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天鹅在临死前的叫声特别动人,特别美。
这部电影叫《天鹅挽歌》/《Swan Song》,看完后我觉得,这个名字取得真是贴切,真好。
在未来,如果有这样一个克隆体,它和你一模一样,拥有你完整的DNA以及所有的记忆,那么,你能接受它吗?
又或者,你能接受你的另一半是这样一个克隆体吗?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想想就好,不用急着回答。
至于我的答案,我会附在最后。
这部影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以极简的方式探讨了生命与死亡、何以为人,以及最重要的,什么是爱。
影片以卡梅隆和妻子最初在火车上的相遇开始,以卡梅隆泪流满面地在视频上看着妻子深情地对另一个卡梅隆说,“我爱你,卡梅隆特纳,一直,永远!
”结束。
至此,关于包含记忆复制在内的完美人体克隆,《天鹅挽歌》给出了它的答案:如果这一切是以爱的名义进行,如果这一切能让爱在人死后仍能延续,那么,是的。
关于一开始那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最好永远都不用知道。
PS:马赫沙拉·阿里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细腻,无论饰演 Cameron 还是 Jack 都令人叹服的精准。
看他的电影是一种享受。
烟雨瑟瑟,水涟漪雾锁松山,长叹长思一朝良缘几度缠绵,相忘难念几人悲凉,再回首,泪眼婆娑。
直面生死,水中镜月,了却了世事无常,一帘秋水,谁知?
白衣唱挽,一别,无我。
When a loving husband and father is diagnosed with a terminal illness, he's presented with a controversial alternative solution to shield his family from his loss - replace himself with a carbon copy clone.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7214.html在艾拉之家的实验室里,隔着玻璃的他和他是彼此独立的存在;面对面进行所有记忆的删除和复制,卡梅隆终于中断了这一切,“因为你不是我”;面对犹豫甚至拒绝的卡梅隆,杰克告诉他:“我不认为她抛弃了我们,让我们共同面对。
”从彼此独立的他和他,到中断过程中凸显的你和我,再到消除疑虑的“我们”,在这个并未涉及伦理的克隆人的故事里,似乎一个终极的问题被提出:“他”是否能成为“我们”,彻底地、纯粹地、完美地完成主体“我”的最终命名?
当本杰明·克利里用“天鹅挽歌”来讲述这个故事,很明显他进行了肯定的回答:“天鹅挽歌”当然是指天鹅在逝去之前唱起最唯美的歌,那首唯美的歌便是“挽歌”,它意指的便是“收官之作”,对于身患疾病面临死亡的卡梅隆来说,他就是天鹅,当最后唱起天鹅挽歌,也就意味着完成了生前最后一个作品,而这个作品就是完全替代自己并成为自己的克隆人杰克——本杰明·克利里在电影最后,让这首“天鹅挽歌”响起:卡梅隆通过视频监视器看见了在自己家里的杰克,杰克和妻子波比在一起,波比对杰克说起的话是:“我爱你,卡梅隆,永远!
”爱的永恒性便是本杰明·克利里赋予天鹅挽歌的主题,那是深情地表达,那是唯美地回应,那也是完整地替换:波比看见的就是自己的丈夫卡梅隆,杰克就是成为了卡梅隆,卡梅隆虽然在不在场的视频中看见了妻子和另一个自己在一起,但是杰克已经不再是“他”,而是“我们”——卡梅隆和杰克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他和他组合在一起被命名的“我们”。
但是在这个天鹅挽歌真正唱起的时候,“他”真的跨过了技术的、伦理的、逻辑的障碍,而成为“我们”?
这个命题更为直接的疑问是:克隆技术真的能够在记忆的移植中实现“死而复生”的奇迹?
