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一段严肃的感情,说有多相爱是扯的。
我更喜欢电影里各种绚丽迷幻的镜头,桑格莉的叛逆迷惑,奥斯特的五颜六色,桑格莉家那豪华乡间别墅外夜晚如夜明珠般的林间路灯,乡间蒙蒙的绿色中相缀着少女各种香甜激情五彩冰纷的泡泡,色调浓烈,暧昧又伴随着心悸,香苦香苦滴,有种黄昏时晕眩的末世感,仿佛前方一切都不复存在。
青春的绚丽和叛逆的迷茫由视觉影像展现得淋漓尽致。
两位女主颜值都很高,加一星,桑格莉其实挺中性的,不过作为一位飞行员,如果她能更T一点,那老娘一定更兴奋喵
戀戀飛翔-從愛生長一部成長類型的片子,愛情常常是推導因素,戀戀飛翔也不例外,但我更願意用「生長」一次來形容它,生長從內涵上來說和一般的成長是同意的,但從外延上,這部片子會讓人莫名聯想到夏日浸泡在玻璃水杯中的一片漂來浮去的檸檬,這樣說來未免抽象,但不能否認這部片子有種別緻的氣味,因此我更想用生長來形容它。
影片的每一楨,幾乎都可以截取來做明信片。
取景上,陽光、草場、月色、河流、藍天、白雲,再配上夏天這一背景季節,以及充滿現場感的環境音,讓人很難拒絕它的野生、明亮、亦幻亦真,也很難拒絕其中的「萬物生長」。
這樣的生長再配合女性導演獨到的拍攝角度,比如女主Sangailes為克服心理障礙,去登高,去望遠的時候,畫面不止一次得以她的視角呈現,或是緊貼她的脖子從背後看過去,角色內心細碎又蓬勃的生命力,就這樣被展露得細膩又豐富。
成長電影,都會紀錄對比。
戀戀飛翔中,Sangailnes和男生、女生做愛,是對比;兩位女生在一起、不在一起的不同狀態,是對比;Sangailes和Auste兩個角色本身,更是對比。
這些對比,也可以說是變化,最終統一到「愛」和「生長」的主題。
「愛」是兩個人的關係,又是一個人選擇另一個人的過程;生長是各自的成熟,但又抹不掉相互的作用力。
為了這樣的矛盾和統一,導演在選演員上,是很有意味的。
Sangailes身體很瘦、但線條夠硬,害羞敏感但個性極強,片中常拍攝她在自己房間裡睡覺的樣子,就像被籠什麼透明的東西籠罩,離現實很遠,這是她自己一個人時候的懵懂混沌的狀態。
片中還拍攝她洗澡的過程,她騎車的樣子,這些是她破殼的過程,我們可以試著這樣理解:洗澡的時候她渴望愛情,騎車的時候她想找到自己。
最後就是她開飛機的夢想,是必須要她順利破殼才能達到的。
在片中,她常常無規律得跌落在這幾種狀態當中,她拿刀片劃傷自己,和母親對峙,撥弄陽台上死落的蟲子,燒掉Auste做的衣服,深夜去游泳,都是證明。
我總覺得,這個角色的生長過程是需要多方面的破殼的,但影片以她終於掌握開飛機的本領為結束,讓我不免有些失望,如果不是女主夠美,我幾乎要說這交代不負責任,雖然不得不承認,一部電影需要結尾。
Auste作為另一個主角,喜愛皮草,喜歡給愛人做衣服、拍照,大膽而精怪。
我對她最深刻的印象在於:Sangailes和她吵架後,她和母親那段看似可有可無的說話,她把麵粉揉在自己額頭時候的樣子,這讓我不願意用勇敢主動這樣太明確的詞去概括她的性格,如果真有這樣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我會認為她的性格裡還有太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但影片中,她充當的是一個挖掘者的角色,她搭訕Sangailes,鼓勵Sangailes,最後她站在一邊,等著Sangailes把自己和因飛機起飛而刮起的青草一道,留在身後,那一瞬間,我覺得她老了十歲,這是她叫人心疼的地方,但這就是她會做的事情,導演對這種「不得不」環節的處理,還算到位,至少讓我感受到了,愛和成長背後,那些稱不上犧牲的犧牲。
