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很感人,剪辑也很出色,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这种剪辑手法,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和电影本身的风格很搭。
电影前半部分的配乐和整个氛围有些不合,不过给足五星还是没问题。
内容上看……怎么说,《第八日的蝉》原来是引起我对日语小说产生很大兴趣的第三本书(第一本就是《挪威的森林》),所以这本书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是很深的。
所以,在看的时候我也时常在想电影和原著的比较问题(当然也可以说被原著的印象“困住”了),而我个人的结论是:虽然达到了原著的精髓,但不如原著。
虽然知道电影由于时间限制而必定要砍掉很大一部分情节和细节,但实际所造成的影响要比预计的要多得多。
打个比方吧,因为希和子无论怎么说都是抱走了别人的孩子,赌气和报复的心理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当时出走时应该是有一些愧疚,更多的是害怕,对孩子也应该是小心翼翼的,而是在四处出逃的过程中才逐渐完全爱上的这个孩子,因此我觉得其中罪犯心理到母性心理的转变也是一个重头,而电影由于篇幅的限制把这个过程削减得不见了呢。
另一点就是,原作中薰应该是冷不丁被警察找了一个空隙夺走的吧(现在书不在手边,记得应该是这样,正好和最初孩子冷不丁被抱走形成个对应嘛),因为希和子早已将薰视如己出,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要(将对两个孩子的爱意合二为一吧),而此时即使是警察出面要求或是希和子自己认为自己走投无路也罢,个人不认为她会轻易放手,就是说我不认为她会平静(哪怕是看似平静)地交出孩子。
因为,那可是她最爱的薰啊,是即使让自己穷困潦倒也要守护的薰啊,是能让自己轻易把父亲死后的保险金拱手送人的最爱的孩子……无论怎么说,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合理。
最后再说说受众的问题,其实并不适合中国人看哈。
如果是先看影评再决定是否看电影的童鞋们,在此不妨来对号入座一下,如果你平时总想着要把全世界小三碎尸万段或是是那种有事没事诅咒小三不得好死,又或是跟从广电坚信小三不能获得幸福的群众们,在此我衷心建议这电影……还是不要看了,看个电影反倒害自己心情变坏了,何苦遭罪呢。
之前有看到有人说这是为像野野宫希和子这样的人开脱的电影,一直疑惑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我觉得片子不管从剧本还是拍摄手法上只是想要向我们静静地讲一个故事,完全没有任何价值评判可言,现在我想通了,为什么这样想的原因。
在此我就斗胆猜测一下:首先从感情上他确实认真看了电影并被感动了,但从理性上他又认识到了野野宫希和子的“小三”身份,因此自责到自己怎么能被一个“小三”感动。
在这里,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因此,把这部电影看作“为像野野宫希和子这样的人开脱的电影”才是一个能让自己心安的解释。
在此我无意评判这位童鞋,只是价值观不同嘛。
我只是想借此说明这部电影不适合一部分人看的道理而已。
还是想重新强调一下,电影本身没有想要评判什么,它只是静静地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然我本人是主张尊重小三的,当然可以骂我没经历过中痛苦,但这确实是我好好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原因嘛,爱情里本就没有谁对谁错。
当事人本就都是在极度自愿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当然不要对我说某某在爱情中完全是盲目的,都是对方的错之类的话,我虽然相信爱情会使理性降低之类的,但我却绝不相信会存在完全脱离理性的爱情。
当然,这样还是不合社会舆论和风俗的,不过无论是谁都应该作为一个人而被尊重,无论是谁。
泥煤,本来只是一篇短评结果就成了这样,码字好累……结果《听说桐岛要退部》的影评又落下了……为啥评价中的星数非得和前面的评价一样哩,郁闷。
感谢Aqua Timez和BENI的歌陪我码字
所谓“八日蝉”:七日宿命的蝉如果活到了第八日……这部电影里我们只看得到女性,只有一个个悲伤的女性背影。
在日本社会里,尽管一直强调着所谓的男女平等,但是长时间所造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使女性成为了弱势群体。
影片中的女性都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但是社会却没有伸出援手,而她们身边的男性则更不值得一提。
是的,在日本这个男权社会中存在着太多的女性悲剧,只是很多事情她们都忍了下来,所以表面上的矛盾冲突并不明显。
