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你那边几点

你那邊幾點,你那边几点?,What Time Is It There?,7 to 400 Blows

主演:李康生,陈湘琪,陆弈静,苗天,叶童,让-皮埃尔·利奥德,Chao-jung Chen,Guei Tsai,Arthur Nauzyciel,David Ganansi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中国台湾语言:英语,法语,汉语普通话,台语年份:2001

《你那边几点》剧照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2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3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4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5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6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3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4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5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6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7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8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9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20

《你那边几点》剧情介绍

你那边几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父亲离世后,来到天桥摆摊卖手表的小康(李康生)同母亲一样,虽自觉与其并无多少情感,却无法摆脱其在精神上的无处不在。因为一块可以显示出巴黎与台北时差的手表,小康结识要去巴黎的湘琪(陈湘琪 饰),自此,精神抑压的他以为同巴黎(湘琪 饰)取得了某种形式的关联,获得某种虚空的安慰。 当小康通过把时钟调慢7小时、观看电影《四百击》等形式来表达他对湘琪暧昧的思念时,远在巴黎的湘琪也并没能从生活中找到多少积极的意义。无论同性(叶童)还是异性,她均无法从他们身上得到想要的温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万尼亚好运山姆府上娶了个锦鲤新娘冷血入侵散华礼弥无怨无悔仙厨奇缘指定幸存者第一季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如纸人生有毒蜂蜜昂首阔步第一季山区新娘未知时间的爱石榴花开吉祥不高兴春蕾绽放大唐英豪之曼陀罗之谜新天生一对赵云传之龙鸣长坂坡警告清末四大冤案之衙门口足球使命王者制造无人机代号RZ-9青禾男高胜者即是正义2飓风营救3勇士

《你那边几点》长篇影评

 1 ) 山这边是绝望,山那边也是绝望——从《你那边几点》到《天边一朵云》

这部近似A片的《天边一朵云》拍竣之后,之前那部20余分钟的短片《天桥不见了》才有所依恃。

没有《天边》的幻灭,《天桥》里陈湘琪那寻觅与游走就显得毫无意义,虽然在蔡明亮其他电影中,出现得最多的就是比这更无意义的游走。

    《天边一朵云》的剧情上承《你那边几点》及《天桥不见了》,简单两句就可概括之:在天桥拆掉之后,李康生改行当了A片演员,而陈湘琪则自法返台,多年前萍水一遇的两人又再偶然重逢,之后便一起生活。

李康生刻意隐瞒着自己的职业,但最终还是在工作现场被陈湘琪发现……    描写幻灭的电影不少,坦白的说,《天边》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仅仅凭它,是无法打动我的。

但连着《几点》与《天桥》一起看下来,到字幕起时,还是令我呆立当场,喟然无语。

    《你那边几点》是我最喜爱的几部华语电影之一。

之前,我认为《东邪西毒》对落寞与绝望的描述已经足够深刻了,到看到《几点》之后,才觉得王家卫还是得把身子往后挪一下,让出一个位子出来。

毕竟,王还得借几个离奇的故事而蔡则只需凭镜下的若干日常景像;王还让洪七嘿一声“谁规定不能带着老婆闯江湖”给人以一分亮色,而蔡到末了还是狠心让陈湘琪孤伶伶的困睡在巴黎灰暗天空下陌生的街心公园里。

看罢《几点》,只觉得悲凉与无奈弥天漫地入骨透髓,想逃也无逃处。

    作为弥补,现状越是不堪,对所处越是不满的人,就更会对遥远得一无所有的远处有着热切而虚妄的好奇与盼望,所以欧阳锋一直想知道沙漠的那边山的那边是什么,陈湘琪死缠烂缠一定要买走那只表,而李康生则暗暗把时间拨慢七小时,与巴黎同步。

他们都是“生活在别处”的人,“山那边”的“别处”,才是他们心中永恒的桃源。

    但是,欧阳锋的悟性比李康生与陈湘琪都高些,所以他很快就明白,沙漠那边同样是沙漠,山那边同样是山,所以心甘情愿呆在山的这边。

而陈湘琪却还要寻觅,还要攀涉,终于在寻找桃源的途中,自己狠狠的把桃源摧毁。

电影末处,当李康生一跃而起后,最后一个镜头留给了陈湘琪,一滴泪从她的眼中缓缓的往下淌去——发现一些事情往往比明白一些事情更令人悲恸百倍。

    喜爱《你那边几点》而又没看《天边一朵云》的,我劝还是别看了。

无谓。

无谓。

  