愛情片少有不浪漫的,雖然浪漫的含義早已被泛化,甚至常常故作浪漫。
戀戀飛翔雖然不是法國電影,但會讓我想到一句話:「如果你沒有被法國女人吻過,那麼你從未被真正吻過」。
好吧,我说的不是丹麦女孩卡罗尔。
她,清瘦冷漠,像有厌食症的T台GIRL,漫不经心,喝着一支大瓶装奶,她望着度假别墅的草坪,妈妈正在做瑜伽……这个夏天,她17岁。
她叫桑格莉。
《桑格莉之夏》是奥斯特制作的那条天空蓝的小蓝裙,干净清爽小优雅,搭一副针织破洞马海毛手套,又有点型格耍酷小叛逆。
北欧小国立陶宛,秉承俄罗斯的传统,有芭蕾舞女演员,飞机空中花式表演,森林,冷水湖泊,极短而又有点寒意的夏天,和《夏天遗失的27个吻》里的浪漫诗意。
她,甜美热情,热爱女红,普通人家女孩奥特斯,被桑格莉仿佛性冷淡的高傲深深吸引。
她们年纪相仿,她却需要四处打工养活自己,甜品店店员,节日礼仪小姐……还好,她有一个暖宝宝一样的妈妈,在她被任性的桑格莉伤害的时候,给她做“盐”和“糖”放一起的小饼干。
桑格莉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经常去她家别墅附近的机场看飞机。
和平凡的奥斯特相比,桑格莉是忧郁而病态的,她被她的酷所吸引,她喜欢她的温暖。
奥斯特在桑格莉道歉时说,你知道我对你是最好的。
这种经典的青春组合似曾相识,在去年上画的国产电影《少女哪吒》中,王晓冰和李小路也是这样一对好朋友,一个是动不动就感觉难受的任性小公举,一个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侠女。
《少女哪吒》将少女的基情停留在友谊阶段,《桑格莉的夏天》却肉帛相见,满屏活色生香。
《桑格莉的夏天》最显著的标签就是“女同青春片”。
为了猎奇而观影的不在少数,在我看来,她们并非天生的蕾丝边,她们是普通女孩之间的嬉戏和成长,只不过这种嬉戏和成长里自然而然地包含了性爱。
桑格莉刚刚加入到奥斯特的朋友中时,开车的男孩子就和她对上了眼,那天愉快地玩完后,桑格莉看着那些高压电塔说很美(她后来为了克服恐高症就是爬的这座塔),男孩停下车,说她的耳朵长得有趣,两人心照不宣,玩了回车震。
只是桑格莉面无表情,似乎她不仅是表面的性冷淡,而是骨子里冷淡性。
第二次篝火派对,男孩从鱼肚子里剖出了一条长虫,众人做恶心状,桑格莉却抢了男孩的风头,她将长虫放在鞋尖,绕在手上,男孩忍不住拎起丢得老远。
在我们地球人的文化里,男人的面子始终是一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撕开它的女人都叫女汉子。
女汉子桑格莉这次在高塔前未做任何停留,骑上自行车径自离开。
桑格莉的异性性爱冒险到此结束。
少男少女其实是无法真正理解和相爱的,都说那时候我们不懂爱情,其实是因为那时候我们不懂异性。
但是同性却不同,同性对你的小确幸小痛苦几乎是秒懂。
奥斯特第一次看到桑格莉手上的伤痕时,她就充满同情地数出一只胳膊17道,一只14道,她知道她总会凑够17道的。
17,刚好是她们第一天见面抽中的号码,那个号码可以让桑格莉免费享受和飞行员同飞。
但是,桑格莉放弃了,她回到家就给自己添了一道刀痕。
她第一次这么干是因为妈妈说她不配叫桑格莉,她的名字是力量的意思。
跳芭蕾的妈妈曾经生活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她在生活中的状态还是一个舞者,不停练习着,好像随时会再登台。
