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许三观

허삼관,许三观卖血记,三观卖血,허삼관 매혈기,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

主演:河正宇,河智苑,尹恩惠,郑满植,赵震雄,李璟荣,金英爱,成东日,金秉玉,金成畇,张光,金成铃,全慧珍,朱进模,黄宝罗,南多凛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许三观》剧照

许三观 剧照 NO.1许三观 剧照 NO.2许三观 剧照 NO.3许三观 剧照 NO.4许三观 剧照 NO.5许三观 剧照 NO.6许三观 剧照 NO.13许三观 剧照 NO.14许三观 剧照 NO.15许三观 剧照 NO.16许三观 剧照 NO.17许三观 剧照 NO.18许三观 剧照 NO.19许三观 剧照 NO.20

《许三观》剧情介绍

许三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居住在某个乡村的贫穷青年许三观(河正宇 饰)喜欢上了同村最美丽的姑娘许玉兰(河智苑 饰)。传闻玉兰是小混混何小勇的女朋友,但是三观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憨皮赖脸的劲头说服了未来的老丈人,如愿抱得美人归。婚后数年,夫妻二人先后育有一乐、二乐、三乐三个机灵调皮的儿子,一家人的生活也有滋有味。但是一乐越来越像何小勇,引来村里人议论纷纷,这让许三观坐立不安,而他对玉兰、一乐的感情似乎也由此发生了变化。在那个卖血成风的年代,三观曾经用自己的血换来了钱。令他想不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人生里,他将不得不为了家人们一次次卖血,苍白羸弱,命在旦夕…… 本片根据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欢迎来到我身边华丽计程车行泡吧侦探3远古入侵第一季混沌武士伸冤人3超龙珠英雄向月亮祈祷的小丑百千家的妖怪王子商谍2圣诞吸血夜非常Y星人爱就爱到底缉拿杨枪枪巨石阵灾劫魂断太平智者无敌夺爱之冬不说话的爱捉奸侦探S-line火龙女午时三刻未成年~未成熟的我们正笨拙前行中~手足之争古寨警情急诊男女流星花园坚不可摧Rap出一片天

《许三观》长篇影评

 1 ) 此三观非彼三观

电影是很久之前就看到了,知道是韩国改编余华的小说,直到昨天看完原著,今天才拿出来看一看。

好多人都不喜欢原著被翻拍成电影,更别说是由别国来拍了,而我却一直觉得这很有意思,文学以一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本来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儿,更别提是由外国人来拍了。

好在韩国同天朝同属东亚文化圈,有着相似的伦理道德文化背景,这也使在大体符合原著成为了可能。

总体而言,电影同以前看过的类似韩国很相似,都是可以打上“家庭”“温情”“轻喜剧”标签的。

故事不足而一,但套路倒是蛮像。

也许我们无法猜到开头,却能看了一小半就猜到了结尾。

最后在高潮中贡献了几滴泪水,于是送走了又一部电影,在看过电影list中mark了一下后,没几日就抛在脑后。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韩国的这部翻拍版是无法做到同原著齐肩的,也许导演从一开始就没这么打算。

但无可否认,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因此,韩方买的其实是一个故事,而将这种故事植入韩国文化中,观众熟悉的,是会买单的。

由此,我们无法责备电影对“原汁原味”的无能为力,即使好多台词从原著照抄而来,换了个语境,换了种语言,也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再者,原著的价值所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色在与当时社会环境的连接和对人性的深刻描写中。

