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听着读着电影片名,就能感觉莫名的浪漫,思绪万千。
“只是”,轻松的语调,装作若无其事。
“稍稍”,工作间隙抽空发会呆,不敢完全陷入,轻轻地摩挲发梢的部分,在一瞬间能体会到当时的甜蜜与苦涩。
不需要特别的结局,不必要给观众一个解释,只是稍稍忆起,仅此而已。
全片轻松自然,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一些爆笑片段来自男女主各自的生活,上补习班的小学生,让你和我都要加油。
街边起舞,水族馆起舞,看戏的白熊太可爱了。
边看边查日历会不会影响电影观感?
在一起有痛苦回忆的恋人,会不会也像我听过的歌一样:搽干眼泪,擤掉鼻涕,带走伤心,变成废纸扔到垃圾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有时想去哪里逛逛,就去客人的方向吧,我喜欢转向的时候,先是转头左右观察,按下方向灯,灯光忽闪忽闪,显示器嘀嗒嘀嗒计时。
然后帅气地转动方向盘,眼神笃定,但是直行时又会显得呆滞。
男主回避型,女主依恋型,恋爱的日常让人心动和感叹。
近七年7月26日的回忆,我们恋爱,同时也感受这个世界,这样很好。
《稍微想起一些》的大体故事和《花束》如出一辙,讲的都是东京都市里,年轻的善男信女们,未能完满的爱情。
但编导松居大悟切入的角度,避免了“遇见—相爱—争吵—分开”的戏剧性过程,而是从两人已经分开,独自生活已久的当下,开始倒叙。
茫茫都市漫游,影片没有利用《花束》里“分手后约会他人却撞上前任”的巨型巧合,让现在的苦涩尴尬,诱发甜蜜往事,而是耐心跟随着男女主,交替呈现他们从早到晚,看不出任何交集的平淡日常生活:2021年7月26日,身为灯光师的佐伯照生(池松壮亮 饰)迎来34岁生日。
起床后,他惯常为仙人掌浇水,喂猫,听着音乐晨间热身,然后戴着口罩如常上班——进门消毒、登记体温。
站在暗处,照亮台上的每一位舞者。
晚上,开着出租车的叶(伊藤沙莉 饰),和一位过生日的乘客聊起疫情下的生活,感叹“这样还能办奥运会”。
随后,乘客想要上卫生间,提出在剧院暂停一下,叶下车休息,被不知从何处传来的踏步声吸引,不知不觉走到声音的源头,看见正在台上起舞的照生。
没等来两人戏剧性地四目交错,7月26日的日历提示再度出现,镜头缓缓摇过同样的房间,男主再次醒来。
一头长发的他,懊恼地收拾猫咪打翻的柜子,拾起前女友送的发卡,稍稍愣神。
上班,因打光出错,被领头教训。
下班后,来到理发店,趁着生日的理发折扣,剪了一头短发。
女主还是在开出租,载着一位女客人,两人都没戴口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面对客人神秘的赚钱邀约,她淡然表示虽然想挣钱,但没那么缺钱。
晚上居酒屋联谊,交换联系方式,又被搭讪对象调侃,“猫猫头像还和前男友相关,说明旧情未了”。
同样的日期,同样的空间,男女主一个固定上下班,一个流动穿梭东京,但都干着不变的工作,各自重复着平凡的生活,一直没碰头。
可男主的打光技术却从熟练退化成生涩,女主的生计压力从重到轻,口罩、酒精、体温枪从生活中消失,前任的“影子”却幽幽浮现。
这些细微但关键的生活状态差异,以及不知由来的细小物件,暗示出倒叙结构的进行方式——通过同日(7月26日男主生日)不同年(2021-2015)的回忆,“逆向”拼接出一段由浓到淡的爱情史。
而这些回忆,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经由特定的空间、物品,乃至一句电影台词,层层铭刻、屡屡触发。
地点与仪式,作为存贮回忆的介质,也成为重要性不亚于两位主角的无生命角色。
狭小的出租车上,有分手前的争吵,也有表白后的亲吻。
无人的水族馆,有热恋时的相拥,也有暗恋时的汹涌。
