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科幻近年多了起来,如名声大噪的动画《瑞克与莫蒂》,去年刚刚完结的《善地》,当然还有本片《上载新生》。
刨去动画,善地与本作都是低成本,高概念的代表,没有采用单元剧的模式,而是十集左右每集不超过半小时的时长,讲述一个紧凑连贯的故事,简直是通宵必备剧集,而本作的导演杰弗里布里茨我也非常喜欢,17年一部伪纪录片风格的《全程直击》惊艳四座,(那一年同样题材的《美国囧案》也相当出色)
善地第二季:向着正剧转变但不得不说,布里茨的风格与近年新锐情景喜剧《亚特兰大》,《伦敦生活》们相比略显老派,他还是会传统的在煽情之处添加上令人捧腹的笑料,当亚特兰大第二季深刻聚焦于种族,善地连续两年拿到雨果奖的最佳戏剧表演奖的时候,他的作品像是有些拘泥于形式。
抱着一丝忧虑打开《上载新生》,有很多意想不到,还有着前一秒想落泪后一秒开怀大笑的情节安排,但它将重心放在了爱情上,意识上传年代的爱情,你能看到电影《她》,黑镜S3E4,S4E4的一些影子,在这里永生的世界不是乌托邦,仍然是现实世界的延续,悬殊的贫富差距,有些人打开房门是风景如画的城堡,有些人一个月只有2G的流量,连思考都是昂贵的,女主是穿梭于地铁中的通勤客,男主死于离奇事故,上载后成了现女友的所属物,他们无法触碰到彼此,但仍然产生了炙热的爱情。
这里的科幻概念可能经不起深究,但借助科幻这一独特视角,去探寻人类最本真的情感,无论在未来还是现在,许多事物都能翻越藩篱,熠熠生辉。
《上载新生》(Upload)是由亚马逊出品的科幻悬疑喜剧。
第一季于5月1日在亚马逊开播,一共十集,目前已完结。
亚马逊已预定剧集第二季,将于明年回归。
《上载新生》设定于不久的将来,主创克雷格·丹尼尔斯(Greg Daniels)运用恰当的黑色幽默和悬疑色彩,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模拟人生。
《上载新生》剧照无限的意识还是有限的生命?
《上载新生》的主题在英美剧里已被不少编剧运用——人类意识的自主上传。
不过在意识上传的基础之上,克雷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看似完美、闲适的乌托邦生活:五星级酒店公寓,周到的酒店服务,设备齐全的生活环境以及随叫随到的人工服务。
这个所谓的乌托邦社会实则是科技巨头豪丽禅(Horizen)为人类打造的永生意识产品。
人们在结束生命的同时可以选择“上传”,将自己的意识永久储存在由豪丽禅打造的“湖景“(Lakeview)里。
意识自主上传方式和乌托邦社会的打造在许多剧集里都有体现,比如《黑镜》(Black Mirror)、《善地》(The Good Place)和《未来岁月》(Years and Years),三部剧集的编剧都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为我们展现了相同的结果——科技的发展终究会打破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为人类创造一个永生的环境,使得人类即使在肉体消亡的前提下,也能够做到“永生”。
克雷格也抓住了这一原始恐惧,并利用科技这类可行的载体,向我们介绍了未来的这一可能性。
但意识的永生真的能够为人类带来永久的幸福和满足吗?
男主角内森(Nathan)在一次车祸事故后,在女朋友的再三逼迫下,选择将自己的意识上传。
但他抵达“湖景”之后,一切变得触手可及但又遥不可及:自己仍拥有毫无损坏的躯体,但在感知上却缺少了过去的熟悉;虽然仍能与家人和爱人联系,但自己永远活在电子屏幕之后,仿佛自己的存在只是一行代码,毫无生机。
《上载新生》剧照内森在“湖景”的生活,在向我们展示科技的发达和生命的无限可能的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大脑意识永远无法替代生命在每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这也是主创克雷格向观众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你真的会选择在死后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吗?
