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六旅独立团➤现在是敌人在进攻➤反正事儿干了,是枪毙还是蹲号子,随他去➤人要是倒霉,放屁都砸脚后跟➤打了十几年的仗,最后落个裁缝➤碰到了我们独立团,就是碰到了一群野狼➤要练刺杀,要以实战的状态练刺杀,有能耐把别人的肋骨捅断了➤我宁可让战士们在训练中受伤,也不想让他们在战场上送命➤当军人要有股气势,要有一股拼到底的劲头,就像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方竟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时候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逢敌必亮剑,血溅七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胆怯了,能够判断的事也判断不了,能活动的身体也活动不了➤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哈哈哈(第6集)➤从现在起,你们不是任何人的父亲、儿子、朋友,不是普通的士兵,你们是山本特种部队的队员,在你们手上,我们第一军历史将重写➤寻找他,接近他,干掉他➤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乖孩子往往没出息,淘气的孩子往往能干大事儿➤独立团是有仇就报,马上就报➤我不是铁打的,我也有心,我也有肝,我也有感情,你说,你不在,我跟谁说去?
➤共军实施的是大迂回战略加大纵深战略➤我们都是中国军人,政见不合可以战场上干一架,可是坐下来还是可以握手交朋友的➤可是田雨你知道吗?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思想和爱情是无法禁锢的➤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
李云龙不听话才锻炼出独立思考能力,亦或是因为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才不听话。
正因为独立思考,李云龙才意识到了上级不曾意识到的问题,打出了上级不曾预期的大胜仗,上级则定会因李不听话而冠以李云龙“违背军令”的名头而以儆效尤,杀一儆百。
所以李云龙因违反纪律而功,亦因违反纪律而过,“功过相抵,也就是李云龙一生的常见命运了。
西方的线性思维,一句话概括,就是问为什么,当为什么得不到合逻辑的解释时,西方人认为,此处矛盾。
而从小剥夺中国儿童“问为什么”的能力一直就是中国教育的目标。
中国家长对不停“问为什么”的小孩,从来都是采取回避和打压政策,当孩子不能发问只能接受的时候,他就再也不可能改变自身的命运,长大后更加不会反抗,只能逆来顺受、随波逐流了。
所以,只有像李云龙这样,从小没接受过传统教育的人,才保留着其实每个人小时候都具备的创造性思维。
但这样的人,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发挥巨大威力。
在和平年代,会因为不听话,而一贬再贬,因为大部分人这种创造性思维早已经被教育剥夺了。
去年无意中看到《亮剑》这部电视,刚看第一眼就被里面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虽然多多少少与自己军事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有关,但无疑其情节吸引了很多人,就连我研究生考试的作文也是写的和这个电视相关的内容。
单从我个人粗浅的军事知识来看,其中不少情节是值得回味和推敲的。
其中很多情节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学术的价值。
镜头一、苍云岭之战李云龙率部出击五百米,掩护一门迫击炮,炮手王承柱第一炮打歪了,李云龙骂他不准,其实这是另有隐情的,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讲,炮兵射击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校射,第一炮通常就只起一个校准目标的作用,估计一个实际的距离和其它因素如风速的影响。
第二炮和第三炮才是关键的,从这点来讲,这个情节是有科学根据的,并不只是为了调大家的味口,使情节更曲折一点。
镜头二、李家坡之战 李云龙领命全歼山崎大队,当战壕挖好后,我方通过喊话来劝降,这个在赵刚看来有些幼稚的行动其实包含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这是整个围歼作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想想 山崎大队长也是军校毕业,不可能不明白李云龙在干什么,虽然曾经两次想阻止李云龙部的土工作业失败,很难保证其想不出其它的方法来,正是李云龙采用的这种心理战的方式,暂时的剥夺了山崎思考的时间,使其不能集中精力来对付李云部挖战壕的行动,这对山崎来讲是很致命的,使他直到看到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时才发现了李云龙的真正企图,一切却都已经晚了,那个喊话的士兵应该被记一个大功才对。
