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版《日本沉没》超出了我的预期,片中并没有对于日本民族的着力强调,而仅仅是当作一条船,船要沉了,船上的人如何逃生如何自救。
这个主题与民族以及历史都没有关系。
这部电影确实是日本难得一见的大制作,灾难场面做得很真实,直升机、军舰和潜水艇都用上了。
我觉得这个片子反映了日本人一直以来的焦虑心态。
日本是一个岛国,土地狭小、资源缺乏,加上地震、火山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严重。
因此日本人有很严重的危机感。
日本之所以热衷于侵略别国跟他们的这种焦虑心态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沉没》把日本人的这种焦虑扩大化,设想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日本应该怎么办。
“日本沉没”是一个象征,代表了日本人心头驱之不去的焦虑。
当然,这个片子是日本人拍给日本人自己看的,当然会强调他们的爱国精神,起到激励国民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也是一部励志片。
晚饭后和朋友及她老公一起去看电影,这俩相当爱国的人士立刻选了《日本沉没》这部电影,一部宣传为耗资上亿,创世上灾难巨片的电影。
影片开始后没有多久就出现了灾难性可怕的场面,转瞬消失。
然后是男女的相遇,感情的萌动;前妻和前夫开始共同拯救日本。
都开始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浪漫而温柔的气氛充斥其中,灾难的背景只是一个烘托,或者感觉是场景需要。
性急的人是没法看下去的。
于是开始和朋友在玩“找茬”游戏一样的看片子,计划一年左右消失的日本感觉在以一个月消失的速度进行破坏;首相的飞机竟然低空飞行,结果被喷发的火山给崩了下来,于是代理总统隐瞒事实,最后干脆去美国避难了;请来各国支援打柱子在海底,准备炸毁断层,岛国四周均海底火山喷发、地震,唯独打柱之处没有任何事情风平浪静;在关键时刻总是会发生地震,任务失败;浪漫爱情展开,美好回忆开始,一切又恢复平静,好拾趣的地震;造价很高的潜水艇下去就不经撞,连一点英雄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人就死了,老杨说得好:跟日本车一德行,钢的换成塑料壳子,不破才怪,然而驾驶一个已经用于参观的古老潜水艇竟然成功,不过人是都回不来滴。
那干嘛不学学伊斯兰兄弟,直接人体炸弹,还要费力去拣一点火装置.....数不清的这种搞笑细节,我俩忍不住笑的很放肆,惹得旁边的哥哥很有礼貌的说:请你们小声一点。
看完觉得,这个导演也许没有学好编导,也许他没有生活常识,任意天马行空的幻想,但是他一定学过心理学,那么牢牢抓住了中国人的心里,钞票赚到腰包里比什么都踏实。
所以他们依然很猥亵。
模仿美国灾难大片的手法,却学的扭曲。
美国是要拯救人类,日本要拯救自己,所以他们会用相当于核弹的威力去炸了断层,而不顾会对周围国家整个全球有什么影响。
所以他们打心里还是很自私。
不过他们飘在太平洋中,脚没根基的感觉真的很不踏实,岛国的思想就会作祟,想侵占陆地,想称王称霸。
这样的日本沉没太兴师动众,要是我拍电影可以几分钟就直接The End.一天晚上东半球大家互到晚安,然后就寝,西半球还在开始忙碌。
一切正常。
第二天醒来的东亚,大家竞相报道:日本消失在了太平洋中。
于是马上头版头条,科学家开始分析。
有人感叹有人庆祝。
这样安静,才不扰民。
不过,冲着这麽好个名字,看这电影也值咯
看到这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论都差,我感到有些诧异。
比起2012这类宏伟巨片,我更倾向于这部电影里的关于人的描写。
有天灾的地方必然有人性光芒的闪耀。
谈到灾难,无可避免的会探究人类面对灾难的态度。
可能我个人不太喜欢好莱坞式以视觉效果为噱头的灾难片,并且英雄总是奇迹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逃过了灾难。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莫名的有种想哭的冲动。
听到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一家人竟然相视而笑,然后坦然的继续喝酒聊天。
难道还能跟老天作斗争?
说到底,当真真切切的面对人类的渺小的时候,老百姓们不也只能顺从天意吗。
渺小但不代表人类不能争取。
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正是跟灾难战斗的最有效的武器吗?
