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论这部剧到底有多美化康熙,外界对其的评价如何。
至少,它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其剧情吸引着。
那个爱情泡沫剧泛滥的年纪,难得追上了这么一部史剧。
“长城、长城是个梦、是空的、是个无用之物,顶多是个摆设!!!
长城啊长城,哼,自秦始皇开创长城仅俩世就跨了,大明朝怎么样啊?
他们用了百年之功、万人之力,没有挡住我大清入关、江山易主!!
朕要以王道治天下。
你们记着,从今天起,停建所有的城墙关隘!
并诏知后世,凡大清国君,当持王道、取民心、练兵马,永不筑长城!!!
”就是这一句永不筑长城,让我被深深震撼。
不是因为这句话有多么正义,单纯为道明叔在宣这道口谕时言辞之间的霸气决断!
帝王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觉得陈道明版康熙就是最最帝王的帝王。
文字功底太弱,借用一句表达内心感受:“雄才大略康熙帝, 王者风范陈道明”。
”我要起兵攻打大清,就像当年葛尔丹一样!
“出自康熙亲生女儿之口。
蓝齐儿是善良的女儿,被父亲毁了一生,却还是原谅了父亲,葛尔丹被大阿哥杀死了,她还是坚强地在草原上开始新的生活,教导儿子与大清和睦共处。
以牺牲这个女儿为代价,康熙创下剿灭葛尔丹的丰功伟业。
可是,康熙还嫌害这个女儿不够吗?
把她的母亲贬为奴!
即便看在这个女儿份上,也不必做的如此绝情决意吧?!
多年来第一次回京,看到的却是衣衫褴褛的母亲在刷马桶!
要是换了我我也会这么说的!
她说要带着儿子攻打大清,像当年葛尔丹一样!
看到这里真让人落泪。
康熙对于蓝齐儿哪还是一个父亲哪,分明是个刽子手。
蓝齐儿心都碎了。
只有葛尔丹对她好,一辈子只爱她一个女人,生前甚至为她仿造了京城的宫殿,以她的封号和硕公主命名,临死之前还是那么爱她。
只有她额娘真正心疼她,最终葛尔丹死了,她额娘也死了。
1 人在庙堂只有师生没有父子;(孝庄对苏麻拉姑)把康熙当弟弟来照料当对待主子那样忠心耿耿来服侍;鄂妃说没有为皇上留下骨肉,顺治说鄂妃就是朕的亲骨肉!!!
9 超然其上分辨是非两边利用;既有贼心又有贼胆;龙有龙的门鼠有鼠的洞;不识祖不成人;10 这是规矩更是气派,朕要千呼万唤始出来;鳌拜处处争强班布尔善处处示弱;至尊的一对也是苦命的一对;内劲外松积聚力量以待时机;11 君子是水小人如油你烧菜不放油吗油用得好也是香喷喷的帝王之道君子小人各有其用既要用君子也要用小人既少不得水也少不得油让二者各尽所能;有的人可以用钱买因为他不值钱而吴六一只能用恩义换;(鳌拜对遏必隆)养女人如养猪养要好好圈着,养兵如养狗得时常带出去溜溜13 所谓天子,乃天道之子,当视福祸如草芥,履水火如平地,亲近万物,奉行天意。
天意不在高处,而在低处,天意就藏在民心之中;不是木讷,而是不善此道;弹指间定鼎天下;布衣天子;必须对皇上又爱又怕,那才会把皇上当成自己的命根子;娘娘们争来争去,但皇上是天下人的皇上,不是自家的男人14 丫头再贱也是人,不能说爱就爱,说不爱就不爱;缴其一留其二,匪患是我们的稻米钱粮,乱贼是我们的衣食父母15 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孝庄:“你要昂首阔步地走,记着,这天,由你来撑,地,任你来踏,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去吧!