 2 ) “我的思念在你的时空流转”-你那边几点

蔡明亮看起来是个平和得有点闷的人,总是慢慢的说话,带着重重的鼻音。

两三年前因为名字第一次看《你那边几点》,可当时浮躁的心情让我只看了个开头。

这几年越来越适应和喜欢蔡明亮、杨德昌和早期李安这些安静的慢节奏。

就像我们的生活,只面对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喧闹嘈杂,只有思维情绪在大脑心脏中暗涌。

故事的开头,小康(李康生)的父亲(苗天,实际上这也是蔡明亮御用的演员苗天的最后一部作品)去世。

小康是在天桥上摆摊卖手表的小贩,一个女孩要买一块可以显示两个时间的手表,她看上了小康手上戴的那只,执意要买,小康说他家里正在办丧事买他戴的表会带缞,但女孩坚持,她马上要去巴黎,需要这样一块表。

小康给女孩算七折把表让给了她。

小康开始想了解巴黎,查时差,看法国电影,强迫症地把所有能看到的钟表调到巴黎时间,自己的表,自己卖的表,家里的挂钟,路边店铺的闹钟,地铁,电影院,街道建筑物顶端的墙面钟……家里挂钟时间的变化让小康的妈妈觉得是丈夫又回来了,来提醒他是活在另一个时间里。

从此家里在半夜吃晚饭,过着父亲的时间,在白天里用床单被罩把所有透光的门窗挡起。

吃饭的时候母亲会先给父亲盛一碗,然后给他的碗里夹满好吃的菜,她还在等着她爱的男人回来吃她亲手做的饭菜。

深夜里母亲在父亲的鱼缸边,守着嘴巴只会一张一合不会说话的鱼问着:“你会回来看我吗,想不想我…”哭起来。

小康也会在梦到父亲的夜晚哭醒。

女孩在巴黎是一个语言不通的外来客,寂寞、自我封闭,胆怯、小心翼翼,一个人喝咖啡,没有交流,走时把小费放在桌上;安静地等地铁挤地铁,广播里播放了什么,听不懂,很多人叹气下了车,还以为终于人少了可以坐下,发现所有的人都下车了,只好跟着走;餐馆里忙碌的服务员无暇照顾看不懂法文菜单的她,就算知道想吃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一个人去便利店买方便食品,晚上街上没有行人,终于等着有其他的女孩路过,才敢紧紧跟在人家后面飞快地走回旅店……三个人的生活就这样分别相继交叠地展开。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寂寞的人,和各种各样抵御孤独的怪癖。

在生活里穿梭的,是不停的离合变迁,有人离开,有人出现,有人回来,又再离开,没有时间去准备随时出现的变化,保持原状的惯性永远大不过生活中随机因素的推动力。

所以或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些分裂的,需要在另一个时空里继续被现时扭曲了的自己的另一部分的梦想、情感、言行或其他。

在这个时空里,有你在乎牵挂和放不下的种种,只有这些东西有力量趋使你的一切反常,来填补所谓正常状态里缺失或者无力填补的洞。

潜意识里,怪癖牵动的是你最敏感在意的事情。

距离感好像是现代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又或许它早已经存在,只是越长大这种感觉越明显。

最美的总是出现在最适当的距离,哪怕根本是同一样事物。

你那边几点,未知和不确定总是占据着我们太多的注意力,其实每个人的贱毛病都一样。

时差把人们的距离拉远,有时候又把心拉近,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太多变,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想起了就是思念吗,也许你我只是需要缅怀一下当初适当距离中的美好来调节现在的过近或过远。

