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还不错吧,算是典型好莱坞电影,和虎胆龙威差不多,两部的讲述方式基本上是一样,故事讲得有点像是悬疑片,第一部是由于副总统为了竞选总统要清除自己的历史污点,结果弄巧成拙。
第二部是科学家爱德华贝利的叛国计划,不过电影看得有点粗糙,最后也没看出来为什么会有人公布信息说弗兰克和马文与计划有关?
难道仅仅是贝利要利用他们帮自己办事,才把他们牵扯进来?
不过相对来说第二部请的名人更多了。
本片英文名RED:Retired Extremely Dangerous。
译为已退休的非常危险的人物。
他们原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工,退休赋闲在家,各有各的生活乐趣,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因牵涉到一项政治阴谋,他们全部被列入现役CIA特工的追杀名单中。
所以被迫的,他们拿起了武器,给那些中情局的后辈们上了堂血泪的实践课。
就像文中设定的角色一样,他们更像是退休前的告别演出,虽然之后他们也会继续在各个影片中露上一面,但是如此大规模的齐聚在一个片子中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参演的演员平均年龄在62.5左右。
其中布鲁斯.威利斯55岁,海伦.米伦66岁,约翰.马尔科维奇58岁,摩根.费里曼74岁,布莱恩.考克斯65岁。
虽然他们廉颇老矣,但是依旧让那些新人闻风丧胆,姜还是老的辣。
《赤焰战场》不同于《敢死队》那种实打实的硬汉风格,大秀肌肉和凶险动作。
它更多的是文戏和温情牌。
虽然动作画面依然火爆酷炫,然而实打实的械斗已经全面减少,大部分是个人秀的特效慢镜。
然而看着主演们略显皱纹的眼角眉稍,含笑或者是悲伤都因着岁月的积淀,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由于改编自漫画,所以不论是画面风格还是人物设定都有着漫画风。
台词设计风趣的令人捧腹。
中间不乏一些让人感动的小细节。
有着“被迫迫害妄想狂”的特工马文(马尔科维奇饰演)整日里担心政府哪天翻脸无情会派人来暗杀他,所以他做好了各种伪装的准备。
不住在舒适宽敞的房间里偏偏以汽车为掩护,在车身下面凿出了个地下室,而这地下室里面开启一扇厚重的保险门,里面俨然是丰富的资料馆。
无怪乎弗兰克(布鲁斯.威利斯饰演)要找他帮忙,查查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有了杀身之祸。
马文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我要出动小猪了”。
于是激战在即,他带着一只粉红色小猪上场。
激烈战火中,拉开小猪的肚子,原来里面是高精尖的冲锋枪……马文时时不忘伪装还不仅仅表现如此。
在佛罗里达要打扮成热带树丛,到维吉尼亚州则要扮成彩色灌木,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被溅一身血,他还一度总是穿着个大塑料袋。
女王海伦.米伦一出现依然是风情万种,让人忍不住大叫气质真好。
拿起武器的一霎那英姿飒爽,气势逼人。
虽然岁月还是在她的肌肤上留下了痕迹,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止她的美。
每一个阶段,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呈现出一种属于这个阶段的美丽,这种魅力的培养,海伦.米伦女王就是榜样。
片中她饰演一个叫做维多利亚的特工,之前与这些男同胞一起在中情局工作,年轻的时候爱上了特工伊凡(布莱恩.考克斯饰演),但是组织不允许“办公室恋情”,把亲手杀了伊凡作为对于她忠诚的考验。
被逼无法,她只能忍痛向爱人的胸膛射了三枪后离去,当然,打的都不是致命位置。
多年之后,在这次行动上,他们终于再次相遇,伊凡一见面,就叫维多利亚:小兔兔。
弗兰克听到瞬间石化。
之后,维多利亚在行动过程中不幸负伤,本已决定死而后已,将大铁门仅仅抓牢,为同伴赢得时间。
悲情画面瞬间要上演的片刻,伊凡一副浪子风流不羁的样子出现了,英雄救美,这时机,再好也没有了。
硬汉布鲁斯.威利斯在《虎胆龙威》中矫健的身手,让我们肾上腺素猛增的同时大呼过瘾。
