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30年的专杀金色少女的变态杀人狂,载着最后的猎物,完事后被尾随的警察当场抓住,杀人狂在警车逃出,开车仓皇逃跑车祸人亡。
去掉那些幻想的血面人,挖坑埋尸和最后的在循环部分。
这电影就是这么简单,没有血面人、没有轮回,只有神志错乱者的幻想。
女主角在旅馆开出后就被杀死了,而旅馆中的警察早已盯住他很久了,中间部分全是幻想,对话全是杀她前进行的,比如女的交代以前干过舞女、经常找她的恶棍也是说的男主角。。。
飞蛾寓意重生,可能男主角至死还想重新来过吧。
我爱看悬疑片,标题提到的,不是单指电影,而是指那种类型,我都有爱。
人格分裂的电影太多了,随便举例,搏击俱乐部,高分神作啊,然后大家都知道,结局是人格分裂。
人鬼情未了,灵异第六感,这些高分电影呢,大家看了都晓得鬼还有尚未了结之事,停留在了人间。
恐怖游轮,这种题材,大家知道是死循环,哪怕更烧脑一点,前目的地,自己爱上自己草了自己生了自己杀了自己,虽然太烧脑了,但是影评一致啊大家明白是死循环。
生死停留这种题材分不够高,因为是人死前通过最后看到的东西幻想了一个世界出来,但是结尾会告诉观众其实是死前的想象罢了。
然后这部电影,就是把它们拼在一起,成了四不像。
影评里,有人说人格分裂,有人说是人鬼恋,有人说是死循环,有人说是生死停留,都有理有据,哪到底是什么?
真相就是,拼在一起成了四不像,导演自娱自乐。
男主角死前幻想了30年后的场景?
男主角死循环自己杀自己?
男主人格分裂杀了妻子?
男主角早死了是鬼魂在和警察赛跑?
看这电影记得看完,片尾音乐响起,剧组名单和公司等滚动你得等,不是片尾彩蛋,是会插入台词,那些台词能解释这部电影(解释了还是四不像),在这里我想说,特么能不能关了背景音乐啊,又是音乐又是对话的听得真特么累。
你们看到豆瓣热门影评对我提到的四种题材到底是哪一种而争来争去的,大家没必要争吵,这片得导演自己写影评才行,毕竟大杂烩,乱七八糟的。
这片影响最深的却成了女主角的自慰,又是自摸胸又是隔着丝袜摸自己下体,表演的不错,有一种观众看演员自慰结果演员比观众更爽的感觉。
我看悬疑类电影较晚,主要是近一两年,有三四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看完 后的当晚失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片即为其中之一。
我看此类电影,主要是依靠右脑,凭感觉、用心去理解,有时候,我也承认对一些小细节注意不够,但愿意从整体、从同一性角度来理解。
我认为,认识事物的捷径是分解,但恰恰是分解阻碍了我们真正的认识。
从体、面、线去分析、理解肯定会有遗漏,只有两点不会遗漏,要么是整体认识,要么是单点认识。
整体也就是单点,单点也就是整体。
因为事物都是相对的。
比如说宇宙可以说无限大,也可以说无限小,无非是从无限小膨胀到无限大,再从无限大压缩到无限小。
好,下面言归正传,说一下我对这部片子的理解。
关于故事还原,和诸位大神的意见差不多,肯定是一个对金发美女既爱又恨、不断追求不断杀死的故事。
而整部片子,展现的就是其间的内心世界及矛盾冲突。
影片开头就说到拯救她(受害美女)和自我拯救,就是一个好的说明。
我是这样理解的,凶手爱美女,又杀美女,企望、得到、厌恶、恨,所以杀,杀完又会带来痛苦,再追求,所以想要自己分裂成若干个自我,不是人格分裂,而是极度矛盾的内心。
而且,个人认为,不要按电影的时间来理解。
时间也是无限长的,但也可能是无限短的,你要在时间的单点(也即永恒)上去理解。
就是说,整个故事就是极度矛盾的内心的一个折射。
电影的顺序不过是告诉你,先爱、再厌恶、再恨、所以杀,然后极度痛苦,想要阻止自己,仅此而已。
故事的最后也即,故事的开头,看到最后你就该明白,那个bloody head产生的原因以及是怎么回事儿。
内心的时间不同于真实的时间,它可以在一个一个极短的时间甚至一个瞬间发生很多事情,《生死停留》、《迷雾重重》等影片就是佐证。
和本片类似的还有一个《恐怖游轮》,也是相似的影片。
只不过本片侧重于讲斗争的几个内心自我及其出现的原因;而《恐怖游轮》侧重于讲二者的斗争(照顾孩子和解脱自己的斗争,照顾孩子产生极度压抑的感情,产生压抑,所以才去游玩,去游玩却不能放松,反而会产生愧疚感于是又要去照顾孩子,周而复始,无法解脱的斗争)。
《穆赫兰道》也是如此,由爱到恨,到压抑,不杀不可,杀完却更痛苦,所以做梦,构造理想的世界。
此类片子个人大爱,其实内心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自我,内心世界远比外在世界更丰富,可以说小说、电影也不过是作者和导演内心的一个分身(以此嘲笑那些完全以人格分裂去理解电影的人)。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敬请批评指点。
影片开始后的独白,基本是男主角的杀人后的内心活动, 影片的一切都是臆想,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使你无法分清,这也是导演想要的,留给观众想像的空间。
上帝啊 你真该知道 你不记得是如何开始的 但你满可以猜到结局会如何 她是个庄家 对吗? 21点? 还是扑克? 现在都不重要了 不是吗 现在都过去了 结束了 你醒来 身边躺着的是眼中最美的尤物 手上戴着廉价的指环 还有一张50块的收据 被揉成一团躺在地板上 不知道她名字的写法 可那又何妨 你只知道自己真的爱她 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真没出息 瞧啊 看看你自己 如果当时的你和现在一样明白 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你是否能够挽救她呢? 又能挽救你自己吗? 以下是摘自别人的评论,因为观点相同,所以直接复制过来!