直到最后也分不清楚,不可思议的究竟是生活,还是我们自己。

片子里所有细节的处理和情节的设置都有极强极强的表现力,好像和我们生活同步的节奏,波澜不惊,从镜头里看着一个个的表从容地走秒,故事却在平静中越来越生动鲜活。

结尾时小康父亲的形象出现在巴黎让三个主人公更微妙地联系起来。

他走向那个大大的摩天轮,告诉我们每时每刻我们在变换位置和视角,但终究是在一个轮回里高高低低。

后记:细想一下,小康父亲最后的出现也是一个光明的结局,为小康妈妈的思念找到了最好的依托,也许那些人真的没有走远,他们还在另一个时空存在着,庇护着他们爱着的人。

所以小康爸爸帮助陈湘琪拿回行李,实际上是在帮助小康。

上面是06年12月写的,两年后又再看这戏,它已经像蔓藤在心里遍布,快要吞掉整个生活。

有人说小康因为怕不敢去洗手间,也许对,但我始终觉得那怕不是因为父亲的离去,而是对自我世界的固守,不想在沉溺的时刻走出包裹自己的安全的四面围墙,怕走出去会带来惊扰,会有无可躲避的无关交流,或不知如何交流却逃不脱的尴尬处境,那是一种久有的习惯,圈起自己的习惯。

小康在睡不着的时候看四百击,算是蔡明亮对新浪潮和特吕弗的致敬,与其说致敬,不如说他在讲四百击对他的影响。

小安东尼是会“犯错”的小孩,用敏感的天性在本该用正常方式爱他的父母那里犯了错,不晓得他知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没有得到,所以想要去找,于是在老师那里犯了错,在父亲的公司犯了错,在凌晨的牛奶铺犯了错,却会在和朋友一起被大转盘转来转去的时候笑得世界也听到,可能我们都是或曾是这样的小孩,迷失,寻找,犯错,在有朋友陪伴的时刻为最无聊的事开心地心无旁骛。。。

所以小康在睡不着的晚上看那个无聊的小孩在街头游走,其实看见的是谁,每个成长中的小孩都会有答案。

 3 ) 父亲,轮回的时间

讲父亲的电影不少,但能像蔡明亮这样讲得既隐晦又迷幻的,恐怕不多。

况且影片的主线——小康为了远赴法国的女孩,把所有的钟表都调成巴黎时间——实在太前卫太抢眼了,以至于蔡明亮还要在片尾加上一行字:献给我和小康的父亲,来为全片作个注解。

像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还有金基德的《撒玛利亚少女》,都使用了一个沉稳的父亲形象为年轻的女主角做支撑。

在《花与爱丽丝》中,爱丽丝站在缓缓启动的列车里,对着站台上的父亲用中文迟疑地说了一句“爸爸,我爱你”——声音之轻,却凝结着全片的感情之重。

而在《撒玛利亚少女》中,父亲如同神灵般守护在女儿的旁边。

在偶然得知女儿和不同男人上床的事实后,这位已经丧失爱妻的警察痛苦不堪,几近绝望。

他把自己困于车中,直至车顶盖满了深秋的落叶。

他好像一夜白了头,但他照样接送女儿上学。

对她,他只字不提他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另一方面,他跟踪那些男人们,不惜使用种种反常、暴力之举,直至最后酿成杀人大祸。

影片在尾声时忽然转入平静,父女二人驱车前往乡间为母亲上坟。

之后,父亲用鹅卵石子在河边铺了一条练车道,教女儿开车。

正当人们在这段少有的安宁中感到一丝怪异时,拘捕父亲的警车来了。

雾霭沉沉,女儿驾车追赶着飞驰的警车,在山脉之间驶出歪歪扭扭的痕迹。

这是我看过的最令人心痛却又最令人无力的电影结尾。

如果说,两部日韩影片对于父亲的刻画着眼于世俗常情的话,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对于父亲的表达则超脱了日常生活,进入了一种极简的哲学意味中。

影片开始时,小康的父亲独坐在餐桌旁边,他望着远处,脸颊两侧的肉向下耷拉着。

他慢慢站起来,他的全身都已经松弛了。

他走到景深尽头处,定格。

画面切换,小康抱着父亲的遗像坐在车里,没有眼泪。

正当我们以为湘琪在法国某个公园的长椅上边吃糖边滴泪是承袭杨贵媚“痛哭六分钟”的桥段时,小康的父亲竟然也出现在此处。

这次,他穿着过膝的深色大衣,手持拐杖,神情肃穆。

他(甚至是潇洒地)用拐杖钩起漂在湖中央的行李箱,提着箱子向着缓缓旋转的摩天轮漫步走去。

你那边几点?