然而又要说到那句老话:时光荏苒啊!岁月如梭呵!55岁的他可能以不复当年的身手,我们却仍会为他的一颦一笑而着迷,不纯是为了怀旧,是时光夺去了那充满活力和体能的躯体时,也馈赠了丰富的过往感受给人,他的表情中总是含有些值得品味细嚼的东西在里面。
当从电话中得知刚刚见面的好友特工乔(摩根.弗里曼饰演)被暗杀时,他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忧伤,擎泪微颤的睫毛扑闪出那种哀恸,无需要过度的渲染,那种不说话的痛已经被他诠释的淋漓尽致。
影片开始的时候,外面满是圣诞节前期装点得分外热闹的气氛,而习惯了一个人的他,独自点亮门前的圣诞娃娃。
他进屋,拿起电话,同他最近爱上的女人煲电话粥。
他的职业让他习惯了一个人,避免这份危险祸及家人,但是退休之后,他爱上了那位也不是很年轻的女人,他同她讲,他养了一个鳄梨,那个鳄梨长出了两片叶子……看惯了摩根各种正统的角色,再看到本片中他饰演的特工乔,在路易斯安那疗养院,装作很虚弱的样子,诱骗护理员帮他修理电视机,然后他好趁机在后面肆无忌惮的窥看护理员圆润的屁股,然后深情的咏叹:这真是太美了。
看着他那玩世不恭的态度,想到他之前塑造的形象不仅令人捧腹。
而此时虽有能想到特工乔已经命不久矣,他是一个晚期癌症的80岁病人。
他最终没有死在病床上,他是战士,战士就要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他为了掩护同伴,穿起了弗兰克的衣服,伪装他从前门走出,被敌人一枪击毙。
但是他的伪装和牺牲为其余的组员赢得了时间。
剩下的特工们在逃出生天之后,举酒向天:这一杯,敬乔!就是这一群老戏骨,在这个炎炎夏日的午后,带给我十分的好心情。
他们打破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恐惧:老了怎么办?人总会老,但是老了就意味着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能会被质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可能会被嘲笑:老不正经,丧失追求幸福的权利。
但其实,年龄是把双刃剑,它带来种种不如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受用不尽的经验,淡定不毛躁的性格,坚毅的内心。
老了其实也一样,有一个追求幸福的心,平静的接受现有的一切,从容的面对可能发生的种种。
一个温馨的微笑,一个会心的幽默,,一种关注的眼神。
即便那张脸青春不再,满目风尘,依然会开出绝世的花。
一直以为很喜欢布鲁斯和摩根大叔,看到后来才发现一个秘密。
感情我有恋母情节,居然喜欢海伦·米伦。
居然会觉得这位已过60岁的大英帝国女爵士很迷人,这个不是恋母了,简直就是恋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能在荧幕上集结一群50后的雇佣兵,着实是一次相当霸气的壮举。
光盯着演员表看,就有种不可名状的满足感,以及想打满分的冲动。
较之史泰龙的《敢死队》,同样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赤焰战场》在剧情的可看性上,就明显更胜了一筹。
前者是一根筋式的一顺到底才叫爽;后者稍微绕了几个弯子,场景移步犹如旅游观光,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夕阳红们”的本身,而不是爆破的轰鸣,飞溅的火星。
这样的手法,想必更能让观众领会到一种告别晚宴的情怀,追忆那些曾经令我们难以忘怀的身影。
本片的英文原名为“RED”,解构为“Retired”、“Extremely”、“Dangerous”,一群退休了的极度危险的人物。
四个跃跃欲试的老家伙,配搭上一个闷骚而不乏神经质的大龄剩女,他们聚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效应,能够想象,小则改变世界格局,大则偷天换日。
作为一部纯粹的标准商业影片,讨论其剧情设计路线,我想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对于美利坚合这样“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典范国家,暗杀曾经出生入死,功勋卓绝的老将,完全是一件司空见惯,甚至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大概在美国,就没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的信条。