但是,这部电影却表达了许许多多女性的心声,而且电影也用她们的行动告诉观众,女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女人还是母亲都是很伟大的。
希和子:母亲那场犯罪对于希和子而言无疑是一场人生悲剧。
即使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能够清晰的发现希和子的无奈,但是社会舆论却是残酷的。
影片开场那段法庭戏非常精彩,森口瑶子扮演的母亲代表着社会人的普遍看法对希和子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是希和子的眼神去告诉所有人她的立场。
这种主观舆论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强烈对比一开始就把影片拉向了高潮。
那一声声“去死,去死”真的很刺耳,很令人痛心。
紧接着,影片回闪到了希和子诱拐孩童的一幕。
那场大雨虽然没能阻挡希和子的行动,但是大雨肯能不停的冲击着希和子不安的心灵。
虽然“养孩子”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但是这毕竟是犯罪,所谓的罪恶感不是想摆脱就能摆脱的。
随着矛盾越来越突出,雨也越下越大。
冲击的不只是希和子的心灵,观众们也会被导演所营造的氛围所感染,一同进入这个无法令人自拔的世界。
其实希和子原本可能会拥有一个不错的“小家庭”,即使她只是情人,但是出于女人的本性,她还是非常希望能够生下孩子,和她一同生活。
但是一切都被那个男人所毁了,此时男人自私自利的一面在影片中尽显无遗。
可以说本片中没有属于男性的任何空间,在导演看来,女性们的悲剧都是男同胞们一手造成的。
虽然,这类看法非常极端,但是社会上像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
不久,这个男人的妻子准备生孩子了。
这对于希和子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碰巧那天她们家里没人的时候,她看见了那个孩子,恶劣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心情。
希和子看到孩子第一眼时,孩子笑了。
对于没有母亲经验的希和子而言,这一笑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这一笑让她体内的母性激素瞬间涌出。
作为母亲的希和子开始和孩子踏上了一条逃亡之路。
为了不让人发现自己的行踪,她给孩子取了一个新名字“薰”。
至此,成岛出合二为一的电影拍摄手法正式开始,这点之后还会详细说明。
逃亡之路虽然艰辛,但是希和子却愈发幸福,在她和“小薰”生活的那几年里,她真的像一名母亲一样,幸福的抚养着自己的孩子,尽管生活条件非常糟糕,尽管为了掩人耳目到处逃亡,但是只要“小薰”在身旁,希和子的心里总能得到安慰。
在日本这样一个法制严禁的社会中,一名柔弱的女子像带着一个孩子身无分文的逃亡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中许多长镜头都说明了希和子的内心是何等的孤独和无助,入住酒店是的紧张,乘坐新干线是无措都会令观众产生怜悯,她究竟犯了什么错,这件事真的就那么不可原谅吗?
事实毕竟是残酷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来生存,说真的影片中的希和子真的很不容易,她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只希望孩子能够好好生活。
片子那段看着星空唱歌的场景非常令人感动,好似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希和子在夜空中找到了只属于她们“母女俩”的生活空间,这幸福的背后不仅隐藏着希和子孤立无援的窘境,同时也再次向社会发出疑问,这么温柔的母亲真的是一名十恶不赦的罪犯吗?
这之间强烈的反差再次使影片达到了高潮。
只可惜,社会就是那么不公平,幸福的生活随时都有可能终结,希和子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捉弄。
据说导演成岛出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希和子的最后时刻的心情,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小豆岛实地考察,影片中大量小豆岛的民风习俗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刻画出在这世外桃源的小豆岛上,希和子似乎真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美丽的田野,纯朴的农民,生活是多么安逸,所有一切都可以抛掷脑后。
但是,最终她还是被逮捕了。
或许作为一名情人,一名犯罪者希和子的确会被世人唾弃,但是就她最后那句“孩子还没吃饭,请快给她吃饭吧”,我相信没有人不会认为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像她在法庭上所说的那样,她没有错!
