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片看习惯了,老是去想人家花了百多分钟到底要说些什么。
看完《黑皮书》,一想,有点郁闷,说的是战争说的是立场说的是女人的成长和男人的背叛吗?
很多镜头都有这些意思,不过又似乎浮光掠影轻描淡写。
后来醒悟过来,这真是好看的一部电影,而已而已,难得难得。
苦大仇深惯了,差点忽略这种电影的好处:情节行云流水峰回路转,动作悬念暴力情色一样都不少,隔那么个十几分钟就可以看到导演给你制造出的一个个小趣味,不压抑不煽情,充分享受完那刺激的2个小时就好,可也不像那些好莱坞傻片让人反刍出腻味和恶心来。
本来以为《星舰战队》之后,我们的《本能》大导保罗·范霍文就此完蛋了(票房亏得够多的,评论批得够惨的),没料到这厮回到老家荷兰,靠了这样一个好故事,东山再起了。
一个好故事的可贵就是如此。
尽管《黑皮书》在大影展上最后是一无所获,但这并不妨碍它名列2006年最好看电影之列,况且女主角如此销魂——电影结束很久,我还在回想她撩起裙子以及和兔子抢吃胡萝卜的俏皮样子。
电影刚刚看完,趁心里还热乎着,赶紧来凑一篇影评。
这是一部很复杂的电影,我归纳的能力不强,但有一个念头盘在脑际:“正义并没有胜利”。
在纳粹统治期间,Ellis活得相当体面,至少表面如此,反而是战争结束后,不仅被“正义”的流氓拷打,而且还被“正义”地淋了大粪。
即使全家被害,心中万分悲痛,她基本上还是从容镇定的,但是得到门茨的死讯后,她却是哭得浑身颤抖,泣不成声。
她终于明白她的敌人不单单是纳粹,而是无处不在的邪恶,这种邪恶看不见摸不着,永远无法战胜。
导演还算大发慈悲,让巧克力救了Ellis一命,好让她报复医生,但我心里明白得很,现实中医生这样的人往往才是最后的赢家。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
给Ellis淋大粪的流氓,无论是否纳粹当道,他们都能安然无恙地当他们的流氓。
将军对门茨的个人仇恨,超越意识形态,即使是代表正义的占领军也必须遵守这种游戏规则。
哈耶克说:“在极权社会里,总是最坏的人爬上权力的巅峰”(大意如此),我看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这句话都错不了。
二战的胜利者不是正义,而是以美苏代表的超级大国;同样的,中国内战的胜利者也不是正义,而是XX。
总而言之,正义从来也没有取得过胜利,真正胜利者,用吴思的话来说,是一种“潜规则”。
又胡说八道了一堆跟电影无关的东西,欢迎拍砖。
《黑皮书》。
9分。
保罗·范霍文编剧、导演,卡里斯·范·侯登、塞巴斯蒂安·科赫主演作品。
很遗憾,这么晚才看到这部片,事实上我应该把《色戒》、《窃听风暴》、《红雀》等等集中看一遍。
太心疼。
但蕾切尔和王佳芝不一样,蕾切尔是真的善良,不是愚善,而且她聪明,知道反思过程,懂得战争的残酷。
她太美,走到哪里都会发光,不仅在火车上能迅速走进门策的世界,面对战友汉斯,汉斯也跌入温柔乡。
在船上失去全部亲人,被解救后加入反战队伍,走进了德国人的大本营,被人利用几乎失去了全部战友,甚至被怀疑已叛变,解放后又沦为曾经战友的棋子。
她的一生,真的是命运多舛的一生。
死神频频光顾她,但幸运之神又屡屡把她拉了回来。
是的,战争结束,德国人投降了,残酷的斗争也结束了吗?
PS:剧情简介真是乱写一气。
“把枪拿走,然后吻我”,艾丽丝望着蒙茨那一幕太美了,绝代佳人。
而且裸戏也不会让人觉得色情,只有美感。
发现电影经常这样演,最英勇的反法西斯战士,竟然是最大的叛徒,贪财,令人意想不到。
把什么东西都记录下来,真是个好习惯,医生的笔记本最后起了大作用,德国人每个东西都印15份,也还原了事实。
非常多绝妙的伏笔,比如女主一直戴在身上放家人照片的项链,最后用来拧棺材螺丝,闷死叛徒。
被害的犹太太太的项链恰巧是叛徒从棺材里塞出来企图贿赂艾丽丝的珠宝。
爱丽丝和妓女一起打字的时候,看到妓女脱下来的戒指,得知是她从德国坏军官保险箱拿到的。
于是后面向蒙告发了这件事。
最后艾和孩子老公回家时,农场牌子展示是战时遇难人的钱财建立的。
远镜头发现里面还不少组装的人(战争没有结束)。
女主知道胰岛素注射血糖过低后要吃巧克力,正好包里就放了巧克力物资,关键时候救命。
片中地下组织得到的空投物资就有很多巧克力。
艾在蒙家送邮票也被请吃逮捕小队人,得来的巧克力。
(看的我也不自觉拿出来巧克力来两口)。
有一些没有看懂的:比如珠宝到底藏在了哪个保险箱?
