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为人与所做事迹,对比现实,真实性有待商榷。
但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来说,有刚正不阿的好人,腹黑阴险的捣乱分子,各类骑墙派人士,蛮不讲理的莽夫,投机倒把的势利眼等等,一个村落里完整的展现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实属难得。
剧里不少段落也颇具人性感染力,在以情动人的同时仍保持了权术斗争为主题的叙事主线,不紊乱,一直以适当的节奏有序前进,以小见大,反映了不少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在相互傾轧的故事中显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才是这部剧带给我们更为珍贵的东西。
作为一名乡镇公务员,也作为一名下派的村支部书记,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这部剧,很有感触,首先不容置疑这部影片描绘的农村生活的真实性,尤其是对农村土地的描绘,对修路的渴望,以及农村各种各样纠纷的刻画,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太近太近,同时自己感受到自己很大的差距,只愿对得起老舅说的“年轻的时候,不害怕,老了的时候,不后悔”
电视剧快结尾的时候二叔对马书记说:“我到现在也没觉得我哪里对不起你,因为如果没有我,你不可能成为现在这样一个男人”。
起初没想通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后来仔细琢磨才开始明白其中的深意。
的确,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对手,坏的情绪、糟糕的事、观点或利益冲突的人,这些看似都是我们通往明天的绊脚石,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情绪人事的存在,才让我们有机会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接纳这些正在努力成就我们的对手。
央视一套上映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热播后,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我颇为认可,该剧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所表现的农村现状、农村生活、农民心理、农村发展等问题都比较贴切。
最初看该剧是冲着主演吴秀波去的,觉得这哥们演戏还可以,所以就一直看下去,看着看着被里面真实贴切而不失幽默的农村生活所吸引,仿佛演得就是我所认知的农村的人和事,对剧里的情节感同身受,因而更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感触,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马向阳下乡记》这部剧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不像以住农村剧太悲情太说教,宣传色彩太浓,太主题了。
(像赵本山的乡村系列我一集都没完整看过,没什么想看的冲动,总觉得就那么几个演员家长里短的逗乐,格调不高,无新意无活力)。
该剧中马向阳作为一个从市商务局抽调的下乡干部,一个开着越野车、爱户外运动、新潮时尚的主角,有别于以往刻画的农村村官好像就是朴素、无私奉献、只会工作无生活情趣的道德楷模。
他新潮时尚、眼界开阔、有思想有头脑有口才、敢想敢做但又考虑实际情况,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不抱怨,讲方法,能直接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先搁置,先把其它问题解决了,用马向阳的话说,先把气理顺了,难啃的骨头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比如:马向阳刚到村里解决二叔刘世荣占寡妇丁秋香两陇地的事、本想上任就立马解决,舍命喝酒,结果碰得一鼻子灰,但他没有灰心,有耐心有信心,其实他后面还有机会可以直接去让旺财带领镇土地所的人去重新丈量,给刘世荣一个下马威,找回自己的面子,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理顺人的心气,让他自己最后主动交出占的地,让刘世荣心服口服,又树立了自己威信与地位,让村里的人彻底信任他这个村官,整个村子人心齐、泰山移,以后任何困难都不怕。
还比如解决李云芳拆小卖部的事,直面做工作解决不了,就侧面解决,另开一个超市;和该村首富刘玉彬争夺大槐树这样的事,则直接表现出一个正常人的反映,就像他说的:我此刻就是马向阳,不是村书记,就是三个字“看不惯”,带领村民成功保卫了村魂大槐树。
像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总之,解决问题讲方法,而不是动不动拿上级压下级、找镇上、市里甚至派出所,农村解决问题首先就得把握就一个字“理”。