是问湘琪,也是问父亲。

湘琪,在地球的那边,而父亲,已经抵达生的对岸,他在死的那边。

佛教讲:无增长,无损减,无垢,无净。

佛教讲:生死轮回。

在《你那边几点》中,我们很难从无言而简洁的片头获知关于这对父子的什么事——一些煽情的、让人动容的事。

我们也很难切实体会到小康对湘琪的“感情”——一些按照常理可以推测出他喜欢她的证据。

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有时还有点幽默感的。

死并不哀恸,分离也不至于撕心裂肺。

而影片结尾喻示轮回的摩天轮意象,更加深了蔡明亮给予父亲的浓厚的禅意。

生在轮回。

生死也在轮回。

是因为我看不见你了所以你对于我而言已经死去?

还是说,你其实并未死去只是你去了我不再能看见的地方?

这是《你那边几点》给我带来的最后的无解之问。

-另一篇:暗恋的力量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63770/

 4 ) 寂寞强迫症

其实我一直满怕和别人一起看片子的 我害怕本来该有的与片子共鸣的情绪会被一些因为缺失孤独的小满足取代。

喜欢蔡明亮喜欢到想认他做老爸。

这个片子我和熊一起看 却依然看到眼眶溢出泪水很多年前看这个片子的介绍 说有多么意识流与沉闷 讲得几乎像不是人看的东西一样。

蔡的片子这样一部一部地看下来 再回头看这个 去TM的意识流与沉闷 已经算是蔡作品中台词比较多的了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幕 是小康阻止妈妈把家里的缝隙封起来。

妈妈的孤独缘于爸爸的死亡 她总是以为家里太亮 爸爸就回不来看她。

她的眷顾表现在对一只蟑螂的保护 对一条鱼的哭诉 还有在深夜吃晚餐。

其实爸爸生前与妈妈的关系究竟怎样都是未知的 与其说那是对死者的眷恋 我宁愿相信那只是孤独与空虚的作祟罢了 只是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摆脱那种轮回的荒谬片子开首 苗天端出一盘饺子 喊小康出来吃饭 喊好几遍都没有任何反应。

父子的关系应当并不亲密的 第二个镜头即是李康生那张从来这样有点委琐与无表情的脸孔 语气平淡地说了一句“爸 要过隧道了 你要跟来哦”。

爸爸死后 他甚至害怕在自己家里上厕所 他与妈妈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从《爱情万岁》里推销骨灰盒到这里的在天桥卖手表的小生意 小康从来都不会做所谓有出息的事情。

他的地位显得很让人不齿 身边自然不会有什么人对他在意与关爱。

陈湘琪的一盒小蛋糕几乎要让小康受宠若惊。

巴黎 时差7小时。

小康开始像患有强迫症一般把自己所能看到的时钟都调慢7小时 企图想与在巴黎的湘琪有一丝联系同样患强迫症的还有在巴黎的湘琪。

她语言不通 又没有朋友 看起来也不象去工作的。

她每晚在自己的床上睁着眼睛听头顶上的脚步声 猜想着住在楼上的人到底是谁。

她甚至连去餐厅点菜吃饭都成问题 于是买很多干粮回家吃 或者只在咖啡馆一杯一杯地喝着咖啡 一直喝到吐。

她必须要时时戴着从小康手里买来的表 倘若它突然消失了 她就开始到处翻找 那只表仿佛成了她的一个慰籍。

或者她在台湾的时候亦是没有任何人在身边的 因此她如此急切地想要离开 而那个最终愿意卖表给她的人就成了她唯一的牵挂。

我想知道她在拉雪兹公墓里站着看了很久的究竟是谁的墓。

后来在墓园的长椅上遇到JEAN PIERRE LEAUD 在她想要找出小康的电话号码的时候 她得到了这个陌生法国人的电话与姓名 忽然间使她安静下来蔡明亮把片子的高潮还是习惯性地放在了最后。

妈妈拿爸爸用过的枕头自慰 回过神来究竟还是一个人空落落躺在床上。

小康因为无法忍受妈妈的神经质 吃住都在自己的车里 湘琪给他的蛋糕放得太久已经腐坏了 他居然就这样毫无顾忌地将它扔出了车窗 妓女 激烈地发泄性欲 一箱子手表被窃走 所有该留住的都没有了。