叛徒既然已经决定害了艾丽丝,为什么还要把他从牢里救出来?
那个妓女看起来一点心机都没有,却也是某种形式的间谍?
而且在荷兰解放后,还找到了真爱男友?
蒙怎么看出来她是犹太人的。
电影开头两个女人怎么认出彼此的,还这么巧当时一起给德国人做事。
这部电影,美人,爱情,剧情,悬疑,深刻性都有了。
值得多看几遍(历史也补补,好多点不明白)。
想不到荷兰人能拍出这么牛的片子,虽然我看的那版翻译得极差,说得简直就不是中国话,但是我还是被吸引并看下来了。
女主演太棒了,让我想起法斯宾德手里的若干女性,具有超常的韧性,任何苦难都压不倒她,这还不算,没人能直达她的内心,她们很有自己的一套,一整套生存观。
全片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个荷兰籍的女主演,她的每个眼神,每个笑魇,那么逼真,强烈压迫人的神经!
厉害。
我发狂似的喜欢上她。
以至于对于其它都淡漠了。
亲历过二战的欧洲人拍摄的二战电影,就是不能像好莱坞那样忠奸分明。
欧洲人决不会如《辛德勒》名单一样摆开一群脸谱样的变态纳粹、伟大斗士,可怜的犹太人。
他们亲身经历、难以忘怀的那段战争岁月更像是一场考验人性的化学实验,结果是所有人都善恶难辨、面目全非。
人性不是真金白银,经不起考验。
如果写历史,说历史,读历史的人,能多点这样的情怀,这个世界就不会还存在那么多骗局了。
比色戒好,通过一部间谍片含蓄的点出来每个民族都有好人坏人,都有自由平等活下去的权力,就这一点上,色戒明显逊一截
这部片子成全了卡里斯·范·侯登 Carice van Houten,俏皮的美女,她的表演真好。
从她让那个荷兰帅哥水手亲她的面颊,她却突然把嘴凑上去了,呵呵,这一幕无比自然美丽,诱人。
访谈的时候问卡里斯,为什么会选她作女主角,她说,她猜保罗·范霍文Paul Verhoeven 是需要一个有神秘感的女人,隐秘型的,不光只是袒胸露乳,大胸部,而且她的胸部不大……她说在准备演这部片子的时候,她要做的,是赋予这个角色女性的力量,不要矫揉造作,不光是个英雄或者什么的,而是一个女性,而且是让观众喜欢的女性,如果观众不喜欢,那可倒霉了,因为片子长两个半小时……卡里斯说她认为最难受的几个镜头,是进棺材(她有些迷信,很在乎这个)。
还有一个是切鱼头,还有在水里被蚂蟥咬了,再有就是最后那场“大粪”浇下来的戏。
她说她没想到这么难适应,到了片场的时候她还很乐观,然后她发现在小拖车里放着几朵花,还有一张保罗·范霍文太太给她的卡,上面写着:“祝你今天好运”。
当时卡里斯就想,完蛋了,要是她这么说,就是真要出事了。
而且是很糟糕的事。
淋“大粪”的时候她还对保罗·范霍文说这个你也要自己来试试,一会儿我拍完了你就来……结果最后拍完她给忘了……回到家哆嗦了一晚上,缓不过来,太难受了。
卡里斯还透露她是戏剧学校毕业的,所以她不太怵唱歌。
12到18岁的时候学过6年的德语,希伯来语是现学的。
她说荷兰1600万人,这部片子的观众有100万这在荷兰已经是很成功了。
当被问到,她想不想去好莱坞,她说,还没有星探给她打电话,然后她开玩笑的说,至少伍迪艾伦没有给她打电话,伍迪艾伦有斯嘉丽了,呵呵。
采访保罗·范霍文的时候,他说他这次回到荷兰就是叶落归根,想要拍非商业化的电影,要做一件很困难事。
片子的剧本他和编剧一起研究了很多年。
在荷兰的历史上,那个年代的很多事都被刻意回避了,没有人谈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很多人都有一个盲区,他们的经验都来自一些正统的电影情节,是非黑白似乎阵营分得很清楚,但是实际并非如此。
保罗·范霍文说这部电影的核心并不是带来了什么问题,只是让大家接受一些事实。
比起以前,他更看重电影幕后的故事,他也希望这样的一个片子,能够让观众多思考。
情节上的相象很难不让人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对比,但我觉得李安和范霍文讲得根本不是一个故事。
《黑皮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战后爱丽丝穿行在胜利者的游行队伍中,目睹疯狂的人们肆意凌辱亲敌的女人,这可能是《黑》所涉及的最深的主题:正邪不是那样容易区分的。
同样门茨未经审判就被莫名其妙地处死,真正出卖抵抗组织的汉斯却被当成战争英雄——都是这个主题的拓展。