首先,Dick是个凶残的连环杀手,有精神疾病,时而清醒,时而恍惚,至于有人说什么时空穿越之类的,本人真不敢苟同,只想说声:发客。
他杀人的手法比较雷同,在拉斯维加斯寻找年轻漂亮的猎物,以颇为绅士的姿态骗取女孩的欢心,以结婚为名取得信任,再以新婚旅行为名把人带到沙漠中心的废弃的休息站附近杀害(为了作案方便都是夜晚行车,名义是消暑)。
片中的女主角Gina是他的最后一个遇害者。
这时警方已经盯上他了,酒店里面的那个奇怪的人就是侦探。
那天晚上在他做案后,警方及时赶到现场,于是他惊慌逃窜,在逃窜过程中翻车身亡 dick喜欢淡白金色头发的女郎 他对于金发、身形曼妙的女郎有着特殊的爱好:注意Gina的长相,还有Motel旅馆里面的“missing girl”的照片,都是这一类型…… 他的心理变态很大程度上与可能与他的自卑有关:他讲述过自己16岁在火车上遇见一个女孩(淡白金色的头发……),但他连上前说话的勇气都没有…… Dick对于被害者的态度 杀人是他变态的需要,但对于这些被杀的女孩,他也不光是仇恨,在他那扭曲的内心世界里,他本身是喜欢她们的……这是为什么在他死后的幻象中,他会到处寻找Gina,而且那么强烈的嘶喊(对警察吼,让他们帮忙找他妻子)……并在车后座试图解救Gina…… 但这改变不了他杀害以Gina为代表的众女孩的事实——但他为什么杀害他们呢?
从片子的种种线索判断,他杀她们,很可能是因为痛恨她们在性方面的放荡(这是男人对女人非常矛盾的心态,喜欢她的放荡又恐惧她的放荡) Gina在车上那场手淫的戏、通过幻想出来的对话,表面是在揭示Gina过去不清白的历史,实际上只是在为Dick杀人制造理由而已(这同时也说明了他所骗杀的女孩的身份大体都是一类人)…… 从开始到出片名都是杀人之前现实,或者是主角脑海里的再现(男主角让女主角最后再看一眼后面)。
至于后面的是回忆与臆想的交替。
导演就是想要的这种效果,让观众有想像的空间。
00:50:00埋的实际上是女主角,(杀人过程略)并非Bloodyface 50分36秒,Dick在幻觉中埋好Bloodyface后,车灯灭了,Dick重新发动引擎打开车灯,发现一直站在车前的Gina消失,车前的地面只有一个空坑(短暂的现实),之后Gina突然出现在副驾(继续陷入幻觉)。
警察入场至到出车祸也是现实。
警察将女主的尸体从土里抬出来,男主在警车里,以男主的视角,镜头两次特写尸体,穿的衣服是不同的。
第一次是穿着粉色的长袖衣。
那是在休息站时女主换上的。
可是第二次再看尸体,穿的却是最开始那件白色的吊带裙。
第二次才是现实。
两人一同来到休息站,女主还换了身衣服,这个只不过是男主的臆想而已。
而现实正是:女主还穿着白色吊带裙的时候,就被男主杀害了。
休息站就是他灰迹的地方!