明星妈妈是每个孩子的噩梦,她们因为出色的天赋和努力成为明星,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总是能被那种光芒灼伤。
桑格莉内敛而沉闷,她没有继承妈妈的舞蹈天赋,她喜爱飞行却胆小如鼠,还有恐高症,飞行对她来说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白痴梦。
好在奥斯特及时出现,这个导演派给桑格莉17岁的成年礼,一个心灵的疗愈者。
桑格莉告诉她,自己做了一个梦,刀具掉进了浴缸,最后变成了奥斯特戴在头发边上的海螺。
海螺的意象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桑格莉去奥斯特的家,她赤裸着让奥斯特量尺寸后,她的手滑向桌边的大海螺的缝隙,那是奥斯特第一次看到桑格莉的裸体,桑格莉对这个丈量自己身体的人产生了欲望。
第二次是在湖边拍照,奥斯特的发边别着一只小海螺,桑格莉凑近它听大海的声音。
第三次同样是凹造型拍文艺照,桑格莉告诉奥斯特自己的梦境,自虐工具变成性欲望符号,桑格莉已经从隐秘的惩戒的痛苦和快感里找到了替代它的东西,是的,自虐对于自虐者而言是痛并快乐的,就像自慰带来的满足。
SO,那日黄昏,她们穿着星星点灯的裙子,在野花遍地的草丛中第一次尽情地撒欢,桑格莉的性冷淡消失了,她成为了一个正常激情的女孩。
这爱的色放给了她力量,她第一次一个人爬进了机舱,幻想着在天空俯瞰大地。
更进一步的治疗,是奥斯特让桑格莉躺在浴缸里,手臂画上伤痕,地上一滩血迹,COS梦中自杀的场景,心理学里释放黑暗情绪的方式如同挤掉伤口上的淤血和脓。
桑格莉再次在手臂上划下一道伤痕,奥斯特在自己的腹部划了一道,You jump, I jump! 这种共情如同最强的爱情誓言。
划伤痕的自虐在这里变成了爱的仪式。
桑格莉充满迷恋地亲吻着奥斯特腹部的伤痕,她们浑然一体,尽情尽性。
她们的精神之爱使性爱获得了更多高潮的奖励。
但是问题始终存在,只要桑格莉一天没飞上天,自我无法得到实现的焦虑和痛苦就会存在一天。
桑格莉被高傲掩饰的自卑随着飞行体验的失败最后爆发出来,她再次割伤自己,和奥斯特绝交,烧掉她们情感象征的小蓝裙,甚至一度跳入湖中想自杀,但是呛了几口水后,她开始挣扎,她开始湿漉漉地爬回栈道,栈道旁的灯如同机场安全降落时的指示灯……死过一次的她终于明白,她必须独自面对自己的梦想和恐惧。
第二天,云淡风轻的早餐时间(与昨夜黑暗湖水中致命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她第一次问妈妈站在舞台上的感觉,妈妈说当你站在后台等待时,你感觉心都要跳出胸口了。
但是一站上舞台,一切都消失了,音乐响起,你就被它抓住,全心投入。
这就是桑格莉想要的自由。
当她开上飞机,做出电影刚开始时那些特技飞行师们才能做出的自由落体旋转动作,如同一只急速下坠的鸟。
这就是她释放能量的出口。
她所有想要做到的就是这个,天空才是她的舞台。
她重新找回了奥斯特,请求她的原谅。
她开始爬那座高塔,为了治疗她的恐高症。
这个不动声色的关于梦想如何在生死边缘挣扎,爱的能量如何拯救绝望和恐惧的故事,衔接自然,构思精巧,前后呼应,看似平静甜美的少女生活,却处处暗藏杀机,残酷青春为何残酷,只因太多内心戏。
做出决定的年纪,也是对自己惩罚和责难的最后期限,17道伤痕是17次对自己的失望,17次不可饶恕的自我惩罚,17次,够了,不能再多了!