但《黑皮书》也止行于此,它有着一个非常明确的道德判断——看完这个电影,你可以很清楚的分清善恶。
正义不是不存在,而仅仅是被遮蔽了,何况最后也得到了伸张:在铺设了种种悬疑之后故事终于峰回路转,以集大恶于一身的汉斯被私了作为整个事件的句号——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黑皮书》只能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
我看到有人评价说爱丽丝这个角色比王佳芝更果敢、更爱憎分明——这不仅仅是性格设定问题,而是爱丽丝和她所在整部电影一样,被一种非常强壮的既定道德支撑着,她可能被迫陷入困境,但决不会对自己的行动产生怀疑,感到恐惧——即使是在她爱上德国军官的时候。
这样的电影里没有真正的彷徨。
如果说《黑皮书》是一部善恶较量的片子,《色戒》则完全不旨在于此。
首先片子对战争的视角就是不同的。
《黑皮书》很执着地刻画了悲惨的场面,爱丽丝一家被屠杀,抵抗组织成员被虐待逼供,都很容易激发苦大仇深的怨恨心理,《色戒》的战争却是一片荒凉。
包括在虹口区的club,日本军人寻欢作乐的同时失声痛哭,这场战争不仅仅摧毁了无辜的人。
它摧毁了所有的人。
如果《黑皮书》还算特工片的话,《色戒》只是拿战争铺了一个底色。
它实际要讲的故事是王佳芝这个女人拿自己的人生演了一场戏。
她人生最灿烂最辉煌的时刻是在扮演另一个不存在的女人。
她对这个虚无的角色太执着,扑入了自己所有的欲念、甚至爱意、乃至生命,最后却要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面对死亡的深渊。
这里只有生存的悲剧,而不关乎道德的审判。
同样是在战争时期,王佳芝和易先生的关系不像爱丽丝和门茨的爱情那样理想化,可以在命悬一线的时候舍命相救。
王佳芝和易先生更像是凡人,有着凡人的软肋,因为软弱、恐惧而彼此相偎,他们是被逼上了台,锁在了自己的角色里,非得把戏唱完不可,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戏唱完的那一刻恍若隔世,失声痛哭。
李安和范霍文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同的定位和追求,《黑皮书》就像他的男主角门茨一样,虽然身为德国军官,但却完全符合观众的道德期待——爱国、爱自己死去的妻子儿女、出于人道主义尽可能地为抵抗组织行方便。
观众接受他就像爱丽丝爱上他一样,连挣扎一下的必要都没有。
《色戒》却好像易先生,导演一开始就不打算回避他的冷酷残忍,甘愿冒犯观众的既定道德,然而如果有一刻你可以搁置居高临下的裁决的目光,你可以感到这部电影里温存的细流和空洞的悲哀。
明明是昨晚看的电影,今天一整天女主穿着红色挂脖连衣裙被杀害了自己亲人与爱人的仇敌从背后抱住的场景一直反复萦绕在脑海中。
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出生在黄金时代,总觉得自己生在一个不自由的地域。
但其实好像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呢本《黑皮书》,都有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黑暗肮脏。
镜头下勇敢,美丽的女主跟周围的一切鲜明的对比。
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每20分钟就在发生本质的变化,即使到了电影结尾,整片电影中看似非常正派的角色都让你看到了人性最黑暗的那一面。
但是即使是被误会至极或哪怕到了最后两人平静的望着湖面,女主都没有告诉老头他儿子其实出卖了他。
毛姆的呢段“那时候我尚未明白人性是多么的悖谬,我还不知道真挚诚恳底下也许埋藏着矫揉造作,高风亮节背后可能隐匿着卑鄙无耻,也不知道无赖恶棍心里或许存留着良善之意” 跟这部电影所想要表达的异曲同工。
女主的亲人去世后她是镇定自若的,呢句“我很难过,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哭不出来”,也许是因为对于呢个情景下的犹太人生离死别是命中注定。
她在小船上对蒙茨说真希望永远这么幸福,纳粹终于被赶走了,我想电影也许要happy ending。