场景证据:00:44:51的两棵树 00:45:00的三角型的山1:13:26警察入场时候两棵树、三角型的山。
至到01:04:56听到枪声后回到休息站是现实
这部片子取景单一,出场人物很少,人物对白也少,全片大部分情节都是在车里完成的。
如果单纯视觉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路人电影,毫无看点。
但是,这部片子出彩的地方,是看完之后,留给观众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
不吐不快,实在憋得难受,我要谈谈对这部影片的看法。
从剧情上看,是一对新婚夫妇去蜜月旅行,夜间开车穿越沙漠去另一个城市。
途中,他们撞上了一个满脸是血的男人,他们没有将血男丢下,将他抬回了车里。
但是,他们在沙漠的公路上迷失了,找不到出路。
而血男也突然醒来,跟他们说了一些奇怪的话。
男主角不停安慰血男,说会带他找到医院救他。
可血男突然勒住了男主角,想将他杀死。
两人发生搏斗,最终男主角将血男砸死。
在女主角的帮助下,他们将血男的尸体埋在了沙漠里。
两人内心都非常恐惧,都试图忘掉这一切。
当他们来到一处休息区时,男主角发现他的手表不见了,他怀疑是落在了埋尸体的地方,要求回去捡回来,免得落下证据。
女主角因为害怕,死活不肯回去,男主角无奈,只好自己开车回去,让女主角在休息区等他回来。
当他找到埋尸地点后,却发现尸体不见了。
随后,他又听见了远处传来的枪声。
他立刻开车回去,女主角也不见了。
他四处寻找,在一处土坑里挖出一只手,但那不是女主角的,是另一个女人的手。
他吓坏了,赶紧开车离开,路上撞上了一个警察,在警察的要求下,他们重新回到了休息区,那里已经来了很多警察,警察们从地里又挖出了一具尸体,是女主角。
男主角看到这里觉得自己说不清了。
于是,他趁警察不备,偷偷开车逃逸。
为了甩开警察,他开得非常快,最后出了车祸,翻了车。
他摔得满身是血,就在他站起来时,被迎面开来的一辆车撞倒。
车上下来一个男人,那竟然是男主角自己,重复着之前的情节,血男被抬上车,在迷迷糊糊中,血男醒来,他看见前面开车的男主角,往昔种种历历在目,血男发出了绝望的嘶吼,影片结束。
这情节很扯,导演似乎想将观众引入一个死循环的怪圈。
当然,有不少人看完认为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想打破这个死循环,只有血男杀死男主角,这个循环就不会再继续下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血男会突然袭击男主角,试图杀他。
不过,我认为,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科幻般超现实的死循环,而是另一种情景。
让我们回到影片的开头,在汽车旅馆里,男女主角的一番对话。
男主角说,在他16岁的时候,非常迷恋一名金发少女。
但是由于内心的怯懦,他没有与少女进行交流,错过了这个少女。
一切都从这里开始,男主角憎恨自己的怯懦,而金发少女在他的潜意识里,也成为了一个想得到,却得不到的存在。
这种存在时刻折磨着他的内心,让他内心变得扭曲,从而产生一种狂热的偏执,慢慢演化成了对金发女郎的憎恨。
但是,他的内心原本是善良的。
两种心态共存的结果,就是使他最终成了一名精神分裂的变态杀人狂魔。
回到汽车旅馆,男主角醒来,看着睡梦中的女主角(女主角是金发),有过这样一段内心OS:“我喜欢这个女人,很喜欢,即使我不知道她的名字。
”看到了么,他的内心表露无疑,他非常喜欢这个女人,因为她的金发,即使不知道名字也无所谓。
他喜欢的是金发,只是金发。
男主角对女主角的过去知道的非常少,他们是闪婚的。
随后他们夜里开车要穿越炎热的沙漠,男主角开车,女主角在副驾驶睡觉。
一个闪电划过,女主角醒来。
他们展开了一段对话,对话中,当女主角说想要稳定下来,买个房子,生个小孩,养条狗时,男主角却很错愕,他说为什么不能从小一点的开始。
意思就是你这个愿望太大了,我接受不了。
这里充分体现了男主角的怯懦,他不敢面对女主角所说的那种生活,这也说明了16岁的时候,这种怯懦成为了他与喜欢的少女交流的障碍。
因为他害怕,害怕认识少女,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由于天气非常闷热,女主角受不了了,她拿出后座上冰冻箱里的冰块,当着男主角的面自慰。
我觉得这一段完全是男主角自己分裂的人格想像出的一个画面,这个自慰的镜头很长,充满了情欲。
我认为是男主角潜意识里向往金发女郎在他面前展示的一段画面,他对金发女郎狂热的爱恋,金发女郎在他面前自慰,这种幻想应该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脑中。
他们越开,路上的车越少,到后来只有他们自己。
突然,他们撞上了一个满脸是血的男人。
我觉得这是他幻想出的一个场景,血男正是他变态扭曲的另一个分裂的人格。
这在血男醒来后,跟他的对话能看出来,血男认识男主角也认识女主角,甚至还暗示女主角曾在脱衣舞俱乐部当过脱衣舞娘。
这当然是变态的人格自己认为的情况,因为变态,所以把导致他变态的金发女郎幻想成那种地方的女人。
当他的两种人格同时出现在车里,就发生了后来的情况,毋庸置疑,开车的是男主角善良的人格,从他救血男就能看出。
血男想杀死善良的那个人格,而善良的人格也不想被变态的人格消灭,他们发生了搏斗。
结果是善良的人格杀死了变态的人格,并将他埋进地里。
这一段全是他自己的幻想。
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路上什么也没发生,男主角开车跟女主角一路行驶到了一个休息站。
在那个休息站,男主角最终将女主角杀害,并把她埋到了附近的地里。
这已经不是他杀死的第一个金发女郎了。
从后来,他挖出的另一只手可以看出,之前他用这种方式在这杀死了很多金发女郎。
但剧情里不是这么演的,剧情里,男主角的手表遗失,他怀疑是掉在了埋血男的地方。
在与女主角沟通无效后,他自己去找手表,女主角留下等他。
在这段幻想里,他回到了埋尸之地,发现血男的尸体不见了。
于是乎,变态的那个人格并没有被消灭,他还存在。
善良的人格追悔莫及,他意识到女主角有危险。
变态的人格会去杀她。
随后的枪声证实了他的想法,他赶紧开车回去。
却找不到女主角。
善良的人格彻底的崩溃了,他一步步被变态的人格吞噬。
在最后女主角的尸体被警察挖出时,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怯懦的性格再次出现,那就是逃避。
他在逃避的过程中,善良在一点点消逝。
最后他翻车了,翻车后出现的就是血男,变态的人格夺回了优势。
所以,这说明,在一系列的案件中,变态的人格都最终获得了胜利。
也就是,他成为了一个连环杀手。
没有一个人真正看懂此片,遗憾!
