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杀人留下的童年阴影,换个身份就能消除掉?
老丈人排外、妻子出轨,离婚就完事了,一刀两断以后老死不相往来,干嘛非要换个身份。
还有温泉店的次子,只是因为与家人不和的话,远走高飞与家人断绝联系就已经解决问题了,为啥要换身份。
记忆是自己的,无法抹除,换个身份真的就能让人相信自己变成另一个人了?
身份无非是给别人看的,一个人的过去,只要自己不提或随便搪塞几句,旁人也无从知晓,难道会有人无聊到特意找私家侦探去挖身边人的黑历史?
影片中换身份的设定更像是一种隐喻,实指有些人想埋葬自己的过去。
除了删除记忆,还有什么方法能埋葬过去吗?
可能只剩下自欺欺人了吧。
很小说的感觉,很跌宕也很会在结尾来一个回旋镖。
身份这个东西分很多,出身身份性别身份这种类似自然身份的东西,还有家庭身份祖籍身份乃至职业身份等的社会身份,然而身份这个东西终究是一个人可见、可记载、可总结可传播的历史书写的,并且包含诸如常识又或者偏见这样的固化观念,相较于流动的人生而言,身份则是一块已存不改的铭牌,无论是想改变还是不想改变,如若身份不足够让自己一直满意,也出于某种贪婪与叛逆,人是不愿意一直被囚禁在某种身份中的。
然而与身份相对的,是一个人的内里,独属于这个人的人性,更像是故事一样的东西,它无法轻易被囊括,大多数它都处于不被叙述的状态而隐于冰川之下,唯独亲近的人,出于某种爱的理解,才能触碰,也才会将这一内里抬到身份之上。
而打破身份禁锢的正是这样的爱与理解。
我很喜欢里枝在得知真相后所说,好像知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确凿的是他们确实在这个城镇相遇相爱;也特别喜欢她回应儿子说“我知道爸爸为什么那么温柔了,因为他没有从他父亲那里得到该有的父爱。
”里枝说“不止于此吧,爸爸大概是真的很喜欢悠人”不是出于自己已有历史中的缺陷而在现在时作出对过去的填补,而是因为现在时本身。
爱很厉害一点大概就在于对历史的蔑视吧。
其实是想打9分的 可惜豆瓣没有有人说想要洗白身份 不是因为这些人的行为有错 本性有错 而是在别人的眼里看来他们因为“某些身份”有错身份歧视的内容确实不多见 本片总体达到的效果也不错 很平静的叙事 虽然没有过多的背景音乐 看着也不会太过枯燥身份歧视不止是日本的问题 更是全世界的问题 比起责怪那些“互换身份”的人 似乎人们更应该反思 因为自己的偏见 而悄悄的毁灭着一个普通人正常的一生
这个电影在香港上映了,不是热度很高的片子,排片也没有很好,朋友说想看悬疑片或者恐怖片,就在一众爱情电影中选中了这个片子,看完不亏,甚至想激情打字,写点什么记录一下。
我的评分有点虚高,因为觉得现在的评分低于我的预期,所以决定打个5星拉高一点。
我自己的心理预期大概在8.0分左右,纯主观,如果和您的感觉不一样,以您自己的感觉为准。
故事开始于正在下雨的文具店,外面是阴暗的蓝色,屋内是暖黄色的避风港,女店主(谷口里枝,安藤樱饰)在压抑地流泪。
一位男顾客(“X先生”,洼田正孝饰)走近店里,女店主被迫擦掉眼泪,招待顾客。
男顾客挑了一个画水彩的本子。
雨夜打雷,店里突然跳闸,男顾客帮女店主修好了电闸,使他们二人的相遇与其他普通顾客和店主的相遇,有了一丝不同。
两人一个卖东西,一个买东西,像是普通的人世间的芸芸过客一样,看起来再也不会有交集。
如果看得仔细会发现,男顾客脸上有一道浅浅的疤,为他的真正身份埋上了一点点伏笔。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知道了女店主——里枝现在是离异状态,和自己的母亲和儿子住在一起,经营着一个文具店。
她本来有两个儿子,但小儿子因为脑肿瘤在2岁时去世。
这件事对自己的母亲和自己都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之前与前夫也因为两人对小儿子的治疗方法意见不同而发生冲突,最终两人离婚。
男顾客喜欢画画,自称是个温泉店老板的次子,但与家里关系不好,不知道为什么,跑到这个偏远的小镇做伐木工人。
普通的店主和普通的伐木工人在一次次普通的相遇中普通地恋爱、结婚,并又有了一个共同的女儿——小花。
这简直温馨得像是水到渠成的HE,他们就要像千千万幸福的普通人一样,普通地变老,再普通地死去。
而这个自称为“谷口”的伐木工,在意外中突然去世。