惠理菜:填补心灵空白之路从小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惠理菜为了报复那个“世界第一的恶女人”希和子和自己的母亲。
和一名已婚男子发生了不伦关系。
她只想让她们看看这段看不见幸福的恋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类事情也很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但是事情却像惠理菜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惠理菜的怀孕使她突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从之后故事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惠理菜的母亲对她的教育还是不错的,如果惠理菜真的一了百了想要气死她母亲的话,她完全可以像她母亲之前对希和子所作的那样,到她母亲面前去炫耀一番。
这点上也看得出,在失去自己的孩子之后,母亲内心深处进行了自我检讨,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次走上自己原先的错误道路。
于是,惠理菜开始踏上寻找自我之路。
这段救赎之路导演处理的非常好,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合二为一的手法。
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小说不同,小说完全把希和子的故事和惠理菜的故事分成两段分别叙述。
但是,成岛出的手段更加高明,通过惠理菜这个不成熟少女逐渐寻找到新的人生起点这之间的变化安排场景,从一开始惠理菜对希和子的嗤之以鼻,到最后的潸然泪下。
我们可以发现希和子和惠理菜两段故事之间的切换频率变得越来越快,“小薰”最终和惠理菜合二为一,惠理菜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她也终于原谅了那个“世界上最恶毒的女人”。
对于一名女性而言,立场的转变原本就比普通男性要复杂的多。
从少女到女友再到妻子,最后到母亲。
这些转变原本就很难处理,何况影片的主人公还有此等的遭遇,所以这段旅程看似漫长,但其中有着太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在惠理菜填补心灵空白的同时,相信许多观众也会找到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吧。
惠津子:无法弥补的爱惠津子作为惠理菜的生母,她有着太多太多的过错。
但是,她却无疑是本片最大的受害者。
由于自己的不冷静,或者说不成熟,她激怒了希和子,从此她开始了她悲剧性的人生。
孩子刚出生就遭到了诱拐,但这还不是最为悲剧的。
当惠理菜回到她身边后她才意外发现了一切都为时已晚,直到4岁才回到母亲身边的惠理菜让惠津子错过了培养母女感情的最好时机,惠理菜好似他人一般的举动一直摧残着惠津子的心灵。
此外,由于丈夫外遇所在造成的严重后果,惠津子对于丈夫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家早已没有家的感觉。
再加上社会舆论的不停骚扰,惠津子真的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结束了,她此时的心境究竟是怎么样的或许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换作普通日本男性的话,很可能早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但是惠津子却没有。
她留下的只是其落寞的背影和无助的神情。
八日蝉:新生惠理菜在听到千草说起八日蝉的故事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大家都死了,我活着岂不是很悲伤。
的确,在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之后,很多人都会无法自拔。
但是,这部电影却想通过“八日蝉”的故事来激励着那些处于人生低谷的朋友。
影片中,永远看不到明天的希和子一直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着;惠理菜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第八日”。
此外,那个工作室的女人们其实都在努力的奋斗着,即使处处不公,受尽欺压,她们依然坚持着:久美为了自己的孩子不顾一切的工作,她的母亲也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她;千草更是如此,故事能从千草的口中说出八日蝉远比从主要人物口中提出来要好,同样深处困境的千草有着和惠理菜相似的过去,她也迷茫着自己的未来,但是她有着坚定的信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或许生活并不会美好,但是作为活到第八日的小蝉,她可以看到其它小蝉们看不到的东西,光就这点就足够了。
虽然影片的拍摄在2010年就已经全部完成了,但是今年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会被进一步提升。
正在复兴的日本国民非常需要这类电影的鼓励,使他们早点走出心灵深处的阴影,作为地震后存货下来的受灾者更是如此,他们其实也是活到第八日的小蝉,真心希望灾难过后,小蝉们能够得到新生。
PS:女优:永作博美用其演艺生涯最高的演出把希和子悲情的一生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年底包揽大奖不是问题;井上真央的表演有了长足的进步,相信她从电影中体会到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点点滴滴。
小池荣子,森口瑶子,风吹纯,市川实和子等实力派女优亦发挥的非常出色。
整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女优们的精彩演绎。
歌手:最后不得不说一下中岛美嘉的这首主题曲。
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和影片的主旨相当匹配。
这是中岛美嘉病后复出的第一首歌,感情非常投入,相信看完电影后的她肯定也从影片中得到了些什么。
看开头我就在想,即使薰有生父生母养大又如何?
