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不待见古装,唯独大爱《金枝》,所以追了《宫心》。
不料TVB挂着《金枝》的羊头卖了《宫心》的狗肉,酸不啦叽全然不是滋味。
所谓“好人”不是横空出世捏造出来的。
什么“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说白了就是“交好运”~一个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德、才、貌、智慧、真心爱人、知己至交,她要啥有啥,而且都绝非平庸水平。
“德”就不必说了,全剧除了大反派之外个个赞其不愧为“三好”精神化身;“才”也不必说了,什么钗啊绣啊她整出来的必数无敌上品——娘胎里带来的江氏手艺嘛;“貌”若非美如天仙艳如桃李也不会令高大人一见钟情,另外经其本人亲口证实“吐蕃王子只系钟情于三好嘅美貌”(呃……),算是“自知之明”的充分体现;“智慧”参见诸位尚宫及李怡等人大量困局的终极解决方案以及种花刘老伯的优良基因遗传;“真心爱人”难觅,对于后宫一介奴婢来说更是痴心妄想,但三好例外,不但与高大人王八绿豆对上了眼儿,而且还得到皇上眷顾将私恋犯禁顺利转为恩准完婚奉旨离宫;“知己至交”分别由皇上个冤大头、太后个睁眼瞎、钟雪霞个小鸡贼和阮翠云个倒霉蛋分别担任,四人虽说各有各雷自身难保,但都位高权重,用来给三好撑腰那是富富有余~一个如有神助的全乎人儿,娘死了有万小姐同病相怜,爹死了有高大人左右相伴,就连珠胎暗结了都有皇上认为龙裔,滑胎药喝了还有飞燕迷途知返……我晕!
她要再不心存善念,那可真就天理难容了!
事实上,她所谓的“好”,对于别人来讲则未必。
她的原则应该更多地用来约束自己,感染他人劝导他人不是不可,但要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立场,如果凡事都用自己的是非逻辑去衡量他人的言行举止,把质问、谴责、管教他人当作替天行道家常便饭,呵呵……起码偶很畏惧这样的朋友~所谓“坏人”也不是咬牙切齿咆哮出来的。
什么“奸妃”?
说白了就是“妒嫉害死人”~与三好刚刚相反,一个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德、才、貌、智慧、真心爱人、知己至交,她要啥没啥,而且很大程度上都是拜三好所赐。
说起“德”,金铃也曾短暂地与人为善,但当时宫中上下信任她的理由居然是由于其乃三好的姐妹;说起“才”,金铃的心思手艺不输其它宫婢,志在必得的掌珍之位却由三好意外占据;说起“貌”,金铃也曾端庄秀丽,但自从当上妃子,狠心的编剧为恶而恶,竟然将其浓妆艳抹,熊猫眼死耗子嘴双管齐下极尽丑化之能事,莫说与同期三好的淡雅脱俗相提并论,就连贤妃的清新自然都望尘莫及;说起“智慧”,金铃每每急功近利设局施计其手段都会被人各个揭破,然后还砌词狡辩,结果圆谎失败恼羞成怒供认不讳,也不谁是“蠢顿如猪”;再说“真心爱人”——双向均无,她爱权利地位多过皇上,皇上爱三好宝贤多过于她,可悲;最后说“知己至交”,自从三好坐上掌珍之位,她的嫉妒心就已经暗涌如潮,加上此后多番“说坏话、做坏事、存坏心”被三好抓到现行,互相视对方为“不思悔改”、“无可救药”,曾经的姐妹情深,无论谁抛弃在先,都已经分道扬镳灰飞烟灭,至于飞燕,不过与她互相利用各取所需而已,最后的出卖也在意料之中~一个可恨可怜的傻女人,以为自己机关算尽,其实在后宫的尔虞我诈中她充其量算个三流杀手,暴露太多藏匿太少,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勉强挣扎,卑微得很。
鬼迷心窍杀人害人固然是有百千万个理由也难恕其罪,但是一生都被三好这片不知祥云还是阴云的物质笼罩,呵呵……起码偶也同情这样的遭遇~顶唔顺三好的大有人在,加偶一个~理解金铃并不代表认同其蛇蝎之心,广大正义之士与死忠S粉也不必忿忿不平骂偶NCRZ品质败坏对偶阴阳怪气人参公鸡~偶只是感慨编剧狗血,思想极端,使得所谓“好”与“坏”、“善”与“恶”皆如脸谱,仿佛与生俱来,说你是“好人”你就成为“好”的标杆,想什么都对说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没问题;说你是“坏人”你就成为“坏”的样板,想什么都错说什么都欠扁做什么都出岔子……记得当年《金枝》之所以具备撼动人心的力量,恐怕不是因为家庭观众社会人群盲目崇拜腹黑之道,而是因为人性之复杂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一切好坏善恶在“情”字面前颓然失色,不像《宫心》这般——一切爱恨情仇在“是非”面前微不足道……P.S.皇上除外哈~李怡这深情昏君……因为迷恋三好,把大唐血脉都给混淆了,还要打出“仗义相助”的旗号,对得起列祖列宗咩?