” 孝庄:“你呢,只管安安稳稳地听朝,少说话,这话是越少越叫他们几个大臣摸不透,你看那观音菩萨,这天下人呢,成天都对着它拜呀拜的,可是,菩萨从来不吱声,那在菩萨面前没有人敢欺负皇上,因为菩萨什么都知道。
” 康熙:“孙儿懂了,孙儿也叫他们供着。
” 孝庄:“除非你能修成正果,成千手千眼的时候,那什么都让人家看不透,你说呢?
” 孝庄:“玄烨,你干脆把这个济世当作一块磨刀石,你磨他,他磨你,不磨不成器。
”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22 孝庄:“你以为那些危难是在外头,不,大清国最大的危难不是那些判军和太监,而是在你的心里,你五内如焚,六神无主,你,你是退位而弃天下呀!
当年,你父皇顺治就是败于自个的心魔才使得半世帝王弃天下而去,难道你也要步其后尘,重蹈覆辙吗?
不要学他,要学这些列祖列宗,学你的皇祖母,我,孝庄,天塌地陷,岿然不动,日月星辰,惟吾独尊哪!
孙儿呀,你要是想打败吴三桂,首先要打败你自己,懂吗?
只要咱们祖孙俩不倒下,别说他一个吴三桂,哼,就是他十万个吴三桂,也不在话下!
丫头,开门去!
……你们大家都听着,撤藩是我孝庄的意思,皇上是按照我的旨意去办的,今天,就是有天大的事情由我孝庄来顶着,关于撤藩他吴三桂撤也反,不撤也反,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家应该坚信,我们的大清是铜铸铁打之江山,只要咱们君臣一心,将士勇猛,定能够歼灭叛敌,永铸江山。
”吴应熊:血肉同体,生死同命;孝庄对吴应熊:你有罪却没有错啊!
23 康熙:“朕让你找的仕林佚语找到了没有?
” 太监:“奴才找了半天没找着,皇上。
” 康熙:“你知道你将来是怎么死的吗?
” 太监:“皇上,不知道。
” 康熙:“笨死的。
朕告诉你,在上书房北墙,第三个格第二个橱第四本书就是了。
”24 康熙对每个皇子的目标设定太精彩l (康熙对周培公)那你给朕推荐一个人,一个和你一样的人!
康熙:“朕预感姚启圣是个聪明人,他愤世嫉俗,以笑骂为护身之法,以求遁世避祸……人才藏在人海里,就像锥子搁在裤兜里,这锥子嘛,一个是要出头,二是要扎人,朕想碰碰这个锥子。
”26 康熙与姚启圣的对话; 孝庄:“要以宽为本,要记着,一言之虚,百患丛生,一事之虚,为害终生。
” 康熙:“老祖宗,周培公在临终前推荐了姚启圣,姚启圣在没上任之前推荐了施琅,真像老祖宗说的,取天下在于用人才。
”27 想取江山先取人心;破除满汉大防,咱为何总做先竖敌在剿敌的蠢事呢!
咱们也能化敌为友、化敌为亲嘛!
血浓于水,爱大于恨,王者之道,教化万方!
容妃:“咱们女儿蓝齐儿就是属兔,臣妾听说,皇上虽然酷爱狩猎,几十年来,猎过三千多头虎豹狼熊,可是从来没有碰过一只兔子。
” 朕要让你做一个恩服天下的女钦差!
钝刀子割肉越割越疼,快刀子嘛,没等疼,肉就割到了。
有些大臣是怕皇上才忠于皇上,而姚启圣不怕皇上,而是敬皇上才忠于皇上!
我不看,看他们一眼就会恨他们一辈子!
谈判是要谈的,但谈判得来的东西远不如打仗得来的可靠!
虽然谈和,但仍立足于战;他向朕献媚眼,朕就笑脸相迎,他要向朕龇牙,朕就以铁拳相待。
且不论郑经有没有诚意,朕是有诚意的!
朕 只有三个条件:一剃发,二称臣,三;登岸29 得一士子之心,可以以一当十31 太子储君,虽不是君,但有时要言朕不能言,行朕不能行,不能只做朕的影子;如果你觉得是对的,就应该择日择时再奏!
