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因为封面被吸引,15分钟后,发现,原来是曾经看过的电影,既然再次选中了你,那就,再来一遍吧。
第一,惊叹于男主的颜值和肌肉线条,没错,是长在审美点上的!
第二,做事5分钟热度,放纵自己轻松的生活,大约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弟弟的死亡终于点醒了大家。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靠自己唤醒自己,如果需要这么痛苦才能醒来,那也太过于悲伤了。
第三,整个电影的画面感,在海边的舞蹈中达到了极致,大海、落日、两个起舞的人,好像看到了风,在自然中,人才是最美的吧。
第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音乐,整个电影的情绪都很昂扬,甚至在他们起舞的时候,我这种不喜欢运动的人也可以跟着动起来了哪,是可以成为运动背景的电影啦。
最后,感谢遇见。
重新看Step.Up第一部,经典还是经典。
每段音乐都是那么的深入人心,律动的节奏牵引着燥热的灵魂。
男主泰勒其实正面看算不上帅气,但身材高硕,肌肉线条流畅间接,眼神颇有邪魅。
剧中的他出身贫瘠,空有舞蹈天赋却没有合适的教育,身边的人都是善良且简单的底层人民。
一身舞技灵动且不受约束。
女主颜值中规中矩,身材却是恰到好处,舞姿之中柔中带刚,用芭蕾就能演绎力量之美,极具原始的诱惑。
眼神之中带着认真、坚毅,尽管在母亲的强权下成长,却仍有独立人格,明晰目标和原则,属于学术派人生轨迹。
男友也是科班出身,确是英俊,且极具才华,只是人品不佳,恰好被男主这种灵魂律动所吸引情理之中。
女闺蜜和女校长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人,闺蜜是典型的黑美人,性感动人;女校长作为一个成熟女人,善良,气质典雅,散发出一种知性的韵味美感。
整部电影故事很简单,也无叙述的亮点,重点在于舞姿的演绎,音乐的吸引,演员本身的演技水平,包括故事的文化背景都不是现在的电影能有的。
有些小细节特别好玩,男女主接吻被老妈发现,男主的第一反应是闭眼夹按自己的鼻根部,内心独白是:卧槽!
然后抹了一下嘴才转身,憨态可掬。
特别是在科林的派对上的演绎,即憨又勇,女主满意得不行。
这种时刻,最重要的是感到双方的的心是互动且同步的,思想上是集中且单一的,加上近距离性荷尔蒙的刺激,产生实际好感是顺理成章的,所以他们拍完电影就在一起且结婚生子了。
但我读书那会看时,就断定他们的感情不会长久,因为女主的性格太强势,男主相由心生,绝对是追求自由洒脱的主,刚才看到确实离婚了。
里面男女主的SOLO,真的极具力量和灵性,让灵魂都在沸腾。
整部看起来,畅快淋漓,身临其境,简单直白的环境,集中的演进逻辑,说不上深度,然而让人难以忘怀。
交叉蒙太奇开头,将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联系在一起,同时,巧妙地将“瘦牛”对PJ的不满穿插其中,为片后瘦牛惨遭杀害,埋下伏笔。
影片对人性、梦想、社会现状进行描述,在挑选演员上,白种人及黑人合作,作为片子的演员,某种程度上似乎有部分丑陋白人的隐喻。
贯穿片子始末的舞蹈,无论是高雅的芭蕾,还是火辣的街舞、恰恰、爵士,最后都在影片的片尾融为一体,是否预示着美国民族的多元化?
唯美镜头的记忆停留在夕阳下海边的两人热舞,太阳余晖撒在他们的身上似乎应了“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人闻”,景别很少切换,长镜头的记录,仅仅是拉摇镜头的跟踪拍摄,语言尽显多余,背景音乐的烘托,景框位置的变化,二人关系的变化,舞姿的曼妙,在舞中,当泰勒托起诺拉时候,诺拉忘情张开的双手,似乎在拥抱着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明天,两人的背影深深地被大海与海燕记录、见证着。
那道美丽的光,难免让人想起岩井俊二的老片《花与爱丽丝》,爱丽丝的那段在德彪西背景音乐下翩然飘过的芭蕾。
同样的唯美,同样是为了梦想,不同是两个人的追逐和一个人的奔跑之间的区别。
海,永远是自由的象征,是灵感的源泉,是所有美好事物的集结体,让人忘记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如意,暂且到梦想中去寻觅。
舞动的是人生,更是自己的未来。
爱情,友情,亲情,都需要执着的信念去坚守与呵护,都需要宽容与理解去支撑,我们,两个人,两颗心,必须拥有同样坚定的梦想,因为有着同一个未来,对舞蹈的忠贞,同样也是对爱情的忠贞,对舞蹈的热爱,同样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只有爱,才会……长路漫漫,难免会在途中做经历很多事,做错很多选择,甚或现在仍在怀疑当今的选择是否亦如从前,但,更值得去思考与庆幸的希望是,在有生之年又懂得自己适合、喜欢什么,并有勇气,将其拾起,并为之努力与执著下去!
