是她,在她面前,或是你就是她,而她完全表现出和你一样的情绪,你和她一样眼泪夺眶而出,更为她的表演而感动,可见她把自己深入在角色情绪里多深,仿佛回想起来,如果你是她那你的反应都没她那么层次感分明又自然。
小哥和她头靠头躺在冷冰的水泥地上睡觉,慢慢睁开眼睛,凝望着彼此,不动声色的爱情或是感情漫延,点点滴滴在你的心头,感动。
小哥低着头听cate叙述,然后希望她说不相信什么,其实潜台词更是,不管你不相信什么,也请相信一件事,那句坚定欲说又有些胆怯的三个字,真是和cate一样眼泪哗啦啦,这种时候,这三个字太让人感动,cate心里知道他对自己的好感不想拖累又不忍伤害又觉得自己不值得他这样,眼中还是有被他的纯净神圣震撼但心里又知道可能甚至希望是别的原因,害怕他会因为爱情,但他还是说出来,而深深感动,那泪水,天,我也哭得不行。
那一刻的光影,背着男孩说那三个字时,暗影,但还是看得到他金顶的目光,那暗影更衬托出男孩暗藏在心中的秘密终于有些胆怯又坚定的说出来的暗恋心理,后面打光在cate脸上,尤其那眼眶中深深感动的泪水,在四下无人的教堂下,真是圣洁美到高潮。
更是感叹,真是,意大利男性不是滥情到死,就是痴情到死。
这也就真只有意大利男人能干的出来了。
这是真的。
一个细节是,他被她一击即中的那个夜晚,他一直不敢松开他手,回味着他电光石火的那几个瞬间。
他握着她的胳膊,镜头给二人脸部特写,cate美如星辰,小哥痴情的脸呆呆注视,所有的嘈杂都消失,只有二人的脸部交换对应,还有一个两人脸部特写,交换对应,是在阁楼第二天cate下楼梯,小哥在上面深情凝视,cate抬头仰视,二人眼神再次交映,潜台词就是,小哥:我深爱你到不能自拔,你知道吗?
我多想你知道。
cate:为什么这样做?
难道是爱吗?
不过二人都没有解释,两人这个镜头脸部特写再一次直接拉近两人的感受直接冲击,双方都感受到了对方的感受。
只不过上一次主要感受的人是小哥,这一次脸部特写着重在cate的感受上。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男孩决定帮助她等待回复的那天,他一早就在警察局的长椅上坐着直到天全亮阳光洒在他脸上,那首著名的音乐出现,弱化全部审问还有其他声音,全是以男孩焦急等待恢复的忐忑不安的心境为主旋律,意味着他什么也听不见,只等待着盼望着想等待揭开谜底般等待着只属于他和她的暗号,他甚至有些激动,想快些知道结果,她愿否踏上和她一起的逃难旅程,和他在一起,他安娜不知心中的激动和忐忑,一直等着。
这支背景音乐一直持续到他小心忐忑的等来他欣喜若狂激动的带子,按捺不住一天焦急的等待在回家的车上马上放出来。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去打电话,她坐在一旁看着别人幸福婚礼家人朋友美食美酒阳光幸福,她知道这可能都和她的未来无关了,对于她来说是对绝望的刺激,委屈,还有怎么会变成这样的无力,她唯一能感受到点阳光的只有小哥,她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放佛又被丢到水里等待溺死挣扎,她呼吸不上来,只有看到他回来,她的眼神由看到救命稻草到委屈,到你去哪了我一刻也不能和你分开,到可以呼吸的安心的表情,到真正两个成为一体共命运,失而复得的表情都被她自然的演绎出来,真是太细腻。
再有自然是他爸爸问她,她爱不爱时,她的表情,她先低头,心里在挣扎,当然是深深感动的,这份远远超过任何爱情,爱,的纯净的感情,这样自然和你成为一体,这个世界上唯一理解相信着你的感受和一切的人,从帮助翻译到cate第一次流眼泪,他都感同身受的被她感染,了解她的感受,开始相信她,他在她身边默默做了所有,不求回报,保护她,为她可以付出所有,默默上演了对最纯粹爱情的完美诠释,这份让人震撼的爱情cate(她说她出轨过一次,估计都没想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估计都觉得受不起,自己还有否资格去爱他,他在她心里更是神圣的,她当然也是想如果说不爱是不是能不牵连她,可是在面对小哥如此赤诚伟大的爱面前,在他默默让她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之后,给了她可以相信东西,她唯一能对这份爱的回报大概就是也坚定的说出自己内心不考虑任何现实的纯净的爱,不是吗?