大战之前,既要放胆,又要放言;关上门可以吵个天翻地覆,一打开门就是万众一心!
收台而不能抚民,宁可不收台!
32 皇上的权威比正确与错误更重要!
孝庄对容妃:我在你身上发现三个长处——是贤惠,二是绵里藏针含而不露,三最重要知书达礼。
皇上总是和你心碰心,和你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你要把皇上当成世界上最亲的人,你要永远善待他、陪伴他!
孝庄对康熙:党争自古就有,可怕也可用,庸君最怕党争,可圣君不怕,不但不怕,反能利用,你就让明珠索额图互相争宠,只要你心里明白,左右逢源,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要把党争控制在不祸乱的程度上,这就行了,万万不要想把党争消除掉!
这个我就力不能及了,我辅佐孙儿已经大半辈子了,至于重孙儿我就顾不上了,你的儿子自己收拾吧。
我只告诉你一条:治国容易治家难!
陈廷敬哪,你年事已高,还是在上书房把,朕离不开你!
那是皇上送的,这是父亲送的!
明相啊,朝廷没大臣了吗?
---大臣都在忙大事,明珠没什么本事,摊上这个小差事!
你就凑合着跟明珠谈吧那不叫和议大帐,叫招抚大营!
两国之间,可谓和议,一国之间只能是招抚!
33 台湾与朝鲜不同,朝鲜是异域异族,而台湾与大陆是同文同种,去发表明归属!
朕是大清的,可是谁也不敢说另外一层意思,朕也是大清的!
不但朕是大清的,你和那些阿哥们都是大清的,既然是大清的,皇儿们浴血奋战、舍弃生命!
公主、格格有时候就要远嫁异族他乡,走草原、入戈壁因为我心上有一把刀,我能忍哪!
要不然怎么叫老祖宗呢!
你嫁给他不是当奸细,你要好好的爱他,你要为他煮饭,你要为他熬茶,为他生儿育女。
咱们做女人的岂止要劈成两瓣啊,要劈成好几瓣,一瓣啊劈给儿女,一瓣啊劈给丈夫,一瓣啊劈给父母,就是不能劈给自个!
34 朕必须把所有的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上才能一举攻下台湾!
35 不吐故而纳新!
36 张廷玉:“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告知大清1800个县衙,知县乃朝廷基础,朕之手足!
只要干好知县,三品、四品都舍得给,朕多么希望能出一个一品的好知县!
康熙:“你们记下朕说的每一句话,一个字也不要漏:康熙三十三年一月十日,朕视察八达岭,抚今返昔,感慨万千,特颁旨如下,长城,长城是个梦,是空的,是个无用之物,顶多是个摆设,长城啊长城,自秦始皇开创长城,仅两世就垮了,大明朝怎么样啊,他们用了百年之功万人之力,没有挡住我大清入关,江山易主,朕要以王道治天下,你们记着,从今天起,停建所有的城墙关隘,并诏告后世,凡大清国君,当持王道,取民心,狭兵马,永不筑长城。
” 38 先学权谋之术,再入人臣之道40 光地不会出家,反而要更加入世,学权谋之术,习人臣之道,不信扳不倒两位权臣!
从今以后,光地要以两位权臣为师,以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早晚有一天,光地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扳倒明相、索相,为朝廷除害!
皇上教导过臣:痛则通,不痛则不通。
矫枉必须过正。
百姓见之喜,衙吏见之惧,学子见之亲。
41 风闻言事凡是千古圣君,必定要经受千年之悲万载之痛啊!
42 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面,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
咱们这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
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国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
话头——正大光明未战先退,则影响士气!
43 孝庄对:你说给我听听!
丫头这辈子只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他就是弟弟玄烨,就是皇上。
三十多年了,苏麻说不出口,因为您是主子!
勇士们,欢乐的时刻就要到了!
用你们的刀尖刺穿敌人的心脏,用你们的刀锋把大清国劈成两瓣!