电影里将人类的态度作了更多的细节描述。
我喜欢这种更细腻的描写人性,或许只有同是亚洲人才能感受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吧。
影片中的一些措施让我也不得不对日本感到有些佩服。
对于应该将日本人民遣送到哪个救助国,日本人很明显的表达出对美国的不信任,以及世界各国对日本人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他们很客观,没有把自己大和民族看做是不可一世的世界的主心骨,他们还是知道自己在世界的地位,在世界各国眼中的地位。
结局可能有些个人英雄主义了,不过毕竟是商业片,利益放在第一位啊。
看到玲子想拯救更多的孩子那里,个人稍稍的起了下鸡皮疙瘩哈,却很感触。
可能看了2012后,发现整个世界都会灭亡,那真的只剩绝望(毕竟我可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具有“猪坚强”般顽强意志力和超光速的反应能力并可以在只有0.000001%存活几率下携带一屋子大大小小成功登上大船还完全没有背井离乡所带来的沉痛并面带微笑镇定自然的说“我们搬新家啦!
”的那个神话般人物),我可没那么多堆幸运。
但当我看完日本沉没,我却感到于每个小小的人都能做一个个小小的事,而小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大大的希望。
欸,讲的我都不知所云了.....
说真的,一直很不喜欢这部片子,日本人自己拍的灾难片,让人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焦虑和忧患,而且是莫名其妙的焦虑,无法理解。
但是,这几天的事情,让我不得不把这部片子重新找出来看了一遍。
如此相似的镜头,让人不寒而栗。
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了海底的问题,经过精密的计算后,推算出还有300多天日本就要沉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日本人全部送到国外去。
但是他国接收的难民有限,而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渐渐吞噬着这个岛国。
千叶、岩手、福岛、静冈。。。
这些名字变得那么熟悉。
首相遇难,国参去求教博士,博士想出的办法是把地幔炸开一组洞,把日本从沉没的边缘停止。
需要有人去引爆炸弹。
两个年轻人以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去挽救了只剩下群岛的日本。
故事很简单,拍的很拖沓,典型的日本电影风格。
但是,我却为这片子的台词而感动不已:摘录一段电影中日本首相的话: “我从方方面面的权威者那里听取了关于人本人未来的想法。
前提是,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各国抛弃失去经济价值的日本人,我们应当怎么办。
这些意见当中有一种令我惊讶,是一种极端的意见,至少按常规说是一种特殊的意见,很多完全不同领域的人都持此意见。
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同所爱,同国家,生死与共。
能有这种见识,大概就是日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关键所在吧,我也认为,这种方式最适合日本。
但我知道,这是不被允许的。
我的孙女丽良,在她成为日本人之前,也是作为人类出生的,所有的日本人,生来也都是人,所以大家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有希望的权利。
”当那个年轻的海洋爱好者抱着必死的心去潜艇准备点燃爆炸物的时候,他说,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我知道该怎么做。
人生下来首先是生物人,其次才是社会人,我们是以“人类”这样一个标签生活在地球上的。
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利,都有希望的权利,我们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无力和渺小,我们要善待我们的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更要做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相互扶持,要努力,不放弃,坚持生存的勇气。
从来没有一次,人们这么共同关注自然,反省自己的高科技是发展还是制造灾难。
为什么只有在灾难面前,我们才会如此,而灾难过去的时候,滩涂上留下的只有自私自利、利欲熏心?
感动不能代表一切,冲动的理想也只能瞬间即逝,平淡与真实才可能波澜不惊地直到永远。
不希望有惊涛骇浪的激情,让生活平静如水吧。
灾难片比较能体现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发展,显而易见:爱情片是投资最少的,甚至有部DV有张床就能拍上百集;花销再大点就属剧情类,起码得有一套成熟的班底和过硬的剧本,人工费用不可小视;腰板再硬点就去拍科幻,无穷无尽的投入还不一定达到效果,工业光魔那帮家伙都是喝血的;当自认为爷有的是钱,长毛也是长毛,打水漂也无所谓,就当听个响的时候,你就可以去拍灾难片了,首先要打点上头的头头脑脑征用政府地皮,然后可能上万加仑的水喷出去就为了一场雨,搭了半年的外景可能只烧了半分钟……这点我又忍不住要拜一拜陈凯歌和张纪忠,砸着拍灾难片的钱,想拍个剧情类,结果效果是蹩脚的爱情片,最后观众看完云里雾里还都以为是科幻片。
现在钻电影院看灾难片的爷爷们胃口大了,不是当初一个“恐龙特级克塞号”就能迷得全国上下小朋友忘了吃饭的时候了。
灾难片光靠投银子拼场面无疑是自杀性行为,把观众的嘴养得越来越谗。
但也没办法,你一个100分钟的海啸题材的灾难片,80分钟都是男女主角在海边沙滩你浓我浓看夕阳,影迷保准上你家门口随地大小便,先给你来场氨基酸海啸。
所以每年都会无数导演了为了拼灾难片集体自杀。
《日本沉没》的导演在自杀之前是打算杀掉全日本的人。
日本人的危机感可见一斑。
在世界人民斗完彗星,斗完岩浆,斗完海啸,斗完冰河世纪之后,我们伟大的大何民族干脆和地球的原力较上了劲。
可是一个猛子扎得过深,有点拔不出来的感觉。
日本人神经质,从不信任任何人,美国人如此,他们看来不趁火打劫就不错了;中国人亦如此,寻求中国人的帮助是要遭天谴的,首相以身殉职来如此教育民众。
所以我们只能端着膀子在太空俯视日本人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用一根定海神针把大陆版块像掰饼干一样解决掉。
伟哉!