前者理所当然无法再现,而后者私以为电影也辜负了原著。

无所质疑,小说对人性的描写是深刻的,但这种深刻复杂却充满柔情。

从三观夫妇对何小勇一家的痛恨无法原谅到劝说一乐给小勇叫魂,到最后路上碰到的来顺来喜兄弟的好意相助,小说对每个人的描写都入木三分,看了叫人叹息却最后欣然。

而电影却将人性模板化了,除了对三观一家性格着墨些许外,对一群配角描画却略显单薄。

这从何小勇死后三观上门向何家借钱就可以看出。

不过也许是电影时长有限,无法一一详细刻画导致。

最后,电影和小说表达的情绪或者主题还是不同的,一个着重家庭温情,一个涉及更深的社会与人性。

因此,此三观非彼三观,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太认真了。

 2 ) 韩国电影之罪

1.人物的衣着鲜亮,即便老旧也是以某种机械的方式磨旧的,里面没有丝毫岁月作用的痕迹。

2.父与子、夫与妻间的对话,完全没有表现家庭关系中应当具有的话语差异。

3.最惊人的莫过于许三观的妻子,逾十一年面容丝毫未改,依旧光鲜靓丽。

4.场景一看就是搭建出来的,为配合摄影明丽的色调,倒真是“当下之事”。

(注:“历史无非当下之事”,说的是人性相通,《许三观》显然不是。

)5.一出悲苦剧被生生改编为浪漫温馨的家庭喜剧,实在让人惊叹韩国影人的功力深厚。

6.决非刻意如此,而是他们缺少表现真实的能力(无论是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还是在影像中重构)。

7.如此,也就不断需要借用类型片的手法处理艺术电影:掩盖影像虚假本性的方式。

8.韩国电影之罪:把电影拍成电视剧;美国电影则反其道行之:电视剧越来越像电影。

9.如果是电视剧,以上的问题都不再有了,电影有情节已然足够。

10.但电影首要标准是真实,无论你以何种方式达到:现实主义、反现实、表演真实、情境真实……

 3 ) 许三观的三观很正!

早之前听说河正宇要翻拍《许三观卖血记》,一度担心毁原著的节奏,看书的时候心想要是拍成电影,怎么也应该由老谋子这样的导演,才能排出原著的精髓来。

看了后觉得担心是多余的,影片剧情还是大抵尊重原著的,在很多细节上也能表现出来,比如片中人物名称基本没改,再如三观走起路来一直都是背着手,卖血站的油头医生发型。

不过也因国情的不一样,猪肝变成了血肠,酒要温一温,手指划三个圈儿的小细节减掉了,也因电影时常的原因删减了一些虐心的片段(龙根死的那个简单带过了) ,河正宇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韩国实力派演员,没想到导演也很棒嘛,尊重原著是大多读者愿意看到的。

PS:余华也该庆幸了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两部好作品被翻拍成电影基本都还原了书上的精髓,一些个觉得翻拍的不好的人,你们去看看《盗墓笔记》的命运,就会有很大的安慰了。

很好的一部电影,荐之!

 4 ) 中国历史

看着电影突然想起小时候好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卖血的镜头和其题材的电影。

想想看这些年好像还真没看到过了。

如果不是这个电影 大概已经忘记这回事了吧。

历史真的是个挺可笑的东西。

明明是实际发生的事 人人嘴里说的不同也就算了 但还可以通过不仅是时间的某种力 去埋没 改写 去控制它。

也是够可悲的。

 5 ) 共鸣

3星,我很喜欢前面部分,作为80后,看这个影片引起了共鸣,小时候穷,听到卖血赚钱的事之后,也动了这个心思。

但实际去了之后收入远远没有听到的这么多,但额外领了一个礼包(纸箱子),里面有牛奶几袋,饼干若干。

只卖了一次, 之后毕业(职高)工作,好好赚钱。

人生体验吧。

哈哈。

后面部分又是认亲狗血,又是治病凑钱的看着没啥太大感觉了,可能我早已被生活磨砺出来了吧,因为我知道我能承受多重的负担,所以孩子我只生了一个,三口之家轻轻松松快快乐乐,我甚至还有自己的时间从事我自己的爱好。

这就是生活教会我的事情。

哈哈哈。

 6 )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

生活回忆是一道一道精彩的门槛,其他的就是些乏善可陈模糊一片的灰地砖。

老许又干又瘦但自信无比,脑细胞虽然不多胜在排列整齐,说干就干计划粗糙行动力超强,所以他的生活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都不会有什么悔不当初的遗憾,像个动物一样忠于自己的人性,这样的人怎么看都干干净净的。