在处理后事时,“谷口”的哥哥来到小镇,发现了一件事,死掉的叫做“谷口”的男人并非自己的弟弟。
里枝和谷口家的长子委托一名叫做“城户”的律师(妻夫木聪饰)帮忙调查死掉的男人到底是谁,这个死掉的人被暂称为“X先生”。
城户是一位三代韩国移民,娶了一位家境优越且各方面都完美的妻子,并育有一子。
但女方的父母是种族主义者,从内心并不认可城户这个“外族”,家庭透着一股完美的虚假和客套。
故事由此展开。
镜头跟随着城户的眼睛,逐步深入调查,最终发现这位死掉的不知名的男人,其实是一位死刑犯的儿子。
他目睹了父亲杀掉老板一家的血腥案发现场,从此被困在这个阴影中。
又因为长大之后自己的样貌酷似父亲,更加无法面对自己,害怕自己和父亲拥有相似的灵魂。
为此,他选择成为一名拳击手,想要以挨打代偿这种恐惧。
但无心插柳柳成荫,他非常具有拳击天赋,有能力成为新人王。
但自身在“暴力”上的天分让他更加恐惧,最终选择抛弃过往的一切,斩断前尘,在黑市上与温泉店老板的次子互换了身份,开启新的属于自己的人生:即成为一名普通的伐木工人,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中遇到自己爱的人里枝,并拥有幸福的生活。
影片中穿插着日本社会中右翼保守势力对于外国移民的恶意,强调城户律师这个本应是“调查者”这“局外人”的移民身份,将他看似体面的生活与实际上面临的难以真正融入日本社会的困境相对比,解释了他对“了解X先生是谁”这件事如此执着的原因,即对“X先生”这个日本社会中的透明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情。
他们看似毫无瓜葛,但实际上都是被社会所“另眼相待”的“局外人”。
“X先生”通过和陌生人互换身份,成为另一个人,寻到一个虚假的过去,彻底丢弃了过去父亲是杀人犯的阴影,找到了自己不受外界影响的本我,而非过去那个受原生家庭背景影响的可怜人。
“X先生”以虚假的身份,面对了真实的自己。
城户先生和“X先生”就像是镜子的两面,城户先生通过了解“”X先生”的过去,挖掘自己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
在影片的最后,城户发现了看似完美的妻子出轨了,而他在看不清面容的昏暗酒馆中,冒充了“X先生”,他有一个14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他在与完全陌生人的面前,以另一个人的身份作着逃离和放松,面对着真正的本我。
当然,对影片的结尾,我和我的朋友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城户只是在短暂地在与陌生人的交谈中逃离现实生活,那个“活了300岁的人”并不存在,只是人类本身就像是一个活了很长时间的人,所有人都仍踩在前人的脚印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虚假又真实地活着。
就像是森林中的树,一般人很难分清哪棵是哪棵,但真正爱着他的人,一眼就能知道他是谁,找到他与其他人的分别。
而我的朋友认为酒馆中的“城户”就是那个“活了300岁的人”,他不断变换着身份,观察着一成不变的世界,不断用不同的身份体验着不同的人生,厌倦了这个就换一个新的。
不管是哪种理解,我都认为是一个很有趣的结尾。
不管身上是披着怎样的皮,顶着哪个名字,真实的体验永远存在,“X先生”对儿子的爱意、对老婆的爱意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不管他到底是谁,共处的时光不会骗人,记忆会成为一切美好的见证,直至死亡。
男主通过两次交换身份来逃离“杀人犯之子”这个标签,在冒用的虚假身份下,做真实的自己。
在隔着两层纱的回忆中,那些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不认可自我、自我怀疑等都变得遥远了起来,即使时不时还会不断地浮出水面,也薄弱了很多,不再像是巨浪一样汹涌滔天,更像是从平静湖面深处传来,只在表面形成了轻柔的涟漪。
可是,身份可以替换,经历却不会,那些经历铸就的性格和暗暗下定的人生信条,并不会改变,会以更深刻的印迹烙在个人的行为里。
因为痛恨父亲的残暴,无法认可自己跟父亲复刻般的长相,而选择打拳击,想要挨打而无惧地去搏杀,得到的是比赛冠军,是旁人口中的“果然继承了杀人犯的血统”,普通人的儿子获得了比赛,得到的血统评价也许是坚韧,杀人犯的儿子得到的所谓血统评价,必然有残暴一说。