那样的一对男女,男的花天酒地,女的尖酸刻薄不饶人,小薰未必就能健康地成长。
反倒是希合子给了她一个虽不富有甚至贫穷落魄但却充满温暖和爱的童年。
不管是在天使之国还是后来的小岛上,小薰都过得非常快乐。
12岁的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里,日本大概没有这样的规定。
如果在米国,亲生父母把一个四个月的婴儿单独放在家,大概不会比带走孩子的希合子承担的责任少。
迷上日本作品不是一天两天了,到现在我也很佩服自己可以花很长时间去看一部日本文艺片。
没有大冲突,大争吵,却总是能让你感觉到其中的情感对抗和变化。
据说蝉只能活七天,活到第八天的蝉很可怜,因为只剩它一个了。
但是换个角度想,他又是一只幸福的蝉。
每天的生活看似一样,其实有其独特之处。
影片中多次提到美好的事物,是呀!
大海 星星 夜晚 月亮是如此的美,而你什么时候能感受到她们的美呢?
那一定是知足的时候。
根据整个电影的叙事结构是采用了穿插蒙太奇,童年和如今交替叙事。
在这样的节奏中我能感受到浓浓的宿命感,或许人一生的命运都已被安排,只是其中每个阶段的选择影响你到达终点的速度。
而在这人生的旅途中,你怎么去与自己和解呢,怎么去适应生活呢,这是真正要追逐的目标。
这个电影涉及很多命题:原生家庭、家庭教育、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婚外恋等等,可能还涉及日本社会本身的社会问题等等。
首先,这是一个女性电影。
并且,这部电影回答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女人为什么要生小孩?
现在网络上有太多女人,好像生小孩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父母给的任务;或者好像生小孩是为了男人,生完小孩这个男人好像一辈子欠她债似的。
诸多理由当中,很少听到女生说,我就是想生个小孩。
她们没想过,她们可以为自己生个小孩,可以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变得更坚强,更勇敢,更充实,带领小孩去见识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可能,这些,很多人都没想过,因为她们自己还是小孩呢,还没当够女儿呢。
这是一部非常女性视角的电影。
可以看到女性在生存中的种种无助,种种无奈,被社会现实压迫,被社会世俗堆积在最底层,无从言说,只有独自默默落泪。
电影里的每个女性,都值得同情。
偷人女儿的希和子,她那种被心爱的男人欺骗的无助感;被偷女儿的妻子,那种被背叛,生活被扭曲所导致的神经质;女儿,被畸形婚姻所养成的压抑性格,以及性感美丽的小池荣子饰演的总是驼着背或佝偻着身子的女记者,甚至那个天使之家,都让人感受到女性在男权世界中的无奈,痛苦,压抑和无助。
女人或许和男人有很多不同,女人感受幸福的方式也和男人不同,女人感受到的幸福也和男人不同,却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懂。
那些不懂的男人,以理解男人的方式理解女人,认为你应该知足了吧,你怎么还不开心,你怎么这么作,等等。
很奇怪的是,电影里讲男性存在方式的男性电影,很少。
这方面的女性电影却有不少。
可见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真是亟待被了解的一个命题。
女性是和灵性更接近的生命体,是更容易看见美好的东西,只是这世界,美好的东西,总是被压制。
被野蛮粗俗落后,所压制。
首先,没看过原著。
而且,看到90分钟以后就受不了了,有用快进。
再次,演员确实肯定一定演的很好,毋庸置疑。
但是希和子这个角色真的太让我讨厌了……所以看得心烦。
是的,她确实对小孩很好,很母爱。
然后呢,看到她跟小孩在一起越幸福越开心就想到人家亲生妈妈得有多惨啊!