——《黑暗乡村》影评一生何求这是我看过的真正精彩的影片,实际上导演没有说出影片的结局,而是安排你我作为该片的侦探,侦破出案件的真相。
这正是影片吸引人之处。
我首先肯定的是:电影场景从头到尾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没有时空穿越,没有幻觉。
影片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并不是幻觉。
特别是所有发出的声音(包括说话声音)是真实发出的声音,除了男主角的一小点精神分裂而产生的错觉外。
整个影片就是一部凶杀案,女主角被杀、还有其他的人,问题是:凶手是谁?
一、男主角是凶手么?
男主角具有双重性格分裂症,此前的评论看出大家都认可,在这里我称此人名为AB,因为具有双重性格,即A和B角色。
他们是凶手么?
答案:不是。
A和B均不是凶手!
A和B均是深爱着Ginna,怎么成了杀手呢?
如果从头到尾你再看一遍的话,你会发现这一点,非常明确。
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是:A认为B是凶手,B认为A是凶手,其实A和B都不是凶手。
AB到死都不知道真相。
那么Ginna怕什么?
这是影片最高明之处,你从头看一遍,就知道了,演员演技之高超,真是精彩:Ginna惧怕的是AB的双重性格!
害怕这个精神病。
从AB精神病发作开始,Ginna就在应付这个精神病,并害怕他。
证据如下:(1)那个B角色并不存在!
在后座上中间做的B并不存在,这点可以证明:在A以外的视角中,例如后镜、车的后窗中我们看到B并不存在,只是AB在自己对话,这使得Ginna非常害怕。
(2)抬B尸体时也是Ginna假装抬的,因为害怕A。
(3)Ginna说把尸体放在车上就行,我们继续进行蜜月旅行,就把他当做旅行的随从就行,尸体也没关系。
一语道出,这个尸体并不存在,Ginna根本不害怕这个尸体,而是在敷衍AB。
(4)Ginna在掩埋尸体时,坑挖的小,Ginna说把头割下来就行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尸体根本不存在。
(5)到最后的休息站,Ginna要离开AB,AB说你要去告发,我们就都完蛋了,Ginna说:我们现在就完蛋了,什么完蛋?
什么意思?
就是Ginna要离开AB,我们俩之间Over了。
此处的对话他俩人根本就说的不是一回事。
Ginna为与这样一个精神病人结婚而哭泣。
至此,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二、凶手是谁?
如果问凶手是谁,那首先得知道谁是受害者,有几个受害者。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影片开始出在酒吧里有一个失踪海报:金发美女,在休息站有多张失踪人员的海报,其中有一对男女,注意:不只是女性失踪,也有男的(这也是排除AB是凶手的证据)!
最后那个侦探道出整个凶杀案的未解之处,也是影片的最高潮之处,也是导演的最高明之处、也是影片最悬疑之处:“那些失踪的男的都哪里去了?
”要破案就要找到疑点。
(1)AB的手表,AB的手表在哪丢的?
什么时候丢的?
注意看影片:挖完坑时,AB带着手表,让Ginna埋坑,转身回到车里,喝水。
非常明显,他的左手腕上没有手表,手表是这时丢的,而这时Ginna并没有死。
这也是AB不是杀害Ginna的凶手的另一个重要证据。
(2)埋尸地在哪?
AB挖的坑,就是Ginna的埋尸地!
影片在AB挖坑处和后来挖出Ginna的尸体时,背景有一个山,特征非常显著,一模一样。
因此AB的手表也在此处。
(3)Ginna的枪并不存在。
细看,实际是手机,这是AB的错觉。
为什么在车上Ginna承认带枪了呢?
那是为了敷衍这个精神病。
可以想像一下,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一个弱女子,你身边坐着一个精神病,你会怎么办?
(注意看Ginna的表情)那么枪响是怎么回事?
Ginna没有枪,哪来的枪声,这绝对不是AB的幻觉,是真实发生的,AB不会听错的,确实有枪声。
谁的枪声?
谁有枪?
(4)最重要之处:谁是凶手?
答案:警长!
(1)警长没有结婚,他憎恨那些女性,在车中与AB说的(2)警长有枪(3)在车中快到休息站时,警长还说:就剩下一粒口香糖了。
为什么这么说?
导演脑袋进水了?
看到此处我百思不得其解……影片中的其他人的每一句话,都是导演精雕细琢的,不会把没有意义的话放在此处!
想了一宿,终于明白了,警长说的意思是:就剩下你AB这一粒口香糖了,把你吃掉,就万事皆无了!
于是在下车前把口香糖吃了,把车门锁上……至此,真相大白!
那个侦探最后说的话,告诉我们,案子并没有破。
最后AB逃跑,翻车,上了AB和Ginna的车,这些都是AB的错觉了,不知道翻车后,AB的死活,亦是AB的灵魂出窍,总之,AB至死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只有你我,期盼着你我,还原出这个悲惨结局的真相。
美丽而悲惨的Ginna!
