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印刷体
Tipografic majuscul,涂鸦少年秘密档案(港/台),Uppercase Print
导演:拉杜·裘德
主演:Bogdan Zamfir,Şerban Lazarovici,伊万娜·雅各布,谢尔班·帕夫卢,亚历山德鲁·波托切安,Valcu Silvian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20
简介:1981到1985年间,时逢独裁者尼古拉.希奥塞古统治时期,当时罗马尼亚为史达林体制最严重的国家,少年穆古・卡林内斯库夜半奔走街头,以白色粉笔涂鸦书写抗争讯息,受到祕密警察逮捕、审问,最终离奇死亡收场。 延续《追拿吉普赛》自多元历史文本取材的手法,导演哈都・裘德进一步将贾尼娜・卡布纳流的剧作改编成一齣破格的“文献..详细 >
no use working with cowards,吃人时代普通人的循规蹈矩造就了鼠辈之恶,舞台剧效果不错,浮夸风的宣传在今天看来处处都是笑点,断手还要继续工作的画面实在太可怕了
对记录影像本身的迷恋,到在《野名留史》试图改变介质本身的跨越,印刷体像是补完了在二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无怪乎会有《倒霉性爱》中对互联网生态的敏锐嗅觉
电影本身三星,减一星因为现实对照有更多严酷素材
一种更加彻底的去演绎化和去加工化,反而是一种同样更加彻底的媒介自噬化。
Humburg 2020 好看!舞台剧+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为了再现40多年前齐奥赛斯库时期的图景引用了’securitate’的档案,再现一场悲剧。既是一个个体故事的引申,也用此讽喻极权政治的滥用。拉杜裘德对舞台剧的运用更偏重“离间”效果,这也与他对历史的整体态度有关。实际上他在避免提及过往的伤痛,而更希望通过创造一种亦真亦幻的超现实风格来反思历史,而非绝对评判。齐奥赛斯库的乌托邦亦是媚俗的极权想象,这一点裘德把握得很精准。
导演你要表达的我GET到了,可你这种形式有点过了,电影真不是这么拍的
算观看之前没有足够多的准备,导演依然成功地让我大吃一惊,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加入如此多的真实的纪录片段下,非但无半点的突兀——无论这些片段是彩色、黑白抑或是无声的,还成功地产生了对于影片叙事的整体而言的连贯性与对与以年份为划分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互文性。我从未想过有如此充分饱满的拍摄内容和原始记录材料相互支撑的呈现,更没想到呈现的结果能够如此贴近文本的同时又跟Documentray/Essay Film拉开了非常远的距离。它们都归功于导演精准且有的放矢的组织编排。
探讨影像的虚假。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舞台装置,提醒着观众接下来的内容纯属虚构,在片中也不断地提醒我们其表演性。而穿插其中的历史影像资料,更是将这种虚假指向了媒体和国家,表面都在歌舞升平,暗地里却秘密警察横行。形式是指向历史,内容上指向现在,这也是杜拉裘德的一贯风格。一个男孩在街头写下标语,依然没有人在乎他写的东西,只是在追究他受外国势力影响,爱国主义教育不够,即使监视都要套上合理合法的包装。这不禁又让人止不住的联想。
3.5 荒诞初现
裘德在《野名留史又如何》之后的再一次影像实验,这次的冲击力显然不如前一部。80年代反动标语案件的舞台剧重演与当年罗马尼亚政府宣传片的并置,他似乎没能确切建立起两类影像之间的联系或对比意义,导致观众产生疑惑:这是在质疑影像的真实性吗?为什么不直接用纪录片形式还原当年的案件呢?
3.6
后共产主义之殇,形式有启发。
是在舞台剧中插播propaganda footage和电视新闻还是在纪录片里插播现代戏剧我已经分不清楚。素材的使用异常自如,洛兹尼察是用历史影像写电影,DAU是用电影再造历史,而裘德在其中找到了有趣的中位值。
比起秘密警察更恐怖的是里面穿插的真实电视节目片段我现在打开电视还能看到。(当然学生确实是最理想的,就算罗马尼亚用了东欧最大的牺牲换取了改革但现结果来看还是无法根除centralization,socialism各有各的不幸
三星半。演员在固定的位置上说出台词,如同在演舞台剧一样,同时穿插着各种历史影像。拉杜·裘德的拍摄手法与呈现方式依然让人眼前一亮,但观感不如之前的几部。
诵读的共振。
正如拉杜·裘德在开头贴出的,所谓的生活与回忆。人们只能描述他的百分之一。而作为主体的生命早已成为了灰烬。从1981年到齐奥塞斯库被处决的1989年。以至遥远的现在。人们面对回忆欺骗和自我怀疑的审问之中。对档案和录像的展现确乎是证明这段早已模糊历史的关键。演员全然无表情和无起伏地念着台词,与欢声祥和黑白片中的人物。明确诉说着两段同一时间的历史。何为虚假何为真实也只是媒介想要表达的而已。导演也便是通过这种演绎+真实影像方式。并非讽刺批判而是不带任何颜色去描述,去审视。将答案留给观众而已。这归根结底是一部记录历史还原历史的历史档案。
很不好看
又极低成本拍片,影像之间的联系及契合度没之后一部深,略无聊。
为什么这个当时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