小小的生日蛋糕,一次是自己坐在街边吃,一次是两人在家一起吃……当观者在恋爱终结时,用更长的时间尺度去度量这些回忆碎片时,就会清晰地意识到情境与情境之间的落差。
不变的地点,不变的日期,无法复制类似的幸福。
许诺不变的爱,总会被意外的人生际遇影响。
另一方面,无法永恒的情感,却偏偏被那些长命百岁的建筑与永远年轻的东京见证。
值得庆幸的是,男女主都不是恋爱大过天的痴男怨女,也无意在“物是人非”的自怜中过度纠缠。
他们用影片前半段无聊但正常的生活,证明了自己可以接受爱的失散与断裂,接受欠缺激情的日常。
但在后半段,随着回忆的由苦转甜,还是不能阻止遗留在地点和时间里的吉光片羽,偶尔闪进他们的脑海,撩拨他们的情绪。
当下必然的流动,未来无法避免的错失,时空镌刻的美好过往,被影片并置,变成相互提醒、互相扰乱的情感思绪。
但它们的强度仅限于“稍微”,回到过去的动作止步于“想起”,而非传统爱情片中过度投入、强烈的激情与痛苦。
若即若离的回望姿态,自带一股坚忍的控制和愧于言说的遗憾,反倒成为影片“后劲”的来源。
不过分浪漫、抬高爱情的处理,也更接近普通人情感生活的本来面貌——拥有时很快乐,失去后固然痛苦,但也能慢慢习惯。
在个人化的爱情回溯中,影片也带出了具有时代性的都市青年生活状态。
正如前文所述,恋爱并非男女主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
他们过着简单的生活,干着赚不了大钱的工作,但心中的理想与爱情一样,都是平凡日常里,珍贵的精神寄托。
由于脚伤,照生从颇具潜力的剧场舞者,退居为幕后灯光师,不得不与舞台告别。
梦想成为电影演员的叶,则年复一年地坐在出租车上,用一张最没有记忆点的冷淡面孔,接送来来往往的乘客。
生存压力迫近,惨淡现实如此,“理想”成了谈论一下,都会觉得奢侈、羞愧的东西,无机会成为《爱乐之城》里,只要交出爱情,就能实现的雄心抱负。
人们五花八门的志趣,也降级为“希望疫情早点结束”的集体愿望。
一声叹息,倒是大家无言的默契。
男主受伤与疫情侵扰,同样是两人分手的关键节点。
私人的际遇沉浮与公共性的生活危机,彼此映照。
个人化的爱情、理想溃败,也扩散为疫情时代的整体失落气氛。
为了达到这种弥散效果,影片自觉地带入“推己及人”的观察视角,借着主角们的眼睛,展现城市芸芸众生的生活状态。
大叔坐在长椅上苦等不可能赴约的亡妻(贾木许时刻)生日夜刚和女友吵了一架,瘸着腿独自坐在街头的照生,正处在事业与爱情同时走向崩溃的关口。
但就算是这个时候,他也会在个人的颓丧中抬起头,看见此刻东京的样子——流浪汉正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不愿回家的醉酒中年男子靠在天桥栏杆上聊天,老夫妻颤颤巍巍携手走下楼梯,佯装成熟的女高中生酒后放声聊天……其实,不管顺不顺遂,不管年轻年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
东京的形形色色疫情到来后的日常细节的刻画,则更加具有当代感。
女主得在出租车上挂上遮挡帘。
车窗外的东京之夜,明显没有从前热闹。
口罩遮住人们的脸,留下一双双缺乏神采,带着疲倦的双眼。
这些生活素描与主角们的爱情、人生际遇,反复告诉我们,美好已经过去,当下无可奈何,但这就是现实,无论被动主动,大家都得接受,大家也正在接受。
影片提供的爱情故事和温情治愈无关,和轰轰烈烈的罗曼蒂克无关,更像是普通人都市生活的时时侧写,冷静、疏离、无意讨好,但也自省、敏感、不矫饰。
有爱时享受,无爱时就“稍微想起一些”,哀而不伤,日子继续,或许就是这部爱情片最通世情婉约的态度吧。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号:影吹斯汀,原文请戳:《花束般的恋爱》之后,又一部日本文艺爱情佳作出现了!