以及好得不能再好的剧本。
导演和选角都太牛!
最脸红心跳惊心动魄的爱情,凯特31岁时美得无边无际怪不得纯情的意大利少年一眼爱上。
人间四月天导演出来说说盗用人家原声给版权费了吗????
cate美得不能再美,爸爸来时的那段对话真是太感人了,真是浪漫至死真爱至死不渝的意大利!
也理解了为啥好莱坞一般女主生活感情不顺的都跑去意大利找真爱去了。
最后在落日下,托斯卡纳丘陵田野上,在树下爱情的升华,这取景,美飞了。
结尾更是又凄美有回味无穷,寓意深远,充满哲理,首尾相辉映,绝对可以堪称经典。
spiegel那首音乐点滴沁入人心,真是太适合不说却到处弥漫俩人间的感情拉扯或是发生在心里的爱情,恰如俩人之间的感情和真善美的诠释。
《人间四月天》里只有在徐志摩和林徽因俩人的时候会用,当时看就觉得太赞了,俩人的情绪全在里面了,真是简单的音符表达着外在简单却在心里流淌的情绪,太美妙太动听了,果然波兰产大师编剧和作曲!
这部电影的如一块入口回甘的巧克力,丝滑细腻,简单隽永,秒杀所有到处跑宣传的电影。
只是这部戏几乎找不到任何宣传首映访谈啥的,照片也没有,俩主演都是好莱坞的,又是基大师的去世前最后一部作品,美国居然也没有首映访谈啥的???
时隔多年,再回头来看着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这电影时,还是个傻气的大学生,电影镜头里所有美的景致,男女主角义无反顾剃光头发,在机枪扫射中飞奔的坚决,在心里回响很久。
当时还会安慰自己,这是电影,绝美的景色有,绝美的逃离有,但不在现实,这电影不够残酷,结局如果是两个主角都被弹孔穿透才符合绝望美。
可是,多年后再回过来看,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它还是那个心底,爱情的模样,生活的模样。
真的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构图,超级漂亮啊,还有色彩,尤其是火车尽头的一个镜头,让我惊艳。
一开始,喜欢女主的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不得不说这是依赖性的爱情,自从他们相爱,就一直在疾走(逃亡,躲避),在天堂的边缘,但,人生不能一直疾走啊。
女主人公的经历让我感到同情,也为她感到愤慨,气愤于高官与毒贩的肮脏交易,气愤于女主人公的书信、呐喊都被隐藏,但她误杀了四个无辜的路人,我无法接受最后她和男主一起过生活。
一定程度上,这个结局我也可以定义为最终他们还是被逮捕了,毕竟最后一个镜头给的太虚幻了,可能对应了影片的名字,疾走天堂,人生不能一直疾走,所以他们最后去了天堂。
真的喜欢电影的色彩,构图,拍摄。
从,爱,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收获颇丰!
爱,就是一种感觉;爱,就是无私的奉献;爱,就是只争朝夕!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为了妳放下所谓世俗的正义然后一起私奔】真好啊。
通宵看了《Shadow of a Doubt》,我自然觉得希区柯克牛逼,可依然不太懂电影里Uncle Charlie和Charlie两个人暗藏的情愫,Uncle Charlie看着自己侄女然后说“Charlie?
What are you trying to say?