一生都在环境艰苦的城市街头讨生活,泰勒·盖奇却从没有因为生命的困顿而放弃梦想,他知道自己是如此与众不同,终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展开新的生活.因为打架而被强制进行社区劳动的泰勒从没想过,自己的命运在这一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在马里兰艺术学校进行社区服务的演出时,吸引了一位名叫诺拉的女孩的注意,诺拉是这所学校的天之娇女、芭蕾舞天才,正在为学校最有影响力的舞蹈大赛备战,可是她的搭档却在这时不幸受伤,在诺拉遇到泰勒之前,对于寻找新搭档一事已经接近绝望.她偷偷地注意着泰勒的一举一动,发现他的舞技虽然未经雕琢,但极强的乐感和律感都在表示这是一名天生的舞者.诺拉将新搭档的这个机会给了泰勒,可是当两人开始训练时,却因为太过两极分化的生活背景而使得关系一度紧张……都考虑过放弃的泰勒和诺拉因为各自的目的坚持着度过了磨合期,当一切渐渐上了轨道之后,泰勒用最实际的行动向自己以及诺拉证明:尽情舞动的人生,比想象得还要美妙.
这最后一星绝对是打给那么棒的舞蹈的。
一个穷小子跑到高雅的艺术殿堂中,不但没有迷失,反而是融入其中。
艺术无国界,我想,应该是艺术无界限。
舞出我人生。
这是在舞蹈中找寻存在的意义,青春的热情,生活的绚烂。
我觉得,我是被这些东西给打动了。
最后的那段舞真的酷到不行,让人有想学的冲动。
哈哈,说说而已,受了感染。
很赞,很酷,很有feel。
“按照你的理想去做”“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努力,努力,去追寻你的梦想。
看了太多深沉,复杂,抽象的电影之后看到《舞出我人生》就像一股雨后清新的土香吸进肺中芳醇、清新情节简单主线清晰明朗激荡着我们的心灵叩开心扉一部不错的电影。
还是那句话“按照你的理想去做”我觉得追梦人最美!
时隔多年再次看这部电影,没有以前惊艳了。
剧情比较老套,亮点在舞蹈和音乐,第一部的话情节铺垫的比较多,专业舞蹈部分少了点。
个人并不喜欢第一部。
查宁塔图演的男主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靠刷脸已经被法官记住了,平时一事无成,整天无事生非偷鸡摸狗,连狐朋狗友都评价他总是才刚开始就放弃了,排舞放了女主角n次鸽子,现实生活中的话女友早就被他坑惨了。
最后终于被女主掰了回来,浪子回头。
女主珍娜迪万饰演富家女,她家人希望她上个正经的大学,但是她希望追求个人理想。
两任男朋友都是渣男,恕我直言,男主的行为比自私的男配好不到哪去。
女主长得非典型性女主脸,身材比例超级好。
舞蹈方面,两主角都有点舞蹈的底子,导演也是舞蹈排舞出身,最后毕业舞蹈重头戏确实很好看,结合了芭蕾古典和现代街舞,群舞人员穿插错落有致,音乐也是古典和rap、r&b混搭,如果不想看全这部电影的话,可以看这段舞就是全片精华。
最后祝贺查宁塔图和珍娜迪万戏中结缘喜结连理~貌似是模范夫妻
“你一定是我存在的理由。
”你,从大的意义上讲,是舞蹈。
诺拉和泰勒必须经由舞蹈之路,造就最强悍的人生华章。
舞蹈是他们的脸,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熠熠生辉,舞蹈是他们亮光下的镜子,是上天借他们传输神韵的东西。
你,从小的意义上讲,是诺拉面对的泰勒,是泰勒面对的诺拉。
不管谁高贵谁低贱,他们都不完美,必须借对方的冲撞完成新一轮的提升。
他们互相是对方的一扇门,接受固然不可思议,接受后彻底的改变,更是不可思议、美不胜收。
电影《舞出我人生》去年就载下到电脑中了,一直没有想拿出来看,直到近期大家都在谈论 《舞出我人生2》好坏时,才想起自己连1都还没看,补课一下。
《舞出我人生》作为一青春励志歌舞片,我们当然不能要求它的剧情有多么的曲折离奇,青春励志电影开始都是一位不良少年经过一次偶然机会重新认识自我,认识到人生更重要的义意,少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遇到了挫折,在放弃的那一刻必然发生一件令少年顿悟的大事,最后我们的不良少年朝着梦想勇敢进发。
这就是剧情,一点也不复杂的剧情。
典型美式青春励志片小人物也有追逐梦想的权力,只要你曾经努力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当然,这样的故事只能在电影中看到。
歌舞片电影中一定要有帅死不偿命的帅哥,美得让人垂炎三尺的美女、又好听又炫的舞曲、优美而不失现代动感的舞蹈,此片都有了证明此片的诚意还是很不错的。
电影让我们看到美国这样一个多人种、多元化文化交错发展的社会,白人的高雅艺术和黑人街头文化碰撞出来火花,传统芭蕾与嘻哈街舞一次相互学习到最后融合,还让我们看到美国富人阶级如何振救教育贫困人民,当然,这都是美国人的自圆其说,他们的社会真的如此合协吗?
