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徐志摩是有史以来最渣的才子显然不为过,他身边的女性更是民国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1.5倍速看了这部剧后,感慨每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追求注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数与结局,不同女子的婚姻观也给了我不同的借鉴和启示。
1、林徽因:她对徐志摩无疑是有爱情的,对于写出《再别康桥》的才子,又在剑桥读经济和哲学的富商之子动心皆为人之常情。
但他没有选择与徐志摩在一起,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的考量,一是她坚守自己的道德,不愿意因为爱情冲昏了自己的理智,更不愿意承担张幼仪因此而成为“弃妻”的罪名;二是因为她可能清楚地看到徐志摩对张幼仪的绝情,相信因果轮回,看透了徐志摩是个只有激情爱情,没有责任担当的男人,因此选择用朋友的方式彼此陪伴,既可以一直彼此欣赏着对方的才华相互交流,又不逾矩,可谓妙啊;三是身边还有梁思成可以选择,比起浪漫但不知责任为何的男人,梁思成显然更加理智成熟,适合作为一个丈夫。
2、张幼仪:不知道民国现实情况如何,剧里作为一个传统的民国女性,在嫁人之前她是一个幼稚天真、无独立思想只知恪守妇道的富家女。
但是在被徐志摩无情抛弃后,突然明白了自己人生的追求,变得勇敢、坚强、独立,成为了知名的女商人。
剧情后面张幼仪多次帮助徐志摩,帮助他的经济状况和赡养父母,一方面我相信她人至善之人,另一方面我更相信她对徐志摩余情未了。
3、陆小曼:我一直觉得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像命中注定一样,更是对梁启超在婚礼上对两个人的训诫深以为然。
两个人之所以能够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真的太像了,都是那般激情、浪漫,对艺术充满热忱的理想主义热血青年;另一方面,他们也都不满足于现状,自私自利,同样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考虑,缺乏责任心。
这样的人也许无法容忍与其互补的人的存在,因此才会选择与各自的原配离婚,还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
但我并不喜欢他们的婚姻状态,两人婚后是有爱情为基础不错,但除了爱情一片贫瘠,实在缺乏让人艳羡的物质基础和所谓的幸福感。
毕竟徐志摩都要打三份工来供养家中的鸦片女子,没有陪伴,何来幸福?
ps 这部剧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女性婚姻观的探讨,也许是我没啥其他方面的格局,但是写民国的三角恋的戏份真的太多了~
真的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看这样一部电视剧的,原因很简单,电视剧太长,觉得自己没功夫静下心来看完,而之所以近来无事选了这样一部,实在是因为cast太强,加之水乡剧照带来的那种民国时期的调调,实在是太吸引我了!
看这部剧的初期和大家一样,跟着弹幕一起吐槽徐志摩渣渣,然后知乎上也跟着补着各种八卦,因为本身喜欢刘若英,在剧里面又是第一个出现的女性,真是心疼得像又一个方小萍!
以至于黄磊和周迅的部分我都是两倍速看的,精神交流实在没劲!
直到陆小曼的出现,一切才变得精彩了起来。
徐志摩依旧很渣,夺人女人,还说的条条是道!
所以当我们的三观帝梁启超先生骂他俩的时候真的是“全体起立唱国歌式”的鼓掌👏,骂得太好了。
可就是在婚后,我觉得这个男人的形象活了起来。
他开始知道承担责任,为了爱甘愿奔波,身兼数职,精疲力尽。
让我最感触的是中间他和学生的谈话,大意是说诗人都是在天上飞的,一旦落在地上,才发现自己根本不能生存。
每天睁开眼就要想挣钱,生活剥夺了他“诗”的权利,想想也真是可怜。
庆幸的是,他出生在了一个文人受到足够重视的时代,凭借他的才华,身兼数职授课,或多或少也还算能维持温饱。
而要是放到现在,十个徐志摩都不够一个梁思成打的。
如今,靠利润搭建起来的社会,自然把实用放在第一位,毕竟矫情的文字能带来多大的收益。
想来也是,梁思成可是建筑师,放到今天,也许早就盆满钵满,楼盘遍布北京城,而徐志摩不过是两手空空只会玩文字游戏的骚客,或许只能做一个公众号运营小编,写一些软文来适当包装一下双十一资本家们的商业诡计。
然而,他也对得起那个时代和他的才华,短短一生,他用他的热血与真诚创作了那么多的文字。
那些不值钱的文字,却因为大家的喜爱,世世代代传到了今天。
而正是在今天,一个遭遇职场变动的人也或多或少从中获得了一些人文的慰藉,那被资本家无情的因为利益的考量剥离的弃屑在诗里化作了快乐的雪花。
在诗中,他听到了最温柔的笔触下康桥的水草,听到了最雄壮的誓言里理想的高歌,听到这些柔波似水却也激情如潮的诗文,顿时像拨通了民国时期的电话,瞬间和那位诗人连上线,通上话:诗人在夜里感叹:我不知道风往哪一个方向吹!
