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开始,我只是听说了这是部男色诱惑戏而去的,原谅我就是这么肤浅。
当然,看完之后我也是毫无抵抗力的被楼诚和大姐圈了粉,是的,唯独没有那个十里洋场里的小少爷,明台。
先说大姐,大姐代表了家的温暖与长辈惯常的期望,偏宠,心软却又在关键时刻撑起全家的大梁。
这个角色具有中国家长最典型的一面,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想要将孩子们收在羽翼下,安稳幸福的过一辈子,他们只怕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周全,却总是能心软原谅孩子的远走并给予默默支持。
在那个大背景下,大姐还多了一份人性善良且坚韧的光辉,对明台,明诚甚至是桂姨,一袭华丽衣袍,一身款款风情,是那个十里洋场里最后的豪门应有的风范。
累世的教养与财富,父母双亡的苦难并没有磨灭大姐的热血与豪情,即使危险,她也毫不犹豫的尽自己最后一份抗日之力。
大姐这个角色几乎毫无缺点,演员的功底更是为这个人设添砖加彩,也是这部剧里,唯一的温暖之色。
再是大哥,不得不说,靳东实在是太赞了,即使他是一个170的胖子(捂脸)。
眼神的明暗,气势的收放自如,原谅我并不是专业生,想不到专业词语来形容,总之他站在那里,你就会觉得,明楼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三重伪装,殚精竭虑,甚至忍受家人的猜疑与责难,民众的误解,不过是为了更少的牺牲,更多的胜利。
真正的英雄都是无声的,不得不承认,死间计划虽然惨烈,但效果显著。
他也是人,亲手送自己最亲的弟弟去死,我相信他宁愿以身相代。
可是他稳住了,没有失态,没有失误,这一刻,才真正是那个时代应有的模样。
也只有靳东,所有微小的情绪波动,所有隐忍的痛心疾首,都从他细微变化的小动作里与眼神中传达出来了。
不得不说,是演员成就了这个角色。
好了,我只是一个小女子,看戏看什么,当然是看男人,所以阿诚哥帅帅帅啊!
请允许我先去舔屏三分钟!
讲真,其实他的脸真的不是传统帅哥的类型,可是男人三十看什么,看气质啊!
阿诚的坚韧,衷心,与明楼的默契,对家人的关心,信念坚定,有手段有智慧有能力,自己又是能文能武,简直是,梦中情人的典范标准啊!
但是我仍然坚定的站了楼诚,大概只有男人之间,才能有这样刀山火海我随你闯,放心我就是你背后的眼睛的情义吧,永不背叛,永不欺骗,配合默契,生死搭档,一个眼神我就懂你的心,你想做的事,我一定会帮你做到,除非我不在了。
也许都是中戏毕业的缘故,两个人在戏里的气场格外搭,那种似主仆,似兄弟,似搭档的感觉被王凯和靳东把握的分毫不差,一入楼诚深似海,从此BG是路人。
其实这种感情,已经超越了亲情,爱情甚至兄弟情谊,这是一种崇高的融合,也只有在那个环境下,那个家庭里,可以产生这样的感情,稍微偏离,不是阿诚更像仆人就是阿诚地位太高,显得假。
所以剧里大姐对阿诚和明台明显的区别,是值得称赞的,毕竟一个是恩人之子,一个只是下人之子。
王凯的演技也是值得称赞的,细节处的小动作,偶尔的打闹,正事上的不糊涂,都展现了一个战士,下属,兄弟应有的水准。
印象中最帅的背影在于天台上那个蓝色大衣,苍凉与繁华,富贵与苦难,坚韧与坚持,在空旷的天台上,在挺拔的背影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行,写不下去了,我去舔屏了。
半个月前看到第27集,给了4星甚至4星+,今天终于全剧终了,最终评分还是3星到3星半吧。
欲扬先抑,从槽点开始说!
*** 完全飘忽的爱情线,崩溃的女主人设——也是说不清编剧到底是女主粉还是女主黑说在前面,只针对角色,不针对任何演员。
很久没看过这么让人爱不起的男女主爱情线了。
如此突兀的爱情线穿插,如此生硬的感情发展,真是许久未见,就连颇受诟病的《北平无战事》的男女线都没让我看得如此尴尬。
明明是很浪漫的一见钟情再见倾心,是如何造成看起来节奏脱节的?
那边紧锣密鼓搞谍战,这边却在风花雪月偶遇偶遇再偶遇。
再说女主的人设,前面还行吧,虽不甚有亮点但我也是能接受的。
但营救劳工那段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我党的优秀的行动组地下工作者吗?
完全不顾大局,拖累群体,毫无斗争经验,关键时刻还能谈个情说个爱,你到底在干嘛?!
当她在密林里大喊着“满崽、满崽”的时候,我家电视机前的老太太都气得跳起来了好吗?!
也是搞不懂这段设定是想表现什么,女主的“不放弃任何一个”的圣母精神吗?