本杰明给了这个问题一个温热的结尾,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可能,更是在情感意义上可以完成,而给出的唯一答案便是爱,永恒的爱。
其实在这部电影中,本杰明并不打算过多地从技术层面去探讨这个问题,或者说,他初设了一个技术已经解决了伦理问题的时代。
“艾拉之家”实验室里,心理学家道尔顿向卡梅隆介绍智能系统时就说,它能承担大约50个人的工作,复制记忆便是其中工作之一,而在卡梅隆决定在自己身上实施这个项目之前,凯特的选择已经为他打开了这扇门,一个已经濒死的女人,选择另一个克隆体为复生的自己,当最后她逝去,另一个她进入了自己原来的生活,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技术上能够实现,关键是观念上、情感上甚至伦理上的,而卡梅隆的忧郁、拒绝和当初的放弃,就是从这些方面思考的,所以本杰明在电影中需要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克隆人是不是可以复制成为另一个自己。
卡梅隆身患疾病,对于他来说,死亡已经离得越来越近,所以在这里,本体和克隆体就截然被分开了:本体面临着生老病死,这是一种在肉身意义上的困境,或者说是作为人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
但是克隆人显然没有这个问题存在,或者克隆人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开本体肉身死亡的现实。
所以肉身之于本体具有唯一性,它最终的指向是死亡;克隆人在克隆了本体的所有记忆之后,可以继续生活下去,在这个意义上,他和他是不同的:本体代表着肉身必死的一部分,克隆体代表着记忆复制之后的生,生命和记忆就这样变成了死和生。
所以对于本杰明来说,如何将生命和记忆结合在一起,如何将生死放在一起,而这就是从他变成“我们”的艰难过程。
从他到我们,本杰明是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上建立同一性。
首先是在背景的设置上,卡梅隆作为本体面临着疾病的折磨,面临着死亡的逼近,他很容易想到的是妻子波比死去的同胞兄弟安德烈。
安德烈死于一场摩托车车祸,车祸发生悬挂于树枝上的尸体是死亡最残忍、最直接的表达,因为亲人的死亡,所以有了悲伤,打击最大的当然是波比,那段时间她几乎是以泪洗面。
安德烈的死成为了波比生活中的一个阴影,她无法摆脱,她陷入在悲痛之中,而这个阴影也成为了卡梅隆的阴影,但是对于卡梅隆来说,并不是安德烈惨烈的事故,而是人的死这样一个终极命题,死亡意味着自身的痛苦,死亡更意味着家人的悲伤,在更高的层次上,死亡意味着被人慢慢遗忘——如果卡梅隆也在疾病的折磨中死去,妻子波比和儿子科里是不是会最后遗忘自己?
最爱的人是不是真的变成了一种空无,甚至在卡梅隆的心里,基于自己的视角,不是妻子和儿子主动忘记自己,而是死去的自己被无情地遗忘。
死亡成为卡梅隆陷入困境的一个背景,同样让他走出困境的也是关于死亡的另一个背景,那就是凯特之死。
卡梅隆是在自己最无法接受的时候遇到了在艾拉之家的凯特,坐在湖边长椅上的凯特显得很安静,她即将走向死亡,但是她选择了克隆,对于女儿,对于另一个自己,她没有担心被替换,更不担心被遗忘,而当她看到视频上显示的是自己和女儿在一起,她安然闭上了眼睛,没有遗憾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安德烈的死亡和凯特的复生,给卡梅隆提供了选择的背景,而实际上,它们也构成了关于卡梅隆选择的因果关系,因为人必然会死,所以必须活着,因为肉身在死亡中消逝,所以应该给爱着的人一曲“天鹅挽歌”。
在生与死的背景之外,对于卡梅隆来说,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无法逃避死亡的现实面前,卡梅隆去了艾拉之家,就是选择的开始,但是在隔着玻璃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另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在他的世界里,玻璃后面的杰克就是一个“他”,“我不能这么做。
”这是他的决定,这个决定就是截然分开了自己和他,也就是说,在那一刻他把杰克看成是一个替代自己的“他者”。
的确,他和他是不一样的,脸上那颗痣是最明显的区别,一个黑以一个白衣的黑白分明更是本杰明在强调的不同,但是在技术已经成熟的克隆时代,他和他具备完全的DNA,只要将本体的记忆复制,他其实就是一个“我”,一个把肉身和记忆结合起来的“我”,而这个“我”在结合意义上就是“我们”。
虽然在技术上达到了,卡梅隆在观念上还是无法接受,在情感上还是无法跨越,他依然害怕自己被遗忘,他依然担心杰克只是一个“他者”,“因为你不是我。
”因为你不是我,所以无法接受波比会和杰克生活在一起,因为你不是我,所以波比肚子里的孩子七个月出生后会没有父亲,因为你不是我,所以和科里不会融洽相处……所以卡梅隆会在夜晚逃离出来“回家”,所以他在视频里看见杰克竟然骂科里,所以他无法忍受波比和杰克睡在一起。
但是他真的不是我?