这其实是一个印象派的童话故事,不是生活的素描,接受了这样的设定后,一切荒唐的人都瞬间变得可爱起来,我自己从来没那样坦白的生活过,因此而羡慕且感动。

喜欢把一切新鲜蔬菜都腌得又咸又辣的韩国导演,这次难得控制了把人杀光的冲动,放过了老许一家,他们熬死了宿敌,战胜了脑膜炎、贫血和器官移植、成功穿过了都是汽车的大马路,直到最后一刻我还在担心这家人劫后余生后整整齐齐在饭店里集体撑死......但他们从此以后全须全羽幸福的生活下去了,真好啊。

 7 ) 《许三观》:抽干历史感的韩剧式电影(6.5/10)

2015年的韩国电影《许三观卖血记》抛弃了余华原著中小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助和荒诞感,注入了韩国电视剧家庭温情的核心伦理,使得“父爱妻从子孝”变成了电影的主题。

这样的转换并不能说不好,因为体现东方的传统伦理可以说是韩国电视剧的强项,也是韩流风靡亚洲的原因之一。

但是期待看到如同李沧东《薄荷糖》,金基德《收信人不详》这样具有厚重历史感的韩国电影的观众可能会失望,因为电影《许三观卖血记》本质来说只是一部精致版的韩剧。

余华在90年代最重要的两部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曾经被很多人当成生动版的中国当代史来读。

《活着》早已在1994年被张艺谋搬上了大银幕,但《许三观卖血记》的电影改编却一直难产,其中原因不言自明。

所以河正宇自编自导自演的韩国版确实是一个空白的填补。

河正宇在《恐怖直播》和《黄海》等电影中已经展现了精湛的演技,他在演员界中的地位也在这部电影中体现,因为就连几句台词的小配角也由眼熟能详的明星演员担任,表演方面无须担心。

电影的一个大问题在于“精致版韩剧”的拍摄手法与“吃不饱饭”主题的矛盾。

韩剧的拍摄手法比较追求浪漫化事物。

电影的布景精致,衣着考究,用高光为主的拍摄手法虽然让电影变得亮丽好看,却牺牲了真实的贫困感。

喜剧的风格虽然体现了诸多小人物的乐观精神,却缺少了余华小说中的荒谬残酷。

更重要的是,对于“历史”的故意遗忘使得观众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聪明能干勤奋的人儿会穷到这样的地步。

电影始终都没有给出如此贫困的原因,只是作为一个先决条件树立在那里,最后给出一个在贫困中挣扎但乐观向上的大团圆结局。

这就和很多韩剧电视剧一样,穷人富人公主王子一开始就决定了,原因基本不去探究。

其本质上还是成人童话。

虽然《许三观卖血记》的小说看了好久了。

但结尾还是记得和电影完全不一样的走向。

小说中,许三观最后哀叹的不是他没钱吃不饱饭:生活已经好了,他不需要再卖血为生。

而是血头告诉他他老了,血已经不能卖,没用了。

这是一种对于自身价值丧失的悲哀,是人生中终有一天的虚无和无目标感带来的悲剧。

但韩国电影的改编却简化成了一个不明所以然的大团圆:一家人终于围坐在一起吃泡菜鱼火锅和大包子了。

高光柔镜的处理完全弱化了余华原著中人生本质和时代的悲剧感。

就如王子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样,后面是否还要卖血吃包子,还是家庭和睦了就一直能吃包子?