大概事与愿违,此段一出,我再也不想替女主的人设找任何借口了。
所以我真是懵了又懵:编剧到底是女主粉还是女主黑?
*** 我担忧了好久的陷阱,结果证明是在下多虑了——此时只需一枚窃听器!
从剧情来说,这可真称不上一部漂亮的谍战剧。
每晚看剧时一到楼哥和诚哥对坐给观众答疑解惑的时间,我妈都在旁边不停说:此时只需一枚窃听器!
还有阿诚黎叔锦云去医院杀叛徒,路上没人看到过阿诚露出来的脸?
被打伤的中国籍女护士如此轻易的躲过了特高课的讯问?
给墙头草梁仲春透风真的没问题?
好的,前两个证明是在下多虑了,而最后一个在最终回倒确实是引爆了。
*** 前期精彩,中期疲软,后期神剧——飞檐走壁的男主我真是醉了还得说在前面,只针对角色,不针对任何演员。
前半程的剧情,除了爱情线外,真的是颇精彩。
明楼伪装身份搞谍战一条线,明台走上革命道路一条线,两线并行实际上各有各的精彩。
明楼这边,与明诚、明镜、汪曼春的互动已是一大看点。
前十集的明楼明镜的几次对戏都极其精彩,中前段明楼明诚设计杀南田也是环环紧扣。
明台这边,虽然我是看不了和锦云的爱情戏吧,但和王天风、于曼丽的对戏还是挺有火花的,我不是女二粉。
明台在重庆做试练以及第一次在香港执行刺杀任务时候的紧张感和画面感实际上表现得非常非常棒。
一直到任务代号“狩猎”,两线算是正式合一。
三位男演员的精彩演技基本上是中间这段的精华了。
经典片段好多也不赘述了。
可自打小少爷挨了打,故事情节就走向疲软了。
疲软到我记不清这部分大概讲了啥,只记得女主全心全意营救满崽了。
从死间计划开始,情节设置就往神剧方向狂奔了。
男主在金库开保险箱取情报那里,我想,这应该不是唯一表现明台是优秀特工的办法吧,可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闹市区(至少是金融一条街吧)两座楼顶之间自由穿梭,甚至还能中途蹬腿助个力,OMG,我真是醉了。
掉下去就真神作了,真的。
死间计划的确是个挺残忍的计划,可我智商不够,总觉得哪里不对,总觉得还有其他办法,总觉得喂你们在干嘛。
实际上这部分是拍得很不错的,尤其是扮演王天风的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于曼丽殉国那个情节的渲染。
王天风牺牲的时候我看哭了,于曼丽城墙下乱枪而死的时候我哭得很厉害,可是当回过头整体去看这个计划的时候:到底是哪里好别扭?
我智商低我搞不清哪里不太对。
还有今天的这最终的结局,我不知这是不是明镜这个角色的“为死而死”了:三个神枪手也没制住一个老头,更何况这老头并非全程毫无破绽,所以三个神枪手你们是懵逼了吗?
然后好的,抖M的我边吐槽还是边看哭了。
明镜,bye。
吐了许多槽,但无论如何,这部剧的确在过去的将近一个月里让我牵肠挂肚欲罢不能,尽管有槽点,但精彩之处也有很多。
*** 一个强大的人物塑造:明楼本剧半程的时候,评价明楼这个人物,我就说,这真是苏神。
现在全剧完结了,终于可以最后说一句,明楼真是个全程都在苏还能分分钟刷个新苏点的强大人物,我真是跪了!
——心思缜密冷静淡定计划通。
明楼这个人物,甫一出场就是三重伪装,最初几集,一集刷一个身份实在是酷炫。
(此处还有明诚,三重身份也挺炫)。
一个接一个计划的制定,一个接一个任务的实施,兼两党地下组织领导人,各种埋线设计。
到了保明诚除南田杀特务的狩猎计划,更是机智冷静缜密的制定了完整的一张大网,不但绝地逢生甚至还一箭三雕。
脑筋一转,那边小明诚还紧张得喊“大哥怎么办”呢,这边已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计划通了,这速度还真是快赶上“打开冰箱分几步”了。
到了今天的最后大结局篇,录音带在敌手,明楼明诚又一次面临被识破身份的绝境,居然这样还能再次绝地逢生甚至倒打鬼子一耙。
明长官回头朝山本小姐那一笑,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苏炸了要!!