他和我真的不能成为我们?
杰克说他自私,因为卡梅隆的犹豫和拒绝必将重新回到肉身之死的结局中;杰克劝说他,这不会是一个人取代另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的事,“我们要共同面对”——而其实波比和卡梅隆身为夫妻,在婚姻上他们也曾遇到“你”和“我”这样的矛盾,甚至卡梅隆还有过出轨的经历,就像爱情本身,波比说:“我不能没有你,我们能解决问题。
”将“我”和“你”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我们在一起,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就是为了一种永恒的爱。
在犹豫之后,在拒绝之后,在跑回家却发现杰克就是自己之后,卡梅隆终于知道了“我们”的意义,我们就是记忆和肉身的结合体,我们就是用爱维系在一起的存在:卡梅隆第二次回家,走到了正在熟睡的科里身边,当科里醒来父子一起喝啤酒吃毛豆,他对科里说:“我爱你。
”卡梅隆走进波比的房间,波比说“我做了一个噩梦”,卡梅隆深情地拥抱了他,说孩子生下来叫“安德烈”,说“我曾经出过轨”,波比却是释然,卡梅隆最后说的是:“就算一个我不能陪你走下去,我也会让另一个我永远陪你走下去。
”杰克一直在他的身后,他也知道杰克在自己家里,最后卡梅隆把自己的戒指摘下来给了杰克,“照顾好他们。
”而在返回艾拉之家之后,卡梅隆通过视频,看到杰克和波比幸福地在一起,波比对杰克说“我爱你”——视频让卡梅隆在场,视频让卡梅隆感受到爱,而波比对杰克说出永恒之爱,也仿佛是在对卡梅隆说——他和他没有区别,他和他成为一体,他和他就是“我们”。
天鹅挽歌响起,是杰克成为了卡梅隆的最后作品,是将死的卡梅隆变成了复生的杰克,他和他在永恒之爱中成为了“我们”,甚至肉身也没有死去,甚至记忆也没有复制。
对于“我们”的温馨回答,本杰明用一个科幻的外壳重新阐述了永恒之爱的意义,这当然是在一种人性意义上的阐述。
但是返回问题在逻辑上的起点:他真的可以成为“我们”?
杰克拥有卡梅隆的DNA和全部记忆,除去肉身性死亡,杰克就是卡梅隆,这是本杰明电影中的逻辑,但是毕竟杰克不是卡梅隆,毕竟他们是隔着玻璃的他和他:卡梅隆一定会死,杰克至少在当下是不死的,除了杰克不具备死亡之外,他的特殊性还在于既拥有卡梅隆的所有记忆,也将拥有卡梅隆死后的记忆,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杰克就不是卡梅隆;如果卡梅隆死去了,杰克成为了卡梅隆,和波比、科里以及安德烈生活在一起,他心里一定存有卡梅隆在艾拉之间实施这个克隆行动的全部记忆,这段经历波比是不知情的,那么杰克将永远藏着这段记忆,是不是有一天也会告诉波比?
另一种可能,杰克和波比生活在一起,如果有一天波比也生病了,波比也和卡梅隆一样选择了克隆自己,那么最后生活在一起的就是杰克和另一个波比——当所有的东西都被置换了,他和他,以及她和他,或者他和她,还是那个活在永恒之爱里的“我们”?