该剧涉及农村现状,空心村、老人、寡妇、留守儿童、如何留住人才、村文化设施、农村民主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办超市、农家乐,办煎饼公司、搞旅游开发、搞土地流转,蔬菜大棚等。
农村的发展需要有能力的带头人、年青人,同时也需要国家的支持,剧中如果没有国家领导干部下乡的政策、商务局、市领导的支持、配套农研院的支持,我想马向阳的工作也很难开展的如此顺利。
农村的各种问题要解决,需要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去脚踏实地的解决,任重道远,但我想信随着国家的富强,农村的各种问题会逐步好转,逐步解决。
说说该剧主要人物,剧中人物冲突、心理刻画的很到位。
马向阳新潮时尚、睿智有能力、不具困难,与来大槐树村搞技术支持的农研院博士周冰是工作搭挡,但结局有可能会成恋人;二叔刘世荣德高望重但又有点小私心;祖奶以前是支前模范,妇救会会长,有一手烙煎饼好手艺,有一个惹事的小孙子花小宝,后来与寡妇丁秋香好上了。
村干部齐旺财搞土地流转被骗未找到骗子一直不敢回村,与二叔刘世荣争夺村主任成了死对头,他老婆李云芳开一个小卖部,在村里妇女中有一定号召力,后任煎饼公司经理,小姑子齐槐与二叔刘世荣儿子刘玉龙搞对象,随马向阳回村搞大棚蔬菜,因两家不对付,两人谈朋友家庭阻力很大但最终喜结连理。
村会计梁守业工作兢兢业业,怕且爱老婆,有幽默感,有私心但也有原则,老婆咋咋呼呼的,最初招人烦,但最终也不那么讨厌。
剧中从开始占地风波、土地流转被骗、修路拆房、村主任与二叔刘世荣恩怨纠葛,开煎饼公司、保卫大槐树、土地流转之争等等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情节紧凑,跌宕起伏。
刻画的第一书记、村主任形象、会计形象、村霸、小村民等形象生动贴切,表现出农民即想富但又着重眼前利益的矛盾心理。
再说现实中的农村,像剧中表现的大槐树村这样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槐树、山青水秀同时又有历史底蕴的村落已经不多了,剧中的大槐树不就是人造的么,原来的农村确实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者来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现在随着大量年青人进城打工,各种原有风俗习惯也慢慢改变,依靠道德体系家族长者维系的农村社会也逐步瓦解,随之而来的思想多元与开放。
但现实中农村怕是比剧中表现的更为复杂,人与人之间关系更难处理,就说剧中人与人之间矛盾与纠葛可以沟通解决,打打闹闹又不断化解,好像人与人之间不怎么记仇,现实中农村人有矛盾心里有结怨时最缺乏沟通与理解,不易化解,也缺少那么一个有沟通能力、能主动化解矛盾的村主任。
再说农村土地流转的事,这个我倒是有亲身经历,我们村有一个如剧中刘玉彬式的先富起来的人物,也回乡搞土地流转,与剧中不同的是,他流转成功,将村里一百多亩土地以30万价格承包50年,村里每个人分到了1500元,我无意评价这是好是坏,但我觉得应该会有更好的结果。
为此我作为一个从村里走出来的局外人,因说了为村民争取更多利益的话而得罪了他,可惜我无法像剧中马向阳一样,为村民争取合理的利益,再说村民每个个体也不愿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村里更缺一个一心为村民着想,敢于力争的村主任,农村的民主发展更是任重道远,这就是现实与剧中的差别,令人唏嘘。
总之,《马向阳下乡记》是部好剧,题材现实新颖,贴近生活,主演吴秀波有足够号召力,各配角演绎的角色也淋漓尽致,天时、地利、人和想不火一阵都难,值得大家一看!
追山影看的这部剧.挺搞笑.总算出了东北也有其他能看的乡村剧了.虽然这里好些人还是东北口音都不知道是咋回事乡村感情戏写的挺好.玉龙齐槐真般配.就秋香和小宝不太搭……但是城里几个人的感情戏就较差了,基本上我跳着看的。
不过好像很多人不喜欢女一?
我觉得还行啊,优酷评论里说讨厌女一对院长不喜欢还勾搭着。
但男一不也没和小曼说清楚么,还勾肩搭背的。。。
最后两个人的备胎自己玩儿了,说明这两对儿还是挺配的不过这剧还是虚了点,靠演员朴实的表演和一些章节的塑造让他看起来真实一些。
所以只能打三星,我特别佩服刘世荣的演员,演白家大爷就像个堂堂正正的东家,演葛尔丹就像个蒙古爷们,这次演这个角色就像个乡下的老头子。
玉芳(我老听成元芳)确实挺漂亮,特别后面穿西装了,还以为是央视的那个李小萌客串的………………
首先,本人和豆友山风完全同意这个乡村题材的电视剧值得4星,但理由完全不同整篇山风的文章来看,不得不说,一看就是满满的男性荷尔蒙喷发出的味道+古龙香水,真心不好闻。
如果把二叔和马向阳的主线矛盾完全当作权利政治、宗族意识VS城市精英OR COUNTRY MACHINE的阶级斗争、利益集团的殴斗,这个格局真是太小,装不下这部片子的视野和理念。
阶级斗争无所不在,但全世界所有优秀的作品之所以称得上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它们都超越阶级,或者至少,描述斗争的目的也是为了超越斗争。
片中有一个重要桥段,二叔的儿子反问二叔——当年全村干旱,是谁带着全村的人挑水,不求回报,你说我像谁?