脚下是我们的草地,天上是我们的太阳,身后是我们的母亲,手中是我们的钢刀,让我们尽情的欢乐吧!
你为何要杀他,让他自尽也好哇!
46 你皇阿玛心里最苦最痛,这时候啊,谁对你皇阿玛最亲,他反而会把他自个的痛苦砸到谁的身上。
孝行、德操、坚贞、智慧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爱交融
公元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大清王朝定都北京。
经过明末清初的战火摧残,华夏大地急需太平安宁。
但就在顺治十八年,恶疾天花袭击皇宫,皇帝爱妃董鄂妃命丧黄泉,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决意遁入空门。
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力挽狂澜,下令改朱批,行蓝批,同时立下诏书: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龙御归天。
公元1661年,在孝庄太后的扶植下,天花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上了大清皇帝的龙座,称康熙皇帝。
翌年改元康熙。
[4]康熙即位以后,鳌拜等权臣威迫有加,并残酷迫害朝中异己,就连孝庄太后也迫于含辱。
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康熙皇帝大婚后,在大清三朝元老、太国丈索尼的鼎力相助下,年仅14岁的爱新觉罗·玄烨亲政。
亲政后康熙改归皇权,而以鳌拜为首的权臣竟图谋废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
虽然清除了内部的祸乱,但是斗争却远没有停止,吴三桂、尚可喜和耿忠明三藩拥兵自重,独霸一方。
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而吴三桂妄图将云贵划立为他的藩镇王国以便世袭云南,一面暗地里大肆扩充军备,与清朝政府为休养生息而裁撤兵员削减军费开支的举措相对抗;另一方面假惺惺上表请求撤藩。
康熙通过调查对吴三桂的作为早已是洞若观火,但终究年轻气盛,不听孝庄太后的苦劝,一语定乾坤,断然下旨撤藩。
这一举措粉碎了吴三桂幻想以进为退的图谋,引发三藩之乱。
由于清军主力入关后连年征战,清朝政府给了为清朝打拼天下而劳苦功高的八旗军不少特权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却不料养成了他们居功自傲贪婪奢侈的习惯,最终导致八旗军战斗力大幅度下降。
而吴三桂所部均是百战余生,多年来一直在云南边关剿匪作战,官兵战斗力强,加之吴三桂准备充分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清军屡被吴三桂叛军击败。
明皇后裔朱三太子也乘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康熙从察哈尔调兵救急,不料察哈尔王趁势造反,率兵逼宫。
宫内太监造反,宫廷大乱,康熙陷入绝境,五内俱焚,意欲退位。
在孝庄太后的怒斥与激励下,康熙重振雄风,大胆起用以汉臣周培公为首的一批汉臣勇将授以重任。
在周培公的指挥下,清朝军队用很短的时间就消灭了察哈尔的叛军,解除了朝廷的危机。
同时吴三桂犯了致命错误,陈兵长江南岸却迟迟不敢渡过长江直逼京师,失去了战略上最有利的时机,使康熙的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康熙调西北的勤王大军赶到江汉组成牢固的防线,迫使吴三桂停止进军。
除周培公一路汉军在破察哈尔后挥师西南直逼叛军外,康熙又授安亲王岳乐为安远平寇大将军,授康亲王杰书为奉诏大将军,授裕亲王福全为辅国大将军,率兵转战各地。
各路大军相互配合多路攻击,与吴三桂的叛军展开了殊死拼杀。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清军于湖南全歼吴三桂叛军主力,吴三桂死于衡阳。
清军全线出击,三年后,清军攻入昆明,标志着康熙皇帝终于平定了三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解除了朝廷的第二个心腹巨患[5]。
平定了三藩之后,台湾岛上,郑经割岛自立,不肯归降,并时时派兵袭扰大陆,搞得东南沿海一带海警四起;北疆蒙古大草原上的噶尔丹也磨刀霍霍,立誓杀回北京。