也许对于本杰明来说,天鹅挽歌建立了一个跨越生死的乌托邦,记忆存在,爱存在,我们存在,但在现实和命运面前,那只不过是一个投影,就像卡梅隆在火车上遇到波比,爱情信物的巧克力其实被置换了,打动内心的那张素描只是一个摹本,而隔着玻璃窗,这边的他叫杰克,另一边的他叫卡梅隆。
又是一部没有看简介就打开的电影。
swan song本身英文的含义好像就是指天鹅在生命哭接的最后一刻发出的声音,所以这个词组会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最终辉煌的事迹(或者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在我看到开头男主的绘画作品,我还以为是一个男主穷其一生终于完成了艺术尽头想要探索事物的“千古绝唱”的故事——也就是说我没想到电影会很戳我的泪点。
尤其是最后"Jack"给男主留下了
最后这一段简直是电影绝杀——自己的消失虽然不会让家人难过,但是自己却在人生的最后没有办法和家人度过,而且自己的生活要被“别人”所替代。
到底是多温柔的人才会做到给原来的自己留下一段不会后悔的视频。
PS. 电影开头写着APPLE ORIGINAL FILM 我还以为只不过是苹果公司出资赞助的电影挂着“原创”的旗号,直到看到电影中几乎所有设计从简的风格——尤其是在治疗场所缓缓亮起的顶灯——这就是苹果设计没错了。
除了电影本身,看完以后好像看到了苹果以后的产品设计目标。
2023.2.13R.
这是一部温情又值得深思的电影。
讲述一个得癌症,即将离世的人,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家人,如何面对余生的过程。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面对死亡,人都是脆弱的,何况还来得如此突然却又还有时间准备。
故事很真实,像极了人生,有得知消息的无奈,又有不得不面对又不想家人担心的痛苦,等等一切都很揪心,耐人寻味。
突然得知要死,却不是马上,要过段时间,如何面对,如何选择呢?
主人公自己坦然面对,可想到妻子、大儿子以及即将出生的小baby,他选择独自承担,因为妻子是个敏感的人,害怕失去,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想等到最后一刻以一种无声的方式离开,以保护妻儿,减少些痛苦与悲伤。
正当主人公纠结的时候,电影结合到克隆人的技术,出现了一个克隆人的机构。
这种克隆人很神奇,不但只克隆肉身,还可以完美复制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大脑思考方式,相当于另一个自己。
本来这种设定挺好的,能解决主人公的困扰,也很现实,只要科学能突破。
不过电影好像做调查问卷似的,考虑到克隆人是新技术,缺乏实验以及用户的体验感,从制作到实验的过程,主人公全程盯着,且重点刻画实验效果,立马就出现了人性的问题。
可以试想下,有一个长得跟自己一模一样,说话方式、思维性格都一样的人,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感觉自己裸露在跟你的妻子很相爱,却要眼睁睁看着跟别的男人亲密,而且还是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这是多痛苦,多揪心的事情。
电影把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妻儿的反映都描绘十分细腻,看出万般无奈与巨大的绝望。
如果科学能到达这种高度,你们的选择会是什么呢?
选择跟主人公一样,或许可以避免看到亲人的痛苦,把一切留给自己承受。
爱一个人是要陪伴一生,包括生老病死,总有一个人需要先离开的,留下的是痛苦,但如果最后的时刻都不能在一起度过,珍惜剩下的时光,那将会更加难受,也会留有遗憾。
而像主人公这样“先走一步”的,更加痛苦。
本来就要面对突发的死亡预告,还要让亲人不那么难受,又要看着她们跟克隆人卿卿我我,这估计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当然选择告诉亲人,一起面对,那可能自己心里也会很难受,但是至少能开心一些。
世界每天都是未知的,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珍惜眼前很重要。
当然,怎么选择都没有对错,但电影就像给您一个超前感受的机会,你投入去细品,相信还是会有所感悟的。
电影本身很有思考价值,也很贴地气,不会太悲惨,反而蛮有爱,能打动观众共情,愿观看的你们也能有所感想。
大家有没有那种两个苹果手机之间更替的感觉?