没想到电影才迎来了真正的高潮,蒙茨死了, 她哭的浑身颤抖, 习惯了失去爱人的Ellis也许在哭失去了心爱的男人,但我想真正让这个顽强的女人崩溃的是望不到底的黑暗。
纳粹分子无恶不作,惨无人道,但胜利后迎来的真的是曙光吗。
并不是想把这部电影推到无暇的境界,只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保罗·范霍文拍的不只是荷兰的黑皮书,这股black属于法国、非洲、中东、中国乃至全世界。
女人的《色,戒》;男人的《黑皮书》
即便是讲述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充满阴谋与复仇的故事,范霍文的片子里也少不了情色与杀戮,然而他将这些元素作为陪衬,打造出一部环环相扣伏线千里的大戏;某种意义上本片有点像荷兰版色戒,但个中曲折更加虐心,几乎可称做女主角一个人的史诗;结局隐晦地点到巴以冲突让这个光明的结局又蒙上一层灰尘
个人不是很喜欢,反转太多了真的有点碎
说它是外国版的《色戒》?《色戒》我还没有看,但是这个真是没什么意思,那个情报局局长一点也不像个高官,那么nice,还那么痴情种的样子。MS中国的敌我战争还老奸巨猾了一点。
完全没有缠绵的感觉,爱比恨更毫无来由。内奸的内奸,真爱的真爱。
影院看的,国产删节版。抱歉只能给这分数,因为关键段落删的都没法儿串起来。审查委员会那帮老孙子!
每10分钟剧情就来一次大转变,这比较强
全是为了红毛女巫(冰与火之歌)才看这出片子的,真是美翻的荷兰佳人啊!虽说演技没有达到与电影格局相配的水平,但那处纳粹舞会里红袍歌声注定这幕倩影将成经典。说回剧情,前面紧凑利落,后面就显得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散乱,黑皮书的引子没有片名那么响亮。摄影很不赖,二战风云扑面而来呀!
一星给胸。除此之外,毫无可取之处。
3.5,精彩归精彩,但过度戏剧化,以至于2个半小时要滴水不漏圆住这个故事已经相当局促,更没有任何文本空间去构筑叙事之外历史和人性深度。
四周暗黑沉沉,Carice穿着鲜艳的红色歌唱,宛如一朵傲然的孤花。随后枪声四起。
精彩淋漓的佳作。本片开局平平,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变得越来越是精彩,剧情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起伏跌宕、高潮迭起,如倒食甘蔗、渐入佳境。叙事更是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且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结尾一切复归于平静,令人不胜唏嘘感慨。正是: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4星半,强力推荐
在硬盘里放了4年,终于看完,我知道这是五星片,没想到是这么精彩的五星片。
平庸。
导演真是无比沉迷于女性被侮辱持续被侮辱被侮辱到极限然后复仇的模式。一对比李安的色戒简直软绵绵到苍白无力,汤唯那演技也是给梅丽珊卓提鞋都不配。
开始的剧情总觉得太儿戏了,怎么可能这么顺利,原来他们知道你是间谍,碟中谍中碟,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躲过一轮接着又是新的一轮,仇恨什么时候才能到头。本以为终于迎来了平静的生活,但是新的困境又来了。二战的电影,是让人们不要忘记教训,不是激起仇恨,与过去和解,承认错误,以史为鉴!
严肃题材遮掩下的粗制滥造.(再次肯定有些电影不能在CCTV6上看。支离破碎)
剧情过于丰富而疏于留白,引入二战这么沉重的背景却拍了个商业片,庸俗不堪。
看的也不是什么删减版但是剧情怎么就那么跳跃 好像为了讲完这个故事赶着拍 而且好多漏洞啊真的 配乐僵硬的想制造年代感的喜剧效果 然鹅 女主演技挺好的就是 完全不会想起got里的女巫婆儿 上尉就 太炮灰了 不开心
during the war, there is no judge. she gets her way. life follows the see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