编导似乎完全都不想提了。

电影其他的一些缺陷包括,许三观对于一乐的态度前后转变太突兀,缺少适当的铺垫,以及几个有头没尾的配角等等。

不过总体来说,电影的节奏轻松明快,演技突出,有些地方颇为幽默,有些地方也能催泪,看后的沉重感不大,反而让人感染到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也能增添对泡菜鲫鱼和包子的食欲,像我看完后马上就yelp能吃泡菜鲫鱼的韩国店了。

 8 ) 跳过苦难

一开始知道韩国改变了余华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心情着实很复杂。

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作品,我当然很高兴有导演愿意用心把它呈现在荧幕上,可惜这么好的作品不是由我们自己来拍。

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也不是坏事,至少我们还可以藉由影像重温这个故事。

一看演员阵容,对韩国电影只知道一点皮毛的我都抖了两抖。

要是不好看,实在对不起这些个大腕儿啊。

故事的背景被搬到了韩国,片中很多场景和台词都和原著一致。

可是看到最后发现直接把文革这段跳过了,而是着力去塑造许三观和他非亲生子一乐之间的那段纠结经历。

当然不能说这部片子拍得不好,但总觉得变了个味道。

河智苑扮演的徐玉兰还是那个美丽的西施,可是结婚之后的小市民形象没有呈现出来,而许三观跟芬芳那段外遇也可以说是被美化了。

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部有点挫折的家庭情景剧。

而《许三观卖血记》这部作品本身不是讲一个和乐融融的故事,它着力于描写个人的悲剧,家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我甚至觉得前面的几次卖血给人带来的冲击都不如家国陷入危难之中那一次冲击来得大。

可导演仍把这个故事圈定在了家庭的背景之中。

到此为止。

很遗憾,没有看到我想看的《许三观》。

有一种人性是在苦难之中才看到的。

如果这不是一部改编作品,我会给更高的分。

可惜,这部电影叫《许三观》。

也许经历不同的韩国很难清楚我们对文革那段荒诞岁月的复杂感情吧。

 9 ) 仍要等待一部纯正的“卖血记”

  2012年的一次出差旅行,河正宇读着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戏剧张力的角色,是演员很想挑战的那种角色。

”他回忆,那年电影项目向他发出邀请,请他担任主演。

“但我当时认为以我的年纪和阅历无法驾驭他。

我甚至想,如果我40岁了,这部电影还没有拍摄,那我就去找它。

”  河正宇也许没想到,不出三年,他不但饰演了许三观这个角色,还是作为这部影片的导演。

这不是河正宇第一次做导演,他的导演处女作《过山车》(Fasten Your Seatbelt,2013)算不得成功。

执导《许三观卖血记》他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期待证明自己的才能,“能够翻拍世界级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

”一方面又产生了犹豫和动摇,“我担任导演之后,才知道这16年间为什么它兜兜转转而没被拍成电影。

”   小说中许一乐为父“喊魂”情节令人印象深刻,想象中似乎只有“阿辽沙,别害怕”那份悲怆释然能够表现它。

事实上,姜文也是差点就成了这部戏的导演兼主演。

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影视化可谓难产。

早在2000年,余华即将版权卖给韩国公司。

但因作品涉及的历史与时代内容特殊,实现起来显然困难。

除了姜文,韩国影人李在容也曾考虑接手,延宕再三《许三观》(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2015)千呼万唤始出来,即成今日的河正宇版本。

  在电影版《许三观》的“喊魂”段落,书中描写的房顶变为室内,除两家人在旁更有个装神弄鬼的道士吆五喝六,许一乐看到闪烁在窗后的许三观,不由喊了出来,语气却像是“爸爸去哪儿”。

原来这场有着高低倒置、身份错位的荒诞外景戏,经由改编一显局促、二显滑稽、三显煽情。

它的特点不外是整部电影所显现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父位缺席的宏大叙事,在电影版中通过轻喜剧的口吻演变成父子情深的家庭温情剧。

  河正宇的担心是正确的,《许三观》改编问题显而易见,即移植韩国后原文本中历史事件缺失与地域文化差异。

尽管影片在剧情编排上大多保留原著脉络,但脱离具体历史情境的人物失去合理性。

为此电影进行了一定的本土化尝试,例如将时间定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战后,猪肝换做米肠,黄酒变为米酒,称“做乌龟”作“做云雀”,易阳春面成肉包子。