康熙为避免在战略上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忍痛将爱女蓝齐格格下嫁并安抚噶尔丹,暂缓西北局势。
台湾海战,起用姚启圣,又收降了台湾水师名将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大将军率领大清水师倾巢出动,于澎湖一役全歼台湾水师主力,一举收复了台湾、澎湖诸岛。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时,蒙古准格尔汗噶尔丹也在日益扩张,先后降服蒙古诸王,并与西藏之达赖喇嘛结盟,又勾结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其最终目的是统一全蒙虎视中原,与大清王朝争夺天下,严重威胁着大清皇权。
沙俄袭扰东北并抢占东北雅克萨等地。
康熙一面调施琅率精兵强将增压福建以平定台湾;一面令将军彭春率东北边防军积极应战并取得了雅克萨大捷,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订定了中俄边境。
台湾和东北的问题解决后,康熙挥师蒙古草原,率二十万健儿御驾亲征噶尔丹。
康熙帝二次亲征之后,噶尔丹逐渐走向穷途末路。
一场宿命对决,康熙获胜,噶尔丹毙命,蒙古草原回归往日的和平。
凯旋班师回京的途中,孝庄太皇太后归天,太子胤礽与权臣索额图结党,意欲篡政谋逆提前即位,勾结反清势力夜袭皇驾,事败。
后康熙察觉并废除太子胤礽,引发夺嫡之争。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立嘱未酬,猝死龙座,诏书随风飘落玉阶,无人知晓它的秘密。
康熙皇帝葬于景陵,庙号圣祖,享年69岁。
终于把《康熙王朝》看完了。
昨天晚上看到最后几集,正好房间的灯管坏了,室友也恰巧回家,我就这样趴在电脑前看,到最后几集哭得完全失控。
康熙这一生除鳌拜削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开启康乾盛世,为后世万人景仰。
然而这一生也是孤独寂寞的一生,身边至亲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孝庄苏麻容妃蓝齐儿,就连那些他防范和打压了一辈子的奸臣们也都纷纷离开。
最后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然而帝王之爱对于受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呢?
按照我印象最深刻的顺序来。
第一幕是收复台湾。
为了收台湾,康熙派姚启圣去福建,要求近海30里内不得住百姓,所有人迁往内地。
每个百姓会有一定数量银两的补贴,同时会有三倍良田的补偿,以及三年内不收赋税的政策。
然而当地的百姓完全不配合,他们不愿意离开。
一波三折以后,姚启圣终于说服了当地百姓迁移。
当那些百姓们手里拎着锅、赶着牛,把家里的门上了锁,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巢,整个村庄变成了一座空村时,我的脑海里交替出现着两个场景。
一是当代社会我们“喜闻乐见”画着红红圆圈的“拆”字;一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编徐列老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里,南方人物周刊想要为那些小人物留下一些底稿。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然而每个生命被分配到的注意力却实在是太微弱。
波澜壮阔的时代里,黎民苍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或者说,他们不过是统治者的野心实现的载体。
没有人会在乎每一个生命的百味杂陈,大家都是时代洪流里的一颗小石子,幸与不幸全看老天安排。
第二幕是周培公绘制的那张完整的地图。
削三藩成功后,康熙为防止周培公功高盖主,把他赶到了西北。
明白如他。
兔死狗烹,历代君王,概莫能外。
或许他自己从一开始便就预见了自己的结局。
只不过最后当他缠绵病榻数年,呕心沥血十年,为康熙绘制了一张完整的康熙地图,并最终死在一个深夜时,还是会叹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在统治者的眼里,当你的使命已经完成价值已经被剥夺完,死便是你唯一的结局。
怎能不心寒?