这个战术在平常生活中也是很有用的,两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在角逐的时候,谁想取胜都很困难,这时就可采用李云龙的这一招,关键时刻主动通过一些手段来影响或迟滞对方的思考,往往是在与高手竞争中取胜的手段。
镜头三、突袭日本军官团 李云龙部埋伏的位置很有讲究,正好是顺着阳光的方向,这个极有利的位置,也造就其投弹组在靠近敌方车队时无法被有效发现的结果(敌方逆光无法有效的发现我方的投弹组),造成了一定的战术实然性,这种借助天时的战法,在以前拍摄的只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相关片子中是很难看到的。
山本特攻队的骄兵之败。
山本将那个时代还非常时髦的特攻战术带到了华北战场,其实只成功使用了一次,其余的几次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他的失败以致于损命疆场。
山本首次运用特攻战术,夜袭八路军总部,要不是因为孔捷突然换防,恐怕偷袭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就算是不成功也取得了200比0的骄人战绩。
然而以下的几次运用特攻部队的选用却都以失败告终,深究其原因,其实又回到了中国那句古话上--骄兵必败。
为了给华北军官团表演战法,他竞在白天使用他的特种部队,这是违反常规的战术,幸亏碰上了赵刚这个软脚虾,才让他差点成功,要是碰上李云龙防守那段山涯,估计他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估计李云龙也会像楚云飞那样,一顿手榴弹让山本特攻队找不到北的。
山本奇袭赵家峪,本来计划的非常完美,但临行前的一句话却注定他必败的命运。
他们所要追逐的不是一只小鹿,而是一只狡猾的恶狼,拿追小鹿的心情去追狼,结果可想而知。
上述镜头中所表现出的细节是以前拍的战争片所无法比拟的,这部片子,不仅歌颂了个人英雄主义,其中闪烁着的思想光芒也同样令人百看不厌,我就从中悟出一条管理的道理,并且屡试不爽,那就是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如何才能具有像李云龙那样的强大的领导力?
并且拥有桀骜不逊、有着极强战斗力的士兵呢?
其实对一个战斗团队来讲,最主要的是士气,而这种士气从哪来?
我个人感觉就来自于屡克强敌的骄人战绩。
一个非常普通的士兵,只要一来到这个团队,听着战友们说着这个团队所具有的战绩,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变成一条战狼,这是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的人根本所无法体会到的一种东西。
这点恐怕连楚云飞都没能搞明白,他自持装备好,供应足,还瞧不起李云龙的部队,其实他的部队很缺李云部的这种士气和信心,才会一不留神有叛变的情况发生。
他自己还不是很明白个中的道理。
由上抽象到管理学上来看,就是:如果要维护好一个研发团队的士气和团结,其实最重要的是“胜利”,既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原来所设定的目标,这比什么奖励都更能刺激一个团队的斗志。
如果没有了这个东西,只是一味的去追求一些繁文缛节的规定和措施,结果往往回事得其反。
作为唯一一部被翻拍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亮剑》也难逃那历史悠久的套路——某一配角说到死之后不久他就真的死了。
魏和尚的死是早有预谋的,从他说出那句“要不哪天俺牺牲了,谁来照顾团长啊”这句话,就已经开始了。
首先是和尚和段鹏因为一段患难的故事,成功的把矛盾转变成惺惺相惜的兄弟之情——和尚说啊,你小子功夫不错,跟俺过招,五十招之内你不会走下风;段鹏说,一百招之内,你我平分秋色,一百招之后,只有天知道;和尚又说,等俺回来,咱哥俩好好聊聊;段鹏说,回来我请你喝酒——这又是个老套路,所有在电视剧里听这句话的人基本上就回不来了,这酒和尚果然没喝上。
如果说这两段话是小套路的话,那么大套路就是——一部电视剧里功能性相似却又合不来的两个配角突然就变得如胶似漆了,那么就该有一个该领便当了。
那么和尚是要去干嘛呢?
送信。
送哪儿去?
师部。
为什么让和尚去?
通讯班的同志都出去了。
先不说一个团部里的通讯兵在闲时会不会都派出去了,即便是好死不死就有这么巧,在一个团部能够送信的人多了去了,即便轮也该是轮到“第二警卫员”段鹏,而不是和尚。
但是导演让和尚去了,导演当然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
因为和尚要牺牲了——导演要角色死,角色不得不死。
但是为什么是和尚呢?
很简单,因为和尚在李云龙的心中分量刚刚好——其实承担这个“死”去的角色还可以是张大彪,但是很显然,一个地位更低的和尚显然更能胜任导演想要凸显的李云龙身上的那一种性格,那么究竟是什么性格呢?