而这一刻刚从上海娄山关地铁站出来的我,冷风里伴着黄磊老师温柔的嗓音附和道:我也不知!
写在最后:我相信有的人是天生该做某件事的。
像阿黛尔天生就该唱歌,安徒生天生就该讲故事,爱因斯坦天生就该做一个物理学家,而徐志摩,离经注定了他不是一个伦理家,避利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大商人,浪漫注定他不是一个工程师,but thank god,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
最初的茉莉 泰戈尔访华,邀请林徽因小姐朗诵《最初的茉莉》。
他说,林徽因如洁白的茉莉般美好,就是他心中那朵最初的茉莉花。
一袭白衣的林徽因明媚鲜艳,徐志摩做的同声翻译。
《最初的茉莉》,在林徽因的朗诵中,就像花瓣一样淡淡的飘落在大家的心上。
演讲结束,大家各自归家。
林徽因家中,有位姓徐的先生前来。
傍晚,徐志摩敲开林徽因的家门,他笑语嫣然,说有东西要送给徽因。
他激情,就像要完成一项壮举,月色朦胧,徐志摩站在巷口,深深吸一口气,他的徽徽倚在门前。
她像一朵茉莉花般美丽,在溶溶月色中,变得尤为绚烂。
夜色中,徐志摩伸出一直藏在身后的双手,将满手的茉莉花瓣抖落在林徽因的手心。
手心的花瓣是动人的纯白,就像水光浮动的幻梦。
徐志摩嗤嗤一笑,恍若青涩的少年,披着小仙女的光晕,跳跃着,离开了。
林徽因把茉莉花泡在一碗水中。
那爱的记忆如同被茉莉花染过一样,闪烁着无暇的光。
翻译家文洁若认为,林徽因“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林徽因确实是知识女性中的极品。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那灿烂的年华逝水。
如果有人看百度大神的百科这样的技术文字也能想流眼泪的话,可能就是我这样的文艺小青年儿了。
我想这话大概是从《小脚与西装》里面出来的,张幼仪说,她怀孕两个月的时候,徐志摩跟她提出离婚,想和林在一起。
她不同意,去投靠二哥。
徐明知道他在那里,却一直装不知道,没有联系过她,并没有问她一个女人怀着孩子是怎么过那八个月的。
后来他来找她了,原来是来找她签离婚证书的。
这个时候她刚生下二儿子,张幼仪很果断的签了,然后带徐志摩去看刚出生的儿子,据说徐志摩贴着玻璃看着孩子,看得很销魂。
然后就走了。
张幼仪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始终没有问我一个女人要怎么样养大儿子,我一个女人在异国他乡怎么生存。
就这样,连生活费,儿子的抚养费都不用出,我们的诗人很潇洒的蹿得无影无踪。
还好,真的还好。
试想一下,如果张幼仪不是张家的小姐,没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娘家和几个非常BH的哥哥,她一个小脚女人,不懂外语,要怎么生活,还要养活孩子。
不用想,也许是饿得极了带着孩子一块跳河自杀了,要么是为了孩子不饿死而堕入风尘。
可是张幼仪是上海一个富豪的女儿,几个哥哥弟弟都是民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非常优秀的领导人,所以她不用发愁儿子怎么养大,自己怎么生活。
可是她没有了爱人,孩子没有了父亲,这些是娘家和金钱能给的吗?
一直到小孩得病去世,徐志摩才内疚的赶过来,说了对不起。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这样说:她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
她现在什么都不怕。。。。。。
在她的名称前边除了是中国头一个与丈夫使用《民法》离婚的女人以外,鲜有人知道,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银行家。
最近一直在天涯看八挂,今天有人提起《人间四月天》里面刘若英演的张幼仪,一张张截图,让我想起来,当年是冲着黄磊和徐志摩去的,却摒弃了这两个人,爱上了刘若英和张幼仪。
按照徐志摩、林徽英、凌淑华这一类的人来说,张幼仪不是个才女,她也不是张爱玲、冰心这样的女文学家,甚至连偶尔写写小稿的陆小曼都比不上。
所以关于她的风花雪月也流传下来的很少,很少有人八挂她。
通常说起来,也就是说她是徐志摩的前妻,如何是因为老土而被抛弃的。
所以在世人眼里面,大多人都信了徐志摩的那句话,加上中国特色,都认为包办的婚姻都是同样的,女方肯定是目不识丁,而且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只不过是那些文学家、诗人、伟人人生中一段痛苦的回忆和绊脚石。
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的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我喜欢他的这种一无所惧。
一个什么都不怕的女人是非常可怕的,我喜欢她去德国后的这种状态和回国后的一切: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并随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
经时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号(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使她在上海衣食无忧。
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
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
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我也喜欢她回国后对待徐家二老的态度,徐大诗人不消的时候,她这个前儿媳给两位老人风光体面的办理了后事。
我也喜欢她在威风八面又发横财后辉煌的到了晚年的时候,还时刻记得自己是个应该遵守三从四德的女人。
在家从父,她嫁给了因为贪图她家政治地位的徐志摩。
出嫁从夫,她很果断的在徐志摩变心的时候签了离婚协议。
夫亡从子,她在53岁那年遇上一个对她好的男人,准备再嫁的时候,写信给在美国的大儿子。
她说:我是个寡妇 ,应该听我儿子的话。
阿欢的回信催人泪下:“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
谁伴母氏?
