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痴呆老人盛先生与保姆棉花的一段特殊“情缘”为主线,聚焦了当下社会最热门也是最现实、最棘手的养老话题,同时又有机植入了小三、出轨、北漂、移民、亲子教育、中年危机等热辣级的焦点现象,从而让影片从头到尾都浸润着现实主义色彩。
接地气,近生活,超强的代入感和存在感,使其成为近年来甚为鲜见的现实主义力作。
盛先生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女儿虽然在身边,却忙于生计而不能每时每刻陪在他身边。
儿子移民海外,对其不闻不问。
之前请来的保姆与老人都很难和谐相处,直到棉花的出现,一切才有了改观。
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层出不穷。
棉花、盛先生、盛琴等人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盛先生的花儿》用略带喜感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了普民草根的生活日常,情感悲喜,让人笑中带泪,泪中揉笑。
在年关岁末的电影档期中,显得尤为另类、惹眼。
既极具人文关怀、人性关爱,又不乏商业元素,黑马潜质,清濯可见。
养老话题虽然沉重,但《盛先生的花儿》却在沉重中点缀上了丝丝暖色,从而令人倍感温情、温馨与温存。
片中,人物之间对立矛盾的关系被呈现的颇有现实批判性,但也总能从些许细节里找到希望之光,正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看的时候多少有感触,最近总有保姆欺负老人的事情见报,想想人总有老的那天,会想起家里的老人,再又想自己老了又会是什么样子?
导演直击现实问题,渣男不可靠。
儿女双全却老无所养。
被父亲抛弃的女儿,却是他最终的依靠,家里被忽略的那个孩子总是在努力用行动以此换来家长的重视,然而情债那有那么容易偿还的。
老人即使已经已经有老年痴呆,却也如平常人一样渴望温情和拥抱,这才是人们常常忽略,不知如何面对的话题。
女主长得很像杨帆和杨子珊的混合体,看着就挺舒服的。
艾丽雅的戏份不多,但让人记忆深刻,生动刻画了一个丈夫外遇,孩子叛逆,父亲高龄而手足无情,外表跋扈而内心却渴望温情的中年女性,尽管她多次指责棉花,可她心里还是认可和感激这位保姆的。
电影还是颇有温情的,棉花这个朴素善良的保姆,照亮了老人最后的一顿时光。
无论是雇主的怀疑和责难,还是渣男的不负责任,性格温和的她,默默的选择坚强。
把这个难得的有极大几率会有缺陷的孩子视为上天的恩赐。
最后棉花背着孩子,带着只流浪狗,画面足够温暖。
特意找来看的,因为听到颜丙燕在电影频道略显无奈的推荐,也确实觉得中国文艺片很艰难,所以一定得支持。
颜丙燕真的是个好演员来的,从小时候在《甘十九妹》里初初见到她的时候就感觉到她的不同了,这么多年过去,连尹剑平都开始拍些乱力怪神的东西,可她却还依旧在坚持着做一个认真、踏实、低调的、用实力说话的【演员】,真的很难得。
但电影完整看下来导演的功力和剧本故事着实很一般,全是这几个优秀的演员靠表演在支撑着,艾丽娅的《二嬷》也是小学时在电影频道看的,记到现在,王德顺老爷子第一眼见就倍感亲切,可惜了……
好电影离不开好故事,也离不开好的演员,但好故事加好演员,却不等于好电影。
而[盛先生的花儿]便是这样一部令人一声叹息的作品。
改编自著名旅美作家哈金的小说《养老计划》,故事本身集合了阿尔兹海默症、老龄化、不孕不育、男女平等、历史伤痕、情感负疚、婚外恋等多种颇具现实意义的冲突元素,而且这些元素在故事中,也显得井然有序。
整个故事非常完整,保姆棉花、老人盛先生、女儿盛琴三人各自的线索中都有着合理的起承转合,棉花由被偷窥、到婚外恋、到不孕、到怀孕、到生子;盛先生由病态、到亲近、到钻入棉花床、到翻出往事,以及引发出盛琴的误会、敌视、怨怼……如同抽丝剥茧一般,慢慢托出,这本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只可惜观影时却始终少了点情绪波动。