和尚从战俘营里出来被赵刚带进了独立团,然后凭借着在少林寺挑过几年水的功夫在战场上表现优异,就被李云龙用一顿酒从赵刚身边给抢了,从此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这情里有李云龙对和尚的知遇之恩,有和尚对李云龙的救命之恩,还有两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上的天衣无缝的配合——在聚仙楼一役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这样的感情注定了和尚无法善终。
和尚骑着黑马就出发了,路上顺手干掉了几个鬼子——惹了事,自然就要跑路了,然后和尚就一头扎进了土匪的陷阱。
于是导演的套路又来了——黑云寨的二当家决定在八路军新一团收编前再干几票——经验告诉我们,基本上所有打算再干最后一趟就金盆洗手的人,都将无法称心如意。
一群土匪嘛,加起来才8个人,对于和尚来说,不是什么困难。
但是还是那句话,导演要角色死,角色不得不死,于是神勇无敌的和尚就被二当家的打了黑枪。
大丈夫没有马革裹尸,没有轰轰烈烈地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一个连名字都不入流的土匪手里,实在是导演对魏大勇的不公,和尚死的时候是睁着眼睛的!
但是这又很符合历史的规律,阴沟里翻船的故事还少吗?
杀了也就杀了,偏偏那叫山猫子的二当家匪性不改——他说,把这小子的头砍下来挂到树上,拿他来祭被和尚杀了的几个弟兄——我在这里忍不住要用《让子弹飞》里的那句“何止是愚蠢,简直就是愚蠢”来形容他了。
和尚那八路军的衣服明显在那穿着呢,他会不认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后面李云龙会让他认识,此是后话。
)在他的老大在跟八路军谈收编的时候,他带着人把八路军给杀了,还要砍头示众,只能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猪队友,灭顶之灾也随之而来。
接下来就是李云龙的华丽演出了——摔东西!
喊口号!
李云龙是个粗人,骂人当饭吃的那种糙老爷们,但是整部电视剧里他几乎没有摔过东西,这次他摔了。
他摔碗的时候还瞪着眼睛,口号是“不报此仇,我李云龙誓不为人!
”然后集合部队就要出发,此仇不但要报,而且还得是雷霆万钧不及掩耳之势。
李云龙是恨到了骨髓了,李幼斌在演这个角色真生气的时候最突出的表现就瞪大牛眼,瞪大鼻孔,说话咬牙切齿——就是演义小说里说的那种咬碎钢牙的狠。
他的理由很充分,“杀人抵命,欠债还钱!
”,“就是师长来求情他也不买账!
”“要不是看在老战友的份上,我连你们新二团一起收拾了!
”于是,来劝和的级别更低的孔捷顺理成章地就给关了起来。
孔二愣子一点也不楞,还是头老狐狸——他这样的狡猾也让他在最后得以幸免,而李云龙赵刚之流最后落得自杀身亡的下场。
他当然知道自己拦不住李云龙,他在整部电视剧里说了无数遍“这世上就没有他李云龙不敢干的事”,然后他就带着六七个人就去独立团拦李云龙。
这明显就是做戏啊,但他还是要去拦,这是做给上级看的,也是做给百姓看的。
因为他知道,这事发生之后,上级肯定要问责,如果他没有去拦李云龙,那么他就得负一定的责任,而且他还得让百姓看到他这个团长是尽职尽责的,让新二团的士兵看到他这个团长是一心维护他们的,但是他是真这么想的吗?
当然不是,我甚至觉得他恨不得自己就动手把黑云寨给端了。
第一,和尚被杀之后,他深深地感觉到,这群土匪野性难驯,留着迟早得给他惹事,不如早弄死他们这群败类;第二,和尚被杀等于黑云寨跟独立团结下不解之仇,他们如果继续存在就会成为李云龙和孔捷之间永远的天堑;第三,孔捷对和尚的感情也十分深厚,谁会看到自己好几年的战友兄弟死在一群垃圾手里而无动于衷呢?
这当然不是我无的放矢胡乱猜测,试想作为晋西北赫赫有名的铁三角的孔捷,能被李云龙一扇破窗破门就给关住了?
铁三角的另一位可是直接把辖区里所有的桥梁都给炸了!
如果孔捷真想出去,不就一脚踹过去的事?
然而他只是在那瞎叫唤“开门,给老子把门打开”,其实吧,这扇门,我奶奶都能一脚踹开!