”时那一脸深情,不觉得是亲情的眼神。
下午看了《Heaven》,倒是真的喜欢。
2002年的大魔王,很帅很飒,但没有现在这般攻气,面对小自己五岁的男主角,竟也有一丝小女人的娇态。
Ribisi演得太好,那种藏于心中的暗恋到帮助大魔王逃狱、复仇再携手一起私奔天涯再说出自己心底的喜欢,介于正太忠诚奶狗和有智慧单着责任男人之间的转换,太自然。
又不会压制其他角色,因为他的出色表现,让整段爱情故事都显得令人信服。
因为丈夫和学生收到毒枭伤害,屡次举报未果的Philippa决心报仇,她把炸弹放进毒枭办公室,却因为恰逢打扫卫生的大妈清理了垃圾桶,造成了四名无辜者的伤亡。
在警察厅得知真相的Philippa崩溃,作为翻译的记录警员Filippo在这个过程中对Philippa动心,并从自己弟弟的口中得知Philippa是一位负责的的老师,于是他带着她脱离警察们的监视,助她复仇,再带她逃亡。
基耶斯洛夫斯基式的罪与罚的爱情,一场深沉静默的爱情。
树下的两个人真美,仿佛童话故事中才有的两个人开着直升机逃离一切飞向天空的金话筒真美。
澳大利亚出身的大魔王在片子中说着意大利语还剃掉了头发,所以我们的主演们就不要说着因为制作方需要配音快所以找配音演员专业这样的理由来作为自己台词可能不会太过关的借口了。
四星半的电影 也是我心中最美的一部电影记得初中暑假的晚上在电视上囫囵吞枣得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情很平静,不久关于它的一切就被封存在脑海深处。
高中周末可以玩一段时间的手机,在翻找好电影时突然就发现了它,当时有种迫切的心情想在重温一遍,那种感觉就像人试图去找寻关于一个梦的记忆。
无奈爱奇艺需要会员,好在高中毕业的现在终于冲了会员……第二次看完后,对于这部电影,我觉得它确实在几个不同的角度看来都无愧于Heaven这名字。
电影最开始是菲利普在模拟操控直升机,他似乎想飞得更高更远,但耳机里的指导告诉他飞机飞得过高会存在危险。
然后镜头一黑,接着便是一位女士拿着自制炸弹去找一个表面正人君子实则毒贩的男人报仇,可惜意外发生,被炸死的是一位父亲和两个女儿,外加一位清洁工。
女人被抓起来,她打算用英语来应审,于是菲利普便以翻译的身份入场,两位主角正式打了照面,女人叫菲莉芭,英籍意大利人,是位老师。
在后来的审讯中她才发现自己杀错了人,并为此极为痛苦。
此时镜头多打在菲利普观察菲莉芭的脸上,他也开始感受到真正的菲丽芭。
在弟弟的话下,菲利普了解了菲丽芭的为人,也在之后的审讯中知道局长是那位毒贩的人,他们会合谋陷害菲丽芭。
于是,表面人畜无害的男主开始帮助女主逃亡。
计划十分顺利,因为菲利普了解时机一到,就得寻求改变。
所以尽管计划中途有变故,菲利普也能巧妙渡过。
后来菲利普利用毒贩急切想知道女主被抓回没有的心理,巧妙设局,让菲丽芭亲手打死了仇人。
然后,两人开始了真正的逃亡:他们回到女主的故乡,在教堂中,女主向主和菲利普忏悔,她本想为自己错杀了人而赎罪,却因为菲利普的爱而准备继续逃亡。
他们剃去头发,以表示从头开始。
逃亡需要经费,菲利普便找到父亲,父亲虽不愿儿子受苦,但知道他们真爱着彼此,也只能由他们逃亡。
他们躲在了菲丽芭旧时朋友的家中,在傍晚,他们在房子远处的一颗大树下结合……次日,警察突然来袭,他们手指紧扣,接着趁飞行员不注意,开着直升机越飞越高,消失在了镜头……整部电影没有什么高潮迭起,大多情况下舒缓平静,在以逃亡为背景的情节下确实不太适应。
或许是为了映衬标题,导演一直压着紧张的节奏,让电影的逃亡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旅行。
以爱之名,逃离世俗的羁绊与罪罚,真的有很浓的宗教味道。
影片纯粹的简单,没有其他逃亡电影中的背叛与血腥,多么像天堂:与世无争,只存在平静与和谐。
这是电影的基调,很美,很有天堂的韵味。
电影的前半部分一直被压抑在监狱的小小审讯屋中,活像地狱那样煎熬,之后再阁楼上,透过大钟的玻璃可以望向外面的世界,镜头便开始由狭小向广阔无垠过渡。
当火车驶出山洞,男女主走在山间小路,空间开始膨胀,这是他们逃往天堂的路途,在山脉绵延间,他们休整,最后通过直升机,他们走向天空,这时镜头转向无际的视野,空间也膨胀到极致,代表着男女主完成了逃亡:从地狱到达了天堂。
另外,意大利的景色确实美,从视觉上的体验让我们仿佛置身天堂之中。
都说配乐是一部电影外现的灵魂。
Heaven中的Spiegel im Spiegel(镜中镜)与Fur Alina(致爱丽娜)都呈现着一种静默 安详与平静,使人无比舒缓,同时又让人充满力量与希望。
当它们与影片中美丽而又广袤的山脉田地结合,真是让人如同置身仙境。
再来说说几处镜头语言:1.菲丽芭信任菲利普,菲利普仿佛得到了菲丽芭的力量后开始计划逃亡,尽管他的计划被局长窃听,但最后菲利普带着菲丽芭竟然安全逃了出来,这究竟是爱的力量,还是菲利普是《圣经》中摩西的化身,无论逃亡之路多么危险,菲利普都能化险为夷。
2.教堂中菲丽芭向菲利普赎罪,让我们看到了正义凛然 会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女主的另一面:那个不完美的灵魂。
而男主只是默默倾听,像极了向主诉说的天主教徒。
3.菲利普和菲丽芭的生日相同,名字相近,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冥冥中注定?