湘琪与叶童暧昧的亲吻后 依然没有找到她需要的温暖 在离开之前 神色慌张地在叶童的床上寻找手表 巴黎似乎很冷 冷到湘琪的眼泪冻结在布满血丝的眼眶上苗天在巴黎公园的出现太让人惊讶 那个拿雨伞勾起浮在湖面上湘琪的行李箱的动作仿佛让人感到了一点温度 只是 所有的一切定格在巨型摩天轮与渐行渐远的苗天的背影上后来去看片子的官方站 在“细说伙伴”一栏里看到 湘琪在巴黎地铁站遇到的华人居然是陈昭荣扮演的 他当时已经因为电视剧大红大紫 而蔡明亮一句话 他就千里迢迢跑到巴黎去演一个路人甲。

看到这里我几乎是抑制不住地感动。

这足以说明蔡明亮一伙人已经几近一种行为艺术。

即使有大众的认可 所谓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 还是需要一些个别的、确凿的、细微的与自我的东西去体现本身真实的价值 而它们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力量 去感染。

与被感染下楼的时候 我问熊这片子好看不 她不假思索地用力点头。

我想她也应该在心里默默回想过好几遍了 很明显 她开始喜欢他们只是请你记住 蔡明亮的作品不是寂寞的药 却是寂寞的食物

 5 ) 思念

父亲的幽灵就附着在李康生送给陈湘琪的那块手表上(这也是父亲为什么最后出现在法国)因为最后那只手表去了法国。

他将台北所有的时钟都调成巴黎时间表面上是在思念陈湘琪,实际上是在暗合父亲灵魂依附的手表上的时间。

小康可以毫不犹豫的丢掉陈湘琪送给他的蛋糕,却不肯再带上任何一支新的手表。

你那边几点?

是蔡明亮向父亲发出的一声轻柔问候。

 6 ) 梦幻联动特吕弗,《你那边几点》结构解析

我们做了一期节目,欢迎来康康!

本视频出现的蔡明亮电影片段得到了©Homegreen Films/汯呄霖電影授权,感谢蔡明亮导演工作室。

《四百击》对蔡明亮有什么启发 《日子》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

什么是手工电影?

为什么说蔡明亮是剧本结构大师?

《你那边几点》的结构详解 《你那边几点》里的“四百击彩蛋”揭秘 为什么蔡明亮的电影必须在电影院观看?

美术馆是不是未来艺术电影的新出路?

为什么威尼斯电影节颁奖前蔡明亮确信自己会得奖?

如果看不懂蔡明亮的电影怎么办?

微博观看:https://m.weibo.cn/1221545754/4580762147882875油管观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nsmu9hwF5s

 7 ) 你那边几点

小康把能看到的钟表都调成了巴黎时间,小康妈以为死去的小康爸回来看她, 湘琪在乎她的表的行踪,小康爸钩起漂浮的箱子走向摩天轮。

突然下起大雨的下午,我又看完了一部蔡明亮的电影《你那边几点》。

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思念的电影。

由于是思念所以是空想,是不可触及,是一厢情愿。

小康妈对小康爸的思念是强烈的,湘琪对故乡的思念是依赖的,为了联系上这两个人物,小康的思念是双重的对父亲隐性的思念,对这个在天桥上买他手表送他蛋糕的女人显性的思念。

思念把每个人物的世界包裹着,互相看不见,给不出,堆砌在身体里。

也许,漂在湖面的那支黑色皮箱,饱饱鼓鼓的黑色皮箱,装载着的就是这种没着没落的感情吧。

这个皮箱的意象在接着的作品《天边一朵云》中也出现了。

虽然不是这一支,因为是白色的,但要传达的东西似乎还是有关联。

因为看的顺序有问题,所以自己很清楚这三部电影的关系《你那边几点》《天桥不见了》《天边一朵云》。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这个样子,但我看反了。

顺序安排的暗号是关于表的台词:湘琪去巴黎前买了小康的表;回台湾的湘琪问“天桥上卖表的那个,你知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湘琪问小康“你还在卖表吗”。