一部黑色iphone8手机电池不行了,系统也经常卡一下,但是存着你所有的照片和数据,另外一部奶白色iPhone13已经镜像了数据,但是手机卡一直没从8里拔出来,直到一次大卡机,才不得不把手机卡插到13里,然后把黑色iphone8慢慢放进抽屉里,等待电池衰竭。。。
善待你的手机
简单拉片:Bear和Bo在车上相遇相爱,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生活中,因为亲人的意外离世和工作的操劳,导致两人渐行渐远。
一次意外的昏倒后,Bear得知自己命不久矣,因为不放心Bo和孩子,他决定克隆自己,让“我”守护家人。
首先明确一点:这里的克隆人不再是刻板印象中冰冷又逐渐觉醒区别于主体的自我意识的个体形象,而是因为拥有同样的DNA以及过往经历及回忆导致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都完全相同,是真真的“世另我”,两者之间真的能够做的想你所想。
带着这个概念我们继续。
Jack(克隆体)与Bo的第一次对话非常愉快,这让Bear有种被取代的感觉,所以终止了对话,导致Jack与Bear之间产生冲突,而此时的Jack之所以这么生气不是因为与Bo的聊天被打断,而是他知道这是能够让家人像往常一样生活的唯一方法,这也正是Bear不愿承认但确实存在的真实想法。
最终Bear妥协,决定让Jack替自己回到家中,而自己则在基地内等待生命的终结。
后续因为Jack频繁的切断Bear监视他生活的途径,最终Bear决定冒险回家去确定自己的妻儿安好,这一段泪点⚠️。
此时两个人的身份发生了互换,Bear变成了闯入者,两个人见面,Bear惊慌失措,可最终Jack说出Bear内心所想:"Do what u need to do."Bear换上Jack的衣物,叫醒儿子,教他喝酒,祝酒辞是愿你长寿(😭),叫醒妻子,说自己做了一个蛮长的噩梦,拥人入怀。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Bear说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如果是男孩就叫Andre(Bo逝去弟弟的名字),Bo回答的是当然,这一点说明Jack已经和她提过了这样的建议,再次印证想我所想的意图。
之后,Bear脸上泪痕纵横却无喜无悲,选择相信Jack,让“我”闯入自己的生活,与过去的一切和解。
观影感受:⭐️⭐️⭐️⭐️苹果选片好准,与自家产品调性契合,整片在Jack出现之前整体的画面都突出一种『秩序感』,在Jack回家之后这种秩序感被打破(在意的小伙伴可以留意影片前后书房布置的变化)。
本片的新颖之处也在于敢于突破对于『AI觉醒』的刻板印象,认为自主意识不一定非要是不一样的意识。
电影《天鹅挽歌》中体现的未来科技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无人驾驶汽车:电影中描绘了一个未来社会,其中无人车已成为生活常态,这体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高度发展。
• 智能隐形眼镜与虚拟操作手柄:影片中提到了类似电脑的隐形眼镜和虚拟操作手柄,这些设备随处可见,显示了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进步。
• 克隆复制人技术:最令人惊叹的是用于医疗的克隆复制人技术。
在电影中,主角卡梅隆利用这项技术创造了一个新的“自己”——杰克,以继续守护他的家庭。
• 分子重塑技术:克隆人通过分子重塑技术制作,精确到分子的DNA复制和其他有关绝症的DNA序列的修改,使克隆人从生物意义上看就是消除绝症后的本体。
• 记忆共享技术:克隆体被植入了卡梅隆的所有记忆,包括潜意识中的记忆,实现了从内至外的一模一样。
• 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影片中还提到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列车里的自动售卖机器人等。
• 虚空电子屏幕:影片故事发生在近未来,这似乎是一个高科技轻度发展的社会,科技发展到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虚空电子屏幕。
• 智能支付与生物识别:卡梅隆在列车上用机器人贩售机买零食,只需口头确认订单,就自动扣款,不需要掏出支付页面或者识别人脸,体现了智能支付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