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谁说张幼仪不是才女?
她形容自己的一生:“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
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
假若这个时候是春的季节,而非秋天,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忧愁,像故意的逼迫,假装自己存在着最深刻的苦闷.无法解脱.人间并不总是四月,也并非每个年头里的四月都是完美无暇的春日.一种平淡的味道,消失在这个地底下的深邃土壤中.国王学院门前的河,不宽可是曲折冗长.周围的草坪,不是平铺直叙的没有故事.还有那棵树,吃着冰淇淋坐在牛顿的树下.都只是传说而已。
河里有撑船的人,有迎来送往的欢乐.从桥上望下去,整齐的小舟排列出当年的模样.颜色不鲜艳粉嫩,木头遇着了水,遇着了记忆的清泉.船要怎么突出重围,走向远方的青苔.夜色里,看不见红到脖子根的脸庞.用文言的对白,低头,斜眼.观赏着眼里的景致.两根白色的棉线,缠绕悲剧的笑容.不论怎么说都没有错.选择一个地方,选择一个家乡.拖着沉重的行囊,堆不出幻觉里仿佛依稀的存在。
我没有办法站在他的角度去思量,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个问题,已经几乎不是个问题.因为太多的人会去思索.却没有谁能给出标准的答案.都是自己的臆测.我不喜欢陆小曼.眉.爱眉.于是我的悬想里就只剩下了两个人,张幼仪,林徽因.因为林徽因的才华横溢,因为张幼仪的无从选择的悲剧,所以两个人都很有理由.可是这点仅仅属于一个诗人的爱情,什么也无法决定.人们说,林徽因的智慧让她选择了梁思成,诗人都无法依靠.我甚至原来一直都以为张幼仪是个处女.也许是我把徐志摩和鲁迅弄混了。
我不明白我的眼泪是从哪里着手,是欢乐祥和的风景,家园.我却在悲哀什么.命运的悲剧,装模做样的登场.诗书里的颜如玉照不出白头的木讷.他走了,她来了.一直追随着的情节.天涯路远,这又是凭什么呢.桥边柳树的阴影中,不知道坐着谁人.他们笑了,文字和知识带来的只是相视而笑的浪漫感觉吗.是我说上半句你就能对出下半句的诗词歌赋吗.是牵着你的手走在蓝天白云下的悠然吗.这又要被归纳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吗.所谓碰撞就只是打击了一点对爱的信心吗.我们有花园,可是没有四月天.推车远去的背影,不知道怎样是羡慕.
第二集 徐:你偷我的诗,我就偷你的琴音 林:是要下雨了吗 徐:徽徽 我跌进去了 那一晚在康河 我上不了岸 我连一根浮木都找不着 漩涡将我整个人漩进去 我挣扎 可是水草拌着我 我喘不过气 几乎要窒息 然后 我放弃 于是我觉得 自己在沉 又沉 沉到一种莫名的狂喜与痛苦里 徽徽 我想我是回不去了 我什么都不求 徽徽 我只求你明白 林:对不起 我没法再留你了 你走吧 第三集: 徐:你还想再见到我吗 在我 这答案是绝望的 林:我去找过你 在你原来住的地方 可你已搬走了 我觉得你是故意躲着我 其实你让我心里很难受 我是认为我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才... 徐:是我的错 是我把话说白了 让事情走了味 林:那你也不用刻意躲着我 你是父亲的校友 是我的父兄 无论你说了些什么 都不会影响我这么看待你 志摩叔 我但愿... 徐:我们之间 还要横加什么辈分 来阻隔什么吗 我们间隔的是千重万重 又何止是辈分 林:那我就叫你志摩 不扯辈分 是要让你知道 我认你是至亲 亲的是性灵的相同 林: 我亲爱的朋友 当这个世界寂静无声的时候 我总是能听到你在我耳边低吟 那使我常常要忘了 我们活在凡尘间 而误以为天地中果真有无人之境 灵犀相通 夫复何求 纯洁的友谊 是我们唯一可以握有的 一旦它受到丝毫的沾染 我们就只配一无所有了 我想通这一点 更对你没有怨尤 即使是善意的欺瞒 也使我相信 那是因为你信守朋友的份际 信守你对我的承诺 徐: 请容许我这样赤裸的表白 如果这使我成为一个背信失诺的人 如果因此我将被诅咒成是一个狂妄丧德的人 就让我是吧 因为即使我小心翼翼踩在悬崖的边沿 你依然远走苏格兰了 何不就让我粉身碎骨相随 让我失去一切而保留我灵魂的完整 徽徽 告诉我 在四月天的树梢上你看见了什么 在我的低语里你听见了什么 我不信 苏格兰没有春天 第三集: 徐:清华?