可见对白在蔡明亮的电影里是物以稀为贵,重要到不行才会讲出来。

用极少的对白表达出清晰的故事脉络是蔡明亮的招牌,喜欢这种看似松散实质逻辑性极强的表达方式。

上一个镜头里出现的东西你要看仔细,说不定哪一个物件就会暗含在下一个镜头中并扮演重要角色;上一个镜头里突兀的东西不要疑惑,下几个镜头自然会进行解释。

日常动作的表达和道具的运用以及豁然开朗的情景设置让蔡明亮的电影有迷醉人的趣味,至少我如此觉得。

我看着小康爸走到饭厅,端饺子,坐下,抽烟,叫小康,转身到阳台,把阳台的花草搬到另一边,仔细观察的我知道这些动作是在说故事。

语言的表达只是浮夸和不可控制的,动作却说不了谎。

语言是快餐,一句一句奉送到你耳朵里,不管是口水旁白还是高深语录都会禁锢你,而行动不会。

每个人独特的动作习惯传达到你眼里激发的是你独特的认知,因为那些小动作是用再多语言也粉饰不了的。

猜想蔡明亮就是想用戒除废话的方式,将人类的生存状况原本地展现在屏幕上。

看啊,这世界就在你眼前飘动。

除了表达的方式,蔡明亮电影表达的内容也由于方式的不同而更加无法阐明。

既然不是用语言表达,也就很难用语言描述。

蔡明亮说没有什么看不看得懂,有那种触及到的感觉就对了。

事情没有遇到过,感受却曾经承载过,没有体会的人就很难理解。

我看《天边一朵云》能看哭,别人不会,那是因为女主角的心情是什么我明白,只是说不出也说不清。

看完《你那边几点》再翻出《天边一朵云》,直接跳到把我惹哭的那段看,还是难过再难过,我明白我了解我懂。

连续看蔡明亮的电影,让我对常以内裤形象出现的小康的身体再熟悉不过了,他身上什么地方有道疤我都知道。

小康是个演员,却让人觉得他是路人甲,因为表演实在太自然。

我第一部看的是河流,看到一半才确定他就是男主角。

当时就想这个男主角也太惨了吧,接个这么难为人的角色,我甚至以为他真的患有脖子类疾病。

等全面接触才发现,他是从头惨到尾,已经惨了有十多年。

也许小康和蔡明亮自己都讲不清是谁改变了谁。

当蔡明亮无意间让闲逛的小康参与了单元剧的演出后,他们在电影上就再没分开过。

之后的若干部电影简直就构成了小康之后的整个人生。

蔡明亮在新片《黑眼圈》的电台采访里也说,固定用小康这一个演员,通过多年在荧幕上的合作,其实也是一个生命发展过程的展现。

导演、演员、观众在一起成长,一起衰老。

他感谢小康把生命献给他的电影。

我想小康也感谢他吧,因为小康自己也开始当导演了。

如果不是那场邂逅,小康大概永远都只是生活中的路人甲。

关于07年这个夏天的记忆似乎就是看了很多蔡明亮的电影,而且准备看全并一直看下去。

河流、爱情万岁、青少年哪吒、天桥不见了、天边一朵云、你那边几点,看过了,还有洞、不散、黑眼圈和几部短片,没有看。

看完后我会按小康年龄增长的时间顺序再看一遍。

找到一部和自己气场吻合的电影非常不容易,找到一系列这样的电影就更加难得。

感谢这个夏天遇到蔡明亮。

蔡明亮是低低大力推荐给我的,说我肯定喜欢,这才促使懒惰的我找来看。

谢谢低低。

 8 ) 人心是孤岛

如果把我们普通人日常的生活拍成电影,放大在萤幕上,会不会也这样的闷,甚至更闷?

但平凡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一个人的世界很长,一群人的狂欢很不真实,因为很快又是一个人了。

这样的影片用什么的视角解释都不过分,它的主题可以关于寂寞,也可以关于亲情,还可以是对生活的解读。

感动的细节很多,看到老太太跟鱼的对话,饭桌上多盛的一碗饭,母子俩个对用纸糊门遮光的冲突,这些场面尤其刺中我,眼泪更无法抑制不住的流个没完。

人心是孤岛,不知道什么时候心底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就被触动了。

不多说了。

 9 ) 怎么就能把寂寞拍得这么赤裸裸?

很久没看蔡明亮的电影,但他的名字是印象深刻的。

今天朋友推荐,重温下他独特的风格。

他怎么就能把寂寞拍得这么赤裸裸?