很简单,他们一向斩草除根,不留祸患,办事既有魄力又有效率。
当然,在荧幕上,类似于CIA、FBI、各种PD等的国家机构组织,往往都是丑态百出,颜面扫地的一方。
个人英雄主义,永远都是最强劲有力的主旋律。
布鲁斯·威利斯,没有了《虎胆龙威》的依附,的确是显老了。
他涉猎倒是颇广,小成本喜剧片,科幻片,乃至文艺片。
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炉火纯青,只是觉得他个人的气场都过于刚猛,完全就收敛不住,这就造成了火候不够的演员跟他搭戏起来相当之拧巴。
果不其然,在《赤焰战场》中,他完全起了带头大哥的作用,整部影片的基本路线都是由他开拓的。
很满意Sarah这个角色的安插,神经大条,鲁莽率真,又略带性感,在夕阳红中添了一笔重彩,带动了整部影片轻松诙谐的基调。
约翰·马尔科维奇,依然耍起了最擅长的嬉皮特质,他的庸俗一向都讨人喜爱。
海伦·米伦,大抵是最颠覆形象的一位,在继《女王》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想,此番她霸气外露,女王早已不再是女王了,而是拿着机枪扫射还乐此不疲的悍妇。
当然,这绝对是一位举止优雅,仪表端庄的“欧巴桑”。
相比其他三位夕阳红,摩根·弗里曼就比较悲催了。
他大可以不被一枪毙命,好莱坞的英雄人物从来都是福大命大,基督耶稣保佑,想死都死不掉的。
而且,个人觉得影片最没“人性”,最大的BUG在于,他舍己为人,慷慨就义之后,旧友们居然集体忘恩负义,对他只字不提了。
这让喜欢色迷迷的老家伙Joe的观众,情何以堪。
许兴,这是导演故意跟观众开的一个玩笑,多多少少增添了影片可讨论性,不会真的如此阴霸吧。
依靠偏文艺类型起步的,大器晚成的摩根·弗里曼,算得上是戏路最宽,前途仍大有看头的夕阳红。
好莱坞虽从来不缺乏奇葩式的人物,但不得不说,他是最让人尊敬,最让人从心底里佩服的。
在电影世界里的巨大舞台上,时时刻刻都在上演新老交替的桥段。
孜孜不倦的老戏骨们,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在荧幕之后享受天伦之乐。
而今,越来越多的,打着告别标签的作品,一一露出它们冰山的一角。
自然,这些作品中的绝大多数,从电影本身的价值来评定,都是俗套的,中庸的,似乎将很快被人们所遗忘。
但从另一层次,观众们所愿意欣赏的,完完全全就不再单纯是一帧帧的光影,而是一种情结。
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永不服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再华丽的辞藻,在他们面前都是空洞的,淡然如尘埃的。
《赤焰战场》——罡气、豪气、霸气,不需要解释。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能在荧幕上集结一群50后的雇佣兵,着实是一次相当霸气的壮举。
光盯着演员表看,就有种不可名状的满足感,以及想打满分的冲动。
较之史泰龙的《敢死队》,同样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赤焰战场》在剧情的可看性上,就明显更胜了一筹。
前者是一根筋式的一顺到底才叫爽;后者稍微绕了几个弯子,场景移步犹如旅游观光,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夕阳红们”的本身,而不是爆破的轰鸣,飞溅的火星。
这样的手法,想必更能让观众领会到一种告别晚宴的情怀,追忆那些曾经令我们难以忘怀的身影。
本片的英文原名为“RED”,解构为“Retired”、“Extremely”、“Dangerous”,一群退休了的极度危险的人物。
四个跃跃欲试的老家伙,配搭上一个闷骚而不乏神经质的大龄剩女,他们聚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效应,能够想象,小则改变世界格局,大则偷天换日。
作为一部纯粹的标准商业影片,讨论其剧情设计路线,我想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对于美利坚合这样“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典范国家,暗杀曾经出生入死,功勋卓绝的老将,完全是一件司空见惯,甚至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大概在美国,就没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的信条。