这类能指转换贴近了韩国观众的经验习惯,但未能深入内里使角色动机解释清白。

在电影中很难感受到饥荒带来的窘迫与卖血行为的逼不得已,许三观夫妇各自分裂的性格也被归为单薄的伦理情感驱使。

  也许是对余华作品的改编想象有张艺谋的《活着》(To Live,1994)先入为主,《许三观》从第一个镜头起便让人感到太过明丽规整。

影调以暖色为基础,搭景痕迹过于明显,缺少灰尘烟雾营建年代质感,许多场景中精致的布光脱离了自然现实。

演员颇为夸张的表演加上明快的剪辑节奏,在许三观献殷勤和三个儿子打架两段落被处理得尤似轻喜剧。

  除却时代历史背景的限制,外国读者或许也存在一定程度上对余华文风的误读。

余华行文较为简约,人物常常有种呆愣感,情节荒诞不合常理。

如果常规复现小说中的对话和行动,即很可能丢失其精髓的潜台词,呈现出《许三观》中的轻喜剧样貌。

与轻松的前半部分相比,影片后半部分一路卖血则忽然变得残酷灰暗,似乎具有了一些原著的批判神韵。

然而画风又一转,结局好似广告的幸福团圆昭示着前面的苦难只是煽情的前奏,亦使得影片止步于家庭类型商业模式。

  归根结底,多位明星出演、大量资本投入的《许三观》本身诉求即是一部商业电影。

就制作水准而言河正宇的态度可谓认真,对于不了解原著尤其是韩国的观众们来说它不失为标准、诚意、可看之作。

《许三观》在韩国影院票房成绩不差,口碑中等偏上。

而对于感受到预期落差的观众,则仍要等待一部纯正的“卖血记”。

 10 ) 《许三观》观后——抽调社会悲剧后的家庭喜剧

在传闻《许三观卖血记》要被改编成电影十几年后,韩国电影《许三观》终于与读者、影迷们见面了。

不知道大陆会不会引进这部韩国电影,我已经通过网络资源“先睹为快”了。

第一个直观印象是这部电影号召了很多韩国重量级演员,扮演许三观的是曾经出演过《追击者》、《黄海》、《死亡直播》等电影的河正宇,扮演许玉兰的是曾经出演过电视剧《黄真伊》、喜剧《色即是空》的河智苑,其他配角也是一些活跃于韩国影视界的明星们。

第二个直观印象是电影对于原著的忠实。

除了改编为韩国历史背景外,原著中所有主要人物的名字、主要情节、细节等都被忠实地改变成电影。

当用韩语说出“三观”、“何小勇”这样的中国名字时,在略显滑稽的背后是对韩国电影人严肃的创作态度的尊敬。

但是,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只有7.2,相对于9分高分的韩国优秀电影《熔炉》、《辩护人》来说,这部电影明显还有差距,差距的背后是电影将一部充满巨大张力的小说(喜剧的故事、冷漠的叙述和悲剧的内核)改编成一部彰显父子之爱的家庭喜剧,原著的丰富和深度几乎丧失殆尽。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论述古希腊悲剧时认为,悲剧的内涵是个人的正当性与习俗的正当性之间的冲突,进而导致的个人毁灭。

这种悲剧观一直被西方文学继承下来,可能后世的习俗是不同的,但是个人同习俗、时代、社会等,即相对于个人来说强大得多的力量,之间的冲突、对抗却是一以贯之的。

这才是悲剧的真正含义。

在原著中,许三观一生卖血11次,第一次是为了娶妻,第二次是为了支付一乐打伤对方的医药费,第三次是为了解决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最后一次是老年时为了自己。

这四次卖血相隔时间很长,而剩下的7次卖血则是为了贿赂二乐下乡的生产队长而卖血请客和为了抢救一乐而在去上海的一路上卖血。

原著的动人和批判来源于对造成普通公民贫困、只能用生命来换生存的历史、制度的批判以及在其中展示的被异化的人性和始终坚持的美好的人性。

作者始终保持一种有距离的叙事态度,小说由喜剧转向悲剧、作者对许三观的嘲讽所带有的“智识阶级”的高高在上的态度转变为对人物遭遇灾难时的“冷眼旁观”所造成的巨大情感张力,使原著成为余华最好的小说。

