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领域
Sigurno mjesto,安全地带,安全港,安全地域,Safe Place
导演:尤拉伊·勒罗蒂奇
主演:尤拉伊·勒罗蒂奇,斯涅扎娜·西诺夫契奇,戈兰·马克维奇,达米尔·克莱梅尼奇,比利亚娜·托里克,内文·阿尔金诺维奇-托特,杰思敏·梅基奇,桑卡纳·泽莱尼
类型:电影地区:克罗地亚语言:克罗地亚语年份:2022
简介:达米尔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哥哥和母亲一直想方设法阻止他,转移他的注意力。这场突发的灾难让平静的家庭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仿佛他们正在经历一场旁人看不见的战争。详细 >
抑郁症是一种心灵的癌症,最终没有任何人、任何药物、任何环境能够救得了他们。虽是由心理疾病引发,却不知道这世界上究竟什么东西能让他们感到快乐,感到有意义。也许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构图内空间压迫感非常强,人物时刻被囚禁在由各种物体的边缘线条组成的框架内部。
Mediocre. 放大了痛苦,却不见了痛苦的来由。
比较沉闷,一直平静,直到最后几秒,彻底melt down,难以言说得感觉。有些人,活着就很难了。
忧郁的东欧人。
三处记忆点。无法共乘救护车午夜狂奔的兄弟,藏起家中刀具却独留病人在开放阳台抽烟的母亲,“我不是退伍老兵,也不是非洲难民(为何也生这种病)”。
喜欢此气质的镜头感,稀疏平常的日常感下暗藏涌动也让人喜欢。
冷静 沉默 压抑 尖叫
一开始抑郁症故事片,接着社会纪实片,之后公路逃亡片,然后还有一下jump scare,最后15秒整个melt down。映后QA提问中导演展露了不仅关于电影,更多书籍,画作和音乐方面的深厚的底蕴。再回想他45岁的首作能这么大师之风也不奇怪了。是人生经历重大变故之后,用多年各方面积累凝聚成的情绪的艺术品。同题材对比aftersun的矫揉可能是阅历不同造成的。(看豆瓣短评之后觉得国内对于抑郁认知还是有限,如果能理解抑郁的人为什么抑郁,那就不会有抑郁了。看电影不是拿来解谜探案的,不如去玩剧本杀)
SIFF陆中百丽宫。三星半,视听设计有功力,固定机位、中近景、小景深、框窗墙不断形成人物的边框,有美术史投射,比如侧坐让人想到惠斯勒画母亲,最后复刻了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镜像摄影有力),在现代心理学上则是压抑、隔绝、无处可逃的气氛,全片对白都像一种死后低语,蔓延着流程的琐碎与无法跨越的障碍,声音也是精心设计的(如周六晚医院那么忙),前面的超现实对话场景稍显突兀,可解读空间大。本片内嵌中英字幕。
镜头运用大量的线条构图,将人物分隔,压缩在逼仄的空间中,如同人物内心走不出的迷宫,曲折,棱角分明,但是找不到出口。同时也用了大量的俯视镜头,仿佛也预示结局的走向,以及电影最后一幕,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美好,嬉笑玩闹的人群,少年们纷纷跃起坠入大海,角落里的达米尔显得格格不入,他的坠落或许是另一片海洋。镜头的运用,调度都很出色,台词设计也十分贴近生活,其中不乏还有对医生、警察、制度、社会、公共机构的讨论,心生决意的人,会想方设法将自己带走,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最无力的控诉,或许连控诉也没有,平静悄无声息的离开。
柔声细语的对话,温柔深情的兄弟情,公权力的冷漠不耐烦。看得一度怀疑是谁在生病是谁要自杀。镜头很美感,构图很讲究,看得出来很用心。户外充满生命力的阳光和绿色,室内蒙上阴影的暮气沉沉,暗示着家人的关怀和正在进行的自杀。正反打的对话难以进入内心,镜子里的失焦的模糊影像是互相的推离,看得难受。兄弟俩演技惊人,尤其弟弟那泪汪汪大眼睛我见犹怜。
一个半小时一直持续压抑,看到最后终于解脱了,家里有个这样的精神病患者真的太折磨
3.6 看不明白
剧情有些过于沉闷了,台词也是絮絮叨叨的不停。但是导演的镜头语言很有魅力,经常利用建筑结构作为画框,把人物牢牢困在画面中。最后十几分钟因为有事提前离开了,回家以后在网上补了结尾,倒也没有被吓到,然而也并不算是个有力的结局
2023北影节第七部,更像是一段私人珍藏录像。但是如果人没有自己选择死亡的权利,又怎能谈论自由?
导演饰演的哥哥…… 比起病人,家属似乎更痛苦……
230610@陆家嘴中心 3.5
艺术性拉满,看着莫名压抑
Damir私人情绪语言的不被理解:Bruno母子几乎无法在有Damir参与的对话中提炼出具体的内容;Damir的自我隔绝倾向:几乎与Damir相关的情节里都有门框/窗框/墙之类隔绝性的意象,初次自杀溅在门框的血迹被他刻意擦去了;精神疾病患及其家属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出现在医院/警署等场合时,Bruno母子一般在画面角落,母亲最后的崩溃哭喊也是通过一道狭窄视角呈现的;Bruno的自毁倾向:好像被导演澄清了(。4:3的画面比例,美好的色调与独特的构图,中意导演的个人特色。siff最后一部,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