意识上传必然有它的利和弊。
利在于你可以以一种特定的形式永恒地活下去,弊在于这种形式是单面的、有限的。
虽然意识上传能够将你有限的生命储存在无限的时间里,但无限时间中人情味的淡去和自我感知的消失正是有限生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必要的。
这种逝去的感知意识反而会让活于意识之中的人们失去存在的意义,进入一个自我麻痹的黑洞。
在《黑镜》的圣诞特辑《白色圣诞》(White Christmas)中,查理·布克(Charlie Booker)同样运用相同的哲学,告诉我们永存的意识无法替代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仿生乌托邦社会真的完美吗?
除开令人反思的主题设置之外,作为喜剧的《上载新生》运用非常恰当的黑色幽默反衬了这个乌托邦社会与人类现实社会相通的荒诞。
这往往也是高级喜剧的设定之一:在黑色幽默的背后注入现实戏剧元素,为整部剧集添加一份其他剧集无法复制的荒诞。
它的现实荒诞体现在许多处,比如“湖景”里的所有生活必需品都需消费才能使用;每天每个客人都被各类广告轰炸,让他们无尽地消费;如果无法及时缴费,每个客人都面临着被转移至设备简陋的、被控流量的环境里。
所以这个仿生乌托邦完美吗?
看似无忧无虑、平等自由、甚至有一丝“世外桃源”感觉的“湖景”生活不过也只是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的无尽剥削和无情滥用的影子。
《上载新生》剧照“湖景”里平等的社会制度实则搭建于对现实社会资本的消费。
通过在两个完全独立的社会里构造相同的社会机制,克雷格运用充满讽刺和滑稽的反衬,无时无刻提醒着观众,拥有无限生命的生活看似美好,但也只不过是对现实生活的榨取。
这一反衬也无不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贷款业务。
而“意识上传”对仍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来说,更像另一个无尽的巨额贷款,为他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制造了一个生活压力。
而值得思考的是,这一生活压力来自于他们身边最亲的亲人和他们基于自己私人欲望所做的选择。
克雷格在金钱、阶级这类社会性现实因素和欲望、情感这类人类因素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在展现情感在人类多重关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警告着观众——许多现实情感成立的背后是对金钱的榨取,也只能搭建于特定阶级之间。
这类社会性的设置不会因为你的死亡而消失,他会跟随你,伴着你的意识上传,进入你想象、期盼已久的“乌托邦”社会,在你反应过来之前,你已经无法做任何选择去改变这个与现实一样的仿生现实。
《上载新生》剧照这类仿生现实的载体在剧集里是豪丽禅科技公司,而在现实生活当中(虽然该科技还未得到发明),该矛头则指向了占拥并控制大量资本运行的科技巨头公司。
克雷格在讽刺现实社会的同时也揭露了当今科技巨头的罪行,比如他们对部分核心科技的绝对掌控,对资本的无限利用,以及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也是在剧集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的控制。
他们一步步对人类在社会中各个方面进行掌控,但始终以友好、和善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谎称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实则是对人们的金钱、情感、包括隐私进行宰割和拥有。
《硅谷》(Silicon Valley)里的互利(Hooli)与该剧的豪丽禅则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这些披着“改善生活”外套的科技巨头们通过编制各类善意的谎言,对消费者进行绝对的控制。
通过对现实社会阶级的讽刺和揭露科技巨头的真实目的,克雷格脱下了披在“湖景”身上完美的乌托邦大衣,向观众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悲惨仿生社会。
《上载新生》剧照两性关系只存在于真实世界里吗?