——有笑有泪有血有肉角色丰满。
如果上面说的“心思缜密冷静淡定计划通”让这个人物苏上层楼的话,那么各种人物互动和情感纠葛则让这个角色有笑有泪有血有肉。
他智斗鬼子汉奸时的自信含笑,伪装成汉奸不被理解的隐忍痛苦,以及与家人间的深沉情感,诸多情感夹杂在一起构成了这样一个并非脸谱化的人物,他是完整而多面的。
明楼和明镜的对戏大概是我在全剧最喜欢的部分。
两位演技的碰撞看起来实在很过瘾。
全剧结束,那么就说说最爱的几场吧:Top1,明楼明镜76号门前雨中对峙;Top2,明楼向明镜坦诚军统身份;Top3,最终回明楼明镜客厅告别以及第5集小祠堂明楼明镜互相试探。
明楼和明诚的对戏算是本剧如此之红的亮点之一了。
虽然对作者后来突加的二设有些疑问,多的也不想说了。
无论如何,两位的精彩表演塑造出了完整而生动的明楼和明诚。
如此有爱的互动倒真是最初看这剧时没有料到的。
意外之喜。
最后关于明楼这个角色,感谢演员的精彩演绎,好几个片段第一次在电视上看的时候就觉得太过瘾太精彩太震撼,后来又在网上反反复复看了几次,每次都觉得细节太棒表情太棒台词太棒!
演员真是从头至尾hold住了这个复杂的苏神级的人物,甚至还赋予了角色更多亮点。
强赞!
大姐的角色设置大概称不上多么强大,上篇说的也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但演员演技是真强大。
追了一个月,全家都公认的本剧演技最佳的二位当属大哥和大姐了。
*** 一群强大的配角表演:汪曼春、梁仲春、于曼丽到最后一集为止,76号双春争权也算是有了最终结果:双双便当携手奈何桥吧。
前篇就说过,梁仲春这个角色太有意思了,典型的利己主义的墙头草。
有小聪明而心术不正,到处找墙靠,无信仰,不可靠,但有贪欲有软肋足可利用。
此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他的聪明也就体现在这里,而这却正是汪曼春最缺乏的地方。
梁仲春的演员演技真好,自然生动,甚至将油滑势力的梁仲春表现得颇有可爱之处,但尽管如此,我是不会喜欢梁仲春这个角色的,铲除异己的真汉奸,至于最终回的疑似“托孤”不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罢了。
他心里唯一的真正软肋只有他儿子,独生子。
前面明诚将身份透露给他的时候,我就担心此人不可靠,虽从情节设置上讲,必须透给此人一点风才能利用他成事,可最终果然 “没打几下就招了”。
结局,便当领得虽然突然但是,情理之中。
汪曼春自负强势而极有权利欲,她是聪明的,可无奈她身边的人都比她聪明。
明楼不必说,就连梁仲春都远比“执拗”的汪曼春懂自保之道。
汪曼春蠢在没有自知之明,自负到高估了自己的价值却低估了明楼。
死的挺惨。
我个人而言是对这个角色深恶痛绝的,汪曼春着实没什么可可怜的,将对一个人的爱而不得而作为做汉奸走狗残忍嗜血杀害无辜的借口—— 有毛病啊。
结局,罪有应得。
最后表白一下两位演员:我很喜欢扮演汪曼春的演员,漂亮演技也好,妹子还演过《桐柏英雄》的何翠姑吧。
希望以后看到更多作品。
老梁的演员真是老熟面孔了,好多剧里都见过,演技真好。
除了76号双春,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配角就是于曼丽了。
这是个经历相当坎坷的角色,演员的形象实际上与我看书中时脑补得不太一样。
但是,演员赋予角色的新生命力还是很赞。
军校时代的于曼丽人设非常出彩,与明台在重庆任务偶遇大爆炸那里,俩人真是般配得不要不要的。
中期到上海后戏份有点苦情向了,刺杀明楼任务下达后突然向明台表白也是吓了我一跳,但殉国那一段,实在是演的太好了!