很简单,他们一向斩草除根,不留祸患,办事既有魄力又有效率。
当然,在荧幕上,类似于CIA、FBI、各种PD等的国家机构组织,往往都是丑态百出,颜面扫地的一方。
个人英雄主义,永远都是最强劲有力的主旋律。
布鲁斯•威利斯,没有了《虎胆龙威》的依附,的确是显老了。
他涉猎倒是颇广,小成本喜剧片,科幻片,乃至文艺片。
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炉火纯青,只是觉得他个人的气场都过于刚猛,完全就收敛不住,这就造成了火候不够的演员跟他搭戏起来相当之拧巴。
果不其然,在《赤焰战场》中,他完全起了带头大哥的作用,整部影片的基本路线都是由他开拓的。
很满意Sarah这个角色的安插,神经大条,鲁莽率真,又略带性感,在夕阳红中添了一笔重彩,带动了整部影片轻松诙谐的基调。
约翰•马尔科维奇,依然耍起了最擅长的嬉皮特质,他的庸俗一向都讨人喜爱。
海伦•米伦,大抵是最颠覆形象的一位,在继《女王》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想,此番她霸气外露,女王早已不再是女王了,而是拿着机枪扫射还乐此不疲的悍妇。
当然,这绝对是一位举止优雅,仪表端庄的“欧巴桑”。
相比其他三位夕阳红,摩根•弗里曼就比较悲催了。
他大可以不被一枪毙命,好莱坞的英雄人物从来都是福大命大,基督耶稣保佑,想死都死不掉的。
而且,个人觉得影片最没“人性”,最大的BUG在于,他舍己为人,慷慨就义之后,旧友们居然集体忘恩负义,对他只字不提了。
这让喜欢色迷迷的老家伙Joe的观众,情何以堪。
许兴,这是导演故意跟观众开的一个玩笑,多多少少增添了影片可讨论性,不会真的如此阴霸吧。
依靠偏文艺类型起步的,大器晚成的摩根•弗里曼,算得上是戏路最宽,前途仍大有看头的夕阳红。
好莱坞虽从来不缺乏奇葩式的人物,但不得不说,他是最让人尊敬,最让人从心底里佩服的。
在电影世界里的巨大舞台上,时时刻刻都在上演新老交替的桥段。
孜孜不倦的老戏骨们,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在荧幕之后享受天伦之乐。
而今,越来越多的,打着告别标签的作品,一一露出它们冰山的一角。
自然,这些作品中的绝大多数,从电影本身的价值来评定,都是俗套的,中庸的,似乎将很快被人们所遗忘。
但从另一层次,观众们所愿意欣赏的,完完全全就不再单纯是一帧帧的光影,而是一种情结。
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永不服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再华丽的辞藻,在他们面前都是空洞的,淡然如尘埃的。
《赤焰战场》——罡气、豪气、霸气,不需要解释。
电影还不错,虽然故事是抽象了点,打斗场面看得还是很过瘾的。
老年特工队霸气精彩,在小伙大叔占领的市场,很有特色,法兰克和马文一个耍帅一个卖萌,摩根弗里曼镜头太少了,没什么发挥余地,几个大牌特工酷毙了。
节奏控制有种奇妙的喜感,骤急骤停,拿捏恰当,搭配那种突兀的冷幽默,不仅不显得怪异,相反营造出一种微妙的笑点,贯穿始终。
打斗场面略显单薄,但枪战场面的安排却妙趣横生,尤其是许多黑色幽默桥段更是增色不少。
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
4月1日在内地上映的《赤焰战场》就是讲的这样一个CIA老员工退休后为了不被“拍死”奋而反抗的电影。
影片集结了56岁的布鲁斯·威利斯,58岁的约翰·马尔科维奇,65岁的布莱恩·考克斯,66岁的海伦·米伦和74岁的摩根·弗里曼,几位都是广受喜爱的好莱坞资深“老戏骨”,每个人得过的大奖都能列满一张A4纸,这一次他们重新相聚,“夕阳红特工队”却没有塑造最擅长的深刻角色,而是一反常态的拍拍打戏装装可爱,几个“老家伙”集体卖萌,实力不容小视。
我要出动小猪了 卖萌指数:★★★★★影片最大的萌点就是马尔科维奇扮演的“被迫害妄想狂”特工马文,在影片的开始,莫名遭到追杀的威利斯带着女友去寻找马文,在马文家,他们推理出这次追杀应该是源于多年前的危地马拉事件,而追杀他们的人正是政府指派下的CIA。
这时马文突然激动的站起来对威利斯的女友喊道:“你知道这个国家出现了什么状况么!!
