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与惧:酷儿恐怖片的历史Queer for Fear 。1玛丽雪莱部分和4,虽然4里有些女同电影实际和小姐那部一样是假女同电影吧。倒是希望女导演能翻拍这些血浆片拍出新故事。4她讲到看穆赫兰道二十多,花了二十年(?)才出柜。嗯,我看穆赫兰道时候也是在柜子里。哪个东亚"生活西化的女儿"(泛性恋或无性恋也包括在内)不是像哈利波特一样生活在柜子里呢(心理碗橱),看4她们的几段访谈想想无性恋不被提及是因为无欲望(杏欲或死欲)驱动,确实很难去完成起承转合的传统故事线,过去,现在也可以学学flow那部嘛,但愿新电影拍友情和亲情或动物的越来越多
啧
酷与惧:酷儿恐怖片的历史Queer for Fear 。1玛丽雪莱部分和4,虽然4里有些女同电影实际和小姐那部一样是假女同电影吧。倒是希望女导演能翻拍这些血浆片拍出新故事。4她讲到看穆赫兰道二十多,花了二十年(?)才出柜。嗯,我看穆赫兰道时候也是在柜子里。哪个东亚"生活西化的女儿"(泛性恋或无性恋也包括在内)不是像哈利波特一样生活在柜子里呢(心理碗橱),看4她们的几段访谈想想无性恋不被提及是因为无欲望(杏欲或死欲)驱动,确实很难去完成起承转合的传统故事线,过去,现在也可以学学flow那部嘛,但愿新电影拍友情和亲情或动物的越来越多
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集,后面像是做任务似的看完了,可能还是阅的恐怖片太少了吧!总之片单扩充+1+1+1+1+1+1
第二集后半部分Oz Perkins的采访让人好伤心啊……Psycho把Tony的职业生涯甚至人生都毁了……
很有意思的切入點,驗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拓寬了很多視野,連不愛看恐怖片的我也看得津津有味,可能正是這些所謂的「恐怖」作品實則表達的是在内因外因影響下受到禁錮的自我,黑色與猩紅的内裏是對同類與愛的渴望,不同時代的作品也反映著不斷變化的社會思潮。感謝字幕組,加了很多旁注便於觀衆更好理解。
《我们同性恋为什么爱恐怖片为什么需要恐怖片》论文。
最大优点是论述嘉宾不只限于编导演员记者这些电影人,还有以drag artists为代表的“观众”群体。但前三集只聚焦好莱坞,第四集也仅仅扩大到了英语电影而已,直接代表Queer Horror实在太美国中心了。
女性的酷儿性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最后一集还可以
片单我码!
跟着又码了几部片。1.特别喜欢对玛丽·雪莱的那句形容:She create herself from nothing。一个拿作品说话的异女权前辈,一个让男人创造生命、女人创造自己的女巫,一个用反自然修正自然不公之处的酷儿上帝。2.从道林·格雷途经雷普利先生最终抵达帕特里克·贝特曼的梳理思路很值得借鉴。3.我投丹弗斯夫人是个service top。4.幽灵是女性的一种隐身与释放,通过摆脱身体这一受限场所而变得不可预测的强大。5.queer villain怎么会是一种贬损?成功的villain永远被queerness定调👌
有意思
隐秘的欲望和恐惧,自我的压抑与觉醒
非常棒的一部记录系列,恐怖故事/角色与酷儿,这个切入点实在太妙,宜搭配Apple TV+出品的彩虹电视史共同食用,不能小看传媒的作用。
【3.0】
太多酷儿叙事被顺直人剽窃
这类题材的纪录片真的弥足珍贵 屈指可数 很棒
特别伟大的
This is so informative for me as a lesbian cinephile.
从酷儿角度切入恐怖片历史和社会对LGBTQ人群的态度,吸血鬼真的就是超级基啊哈哈哈,麦哥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新版德古拉就是拍得太消费降级了配角小哥不够美令人觉得同性欲望不足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