那就不知道。
边看电影边在想八十年时看美国电影《霹雳舞》,曾经在国内风摩一时的电影,那时无数的学生涌到电影院中观看那个很前卫很酷的舞蹈,然后所有年轻人开始习舞大练霹雳舞,那时会跳霹雳舞的男生真是帅帅帅。
一部电影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
现在看来霹雳舞也是街舞中的一部分,现在回过头看来当年很经典的《霹雳舞》虽然不咋的,但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和回忆。
《舞出我人生2》上映了,集体的评说是不如《舞出我人生》,《舞出我人生2》应该是狗尾续貂圈钱之作,不看。
这个影片的舞蹈很美,音乐很好听。
故事情节很老套。
唯一让我觉得不错的是,喜欢的东西就要去坚持,去追寻。
不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剧中男主角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和女主角跳舞。
最终被那个学校录取了,只要他肯努力,他的人生就一定会有变化//但是再继续往后想,男主角去了那个学校之后呢?
女生的妈妈会轻易同意他们在一起么?
如果男生没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和很好的前程。。
那么优秀的女生。。。
但是,我知道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去争取,就算没争取到,至少争取过,失败了也不后悔。。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
一篇与戏照应的小散文
心潮澎湃才是爱
把记忆封存在草莓蜜酒里,它会永远属于夏天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这个结尾多加一星,太触动我了,大哭特哭。。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海边那段简直太暧昧了。喜欢这种克制、点到为止有想象空间的安排。
夏日戏剧节的吊桥效应。草莓酒、亚美尼亚婚礼、蛋糕上的巧克力面具、海边偷吻、“你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不要放生五千块买来的生蚝啊😭
哇哦
吃饭和在车上的群像拍的太好了。几次感受到了压力底下的悸动。两辆车、两种身份,完美的依据两位成年人把群体切割成了两部分。形成了上行下行两条穿插的感情线。孩子们和戏剧老师先扬后抑,教导主任先抑后扬。剧场是转折节点。两个群体的情绪在话剧过后实现了转换。太漂亮了。两个面具拍在桌上的时候,连我作为看客都笑出了声。戏剧的意义是什么呢?不是表演或者获奖,而是在意识到快乐短暂洒泪不舍的时候,我们能勇敢的说封存住这杯夏日的酒,夏天就永远不会离开。什么是真正的儿童艺术?不是表演我们心目中的孩子的模样,而是走进真的孩子,观察、融入她们。车窗上的爱心会被新一轮的雾气遮盖,再见了,玛利亚。最不幸的就在于,我们已经到了明白封存的酒也无法永存的年纪。未来不再会有我摔倒在你身上,也不再会有踢翻的那瓶酒了。
又是summer camp!年下刚一出场就是调皮捣蛋的感觉,好像总会惹事生非,可关键时刻还是帮年上解决问题,她对艺术理解和纯粹的追求令人动容。海边的咖啡,乱入婚礼现场,顽皮的跳海,放生牡蛎,之后就是我不经意间倒在你的怀里,那一刻似乎总是严肃的年上我相信你的心绝对化了,一衣同穿,有没有她的温度?年下又从后面追上来,又是皮皮的,你闹她笑🥹当年上宠溺的把哭笑两个面具给年下时,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暖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但是一切都在这个夏天,年下在年上老公前不经意的脸颊一吻是她们的告别,年上载着老公飙车的时候又在想什么呢。还有孩子们 这个夏天也是他们情感萌发的夏天,我们都舍不得这个戏剧节,我们也都舍不得这感情
草莓酒
俩人之间的克制与隐忍真的是太绝了。
挺浪费时间
最后玛利亚开着车载着丈夫,默默地湿润了眼眶......草莓酒被永久封存在了那个夏夜的玻璃瓶中......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暧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好细腻的表达,两个短发女人都太有魅力啦,精彩!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相处短短五天,暧昧氛围拉满。至少我们拥有过完整的回忆。老鹅能不能先从崆峒山上下来会儿,会拍多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