4.菲利普与菲丽芭在广阔无垠的草地上奔跑,在大树下结合,多么像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
在表现这一切时,导演的镜头中没有多少语言,而是让演员通过动作 神态 肢体接触 周围的环境来渲染这一刻的神圣,那是超过语言的 人类最初始的原始的表达方式。
接着我想说说关于结尾的警察为啥要出来煞风景,以及到底是谁报的警。
首先作为电影中的最高潮部分,加上男女主逃亡的人设,警察出现的作用就相当于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这是他们到达天堂的最后磨难。
可能有人觉得结局定在男女主结合的树下可能更完美,毕竟当时的环境与情调都和天堂最相近。
但这不符合这部带有宗教色彩的电影:不遭受苦难,如何得到救赎?
因为之前的逃亡导演表现的十分梦幻 一路上几乎没有阻碍。
同时如果一对逃犯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找到天堂 听起来也很怪。
因此警察最后亮个相不仅有助于加速结尾的产生,起到节奏上与情节上的过渡,也更使观众容易接受。
接着便是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的疑问:是谁透露男女主的位置?
大概我们想到的都是菲丽芭的朋友,确实她的嫌疑最大。
但我觉得可能并非如此。
这里说一个小细节:男主的爸爸在教堂里离开他们后,出去是往右拐的,但是从前面看,男主他爸的车是停在门口左边的。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什么暗示。
我个人觉得爸爸是个理性的人(前面菲利普梦遗后坦白自己恋爱了,而父亲并没有因为儿子的对象是杀人犯而阻难),作为父亲会去帮助落难的儿子,但作为警察也会有自己的正义一面(抓住凶手,同时不想让儿子作为通缉者一直漂泊)。
因此我觉得有可能是父亲:1.如果是女主朋友的话,可以晚上就让警察来,为什么非要第二天早上,这个时间差可能错过抓捕时间;2.那么警察第二天早上到可能说明举报者不知道男女主的具体位置,只知道大致位置,所以会花一段时间找到他们,这点来看女主朋友明显不符合举报者;3.最后警察来时不知道你注意没有,朋友一家被警察带出来时表情惊恐,有点猝不及防的感兴趣觉,这更像局外者,不像报案者;4.最后女主也说了她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所以也不太可能报案。
男主爸爸往他来时的路的背向离开,在这里可能有什么内涵,可能从左边来 他是作为一个父亲,给儿子逃亡的帮助与安慰。
从右边离开是一个警察应该做的(逮捕)。
(不喜勿喷!