这大概也有情节渲染的作用,但不管怎么说,的确是渲染到我心窝里去了。
于曼丽绝对不是我在此剧中最喜欢的人物,甚至可能前几位都没排到,但这段殉国真是我哭的最惨、甚至每看必哭的唯一片段了。
最后,妹子丸子头真好看。
突然结束了长达1个月的每天着急下班追直播,看到芒果台剪成动画长度就想骂的日子,还真是有点舍不得。
《伪装者》再见吧。
和琅琊榜一样,伪装者是当下坊间议论最多的热门国产电视剧,当我决定看这个剧前,各方的朋友们曾不断安利我,这是一部编剧脑洞全开的神剧,然而,他们也不忘强调,如果想看得爽,当明台跟女主谈恋爱时,选择适当快进即可。
这部电视剧拥有一个很酷炫的框架结构,明家姐弟三人在乱世之中隐藏身份各为其主,在日占区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伪装着保护自己,为各自信仰而战斗,特别是明楼和阿城的“蝙蝠侠与罗宾”式的组合,在国产谍战剧中也是难得一见的又有颜值,又有缜密逻辑的设定,让人不忍弃剧。
然而,事实上到了明台的设定上,为了体现这个人物的改变而做出的种种情节,却显得如此苍白乏力,令人扼腕叹息。
简单梳理一下明台这一角色,他首先是一张没有鲜明立场的白纸,半推半就中进入了军统,他本有各种机会脱身,最后却因为于曼丽而选择了留下,并接受了潜回上海的特工任务,然而当他一回到上海,就开始与我党地下特工女主不断地相遇相遇再相遇(任务也就算了,相亲也能碰上),原先关系暧昧的于曼丽在编剧的安排下就此成为纯粹的革命友谊和路人甲(我党女主明明才是路人甲)。
这只是该剧走向崩溃的第一步,而从29集开始,全剧就因为编剧的无能而陷入了失控的危险境地之中。
简单地说,编剧为我们主要展现了以下一些剧情,我党地下情报小组组长通过翻找旧报纸而发现明台是自己的亲儿子,并向阿城方面摊牌;明台发现军统涉嫌走私,表达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并设法炸毁了走私线路;明台向我党情报小组组长(还不知道是亲爹)摊牌希望加入共产党;明台接受任务后主动向组员提出要跟我党联手解救日军战俘;明台以“花拳绣腿”(毛尖老师语)的方式执行任务;明台订婚。
我们光看这些剧情就能够体会到编剧在编排剧本大纲时心急火燎的状态,为了让明台向我党靠拢,编剧甚至不断地让剧中人物用对话的形式直接向观众们表达:“说不定哪天我就变成你们自己人了。
”然而,作为一个占到全剧比重大半的核心角色,明台的所谓“进步”竟然是全靠谈恋爱、认血缘、反对走私这些外部的条件变化来向观众们证明,他最后的转变具备了足够的合理性,这显然是编剧的败笔。
明台这一角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选择了“重庆政府”的立场,而这一立场的根本出发点是他的家国情怀,然后才有了大哥明楼的暗中保护、大姐明面上的主持大局的戏剧冲突。
在无法寻找到改变这一人物内心的根本点的基础上,企图所谓的发现自己人“不争气”(走私),或者说情感上的变化(跟路人甲般的我党女主谈恋爱以及血亲关系)等生造出来的旁枝末节来证明这个人物需要做出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看明台谈恋爱或者执行任务就别扭的根本原因。
再拿他跟明家另外三个主要角色做对比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这一漏洞。
明楼和阿城的人物是捆绑塑造的,大姐是亲近我党的红色资本家,这些人物的根本立场都是从一开始就牢牢确定的(可以将其理解成同样的家国情怀),驱动这些人物在剧中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他们自身的立场和符合角色本身的情感而进行的,比如大姐明镜,她既是为我党服务,又在明面上作为一个不知情的家长维系着家族的稳定和安全(比如一开始责罚、试探明楼,责罚明台等);大哥明楼是三重间谍,同时又是掌控全局者,既要满足大姐对于亲人安全感的需要,又要时刻关注和保护弟弟的人身安全。
因此,当这些人物在剧中说话、行动时,观众才会真正代入其中,因为他们的所有言行都已经被赋予了逻辑上的合理性。
再回过头来看明台,我很难理解,一个从本质上依然保持初心的热血青年,得像编剧的提线木偶一样,一开始与于曼丽暧昧不清,到了上海滩,立马就为了“政治正确”而跟我党特工谈起恋爱,甚至开始染上了精神洁癖(只有他发现走私会暴走,并丝毫不接受任何解释),并很快就表现出转变的意愿,更别提那些任务过程中浮夸的编排和诡异的逻辑了。
也许是毒蜂忘记在军校里开政治课了。
仿余曼丽的视角写一封子虚乌有的信:纪念这个美丽的小姑娘。
你好: 我没有说你的名字。
到不是说我只会写信给你,而是我不舍得说你的名字。
多好听的名字。
就像我这个世界从未有过的光。
遇见你之前,也是有开心的日子。
大哥收留我的时候,甚至我第一次被叫做锦瑟的时候。
你不知道我第一次看到镜中的锦瑟都觉得好看呢。
是不是该叫美呢,我喜欢用好看这个词。
那样我的心里踏实。
就像你抱着我。
就像你亲我。
你亲过我吗?
我只记得那次亲你的时候,你躲开了。
你知道这世界最好听的是什么声音吗?