文/motion
电影给观众看的时间都是7月26日这天,每一年的这一天,其他时间发生的事只能靠自己去想象。
倒数第二年的画面,照生躺在床上,床边几个搬家的纸盒子,蓝色的《地球之夜》海报还没收拾上墙。
在第二年和第三年之间,他们一起装饰了房子,养了很多绿植,有了大大的阳台,还有一只美短。
这都是电影里没有叙述的,观众却可以脑补的画面。
电影拍的很细节,琐碎,像是沿途拾一路的恋爱碎片,最后画面是悸动,表白,感觉随时要飘起来的开心。
“一直等的人不来怎么办。
”“那就主动去找他。
”如果恋人们能看一遍倒放的电影,能回看到在一起时候的决心,轰然绽开的粉色云朵,日常生活中消磨的伤心,看看过程中的迷茫、笃定、兴奋,现在的一切就有了踪迹和理由。
不过还好,只是稍微想起一些。
就跟女主买了个蛋糕,却说现在不想吃明天再吃一样。
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是偶尔会想起一些些。
那些一些些,构成了过去的我。
所以我不能忘记,但也不能时常想起。
四星,整体还是蛮有趣的。
这应该还是我第一次看导演松居大悟的作品,观感还可以,特别是主人公分手那一段的情节。
个人特别喜欢《稍微想起一些》这个片名,听说是男主池松壮亮取的,给个好评。
在时光流逝中,我们对于美好的执念和追求,不会因为岁月的冲刷而磨灭,反而会更加深刻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这些细节构成了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
在这个充满变幻的世界里,只有记忆是永恒的。
这种爱而不得的感觉,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
电影通过穿插时光倒流的方式,展现了两人相遇前的生活、他们相遇时的场景以及他们最终的结局。
不过我是反应比较慢的那类,一直到了第三段的时候才知道影片是采用倒叙的形式,单看前面两段还以为单纯是男主家里的时钟坏了hh。
在过去与现在的穿插中,观众得以见证他们回忆起过去的点滴,并体验到他们的爱情。
电影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拍摄手法,呈现出了一个温馨而真实的爱情故事。
回忆的片段让观众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但也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温暖,传递了关于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有的人因为时机不对错失良缘,有的人因为性格不合无法走到一起,有的人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放弃了自己的感情,最终他们都只能靠着那些稍微想起的记忆,来体验那份曾经的爱情。
我们都有过那些在某个时间段内非常重要的人和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和事都逐渐模糊了。
有些人可能会对此感到无奈和悲哀,但其实这也是生命的规律。
我们要学会接受时间的流逝,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当我们再次回忆起那些稍微想起的事情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美好,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残酷和无情。
这种思考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好地去爱和被爱。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稍纵即逝的想起只是无聊时的消遣,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些记忆才是他们的全部。