谁?
林:梁思成。
徐:他得了跟我一样的痴病 每天就知道写信 林:他答应帮我摘一些国内的要闻 我家里弟妹都小 没人能帮我做这件事 徐:醋坛子都叫你给打翻了, 幸亏你一双芊芊小手又赶紧过来扶稳了它他。
我想像你也是这样拆我的信,一封一封整整齐齐的。
甚至连开口都舍不得让他有一丁点儿的破损。
我还猜,你会选一个幽密的角落,找一个人四下无人的时候 偷偷的读这封信。
因为你害怕 读的时候脸红气喘会被人发现 你更害怕万一读的时候流了泪 别人问起原因,你根本就说不清 有时候 你竟许连拆信的勇气都没有 因为你不知道 这封信里又会写些什么叫人撕裂心肝的话 有时候 你故意不拆信 宁愿把它压在书里 压在枕下 压上一夜 不为别的 只为留住收信那一刻的狂喜 好弥补等信的时候那种生死两茫茫的绝望 我说的对吗 我不知道 我只是将心比心 说我自己的痴傻给你听 徽徽 许我一个未来吧 许我一个未来 我知道我在你的手中 非生即死啊 林:那不是一个人的未来 也不是两个人的未来 是三个人 第四集: 徐:徽徽 你听我说 我是一直要决定离婚的 这种婚姻给我带来的痛苦不是一天两天了 更不是因为你 这痛苦 早在这件婚事说定的时候 就种下了苦果 我那时候年纪太轻 不懂得跟家人去抗争到底 懵懵懂懂的就妥协了,大错就铸成了 可是,要我这样错一辈子我不甘心 要我错过你 舍你不娶 我更不甘心 我一想到可以跟你一起读诗 谈心 我整个人感觉快乐的就像是要飞了 徽徽 我知道 我生就是为了来遇你的 否则我也不会鬼使神差一念之间的跑到伦敦来 而你也来了 这几万里的海洋,不是缘分是什么。
我不宿命 我也不需要宿命 我只遵循我自己心里的声音 它告诉我是你 是你。
那个以灵魂和我相遇 让我敢舍生命以求的人是你 徽徽,你能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吗 不要关上你的耳朵,你听它跟你说了些什么 林:我听到它说...它害怕 愈是爱着愈害怕 徐:是爱吗 是爱吗 是爱就不要怕 路上有荆棘 我在前面我来开路 我只要你许诺 你许诺 我就知道方向 我就找到力量 否则 我就像一只受了伤 到处乱闯的山虎 那种狂乱才叫人害怕, 徽徽.... 林:我不许你未来 我许你整个人 你拥有我的灵魂 就拥有了我的一切 我没有别的再可以给出去了 第六集: 林:我想 你是不会来的 徐:空等的滋味我知道 那苦我绝不忍让你尝 林:我去听了你的演讲 徐:我看见了 为什么走的那么匆忙 林:我以为那天你会朗诵诗的 徐:我的诗只读给一个人听 如果这个人离开了我的生命 我的诗 就沉默了 林:沉默也好 这山里总还有听不尽的风声 离开这么久 家里都还好吗 回来以后 有什么打算 徐:串珠子的绳子断了 珠子散了一地 能有什么打算 捡一颗算一颗 或者不捡 干脆叫它散去了 你邀我上山来 就是为了跟我寒暄 或是听风吗 林:言语这么刮刺人 倒不如听风了 林:那块墓碑上有字 看不清楚了 徐:碑文都风化了 林:也不知道年代有多久了 里面埋的 应该是庙里的僧骸吧 徐:不 这里埋的是我 千百年前我来过 我是为了等你来的 你没来 我不肯走 我从黑发等成白发 从壮年 等成一堆荒冢 可是我心不死 我只是埋身于此 继续守候 千百年来 有多少人刮过这青石上的苔 问这僧骸是谁 为谁守候 我相应不理 我痴等 从荒冢等成古墓 等到碑文都风化了 终于 你来了 你来悼墓了 徽徽 这一世 你还要我再等成一堆荒塚吗? 我不明白 这眼泪是什么 这眼泪究竟是什么... 林:是我负你的情 徐:你负我?
你负我什么?
告诉我 我人不在万里之外,更不再这荒冢里,我就站在你面前 我再不需要写一封封石沉大海的信 或者编造什么可笑的理由来安慰我自己 我就站在你面前要你亲口告诉我 你知道 死囚聆听宣判也是一种解脱 林:当我是背叛吧 给我一个罪名 对我来讲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徐:我不信 痴子从来不说自己痴 背叛的人也不决不会承认自己是背叛 你尽管骗你自己 那是因为你看不到自己的眼睛 看着我 你的眼睛在我这 是黑白分明 我知道我没有白白横渡几万里海洋回来 我知道 你是因为心里没有依靠害怕 才决定要放弃 我兼程赶回来就是为了要安你的心 我要你定心相信我们这条路是有希望的 徽徽 它不该再是个千古的憾恨 林:它是憾恨,如果只要有一个人为这段感情受到丝毫的伤害 这对我来说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恨 我不是没有来 我是无缘留下 徐:徽徽 我已经办妥了离婚手续 我都告诉你了在信里 不是吗 林:你不该这么做 徐:我许诺给你,我就该 林:我不要你为我 我不要这罪名 你的离婚时得不到公论的 徐:你怕罪名 罪名我来扛 你怕公论 公论我来扛 告诉你还怕什么 林:她怀着你的孩子 不是吗?