是马蹄声。
从大雨里,从教官的咆哮里,从拉动的枪栓里,一直踏入我心里的马蹄声。
我是那么高兴被死死捆住,这样我才可以拼凑住已经碎裂的自己,用整个自己盯着你踏雨而来,听着你破风而来。
我大喊着:你快走。
我在心里喊的是:我就知道,你会来的。
那一刻我完全死了,因为你。
那一刻我完全活了,不是因为你,而是今生今世。
我只会记住的,自此以后的自己。
其实那时候我还是有自己。
那次我见到那个人,我想杀了他报仇。
就是那个人把我弄脏的,就是那个人让我连对着你的笑都小心翼翼,怕我的笑弄脏了你。
你再次挡在了我的面前,再次为我断然扣动了扳机,瞄准自己。
我不知道我那时候在哭。
我不知道那之后我会怎样。
我直知道一个劲大喊着你的名字。
你是这个世界我唯一看见的光,我可以没有世界,我怎么可以没有你。
每次出任务的时候。
我最高兴了。
我可以花枝招展,袅袅娜娜。
我喜欢在你的目光里扭啊扭,我真希望任务再困难一些,执行的时间再久一些。
我想在你的眼睛里扭啊扭,只有我的世界,只有你看着我的世界。
我喝着酒,看着我们匆匆忙忙的照片。
你我同框,天荒地老。
就要说到最后了。
还有好多好多没写。
可是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说说最后。
最后我抱着你,最后你望着我。
最后看着你用力把我拉回你的怀里,那一刻,你终于只能看见我。
那一刻,我拥有了你。
我终于说了我爱你。
我终于失去了你。
自此以后,我想着每一次我在心里说的我爱你;自此以后,我终于不去担心失去你。
翻腕斩索,我在你的目光里掉下了大地。
我真高兴,我是在战斗中和你挥手告别。
我很怕那么一天,你我安好,你对着我微笑:好久不见。
转身面敌,子弹啃噬着我。
那样我就没有力气去痛,去疼。
不过是枪伤,所有人都会那么去想。
我也这么去想。
我说得颠三倒四,我还是想说出最要紧的话: 我真高兴我失去你了,否则每时每刻我都在等着失去你。
我好看吗。
再夸我好看吧。
生生世世,我只想你记得我很好看。
哦,你的名字。
我不会说的,我连命都没有了。
我不能连你的名字都没有。
我好看吗?
我走了,你会想我吗 (写不下去了,心若刀绞)
看《伪装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衣服很漂亮,沉吟涵咏,最后留在脑海里的还是那些衣裳。
有些随着主人还在风尘仆仆,有些随着主人则已经化作大地。
与子偕行——余曼丽 一定要记住余曼丽的名字是余曼丽,一定要记住不要记住她曾经有一个名字叫做锦瑟。
一部长达四十集的电视剧总不免有拖沓注水的部分,但有些过于笔墨详细的地方总会让人觉得指指点点,侧目春秋。
譬如对余曼丽还在叫做锦瑟时候的描写。
做过几次妓女,杀过多少人,巨细靡遗。
她笑得就若饿殍里的磷光,她笑得就如这个夏天的最后一朵枯荷。
所谓命贱如泥,所谓破衣烂衫。
她还叫做锦瑟的时候,最悲惨的并非死亡。
而是天意捉弄,总让她在最后关头脱困而出。
于是她也觉得这是天在帮我,天让我去杀人。
可是她该万万没有想到,老天哪有那么慈悲。
当听到马蹄铿锵的那个刹那,她浑身战栗,她就是大雨滂沱都无法浇灭的火:不要来救我,不要管我。
她身嘶力竭地希望把天扯破,希望把地弄碎,她希望这个世界在这个瞬间提前粉碎。
她不能奢望对方来救自己,她不敢奢望老天真的会给她一线生机。
但老天扎扎实实地阴风吹拂白骨而生血肉。
那一刻在地狱深处的于曼丽何止是浮光普照,那就是业火濯首。
这何止是爱。
这就是重生。
但如果不是重生的感觉,又怎么称得上是爱。
那一刻,锦瑟这个名字开始换作余曼丽。
万劫不复,甘之若饴。
叫余曼丽的时候,谈谈情跳跳舞,换各种衣服杀各种人。
她总是笑着说:没什么。
她总是会让别人忽视自己的眼泪:我知道。
【我知道他对我没什么,我知道我和他没有未来。
】 但是又何奈。
她是那么喜欢着他。
哪怕是一张乱七八糟的结婚照,此生与你就此同框。
她是那么喜欢着他,她渴望更多更危险的任务,她可以肆无忌惮地靠近他,她可以在枪林弹雨尽情和他一起沐浴死亡。
硝烟弥漫,血污骨断,她只觉得这是人间极乐。
因为在死亡肆意咆哮的时候,她可以理智气壮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献血去说:我爱你,我是那么爱你。
万籁俱寂,她只能对月邀醉。
她不会在那个时候说话,因为身边也没有他可以说话。
但她以为这样已经是天长地久,她毕竟和他在一起了,哪怕是他匆匆而过的背影;她毕竟在他世界里了,因为这个世界的所有光都是他。
“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军统?
中统?
共党?