虽然采用写实的手法,将故事拍得生活化,从可信度上的确有帮助,但它同样是柄双刃剑。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样是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故事,朱利安·摩尔的封后之作[依然爱丽丝]和惠英红暑期的口碑作品[幸运是我],都采用了带有较强戏剧性的手法去叙事,从观感来说,显然更容易唤起观者心底的情绪,同时也给予主演充分的空间,去表现戏剧的张力,这无疑是摩尔阿姨手捧小金人,和惠英红再夺金像奖呼声不低的原因。
而[盛先生的花儿]这种过分生活化的手法,则压抑了故事中本应有的波澜,令电影显得沉闷。
其实戏中主演的表演可圈可点,年事已高却依旧身躯健硕的王德顺,通过观察生病老人的习性去演绎,满口京片儿的颜丙燕为电影练了一口陕北方言,这种入戏式的自然表演颇为难得,然而,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导演朱员成在[盛先生的花儿]这部处女座中,无可否认的成为了短板。
习作感过强的镜头语言,使本就略显沉闷的影片更加缺乏吸引力,决定了[盛先生的花儿]成为了一部用心的平庸之作。
看到《盛先生的花儿》这样的文艺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片要冲破院线的重重“围堵”,我则要非常幸运地周边正好有一家影院肯上映这部电影。
不过,值得。
《盛先生的花儿》最漂亮的一个镜头,是为着能成为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盛先生的全职保姆而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棉花,被告知怀孕以后,一路小跑冲出阴测测的医院大楼跑进户外火辣辣的太阳下,这时候,电影镜头对准了仰头直视太阳的棉花的脸,棉花的扮演者颜丙燕先是无辜加委屈,渐渐地要哭了出来,又变成了一张灿烂的笑脸。
从《万箭穿心》到《爱情的牙齿》,颜丙燕把我给彻底俘虏了。
李宝莉和钱红叶,一个是武汉市汉正街上替人看摊而后更退一步替人挑担的棒棒女,一个是北京城对爱情执着得有些执念的知识女性,被颜丙燕演来,同一张面孔却判若两人,那么好的演员在颜值当道的今天,真的少见,于是,只要有颜丙燕出演,这电影我一定要看。
《盛先生的花儿》,就这一场戏,就值了票价。
看过电影以后还要在这里唠唠叨叨,是因为我想跟电影导演探讨一个问题:直至今天,女人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最佳方式,还是身体吗?
43岁第一次怀孕的棉花,何以会给出银幕外的我们一张表情如此丰富的脸?
这位甘肃的花儿,因为不能生育,被丈夫遗弃了。
一个女人丧失了生育能力而被迫离婚,且女人会带着原罪的心态逆来顺受,不要说棉花这个甘肃的农村妇女了,即便是在大城市,不也有不少女人因为丧失了生育能力从此只能愧疚地活着吗?
《盛先生的花儿》用了尖锐的曲笔告诉我们,对丧失了生于能力的女人的伤害,不止于婚姻内,那个在北京靠开一家小店赚了一点小钱的何顺,如果知道与棉花婚外相通奸有致女方怀孕之虞,他还会替棉花买裙子吗?
让何顺得知棉花怀孕以后先是沉默数日随后坚决迫使棉花打胎的情节,与其说是在打何顺之流的脸,也是在不露声色地击打社会这么多年来对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女人的态度。
有一阵子,我甚至觉得,《盛先生的花儿》是以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对女保姆的复杂感情为幌子,所要行的实事是想关怀丧失了生育能力而备受屈辱的女人们,而让失智的盛先生一次次地爬上棉花的床,我更是解读成了:哪怕丧失了记忆,完成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才算是真正的赢家,依然通过潜意识左右着盛先生——然而,影片到了结尾处,画风一转:背着孩子的棉花离开了大都市,回到了养育她的家乡,此时,阳光明媚棉花盛开,棉花脸上的笑靥,比阳光更明媚比棉花更怒放。
这一场戏,在暗示什么?