在《她》(Her)里,男主角西奥多(Theodore)爱上了人工智能语音服务萨曼莎(Samantha),导演斯派克·琼斯(Spike Jones)为我们叙述了一段美丽、动人、跨越维度的爱情故事;在《黑镜》的《圣朱尼佩罗》(San Junipero)里,编剧查理·布克告诉我们通过上传并储存意识,你可以永久拥有你的爱。
克雷格在《上载新生》里也对爱与时空的关系进行了二次定义。
上传至“湖景”后,内森在人工智能助理诺拉(Nora)的一次次帮助和呵护下,逐渐找到他在“湖景”呆下去的理由和意义,也在日常的谈心和亲密的对话中,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位心善、无私的布鲁克林女孩。
他们两人真实的爱情其实搭建于内森与他生前女友——英格丽(Ingrid)爱情的虚伪。
在与英格丽的关系里,内森的角色更像“花瓶”,身材健硕的他与优雅美丽的英格丽扮演着这对完美恋人;在上传之后,内森也始终依赖着英格丽家庭的财富,在“湖景”过着毫无忧虑的生活。
与诺拉相遇后,内森在亲密的对话和贴心的呵护中才发现自己感情的真实归属地。
《上载新生》剧照克雷格通过对比,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但却跨越了时空和生死的爱情故事。
就像《她》,西奥多爱上了时刻伴随在自己身边的人工语音智能萨曼莎,活于意识之内的内森也爱上了时刻陪伴自己的人类语音服务诺拉。
难道爱必须搭建于真实的、肉体的、感知的环境之中吗?
这是克雷格向观众抛出第三个问题。
他告诉我们,不是的。
虽然爱情需要肉体与感官上的交流,但在这个意识上传和跨越维度的世界里,爱情的定义被再次修改,爱情生存的边界也变得模糊,但也得到扩充,让拥有爱情的机会更平等地发送给更多人。
这些人可以是已经死去,被上传的仿生人,也可以是每天工作接近12个小时,穿梭于地铁和公交之间的人。
在《上载新生》里,爱情的可能性被放大,告诉我们,在那个同样拥有资本剥削、阶级划分、人情淡漠的仿生社会里,爱情仍可以作为一味良药,拯救我们于漩涡之中,再次让我们被爱情的可贵打动,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搭建于现实社会又时刻对现实社会充满讽刺的“湖景”社会,被脱下乌托邦这层外套之后,又向我们展现出模拟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期待第二季的《上载新生》为我们带来更多可能。
《上载新生》剧照
本片是一个很好的科幻题材,讲的是人死后上传到虚拟世界的故事,剧情方面没得说有悬疑有幽默绝对满分,但是这里面的三角恋得看清楚了,女二的控制欲很强导致男主不喜欢女二喜欢女主,但是女二还是对男主的感情不变,所以里面的爱情线和狗血,里面的尺度中规中矩,里面的剧情也耐人深思,总之这部剧很不错,推荐
这部剧真的开场神剧,非常深刻的话题:1️⃣是选择常理中的逝去还是将记忆神经数据化加载到云端 2️⃣能够自由上载是否应该是基本权利 3️⃣谁kill了男主4️⃣男主能否用IT技术救自己 5️⃣是否能成功下载云端实现所谓的“复活”……一个又一个点非常好,耳目一新地可以。
剧本反转得也是可以,以为是坏人的(前)女友其实是恋爱脑白富美,以为是坏人的合伙人其实只是绿了男主,以为是正直可靠的男主结果却是出卖合伙人的混蛋……
(前)女友身材真好呀!!!!!
她真的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大家都以为她公主病(确实有点……但其实内心很细腻的,吃饭时也一直照顾小侄女的心情,赶走了阴阳怪气的家里人
呜呜呜呜这一段和她奋不顾身跳下去就男主的硬盘那段,我真的好想哭……是真爱(和他合伙人上床她也说了是意外,也并没有想结婚……只是考虑自己生活还要继续想停了内森哈哈有些人生哲理思考来得挺深度的,各种点也影射了当今。
还有一段小男孩变成女生后的思考我没有截,小男孩真的比有些成年人成熟多了!