孔捷真是个合格的演员,做戏做全套,他不但喊给独立团的人听,还喊给自己的兵听——完了,不会再有新二团独立大队这个番号了。
但是你听,他顾及的不是黑云寨那些人的生命,而是自己部队的番号:人还没死,他就迫不及待地要宣布我要撤番了!
孔二愣子之心——路人皆知啊!
而且,李云龙说的“你要杀要剐随你便”在事后完全没有得到印证,孔捷一声不吭,说不定暗地里咧着嘴笑呢!
李云龙在黑云寨说要给他们上上课,课文很好懂,就八个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完全就是李云龙性格的写照,也正是导演借和尚的死所要表达的李云龙的那种理念。
李云龙的表演实在是精彩极了,我实在喜欢他的那两句台词:“认识这衣服吗?
”——我刚刚是不是告诉过你,李云龙会这么问!
这是巧合吗?
李云龙的意思很明显:杀了我八路军的人,就得血债血偿。
“我让你再认识一样东西。
”——接着李云龙就举起了复仇之刀,每次看到这儿我总要忍不住想到那句歌词“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和尚人是就这么走了,那么回到前文的问题,为什么是和尚?
很简单,因为这是体现主角快意恩仇的性格的需要。
李云龙的这种性格表现巅峰在电视剧里与两个人有关。
准确的说,跟两个人的死有关,一个是他的女人秀芹,一个就是他的兄弟和尚。
这是两种感情,一种爱情,一种友情。
但是这两种感情对于李云龙来说,他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有仇就报。
借这两个人的死,导演毕其李云龙的侠骨柔情于两役,那一刀砍下去,李云龙的形象就完全立起来了——他不但是个会为了女人义无反顾的人,更是一个为了兄弟不顾一切的人。
而这样的报仇又体现在两点上,一是时间,刻不容缓——李云龙不记仇,因为他当场就要报;一是难度,不畏艰难——平安县城工事坚固,没有人相信他敢带着一个团就去攻打,但是他这么干了,没有报告上级私自行动,冲冠一怒为红颜;孔捷带着人来拦他,结果他把孔二愣子也给关了起来,而且黑云寨也算是革命武装了,但是他带着大炮就去了,雷霆之怒为手足。
那么事情到这儿就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快意恩仇之后是要讲究问责的,那么究竟李云龙会得到怎样的惩罚呢?
这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因为从上级对他的处分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一事件的。
“鉴于李云龙同志的严重错误,总部决定,撤销李云龙同志的独立团团长职务,由赵刚同志代理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李云龙同志记大过处分一次,降为独立团一营营长,以观后效,本命令从即日起生效,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
”这就是处分李云龙的全部内容。
李云龙在电视剧一开始被撸了团长职务的时候,旅长大发脾气,甚至破口大骂;李云龙在打完平安县城之后,得了一个功过相抵,但是旅长还是把他叫到身边大肆教育了一番;而这一次只是一纸处分,旅长甚至都没有露脸。
撤销李云龙的团长职务,由赵刚兼任。
记得李云龙去独立团的时候对旅长提过条件,团长政委一人干了,旅长直接骂他“你想得美”,然后在这里赵刚兼任了。
为什么不是其他人来担任,而是让赵刚兼任,谁不知道赵刚是个文职,让他当团长带兵打仗?
李云龙当一营营长,谁不知道独立团是他说了算?
只要他还在独立团一天,别人说话就不好使,上级会不知道?
最后那句“以观后效”就让上级的态度昭然若揭了——这位置迟早还是你李云龙的,但是面上功夫还是得做足了。
于是,我们看到,有新兵蛋子称呼李云龙为“营长”,被段鹏教训了后找赵刚告状结果又被教训了一顿;作为团参谋长的张大彪跟着他回到一营;李云龙给副团长敬礼,副团长立马表示不敢接受;李云龙还饶有兴趣的用团长的名号来逗赵刚……这一切都表明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一个处分是什么意思,不过是让李云龙以营长之名行团长之实的“罚酒三杯”而已。
而作为这件事的余震,导演当然不会放过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渲染在平安县城战役和攻打黑云寨上都缺席以至于受冷落的赵刚与李云龙的感情,那是一段深情的告白——“你老赵说话有不凭良心了,你住院一趟,我李云龙丢了三样东西,老婆被鬼子杀了,生生死死的兄弟被土匪剁了脑袋,再加上你这个昏迷了二十三天的政委,就算是块石头,揣在我李云龙的胸口,也该捂热了不是?