”女友说:“大家都想杀死我们?
”,形势危急,马文却仰天咆哮到:“没想到我这辈子还有机会再喊出这句话!!
我要出动我的小猪了!!!
”镜头切换,马文一边吃早餐一边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旁边座位上坐着他可爱的小粉猪玩具,玩具里藏着一把机关枪,特工马文就是这样时刻不忘给自己和武器做好伪装……老特工总是互相埋怨 卖萌指数:★★★★影片的结尾,死里逃生的几个人驱车回家一起吃松饼,这时候布莱恩·考克斯对威利斯说“你还欠我一个人情,只是去摩尔多瓦共和国处理一个小小的核子事件”,随后随着一声爆炸镜头切换到了摩尔多瓦共和国,之间威利斯推着一个小推车在草地上狂奔,车上坐着头戴金色假发,身穿粉红色花裙子伪装成村妇的马尔科维奇,身后是上千摩尔多瓦士兵,周围不断有炸弹爆炸的小型蘑菇云升起,二人一边逃命一边抱怨到:“摩尔多瓦烂毙了!!
”老江湖是这样调戏妇女的 卖萌指数:★★★★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扮演的特工乔(Joe Matheson)已经快要80岁了,身患癌症的他如今已经住进了路易斯安那的养老院。
为了给枯燥乏味的养老院时光找点乐子,这位昔日总是一本正经的大叔竟然不惜装柔弱。
他满脸愁容的蹲在电视机前,假装力不从心的敲敲这敲敲那,这时护士小姐闻声赶来问到:“又坏了么?
”,已是一脸老年斑的摩根·弗里曼无助的说:“是啊,也许只有你能弄好它”。
随后他颤巍巍的走回自己的沙发,在坐下的一瞬间,他面带满足与喜悦的对护士小姐的翘臀赞美到:“yeah!perfect!”。
其间护士小姐还纳闷的问他:“为什么你一定要看这台老电视?