已阅读并同意哈哈哈哈,这段我笑吐了
真实和虚拟环境下人的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的思考
哪里都有不公平,虚拟数字延生也是……就像我说的,本来它评分可以更高,但是不是很多人和我一样,被男女主感情线劝退!!!!
哇……我真的恶心透了,从一开始觉得女主还行,到后来这tm不就是开了上帝视角作弊嘛?
熟读男主好的记忆而爱上他 因为知道男主的记忆所以可以投其所好 一直在利用职务之便干自己的事 把黑人小哥当成工具人……当(前)女友奋不顾身跳下水去救男主的记忆盘(假)时,男主亲爱的妈妈只会站在池边狂叫,女主和他妈说了那是假的后,两人就若无其事地寒暄……
真的很对比了……(前)女友为了“终极异地恋”克服恶心,结果男主反而对女主更感兴趣……别担心他是否寂寞了,他花着你的钱泡别人呢……
那个设备那么牛,你为啥不给自己加点流量先
“哦,我原本看了你的记忆觉得你十全十美完爆平台给我匹配的loser,但没想到你是个混蛋。
不过和你在一起感受到你的帅气 幽默还有女朋友的有权有钱,所以我还是忘不你……不过你现在就是个数据,我还是得找个真的工具人来帮忙,请不要忘记我对你的爱,要对我负责。
”
“I upload for you”有点过分浪漫了小英醒醒吧,他没有很爱你,花着你的💰住在了高端云端和女主谈恋爱,为了女主和保持所谓尊严要搬到2G区……快填坑吧,是不是要展示IT男正真的技术了!
下一季能不能对我们(前)女友好点T^T(一只眼不让我好好发(前)女友曼妙身姿和吐槽,我只好来这里发啦哈哈)
最近元宇宙的概念火起来了,2021.12.19补充一下,其实实现这个机制的核心应该是区块链啊,只有区块链才能让你上载的“新生”不受某个机构或者组织所挟持,存在于整个宇宙,解放灵魂,让自己的精神获得自由——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所以,越来越确信区块链就是人类的未来。
2021.2.18再补充一下,貌似区块链技术不能实现如此大数据量的云存储,但我相信未来应该会有类似技术出现的……人类社会到底是否存在“真正的自由”?
美丽的湖景和酷似阿汤哥的男主让我想起了《香草的天空》,如果是我有此遭遇,估计已经崩溃。
男女主都非常非常NICE,女主可爱至极(虽然是个混血黑),男主像极了香草天空里的阿汤哥,也是那么的忧郁……女二也多讨喜的,而且从一开始就不觉得她是坏人(最后居然上载了,也不知是不是真的,阿汤哥的魅力就是大啊!
)就是虚拟环境的接口设定觉得有点BUG,戴个VR眼镜就可以模拟这么多内容,至少得像黑客帝国那样往大脑里插个管吧?
最后一集还来个反转,相当期待第二季。
只有区块链才能解放人类的灵魂和思想,期待进入元宇宙!