痛苦并可怜的AB!
看了两遍电影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是这样的:1、男主角Dick是一个从小就有点自卑或者精神有点问题的人。
在他16岁那年,他遇见了一个很漂亮的金发女孩,而且很不幸的是,他爱上了这个女孩,却因为是自卑或者是其它的原因,他不敢向那个金发女孩表达爱意,只能静静地看着她离开。
这是他心中一个永远的遗憾,而且这也是他以后犯案最重要的诱因。
2、男主角不断地诱骗金发女子进入95公路附近,然后把她们杀害,再把她们都埋在了废弃的休息站附近(影片后面警察找到了埋尸的地方,一共发现了13具尸体)。
最后,男主角遇见了女主角Gina,也想要把她以同样的方法杀害,这样影片就开始了。
3、男主角和女主角在旅馆里休息了一晚,想要离开时,便衣警察就已经盯上了男主角,然后就出现咖啡厅一幕。
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认为那些对话是真实发生的,是便衣警察和男主角的对话;另一种说法是“印第安老酋长”对他的一个忠告。
而这两种说话好像都说得通。
我偏向于第二种说法,理由是说话的语气和里面的内容,还有就是镜子里的警察是没有说话的,那才是警察真实的样子。
4、男主角要女主角最后看一眼他们离开的加油站时,就表示他想要杀害女主角了,也意味着这时候他还没有杀害女主角,只是有了这个想法。
在加油站上车前的360度旋转镜头里都可以看到车里面还有女主角的存在和那个便衣警探静静看着男主角离开而并没有任何动作也表明了这时候的女主角仍然是活着的,而不是已经被男主角杀死了。
5、在第一次出现闪电和第二次出现闪电(就是遇到bloodface的前一分钟左右)之间的情节应该是男主角想象中的东西,并不是真实发生的。
第一只飞蛾撞在他的前面车窗时,就预示着他要遇见bloodface了。
6、23:55时,公路的前方突然没有路了,路中间出现一朵白色的花朵。
这是预示着主角如果再按着计划中的道路向前走下去的话,他的路就会走到尽头了,是死路一条。
这也是他遇到bloodface后的第一个警示。
而这时候的女主角Gina应该是还没有死的,他们两个遇到bloodface和抬他上车的事也应该是在现实中发生的。
7、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人遇见bloodface后,其实已经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之中,所以才会出现手机没有信号,车内的广播没有任何声音的奇怪现象,而且他们两人回到遇见bloodface的地方,失事的车已经不见了。
这也是一个很难明白的地方,有些矛盾。
但是这也说明bloodface是存在的,只不过是男主角的循环而已。
除非这个时候女主角已经死了,只是男主角意识中的产物,否则无法解释女主角也能看到bloodface还和他互动说话的事情。
但是如果这时候的女主角已经死了,结尾的男主角变成bloodface出现就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变得很不符合常理。
8、29:50左右,bloodface要女主角离开男主角,就是知道男主角会杀了她。
32:30左右,bloodface问女主角是否被谋杀过,就是要确定女主角是否是和他一样是循环的,是否已经知道了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当他知道女主角Gina并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时,他就决定要杀死男主角,阻止一切的发生。
9、37:55左右,当男主角杀了bloodface后,女主角在站在车门旁边说“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然后突然看着男主角的方向吸了一口冷气,惊恐地后退,然后镜头一转,就变成了女主角在远处,面目表情地站着车门旁边,而男主角满脸鲜血地近镜头出现。
大家只要注意看就可以看出,这两个镜头前后的女主角明显不同,在前一个镜头中惊恐地后退,然后在下一个镜头中面无表情地站着。
这就是因为前一个镜头中,男主角走近,杀了女主角,所以女主角才显得很惊恐的样子,同时后退。
而后一个镜头中的女主角并不是真实的,而是男主角想象出来的,这时候女主角已经死了。
10、50:40左右,女主角从外面突然消失,又突然在车内出现,这也表示这时候的女主角不是真实的,她已经死了。
11、58:50左右,男主角发现手表不见了,对女主角说要回去找手表,其实他的手表并不是在埋bloodface不见的,而是他刚才去埋女主角的时候不见的,这时候的女主角仍然是他幻想出来的。
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埋bloodface,甚至他根本就没有把bloodface抬上车,然后那时候女主角已经被他杀死了,他怎么可能和女主角一起把bloodface一起抬上车呢,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他杀死女主角Gina后,把Gina放在车前座(这是猜的,根据男主角一直幻想女主角坐在他旁边而猜测他摆放Gina尸体最大可能的位置),然后幻想和女主角一起,然后中途车底有一块金属板松脱,发出声音,他就因为是bloodface还没有死,就下车查看,然后就发现了原来是车底有一块金属板松脱了。
这样他才拐进旁边,自己挖了一个大洞,然后幻想是与女主角一起挖的。
这就是影片大约50分左右时的内容,最后他回到车上,要女主角埋了bloodface,其实这时候根本就没有bloodface的尸体,也没有女主角的存在,所以后面他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才会看见一个挖开的大洞在这里,而bloodface的尸体则不见了,就是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bloodface的尸体,而他只是挖了一个大洞,并没有填上,在他的意识里,他已经要Gina填上了,其实这是不存在的。
而为什么当50:40左右,女主角消失又重新出现在车内前,当男主角打开车灯,会看见前面的大洞已经被填上了呢?