这些人曾经深爱着,拥有着美好的记忆和共同的梦想,但最终他们还是无法在一起,只能留下那些稍微想起的记忆。
但是,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并没有因为遗憾而停止前行。
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到心动和感动。
让我们不禁回忆起那些温馨、美好的瞬间。
人生虽然有无数的不确定性和遗憾,但是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它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电影《稍微想起一些》中,爱情虽然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但它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些稍纵即逝的记忆,那些深爱却无法在一起的人,都让我们感到了生命的深度和意义。
或许我们无法掌控命运,但我们可以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那些稍微想起的记忆,去追寻我们的梦想和美好。
爱情不仅仅是感性的情感,它也包含着理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虽然无法掌控命运,但可以珍惜当下、积极面对未来。
ps:出租车司机应该也是曾经我的理想职业之一了吧,不过又感觉女主好像特别辛苦的样子,白天晚上都在上班。
比起港版译名「回到恋爱终结时」以及「只是稍微想起来了」,我更喜欢「稍微想起一些」这个译名不是突然想起这个人,不是强调一段感情的结束,也不是想起很多,只不过是想起每年7月26和7月27男主的生日那两天而已从初次相遇的几乎社死,到后来在一起,又到最后分道扬镳,就算按年份顺序捋好了故事线(放在本文最后),也没能说出俩人究竟为何没能继续,2015年7月初遇,2016年7月表白确立关系,2017年7月热恋,2018年7月则是转折,男主照生脚受伤,面临放弃舞蹈事业的艰难抉择,自我封闭,导致俩人频频吵架,虽想挽回但没有成功,到了2019年7月,俩人没再联络,而且女主小叶遇到了结婚对象,2020年7月时,俩人机缘巧合再重逢,却突然彼此又都开始心事重重场景和情节设置其实有点像「爱乐之城」,不过跟「爱乐之城」最后彼此释怀不一样,照生和小叶最终反而像是没能放下,已经结婚生子的小叶在照生生日这天买了蛋糕自己吃,站在阳台思考人生,照生则是看着小叶出租车的背影,欲言又止导演没有直接说怎样算好的恋爱,也没说为什么俩人没能走到最后,跟「花束般的恋爱」一样,如同奇迹般开始,而又普普通通地结束,俩人确实也没有过多的交流,照生把心事总是藏着掖着不过我倒能理解这种状态,因为去年我也是这样的状态,为此还跟好些朋友闹僵,但我觉得这样藏着掖着对彼此感情是不利的,所以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个阶段真的不适合维护人际,更别提维护恋爱关系了一直在等covid背景下的故事,更多时候镜头都对着医院或者隔离酒店,但这个片子把它只是当成大背景来看,觉得比较符合我的期待,也算是2020年的东京记忆了,侧面呈现了covid中的众生相,提了东京奥运会,剧场也是隔着一个座位坐自从看了「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后,就开始关注伊藤沙莉,长相身材气质都平平,但是总有一股宿命感般的神秘魅力只是片中照生和小叶都在认真工作,我却在摸鱼看电影,总觉得有些愧疚【以下为故事线梳理,剧透!!!