父亲去世后不去卫生间而选择用塑料袋、饮料瓶解决、把所有钟表都调成法国时间的小康,总想着他要回来,午夜做饭、跟鱼聊天、封闭光线、盛装幻想的母亲,执意要买老板自己手表的女主,在咖啡馆和陌生女子攀谈的叶童,拿走钟想要吸引小康的胖仔,甚至地铁轨道对面惊鸿一瞥的路人。。。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些人物与剧情莫名其妙,但深知寂寞的人会被触动,甚至会湿了眼眶。

女主未必是蕾丝,小康也不是街头的常客,也许都是因为。。。

太寂寞。

最后那个摩天轮,好像一个巨大的时钟,逆时针转动,就可以把小康的爸爸带到巴黎,带到女主身边么?

许多构图特别棒,对角线、透视、各种对称,宛如油画的卧室布置。。。

女主也叶童吻戏的拍摄角度与光线实在唯美。

最喜欢的台词是小康问以后是不是都半夜吃晚餐,母亲那句:“你懂什么?

配合下你爸的时间会怎样?

”倔强又温柔。

如果新海诚是足控,那这部影片让我怀疑蔡明亮是腿控,那些腿部的线条,确实很性感。

 10 ) 孤独最后的慰藉——身体?

为什么献给小康的父亲,我觉得他们谁都不思念。

他们就是压抑,孤独,父亲在,小康也不会好过,这种孤独和社会有关吗?

我问11,他们为什么没有朋友?

11说,蔡的电影里人都是这样的,一种极端的状态。

孤独最后的慰藉,只能到身体,所以后来拍乱伦。

蔡的剧本应该很简单,每个场景一句话就能概括,全靠演员演,有时,慢的揪心,佩服演员。

这片其实有情节,也有高潮,后来三个人一齐找到慰藉,哪有这么巧,刻意为之,才是电影。

我想,真实的人生可以是本片这样的,别人不说的东西,他拍了出来。

真实的人生也可以是《天水围的日与夜》那样的,孤单也自在。

真实的人生,也是你我这样的。

《你那边几点》短评

寂寞纯黑如夜,甜蜜如糖,醇如酒。但是现在我却受不了寂寞了,因为它不再是过去那个样子,既不黑,也不甜了;而是惨烈如白昼。

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太多的细节。。。在苦闷的煎敖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现在是凌晨两点零四分

6分钟前
  • justrockall
  • 推荐

因为这片子,爱上的《四百下》。这告诉我一个常识:要想爱上法国电影,须先爱上台湾电影。然后一起强烈地热爱台湾和法国电影。

11分钟前
  • 梅生
  • 推荐

“只能看出深深的悲伤孤独,而所有的孤独最高点体现在结尾的三组情欲场面同时迸发了。母亲失去老伴后无法自拔的思念与孤独,在她用老伴的竹篾枕头悲伤的自慰时是全局最震撼的画面;康生半夜里在车里与站街女车震发泄;湘琪的巴黎飘荡,在同性关怀的夜晚索吻而渴望温暖或安定的心被淡淡的拒绝。带着最后一点倔强离开,也带着最后一点倔强而崩溃”

13分钟前
  • 无复烟火
  • 还行

8.0/10。①三条线并行:台北的男主对有一面之缘但已去巴黎的女主的暧昧想念(甚至试图过巴黎时间);男主母亲对她逝去丈夫的思念(甚至总觉得他的灵魂回来了);女主在巴黎无聊孤独并不快乐的各种生活。②疏离氛围的营造:极少的对话/台词;零画外配乐;全程皆是固定或运镜缓慢的长镜头;环境音/杂音;大量通过强化音响反衬人声的稀少;大量疏离的构图/摄影。③作为主情绪电影不该用群像并行叙事(问题同质于《河流》);女主那条线有些情节较缺乏趣味(也许是因为生活细节的捕捉不够深入有力,也许是因为影像表达较冗余,等等)。

16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四星。8.3/10。男主对一面之缘的女主单相思,问了巴黎那边几点;女主在巴黎无聊孤寂的生活;男主母亲逝夫后的孤单思念。男主小便袋/瓶里、时间:表/钟/你(女主/可能也有逝父)那边(巴黎/阴间)几点、家里的鱼缸/鱼、男主租碟看<四百击>、男主母亲枕头自慰、女同性的短暂亲密、摩天轮、幻想的男主父亲的灵魂。