这是因为这时候的男主角已经处于幻想之中,在他的想象中,这时候的大洞是已经被女主角填上了的,所以一会他才会重新看见女主角再次出现在车内,如果是现实中,他是不可能还可以看到活着的Gina的。
12、67:00左右,当男主角因为听见枪声而回到休息站寻找Gina时,从地上找到了子弹壳,然后顺着脚印找到了一个埋藏尸体的地方,而且挖出了一只手,但是其实这些都是他幻想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发生的,而一直到67:40左右,闪电再次出现,他才从幻想中醒来,然后就遇见了警察。
从这个时候起,所发生的事情才是真实的。
注意看男主角在闪电出现后,眼睛所发生的变化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
也就是说,从男主角听到枪声,到闪电出现前,这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都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男主角幻想出来的,他只是一直在公路上开车,并没有再次回到过休息站。
13、75:00左右,男主角看见女主角Gina被挖出来时,身上穿着的是到了休息站时换的衣服,但转到下一个镜头时,我们可以看见,其实这时候Gina身上穿着的是一件连衣裙,就是开始时穿的衣服,这就表示Gina进休息站前就已经死了,她并没有换衣服,这也表示,有些人说的Gina是被bloodface在休息站所杀的说法是说不通的。
Gina应该是被男主角埋在这里的,而男主角埋了女主角以后,他可能是因为精神分裂的原因,他的邪恶的人格已经隐藏起来了,主导身体的善良人格已经忘了他埋葬女主角的事情,所以他才会回去他想象中埋葬bloodface的地方寻找遗失的手表。
而当警察找到男主角遗失的手表时,出现了一个声音,说“我说过要他顺着95号公路走的”。
而这个声音与后来便衣警察的声音完全不同,也证明了这个声音并不是便衣警察发出,这个声音与在咖啡厅出现的与男主角说话的声音相同,由此也论证了那个声音是“印第安老酋长”的,它忠告男主角不要再杀人了,这时候是感慨它还是改变不了男主角,悲剧还是发生了。
14、79:40左右时,男主角的车突然消失,然后冲出了警车的包围。
这一段是我想不通的,因为迎面而来的警车是三台并排而来的,把整个车道都塞满了,男主角的车与它们是迎面对冲的,不可能会穿过它们而冲出它们的包围,按常理来说,两者相撞应该是唯一的结局。
但事实上是男主角和他的车好像突然变成了虚无状态一样,不可思议地穿过了三台警车,呼啸而去。
我的理解是,从这里开始,“印第安老酋长”插手了,它不想男主角就这样死去,它要先把男主角救出来,然后让他陷入一个无限循环的噩梦里,永远都无法解脱,以此作为男主角不听它警告,再次在它的地盘内杀人的惩罚。
结尾时出现的“叫醒服务”和男主角在影片开始时的自言自语就表示,一个新的循环,已经开始了!
综上所述,男主角Dick就是一个在16岁时因为自卑,不敢对一个他遇见的金发女孩表达爱意,只能无奈地看着金发女孩离开,从而引发一种变态的对金发女孩的占有欲,进而杀人的精神分裂者。
他遇见女主角Gina后,不顾保护神“印第安老酋长”的警告,还是把女主角杀了,被“印第安老酋长”把他引入了一个无限循环的噩梦之中,永远也不能摆脱,以此作为他所犯下罪恶的惩罚。
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要仔细观看每一点细节才能看懂这部电影,值得好好观看!
影片讲速的应该是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事了,这件事一直在轮回,我们所看到的整部影片只是轮回中的一次。
为什么说是三十年前的事,因为那个警察带男主去所谓的休息区,到了休息区只有几辆废弃的汽车。
警察告诉男主这里早已没有休息区,至少三十年。
也就是说三十年前这里的却是休息区,但现在不是。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件事已经轮回了三十年,不知多少回了。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回。
女主是被男主杀死的,已经死了至少三十年了。
男主可能有精神分裂,导致杀人然后埋葬。
那个所谓的被撞的人其实就是男主自己。
从那个被撞者和女主说的一句话:离他远点。
就暗示了被撞者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也就是男主会杀了女主。
所以告诉女主远离男主,是想阻止或试图改变之后将要发生的事。
我理解成,男主做为被撞者也就是第三者的身份暗示女主自己有精神分裂,所以离另一个自己远点,否则有生命危险。
其实男女主角三十年前就都死了,女主是被男主杀死的。
男主是自己开车出车祸死的。
男主是真心爱女主,但无奈自己有精神分裂,最终还是杀了女主。
男主真的后悔不已,所以在轮回中,以车祸死去后的血肉模糊的样子出现在男女主角还没死的时候,来告诫女主自己将会杀了她。
所以要远离他,真心不想让女主死亡。
典型的美国公路电影,故事情节之巧妙,演员演技之精湛,加上本人对惊悚悬疑之偏爱,让我实在忍不住要分享一下。
更有意思的是网上那些精彩的深度解析,会让你觉得其中的乐趣已经不止于电影本身了…一句话概括下故事梗概:一对新婚夫妇在蜜月途中救起一个垂死的陌生人Bloodyface,陌生人非但不感激他们,反而试图杀死男主角Dick,打斗中Dick却失手杀死对方,女主Gina帮忙埋尸灭迹,本以为一切都将结束,然而恐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分析开始。。。
看到结局你会恍然大悟,其实是类似《恐怖游轮》的无限死循环,但影片充满了大量的铺陈、细节和首尾呼应,现实和男主的幻想交替出现,不留神很难分辨,所以你很可能没真正看懂这部电影,不信看看下面的细节你是否注意到了:细节一:女主角是谁杀的?