】【豆友提醒,俩人重遇是2021年7月26日,不过懒得改了,故事发展是差不多的,感兴趣的豆友凑合看吧】说起来,我一开始还以为男女主不认识,后面才安排逐渐相识,看到小叶头像那只猫,才反应过来,电影是完完全全的倒叙,从2020年7月26日一直往回,我看完后,又专门往回看每一年的故事线,看看按年份时发生了什么:【2015年7月26日,周日】这是小叶和照生俩人的初相见,公园大叔的夫人也还在世,大叔在椅子上还给她送了花小叶去看闺蜜的演出,照生是那个音乐剧的编舞师,演出后的小聚,照生让小叶说出对剧的真实想法,她毫不留情地把舞蹈批评了一顿,没找个咯俩人不打不相识,后来一起散步,走到街巷还跳起舞来,而在街巷弹唱的就是后来几年后他们分手后出现的那个歌手在电影的倒叙里,俩人在街巷中跳舞的场景切换回当下2020年,可惜物是人非了,照生伤了脚却固执地想跳舞,小叶则有了自己的家庭【2016年7月26日,周二】俩人还没在一起,没有太多交流,不过小叶买了花和礼物送去舞蹈室,却看到照生同事兼小师妹泉美也给他送了花和礼物,于是小叶生气地把礼物扔垃圾桶里回到出租车上的小叶看到公园大叔在雨中等夫人送伞,还是把伞强行给了他照生结束训练后一直在雨中找小叶的出租车但没找到,而小叶则跑去找大叔和他夫人了,大叔把伞还给了她小叶独自跑去了老大爷的酒吧喝酒,聊聊人生聊聊爱,大爷可能还不知道他俩吵架,问照生怎么没来,小叶说他打工去了,小叶其实并不知道,但去到海洋馆时,发现照生果然在那里,那时候照生还管她叫"野原",应该还不是太熟不过在海洋馆里,俩人算是确立了关系,因为小叶问"你对我是什么感觉",照生则去抱住了她,也算是双向奔赴了后来俩人打车,老头司机给他俩留了私密空间,照生也在车里表白了,"还有你奇怪的嗓音,我也喜欢"【2017年7月26日,周三】俩人处于热恋期,抱着躺在床上睡着了,错过了零点的生日祝福,然后聊着聊着打情骂俏,醒来后,照生发现床头有个生日礼物,也就是电影一开头出现的发卡俩人出门经过公园时,给长椅上的大叔了送了一小盆花,然后俩人偷偷跑进休馆的海洋馆参观,还在里面跳舞,后来差点被来检查的工作人员发现离开时在出租车上,小叶开着车,俩人模仿电影桥段,照生问"你想成为电影明星吗",然后俩人像戏精一样一起表演起来,之后还在晚上的楼顶放着烟火,坐在沙发上一起吃蛋糕时,照生无意中提到说"明年生日要不求婚吧"【2018年7月26日,周四】照生的脚正在受伤,走路一瘸一拐,在舞蹈练习室复健后,流着泪跟舞蹈同伴们说,医生不建议他继续跳舞,他觉得自己的舞蹈生涯就此结束小叶载了一个要补课的初中生,他下车后问小叶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然后鼓励她说,"我也很讨厌接下来的补习班,我们都加油吧",随后小叶去公园看了长椅大叔,问他"你为什么要一直等呢",大叔说"因为我想等",还鼓励也在等人的小叶,"有可以等的人算是一种奇迹,怎么也等不来的话,偶尔也可以主动去见他"于是小叶开车去接照生,他们已经至少两周没有联系了,在车上小叶再次向照生表达心意,说是俩人一起想办法,认为俩人做着普通工作也一样可以幸福,但是照生对跳舞这样的理想耿耿于怀,让她给自己一点时间想一想,虽然准备了蛋糕,但小叶还是留下照生一个人在路边独自吃蛋糕,感觉他俩的感情在这一刻算是正式结束了不过这一段车上的抬杠和对话,却是我认为全片最精彩的片段,也许是因为自己跟照生所处阶段很像,所以看着这一段也更有共鸣,"你还想成为电影明星吗",照生提起这个,俩人却不再像去年一样一起表演,而是小叶的单方面表白后面有个小插曲时小叶载了三个人,其中一个因为离婚喝了酒,三个人吵吵嚷嚷,还发现了藏在车上的花束,估计是小叶准备送给照生庆祝生日的,估计他俩聊到最后不欢而散,也没了送花的心情了吧,当然,这已经是去年说的"来年"了,照生并没有求婚【2019年7月26日,周五】一大早小猫萌萌翻箱倒柜,让照生发现了之前小叶送的发卡,照生反而因此去理了发,就像是准备告别过去一样,不过还是揣走了发卡此时照生已经是灯光师,他表示对这份工作还不熟,一个歌手在剧场办演唱会,而这个歌手就是2020年坐小叶的车并且路上突然要上厕所的那个,也是照生和小叶最初跳舞那个小巷里的街头歌手,照生跑过去问"不好意思,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歌手则完全没有印象走在路上的照生遇到了师妹泉美,俩人一起去了老爷子开的酒吧庆祝生日,泉美已经毕业,还想着去国外跳舞,不过泉美听说今天是照生的生日时还吃了一惊(三年前还给照生送过礼物呢,估计确实是很久没联系了)大家问起照生的恋爱状况时,老爷子则说"他正一个人幸福地生活着,男人们都在和梦想谈恋爱",而照生其实对于不能跳舞这件事情十分苦恼另一边,小叶则跟着闺蜜去了联谊会,觉得无聊的她出门抽烟,邂逅了她未来的丈夫,俩人想加line好友时,发现小叶账号头像还是小猫萌萌,半夜在酒店,尽管小叶心事重重,