在我看来,是棉花在用背上的孩子骄傲地向那些曾经鄙视过她的人们宣告,她是一个能够生育的女人,这个孩子帮助了脱净了原罪,她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到家乡扬眉吐气地生活了。
难道,一个真的失去了生育能力的女人就应该被丈夫抛弃也只能夹着尾巴逃离家乡任由何顺们使唤?
对一个女人来说。
身体真的胜于雄辩?
这个,真的说服不了我,所以,我觉得《盛先生的花儿》距离文艺片有一点距离,它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落入了窠臼。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当你老了,有没有一个人在身边,照顾你的饮食起居,关注你的喜怒哀乐呢?
《盛先生的花儿》这部电影将视线对准这一社会问题,讲述了一个夹杂着无奈、挣扎和误会,却又很温暖的故事。
盛先生80岁了,因为摔倒而行动不便,儿子在国外,女儿一个人跑来跑去,照顾不过来,就请了家政阿姨来照顾他。
可是请来的人没有一个省心的,于是辞了再请,直到棉花的到来。
棉花勤快爱干净,脾气好,对老人极有耐心。
盛先生行动不便,记忆力也很差了,心里嘴里唯一念念不忘的是妻子苗华,他的青春恋人。
盛先生看到棉花时,把她错认成了苗华,于是上演了一系列的尴尬又感人的生活小插曲。
电影改编自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养老计划》,由青年导演朱员成执导,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最受传媒关注”四项大奖。
这里不得不提到主演王德顺与颜丙燕,两个实力派最接地气儿的神级表演。
王德顺老人是个奇葩,年纪越大越凸显出独特魅力来。
《重返20岁》里那个个性鲜明的老头儿,被他演绎得很惊艳。
这部电影里的盛先生则像个“可怜的小孩”,他哭,他笑,他闹,他生气,他需要爱,都在一扭头一扬眉,举手投足之间真实流畅地呈现。
尤其是棉花有一次晚归,几个房间里找不到盛先生,原来他坐在厨房里黑着灯等她。
他先是坐着不说话,木着脸生气,然后愤然起身回房,随手关门,把棉花挡在门外。
像极了一个盼爱人回家,又生气赌气的年轻大男孩。
上次看颜丙燕主演的电影是《万箭穿心》,她将一个困境中的“女扁担”演得细腻而生动。
在《盛先生的花儿》里,她再次如花儿般的绽放。
棉花从乡下来到北京,质朴柔和有耐心,却也陷在自己的困境里。
因为不生育而被前夫抛弃,与一个同样北漂的有妇之夫在一起,感情与生活都毫无希望。
当她得知自己怀孕的那一刻,飞奔出医院,仰起脸看太阳,看着看着,笑着笑着,眼里便含了泪,把一份惊奇惊喜演绎地那样生动而具体。
颜丙燕的美是一种朴实的美,就像棉花,盛放在阳光下,热烈的,全然的。
当实力派遇上实力派,竞技与辉映,自然碰撞出一场精彩大戏。
这片子完全是为了看王德顺老爷子才来看的,不出意料的是,即使是在上海这种超大城市,拥有庞大的观影人群,这个片子的排片率也非常低,我这一场只有四个观众,大多数地方大概只有早场或晚场一场而已吧。
片子本身拍的中规中矩,导演是谢飞的学生,处女作拍成这样也算是合格了吧。
主演颜丙燕真的不记得之前有什么电影作品了,倒是记得N年之前的一部电视剧《红十字方队》应该有她的,这个电视剧我想是充分暴露了年龄了吧,小朋友们应该连听说都没听过的吧。
最关注的王德顺大爷依然表现抢眼,即使老糊涂了,行动也不方便了,依然从头到脚都是戏,小孩子一样任性,对小保姆动手动脚,跟着凤凰传奇哼唱歌曲,一直到后来那有力的一记拳击,依然把个壮年的汉子击倒在地,真是非常了不起。
片子内容涉及了太多社会问题,结果就是用力分散,哪个问题也没能深入,可以讲完全是靠演员撑起来的电影,所以评分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反正大多数人也不会去看这片子就是了,这就是国产电影的现状了。