这些科技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高科技的未来世界,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科技伦理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让一个和你拥有相同样貌和记忆的人延续你的生命,你是否愿意。
他做的一切决定都是你会做的,他的一切想法都是你会有的,如果你是个善良的人,那他对你也会善良;如果你是个刻薄的人,他对你也会刻薄。
他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也是你本身。
在Cameron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他和Poppy之间的爱情故事。
相遇时的心动,婚后生活的酸甜苦辣。
每一件事都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是的,这就是Cameron的生活。
但他得了绝症,现在他有一个“regeneration”的机会。
Cameron对这件事的所有反应都在情理之中。
犹豫、惊讶、认同、质疑、反感、接纳。
当一个人看到一个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出现时,很难不会产生这么复杂的情绪。
无论是Cameron对于Jcak,还是Jack对于Cameron来说,对方都是自己的克隆版,他们之间保持着微妙又复杂的关系。
也许因为Cameron的善良也映射在了Jack身上,所以即使在他们互相质疑和否定时依旧可以为对方做出让步。
至于最后Cameron为什么同意Jack以他的身份继续生活,我想是因为他对Poppy和Cory的爱吧。
从某一刻起,Jack就成为了Cameron的化身,成为Poppy的丈夫,成为Cory的父亲,替Cameron承担起所有他应承担的责任,完成所有他应完成的任务,扮演好所有他应该成为的角色。
影片没有什么紧张刺激的叙事,却处处让人悬心。
虽然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场面,但心中还是会有一些震撼。
踏实地叙事,有质感的画面,让电影有了很强的故事性和力量感。
一部不长的电影,我感受到了对于自我认知过程的痛苦和对爱人、对家庭不可抛弃的爱。
如果我不能继续爱你,就让我的替身代替我,每天对你说“早安、午安、晚安。
”
可以和《她》《机械姬》并列的软科幻人性片。
梦幻朦胧的合成器简谐波一下子把我拉回当初《她》的第一秒钟;丛林深处的一间高科技复式,一项尚未公开的赛博人试验和《机械姬》太像。
极其风光感和人文感的调色画面纯净有质感,大量的框架对称构图非常有意思。
苹果公司出品有着一贯的硬性水准,从画面掌控到美术风格,主角设计师+音乐家妻子直接拉满的人设,扁平化的UI加上AR功能甚至算是对version pro的预告。
感觉在剧情表现上没有选择强烈的智械危机的探讨,最大的爆发点只在杰克首次代替给妻子打电话的镜头。
女医生说出杰克就是真的卡梅隆时还是会引起对阴谋的期待,由此来看,这部片对人性探讨还是薄弱,更多展示的是对温情的描绘。
这部片子和我的理念是相悖的,我私以为人是无法被复制的。
杰克被敲掉疾病基因,能保证他和卡梅隆别的部分完全一致?
作为一个设计师,他的创造力怎能保证和卡梅隆一样?
如果可以控制一致,那为何有由分子创造人而不是基因治疗技术?
这样看,复制人就是一种比赛博格更高阶的技术,而这部片对赛博格的选择性抛弃便显得不成熟。
综合而言,选择深化对人的关系还是好的。
选择让“自己”活下去而使自己被遗忘本就是最痛苦的决定。
倘若加入《机械姬》那样的智械危机,做平衡又是一大难点。
卡梅隆的神态表演发挥很好。
为了置景值得再刷。
@我情绪零碎KAI 和今年圣丹斯的电影《二重身》撞题,完全一致的故事背景,只是在克隆后的人生境遇和关键抉择里走向相反的类型处理,表演是加分项,效果见仁见智。
克隆体基因技术已经先进到可以连同潜意识一并复制,真真是完美的复制体,可为什么还是无法攻克癌细胞扩散的问题。以及,妻子和家人为什么没有知情权,仅仅是男主单方面「深情」的「无私伟大」的做了决定。//我觉得像鸡汤,所以我不喜欢。//同时想起了《杨之后》。
狗狗:发现了惊天秘密又说不出口憋死汪了
很烂,纯粹拍成了克隆技术的形象宣传片
深入探讨太少了,流于表面。与其纠结主角难舍亲情爱情,不如探讨替身获得记忆后会如何发展。
我就知道我不用学开车!