未来丈夫却很认真地跟她说"我会让你幸福一辈子的",就像是帮照生履行求婚的承诺,至于是不是真的幸福一辈子就不知道了,在次年的2020年,一个跟照生同生日的二十一岁乘客问小叶是不是过得幸福时,小叶只是emmm了一下公园长椅上的大叔拿着玫瑰坐着等着【2020年7月26日,周日】照生因为不能跳舞,而一直在做剧场的灯光师,舞台上是泉美在演出,但不知道为什么演出结束后俩人没打招呼小叶在晚上出车时搭载了一名歌手(其实就是那个摇滚歌手),歌手突然想上厕所,于是机缘巧合到了照生所工作的剧场趁着歌手上厕所的空隙,小叶也悄悄走进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剧场,看到了舞台上脚受伤的照生在尝试跳舞,于是小叶幻想俩人像初相识时一样跳舞,只不过俩人终究没有相见和说话,那时候的小叶已经结婚并且生了孩子了,老公是个温柔体贴而且负责任的男人,只是他对小叶的过去并不知晓,而小叶似乎依然旧情难忘的样子妻子已逝的大叔依然坐在公园长椅上等待,说是妻子会从未来回来
2023.04.14一如既往有些闷的周五晚上惊觉《稍微想起一些》是在当晚上映,又开始了一次深夜电影线。
和去年看花束差不多的情况,就连电影调性都有些像。
但庆幸是深夜。
一人、黑夜、电影院、画面中的胶片暗质,才能享受到静谧的安全感吧。
有人更喜欢这部实质点的「稍微想起」大概是因为女主的结局吧,而自己相较而言会更喜欢男主最后呈现出来的意境。
可是比起花束,这部又更微妙的展现出恋爱中才有的不明氛围感互动,所以并没有多少外在的书籍、电影、音乐等影响,唯一一部的是《地球之夜》。
映射着他们的几年,却又不全一样的结局。
也惊喜的发现女主也在去年和我一样喜欢上薇诺娜。
坚持只做机械师,不为做电影明星会带来的好处所动真的好酷。
人就是这么喜欢反人性的时刻。
倒叙到后来,原来他们常去的酒馆也是共同的回忆。
似乎每个酒馆都是治愈的存在,男主的几年时光都在那被见证着,女主恋爱前就一直在那倾吐心事。
就是真的有点残忍,倒叙着回到甜蜜,却发现无论怎么演变,结局都不变。
只能说比起双方的尾声,我更接受融化在破晓中的朝阳里。
也许那一刻还明白的是自己一直是追求精神的,然而精神之间看不见摸不着的调性却又是这么难平衡。
他生日的这一天,她还是买了蛋糕。
他生日的这一天,还是吃了蛋糕。
只是并不是她买的蛋糕,朋友们吵吵闹闹做好的草莓蛋糕,非要喂他吃一口,他一脸嫌弃,还是笑着吃了好大一口。
而她想了想,还是没吃那个蛋糕,放到明天早上也是一样,她浅浅笑着,这么说。
怎么会一样呢,明天就不是他的生日了,这个蛋糕就不能算是为了他而买的了。
但结果还是一样,他的生日并没有忘掉,这样的避嫌多少有些刻意。
分手的理由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狗血剧情。
他是舞者,跳了一辈子的舞,脚受伤了,医生说也许永远都无法回到舞台。
他因此消失了两周,音信全无。
她去舞蹈工作室门口等,买了蛋糕,想要接他回家一起过生日,却被他拒绝沟通的态度伤害。
女孩那个时刻的委屈,我非常明白。
为什么不跟我说呢,也许并没有答案,但是我们是恋人,是分享一切的朋友,理应一同面对生活里的问题,并不能因为未来悬而未决,就从我的世界里消失。
然而转念一想,我也是和男孩一样的人,如果这件事情自己没有想清楚,就无法跟别人聊。
在这样的人生的十字路口,本来自己就无法抉择,还要被最亲近的人不断追问答案,是谁都会想逃走。
不论站在哪个的角度,都感同身受。
某一年的生日,两个人一起看电影,说起世界上为什么有很多种语言。
他说即便说着同一种语言,就真的能顺利地沟通吗。
我想,她是相信沟通和语言力量的人,而他是相信实际行动的人,归根结底就是这样的差异。
语言的力量不能否认,有些事情说了很多次,就会真的相信,人类就是这样的生物。
我虽然总是喜欢虚构作品里的傲娇人物,但想来也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活动都由导演和作者详细描述了。
实际生活中,猜中别人的心思太难了,要怎么样才能确认彼此的心情呢,只有直球选手才能赢得世界啊。
两人分手之后,在酒馆门外抽烟的奇怪男人,说我会每天给你发line哦,她只是尴尬地笑笑,两人开完房,她起来抽烟,男人半梦半醒间说,我会对你后半辈子负责的。
能做到吗?