整个故事里面最大的受害者是亲妈好吧!
老公出轨,小三想上位,最后还把自己孩子给拐了!
太惨了好吧!!!!!
你不能生了可以去领养嘛!!!
拐带小孩算什么,而且觉得自己很爱薰,那还不是带着她东躲西藏?
这是为孩子好吗?
说白了就是自私吧!!!
最后在小豆岛,被拍了照片上了报纸,就想带孩子跑路。
人家小姑娘刚刚在这里过习惯好不好!
交了朋友好不好!
薰亲口说了不要走了不想换地方好不好!
丫不是还是准备骗了她然后跑路?
这是爱孩子吗?
我不觉得,这就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想要一个小孩,想自己开心,太自私了。
值得原谅个屁。
這是一個寂寞又溫暖的故事。
薰冷漠疏離的態度下,其實有柔軟的心,我想這是一個人曾經被愛過的明證。
她追尋的溫暖,其實是她生命最初四年的甜美回憶。
在小豆島的那一段,因為那麼甜美才令人更心痛一切不再,每一刻都幫他們祈禱不要有任何事情拆散這對「母女」。
夏日祭典,黃昏時分抬著火炬的人們將山坡染上超然於時空之外的氣息,天地茫茫,人生的路只能向前走下去。
野野宮和子誘拐嬰兒是犯罪,但她撤徹底底給過了薰沒有任何企求的愛。
充满伤痛,没有赢家。
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那么,你该恨谁呢?
影片的最后你说:我从来就没想恨过谁,谁都不想恨,妈妈也好,爸爸也好,你也好。。
宿命和轮回就在那里,逃不开,躲不掉。
该如何讨论对错?
不能逃避,也无法救赎。
所谓在孤单的不一样的第八日里,努力地去看也许美好的风景,不过是黑暗和泥淖之中心中些微的光亮寄托。
也只好这样了,努力地活着,是最好的选择了吧。
我不觉得这部影片是治愈系。
如果你是一只活到了第八日的蝉,努力地自我安慰,会看到更多更好的风景,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所以不要做错事,错了就会付出代价。
影片中最深刻的,是安吉尔修女对希和子说的话:抛弃枷锁,只有放下一切,才能获得快乐。
世间寡淡凉薄,你唯有变得坚硬和强大,别无他法。
曾经被爱过的人,才有力气走下去。
这是看完片子最先想到的。
看完简介,已经做好了被催泪的准备。
可眼看着进度条变长,煽情的段落还是没有出现,没有日剧里惯用的那种用戏剧冲突刺激泪腺的桥段,薰既没有去找妈妈,也没有偶遇妈妈。
中段,妈妈给薰唱的那首星星的歌(也是从天而降一亿颗星的主旋),百感交集,人的情感在这个条条框框的世界里是最无助的存在。
井上这一次确实让我刮目相看了,我非常喜欢她眼神细微的变化,特写也不难看。
永作博美的片子第一次看,为什么她这一代的女优,都有不被岁月左右的容颜。
最惊讶的当属小池荣子,这不就是“真 演技派”嘛!
从走路到说话的方式再到最后情感爆发的恰到好处,非要说的话,可能是映画给演员们的发挥空间比日剧更大。
原声也是不能不提的,和之前的告白和恶人一样,原声的选择都不是传统的日式曲调,这种对比很能调动人情绪。
倒是片尾曲选择的很让人出戏,又有点主旋律了的感觉。
适当的流过了泪以后,回过来想,这部片子与其是感动,不如说是在传达积极的情绪,薰选择了走下去,把妈妈给过自己的爱再给自己的孩子。
这就够了。
哭完了来写剧评,大抵,因为故事而为自己哭的语言,根本就算不了剧评吧。
虽然,是个完全和自己无关的故事。
诱拐别人的孩子而产生无法分割的羁绊这种戏码,已经在MOTHER里感受过一次了。
当然上次也一样哭得稀里哗啦。
但这次不一样,嗯,不一样的。
"小学2年级的时候,参加同学的生日会,她放了成长录影带。
我缺失掉的童年和欢乐,都被映在里面。
"对,你大概还是憎恨过的,在应该什么都不懂,却已经被迫似乎什么都明白了的年纪里,你一定憎恨过。
为什么?