)毕竟片子有不少宗教上的隐秘与难懂,如果真的有人报警,我更愿意认为是父亲,同时我想菲利普也一定能理解自己的父亲。
插一句:父亲那段告别菲利普与菲丽芭的戏很强大,使父亲的形象十分立体饱满。
最后我想说说影片的结尾。
我个人对此非常满意,因为结局是个谜团:从开头的飞行模拟可以看出,直升机不能升空太高,但菲利普操控直升机逃亡时其消失在我们的视线,所以有可能菲利普与菲丽芭的结局就是死亡;当然也有可能他们降落在世界的某处角落,完成了自我救赎,开始了属于他们的生活,找到了天堂。
我始终相信,一部好的电影不需要多么详细去讲述一切,有时候留出空白,让我们自己填补,反而更让人饶有趣味。
我推荐它给过一些同学朋友,有的说索然无味,豆瓣上也有观影人怎么看,甚至认为如果由基耶斯洛夫斯基指导的话效果可能更佳,但我认为,提克威的成果很不错。
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我而言,它有种说不出的味道,观影它会给我带来平静,也让我感叹于第一次看heaven距今也有几年的岁月了。
对于处在多变的快节奏时代的我们,也需要抽空来歇歇脚,等等身后的灵魂。
也许天堂离我们很远,我们只能在乌托邦的电影世界感受到,但只要我们努力创造,像菲利普一样为爱不惧一切 奋不顾身,我们总会在大千世界中找到我们自己的heaven。
《第三类法庭》 韦海怡 马中宝《疾走天堂》 凯特•布兰切特 翻译官《天使之城》 梅格•瑞恩 NICOLAS•CAGE电视里在放《第三类法庭》,我抛弃电脑,坐在椅子上看了一下午。
看完了,心底涌起似曾相识的感觉来,并非是因为片子本身的再度重温,而是,因为韦海怡和马中宝,想起了一些在别处体悟到的相同:被无罪释放的女杀人凶手,略微精神障碍的无业游民;被指控为恐怖分子的女杀人犯,为其翻译的翻译官;因对手术台上的生死失去控制而焦虑的女医生,着黑衣的天使。
模式大都类似女人——良好的职业、丰富的阅历、独立、自主、坚强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强大痛苦;男人——单纯、敏感、涉世不深、世故不足。
看起来,好象应该是这样的男人更脆弱,他们有婴儿才具备的处世特征,他们知道社会很坏,他们一眼就分辨谁好谁坏,准确而富于直觉性,在社会中,他们是理应更容易受到伤害的。
可事实却是:坚强而能干的女人们被不断打击,溃败,她们被迫卸掉自以为是的盔甲,遍体鳞伤。
敌人仿佛都是喜欢攻击强悍的对手,对于单纯,不屑一顾,于是女人们败下阵来,伤口却被温暖的、无私的、不顾一切的、一心一意的、全盘托出的爱抚慰着,简单得一塌糊涂。
但我们的社会却好象并不习惯于这样的爱恋模式,在剧中,以上这三对爱情是没有人看好并祝福着的:但我知道只有马中宝知道怎样去爱韦海怡,他补上了海怡心中自出世以来便被遗忘掉的梦缺;只有那个眼神清澈的男孩才适合凯特,他知道带走她的烦恼,只需要坐上一架他勾勒的直升机,朝天堂一直地飞;只有CAGE才明白上帝对人类的残忍,所以他能看到梅格的灵魂无奈而善良的影,他知道他能让她安静,于是他宁愿要神的惩罚,也要她开心。
没有人比他们彼此更适合彼此。
因为现实的残酷,一个个他们才懂得梦的好,一个个他们才适合那一个个那看似刺猬的女子。
女人的浪漫,靠意志。
男人的浪漫,靠全家支持。
一名警察一见钟情爱上了杀人犯,救她出狱,助她复仇,陪她一起上天堂,7天之内,死生挈阔,确实浪漫。
这浪漫代价,是,弟弟失去哥哥,是,父亲失去儿子。
这浪漫能成,是,不知后果的弟弟,全心全力帮他实施越狱计划;
兄弟情是,洞悉悲剧结局的父亲,真心真意接纳了他的爱情。
父亲的爱是,他上了天堂,他的家人下了地狱。
弟弟,一定会后悔,他的勇敢,害死了哥哥。
父亲,没法后悔,知子莫若父,性格决定命运,如果爱情和悲剧都已经发生,父亲唯一能帮助儿子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替神父,亲口问一下那个女人,你真的爱他吗?
二是以家长身份吻那个女人,接受她成为家庭的一员。
让儿子有一个精神上的婚礼。
2002年的意大利电影《Heaven》(疾走天堂)的结局是细思极恐的浪漫。
http://www.iqiyi.com/v_19rrh11q10.html 兄弟情,在40分钟。
父子情,在80分钟。
夫妻情,在120分钟。
看的时候,别错过。
浪漫备注:遥望情人节,俗爹必须说:谨慎无浪漫,生死要三思。
死生挈阔,你做了容易,家人无法承受。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