这个夏天,桑格莉在奥斯特的帮助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两年后,奥斯特带着她拍的照片去找桑格莉,桑格莉一身飞行员制服,飒爽英姿让奥斯特惊叹,这个让她着迷的女生已经成为了一个自带光芒的气场女王,她可以让男人和女人都为她意乱情迷,她塑造了她,却也正在失去她。
那杯一口没喝,令人惆怅的爱尔兰咖啡知道她。
跟随新新人类成长的步伐,青春电影在不断进化,《桑格莉之夏》有种北欧天气一般凛冽而清澈的气息,虽然内在逻辑非常强悍,但表现出来的镜头语言却是散淡而随意的,与青春的慵懒和沉迷气质配合得恰到好处。
观影的快感就像片头和片尾出现的花式飞行表演,令人心跳的自由落体,在即将触底时绝地反弹。
除了奥斯特人物塑造相对扁平,记忆度欠缺,以及自虐的梗有点熟烂,其余都精妙无比。
当人们惊叹立陶宛这个才6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拍出这样的电影时,你或许不知,该国现任总统格里包斯凯特就是位金发美女,他们拍出这样的电影一点也不奇怪啊!
今年三月,一部同样是飞行题材的港产青春片《那一天我们会飞》即将上画,这部香港的《我的少女时代》里充满了90年代的港式青春的怀旧元素,《少女哪吒》怀了一把大陆小镇青年少女时代的旧,《我的少女时代》怀的是台味的少男少女们的旧,《桑格莉之夏》不用怀旧,让全世界通过网络分享它的人深深感动,谁说言青春必怀旧?
当下的青春就是最好的青春,我们需要的只是发现的眼睛和表达的技能。
文 | 徐佳含 (Heidyroyal Tea)这部电影的英文名“Summer”似乎并不足以表达它的美好。
在立陶宛,也就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这部电影就叫做“桑格莉”(Sangaile),也就是片中女主人公的名字。
电影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电影手册》将它比作英格玛·博格曼的《不了少女莫妮卡》,“令我们在观影后许久仍为之惊喜、震撼。
”《桑格莉之夏》讲述了17岁的桑格莉与一位同她年龄相仿的少女相爱的故事。
随着爱情的萌芽,一个桑格莉隐藏依旧的秘密被曝光:桑格莉梦想成为一名女飞行员。
这样的手法我们似乎已经屡见不鲜——之前已经有不少关于青少年的电影都是通过这种有形的活动来隐喻一个肉体上的发现。
然而,在这部影片中,飞行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细枝末节,而是影片重要的驱动力所在。
在影片后三分之一的部分,桑格莉不断训练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症,学习了驾驶技术,最终在那个深爱着她的女孩的目光中起飞。
这样的转折背后隐藏了太多的含义:这是一种对于独自在空中翱翔的欲望的肯定,这注定与两个人永远“捆绑”在一起的愿望相违背;这是一个勇敢的、冒险的结尾,像是在影片主人公和观众之间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明明还有那么多要讲的故事,却不得不在此戛然而止;这也同样是导演质问、抨击世界的方式。
桑格莉毕竟不是莫妮卡,她没有那么好斗,因此这部电影久久停留在私人的、隐秘的范畴;然而,这个结尾却赋予了全片更为旷远的意义——桑格莉最终成为了飞行员这一转变带来的是放逐、是解脱,带她逃出了那封闭、压抑的卧室,更逾越了她生活的小村庄。
《电影手册》是这样称赞这个结尾的:“这时,我们想到的不再只是博格曼,而是让·格莱米永:天空属于她。
”<图片1>在飞机驾驶仓内,Julija Steponaityte所饰演的桑格莉的面孔和身体实际上都是被遮挡住的。
她的年龄、性别都十分模糊,这赋予了她一种躁动不安的美丽,一种不那么恰当但又如此令人着迷的力量,她即有镇定、疏远又怀有激情与冲动,这两种特质总是交替出现:当她在家里割伤自己时,她冰冷、抑郁,当她的感情遇到一点点小挫折时,她疯狂、挣扎。
而银幕上的另一个姑娘奥丝特则像一个中转站一样,无条件地接收着这份迷人的魅力。
从两个女孩第一次相遇起,她们之前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奇妙系统。
奥丝特付出了她的全部:她无法移开的目光,她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的创造力,和她不动摇的爱。
她的活力与桑格莉的压抑和懦弱截然不同,因此影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女孩间能量的传递而展开的。