”,看来弗里曼大叔已经这么干过不只一次了。
时时刻刻要伪装 卖萌指数:★★★CIA的工作总是会给员工们带来各种各样的职业病,要么是像《拜见岳父大人》里的老头那样把CIA精神转移到家庭内部,搞的全家紧张兮兮,要么就是像《赤焰战场》中的约翰·马尔科维奇(John Malkovich) 扮演的角色马文(Marvin Boggs)一样时刻活在工作状态,觉得自己随时会被暗杀。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除了不要呆在户外,不要暴露在空旷处,以及把自家大门开在汽车后备箱上以外,马文还特别爱用CIA员工最行之有效,也最赋喜感的招数来保护自己,那就是:伪装,像变色龙一样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
在佛罗里达要打扮成热带树丛,到维吉尼亚州则要扮成彩色灌木,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被溅一身血,他还一度总是穿着个大塑料袋。
人际关系有时候真的很复杂 卖萌指数:★★★依旧是源于“不能相信任何人”的信条,海伦·米伦(Helen Mirren) 扮演的特工维多利亚(Victoria)曾经就职的MI-6部门是不允许员工之间发生“办公室恋情”哒,然而年轻的海伦米伦还是爱上了由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扮演的特工伊凡(Ivan Simanov),为了测试海伦米伦对本部门的忠诚,上级指派她去杀死考克斯,当然如果不杀死他,就是自己死。
无奈之下海伦·米伦向自己的爱人开了三枪,当然这是不致命的三枪,考克斯也因此而判断出,米伦还是深爱着他的。
几十年后,当两人再次相遇,双方都已近暮年,考克斯在危急之际前来营救威利斯,见到米伦,竟用俄语叫她“小兔兔”,威利斯当场震惊问:“刚才他是叫你小兔兔么?
”海伦·米伦眼神闪烁的感叹到:“人际关系有时候真的很复杂…”退休特工什么的最讨厌了 卖萌指数:★★★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当昔日同事前来拜访的时候,每个人还是都会先问上一句“你是来杀我的吗?
”,当威利斯潜入CIA大厦获取危地马拉档案的时候,马尔科维奇负责开车在大厦外接应,可威利斯逃出大厦时却看见一支枪顶在马尔科维奇的头上,鼻子上堵着一团止鼻血的棉花,这时摩根·佛里曼推开车门,看来两人重逢后已经经历了一场无力对决。
上车后,被打败的马尔科维奇阴阳怪气的问:“可以开车了么?
”摩根·弗里曼轻佻说到:“开哦,又没有枪顶在你头上”。
马尔科维奇气呼呼的开动汽车,“退休老特工什么的最讨厌了…”老年人动不动就撂狠话儿 卖萌指数:★★海伦·米伦(Helen Mirren) 扮演的特工维多利亚(Victoria)寻找大BOSS的行动中被安排和布鲁斯·威利斯的心仪女孩呆在一起,行动中,一向对威利斯心存好感的海伦·米伦对女孩说:“认识威利斯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见他对哪个女孩这么认真过,如果你伤了他的心,我会杀了你,把你埋在森林里!
”女孩听了大囧,老特工们可真爱撂狠话儿啊!
退休硬汉养鳄梨 卖萌指数:★★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扮演的CIA高级特工弗兰克·摩西将军(Frank Moses)训练有素,骁勇善战,在职期间一向以为CIA抛头颅,洒热血的硬汉形象出现,无数CIA晚辈将其视为学习的榜样。
然而当热血男儿退休之后,一个人的日子,空荡荡的大房间和越来越严重的腰酸背痛腿抽筋,让他开始感到孤独和落寞。
一代神勇硬汉如今只能养一棵小小的鳄梨在水杯里,并且以此作为话题来搭讪心仪的女孩儿。
当女孩在电话中问到:“你的鳄梨怎么样了?
” 布鲁斯·威利斯立刻娇嗔的说道:“它长了两片叶子…”姑娘开心的说:“Yipee!”威利斯得到了巨大的心理满足。
--图文并茂版请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http://ent.163.com/special/red2011/遗漏萌点欢迎持续补充
开头看到布鲁斯.威利斯飚出来的中文,顿时惊呆了,感觉现在的好莱坞大片都挺注重中国市场的,都知道中国才是一块肥肉!
然后摩根.费丽曼出场也是一个亮点,我的偶像啊,看到他,我就觉得这部片子有看头,当看到摩尔.费丽曼跟几个老战友再次见面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部片子其实就是这几个老朋友的一个聚会吧了!故事情节很大胆,演员也很到位,看起来非常轻松,动作暴力也很过瘾,只单单说打出来的弹夹洒满一地,也让人不得不叫好啊!
叫好的同时又替剧组感到担心,这TM也太浪费吧!