她怀着你的孩子 你却要离开她 为我 你说你来扛 你能为我扛走我心里的愧责吗 它会像千斤重担一样压着我一辈子 你怎么替我扛?
徐:孩子的事 林:我不要你解释 在我的家里 有什么难堪是我不能明白的 我只不过是不要再见到那样的伤害 我不能让另外一个女人因为我而失去她的丈夫 徐:那不是你能决定的 林:我至少能决定我要活得光明磊落心安理得,我不要在道德良心的谴责里悔恨一辈子 徐:所以你要嫁给梁思成 你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让一切伤害消失 让发生过的爱情消失 让愧责消失 让一切错的对的通通消失 然后还剩下什么呢 道德 那个不死不活但求在理上颠扑不破的道德吗 林:是 是道德 它不是枷锁 它是人们心中的一把尺 那是一个人自尊的根本 那更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这是我在乎的 徐:我现在终于明白 我在你心里是怎样难堪了 我如果早知道你要的 你爱的只是道德 为求你的爱 为求我完美无瑕的神圣人格 我说什么也该死守住我的婚姻 这才是你由衷的希望 不是吗 林:原谅我吧 我只能承担这么多 如果在道德和爱情之间我必须选择 这就是我的选择 如果我还有一点奢求的话 也只是奢求你的宽谅 奢求你重回你妻子的身边 我相信能交心的不只是爱情 还有友情 徐:这真是一个四平八稳的解决之道 你跟着梁思成听建筑听多了 把感情都当房子来盖 连这种事 也要求个四平八稳站得住脚 林:不管我的想法多可笑 我的爱情绝对不会是空中楼阁 徐:人的皮囊尚且不值几个钱 更何况是道德的外衣 我不披那外衣 我要我的灵魂和爱情 如果它在天上 我就飞上天 如果它在海里 我就潜进海 徽徽 我要你 也许在这之前 我自认无份说这句话 可是如今 我终于可以大声的说出来 我要大声的说 我要你 就算你认为我不配也没有资格再开口 我还是要说 徽徽 我要你 我要定你 徽徽 你可以有你的选择 可是在我这是别无选择 林:成定局了 徐:不 既然只是许婚就还没有决定 你还是自由的 林:求你就不要 徐:别求我 求求你自己 徽徽 徽徽 梁思成不是我的对手 因为你不爱他 林:我既已许婚 就不会再悔改 徐:那你曾经许我的,又是什么 第七集: 徐:你找谁 林:找你 徐:我?
徐志摩吗 你忘了刚才那个人已经被你一脚踹进18层地狱 什么时候能爬出来还不知道呢 你白来了 你走吧 (他抱住她) 你来了就不许走,你走就不要再见我 你以为你拉锯子一样拉扯的是什么 是我肉做的心 为什么这么对我 为什么 你的心究竟是什么做的 你掏出来我看看 为什么这么对我 伤我吗 还是示威 好让我知道我只能痴心傻想就是不配 林:我只是要告诉你,这是支定向的舵 你不要再费力去扭转了 徐:怎么回答你都想好了 为什么不单独见我 你可以见我 你可以当面告诉我 哪怕你今天失约我都... 林:我不要你一个人在西山的古庙里空等了 你等一刻 对我就是千百年 徐:怎么突然又慈悲起来了 你知道 我情愿空等 我就是靠这一念不死而活着的 究竟是你枉费心机 还是我枉费心机 你还想怎么躲我 啊?