那些吃人的嘴是逃无可逃的,一旦开启往事的缺口,让他们知道你的过去,就会有各种联想产生,无论你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原因,原因是否如他们所说,他们认定了的才是真理,直到说到你也开始动摇。
男主再一次逃离,认识了女主,结婚生子。
知道真相后的女主说,其实不用知道真相,因为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才是真实的。
毕竟生活才是真实的。
可我更喜欢继子说的:“我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温柔了”“他想让他父亲为他做的,他都为我做了”。
男主真的做到了接纳自己,他是杀人犯的儿子,正因为如此,他才额外温柔,特别疼爱继子,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我投射,更是对自我怀疑最好的无声抵御。
过去的人生铸就了我,但不代表我,真正沁入我的那些又成为了我。
看且写于2023年8月14日。
电影题材挺好的,世界上有着很多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如意的人,比如在一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里、比如有着惨痛经历的人,他们要想走出这个人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助他人的姓名,彻底与那个自己说再见。
安藤樱演技真的很好,虽然戏份没有覆盖全片,但是出场时间就会被吸引进去,小七演的也可以,但是差一些爆发戏。
没想到日本人这么排韩,韩国也许经济不如日本发达,但是感觉韩国人活的更加随性一些。
电影节奏有点太慢,正常倍速看着有点困难。
这么简单清晰的内容,竟然看了几十页也看不到说到点上的。
跟几次人生有什么关系,几次人生不过是再明显不过的障眼法,怎么一个个在这戏法里津津乐道被迷得五迷三道,不想想为什么要把这戏法做得花里胡哨迷雾重重,不就是为了隐藏真正目的吗!
都通过律师的嘴告诉观众了,跟樱一起的三年九个月,就是他人生全部。
监狱大叔才是整个电影的大boss,他也告诉你了:去追寻这个人背后的人生,并不会得到你想要的。
电影从头到尾就是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去追寻,又为什么没有意义去追寻。
律师为什么要追寻,在查到男人父亲杀人犯之后,律师就有共情了。
他理解男人为什么要换身份,从一开始他就有他的直觉,因为他也是一样的人。
都谁说这就是个死刑犯的儿子,他合伙人,旅馆大儿子,他妻子,他当然不认可,所以对旅馆大儿子会爆发。
但是当他妻子说同样话时,就知道了他们之间其实没有感情交流了。
虽然他妻子就是简单地说只是一个杀人犯儿子,值得吗,还是早点完结不要带到生活。
但很明显他们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律师也只能含糊其词地应答,自己在案件中能够沉浸,而不去纠正对方的观点。
所以律师为什么追寻,是为了自己。
他需要告诉别人,不管男人还是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而最后终于他搞清楚男人是什么样的人,了却此案。
他也以为自己回到自己原来什么样的人,却终于发现自己不是自己以为的人。
因为男人之前是什么样的人都不重要,只有对樱对两个孩子才有意义,也确实有了意义,那这时别人怎么看重要吗,他原来是谁的孩子重要吗,他姓什么重要吗,都不重要。
而律师,到最后他以为唯一重要的,隐藏了他的过去才获得的现在唯一重要的,才突然明白,其实也不重要。
原来,是谁都没有意义,因为他之前以为的重要,其实与最后的过客并无二致。
再去纠结自己是哪个层面的自己,再想找寻真正的自己,就是演戏给自己看了。
这几个人物都是有关联的:伐木人、律师、一直担心要改姓的小男孩。
安藤樱这个角色是个参与者,也是个观察者。
这三个人代表了三个群体:杀人犯的孩子、在日朝鲜人、人的幼年期。
他们分别面临着罪与罚、异邦民族、游离在成年人主流世界之外,在这些“弱势”心理和社会环境中,如何找到“自我”,为自我找到出路?