不知道第2部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1981年危地马拉某村庄,某参议员的儿子,一名年轻中尉(也就是后来的副总统)屠杀了全村的人,后在军火商邓宁的帮助下离开了村庄。
中情局派了10名特工进行善后工作,毁灭证据。
若干年以后,这批特工全部都退役了,原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纽约的一位华裔女记者开始调查这次屠村事件,发现了一个当年参与此次善后工作的十一人名单。
在这份名单上,除了弗兰克、马文和辛格外,其他人都因各种原因而死亡。
第十一个人的名字被涂黑,不知道具体姓名,推测可能受到中情局的保护并监视。
为了摆脱暗杀,弗兰克和马文找到了乔和维多利亚帮忙调查,最后弗兰克依靠俄罗斯大使帮助进入中情局内部档案密室,拿到了当年危地马拉屠村事件的报告,发现第十一个人是一个名叫邓宁的军火商。
在副总统精选总统的筹款晚宴上,弗兰克一伙绑架了副总统,以交换弗兰克的女友,最后邓宁和中情局的副局长都赶来了。
原来暗杀退役特工是邓宁一手布置的。
他害怕屠村事件曝光,影响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于是通过对副总统的影响利用中情局去暗杀这些特工。
弗兰克等人最后终于凭借自己多年的战斗经验和智慧战胜了邓宁,解救了自己的女友。
这部电影看得有些迷糊,最后才知道BOSS是谁。
可能是年龄的原因,不算是年轻人了,所以对这些老家伙还是有些好感的,况且摩根弗里曼和威利斯都是我喜欢的影星。
老而弥坚,每个人都喜欢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不服老,希望自己慢慢老去,看着这些老家伙还是那么能干,真是觉得时光倒流了,里面威利斯找的女友不错,尽管不是那么妖艳,但还算漂亮,性格也不错,老夫少妻也是一件美事。
再看看第二部会有什么故事。
可以把主角改成Helen Mirren嗎?早點讓她出場拿機關槍我就不用坐在戲院一直打哈欠了
GRANDPA~
原来是个喜剧片
我发现了,只要是卡司强的在豆瓣都能得高分。拜托!难道不觉得让布鲁斯爱上一个浑身都散发着油烟味的大婶很侮辱他吗?不觉得让摩根死两回很不人道吗?不觉得让海伦换鞋太像花絮吗?不觉得情节太硬拗了吗?!啊啊啊啊啊?!
摩根咋死了。。不是HP结局啊!
老式动作片的现代样板。动作场面几乎不使用快速剪辑,而是通过打时间差来制造各种小型悬念。故事也很简单,但导演非常善于用各种对白和情节设计撩拨观众的情绪,整体一气呵成。习惯于如今好莱坞节奏的人可能会对这部电影不太适应。
看一帮老家伙气定神闲地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真是奇景
啥傻逼玩意儿
海伦女王竟然是拿枪最帅的女人,真是越老越有味儿。不过最美也最残酷的就是一群老人自话当年勇啊·····小戏谑小无聊小刺激组成的爆米花电影,稍微长了点···
毫无亮点
Old man my ass!
恭喜!这是第一部让我在电影院睡着的电影!
赤个香蕉啊!
老头乐。
我实在无法忍受快六十的布鲁斯威利斯还在银幕演着英雄包得美人归得老情节 不过值得赞许得是影片对老这一现实没有回避 还借这个点说事也还有点心意 新瓶装老酒 可惜演艺圈就是爱尝鲜 那女的是演单身毒妈得 还真是年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哈哈
还算精彩
red is the color of blood, harsh for elders.
这种有枪有爆炸有动作的,也别指望剧情能有多出彩,当然也不是冲着这个来的。如果说《敢死队》是主打动作,那么这部电影就完全是嘴巴上的功夫了。btw,豆瓣上又名夕阳红别动队还真是恰当其分,几个退休老干部悉数登场,Helen Mirren气质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