没有人生来就自私自利、城府世故、倚老卖老,都是在时间的磨砺中慢慢流失了本性,在这点上,我不承认外因大于内因,没有自下而上的变革,不可能有自上而下的变革,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学者说五四以来的中国所有的变革诉求,都是政治性的,即使打着文化的旗号,或者是泛政治化、泛社会化、泛男性主义化、符号化,没有生态主义、女性主义、仿生学、文学、哲学、史学、美学的位置。
这种内因大于外因的思想分野,也是海德格尔、萨特和一大群二线欧洲学者的区别。
而对于二叔来说,就更是如此,从当年的小权利,到今天的大权利【对于村落而言】,正是自己的小农意识、宗族意识的固有的缺陷,让他越来越城府、刚愎自用。
山风说,中国历史上的精英变革破坏了乡村体系,这或许是有史学依据,但并不能代表每一个企图变革乡村,磨合城乡阶级裂痕的人都是破坏。
中国人思维的固有通病就是在极端的精粹化和极端的民粹化两种病态的文化生态中摇摆而不知。
木心说,都一个人,不要读TA的主义。
从来没有人的群像,只有一个个具体的人。
马向阳一开始既没有捞一把的小人心思,也没有工在千秋的大义,刚到村里只是想混着走个过场,一句话——偷懒。
但后来,农村人的质朴、狡黠、琐碎,甚至这种狡黠和琐碎都透着的质朴感,给他这个城里人很大的震撼和感动。
于是,有了两幕很强感染力的戏份一幕是马书记和女主角的对话,他发现,大槐树真的会说话,村里人的笑、泪、愤怒、撒泼、坐地炮都要在大槐树下进行。
另一幕便是全村,包括二叔和利益集团砍树的对峙。
没有这两幕戏,这部戏的格局便只是一部普通的乡村题材作品,这两幕,触到了中国人文精神最质朴的核心。
不然,这部戏也不配和北平无战事一起站上飞天奖
我想写一个比以前要更长一点的,因为我也说不出什么专业上的话来,所以我从来不会从技术上来说事。
我看到了马向阳分方便面换点子的那一集,这个真是很可笑,从这一点来看马向阳的能力只能是一般,要我给他评分,就给个6分吧。
但我确实很喜欢这个角色,因为他很真,其实有时能力还是次要的,“真诚”在我看来真的更重要。
我想说的有几个关键词,「真诚」算一个,不过顺序也许会乱的。
在方便面这件事上二叔又“发威”了一把,不得不说,二叔是个有手段的人,但他那些能力能算什么呢,照样在城里被骗(怎么说的好像城里都是骗子似的……),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能被骗呢?
我觉得这个背景的设定特别的好,二叔在眼界上是有他的局限性的,他的那些手段如果算作是种能力的话同样也是受局限的。
与于书记的那场谈话,在他看来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在很多村民眼里也是那样的,即使马向阳这边的人也会认为二叔与于书记的交谈是会对马向阳不利的谈话,但我看到这点时我就在想,如果这是个现实中的事 那绝对不会是件对马向阳不利的事,因为一个没有眼力的人是不可能做到书记那个位子的,我想在二叔面前,即使二叔全说坏话,真有能力的人是能准确的听出话里的真相的。
后面看完了剧情也完全如果想象的那样,我觉得编剧还真是不错的。
「能力」算第二个关键词的话,这个话题其实是不好说的,其实我也无法说清楚,要让我给马向阳支招吗?