这是要回答的问题。
寻找“自我”,寻找“与生俱来”之外的自我,这个命题是所有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需要去面对的。
在这个围墙之外的人,其实是无法理解墙里的人。
比如,安藤樱的角色,再比如拳击馆的陪练,就是问“是不是自杀”那位。
“自杀”也是一种答案,加缪说:“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
当然,在哲学上去讨论这个“自我”的问题,就太深刻了。
但是,没有深度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
对于行尸走肉,自杀是最可能的选择,不一定是字面上的,而是在无知中耗尽一生,茫然地走向死亡。
不记得是哪位哲人说过,“自我”只能从与他人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是一个人在他人眼中的镜像的总和。
陷入自我困境的人,比如这位杀人犯儿子,拒绝和朋友交流,钻牛角尖,陷入了《罪与罚》的自我困境,这是从他自己个人内部无法解决的矛盾。
其他两位也类似,都拒绝交流。
当然,他们几个人“筑墙”的能力不同,除了孩子可能是认知阶段的问题,其他两人都有意识的“筑墙”,躲避他人和自己。
这是根本问题,即困境中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面对一个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
这种困境只能借助外部工具,要么是心理医生、朋友,要么是自己学习、读书。
其实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几乎大部分人都会遇到,而一代一代大量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哲学家,都曾经不厌其烦的讨论过这些话题。
还是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对了,剧透一点,伐木人(即拳击手、杀人犯儿子)曾经和拳击馆老板透露过心声,结果被老爷爷按在衣柜上揍了几拳。
老爷爷是个明白人,但是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替他解开心结。
这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困境,毕竟表达和理解,往往无法契合。
这也是人生固有的一种遗憾吧。
知心人难得。
原诚本是一个出色拳击运动员,但因为媒体曝光他的父亲是一个杀人犯,最终在舆论压力下草草结束职业生涯。
即使自己遵纪守法,也要活在被标签的阴影下,原诚决心要花钱换掉自己的身份信息。
经过中介介绍,先后和曾根崎义彦、谷口大祐两次互换身份,以谷口大祐的名义来到宫崎市做起了伐木工人。
他在这里遇到了真爱谷口里枝,并且生儿育女,后来,在伐木时意外被大树砸死。
谷口大祐的亲哥哥恭一赶到丧礼现场,才发现这个隐藏了多年的秘密。
经过律师城户章良的一番调查,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整体故事主线清晰,一切都以谷口大祐的身份之谜展开,看似平铺直叙,却隐含了谷口里枝一家人的情绪起伏,先是担心又放下心头大石,如果不是因为个人喜好,对于内核要表达的思想略有不同见解,还是不错的电影。
全片深刻探讨了身份标签的问题,或者说身份认同问题。
原诚身上是杀人犯儿子的标签。
为此他几乎无法正常生活工作,杀人犯的儿子+暴戾的拳击手,得是多么夺人眼球的新闻,正是因为媒体舆论的一再打击,导致原诚丢掉了本来光明的前途,到后来甚至发展到不敢照镜子,只因自己和父亲的脸太过相似。
城户章良身上是朝鲜移民的标签。
尽管他合法合规入籍日本,尽管他已经做到律师这样受人尊敬的职业,尽管他已经是生活在日本的第三代移民,但在黑中介小见浦宪男眼里不过是和自己一样的骗子,岳父也好、一般民众也好,国家经济下滑了就会有意无意抨击国家移民政策,而这些话都会刺痛他的心。
大家身上都有着自己的标签,而当这些标签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时,编剧笔下的角色们选择了逃跑,选择了隐藏。
这不是个例,海贼王里艾斯隐瞒自己是罗杰的儿子藏了一辈子,入殓师里小林大悟也羞于提起自己的职业,日本影视作品中这样的角色比比皆是,甚至泛化到东亚地区也有不少例子。
在欧美的影视作品里,遇到身份标签的处理方式是截然相反的,他们大多选择反抗,选择不妥协。
卡特教练、面对巨人里,垫底球队也能逆袭夺冠,触不可及里,即使残疾人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叫我第一名里,身患无法治愈的怪病也依然可以拿到第一名,闻香识女人、心灵捕手,太多优秀作品里的角色不安于身份标签去反抗。
面对身份标签,逃跑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逃一辈子那个标签都会贴在你的身上。