我不是铁打的,我也有心,我也有肝,我也有感情,你说你不在,我跟谁说去?
”李云龙的这段话,就像是对这事件做了最后的总结,李云龙的形象也更加丰满起来。
于是你就清楚了,为了表现出李云龙这种快意恩仇的形象,导演也只好挥泪斩和尚了。
在最后,我想到一句话:“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尽管李云龙不是天子,他所造成的后果也没有如此夸张,但是确实有相似之处。
所幸的是无论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雷霆一怒为手足,都是正义之怒,这样的怒大概是会有彗星袭月、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的正义之兆吧!
把原著里面的话复制粘贴就算是评价了《亮剑》这部剧?
把与原著不相符合作为评价电视剧的标准,这他娘的什么逻辑?
按你那意思,99%的历史剧都只能给0分,有几部符合历史事实了?
《亮剑》就是一部好剧!
剧本,演员都无可挑剔。
评价电视剧的好坏竟然还要跟原著扯上关系,就好像人评价刘翔是个出色的运动员,你以他跑不了马拉松来反驳有什么区别?
有些人就是喜欢哗众取宠,自欺欺人。
傻壁!!!
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在战争时代的故事,所谓亮剑,就是一种精神。
本剧主人公李云龙就勇敢地向楚云飞亮了剑,虽然开始还不如楚云飞的军队,但是却越来越锋利,让对手产生了惧怕随之取得胜利,这种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亮剑》的好就在于还原了人们的想象落差,没有虚伪的宏大气魄,剧中最重要一场战的原型“百团大战”被还原成战斗,而不是战役甚至战争。
当然也不像电影那样凌厉,没有特别残酷的战争现场,作为电视剧的叙事普通观众都能接受。
导演用一种既冷又暖的色调渲染全剧,从班长、骑兵连长、团参谋长到旅长、师长、军长乃至司令,一整套的军队监制,用极少数有代表性的人物全部点到。
还有李云龙和田雨的感情,最开始很不做作,李云龙直接问田雨喜欢他不,要是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他就绝不纠缠田雨,后来他们在一起了,结婚了,婚后也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问题不同的教育,三观的差异,甚至是后来小三的出现,都让他们的岌岌可危。
这部剧之所以让我觉得很喜欢看就是因为在里面有很多现实贴近生活的事情。
《亮剑》是一部战争片,可是又不仅仅局限于是一部战争片。
赵:老李,前两天政治部的同志来看我,也和我谈起了这次战斗的起因和经过,我想了很久。
我在想,如果当时我在,我会不会制止你的行动?
李:你肯定会。
当时那种情况你要是不制止,你就不是赵刚了。
赵: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凭我的性格,我肯定会制止你。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我制止了你,那也没有后来的大胜仗了,这里面有些值得思考的东西。
你知道,我的性格是谨慎有余,魄力不足。
这种性格是有缺陷的,虽说不会惹出大祸,却也不能成事。
李:老赵,要是把咱俩的性格均匀一下,那就能干大事。
赵: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性格这东西很怪,你可以有意识地去调整它,却无法根本改变它。
我在反思自己,我常常提出这样地设想,如果我是独立团的团长,我很可能把独立团带成一个遵守纪律的模范团。
这样的团队绝不会干出圈的事,会坚决地执行上级地命令,这都没问题。
可遗憾的是,这样的团队未必是一支强悍的团队,一支嗷嗷叫的团队,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部队。
李:那倒是,乖孩子往往没出息,淘气的孩子也许能干大事。
赵: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场战争,战争有自己的法则。
我们的第一目标是要打败敌人,而打败敌人靠的是勇猛顽强的军队。
没有这样的军队,民族独立,国家主权那都是空话。
你无法想象,一个由乖孩子组成的团队,能和像狼一样凶狠的对手过招。
李:老赵啊,你是说这次打县城,咱独立团打对了。
赵:对,打得好,打出了咱独立团得威风。
就为了这个,处分撤职都值。
我想我要是在的话会和你一块干的。
李:哎呀老赵,和你搭档真他娘的对脾气。
你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好的政委。
赵:说实在的,老李,我该向你学习,培养自己能干大事的性格。
我发现了,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有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与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
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