据说还有投拍《日本以外全部沉没》的,不知道个中关系是不是和当初的“馒头”一样。
灾难片肯定需要有个英雄,当年布鲁斯-威利至多也就是个黄继光,在《世界末日》里帮地球挡了个子弹。
不过这次《日本沉没》简直是造神了,一个开天辟地的盘古!
全片我唯一最激动的就是男女主角在帐篷里互吐衷肠的时候,我在脑袋里以每秒24格的N次方来想象,这个描绘男女关系出神入化的伟大国度(无愧与伟大!
赤裸裸的伟大!
)会如何表现。
结果却是像我这种每每看到伪黄书的急色鬼最窝火的片段:一夜无话……他大爷的给我玩了把柏拉图。
使英雄顿悟的居然是个大眼睛女优,英雄之母!
没有你,可能我们的英雄只能去拯救“大不列巅沉没”于危难了。
应了一句话:为B生,为B死,为B奔波一辈子……所以说樋口真嗣这次是贪心,挑的石头太大,没扔远,结果把自己的脚砸了。
不过花了这么多钱,起码把灾难片的基本点都抓住了,也就是我要说的如下《灾难逃生守则》:1.爱国者得永生;2.灾难很可能是混黑社会的,跟你火拼前都会提前通知你;3.不要住在大城市,越偏僻越好,所有灾难都不会认得去牛尾巴乡的路;4.灾难来临什么钱,硬通货的都不重要,食物是第一位;5.权比钱重要,所以尽量去当政客的朋友;6.不要当男主角,必死无疑,不管你是天才还是型男。
不过伤残补助大都是美女的一夜春宵;7.要当就当男主角的亲属,但是也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因为很可能以你的牺牲换来男主角的胳膊肘往外拐;8.最好是当女主角,你就可以肆无忌惮了,你或打或骂,或柔情百种,或众叛亲离……放心,你是最安全的。
最讨厌我看日剧的男友说下载了个日本电影,于是问他,怎么开始看日语的啦?
斯说因为就冲这名字“日本沉没”也要看看。
哦,原来如此。。
其实这部影片挺不错的,运用了比较科学的推断,在地球环境日益变遭的状态下,日本人自己预见到自己国家的毁灭。
和美国的《后天》不同,作为一个岛国的自然毁灭确实和像美国那样的大陆毁灭来的不同。
《后天》的毁灭是天气的巨变导致美国国土由北向南气温骤然下降,由海岸向内陆海啸侵袭,然后一切皆由自然力量自己恢复正常,而死而后生;而像日本这样的岛国,确实有他自己独特的毁灭方式,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最终将日本国土拖入海底最后沉没,阻止这样灾难的,日本人是构想的由他们自己切断了日本地壳与下沉地壳的联系,好不容易保住了很小的一部分国土。
不管怎样,这些灾难片无疑不在提醒人们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在如何的变得糟糕,我们的未来面临着如何的灾难。
一切都刻不容缓,那个灾难的来临不是在未来,而就是在某个平常一天的某一时刻。
看了美国的和日本灾难片,我就在想,中国如果发生灾难的话,应该和美国的情况差不多吧。
小时候,在课本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人类战胜了自然。
当然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类开始学会了利用自然环境。
不过,现在谁也不敢这么说了,大自然真要发起脾气来,小小的人类确实不是对手。
2月份南方的一场大雪,停水停电,交通混乱,在感慨天气的同时,确实感受到如果真的自然环境发生异常的话,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过去的,幸好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天气日趋正常的前提下,南方人民没有受到太大的经济损失。
万幸万幸。
所以说至少为了我们自己,真的得从现在开始爱护环境,爱护地球了。
看《日本沉没》 回看汶川大地震 化5.4亿拍出来的《日本沉没》,好看谈不上,但有些镜头的真实性让人震撼!
这些镜头让我似乎看到了中国汶川大地震时的纪录片!
《日本沉没》中有一个镜头,地震了,突然山崩地裂了,众多的人,在这一瞬间和着碎裂的马路、和着山崩的石块和泥土、和着亲人的呼喊声一起沉入了地球深处!!
我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我听到过一个活着的亲历者的描述。
他说,那么十几秒钟内,我就像个皮球被人抛起来似地在空中晃悠,波浪形的,人在那时是无法左右自己的了…… 由此我就觉得人类的渺小,那种在大灾难前的无能为力,是真实的。
我们曾拍着胸脯大声地叫嚣道:人定胜天。
是吗?