上策,是依靠努力,差生逆袭,撕掉标签,中策,是不循规蹈矩,不按照社会舆论对标签刻板印象去生活,慢慢打破人们对标签的固有刻板印象,改变人们对你的看法,下策,才是逃跑。
影片里,明明原诚已经靠努力获得了拳馆所有人的认可,成为新人王走上人生巅峰已经近在咫尺,却因为媒体曝光,选择逃跑,实在令人惋惜。
如何对待身份标签,取决于人面对生活的态度,我的态度是绝对不会逃,我也更愿意选择那种,永远偏爱去看那种能直面困难的电影。
慢慢讲了一个故事,对于老婆的出轨,男主肯定是深感嘲讽于不屑的吧,甚至有一丝解脱的感觉,结尾放在现实中,不受过往干扰而用新身 份过活的人真的会存在吗,我不太相信,或许,只是我还没抵达人生的断点罢了,结局也很开放,也有可能全是男主的伪装,抛下以前的身份重新开始,最后那张画提醒了男主现实的生活。
现在看石川庆确实被高估了,《愚行录》之后就没有再惊艳的作品,即便有妻夫木聪压阵也还是又闷又长,重新开始也好,切断过去也罢,无论怎样互换身份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主题还是浅了点,但是结尾的设计真不错,值得玩味。
期待了很久……不过这是拍了个啥…………洼田正孝最近演有心理创伤的角色感觉驾轻就熟了,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是再看他有些审美疲劳+精神内耗………小七是很好,不过给这个角色排的剧情好牵强………………
拉高平均分。几个热评挠头看不懂,充满误读的ego。推理就爱看社会派。非常好的本子,触及的议题真正地在当下。“你好愚蠢,你的眼睛是装饰品吗。”“戴上面具,套换身份,抹除生来的过往——有的人不做到这份上就无法重获新生。”日本不是排韩,是排所有外(五六年前亲眼在新宿闹市看到如片中新闻那样的“激情散步”活动,两方大声公互呛。18年,也就是原著创作发表的时间,确实是制度大幅开放优惠吸引外国人入日、也是本地人反感高潮期,毕竟挤压了本地生活就业空间。不过现在已经大势所趋。)几位演员的演技让人有安全感(太贺才出场30秒不到都完全入戏)。“我是谁,我在哪儿,要到哪里去?”其实这三大命题,对人来说,本就应该是流动的。
如此缓慢冗长的悬疑剧 着实少见… 日式的极致细腻真的内耗严重
不感兴趣
全片可谓没有一个主角,因为每个人都在逃避成为自己的中心。
#HKAFF2022 如果没有最后那一段,就是一个工整的悬疑片,故事的起点还是挺吸引人的,但有了最后一段,好,也不好,明白这样处理因为妻夫木聪才是主角,整个追寻的故事应该围绕他,结局明显是要让人留有余味的反转,但太刻意,让故事非得走向更加扑朔迷离的状态,个人可能更喜欢把落点放在“无关真实身份,只在真实活着”,会更纯粹一些,身份背后那家人的故事挺温暖、真实的。
3.5。名字可以定义一个人吗,或者只是一个人的附属品?还是像一棵树的种子,如何开花结果,完全取决于自己?又浅浅带了家庭出身与在日外国人的社会问题。masa比7更像主角,也演得更好。太贺基本上是照片出演,与清野菜名同框两分钟一秒串戏大哥大😂以及,安藤小樱,求求别用眼泪和眼神“杀”我,我是真的受不了😭
冒认身份这么容易的吗?!
愿为妻夫木聪的脸打五颗星
关于身份认同的议题,还有探讨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影响,整体中规中矩,比较平淡,演员都还可以。如果结尾处抖包袱能设定得魔幻一些,可能更有趣味,更有娱乐性。
非常日本含蓄的处理方式,首先副线埋了一个很催泪的关于救赎与温暖的故事,再由律师去慢慢联接,解密的过程里来完成人与人彼此内心的确认和成长。结尾我不认为是300年这种,而是单纯的一次生活里的偷懒,终究是要回归生活的,生活纵然破败不堪,逃避可耻但有用,逃离则未必有勇气,都是成年人,任性只能到寻找,而不能是自己。当然过于工整也是略显遗憾,可以再大胆一点,首先是个好故事
妻夫木聪保持的真好啊,不油不腻不沧桑,甚至还有几分青年感,太难得了。
其实也是某种意义的群戏,以多个交叉的人生,去讲同一个主题。身份只是标签,你过的才是人生。
3.3 剧作上让人困惑主题是关于“身份”还是“逃离”,最后一幕虽然成功兜住了整部电影,但也让这两个主题之间的混淆暴露出来。律师老婆的出轨和他朝鲜裔身份有关系吗?他想要摆脱他的“身份”,还是仅仅想要“摆脱”他的生活?其实那个温泉旅馆二儿子部分已经让人感到困惑了。但整个剧本组织方式还挺有意思的。导演太刻意了,经常冷不丁的搞出一堆挺矫情的镜头。
逻辑这么松散还非要往悬疑的节奏上带,bug多到漏风还让一群实力派尬煽,问题这么明显?这就太可疑了!是我看跑偏了?这难道不是顶级食材遇到个三流厨师?
3.5
安藤樱的演出非常棒。关于人生选择与自我接纳,故事还不错,但整体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力量。和她一起的三年多,就是他人生的全部吧。小七终于也变成眉头紧锁的中年男人了。
逃避可耻,但小部分时候有用
好喜欢安藤樱,自然的演技,确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