如果考别人可以的话,那干什么都容易了,当然了,马向阳不是完美的人才会有精彩的电视剧的存在。
如果是个完美的人呢,当然也可以成剧,那就成了传记了。
这 让我想起了王守仁,想起了知行合一。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是由阴谋阳谋组成的,但这个世界还是有他的道理存在的,有规律的,出了问题也会是有最好的解决办法的。
怎么来解决,这就是一个人「能力」 的体现。
当然,别说做好了,就是了解一下,这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很费脑的。
假设成了,这算大智慧,有大智慧就有小智慧。
这剧里就有很多,就是那些“点子”,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表情。
例如我刚看过去的,林小曼去周冰的房间,假装肚子疼然后说了一句话。
这也是我看中马向阳的地方,我看那些“小智慧”真的很累,「真诚」,不做作比较起来真是让人很舒服。
只要人真诚了,即使做一些欺骗的事也不让人难受(例如藏垃圾的事)。
说点题外话,我自己的事,我到目前为止,在事业上还是很失败的人,同朋友聊天也会说起来,很多人也给我提这样那样的意见,我也会自我剖析一下,(当然很多我也是没脸说出口的)不过有一点我说过几次,我说我可能是一个比较适合做学术技术的人(当然学业不精),我这么说就是我感觉这些东西是单纯的,是「真诚」的,用真诚这个词是因为这些东西根本无法施展他们的“小智慧”,当然这么形容还是不很合适的,真诚这个词毕竟是用来形容人的,有选择才是令人珍贵的。
很多东西我其实看的特别真,有时候我也不是不能,我只是不想而已。
当然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好像是很难成为前面我提到的有「能力」的人了。
不过,我想插一句我只是说成不了王守仁一样的人物,想提拔我的人可千万别对我丧失了信心啊!!
(我怎么感觉我前途堪忧啊)我本来好像有好多点要说的,不过写到这里有点断片,反正此剧还没完,再想起来再说吧。
很不错的一个剧,我以前评价一个剧有两个歪点:1.如果你记住的是角色名而不是演员名,那这个剧应该是个不错的剧。
2.如果你会对其中的情节有了一些思考,即使会有一些不合理,那么此剧对自己也是有意义的。
《马向阳下乡记》它没有现代生活中黏黏腻腻的儿女情长,有的只是农村人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朴实生活,有的只是一个人为了农村人朴实的生活所做的点点滴滴,却在点点滴滴的朴实中渗透着责任,渗透着奉献,诠释了一个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担当。
喜欢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它是农村生活题材,能唤醒同样是农村出来的我内心深处最熟悉的记忆,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更是因为剧中的男主角和我们一样,是当代社会中流砥柱的年轻人,但是他的身上却有太多太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年轻人去学习和借鉴。
他具有一种有始有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马向阳由市商务局下派到农村当第一书记,一个从小在都市长大,和农村生活没有交集的年轻人,一下子从霓虹闪烁、激情四射现代化的大都市到贫穷落后的农村,他有太多的不适应。
他有过不解,有过无奈却没有抱怨。
他有过到彷徨,有过无所适从、束手无策却没有退缩。
因为误会被领导批评,被揪回市里,他本可以顺水推舟,离开那个他不熟悉的农村,离开那个本不属于他的农村生活,可是他选择了回去。
一种莫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督促他回去,督促他坚持完成他的使命。
他义无反顾的行为让我深彻感悟,任何事情难能可贵的是坚持、是有始有终,做任何事情只要开了头就要付诸行动坚持到最后,这是一种责任、亦是一种担当,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不退缩,终究会有看到希望的那一天。
他具有为人处世的谦逊、大度和随和。
对于任何一个人的百般刁难、阻拦和不解,马向阳都不会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他以“敞开心扉”的情感去感化,他以“一笑泯恩仇”的方式去化解,用他的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
社会是个集体,是人与人交流、人与人相处的集体,生活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有太多因为利益和小事而产生的过节和不悦,它牵绊我们、阻碍我们,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硌脚的小砂砾,不是谁离了谁不能活,而是和谐了路才走的更顺畅。
我们应该学习马向阳这种以德报怨的心态,人心换人心,天长日久,这些过节和不悦便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攻自破。
投桃报李、以德报怨,在我们收获人心的同时,这些牵绊也是我们成长和升华个人素质修养的磨砺。
整个电视剧看下来,感受颇多,有太多触动心灵、打动我们的地方。
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去模仿,刻意去让自己成为一个特别卓越、特别伟大的人,但是生活中可以慢慢的去思考、去改变,认真的做好自己,让自己源源不断的散发着正能量,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心若笃定,何惧风雨。