哪怕是日本人又怎么样。
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作为九幽拒之门外的恶鬼,作为九霄遥遥无期的孤魂,她早已死得不能再死,她只是靠着对方奄奄一息的影子。
甚至她都会羡慕影子,影子还能找到他啊。
然后,就是浪掷年华。
没有你的日子里竟然来得如此之快,没有你的日子竟然是因为我不得不再次离去。
这一次在你怀中,我要大声说出“我爱你”,这一次在你目光中,我要你只看见我,一生一世,就这个瞬间你只看到我。
万箭穿身,粉身碎骨,我亲手割断你试图再次把我拉回尘世的绳索。
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和你并肩了:你快跑,不要管我。
怦然落地,她记得的还是要站起来,为他再射出子弹,为他再挡住子弹。
这一生,不止一次,这一生,最后一次。
与子同裳,直到最后,她多么想穿上只为他穿上的衣裳。
与子偕作——明楼 这世间总有一些人你会觉得一定存在的。
总有一些人让你诅咒痛骂这个世界的时候,觉得他是存在的,他一定在什么地方。
因为天并没有塌陷,地别没有碎裂,那么我们就知道那样的人还存在,那样的人就是明楼。
如果说他用镜片杀人还只是小试牛刀,如果说他抚摸着汪曼春的时候不过还是个浮华浪子,明楼是什么样的人一直是一副巨大的拼图: 作为富家子参加军统。
不惜污名加入伪政府。
又作为中共地下党高级成员。
抗日为国,捐躯在所不惜。
为家人猜忌甚至遭受危险。
而且,没人知道做过什么。
没人证明做过什么。
时间只是令真相愈加模糊。
但还是要去做。
十龙十象之力以赴,只为地狱不空。
明楼的一生已经不能以多姿多彩可以概况,而可以说是璀璨如星。
但是。
他除了微笑就是沉默,滔滔不绝却对自己只字不提。
他更多地是行动,一次次运筹帷幄之后,他如果不得不走到阳光底下,那就是为了可以在阳光下牺牲。
在最后天台上述说自己身份的时候,他差不多说了两端一模一样的话:我现在命令你作为(军统)共产党长期潜伏下来,保持静默,直到有一天需要你去完成任务。
我不知道在说这一切的时候,他是不是会想起往昔。
对于明楼的过去我们知之不多,只知道他该受过残酷的军统训练并出类拔萃(要赢得汪曼春的星星眼可不止靠颜,还要……好吧,就是靠颜),家境殷实含着金钥匙穿梭于闹市通衢:敌人不相信他,亲人对他的也只是猜疑。
他当然要独自咀嚼失败的苦涩,哪怕是胜利他又可以向谁诉说。
他近乎无休无止地穿梭于无间地狱,他要让自己面对生离死别铁石心肠,他要让自己习惯于无始无终的等待、焦虑、绝望或者说虚惊一场。
这一切只是微不足道的日常,这一切之所以司空见惯,只因为然后总有更为惨烈的然后将要发生,或者说已经发生。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他一次次让自己的铁衣染上鲜血,自己的,敌人的,披肝沥胆;他挥洒大衣披上肩头,面对长风大云、高岗大江从容而越。
大地不会谈论自己,山脉不会谈论自己,明楼不会谈论自己。
与子同泽,我们只需要跟随他,我们只需要和他并肩。
与子同仇——王天风 无衣者,唯王天风耳。
谭嗣同对梁启超说“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 全剧看完最有感触的就是这句话,再往深说,王天风和明楼分任之。
王天风不断将伸手可及的一切投入大火,火上浇油。
部下,爱徒,乃至自己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赴汤蹈火。
雕栏玉砌今犹在,国破山河在,但他比任何人都清醒什么都不在了。
他就像被下了降头那样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就像被鞭子抽裂的陀螺那样勉强让自己不动声色。
如果说明楼是定海神针那样岿然不动,那么王天风就是杀遍大江南北的那一截脱轨的列车。
他直面最寒冷的刀刃往最锋利处以脖颈相向,他于最滚烫的血污从容而行如自家庭院。
这个世界不属于他,因为这个世界是他创作的。
譬如毕业典礼上,当所有的人觉得还不错,也没有出什么问题忙着雀跃忙着陶醉忙着赌气说我不拿这个奖章的时候,他可以坚定地狰狞:你不要命?
你知道多少人的命会因此如弃敝履?
你知道多少人用自己的死亡换来的局面付之一炬?
你不要命?
你的命什么时候是属于你的?