这部剧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先在这里谈谈一刷的所思所感吧是被别人推荐才知道的这部剧,喜欢符合自己逻辑思维的科幻片,充满想象力的美感,据说是【头号玩家】的加强版,昨晚忍不住全部下载了下来等有时间慢慢欣赏。
接着看了四集,开始有点小失望,觉得既然是意识上传,但觉的虚拟世界的体验不应该如此不完美。
是的,一开始的关注点是剧里所展示出来的科技感,再加上男主死亡的种种蹊跷感,漏洞百出的调查,无人问津的售后,女友焦急的表现……被编剧带着的情绪一直有种焦躁感,感觉智商不在线,就跟看【我是余欢水】一样,压抑而又无从发泄。
不同的是对于余欢水我去看了原著,而这部剧里面的种种设定却有吸引着我,总感觉这部剧和豆瓣的评分不应该仅仅是这种水平。
于是,趁着今天午休又打开了这部剧。
少了份期待感,得以以较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之后,发现了些不同的感觉。
主线是以男女主的感情线为推进点,虽然无法接受他们的恋爱观,但是能理解,毕竟大环境让他们少了道德伦理的约束,可以更加遵循身体的本能和感受。
最主要的是随着剧情的慢慢推进,当自己不再执着于里面的科技感后,开始思考如果是自己是剧中的人物,会不会接受这种死后永恒的延续。
现实与虚拟的交错,精神、记忆与灵魂的悖论,人作为真实个体存在所需证明的荒谬,在剧集最后,前女友舍弃现实丰富的物质生活进入虚拟世界寻找男主的惊诧,以及男主听闻此信息一瞬间耗尽资源的惊愕,而第一季于此刻戛然而止,种种感觉于此刻达到顶峰。
前女友,最开始被刻画的尖酸刻薄、自私而又荒诞,与男主的死因也好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人感觉就像个被惯坏了的熊孩子,缺少同理心。
直到邀请小侄女来家里做客,让这个人物丰满了少许。
她的尖酸刻薄与她的家人相比小巫见大巫;要让小侄女的发型跟自己一样的剧情铺垫后,居然是改变了自己的发型;男友出事前出现在车前只是为了单纯的以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可以拯救男友……原来那个精致、蛮横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温柔的心,她很好,也很笨,笨到只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对人好,不太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让不懂的人以为那是专横与势力;笨到小看了人性的复杂,以为男友真的为自己的外表痴迷,不惜挫骨也要达到外表的完美去讨好;笨到无法在父亲与心爱的人之间自处,只能以自己柔弱的方式去维持脆弱的平衡,处在煎熬中痛苦万分。
想起很久以前,跟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女朋友是感情小白好还是情场老手好。
朋友是一个有过丰富情场经历的人,他觉的高手好,省心,心里舒服身体更舒服,有种高手过招的快感。
而虽然那时的我刚刚结束初恋,但到此刻为止,我也更倾向于小白,虽然少了高手的那份省心与舒适,但是养成中所带来的那份来自心底的心疼是我所无法拒绝的。
高手的成熟和带来的舒适,来源于她们过往的经历,今天的成就越高,说明她们曾经付出的越多,那份舒适背后,很可能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
如果有可能,真的希望我的女孩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而我,愿意成为她的世界。
是的,我无法祝愿每一个女孩,因为你们有你们的世界,而她,只有我。
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出生,也无法决定我们从小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更无法决定所受的家庭教育、情感教育。
无法生而知之,就得在这个世上摸爬滚打;无法超然物外,就只能历尽红尘磨难。
只希望,在遇见你之前,为你多承受一些伤害。
世界那么大,总有些书是我们看不完的,总有些事是我们做不完的,但,不必去纠结,尽一分便有尽一分的乐趣。
安,这个世界。
题材的选择非常有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降临,未来先进科技允许人类死后在云端保持意识,有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天堂”。