通过男主的视角是bloodyface从墓地里爬出来杀的,但是从结局不难看出其实是人格分裂的男主本人干的。
男主具有多重人格,表层人格喜欢金发女郎,常常一见钟情,闪电结婚,辞掉工作,取出银行所有积蓄,与妻子远走高飞,蜜月途中妻子神秘失踪,他又回到Las Vegas重新寻找目标;潜意识人格是个变态杀人狂,小时候第一次邂逅一个金发女郎并将其杀害后,30年来作案数起,终于在最后一次作案时发生车祸,死于非命(请注意开场男主对女主交代他十六岁时遇到一个金发女郎的情形:我远远地望着她,甚至不敢跟她讲话,"I followed her out of the station. She went one way and I went the other." 显然男主在撒谎,实际情况是他与金发女郎搭讪,发生关系,然后尾随她出了火车站,将其杀害,“她走上了不归路,我走上了变态杀人狂的道路。
”);表层人格的进阶版bloodyface,他是猜到了真相的表层人格,他经历了表层人格经历的一切,最后试图阻止潜意识人格杀害他深爱的金发女郎,但是无奈每次都被下一个轮回的新的表层人格认为是凶手,最后被强大的自己干掉(人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果然!
)。
潜意识人格凶狠果断,但是几乎没有正面面对观众,可是很多镜头暗示了他的存在,比如女主真正死亡前一刻(下面会提到)露出的表情,我相信是潜意识人格现身了,还有女主帮男主埋尸的时候二人的对白,女主突然变得异常冷酷,在发现挖的坑太小时,建议将尸体的头切掉,这实际上都是潜意识人格将自己的想法嫁祸到女主身上。
表层人格向往爱情,善良,喜欢小猫咪,但是内心比较矛盾跟反复,虽然手臂上纹着两个汉字“信任”,但是常常怀疑自己的爱人不忠,最后由于猜忌葬送自己苦心经营的爱情。
在车上bloodyface和男主对话时,bloodyface听到男主的声音隔着咚咚的心跳声,这也暗示其实这是他自己跟自己的对话。
细节二:女主角死亡时间?
有很多猜测,我认为最靠谱的是男主误杀Bloodyface后不久,也就是影片37分50秒,女主哭诉着"This isn't happening…This can't be happening",然后突然受到了惊吓一样,倒吸一口气后退几步靠在车门上,这一段剪辑很突兀,其实潜意识人格在这时杀死了女主,后面的情节都是男主幻想出来的,这有很多佐证,比如警察发现女主的尸体时,她穿着跟开场时一样的白色吊带裙,而不是后来在休息站换上的羊毛衫和短裤。
不过她临死前说的"This isn't happening…This can't be happening…"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到底看到了什么?
我的理解是她看到男主在地上跟空气厮打,也许还听到他口中念念有词,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也佐证了男主的人格分裂。
细节三:手枪为何变手机?
同样是男主的幻想,出于对妻子的不信任,将她的银白色手机幻想成的一把左轮手枪,联想到女主之前在车上一段激情的表现,进而坚信她不是个正经的女人,后来男主看到手枪变手机是重新回到现实。
细节四:尸体神秘失踪,墓穴是空的?
这一幕同样是短暂的现实,其实女主帮忙埋尸都是男主的幻觉,记得男主让女主把坑埋上,自己回到车上喝水,这时女主犹如移形幻影般消失在车灯前,然后突然出现在副驾的位置,此时的真实情况是,男主挖了坑,但是没有填上便离开了,男主载着女主的尸体到休息站埋尸。
细节五:多处明显的“穿帮镜头”?
从男主跟bloodyface厮打开始,出现了多处明显的“穿帮镜头”,女主手臂上的血迹时隐时现,汽车后备箱上两个明显的血手印到最后也神秘消失了(注意在休息站的时候他们清理只清理了车厢内部,并没有擦掉后备箱上的血手印),其实有血迹时是男主的幻觉,这从仔细分析女主两种情形下的神态和语言就能发现。
最后女主的尸体被挖出后,男主第一眼看到她身着低胸羊毛衫和短裤,这是幻觉,但是镜头一转,又变成了电影开始时的白色吊带裙,这是现实。
细节六:男主角的年龄?
推算为46岁,从男主口中得知他第一次作案为16岁,后来从警察的口中得知:发现尸体的地方30年前是个休息站,也就是说从30年前发现尸体后休息站就废弃了,可见男主可能是46岁。
细节七:开场的神秘男子是谁?