本着支持国产文艺电影的心态看完了。
虽然看得出是学生作品导师指导痕迹明显,但比起烂俗网大和商业片泛滥的时代,这股清流还是值得一看的。
电影用娓娓道来的方式,直面社会养老问题。
片中的“花儿”也不单指保姆棉花,耄耋老人怀抱着相册,手里摩挲着逝去爱人的相片,黯然伤神,陷入回忆,真正点明了“花儿”的含义。
而棉花这位勤劳朴实的女子,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热诚,用生活赋予她的苦难,积累出生命的厚重感。
近些年来影视产业飞速发展,被视为新一代的朝阳产业,各路资本踊跃流入,作为回馈的是,影视大盘也在票房数据上给予了回报,2015年,中国票房总量震惊了世界。
但时间到了2016年的10月底,年票房仅仅385亿,与年初广电总局预计的“保五争六”目标相差甚远。
没有优良大片撑场的2016年中国影视,看上去有点惨淡,但今年,确是独立小众电影大放异彩的一年。
前有《百鸟朝凤》跪求排片,后有《路边野餐》诗意逆袭,中国小众电影不再向往年一样只赔不赚了。
这真是中国整个影视行业的一大进步。
也让接下来这部小众电影颇值得关注。
《盛先生的花儿》还未上映就已经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引起了轰动,有人说,这是一部呼吁中国这个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关注老年人的作品;也有人说,电影是想唤起人们对进城务工女性的关注,的确,这部电影确实展现了很多关于敬老、养老的情节,也非常真实的描写了漂泊在外的务工女性,但是笔者觉得,这些都不是影片真正所表现的主题。
影片真正的主题,讲述的是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这部影片由北京电影学院的硕士朱员成执导,是典型的学院派作品。
由前段时间刷爆微信朋友圈的“模特爷爷”王德顺出演片中的“盛先生”,文艺片女演员颜丙燕出演盛先生的“棉花”,艾莉娅饰演盛先生的女儿盛琴。
所有演员演技都非常高超,可以说,这部情节并不大开大合的电影,全靠几位演员丰富的戏剧表演充实了整部电影。
“棉花”是一个进城务工的中年妇女,四十多岁的她因不能生育被老家的老公赶出家门,进城之后她在情夫的性用品店里打工。
忽然一天,老乡给她找了个赚钱更多的活儿:照顾老人。
于是他就搬到盛先生家里,照顾已经年迈的盛先生。
从这个故事背景来看女主角棉花曾经的经历颇为残酷,但主创似乎无意向观众剖析这种血淋淋的悲惨际遇,而把故事的重点放在了她与盛先生平淡如水的相处上,并大量采用自然光照的摄影,体现出了一种舒缓柔和、光明温暖的美学风格。
当已经年迈失忆、行动受限的盛先生将保姆“棉花”当成了自己年轻时代的女友“苗华”之后,故事的关键才向观众揭开,同时,电影中盛先生的女儿盛琴为何敏感脆弱、情绪忽晴忽阴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那个人必须完全服从于体制、服从于国家的时代,作为上山下乡的知青的盛先生不能完全以自由人的身份迎娶苗华,导致终身的遗憾,而苗华的女儿,因为没有的到足够的父爱而性格乖戾。
从影片没有正面透露的情节我们可以想见,作为下乡知青或农村妇女的苗华,独自抚养女儿盛琴,生活是非常艰难甚至悲惨的。
但不幸的命运在50年以后仿佛一个轮回降临到了姓名与苗华语音相似的“棉花”身上。
在照顾盛先生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怀了之前性用品店小老板的孩子。
女性生命的意义很不幸地与生育能力被捆绑在了一起。