这支部队就有了灵魂。
从此以后,这支部队不管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
李:有道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要说魂,只要我在,独立团的兵就嗷嗷叫,遇到敌人就敢拼命。
要是哪一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兵也照样嗷嗷叫。
我就不相信,他们从此就变成棉花包。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魂还在。
赵:是啊。
山本一木他不懂这个道理。
他以为凭他几十号特种兵就能打垮独立团,他以为端掉独立团团部,这独立团就不存在了。
可事实上,他还没来得及逃回太原,就被独立团追上被干掉了。
你李云龙是有仇就报的性格,那独立团当然也是如此。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句话不适合独立团。
独立团是有仇就报,马上就报。
你给我一刀,我反手就是一剑。
公平合理,决不欠债。
李:还是那句话,一个剑客高手和咱对阵。
就是明知是个死,也要亮剑。
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
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丢脸。
赵:亮剑。
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男子汉的精神。
李:说得好,老赵。
我盼你养好伤快点出院。
我李云龙离不开你,交朋友就像找老婆一样,一眼看准了就不管别的了。
一句话,这辈子就是你了。
赵:老李,我赵刚也认你这个朋友。
一辈子肝胆相照,永不背叛。
我们是朋友,兄弟。
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亮剑》一剧未尽原著全意,把结尾收在了论文答辩和授衔上。
不过,电视剧还是为人物的最终命运埋下了不少伏笔,可以看出,并不是导演不想拍完。
李云龙是用楚云飞的赠枪自杀的,剧中没有此情节,但是对这一重要物品的经历描述详尽。
李云龙与楚云飞初次见面得到此枪,后将之转送秀芹,秀芹被绑架,死于平安县,但枪被找了回来。
李云龙躺在担架上,副团长把枪交到李手中,李端详片刻,未置一词,副团长开始说其他事情。
后来李云龙于军事学院报道,不情愿地将此枪交出,被告知毕业时将原样归还。
由此可见,十几年间,李云龙一直随身携带此枪,而相关台词仅一句,“你是说这个?
这只是个纪念品。
”表面的轻描淡写背后是李对此枪的珍视,到了决心自杀的时候,使用此枪是顺理成章。
张大彪在原著中死于金门,电视剧没有此战,但张大彪建国后就没有再出现。
李云龙在医院遇到想追求田雨的王副军长,发现此人为旧相识,在肃反运动中杀掉了李云龙的政委和两个营长,“看谁不顺眼谁就是AB团,杀人都杀红眼了”,李云龙幸免是因为“几位战友到死都没有乱咬”,尽管肃反被“纠正”了,但此人目前官职比李云龙都大。
再看这两句:“啥是AB团我现在都搞不清楚。
”“要是就此打住,我李云龙没得可说,怕就怕以后再来这么一场。
”李云龙直来直去,不愿务虚,不翻旧账,这是他一贯性格,如果人人如此,当然不会再有这么一场了。
田墨轩和李云龙丁伟吃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认为国家应该搁置意识形态争论,不用意识划分敌我,而是发展国家的正常关系,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利益。
这个安排非常巧妙,与几处情节有勾连。
李云龙拍桌子反对老丈人,说他思想危险,“简直是反革命,要杀头的。
”这里能看出李云龙敌我分明的意识是根深蒂固的,而且认同“思想危险”、“反革命”的说法,对于肃反的反思仅停留在“执行不力”的层面;田墨轩上一次出场是初见李云龙,当时便表明自己不屈于强权,再回到现在这段话,如果几年后有人让他改口,他定是宁死不屈;丁伟听了田老的话受益颇多,依此确定了自己的论文题目,他多次表明自己仅仅从国防观点讨论,不谈政治,这种想法有多危险可想而知。
冯楠初见赵刚二人都觉得认识对方,冯楠问其追求,赵刚答:“自由和尊严。
”冯楠很高兴:“你首先是赵刚,然后才是共产党员。
”又问:“如果自由和尊严受到了伤害,而你又无力改变现状,怎么办?
”对曰:“反抗或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冯楠隐晦地表明对社会主义实验的担忧,赵刚说自己也没有结论。
这可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对话竟然是这样的。
冯楠一共出现三次:这一次他和赵刚的的命运已经紧紧连在一起;第二次是调解李云龙夫妻问题;第三次是两对夫妻聚会,与田雨私谈,说赵刚听了对苏共二十大报告的汇报后精神受重创,不吃不喝,默默流泪,表示那么多老布尔什维克都死在自己人的刀下,“这可不是错误,这是在犯罪。
”山雨欲来。
我是小学看的电视剧,大学看的原著,最近把电视剧又看了一遍。
看书的时候有一个疑问,书的重点既然是后半部分,那么为什么要叫“亮剑”这个名字?