负责这起连环杀人案的侦探。
但是有人指出开头的对话并不是出自那名侦探口中,因为他的嘴型跟对白对不上,有些地方他甚至没有开口,低沉的声音也很古怪。
仔细观察,男主和女主的车开走后,镜头定格在一个高高的印第安老酋长的立牌上,而且在美国人眼中的印第安人就具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开场的对白很可能是他对男主的劝告,后来男主不断重复自己死亡的循环也是印第安老酋长对他的惩罚。
细节八:女主的职业到底是什么?dealer or hooker?我认为她只是个发牌手dealer,男主摇摆的表层人格始终怀疑妻子不忠,bloodyface虽然经历了表层人格的一切,看到了很多事实,但是显然他所得知女主以前是hooker的消息来源是上一个bloodyface,所以不可信。
总结电影复古的背景音乐和明暗对比强烈的色调,很有美国西部电影的feel,女主在车上的那段激情表演也很有看头,男主虽然不帅,但是越看越man,其实是超级耐看型的。
当然本片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发现bloodyface后女主无法拨通911,说“no service”,但是我们都知道,美国跟中国一样,即使手机没有信号也可以拨通911这些紧急号码;另外,影片结尾追捕男主时突然出现了至少6、7辆警车,在荒无人烟的沙漠突然出现这么多警力有点不合逻辑。
Anyway,对于第一次指导电影的Thomas Jane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既要布设这么多细节和悬念,又要考虑逻辑跟前后呼应,又要担当男主角,个人对他相当佩服。
虽然有人还是对本片的逻辑有很多质疑,但我认为导演结合了现实主义(连环谋杀案的故事背景)和超现实主义(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无限循环的故事结局)的手法,最终只是试图传达正面的信息——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没有根据的猜忌到头来只会害人害己。
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是在某BT网站,看了海报和一些预览截图,看看内容简介,鉴定为低成本烂俗惊悚片,直接PASS。
本阶段打分:无(默认为不及格)第二次听到这个电影是朋友的推荐,说是这片子不错,建议我看看。
于是开始重新找种子,下载。
本阶段打分:无(但是开始有些期待)第三次接触本片就是下载完毕开始看了,老实说剧情挺简单的,画面和镜头也很复古,很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味道,不过我不怎么喜欢,而且之前我的判断也确实正确太低成本了。
看完一遍,感觉除了结尾略微有点意思,整体感觉一般。
本阶段打分:70分(可看可不看的中庸之作)第四次是在豆瓣打分时顺便看了几个影评,发现自己看的不太仔细,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而且通过看了多篇影评的,发现本片还是很有内涵可究的,于是再次开始感兴趣,决定再看一遍。
本阶段打分:无(通过影评,欲望再次被勾起,很兴奋)第五次就是看本片的第二遍了,因为之前看过一遍,而且也看了很多深入分析的影评,因此这一遍基本就是去印证之前影评里提到的那些伏笔,细节和值得思考的地方,看完后,颇有感慨,感觉本片很牛B,值得思考的地方完全不亚于《穆赫兰道》,是希区柯克和大卫林奇的结合体才能拍出的影片。
本阶段打分:88分(就差一步到神作!
)第六次是看完第二遍的两天后,因为悸动的心情冷静了下来,所以开始回想起本片之前提到的那些有点,觉得其实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虽然一些小处很精致,构思也不错,不过整体来说还是围绕着一个俗套的核心在打转转,比起致命ID,搏击会等作品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心态开始平稳,于是重新打分。
本阶段打分:80分(值得一看,不出意外这也是最终的评分了)
导演show off了~
黑暗的剧情+令人窒息的视觉效果=精彩绝伦, TJ有才啊!
Thomas Jane自导自演。虽然创意不算新鲜,Salvage也有着类似的循环创意,但地摊风格氛围出众。Film Noir。
需要进一步解读才能觉得不错的片子。。。画面的花俏变成了败笔
看了影评更混乱了
全片乌漆妈黑的,没有一幕白天的场景,看得眼疼,弃剧。给个中差吧,视觉效果这样也是够了。
豆瓣是怎么啦,这么渣才有6.5
要不是故事结局,两颗星。没意思 死循环电影,和我想的《死路》结尾一样,猜到了~前半段开车,对话,开车,对话,简直无聊的要死。后半截也无多大意思,结尾+1!话说这还是2009的电影呢?简直老套的要死。合成片一样
我的感受是分裂+轮回的故事,虽然超小成本,但是各种伏笔能让人有各种猜想无疑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wtf
这是神马效果。。
我也觉得男主是精神分裂- - 而不是什么死后想象的。就是他杀了一堆女银然后还不知道。但是这个片子真的好无聊……之前拍的完全就成了个不搞笑的搞笑片,只有某些镜头画面还不错。还是不要看了吧。
疑问1: 三十年时空是怎么回事 2.他老婆谁杀的
不新鲜。他老婆怎么死的?
开头迷幻诡异的复古气质很棒,后面导演叙述失控了,想法不错,拍烂了,可惜。别看,浪费时间,后悔中,真是无聊得可以。
看到睡着了。
还真是由点糊涂人的感觉,不看影评根本看不懂。。
纠正。影评解读很有用
雖然精分+輪回我都喜歡 但這電影看得眼花= =...
最可怕的是永远不会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