18分钟前
  • 千千阙歌
  • 推荐

闷骚极,对此,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像一位无聊的老师,通过一种无聊的方式,讲述了一门无聊的课程,综上所述的无聊透顶,形成了一个无聊的生活过程。

20分钟前
  • Morri ✨
  • 较差

我的豆瓣电影1800,献给蔡明亮。蔡明亮的固定长镜头和侯孝贤是不同的味道,蔡明亮的吃饭和小津来自不同的世界,但我还是喜欢蔡明亮的。

25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生活有时也会特别孤独,经常是一个人独坐窗台直到天明,日日如此夜夜如此。长此以往人就很容易成为一具躯壳,再也没有一丝生气。这时候如果突然有人给了他一丝光亮,便如同一道希望之光,使早就枯死的心重新鲜活起来。如果没有了现在,又何谈以后呢?有时候生活过成这样纵然有自身不努力的成分,但也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只能混沌度日。我也希望未来能有个人成为我的光,伴我度过这无尽难熬的漫长岁月。

28分钟前
  • TimmyConnor
  • 还行

有段时间真是活成了你那边几点,以及现在看来拍得实在太投机了

29分钟前
  • Choux
  • 还行

死gay佬忒无聊

33分钟前
  • 萌犬史努比君
  • 较差

只有真正体会了才知道吧,生活如此空虚寂寞。找点事做吧。这种时候看这种片真是内伤

36分钟前
  • 古怪因子
  • 还行

越来越受不了这种毫无剧情节奏缓慢的文艺片了,好多像碟卡死了一样的长镜头啊!片中生活都那么压抑,人物都那么即墨。还以为他妈是单纯地思念他爸,却原来是想男人了,真的四十如虎么?……

41分钟前
  • 秦幽轩
  • 较差

相機對人的視角没有一个不是有點古怪,哪怕躺着看四百击,坐在长椅上睡觉,连最後一個鏡頭都不是對稱的... 李康生跑到大鐘樓上面用桿子轉指針,在樓頂喝法國紅酒,所有的plot似乎已經可預測,包括每一部片必出現的煩人宗教活动和長鏡頭拍男性尿尿。重複動作,這部是天橋上砸手錶一分鐘,書店的鐘錶一直响。同性元素,這部是換成女的。長鏡頭裡認為最有意義的應該是四五分鐘母子對打,畫面右下角有一條無辜閃光的白色大魚,在片里沒有任何human connection的一群人裡還挺浪漫的。

45分钟前
  • 0000
  • 还行

台湾地区和我们闽南(泉州)地区的风俗果然挺相近,我们这也有逝去的亲人会变成动物回来“探亲”的说法。

4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好,真好。我近乎痴狂地调整时间 在你的点吃饭、睡觉、自慰或做爱,以求与你的世界相遇。不同群体的孤独被串在这样一个剧情里 细腻的铺陈,最私密的最情绪的时空被撕裂开,全人类的共情。凌晨女人偷走一箱时间,母亲随后走出阴阳世界,旅人的行李飘向远处,我眼里寺山修司之后钟表玩的最好的。结尾四百击配乐在长久压抑之后太动人了,真正的致敬。

52分钟前
  • 力荐

蔡明亮:蔡導懷念「四百擊」之情,表露無遺,女主角在法國語言不通的隔離及寂寞感,一貫的淡然及疏離。

54分钟前
  • echo
  • 还行

个性的蔡明亮,个性是个性了,但是文艺片既不文艺,又无美感,现实主义?这不是电影艺术,在我看来是属于把纯文学剧本没有艺术加工的copy到了电影里。我知道他想表现毫无亮点的普普通通的人物各自的寂寞、孤独、茫然、无助……,但我心里的电影艺术不是这样的,这种已经近乎流水账的纪录片了;唯一艺术性的是最后十五分钟,艺术是抽象提纯出来的,自然是不需要艺术家再copy一次的。

55分钟前
  • Z
  • 较差

我这里夏至未至 你那边现在几点?

57分钟前
  • Prayer
  • 还行

metrograph 35mm太美了。这片网上没高清,下过最好版本的dvd画质色彩相差太多了。。。有幸看胶片真好嘻嘻。第二部蔡明亮,觉得比《爱情万岁》好看很多,而且类型应该标“喜剧”啊!永远爱独处的人和ta们试探性的寻求连接旋即又缩回的故事

1小时前
  • Zaggy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