原著中许三观与一乐的和解发生在何小勇出车祸后的“喊魂”,这时小说的喜剧阶段即将结束,许三观之后的卖血将悲剧推演到顶峰。

而电影因为抽调了原著中中国那段“特殊”的历史,因而导致个人与习俗相对立的悲剧结构无法成立,无奈只能拍成一部家庭喜剧。

于是,许三观与一乐的和解、电影的高潮只能放置在许三观去汉城路上的一路卖血。

因为我不熟悉韩国历史,对于那段韩国普通民众的贫困的原因不清楚,因此无法判断导演如此改编是否具有严肃的批判含义。

但是,由此反观中国观众对于这部电影评价较低的原因就是,观看这部电影的可能都是余华小说的粉丝,在他们的认知和情感中对于那段历史的态度是鲜明的,当电影抽掉这段历史后,中国观众当然无法从电影中获得像从小说中获得的相同的震撼与体验。

尤其是在看过《熔炉》、《辩护人》这样非常优秀的、具有严肃批判精神的韩国电影后,对《许三观》的评价也只能到这个程度了。

十年前,张艺谋改编了余华的小说《活着》,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在中国大陆上映,但是被很多人认为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

在传闻改编《许三观卖血记》的十年后,我们有幸看到了这部电影,但是我们同时尴尬地看到,这是韩国电影人改编的。

2011年《熔炉》上映后,我们感叹中国电影人何时能拍出像《熔炉》一样的电影;2013年《辩护人》上映,我们问了同样的问题。

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想这种问题会被我们多次问起。

我再次强调我几年前形成的一个观点,即韩国电影已经把中国电影甩得远远的了。

如果说我们拍不出《熔炉》、《辩护人》可以找审查制度做借口,但是我们也没有拍出多少优质的、多元的商业电影。

龙斌说,有什么样的电影消费者就会有什么样的电影生产者,我们应该用手中的电影票将很多粗制滥造的中国电影赶出去。

但是,可惜的是,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同样不要脸,无论多烂的电影我们照样会去电影院买票去看。

没有健康的电影生态环境、没有优秀的电影制作人是不会有好电影的,没有优质的电影观众,结果也一样。

《许三观》短评

由于演技和服化道布景之类的非常用心。算得上是精品,所以决定给四星。但我不满意这样的改编。没有了大跃进和文革的背景,整个故事都显得单薄了许多。许多细节上的改写都让我感觉不如原著,例如改卖爆米花和验血之类的。整体上还是感觉人物家里太有钱了,没有原著那种家徒四壁才去买血的落魄感。120分钟怎么能讲清许三观的一生呢余华的作品,也许只适合文字吧。改编好像永远无法超越余华的原著河正宇最后哪场哭戏真绝

5分钟前
  • 李秋天
  • 推荐

结局衔接的有些突兀,许三观追许玉兰的过程也有些粗糙。原著的时代背景和个中况味因为换了个国家没法表现出来也是一个局限。但除此以外小人物的亲情以及小城镇生活都拍得很好。作为导演处女作已经很棒了!总觉得读这些书想要改编的演员导演,比那些读《小时代》等等想着改编的,不知道更让人感动多少倍

10分钟前
  • 小飞侠3799
  • 推荐

余华原著小说值五星,韩国版改编的缺少灵气不说,内涵也没了,最后只剩下了煽情啊。

11分钟前
  • 方洛洛
  • 较差

余华民风感十足的小说在韩剧化电影的包装下大换血,缺少了历史的厚重感,多了小家庭的味道,不变的是风趣淳朴的对话形式和语言风格。2015.