只是这君臣之间的狠与忠像一对讽刺的对比。
第三幕是蓝齐儿和亲。
康熙当然是爱蓝齐儿的,直到最后,蓝齐儿都是深深牵动他内心的人。
然而在他的宏伟大业和父女天伦之间,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带着自己的使命。
当然,这是他自己的认为。
所以他觉得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一统中国,这是他的使命。
而其他人的使命便是无怨无悔牺牲自己来成全他的使命。
所以他最爱的女儿也没能逃过这该死的宿命。
后来康熙与葛尔丹开战。
蓝齐儿跪在两军之间求他们停止。
双方的马匹就这样从两个女人旁边呼啸。
葛尔丹战败,蓝齐儿跪在大阿哥面前求他放过自己的丈夫,大阿哥却亲手结束了葛尔丹,并且那把利剑将葛尔丹刺得体无完肤鲜血洒了一地。
这是最爱自己的父亲,为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亲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丈夫。
然而因为父亲也是那样爱自己,连恨都丧失了力气。
没有比这样更绝望的时候了。
只不过后来,爱终于战胜了恨,蓝齐儿回北京探亲,然而这个时候,容妃又死在了他的手里,恨终于彻底战胜了爱。
终蓝齐儿一生,康熙都是在往她的心上扎刀。
最爱的丈夫、最爱的额娘,都死在他的手里。
对于这样的人,怎么有资格担得起父亲二字?
容妃是另外一段。
其实容妃算得上康熙的红颜知己,只不过帝王之爱是那么高高在上,又怎么比得上寻常人家的缠绵缱绻?
容妃终身都在奉献着自己的怀抱。
在他累的时候,来这里靠靠。
享受一下夫妻情深以及蓝齐儿承欢膝下。
她懂身为帝王的所有的累,也懂身为帝王的所有的残酷,所以到最后,她也没有恨过康熙。
哪怕康熙为了自己的目的把她打入冷宫被命令她干着刷马桶的促使活儿,她依然心疼康熙的种种不易。
只是最后她说了一句一针见血的话:皇上,你去涮你的天下,我刷我的马桶,也许我的马桶比你的天下干净得多。
这是后宫的女人,看惯了帝王惯用的把戏。
然而因为爱,她终身为奴为仆给他怀抱。
君臣、臣民、父子、夫妻,在每一种关系里,他们都是利益共同体,然后其中的一方会为了另外的利益将另外一方当作通往利益的途径,他们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脚下献血淋漓。
或许帝王的所有野心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这么一个东西——国家机器。
所有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或者温情脉脉的借口,都只是这一切的遮羞布。
而帝王也从来不是这一切的把控者,而只是这一切的一颗棋子。
更大的一颗而已。
如果是戏说剧,情节不够跌宕起伏。
如果是正剧,太多与史实不符,建议编剧重读正史,不要想当然闹笑话。
两大主演斯琴高娃和陈道明老师表演用力太过,满耳都是孝庄的声嘶力竭,满眼都是康熙没有变化的表情,其他配角演员又好似没有入戏。
另外,看着铺天盖地的清宫剧,终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满清入侵的最大贡献就是给了现代我们的影视从业人员无尽的赚钱题材,可是为什么反封建若干年后,我们还会对独裁如此的顶礼膜拜?
风雨飘摇危受命,少年康熙初长成。
笃志好学意风发,知人善任举贤能。
韬光养晦斗鳌拜,运筹帷幄执朝政。
重汉信满然并卵,鸟尽弓藏周培公。
收复台湾志高远,功成身退姚启圣。
定国安邦野心勃,妻儿不若江山重。
再活五百又如何,错误矫枉须过正。
正大光明史为镜,是非功过后人评。
斯琴高娃演技好,巾帼孝庄逞贤能。
雄才大略康熙帝,王者风范陈道明。
无意间看到一个贴子,问康熙爱不爱容妃,他那样对蓝齐儿是否真的有一点点慈父之心,彼时我手里正拿着一本《史记》,看到卫太子一案,那么若说爱不爱,慈不慈,便只能说,康熙不爱不慈,爱的是玄烨!
《易经》里说:君不密失其臣 臣不密失其身 几事不密则成害,于一个帝王而言,他比任何人都不能有情,我曾在一本书里看到将帝王比喻成现代社会的律法,律法一旦有了情就有了左右动摇的可能,其为君不密,失臣失国!