由于社会尚未形成对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对道德规范,《Upload》借此讨论了很多有意思的议题:1、阶级分化在云端养老院依然存在,富人可以享用不限量的豪华早餐,穷人只能每月花费2G流量,服务员对富人穷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2、人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在云端养老院中,富家女一直为男主支付账单,把男主看作是富家女的私有财产似乎无可厚非,但在剧中看到当男主被彻底物化时,他的葬礼甚至可以与他无关,葬礼只是一个富家女为了让自己开心的仪式罢了。
后来男主决定借钱也要逃脱富家女的控制,男主妈妈和富家女争夺硬盘的时候说了一句:“虽然是你支付的账单,但他是我的儿子,直接把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抛向了观众。
3、女主的父亲拒绝上载,和男主形成对比,和片中集会表示“uploadis human rigth”的人群形成对比,部分人仍然选择相信传统宗教中的“死后天堂”,他们也映射了现实中那些对先进科技态度保守的人。
当年轻人(女主)认为云端养老院是一个绝佳的养老计划时,部分老人还是坚持选择传统意识中的死亡,新科技的发展无可避免地会遇到年轻人和老一辈之间的观念冲突。
除此之外,原剧中还融合了很多社会议题的讨论,个人觉得题材既新颖,细节处理得也不错。
会扣一星是因为感受到了一点烂尾,后面两集基本上二倍速播放,男女主谈恋爱的部分一点也不好看,对感情线的处理不是很能调动我的胃口。
这是我发在自己微博上的剧评。
最近亚马逊出品了一部科幻剧Upload《上载新生》,有评论说是喜剧版的《黑镜》,于是迫不及待地找来看了。
这部剧第一季只有10集,一集不到半小时,再加上男女主角颜值都在线,一口气看完,倒是不觉得累。
不过,它离当初的《黑镜》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上载新生》剧照《上载新生》讲的是人死后可以将记忆上传到一个虚拟世界,通过VR与现实世界的人保持交流。
当初的《黑镜》主旨非常明确,反思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一方面科技进步让生活越来越方便,另一方面也让人性流失。
而《上载新生》却在一个加入爱情故事的商业谋杀偶像剧和反思科技影响的科幻剧之间摇摆。
不少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男主被谋杀以及他的女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条线上。
说实话,这样老套的故事只能用于打发时间。
《上载新生》剧照《上载新生》倒是没有那么平庸,至少它没有放弃反思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通过一些细枝末节,它也在提醒大家思考将过世的人记忆上载到虚拟世界的意义,以及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道德问题。
按照《上载新生》的描述,人们死后把自己的记忆上传到服务器,可以继续生活在虚拟世界里,为了享受这种服务,他们必须向虚拟世界的运营商付费,他们在虚拟世界里的吃喝玩乐,各种增值服务都是需要付费的。
然而人死以后,他们的财产管理和支配权都不在自己手里,他们在虚拟世界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取决于在现实世界有真实财产支配权的亲人或代理人。
他们在现实世界的亲人可以按自己的财力或心情选择随时将他们从虚拟世界删除或暂时冻结。
剧中男主就受到过自己女朋友的威胁,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现实世界活着的人的玩偶。
《上载新生》剧照死后的虚拟世界同样形形色色,有顶尖的富豪,像男主这样的计算机天才,还有贫民。
他们无所事事,主要活动是各种娱乐,以及通过VR和活在现实世界的亲人交流互动。
他们有些人,比如像男主这样的天才,在虚拟世界也是可以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继续编程写代码。
通过服务器的连接,甚至可以影响现实世界。
死后余生,是安心做个玩偶,还是做些有价值的事(虽然随时可能被现实世界的控制人删除),这是个问题。
在剧中,有个小男孩,去世6年,在虚拟世界里他的样子和心智保持不变,一直是个孩子。
他曾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和兄弟都已经长大,他们不愿意再和一个低龄儿作伴,小男孩在虚拟世界里只能承受无尽的孤独。
这是否公平,人们死后的余生是否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成长或生活?