谁都不知道,但男人说了,她才有相信的理由。
可是还是想起来了,刚刚认识的时候,两个人在夜晚的街道,喝着啤酒跳起莫名其妙的舞。
生日的时候吃草莓蛋糕,一起窝在沙发上,看贾木许的电影。
偷偷潜入关门的海洋馆,她笑得像个小孩子,说想吃生鱼片,他笑得一塌糊涂,说可别在鱼面前这么说。
稍微想起来一点,那么、那么喜欢的心情。
盛夏里面,可以放心说着不着调的话,出门都是雀跃地跳着,甜到眉眼里都是快乐的恋爱,只是稍微想起来一点。
如果这么轻描淡写地说,说了很多遍以后,大概就能说服自己,都忘记了,那些超级喜欢的心情。
好好地长大成人了的一个条件,大概就是遗忘。
遗忘实际上是大脑的防御机制,是试图保护脆弱人类心灵的尝试。
那些想念,像是夏日的最后一最后一抹夕阳,美丽又转瞬即逝。
她凝望着地平线,只是稍微想起来一点,又或者是只允许自己想起来一点。
二刷了这部,果然超级喜欢。
起因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之后,我会经常闪回过去的回忆,可能是在某个地方,也可能是在某个事件。
活在一个过于熟悉的环境快速加剧了这些,事情发生多了就想起了这部电影。
影片的记忆是基于特定日期的,这些回忆全都是生日这天发生的事。
但我想,人的记忆,至少与我而言,是基于情感形成的点状物。
人们总是会记住那些情感上最丰富的时刻,快乐的或是悲伤的,再裹挟进实物,图像,声音,向周围渲染。
因此大多数的记忆并不像影片呈现的那样清晰,只会记住自己想记住的,用以强化真正想被记住的情感。
这样,真实的反而幻灭成了虚幻,虚幻的反而蜕变成了真实:只有留下的情感是绝对可信的。
双向的情感确立了一切,在水族馆,在计程车,在舞厅,在街道,人可以活下去的世界又重新被构建起来。
今天久违的和朋友打了雀魂,新年时,一位朋友说希望能够暴富,我开玩笑似得说我已经不想这些了,只希望能好好活下去,但其实我是认真的。
人们总是活在过去然后憧憬未来,我希望我也可以。
这是一部与爱情有关的电影,更是一个以疫情为时代背景音的生活故事。
影片叙事为倒叙,从两个人别离后的生活开始回忆,一直追忆到刚刚相识。
巷子里昏暗的路灯下,流浪歌手的歌声回荡着,伴着歌声初识的两人跳了一支舞。
整体画面偏暗的影调,就像日复一日略显枯燥的生活,而作为主光源昏黄闪烁的路灯象征着平淡日子里突然出现的那一抹光亮,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恋爱即将开始时雀跃期待的心情。
这一段恰到好处的使用了长镜头,对比影片伊始两个人的生活状态,充斥着孤独以及疫情下生活的压抑,这段恋爱开始时街头舞蹈的长镜头就像绚烂短暂的烟花,“美好的事物都是以秒计算的。
”似乎是在用力抓住短暂的美好时刻,但也都是徒劳的无力感。
一直到影片结尾,最后一个镜头日出的画面伴着电吉他蛙音然后Creep Hyp的《last night on the planet 》响起,这一刹那的后劲还是蛮大的。
也很契合电影的名字《稍微想起一些》,整部影片就像是拾起散落的记忆片段,稍微想起的那些事。
最近听说这部片子艺联引进了,一直想去大银幕看一次,之前下的资源画质不是很好,今天终于得以重温。
附近的几家影院0点05分的场次都排了灌篮高手,点进去发现一半以上的票都卖光了,明天是北影节开始展映的日子,要早起,想着要不改天趁着电影节间隙抽空看了,发现明天开始全北京都没有友好的场次了,都是偏僻的影院,就狠心打了个车去离家10公里外的一家影院,算是搭上了末班车。
来回车费是电影票的三倍。
最近连着去影院看了三部日影,票价比商业片便宜不少,《犬王》《名侦探柯南》,感觉都值回了票价。