你要或不要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根本不允许你有选择要不要命。
譬如在那个夜晚,明楼披衣而走。
王天风默默凝望:这次轮到我先。
更难的部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必须做到。
“抗日必胜”,因为我王天风命令必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天风穿长衫时,缓缓舔弄刚被另一根舌头舔过的地方,仔仔细细;王天风穿军服的时候,腰杆笔直得就如他的裤线。
他就是浑身都是刀刃的刀,他就是浑身都在燃烧的火焰。
他渴望着死亡,此去泉台招旧部,再去大杀一场。
他都不在乎身后毁谤,他都不在乎太阳还是深渊。
他是他不允许太阳不敢怒放深渊不敢吞噬的王天风。
这个中国,有不怕死的余曼丽,有不会死的明楼,有让死亡颤抖的王天风,抗日必胜,中国必胜。
--- 喜欢的段落: 毕业典礼就锦瑟刺杀养父事件的陈词; 吃棒棒糖; 赌牌【之后】,阐述死间计划; 殉国; 王天风部分 结婚照; 你去哪里我就去了 城墙说我爱你; 殉国 于曼丽部分 镜片杀人; 得知火车被炸; 赌牌【之后】,阐述死间计划; 天台阐述死间计划,自抒胸臆; 火车站狙击日本兵 明楼部分 火车董岩掩护撤离牺牲 明诚烧面粉厂 梁仲春托孤 其他 本片精华: 明楼每一次甩大衣 每一件大衣,西服,衬衫。
所有男装 附录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我是看完《琅琊榜》,才来看《伪装者》,之前的人物形象和关系已在脑里定型,刚开始看得时候有点懵,需要好好的捋一捋。
明家三兄弟,明楼、明诚、明台,最喜欢大哥明楼,剧中最深的“伪装者”,感觉他太不容易了,同时也很有魅力,喜欢他那种掌握全局的淡定自如。
明楼身份复杂,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在阳光下。
虽是家国天下的铮铮男儿,但铁血也柔情,对大姐格外尊敬,对明台格外疼爱,有时也显得严厉,甘愿被差遣,被观众称为“明家食物链最底端”,自嘲“现在是我出了咱们这个家门谁也不怕,可只要一回来,我谁都怕”。
真的是一举手一抬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是戏啊!
侧面都是演技!
至于剧中的女性角色,印象最深刻的是汪曼春,比起在《琅琊榜》里的角色,在这部剧中更出彩,看汪曼春和明家大姐开撕的片段,简直就是心狠手辣丧心病狂的一个女人,而面对心爱的人又有着小女人的一面,就算知道明楼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他,仍然死心塌地,后来知道明楼真实身份后,就起了报复心理,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
整部剧的把握精准,剧情紧凑,抓住了看的人的心理容易入戏,感同身受。
每一个演员的演技在线,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良心剧。
1.第三战区更换密码本为什么非要经过上海?
从国统区过去不行?
2.这些特工之间不应该是单线联系吗,怎么搞的谁都能下命令,能联系上?
3.汪曼春认识毒蜂吗?
她知道毒蜂就是王天风?
怎么抓住了之后直接上来就“毒蜂”?
所谓专业特工你就隐藏得这么点深?
照理说应该是只知其名(毒蜂)而不识其人(王天风)才对吧?
4.都抓住毒蜂了,怎么不直接问明谁是谁,直接去抓?
还非得按照毒蜂说的办在行动中去抓?
5.汪曼春之前还一直认为明台是个花花公子哥呢,怎么突然就知道他是什么性格了?
“你学生的这性格,你应该是最清楚的了”(第36集)6.为什么在有极端武力优势下不抓曼丽和骑云的活口,不是想要翘出军统上海站的一干人等吗,一个莫须有的活口(明台)更能翘些还是加上两个百分百的活口更能翘?
(骑云和曼丽命名有很大胜算可以活捉的)。
真的不是主角光环吗?
明台是主角所以更应该活着?
7.不想提圣母女一了,这么无组织无纪律共产党能夺得天下?
8.营救俘虏一节,竟然允许看诊所,还是未经检查的诊所,也太低谷日本人的智商了吧?
神剧意味颇浓。
..........................全片以南田被刺为分水岭,前半部看得津津有味(瑕不掩瑜),后半部简直味同嚼蜡。
感觉后面的故事就没编好,不管是逻辑严谨性还是节奏的把握,跟前面差太多了(简直接近抗日神剧水准了),可惜了。
努力坚持看到了最后一集,山影还是保证了质量的,在主旋律的主题下拍出了偶像剧的味道,虽然强大的主角光环的枪战镜头让人感觉太假外,但瑕不掩瑜,故事还是讲出了些味道。
喜欢画面的调色,喜欢演员们的现场收音台词,喜欢故事里烧脑的伪装加伪装,还有那战争年代的亲情加爱情,无论正派还是反派,都演出了自己的立场,这是部有故事的电视剧,不认为胡歌的明台是男主,同样也不认为程锦云是女主,这应该是个群戏,重在情节,每个人物都是这个情节线上的环扣,缺了谁都不行,何必去分主配角。
如今的抗战剧雷剧偏多,情节浮夸,人物外挂,主旨漂浮,为剧而剧,这部剧让我看到了编剧的用心,起码我琢磨台词与情节比琢磨人物穿着打扮要多,上次看同样的剧是电视剧版《十月围城》,精致的镜头,烧脑的情节,精彩的勾心斗角,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当然还有我喜欢的调色和余荫山房的美韵,原来的抗战剧可能是冲锋,牺牲和不屈不挠来吹响主旋律,赢得观众甚至带领观众树立人生观,现如今估计要加上烧脑的逻辑推理和敌我双方的势均力敌来吸引观众的收视率,这委实不是一种时代特征。
这部戏不是我第一次认识靳东这个演员,他和华妃娘娘拍的箭在弦上,我就认识了这个演员,当时是被他的声音秒杀了的,这部伪装者亦是如此,话剧演员的台词功底果然非同一般。
挺欣赏他的一句采访回答:人红是一时,不能因为红就乱接戏,戏拍好了是永久的事。
只有有阅历的男人才有这样冷静的回答吧。
谁来给我普及一下关于山影?