" 我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马向阳这个人太贴切了。
在帮丁秋香要地的时候,没忌讳过那个可以在这个谁也不认识的陌生地方助他一臂之力的家族长刘世荣。
在修路的时候,替李云芳想尽后路。
在卖大槐树的时候没怕过那个富可敌市的刘玉彬(引用梁会计的形容),既有钱又跟某些大官认识,正如他对马向阳(这里大概有点威胁意味)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
而马向阳这个小小的商务局市场科科长确实不该得罪的,但却得罪了。
后来发现去年土地流转骗了村民的商人是自己顶头上司郭局长的儿子,照样劝他去自首,给村民一个交代。
最后...他在老舅的训诫下:前半生不害怕,后半生不后悔,尽他第一书记该尽的职责,怀揣带领村子致富的真诚,让大槐树下长出金子的纯粹的愿望,赢得了最具代表性的二叔、李云芳、刘玉彬等人的尊重,让全村人走上富裕的道路,建立起自己在这个村子里无人可以撼动的威望。
这部电视剧可能不是豆瓣党喜欢的,但绝对可以打5分的剧。
中国的社会是城乡二元区分的社会,农业从三中全会后到2006年的农业税阶段,到之后的青年农民进城打工老弱妇婴留守阶段,再到产业转移的新阶段,经历了沧桑巨变。
本剧最大的价值,就在对于后两个阶段的演进做了深入的思考。
农村农业农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个从山东农村出身,到经过高考进入一线城市学习生活的人,本剧对农村现状的真实写照,演员的生动反映,让我数次热泪盈眶。
本剧对于三农问题的探索,也正是我一直感到迷惑的。
从之前每次从农村,再到省会转车,再到上海求学,再到如今工作,城乡的巨大差异每次都能让我有深深的冲击。
人口迁出和人口回流究竟哪个才是现实,充满老人孩子的农村究竟有没有未来,恐怕现在还没有答案。
中国的城乡二元,在经济上,制度上是割裂的,但是在无数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心里,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
农村的价值,不仅是要稳定住中国最大的农村群体,也要留下进城人员的精神家园。
土地流转其实是变相的圈地运动,新农村建设也是把农民赶上楼,这些事情都在我的家乡现实的发生,但是这种做法其实是变相行政化的消灭农民。
承包制一度最大激活了农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了效率,可是农业的连年高产背后,是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剧里的有些美化,实际很难找到不用化肥的地)。
黄河边上的我的农村老家,如今老人的患癌率不比大城市的低,农村已经不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农村,农村需要改变。
随着农业机械和种植科学的进步,产业化规模化应该可以提升效率,但过分的改变农村原貌,会让我们失去曾经的故乡。
本剧就是在农村出路上做了现实有益的思考。
本剧的农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山青水秀,齐长城,劈山),有着优异的种植资源禀赋(富硒土壤),和历史文化背景(支前)的风水宝地。
对于要不要保留乡村原貌,本文给与了肯定的回答,就是一定要保住大槐树(村民一开始的反对也是真实的)。
剧本的设置上,也给了许多的发展思路做支线,但主线,就是如何利用本村的资源禀赋,在尽量不改变集体产权属性的前提下,实现发展。
真实的农村可能没有这么好的发展条件,三大条件里有一个,就足以作为发展的基础。
农村需要发展,我们也需要家,至少在中国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特殊国情的农村,不可避免的要经历阵痛,这个就是本剧的冲突基础。
从此再也不看吴秀波,真的太假,太圣母婊,什么鬼。是为了迎合谁?有种恶心的感觉,好像吃了一口屎,真的看不下去
【大槐树村之顿顿西红柿炒鸡蛋】前面配两个人也能看,后面几集全是配音,看不下去。
两星半
这种形式点赞
估计城市的孩子不大喜欢这种题材但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看这种电视剧其实还是能够时而戳中泪点,时而戳中笑点的
现实是残酷的如果我党的干部都是这样农民早达小康了
演得挺好,但不现实
hhh gaosiao
瞟过,忘了……
我是真喜欢,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
这是一个有大智慧的电视剧.相比同类型的乡村爱情好太多了.
家常冷暖,农村百态,好演员演绎好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凤安(曾培 饰演)
这不胡扯么
大叔剃了标志胡子还是那个大叔吗
看了两集有点胃疼。魔幻现实主义?这评分是因为吴秀波吧?什么年代了还等包青天呢?
能看下去的一部国产剧。演技不用说,除了演周冰的,都可以给赞。整个剧情也紧凑,结构好。马向阳,二叔,李云芳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一个又一个的矛盾把剧情向后推进。
山影垃圾 欺负阿北 早日扑街 #这里是豆瓣诶!#
倒数第二集的马向阳的关于土地流转的想法挺好,我认为这是最大的亮点!
村官也是官。并且村官是老百姓真正接触到的官,现实中没有这样的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