【3.0】拍得极尽地温柔,但却是一部细思恐极的电影。关于伴侣另一方的知情权和意愿归属,以及克隆体作为独立人的主体意识问题,影片全然站在了男主角的霸权角度看待。模糊伦理问题的具体细节来讲科技的人文关怀,这种粉饰危机视角比《黑镜》的放大危机视角之于生活更恐怖。
3.5星。参考影片《第六日》《克隆丈夫》
自己如何面对一个即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的人取代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没有邪恶科学家,没有科技征服人类,最后还给你点小温暖,叙事节奏很慢但感情充沛的科幻故事,阿里的表演很不错
5分钟音乐录影带的料硬要被煲成这么大锅鸡汤,就看你喝不喝得下去。
世另我的故事,其实本来已经达成了超越死亡的不朽,当然也不可能跳出属己之物,所以爱理应会消失,不过实际上故事从开篇非己的巧克力误会开始,一直到结尾的爱人与孩子结束,都是在跳出主角自己讲他人和真·世另我,爱被保全与爱的延续之一体两面,真是触人心弦,这恐怕也是技术有价值和善的正确发展,而非科技恐惧那种无甚卵用的批判,阿里的表演也相当棒,学院应该给些表示。
告别总是很难,尤其是跟家人。
克隆人
Apple TV+一贯路线,科幻外壳包裹的家庭温软核心。未来世界UI设计和家装风格保持Apple产品概念高度一致的平行质感,干净冷寂,为探讨弥留之际生死哲思的镜像对话构造透彻空明的氛围舞台。类似的以克隆人延续不治之症病躯身份的伦理辩题早在Klara and the Sun等很多文艺作品加以探讨,但本片无意挖掘更深向度的思考,始终紧扣天鹅之死悲鸣绝叫的题眼,细腻温馨的走马灯如脉脉流水贯通复制双生的对视之间。一块巧克力的尴尬邂逅和啤酒就毛豆的父子告别尤其动人。归根到底,仍然是一部小品文,Mahershala Ali优秀的演技使这个毫无新意的过时故事增添了许多可看性。Dumb Witness再现,备份重生绝对不是万无一失的白色谎言,我们只能止步于Cameron无憾又悲恸的那一行泪,被爱的配方满足。
开始有点像机械姬。好无聊啊,空洞无物还要演这么久。20211231
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主演不得不面对死亡,而让另一个人替代自己去生活的情况,就会明白真正的可怕不是死亡,而是孤独的面对死亡。他们不会悲伤不会流泪,就像你从未存在过,所以势必会有自私的挣扎,哪怕会让亲人一起痛苦的私心。明白了这点,也就理解了这部电影。
这无疑是目前为止整个颁奖季最令人动容的作品之一。金球奖男主入围确定,奥斯卡男主入围预定,看来马赫沙拉阿里依旧稳若磐石。电影从「克隆人」的主题切入,却并没有过多炫目的科技加成(对那种眼花缭乱的东西我们已经审美疲劳了)。看似探索未来,实则在科幻与AI外壳的包裹下依旧是对生与死、原生家庭和父爱的探讨。在生死边缘面对「另一个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一曲天鹅挽歌,唱出的是对生存的向往,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死亡的无奈。挽的是人,歌的是情。若换做我们,此时此景,也会很难抉择。不得不点赞马赫沙拉阿里的表演,沉着大气,对人物性格解读充分,对角色的拿捏恰到好处。黑哥男配已经拿到手软了,期待本季能够击败马达史皇加菲小李子卷福等一众大咖,拿个男主扬眉吐气一把。拭目以待。(原来黑人之间的调情,只需要吃掉她一块巧克力即可)
发现了秘密却又说不出口的狗狗好难受哦!
如果电影是门艺术,那本片真的把画面做到了极致。真的太美了!一分一秒都不舍得快进,第一次有这感觉还是在看《阿凡达》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欣赏电影,并发现更多有益的东西。
《杨之后》黑白文艺软科幻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