起初,棉花是极度欢欣的,她跑到阳光下,长出了一口气,但结局却是情夫绝不同意生养这个孩子。
棉花只好自己将孩子生下来,正如当年苗华一个人在乡下抚养盛琴一样,独自抚养自己的孩子。
据说,电影原来的片名叫做“养老计划”,后来才改为“盛先生的花儿”,这个片名非常点题,正如片名“盛先生的花儿”一样,片中所有出现的、未出现的女性无遗都是男权社会下男性的附庸,正如影片开场所展现的性用品店一样,她们的身体也被肢解成一个又一个模具而成为男性的欲望对象。
她们的命运也都掌握在与她们息息相关的男人的手中,好像插在男人礼服胸前的朵朵花儿,孱弱而顺从。
但片中的男人们却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无论盛先生还是小老板,都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与父亲。
虽说盛先生囿于时代原因尚有情可原,但时代悲剧的造成,其实也是父权、夫权文化的现代遗留。
因此,影片的批判已经不在是对不负责任的男性的批判,而是对父权制文化形成的历史意志进行的一次讨伐,这种文化不仅给女性造成痛苦,也给男人带来不幸,只是这种悲剧一定要借女性来表达,因为女性更边缘,她们的命运更有爆发点。
“棉花”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坚强而温暖,以博大的胸怀,在影片即将结束时,化身盛琴的母亲苗华,为卧床的盛先生举行婚礼,圆了盛先生一个梦想,也原谅了盛先生、原谅了那个不幸的时代。
影片的最后棉花路过小老板的性用品店,店已经倒闭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的药店。
棉花带着孩子回了老家,家乡的田地里,绚烂的阳光下棉花开遍了满山,怀抱孩子的她算是耻辱还是荣归?
女性的命运将要何去何从?
影片没有给出解释,也无从给出解释。
颜丙燕的花儿一直都比较关注颜丙燕老师,从《甘十九妹》的尉迟兰心到《女人一辈子》的大兰子再到《万箭穿心》的一个母亲,颜丙燕演技成熟,人物拿捏准确,表演有张有驰、真实自然而不做作,看后让人记忆深刻,意犹未尽。
有幸参加了颜丙燕的新作品《盛先生的花儿》“治愈”首映发布会,能够成为《盛先生的花儿》的首批观众并能与偶像相见让我激动不已,电影中的一些桥段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盛先生的花儿》中颜丙燕所扮演的角色叫棉花,甘肃人,是王德顺所扮演的盛先生家的保姆。
在电影中颜丙燕说了两种语言,一种是普通话,一种是甘肃方言,当她跟老乡在一起时说的是方言,还有当盛先生因“调戏”而激怒她时,她心直口快地说出了方言。
在语言表达上,颜丙燕还能过正常语速和慢语速来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当她跟盛先生对话时的慢语速,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就像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说话和识字一样,让我倍感温暖,也体现了棉花温柔善良的性格。
颜丙燕观察生活入微,一些细节的表演表现了她对真实生活的还原,也表现出了她对演员职业的敬业。
当棉花知道自己怀孕后从医院跑出来,抬头看着天空,正午灼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灼痛着她的心,上天喜欢跟人开玩笑,当你想要的时候,上天偏偏不让你心满意足,当你已心灰意冷时,上天偏偏又后给你一惊喜,上天就是这么喜欢玩弄人。