想怎么躲我 梁思成在又怎么样 天地这么大 你就在我两臂之间 我可以吻你 就现在 你怎么躲 林:我不躲,但你会发现 这没有任何意义 你会后悔 你会失去一些这辈子你再也要不回来的东西 然后你就会明白 我许你的 我从没有收回 只是从今以后 它再没有地方存放了 第八集: 徐:徽音很担心你,为你 她来找过我 你应该了解她的心情 不要辜负她 梁:爱情和同情 就像沙子和金子 虽然它们混在一起 可你还是能清清楚楚的把它们分辨 徐:那倒是 没吃过鸡哪儿来的鸡肋可挑 你就是没见过乞儿 你要是知道乞儿有时候连一杯同情的水都乞讨不到 你就会心甘情愿第被金沙埋一辈子 梁:我要徽音选择她爱的 而不是因为同情 徐:你任自己低迷消沉分明就是想紧紧攀住徽音的同情 梁;我没有 徐:在你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去得到徽音实在的爱之前 同情倒也不算太坏 不是吗 梁:当然不是 徐:那证明给我看 不让徽音愁你 就是不让她同情你 从车祸发生的那一刻到今天 徽音全心全意的系在你身上 不管她是爱她选择的 还是她选择她爱的 你都两者兼得 你还要计较哪里沙子多 哪里金子少 你到底在计较什么 梁:我不是一个那么自私的人 徐;我知道你不是 梁:我计较 不是为我自己 是为她 就因为我明白徽音对你的感情 我是彻头彻尾的明白 我不想去竞争徽音的爱 我的意思是 我不想跟你 徐:你非争不可 因为徽音要你 你非争不可 因为我从来没有放弃 第九集: 林:难道我不该来向你道别吗 再一次不告而别 像当初 徐:在我这已经没有分别了 林:后天的火车 你陪泰戈尔先生去太瀛 这一次 应该是我送你了 徐:有什么分别 逃走的人还是你 远行 又是一个海洋 你的行李都准备好了吗 或者我该问 你的心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 把我在你心里那块挖掉 好腾出空来 教另一块能完整的长出来 别说你心里没有我一丁点儿 别说 什么都别说了 你走了 留给我什么呢 一点回忆 不就这样吗 不要连这一点都没有 林:我走 什么也不能带走 我最珍惜的收藏 只能交给你 徐:你要我怎么 林:我要你记住 然后忘掉它 徐:你做得到 记住然后忘掉 你可能是做得到 你有思成 有美好的生活 记住 不知哪个阴晴不定的日子 你想到了我 就是记住 忘掉 你回到思成的身边 伴公子读书 或是洗手做汤羹的时候 不就忘掉了 想来也不难啊 林:你现在明白我 总不算太晚 明白了 就知道不值了 我是这么想要生活安逸的人 心里上受不了半点折磨 偏偏你又喜欢这种折磨 弄的我也痴痴的傻哭傻笑 其实你如果能想通了 不要那么伤感 我也心里也就不那么沉甸甸的了 我说你不真的那么明白我 还在于你不清楚 我是那么在意要"做人" 那么依赖别人的赞赏过日子 我羡慕能飞的人 但自己飞不高 喜欢看人家冒险 但自己决不甘冒半点险 我说出来 我自己都觉得可笑 别说是你不明白 这些话连我自己都不愿承认的 但是你要走了 我必须让你认清楚我再走 否则 你还要痴傻 还要受苦 而我 我竟是享福去了 徐:你真当我不明白 真当我不明白吗 我如果没有愁过你的愁 没有思虑过你的思虑 我不配说我爱你 你要逃就逃吧 别再说那些失真的话了 如果我们之间还能留点什么 好吧 就留这份真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到我 是真 无论什么时候我想到你 也是真 你走 我能给你什么 我是说真的 林:给我你的平安 徐:你不用担心我 我总会想办法度过这一阵子 林:去了 我不再写信给你了 这是我对思成该有的尊重 徐:我懂 徽徽 你走吧 别理我 让我这一路下山数着台阶喊你 你烦也听着 不多久 你就再也听不到了
是在离开上海的前一天下载了这部电视剧,为了坐火车的时候消磨时间看。
一共二十集,火车上看了将近十集。
后来忙于找工作,间隙陆续观看,当做心灵的放松。
看之前,怀着好奇与期待,毕竟是近代文学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刚开始看的时候,不是很适应,黄磊演的徐志摩有点呆,有些笨重的感觉,不够轻盈,就连勇敢和执着也是很沉重无力的感觉,不是我想象中的诗人的感觉,反而像是被现实所困的普通人。
林徽因是文学史及网络上传的热的传奇才女,周迅演的林徽因只有乖巧与冷静,配音尤其奇怪,慢吞吞一本正经。
伊能静演的陆小曼也有些生疏,没有把陆小曼的任性与自我演绎出来,反而只是一个哭哭啼啼的总是需要依附男人的软弱女子。
刘若英演的张幼仪让人很佩服,但是还是刘若英的气质。
客观上讲,这部剧并不是很成功,但是我依然耐心的看完了,通过这部剧仍然让我了解到了徐志摩及与他有关的三位女性及那个年代学者的一些事迹。
我对现当代文学是感兴趣的,当在电视剧中看到梁启超、胡适、还有沈从文这样的文学名人时,还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其实作家是用来读的,只能到他的作品中去感受与理解,这样还有自己想象的空间,如果是以影像的形式直接端到你面前,反而有些无所适从。
包括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也是这样的。
这也是我更喜欢读书的原因。
然而惭愧的是,工作以来,自己很少能静下心来好好的去读一些书。
简单说一说我自己的感受吧!
