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派
La patota,宝琳娜的选择(台),宝莲娜的抉择(港),保莉娜,Paulina
导演:圣地亚哥·米特雷
主演:多洛莉丝·房兹,奥斯卡·马丁内兹,埃斯特班·拉莫思,西尔维娜·萨巴特,克里斯蒂安·萨尔格罗,Mariana Mitre,Julián Tello,埃塞基耶·迪亚兹,Veroka Fedeli,Alejandra R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巴西,法国语言:西班牙语,瓜拉尼语年份:2015
简介:本片荣获2015坎城影展国际影评人奖,由阿根廷导演桑迪亚哥米崔,以不寻常角度探讨性侵议题。 为实践心中的政治理念,宝琳娜放弃前途光明的律师生涯,来到家乡附近的边境贫乡教书。工作上的困难并未挫折她的理想,但宝琳娜却在深夜返家时遭到强暴,其中甚至包含她所教导的学生。指控或原谅,究竟谁该为暴力负责,以社会改革为职志的她..详细 >
68/100 剧作存在感相对突出的电影,多次回旋的结构似乎仅增添了“观赏性”,而这种观赏性也许并不利于显示出设问话题的严肃性。主角大概属于那种执着于做批判性实践的博士生,为了在案例实践中进行怀疑性的研究思考,也无所谓世俗的学术职业功利了,并且,怀疑又不一定要有答案,看电影又不是做行为评判或一定要谋求认同。片名“帮派”其实更多指向父亲所处的体制系统吧,悬于腐烂的基层之上,对于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复杂困境有选择性地不作为。#武汉卢米埃阿根廷影展#
影评人奖?SERIOUSLY?角度确实是指向社会问题也确实站牢女性视角 但是三观很搞笑啊 你觉得司法制度不完善就要包庇强奸自己的人还要给他生孩子 完了强奸犯被抓了还要发脾气 嚷嚷穷人得不到正义那一套说辞 我天 圣母得我都震惊了 真的不能接受这种观念 为叙事而重复的片段完全能再好好处理一下
“同情他们只会增长仇恨,你必须要与他们斗争。”政治理想主义遭遇现实残暴,却始终无法将个人问题宏观至社会阶级矛盾,然而必须要做出一个姿态,即便除了自己之外无人能接受。太尖锐,不错
题材不错,叙事还是有点乱。
多视角在叙事上因空间的割裂产生一定惊奇作用,然而所提供的差异认知却极其有限。实际上尾声前父女的“婴儿”争论已经足以在单场景内承载理念差异,同样是这一场面里的“抉择”是全片最有力度的点,即女性的自觉是在抉择与自我认知上不受既有规范框定。且此前对斯症的否认又再次提供例证。
得知谁是强奸犯却选择不说,第一次不理解;抓到了强奸犯却选择释放,第二次不理解;怀了强奸犯的孩子坚持要生下来,第三次不理解;如果是男朋友的孩子就选择要打掉,第四次不理解。全片都充斥着我的不理解,女主坚持的选择让人看不到任何合理性,也无法让人接受与信服,毫无底层逻辑,无底线无理由无节制地圣母,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律师的选择。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最低限度的道德都无法保证,如果所有的恶性案件都可以如此选择,那么法律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对犯人的怜悯就是对明天被害者的不公。人都要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代价。我就和女主他爸一样无语。
不明白主人公的选择
色调压抑,令人愤懑。女主对于强暴自己行为的“包容”,是一种所谓献身理想的“受难者”思维,仿佛她接受这种现实入了地狱,就是对社会低下层的真正感化和改善。。。对于父亲和男友持苛责态度,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坚持自己选择而遑论合理与否的铁嘴钢牙与病态的倔强。毕竟是自己选的路(到贫困落后地区去体验生活),跪着也得爬完吧,惩罚了施暴者就等于承认环境险恶、人心歹毒。回顾QB的原因,她这番牺牲可是连强行圣母都无法牵强解释的。。联想到《狗镇》,道德俯视蒙蔽了双眼。。
女权意味着女性有自主选择的权力,不是男权倾向什么,女人就迎合什么,也不是男权反对什么,女人就偏要做什么。
真·左派宣言
非常让人失望的一部电影,并未真如影展简介上所写和政治理念有多大关系,在堆砌政治词汇一般的开局之后,电影很快就不知道把这些抛到哪去,只剩下和政治理念的展示与变化完全无关的强奸、怀孕戏码。在这些随之而来的内容里,电影撑多了也只能说展现个人际遇,可无论触碰还是思考,点都散而浅。若真要从「际遇与选择」的角度看,电影根本没抓到自己的叙事重点,明明故事最后落点在一个不被众人理解的重要选择,电影怎么能压根不着墨女主人公一路变化的心理想法呢?除了刚出事的几个痛苦镜头,就永远只剩她一脸「我有我想法」的执拗。电影还花大力气去用各种插叙、倒叙的叙事技巧玩雕琢剧本戏剧性那一套,反而暴露了它在具体的故事文本及矛盾揭示上都是露怯的,也难怪最后给出的选择不仅不能让观众信服,还充满了一股子自我感动的弱智气息,白瞎了摄影。
无聊…………………………………
女权我很接受,而且还欣然决定应该受保护,可圣母情节确实让人看不下去,而且女权的弘扬不是这样的贬低男性才能让女性被关怀,故事还算可以,只是女权到底是什么,只能说见仁见智
3.5
#2015金马影展# 不应该用多视角。Crusader替罪者受苦,导演拼命在解释罪者的动机反而削弱了Paulina行为的力量。
成为受害者对我毫无益处 我是这个只会产生暴力的糟糕世界的产物
法律都不懂
4.0 女演员演的真不错 影片被诟病最多的是三观 但一直认为电影的存在本身就是提供一种视角 而非对政治正确一以贯之
影片其实也呈现了性侵事件对宝琳娜造成的创伤,也通过薇薇的讲述展现了另一阶层的女性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但14岁的薇薇不是出生中产且教育程度高的宝琳娜,二者在面对同样的性侵害时能够采取的反击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宝琳娜并无法通过和西罗交谈、给那群男学生上课、选择和薇薇一样生下小孩来获得一个答案(完成某种实践),甚至某种程度上她期待跨过阶级、教育背景去达成共情这一想法也略显傲慢。透过司法被个体操纵、资本运作对资源的掠夺这些宏观背景,宝琳娜的选择也许只是她的一次“中产赎罪”吧。
3分钟的删减,毁掉了一部电影,想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