16分钟前
  • 郝小勺
  • 还行

何正宇真的不适合当导演。。。

18分钟前
  • 王17
  • 较差

看到卖血第一次,就不想看了。#20150311

23分钟前
  • huyouyou
  • 还行

喜当爹故事的悲情演绎 韩国人还是有利害的地方 哪怕是你中国的 人家腰杆一样直

24分钟前
  • Entrop1e
  • 推荐

河正宇演戏的样子总是很帅气,若是要较真审视评价他的导演之路,嗯…只能说天分欠缺。许三观这么好的故事有点被糟蹋了,影片商业性和深度都有欠缺,两点都没顾上,太可惜了。不过,反过来想,片子的失败还蛮让人开心的。

27分钟前
  • 叶林檎
  • 还行

河正宇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魅力,对于他来说只有烂剧本,没有烂角色.....

3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剛看完《誠如神之所說》,跟這套戲比,我居然比較喜歡前者。

31分钟前
  • 朦嚓嚓
  • 较差

故事移植到韩国,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都被架空了,故事也轻飘飘的变质了,苦难和贫穷甚至都变成简单的符号,它可以是任何一个狗血的亲情故事,没有了一个人经历过时代变迁的那种沧桑感,归根结底还是改编的过于失败,影片最大的存在感还偏偏是最后生硬的狂煽情,这样的改编拿来我朝照样能过审。★★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其实喜剧也好,看着看着就悲了,没有中国特殊时期的沉重和无奈感,却多了几分韩式的温馨感 河姐姐太漂亮

34分钟前
  • 阿丶废
  • 推荐

还是不错的,很好的故事,困境生活和名誉之下人性的选择之苦,多少有点像当幸福来敲门,至少表现功力还有,就是剧情承转不够,权同学做导演还需要继续磨练,勉强及格。

36分钟前
  • frontboy
  • 还行

改成了韩国标准化的温情家庭片,前面各种搞笑,从一乐生病、三观卖血转抒情,最后包子鲫鱼温馨大团圆。想想也是没办法,改编之后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都不存在了,自然少了那份厚重感。

41分钟前
  • fine
  • 还行

没想到导演也是河正宇。许一乐是个好孩子,南多凛演得好。余华作品中的孩童形象其实蛮值得探究的,无论是《活着》中的有庆与凤霞,还是《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一乐,他们的形象都颇为良善且讨喜,他们的命运亦充斥着不幸,令人扼腕哀叹。

43分钟前
  • 亦则
  • 推荐

【6】河正宇的真诚一眼可见,据说幕后也是自己拉投资和找演员。可成片看下来确实很难称之为一次成功的影视化改编。首先这个故事的中国色彩太过浓厚,移植到同年代的韩国,人物从扮相上就缺乏代入感和质感。其次,剧本也没抓到原作的悲凉底色的精髓,虽然亦步亦趋翻拍原著,可惜徒有其形。最后,也是最遗憾的一点,可能是为了票房考虑,结尾沦为了煽情的套路,彻底飞出了原著,沉没在一众赚眼泪韩剧式电影的海洋中,实在可惜……

46分钟前
  • Feifei Sun
  • 还行

这家人住着宽大漂亮的房子,每天换漂亮的衣服,实在跟卖血求生的人设不搭。前面的戏非常喜剧化,拖沓

48分钟前
  • 雪山飞猪!
  • 较差

老河看来真不适合当导演,还是老老实实当演员吧。用煽情这种最低级的手段博取观众的同情,然而,情况并不乐观,观众并不买账。

50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3.5 没看过原著.抛开时代感,依旧觉得缺了点什么.不足以让人相信和感动.单看表演还不错,导的确实不够精彩.

53分钟前
  • chrissy
  • 还行

当做家庭喜剧看还可以,去除了原作里政治对老百姓影响的部分,同一事件角度选材不同,至少电影应该好看,想让观众了解更多想让观众去看原作。天天叫嚷没有创作自由好像给你自由你就能拍好似的。国内更多的情况是一禁成名而不是因为拍得好看有深度能引人思考而出名,仿佛再差的片子只要能禁就是好片了。

55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