徐志摩仍然是一个传奇,不仅仅在那个年代,就是放在当今时代也是同样的。
他敢于追求世俗社会所不容忍所相悖的自己内心的追求。
他执着于追求爱情,执着于自己的诗歌。
他的爱情是坎坷的,但是他没有抱怨与退缩。
他很坚定。
对张幼仪,他是有敬佩的;对林徽因,始终如一的欣赏与珍爱;对陆小曼,始终相信陆小曼有着她自己的光芒,愿意纵容宠溺她,不惜委屈自己。
电视剧中偏重展示徐志摩的爱情,没有太多讲他其他方面。
刚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等徐的飞机坠落。
直到最后一集,悄无声息,电视剧没有给予什么画面。
心想,其实这对于他,也是最好的归宿。
那辆飞机当时只为他一个人飞,而当时他的境况也是比较复杂的,陆不肯与他去北京,他每日需为陆的大手大脚奔波买单,心中的激情与信念已经受到严重的打击与摧残。
如果他离去,还能留一个传奇,如果他继续活下去,或许也只会消陨惨淡,默默无闻。
对林徽因是想象最多的,但是看完这部剧,对她是最没感觉的。
很平淡,很被动,很理智,甚至有点无聊,没有看到她内心的故事。
对陆小曼,看电视剧的时候,是有一点讨厌她的,用现代的话说,太“作”了些,自作孽。
但是后来对她也有理解与同情。
她活的没有力量,太娇弱,打麻将,逛舞会,听昆曲,抽鸦片……唯一释放力量的是她刚认识徐志摩的时候,可是她们结婚后这种力量就消失了。
她活的太任性,心里只有她自己的委屈与伤痛,从不为别人考虑,甚至是徐志摩,她也是从来没有去理解考虑过的。
从一开始她就知道嫁给徐志摩,徐的家里是不会认可的。
但是结婚后她从没有试图努力去改变徐家对自己的偏见,反而是更加放肆。
她知道徐是诗人 、学者,并不是有钱之人,仍然大手大脚,肆意消费。
结婚后徐为了金钱四处上课,回到家里不是陆小曼的关心与问候,而是陆把麻将桌摆到了家中,说笑吵闹,无视徐的存在与感受。
后来吸鸦片,与翁瑞午共躺一起抽鸦片……当我看到陆小曼这些的时候,当我有点失望,并且也认为她是“堕落”的时候,我反思自己,是自己传统正规思想太浓厚了些?
我不也是以一种社会化的大众化的标准来衡量她的吗?
其实,她活的很纯粹很彻底。
她也是清醒的,对人生,对生活,她有她自己的理解。
对于张幼仪,很敬佩。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她一样敢面对现实并且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力量的。
以前我也不曾想到,她是这样优秀,勇敢,坚韧独立的女性。
她不是没有自我,她只是更多的在为别人考虑,最后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事业上,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与精彩。
看电视剧了解历史人物,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愿以后某个时机,我会找来相关的书籍,好好阅读,更近,更全面的去感受他们。
林徽因、张幼仪,都是活在社会道德枷锁中,同时又努力活出了社会认可的一种精彩。
而徐志摩,陆小曼,都是无视社会道德枷锁,为自我而活的人,但是他们活的太任性,没有了社会枷锁与身边人的认可,反而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了力量。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剧本主要参考了张幼仪侄孙女张邦梅女士所著的《小脚和西服》。
书中有大量张幼仪同张邦梅女士的个人认知及想象补充。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子善先生道:“ 《人间四月天》扬张(徐志摩第一任妻子张幼仪)捧林(林徽因)抑陆(陆小曼),虽然极尽煽情之能事,实在毫无道理。
在我看来,张幼仪虚伪,林徽因矫情,只有陆小曼最真诚。
”我以为然。
据说剧中徐林感情的过度渲染导致梁家后人不满。
无论如何,张幼仪离婚后好几集,我边听边做事,还是耐心渐失,挺没事找事的吧。
这种不把一件事讲到底就不换场的剪辑方法,比起《橘子红了》总将两场大戏混剪更可恶。
很多重要情节反而被一句话带过。
全程后期配音,尤其是周迅的配音,有些令人出戏。
私以为,这配音还不如周迅的原声,显得冷静一些。
剧里把林塑造得与事实相反的感性。
要知道她最不对付的就是冰心这种“醋坛子”了。
看下来很生气 但并非是这部电视剧不好 可能我总是不希望看到那么多分分离离 看到那么多人无辜的受到伤害 害怕看到人哭 可总是有些善良的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先说张幼仪】这是我最爱的女人,一个女人的成长是一个男人的早就,但她是多么善良的女孩,才能让她无私的奉献了这么多。
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查了有关她的一切 她也是寿命最长的。
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我坚信。
而对于她我觉得命运是不公平的,他受了多少委屈,而她这一生有没有一个人在她的身后,在她过不去的时候扶她一把,有没有一个人深深爱过她。
她说,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
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