她们之间的故事正式开始于桑格莉同意和奥丝特玩儿一个游戏,而最美妙的场景莫过于每次奥斯特注视着桑格莉那脆弱身躯的眼神,足以令时间凝固——在河岸边,桑格莉捉弄一条虫子来挑逗奥丝特的眼神;在房间里,桑格莉赤裸全身好让奥丝特为她测量尺寸……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音乐中常常出现颤动这一主题,每当桑格莉的脆弱一面得到考验,这一主题都会出现,紧紧控制住影片。
《桑格莉之夏》中的情色部分正是对桑格莉的脆弱的一种反抗,这些事情都是桑格莉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处理过的,它们更像是一场游戏。
<图片2>《桑格莉之夏》的剧情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用《电影手册》话说,“是因为它并不是按照一个概念性的逻辑编纂的,而是按照某种只能开在银幕上玩笑或游戏的方式处理,然后故事就是在玩笑中渐行渐远。
” 这样的剧情处理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奔放的气息,而这正是导演Alanté Kavaïté在2006年的执导的第一部电影《聆听时间》中所缺失的。
《聆听时间》太过于局限和封闭,而与之相反,桑格莉的路途是开放的,它超过了夏天这一时间范畴,甚至溢出了电影这个载体,正如影片结尾处的零星信息所暗示的,它正准备重新起航。
飞行的愿望掌控着影片的节奏、片中人物和观众,就好像是桑格莉的这个被曝光的秘密控制了整个叙事,只为了立即将她送上云霄。
而此刻,奥丝特目送着飞机毫无眷恋地离她远去,但高兴却掩过了悲伤:桑格莉找到了从今以后最适合她的游戏。
此时回想电影开篇,一个远景镜头,主人公还没出现,在这个镜头里摄像机跟随着一个特技飞行的表演。
导演在此使用了一种纪录片式的手法,并没有急着将任何叙事与之相连,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注视,仅仅是为了给观众一个关于飞翔的强烈的感官体验,直到一个半小时后,这段影像才产生了回响——两种无拘无束的感觉相互回应。
很少有电影能够像《桑格莉之夏》一样完美契合于两条称之为自由的切线之间,像是为了更好的抓住那个爱的夏天的颤动,和分离的美好。
本文首发「深焦」(Deep Focus)公众号,欢迎转发,请勿转载。
<图片3>「深焦」(Deep Focus)一份以巴黎为据点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院线与艺术电影的最新资讯和批评。
同时,我们也是欧洲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微信号:deep_focus新浪微博:@深焦DeepFocus
很美的故事,摄影剪辑都很有诗意也看得出别有深意,整个影片完整舒适。
也很喜欢关于青春和爱情的描绘,躁动的夏天叛逆的少女,一段互相成长的美妙恋情。
印象很深的是桑格莉登上天台哭出来的时候,奥斯特从身后抓住她的手腕,那种温暖很令人感动,她们在天台上相拥的那一幕是我最喜欢的画面。
重逢意味深长,奥斯特明显地还爱着桑格莉,但桑格莉已经放下了。
最后桑格莉的回头微笑,奥斯特的含泪笑容应该就是这段青涩情感的最好结局了。
《桑格莉之夏》有种北欧天气一般凛冽而清澈的气息,虽然内在逻辑非常强悍,但表现出来的镜头语言却是散淡而随意的,与青春的慵懒和沉迷气质配合得恰到好处。
观影的快感就像片头和片尾出现的花式飞行表演,令人心跳的自由落体,在即将触底时绝地反弹。
除了奥斯特人物塑造相对扁平,记忆度欠缺,以及自虐的梗有点熟烂,其余都精妙无比。
电影情节和这个年纪一样单薄简单,A与S的互相吸引和夏天一样短暂,A的温暖外放自由给S带来的治愈是永恒。
又转头看了很多影评,大家说得都对,但是我还是觉得那不是爱,就是一粒幼小的种子,在没有生长以前,阳光已经照到了其他地方。
从电影的角度感觉只剩暗面的浪漫,从艺术的角度依然很美。
电影一直没有看电影的人重要,看什么其实都很美好
“三條不能再多了。
”不愛看自虐,但是喜歡疼痛有度這個設定。
桑格莉內心充滿憂傷,和她母親一樣。
只剩渴望和無法擊退的現實恐怕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對立面。
但不是都能處理好。
有些事一個人來做總是不夠勇氣的。
桑格莉能收獲一個愛她的人,幫她直面種種恐懼,是一種大幸運。
愛人間,疼痛是可以傳染的,好彩有人在(表白奥丝特)。
奥丝特並沒有過多的言語安慰,要知道安慰在這種場景下用處不大。
奥丝特的直面讓桑格莉內心的黑暗物質變得不那麼自卑,可以說出來了。
畢竟現實裡有太多的人臣服在這種“錯事”的陰影之下了。
她點頭說讓你如此做,她也說三條不能再多。
除了眼神透露出這種共同的歷經的痛,和行動帶來的同化(我們都如此,並無差異)。
不加以評論,真好。
桑格莉之後還有自我面對,是主動來的克服。
到了某一點,這些掙扎過得也可以一個人面對了。
更進一步說,得到的是分手也不會帶走的,所以設定是就這樣分過手?