《上载新生》剧照另外,在剧里,死后的虚拟世界也是有等级的,交大笔服务费的死者在虚拟世界的上层社会生活。
勉强能负担进入虚拟世界的人只能在2G层生活,那里的虚拟环境算是现实世界的最低生存标准。
2G流量用完,就会被冻住,需要再充值或者等待到下个月才能复活。
在2G空间,所有基本的休闲活动都需要额外付费,图书只能免费看5页,要看完得花钱。
所以,人们不仅需要为现实生活奋斗,还得为死后余生拼命挣钱。
就在前几天,马斯克接受采访时说脑机接口将在1年内植入人脑,或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真的需要思考死后余生如何度过。
有点滑稽的科幻连续剧。
小资产阶级对大资本的垄断带来的恐怖的幻想在于:书只能看5页,用完的流量只能锁住,没有经济来源(流量)的人只能无聊的生活在济贫院(2G流量区)无所事事。
他们对富豪的幻想则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在一个无比大的房子里生活,不停地向别人炫耀外表一样却无比昂贵的生活品。
这部连续剧就是有着科幻外衣的滑稽剧:皇帝用的是金锄头,西宫娘娘剁肉馅、西宫娘娘烙大饼,和穷人为什么不去吃蛋糕的集合体。
一个永恒的天堂最大的享受在于无穷无尽、定时消失的甜点,和各种青春期式的场景。
灰色区域倒是有一点活人的气息,因为编剧展示了自己不受控制的欲望,反而从企图塑造幸福生活却陷入对其的刻板印象中解放了出来。
死人们所有的开销都来自活人的充值,所以活人抓住了死人。
所有的死人只能生活的一成不变的消费当中,却不能创造。
因为剧中的有一个天才般的解释:防止死人无休止的创造来冲击活人的经济。
就像资本在趋势一辆载重火车,却把其中高效的引擎全部关掉,防止那些跑的慢的引擎受损,整个火车跑得慢了也在所不惜。
这是和现实世界截然相反的幻想。
然后却符合这样一种幻想——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保护好现有生活才是唯一的生活价值。
除了死人,死人成了不从事生产的累赘,成了额外的开销,所以在这里“死人抓住了活人。
”除了对水上行走的迷恋之外,最大的槽点就是这种对顶层和底层生活的臆造。
I binge watched the whole season today, and I loved it. Although some reviews on Amazon Prime claimed it has bad story line and a lot of unnecessary nudities, I still found it fascinating. It made me start to imagining a lot about what our life would be like if we living in an “AI world”, and it’s very exciting and very scary at same time. Be sure to watch it if you’re a big fan of science fiction, or just to watch the first few episodes to obtain a quick hint of how our life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 And the future it’s not that far
突然的自我,加分。。
藏在武术套路里的突然自我
很纯粹的电影,也是学传统武术的我很喜欢的一部励志电影,感觉激战有他的影子
剧情狗血,情节发展灵异,可就是被某些小小的片段戳中了啊。
挺一般啊
洗澡时候猛然想起小学时候学校组织看过这个。印象里,结尾那个钟走得特别特别慢。开头时男主说自己练得叫套路不叫散打,看来套路这个词的意思还真是今非昔比。
我好爱这部老片子
徐克低谷期的一部冷门作品,剧情和动作戏都没有太多的亮点,倒是主题曲突然的自我让人记忆深刻!
擂台上的动作设计太假,哪有挨了那么多重拳不被ko的!?给4星是因为说明了一个道理:传统武术上擂台就是找虐
李铁是我大学同学,下铺的
太费水了,几个演员拍这个片口里得含多少水啊。。。
屌丝拳手遇见流浪女歌手,一座属于他们的年轻城市,一段挥汗如雨、一文不名的青春
中学看得,没印象了。。
剧本港式低幼,压轴大战拍得还勉强,有点战术表达。本片最大的价值当然是贡献了《突然的自我》,片中闪光的几个时刻,都是这首歌响起的时候。
前面挺好看,后面打得不行
确实是徐克最后一部好片,讲了一个恶俗的故事,PS:字幕花絮真得很有爱
剪辑和硬件方面可以用“灾难”来形容,但我仍然要给五星,给千禧年中国人生猛的精神,给稚嫩的真挚的,给不怕输和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给曾经那个黄金时代。好多肌肉男,桑伟淋的腱子肉不要太诱人
剧情是老套了点,不错片子还是不错的嘛,叫个练虎鹤双形拳的跟散打的人打一下看,假的东西就该摧毁,别再骗自己了
你们哪看的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vcd都已经花到播放不了,时隔十几年才意外找到这部电影的资源,有童年滤镜加持 我觉得很好看
勉強還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