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
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
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不是说不定,可以肯定地说,张幼仪是最爱徐志摩的,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
【林徽因】我喜欢周迅,她演的林徽因,集世间所有女性美好品德才华容貌为一身,好吧,她是理智的,她爱得深,爱的真,但是一个理智感性的女性。
同样值得钦佩。
【陆小曼】不知道这个女人好在哪里,只是越看越恨。
徐志摩对她的情感是真,但是实在满意理解。
【徐志摩】他需要一个妻子。
但他只为一个月圆夜,宁愿等待那29个日子。
我只觉得他是一个为爱而生的人,爱是他的生命,原来情诗是那么写出来的。
林徽因,陆小曼是他的思绪,是他创作的源泉,我们读到的,可谁又真正体会到背后谁的伤痛呢。
【王庚】这个男子虽说出来的时间很短,也许也慢慢消退在人们的心中,我还是要提起他。
他在离婚前说你不幸福是我的责任。
他是君子,他有风度。
他的各种成就暂且搁下,光他的放手,就令人感动。
徐志摩还是爱林徽因的吧 直至最后 爱情是生命的全部吗一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人,把爱情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人,一个为了爱情失去自我的人,不是很可气的吗但是人世间这种真爱,不又是跟感动的吗
他是本就不爱仪的,因为他的心思是追求理想,自由,爱,这些东西只有林和陆可以给予,他从不去了解仪,因为仪是他父母为他选择的,如果他去了解这样一个女人并且爱上她那不就等于听从了父母的话,违背了他自由,理想,和自由恋爱的一贯作风?如果换个时空,仪同样接受高等教育也不是家庭的包办婚姻,徐还会那样对待她吗? 大家都喜欢仪我想不仅仅是她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更多的是坚韧,自强,自主,作为21世纪的新女性,她可以说是典范,不管她是以什么方式被后人记住,在那个年代几个女人的战争中,她无疑是胜者,从爱情方面说,徐才是土老帽儿,因为他从来不懂什么是真实的爱,失去仪才是他的可悲之处,她的美丽不是因为外表而光彩,而是她坚定的眼神,温和的话语,实际的作为,说上100句爱你的话,不如做一件爱你的事来的重要. 爱永远不能成为沙滩上的城堡,爱要经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爱不是捆绑,仪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当一个女人爱上你时,无论你做什么她都支持,善带你的父母,抚养孩子,她不要别人的同情,而是靠自己,她的美不是因为任何一个男人,而是那永恒的坚贞而坚强的内心.
你羡慕她的坚韧、她的丽才和她的娇俏,现在拥有的却是她的自卑、她的理性和她的幼稚。
高三的时候,教室里新安装了电视,正好播《人间四月天》,于是全班偷偷摸摸地在教室里追剧,那种感觉真是一辈子都难忘,诚然也有很多同学被这部电视剧影响了……
歪曲历史
其实徐志摩只是一厢情愿吧
那些深深感动了我的纯洁美好,可以摆在阳光下接受沐浴的感情。
这个演出阵容按说挺强大了,希望能再次翻拍,拍出纯美浪漫的诗意来!
黄磊=徐志摩
不喜歡徐志摩卻喜歡他身邊精彩的女人
看了四集被恶心吐了,民国文艺作品里的男主为何都如此令我想要呕吐。虽然周迅黄磊那是嫩嫩的都很养眼,但是我还是想送徐痣磨和林灰阴一句:真他妈是一对逼人儿呐。
陆小曼是花,林徽因是溪流,张幼仪是月亮。我喜欢花,恋慕溪流,最爱月亮。
所谓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在于捕捉这些迷人的女人并占为己有吗。徐志摩的不克制,好像动作都赶在了情感发生之前,只顾追求,没问问自己真想不想要。
这片儿导致我整个童年说话都是酸的 现在也还幽幽怨怨的
如果不够百分百真实 至少一切合情合理且够传奇
当时黄磊拍了好多这样的片啊
当年应该很火,语文老师推荐过,但我竟然没有看。十多年前第一次找来看时,就被第一集里那句“我要做全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给雷到了。如今看完,庆幸小时候没看,不然三观又遭荼毒。这部剧,对林徽因的伤害过大了。最后一幕,居然是林徽因给张幼仪道歉,wtf???徐志摩真是绝世渣男。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值得传世。自古文人多薄幸,但正是多情才造就他们的才情。悖论啊。年轻时的黄磊,确实风华绝代。若是徐志摩活得久,会不会也逐渐沦落为中年黄磊?
演得好傻
小时候断断续续跟着大人看过一些片段觉得好有诗意啊,长大了再看…配音太扣分情节太拖沓,一边不喜欢张幼仪一边搞大人家肚子的徐志摩好意思说自己爱情至上嘛…不过捧红了片中几位主子也总算是制作方做了件好事。
以前看的时候喜欢里面的主题曲,也喜欢看黄磊和伊能静好,不过真的很喜欢奶茶在里面坚强的形象
如果真是原模原样的照着原型来拍,估计是一部“爱不上任何一个角色”的电视剧
从02 一个对云和青荇都绵绵情深的人生气了怎会第一反应拿草木出气就忍耐到极限 可以弃剧了 另外配乐差到咋舌 林徽音不是那麽好演绎的 剧情和史实的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