奥丝特眼神有很多欲言又止,但是桑格莉似乎情感波瀾不大,依舊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自我感覺奥丝特比起桑格莉來說更加真實。
或許內心的恐懼與自我都偏向虛構。
滿了就夠。
说起我的17岁,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天天在走廊外等着心上人路过去上厕所的时候,为此每次下课都第一个冲出来,好像背后有人追杀一样,还被同桌吐槽过。
但是那份心情,我相信有类似经验的会懂。
看这部电影我的第一观感是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清澈的湖水,珊葛莉这个女主角的家我真的爱了。
一座好几层的木屋,简单的木制装修,坐落在一片森林处,前有庭院和草坪,周围有清澈至极的小湖。
法国立陶宛地区的美,已经被导演阿兰特·卡瓦伊特从特写和俯瞰镜头表现得淋漓尽致。
针叶阔叶林和湖以及阴天的美,都在影片中层层叠叠展开。
正所谓好山好水好故事,这部片很明显地反应法国人浪漫的天性。
才会让这部影片即使节奏慢都不会让人感到拖沓。
因为如果有注意细节就可以发现很多自然美,而不是过于雕琢的美。
17岁的少女珊葛莉是一位略带忧郁的少女,有股坚韧执着的劲。
清瘦倔强的特质也只有奥斯特能发现。
从一开始的出场就已经不同了,大概是一见钟情的吧。
从那个17号就开始了,不然世上哪有这么多巧合。
奥斯特这个角色真的很讨喜,讨喜到让我甚至忘了这部电影大部分是以珊葛莉的心理变化成长的过程。
你的生命里有没有出现这么一个人?当你处于低谷的时候,她就会带着柔软的光环而来,这个人是你的彩虹,欣赏喜欢你,不管你当时的状态是多么不好,这个人都觉得你在她心里很棒的存在。
而奥斯特这个人,她对于珊葛莉来讲就是那样特别的人。
这里有珊葛莉的情欲纠缠戏就能对比出来。
从一开始奥斯特对珊葛莉的热情邀约开始,前方开车的男生在车里对珊葛莉的观察与试探,性的暗示表达,从古至今都没变过,观察的,互相回望的,互相试探的,赤裸的欲望眼神,接收到了,也只是一夜共枕而已,即使在进行成年人的游戏,珊葛莉也还是望着那座百米高塔。
这时的珊葛莉内心并没有任何人进入过。
另外一个是与奥斯特的情欲纠缠,女性之间情欲往往来得更加细腻。
先是邀约到奥斯特家,展示她被充满各种东西的房间,满房间都是明朗色调,也向我们暗示奥斯特的性格,是温暖明亮的人。
再是奥斯特帮珊葛莉量身时,望着珊葛莉裸背渴望又克制的眼神。
同样地,奥斯特换衣服时珊葛莉偷偷探寻的小眼神,再到对珊葛莉洗澡的特写,17岁的身体仿佛犹如蛋糕那样可口,日光照在珊葛莉脸上,阳光像黄油般明亮。
是的,珊葛莉的心已乱了。
再到后面一系列的做衣服拍照,一起做高兴的事情。
感情日益积累,直到后面一起等太阳落下,裙子开始闪起了亮光,正如奥斯特作为亮光突然闯进珊葛莉的生命中一样,一切都水到渠成。
朦胧唯美的巫山云雨,此时珊葛莉专注于欢愉,她的内心是有奥斯特的。
这里奥斯特这样深情的眼神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来,在这场感情里,奥斯特是深爱的那个。
也是付出的那个。
奥斯特让珊葛莉承诺手臂自残的刀伤止于17道。
自残就至于17岁吧。
而奥斯特愿意在肚子上划伤3刀表示她的深爱。
这一场是爱欲,奥斯特完全走进了女孩内心。
到后面发现珊葛莉的渴望与恐惧,鼓励着珊葛莉,珊葛莉最后真的克服种种困难,她终于可以实现开飞机的梦想。
只是有些人注定只是陪你走一段路程。
当奥斯特看到自信肯定的珊葛莉时,她明白了,这时的珊葛莉已经走出阴霾,大胆踏入属于她自己想要的人生了。