棉花此时的内心是喜的,因为她怀孕了,她的前夫因她不能怀孕跟她离了婚,此时她怀孕了,证明了不是她的错;棉花的内心又是悲的,这孩子不是她丈夫的,而是一个有妻室的一个男人的,说难听点也就是这孩子是个野孩子。
此时颜丙燕的棉花是喜而又喜不起来,是悲而又不能太悲,是喜中带泣,乐中带悲,笑中有泪,哭笑不得。
这段表演让我印象深刻,表演自然不做作,如果太过就会煽情至深,如果没有情绪又体现不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颜丙燕的表演征服了我,相信也能征服其他观众。
当盛先生悄悄地走进她的房间,躺在她的床上对她说想跟她结婚时,既像开玩笑一样好笑,又像自己梦寐以求想要的那样一种幸福,只不过是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人说出了自己内心渴望的话。
棉花希望她的情人跟她说想跟她结婚,因为她怀了他的孩子,可是他的回答刺痛了她的心,让她失望,让她无助。
盛先生说出了想要跟她结婚,如果这话是从她的孩子的爸爸嘴里说出来的话,那她肯定是无比激动和幸福的,可以事与愿违。
此时颜丙燕的棉花看着躺在她的床上盛先生像个孩子一样,我觉得可笑;她两腿蜷曲坐在床上,蓬乱的头发,双手搭在膝盖上,想想自己,又觉得可悲。
可笑又可悲,孤独的她在床上是那么渺少,那么无助,时而抬头看盛先生,时而把头靠在搭在膝盖的胳膊上,眼神悲伤而又坚强。
影片结尾时,棉花背着自己的孩子,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盛开棉花,这一次她真的笑了,笑的是那么可爱,那么轻松,那么释然。
她回到了她的家乡,一个盛产棉花的地方,在这里她要开始她的新的生活,她有了孩子,有了希望,有了可以更好地生活下去的激情。
此时颜丙燕的棉花没有开怀大笑,更没有皮笑肉不笑,很真实地自我陶醉自然地笑。
最后,棉花背着孩子,拖着行李,牵头一条狗走向远方,我们希望她能有着跟这条狗原来的主人(一位孤独的老奶奶)不一样的人生,希望棉花能够走向幸福,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星减,居然只有我一个人看,相当于包场了。不错的反映现实的片,三个主演演技都不错,老人的皮肤稍微显得太好。
王德顺本来可以有更多发挥空间的。颜丙燕演技没话说。毕业作品很不错了。
90.57
现实生活,老大爷撑起了整部戏,颜丙燕带着希望的笑容真美好;故事想说的太多,只能流于表面。。
能理解谢飞爱徒的心
2019年10月24日看完《盛先生的花儿》——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在结算上辈子的恩怨,男人和女人,父母与孩子,陌生人,甚至是人和动物。表演看着真舒服。
我还是选择去看万箭穿心吧。★★☆
为什么不是盛先生的叶儿???
看出导演很想感动人了,但力度不够
世人皆可怜,但还好有爱
那日阳光正好,你从我的梦中缓缓而来,我看见了你的一抹红唇,一席红裙。苗华,我终于和你结婚了,也终于可以不带着遗憾离去了。
所以重点在表达什么?
隔空喊话李乃文,颜丙燕十年之后又给你生了个儿子 !导演你是故意的
6.7分有点低了,故事其实不错,只是有点跑偏,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居然是老头的女儿……
王德顺老人的一记勾拳打醒了冷漠。想起安藤樱的0.5毫米,颜丙燕演技固然没话说,但是只有可怜未见可爱之处,就像映射的社会诸多大问题一样,触及表面。结尾的圆满像看一则励志报道。棉花地的莞尔令人难忘。
颜丙燕怎么老演苦命的底层女人,
挺狗血的
颜丙燕,真是一个叫人舒服的好演员
两星半
什么都有了,但就是剧本太平,拍得太平,CCTV的水平。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