为什么你要和别人不一样。
这个没有办法选择的人生,为什么他们要让你如此疼痛地度过。
到底,你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一直道歉一直道歉都无法得到原谅?小小的你,一定曾经捏紧了拳头告诉自己一定要逃离这些疼痛,等长大到又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遇到不一样的人,换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你就这样一天天抱紧自己,暗暗发着誓。
然后你逃出来,你似乎真的已经忘记过往,不用再哭泣或者道歉,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想过的日子,遇到那个男人。
再然后你就能够渐渐清晰地看见你曾不明白的那一切了。
爱上宛如父亲一样的男子,做出和母亲一样的决定,这不是偶然不是宿命不是天意。
而是你其实是如此地想要回去,回到那个,遥远的似乎已经忘记掉的童年时光里。
在那里面,没有咒骂没有憎恨没有哭泣和疼痛,只有无尽的温柔和欢乐。
真想,再那样地被爱一次,被拥抱一次。
好像自己从来都没有伤心和疼痛过那样地,被深深地爱着。
“我其实从来没想过恨谁,父亲也好,母亲也好。
但其实我一直想在回到这里。
”你终其一生寻找的,也许只是回去的路而已。
你希望的,也许只是路的尽头,她还在温柔地等着你而已。
然后你也可以,温柔地,爱着你的未来。
好好一片子,选错导演了。
八日目の蟬
整整仨礼拜才把它看完 很有种当年看永远的仔的感觉 苦逼
细节动人片。最喜欢的是惠理菜重返小豆岛隐约听到有人叫“薰”,随之镜头切换到往日希和子与薰嬉戏的那一段。或许因为知道了结果,才会在看着他们笑的时候也觉得惆怅。OST为电影增色不少,悠扬且给人些许温暖的感觉。本是因为永作博美看这部电影,没想到MAO表现的挺不错,嗯,我爱郁郁寡欢型XD
感动点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变态有没有 呆逼逻辑有没有?看到个脑残影评说“血缘能有多重要”我告诉你非常他妈的重要
永作博美完全就是那个妈妈了,很感人。小女娃也演得很好啊!
无与伦比的母爱。PS1:大赞永作博美。她那小小的身躯总是能爆发出大大的能量,给予观众震撼。PS2:颠覆印象的井上真央,原来她可以演出的如此出色。
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你,要说好多好多次,
hold 不住啊!
对这类型题材的电影完全无感……三观不正什么的……井上真央也成演技派了啊
看了半小时之后,我对本片失去了耐心。节奏缓慢又没悬念,坚持不下去了。
3.5星。人性。前面略有些零散。最后狠煽情。
磨磨唧唧的,看得让人坐立不安难受得不行,浓缩到110分钟或许好看很多
永作博美拿不到几个最佳女主角就没天理了
這麼長是想面面俱到吧,但究竟還是沒有,那為甚麼不能短點。
推荐啊
看得非常累,小萝莉很多大叔喜欢吧
好慢好慢节奏真的好慢,虽然每个场景都像MV一样,但实在太没自信看完了,要不是用电视和弟弟一起看的我绝对不会看完,也许和早已看了原作有关吧。一星是给卡司和小豆岛的美。
其实技法都挺普通的,打动人心的是里面所有角色的情感困境。被背叛的妻子,被欺骗的第三者,在生活情感双重夹缝中长大的孩子,里面的男性角色作为罪魁祸首却不受惩罚。希望我mao还能遇上这么好的剧本。
和我一天生日的井上真央姐演的问题少女我见犹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