蓝齐儿是古代太多和亲女子的缩影,虽是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
剧中的蓝齐儿是一个幸福、快乐的格格,很多人疼她、爱她。
而在她16岁那年,康熙帝出于大清利益的考虑,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仇人——葛尔丹。
当时,蓝齐儿实际上已经有了喜欢的人——李光地。
当她哭着跑到孝庄太后前时,太后说你应该以大清利益为重。
就这样蓝齐公主踏上了和亲之路。
10年后,葛尔丹的势力急剧膨胀,而大清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也已经具备了攻打葛尔丹的实力。
两军交战死伤无数,葛尔丹败了,自己眼看着最爱的丈夫被哥哥胤禔杀死,而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父亲造成的,她再也承担不起心中的伤痕了,最后她也没有回到康熙与容妃身边陪伴父母安享天年,而是选择与儿子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草原上
“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
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 天地,朕恨 不 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
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 更腐败!
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选自《康熙王朝》这就是一代英明的帝王—康熙。
陈道明演绎康熙这一角色,把康熙的王者风范,豪气和霸气恰如其分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他的学识和修养,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骨子里就是皇帝气派,不用太多的表情,就能让人看出很多内容,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相,看了后才明白什么叫学院派的演技, 陈道明演绎康熙,可以说是极品中的极品人物了!
近年来,粗制滥造、价值观混乱的清廷剧充斥荧屏,吸引了大批少男少女的眼球,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混淆是非、降低智商,其危害不啻为精神鸦片。
一是严重违背唯物史观。
戏说历史,美化多尔衮多铎等满清反动军阀对中华各族人民的屠杀,让康熙与孝庄一般大的侍女谈恋爱,无不毁你三观。
二是为愚昧封闭站台颂德。
清廷从入关到被人民推翻,二百多年的历史基本就是愚昧和落后两个关键词贯穿始终,到了辫子戏中反而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三是居心叵测蠢蠢欲动。
这些辫子戏给青少年灌输错误史观,不知背后资本是何目的,想起原来口碑尚可的一部康熙王朝,把闭关锁国的一代君王美化至此也就罢了,竟然堂而皇之宣传还想再活五百年,细思恐极,莫不成想学张勋?
听斯琴高娃一口一个“我孝庄”尴尬症都犯了
童年回忆之原来我看过这么多电视剧,一概三星略过记录
这种为封建帝制招魂的剧,一点批判讽刺都没有,雍正王朝甩它200条街。
表演做作,台词弱智,情节离奇,内核腐朽。
必须五星,陈道明老师演技真不是盖的,个人认为皇帝演得最好的就是他,即使是现在看依旧看得振奋人心
故作悲情的千古一帝不过是男人的意淫,编剧自我代入感太强了。
经典电视剧,陈道明和斯琴高娃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最喜欢的国内电视剧了!陈道明演得太好!初一的时候,看完戏我就把二月河整套康熙大帝给看完了!
当然以演技和剧作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
如果评分的全都看过雍正王朝,那么这部剧不会超过8.5分
...为啥这部剧当年这么火长大了再看发现真是庸俗透了
明叔啊
这又是闹哪样?这正剧也拍的太没水平了吧!
瞎看呗...
个人觉得这评分有点虚高,虽然是童年回忆,但是现在回来看真的狗血到家。二大爷给打了个不及格分,差不多吧,二次改编太过头。陈道明叔还是帅的。
看在陈道明的面子上
小时候看的一部电视剧,那时候不懂就是瞎看,长大了再回顾一遍,特别佩服斯琴高娃老师扮演的孝庄太后,一个运筹帷幄的传奇女人。值得看的电视剧
“宝日啊,你可是强暴了朕”。。。= =!!
名不副实,像是搞了个编年史,没有大明王朝1566那种人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错综复杂关系,全赖一人神勇。
陈叔,虽然我DJ你,可这片子实在演的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