出发前我还是犹豫了一番,要不别看了,去年7月份看的,还不到一年,而且我也清楚电影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也依旧清晰地记得伊藤沙莉一边开着出租车一边叼着烟学《地球之夜》里那个想当机械师不想被星探挖去当演员的司机。
平日里总说自己记性不好了,很多事都没了印象无关紧要,但是当灯光暗下来,电影里的霓虹灯亮起,车水马龙的景象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那个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日子,虽然看完并没有多大的共情,但此后的几周几个月一直对这部片子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过去几年已经看了不少这种类型的,看完当天可能就忘记了,但其余味和后劲数周数月后才得以回甘。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今晚花了三倍票价的车费去重温了他。
好像自己很久以前也有这么一个喜欢傻笑的恋人,相貌平平,工作普通,但一开始的相遇也是那么巧合那么顺其自然,就像是居酒屋前漆黑的巷子里借陌生人的一支火,就像是看了一场舞台剧然后背地里吐槽舞蹈的编排有多差。
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为啥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呢,哦,原来是银幕上的人物变大了,声音也变立体了,整个人都被包裹了,记忆星星点点慢慢开枝散叶,渐渐地,你也成了银幕里的主人公,好像他经历的故事就是你经历的,这种同频共振的体验貌似比自己主动调取回忆来得更便捷。
回到房间,正好也是0点07分,又想起他们街头巷尾挑起的舞蹈,街头艺人弹着吉他为他们伴奏,又到了吃蛋糕的日子,出租车停在了那个旧日的剧场,似曾相识的乐队主唱说,我们好像在哪见过,是啊,你面前的这个人不再坐上那辆出租车和她一起回家,不再跟公园里等候爱人的大叔道一声早安,不再打表计时2240元,不再去水族馆认识鱼的种类,不再在街头的转角处跟神龛作揖,不再一起看《地球之夜》讨论字幕还是配音哪个更好......等到结尾的晨曦泛起之时,又想起了《夜空最大密度的蓝色》,想起了《你的鸟儿会唱歌》,《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想起了很多电影,但是无法想起散落在记忆里的那些人,没有清晰的脸庞和名字,此刻我记性又变差了,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涌上心头,但理智地想了想前34年的人生好像也没有需要铭记的东西,影片里池松壮亮的家一点一点变空旷,而我回到家东西堆积如山,难怪电影情节要倒着放呢。
《花束般的恋爱》里因为太多的共好使得分手令人格外惋惜,而《稍微想起一些》这种无疾而终才是常态吧,就像昨晚看的三人行,我们终究是时间的过客,平日里稍微想起一些,但是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当银幕的光影亮起,又会想起很多,电影真是时间的菜肴,让那些狗血的青春和食之无味的光阴变得动人。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