电视剧《亮剑》我心目中战争电视剧top1,剧本好,收视率高,重播次数多,经典台词多很出圈,李云龙的角色也出圈,李幼斌演员演技出彩,凭借李云龙这个角色,获得第6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奖,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实至名归。
一支没有灵魂的团队,再强大,也将分崩离析。
一支有灵魂有部队,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但这支部队永存。
英雄是以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以个人形式出现。
团队的整体氛围才是塑造成功个人的土壤。
如何塑造团队的灵魂? 团队的灵魂是由组建这支团队的领导人注入的! 团队的传统和性格,是由组建团队的领导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
商场如战场,都到了这个份上,我们还说什么。
遇到一点问题,都不能想到办法去解决,那还需要领导人,员工做什么? 为什么我们有很多领导,总是把业绩落后归于我们缺少这样那样的条件?! 如果你定位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就应该像李云龙一样,缺枪弄枪,缺什么创造什么! 一个团队不能够强大,责任完全在领导者! 领导者如何培养出狼性团队? 要想打造狼性团队,领导人对自己的团队就要狠一些!! 在训练中受点伤,总比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强!!在教育学习中多吃点苦,总比在商场上赚不到钱强!! 重复,重复,再重复,当你的顾客轻易被你征服的时候,就是上帝让你赚大钱的时候!! 解决争论和分歧的最好办法,就是到市场上见分晓!! 真正的领导人就要真性情,有血性,敢担当! 真正的领导人不是没有小爱,而是团队利益高于一切! 没有个人利益的牺牲,哪会有真正的团队?! 为什么无数的企业都有伟大的梦想,但是真正成功的却是少之又少? 领导者的无能就是对追随者的极大犯罪。
如果我们不淘汰落后的员工,那么落后的员工就会反过来淘汰优秀的员工。
读了原著就给不了多高的分了。
只拍了一半啊。抗战国军出力多吧
有演技和剧情,但讲的都是假的,属于明面上好像说谁都抗日了,实际上还是小米加步枪的那些宣传的变形。这种东西演的越好,危害越大。
我觉得我爸看了有十遍!
补遗。不知道以现在的眼光再看的话还会怎么样,反正我当初每一集都是看得热血沸腾!
这部剧虽然听说名气很大,专门找来看了下,看了两集就弃了。
家里人都很喜欢我也是跟着看的,总体感觉很真实,有流血,有牺牲也要血性。
挺不错的一部抗战剧,狭路相逢勇者胜,几个人物刻画的相当好,厉害
前面还好 导演 我说 你妹的 你那个陈白露不能换个演员吗
看过好几遍,非常经典的一部抗战剧,电视台也经常重播,我父亲也是经常在看。
前半段算是又经济又耐看,后半段也没办法,肿菊才是硬道理。
知道了书里的结局这个剧就不可能五星了。但是,李云龙 老赵 楚云飞他们三个简直是神级cp啊!特别是老李结婚当天自己的老婆被带走了,他只顾一声声地呼唤老赵,从战壕里挖出他,一步步把他背出村。之后楚云飞为了给老李报仇轰炸日本人的车子......这什么神仙cp。
居然忘记添加了,非常男人的剧。遗憾是和原著的统一性有很大问题,有些题材搬上银幕后,主创人员难免有些投鼠忌器,老李和老赵的悲情结局在电视剧版本中完全消失。
土匪逻辑!
呵呵
妈的,并不是说扯淡扯得好听点就不叫扯淡了。
干他一炮
讲真,打仗就像玩游戏一样,太儿戏了,实在比不上《历史的天空》
绿林化的军队,李云龙的私兵
捅他楚云飞的腚眼去!哔哩哔哩鬼畜火热题材!电视剧改编最大的失败是对小说的阉割。小说重点在文革,但是电视剧自建国之后,除了军事学院一段还保留小说精华之外,就是东拉西扯,最后以慷慨激昂的主旋律调子收束,甚至为了填补剧情的苍白,捏出了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亮剑”的精髓,可惜没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