能吗?
由此我又想到,我们会拍一部《中国沉没》吗?
不会,绝不会。
我们喜欢唱赞歌,我们怕前瞻忧患。
所以,我们的儿童是真正的儿童,连我这样的老年人,心态也是儿童的心态!
日本人的国民性终让人费猜疑,但他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好,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来。
唐山大地震的24万条生命没有换来对地震预报的可能,汶川的10万条生命一定给我们有许多血的教训。
中国不会沉没,但中国人心里应该警惕,我们要学学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唯此,中国才会更大踏步的前进。
知道这部片子,是因为我喜欢的Shin Hyesung和Good Entertainment旗下的另外一个女歌手Sun Min合唱了电影的韩版主题曲《Keep Hoilding U》,然后Sun Min又和一个日本人合唱了日版的主题曲。
当时就在想,这么自我的日本人怎么会拍一部让自己国家沉没的电影,简直是自毁地位,果然马上就出来一部《日本以外全部沉没》这算是灾难片吧,包括《龙卷风》和《海神号》在内的好莱坞大片在内,我就没看过几部灾难片。
而且在我心里,日本和韩国就只有文艺片,他们的文艺片相当出色,所以前段时间很火爆的韩国的《怪物》我也没看,压根儿就觉得日本韩国不该有大片。
这片子我拖拖沓沓看了将近四个小时,中途还跑去面朝枕头睡了一回觉,因为看得直打瞌睡,醒来后泡杯咖啡,继续看。
而且最还是看哭了,我以为草剪刚不会死。
第一次看到草剪刚,是很早的杂志,介绍韩流日流的明星,确实是很早的报道了,不少于8年前,我当时一看到草剪刚的照片,简直惊奇为什么日本人会喜欢这种不男不女长相的人,而且他还这么火,我以为日本帅哥都是柏原崇和木村拓栽这种长相的,不帅也酷啊。
但这里面,我才发现草剪刚无与伦比的有男人味,特别是最后,明知是送死,还是义无反顾的沉入海底。
柴崎幸,是觉得很面熟,这人的名字更熟——比起韩国明星,日本的我就只认识那么几位,这位的名字算是熟悉的其中一个。
昨天查资料才发现去年看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里面也是柴崎幸的女主角,只是当时我不认识她。
她不漂亮,真的不算,但让她演勇敢的角色无疑是很合适的。
也不知道她是否知道爱人会去送死,最后那一面,很撕心裂肺吧。
12年前的丰川悦司在《情书》里,演了算是男配的角色,可惜我三年前才看这部电影,今天再一看到他,居然觉得没什么变化,他把博士演得很到位,两位好友在他面前死去,这心里可要有些承受力才行。
电影过程中的灾难发生实在太频繁,让人觉得灾难简直就是个巨大无比的怪物,人类太渺小,根本没有还击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看着这么多人的生命被剥夺。
最后说点题外话,我看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发现主演的名字我全都认识,所以决定看了。
作为一部国民级情怀电影,06年的日本沉没是及格的,它表现出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无力,阶级分化的世界多么世态炎凉,自诩正义的政客总是第一个抛弃自己的国家,而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们却总是那么伟大。
但作为一部灾难电影,它是不及格的,即便在06年也显得粗糙的特效,以及可有可无的爱情故事,导演似乎想说很多,但奈何功力不够。
多说一句,事实证明,只要日本一天不沉没,日本的从业者们对于"沉没"这个题材的创作就永远都不会终止,期待更精彩的作品,四星献给居安思危的情怀。
只有那首歌还不错
看到柴姐向火柴棍男主告白的时候心里有一千头草泥马咆哮而过:你们够了!!!!
汗………………偶像剧么。。。我也觉得柴姐一笑起来就裂了。。。o(╯□╰)o
这电影让我在5.12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时常想起,比较纠结.
跟爸爸好久之后一起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值得纪念一下。
額……這想象力
快进,快进,一直快进
CCTV6看的。佩服他们的危机意识,但这片子残了点儿
2011.3.11日本发生9级地震+海啸,再睇返呢出戏觉得尤其心酸……
crap
要是现在碰到,看封面和名字还真的不会去看。
日本一搞主旋律就弄得跟天朝似的,掉好感。灾难的场景和宫城9.3联想起来挺震动,可是过于凸显的爱情线有点像掺沙子,味道变奇怪了。节奏也过慢。片子整体看起来零零散散的。
想法和特效不错.演员和剧情很浪费.
...
不伦不类的灾难片。。。。典型的日本幼稚
小日本要是真沉没就好了
效果很震撼
07
樋口真嗣这货果然是从GAINAX出来的
女性拯救日本。幸姐姐真美。片子挺一般的其实。我喜欢田所博士身边那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