反而不需要她了。
就像是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一样,狐狸只要看到金黄色的麦田就能想到小王子。
这场驯服来得诚挚热烈。
看到最后的,还是很希望每个人会遇到自己的奥斯特,即使最后要离开,这一次的旅途不负陪伴。
安静的病态的苍白的忧郁的女主和她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女友,又是关于成长,又是关于拯救,正能量的结尾。
我希望我也能救自己,可惜青春已逝,我知道我不会永远活在低谷,但不会像女主们那样借着青春的翅膀简单的起飞。
我的爱情,如果不能给我力量,至少也不要给我带来绝望。
今天是带着拧巴的情绪看的电影,带着跟自己和跟世界作对的心态看的电影。
瘫在床上,出着虚汗,活得艰难……
剧情缓慢而压抑
安静的镜头语言,每个画面都很饱满,美得像不真实的泡泡。两个妹子各种粉红,不经意就夏了夏天。这辈子估计是没机会了,下辈子一定要做拉拉~!
彗星雪顶的甜点。她们颜值真高。真不想看各种男女做爱的镜头了(女女如果男凝也不可),尤其在女同片里。短发家布置的真的恋物癖,好喜欢这个布景室内景。格式有问题,最后10分看不了
同性之间的爱情,我还是喜欢拍的细腻的
3.5 确实很美,但结局那些欲言又止真是小伤感。过完这个夏天,青春所剩无几。“没有人比我更关心你”,但是当不再畏高,那个情人是不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呢?
夜幕草丛中像萤火虫般点亮的裙子真的太美了!~ 又是风景如画,镜头语言好多暗示…青春叛逆疼痛成长…
作为剧情控 真的只能给两星 看得打脑壳
不算女同爱情故事,是一个少女面对自我的过程,直面对同性爱欲的尝试,这种尝试就像女孩直面恐高一样,用直面战胜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追求新的梦想。与爱情无关,爱情在这里是一种推动力,疏远的亲情所不能给的力量,是美好的成长,是一种年轻的心态和一种生活的态度。★★★
看了之后觉得 字真是个矛盾的纠结体 不喜欢女同觉得难以理解不正常 但有时候又好喜欢女生 真是。。。抽死我吧
&#34;湖水的秘密&#34; 前一个钟头特别美
一场恋爱,让我从阴暗爬行玉玉症变身阳光开朗铁t,这次我要夺回属于自己的天空
3.5 能听到声音,能感到细密的恐,能触到灵魂.
她一个人时,像花容月貌,她们一起时,像阿黛尔的生活,眼看着要发展成卡罗尔,又一打滑偏向了励志成长。电影手册认为结尾大胆冒险,个人感觉过度解读了,玩那么多花哨的MV,整体更像一个拼贴画。
7.0 非常少女的属性,割腕,自己做衣服,甜品,同性,野战,玩苍蝇,裸泳,喜欢blingbling,梦想上天。
分开几次才看完,剧情都是浮云,但折服于导演的审美,平常场景被装饰点缀得优雅迷人,两个天然美女在细腻的镜头下再添三分神采。
一般般。看不怎么下去。太文艺了么。
没看懂。
清淡了点
什么鬼。
唯美至极,余韵悠长唯美的小清新电影,讲述了两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见钟情的夏季。两个姑娘各有特色,一个是表面高冷内心孤独,另一个热情开朗而且对于自己所爱敢于追求。青春的印记稍纵即逝,这段记忆里,除了爱和梦想,她们又能在各自的生活里继续走下去吗,也许没有结果,但这就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