在《伪装者》国共二条线中我最钟情小人物。
郭骑云(王铮饰)开始是国民党特训班的教官,后来是军统上海站站长的副官。
在特训班说是教官,但是对于明台他几乎没什么管理权威,在王天风和明台间受夹板气。
到上海站作为副官既要执行王天风的黑货交易,还不能让明台知道,知道后也是挨骂独扛。
他曾经说过:我们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战争结束后会被清除,只有他能证明我们来过,我们战斗过。
他活的无奈的明白,作为军人必须执行命令的明白和无奈。
他是优秀的军人,因为所谓的卑微而注定是“小人物”,应了他自己的话,死在了任务中。
但是我眼中郭骑云是顶天立地的军人。
地下党一线的“小人物”就是明诚了。
一个孤儿无家族、经济和政治背景,家里家外的地位是仆人、司机、秘书。
在国民党任何行动的嘉奖没他,在地下党工作中他起到联络员作用,在汪伪政权他是秘书,既要独立又要服从。
在家中除了一个地方以为,所有家庭合影中没有他,家族祭祖没有他。
在日本人眼中:你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杀你没用。
但是,每次保护大姐的是明诚,周旋于各种势力中的是明诚,正义凛然的告诉明台:报国不是工作,那是信仰的是明诚,小人物的平凡与被无视却是构建情怀的基石,才使得情怀和信仰令人信服。
与我们现在也需要“小人物”的心境与精神。
正在看,总体来说是良心出品,尤其是暑假被克拉、花千骨、旋风霸屏之后,但是还是有些瑕疵的,打四分整体来说,演员的演技都比较好,最欣赏的是明楼、王天风、梁仲春。
胡歌决意转型之后,演技也有了很大进步,希望后期有更好的表现。
毕竟现在少有偶像剧演员愿意沉下心磨练演技。
客观的评价是,胡歌的加入为这部剧增加了不少看点,可以说是这部剧初期的最大看点。
另外就是明楼王天风梁仲春明台等人物的精湛演技,以及团队的默契配合吧个人认为,梁仲春的人物形象塑造很成功,其他的人设多少有点苏(智商颜值都这么高不科学啊),但是梁仲春一开场就有那种官场老油条的感觉,虽然戏不多,但是演技好啊。
能忍让,贪财,官场中八面玲珑,老奸巨猾,报复昔日的政敌,乱世之中求一家安稳,十足小人物形象,但是让人觉得真实
还行吧,这里胡歌发挥的并不是很好,最喜欢宋轶妹子的于曼丽。
比较失望,人设和情节都有些太浮夸了。山影的作品并不是每一部都能称为神剧啊...
太帅气了。很少看谍战剧,但是这部剧真的超级棒。
两星给演员演技,剧本逻辑一塌糊涂,谍战剧逻辑差真的没救了
前期很棒,后两集真是崩坏得惨不忍睹
胡歌卖萌还是很出戏的。
骂我不行,腹诽更不行。哈哈哈哈,胡歌被人干躺下的表情简直大赞。
看不下去,太玛丽苏
这部剧演员演技都太棒了。但剧情的精彩程度,还没到那个点
三个男人一台戏,三个帅哥撑起一部剧,三个智商高的帅哥演的谍战剧怎能不看
冲着胡歌去看的,结果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剧情跟布景服装都良心呐,我是明家粉
不知道是不是琅琊榜把我的期待值抬得太高了,看伪装者的时候感觉有很多明显的剧情bug,有些台词很空,很吸引人的明家日常也在短视频里面都看得差不多了,明家最后一个团圆夜之后弃了
三星是基于“为什么别人都能死,你家兄弟就不能死”这样的反苏设定,虽然剧情证明,也就是说说。里面的女角色们叫什么春什么云什么丽什么镜的,果然都跟道具似的。
剧情也挺扯淡的。
前面20几集真心不错,后来各种bug简直不忍多想,到那个死间计划简直不确定性太多,好吧,也能忍。但最后两集,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烂尾!!!!!全员智商强制下线!烂的我好气愤好伤心啊。。。
戴笠大概是死的最不安稳的军统特务了,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我党一拍特工题材的电视剧就一定要把他挖出来说事儿。。。明楼这个人物我给打个满分,太成功了,根本移不开眼。不过话说靳东这样的长相气质,是不是可以考虑哪天挑战一下伪政权里的真 美男子,汪精卫。
一向对做作剧,脑残剧评分都不高,此剧正好两者兼备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开头挺好看的,导致后边崩得太明显了
剧情很精彩,但是不管看多少遍都很讨厌程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