总是用下一个错误来弥补三好所犯的上一个错误……倘若皇上把儿女私情这点心思的一半拿来治国,马大将棍估计早就不得好死咯~附上《宫心计》部分闹具卡司江采琼:仙飘飘刘三好:命硬硬姚金铃:运衰衰万保险:变快快皇上(李怡):帽绿绿高大人:眉皱皱马大将棍:眼凸凸钟小霞:耳软软阮小云:腚红红布公公与郭太后:头脆脆布小顺与郑太后:脑缺缺……
我却更喜欢徐迎美。
善良需要内因,也需要外因。
徐迎美和金铃的内因真的比甄善美或者刘三好差吗?
如果徐迎美有让自己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亲爸爸,干妈,干哥哥,从小戴着美丽头花穿着华服去英国度假,不是爸爸只是个酒鬼工人,如果爸爸不死于意外,自己都上不了大学。
如果甄善美生于这种环境,她还能那么标榜自己的所谓真善美吗?
如果金铃也遇到了一个让自己甘心放弃荣华富贵的高显扬,如果她也有一个好妈妈,她又会不会只能用伤害别人来保护自己呢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刘三好的圣母形象被受抨击 姚金玲的歹毒设定又常常得到无谓的辩护其实我觉得问题不出在这里编剧树高大全的刘三好为光辉典型就是要推销她的一套“说好话 做好事 存好心”的处世原则这本没错 如果能顺利推销出去也算是功德无量 然而恐怕要事与愿违首先,取名《宫心计》又打着宫闱斗争的幌子。
但实际上此剧所表现得后宫并不是像《金枝欲孽》里描述的或者姚金玲阐述的那样处处尔虞我诈人人包藏祸心,而是属于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地方。
所谓的“斗争”都是独角戏而非对手戏。
一方兴风作浪另一方浑然不觉,继而很无辜很纯良很无奈地说“从始至终我都没想过要跟你斗”这句话刘三好说过,阮翠云说过,万宝贤也说过。
其次,就是三好原则能保得金刚不坏身的确只在刘三好身上适用。
就拿贤妃来说,虽然开始骄纵,但最坏的时候也就是打了姚金玲两巴掌,但人家救了两只兔子呢,还抄了有一个月的佛经普度众生。
抄佛经可是公认的功德无量的善举。
结果怎么样,她娘被栽赃绞死了,她爹被暗算废掉了,儿子还没生出来就跟自己一起挂掉了,老公的人跟别人分一半,老公的心完完全全是给的刘三好。
万剑锋精忠报国又因为什么瘫痪掉只能眨眼了这么惨绝人寰?
难道最后跟阮翠云归乡找到私生子就能弥补他一切不幸了咩?
布吉祥又为什么在大寿的时候在即将同钟雪霞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挂掉?
难道他不是一直助人为乐广结善缘咩?
郑太后捏,不是也一直宽以待人慈悲为怀吗?
结果怎么样,还不是一辈子战战兢兢也没等到儿子夺回政权那一天,中间还经历了二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折磨。
因此最后姚金玲说她赢了也不算错,她亲手结果了N个一样奉行“三好原则”的人从而打破了它的神话。
比起蔡尚宫不过是略施小计留下阮钟二人却得“天谴”,她自己恶贯满盈却仍得善终,难道又不是一种“眷顾”么?
论运气,她和三好实在也是不分伯仲了。
因此,还是要靠运气呀
不知道有没有能人异士可以解读金玲的⑧字,从个性上看,她应该是伤官。
有自己的个性,心性高,不服阶级,只看谁对自己好。
并且有仇必报。
女强人。
显然她是不合适古时候的那一套规则的,与之相对,三好则应该是正印人。
慷慨大义,而又不免过于博爱,略迂腐保守。
在现代社会,国内体质内依然推崇三好这种个性。
圆滑大方,心中有大格局,一定是个好下属。
但要做企业女老板,一定是金玲这种个性。
如果个性如金玲,屈于体质下,必是处处碰板,要么妖魔化,要么同质化。
两者,都不是她本人。
金玲其实没得选,在那个处处要求女子,等级森严的年代,她要追求自我尊严,自我成就,如果没有靠山和好运,还不耍手段几乎是不可能。
但是,最后她也无法一人回力。
说到底,还是伤官稚嫩,没有官杀如武则天这般狠和目标明确。
如果说三好追求的是一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安分守己,金玲则是想追求更好的地位名利,如果那个时代不给她的他就要自己争取。
这和我们现在社会的进取心,奋斗心又有何区别?
最后,金玲走入了自己的极端。
其实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事事追求公平,好强而不服传统,对对待自己好的人好,但不理解对方没有偏爱的立场,过于客观以至于失却小我。
我们终究是一个小民,想要爱,想要尊重。
却比不过有人自带的好运和资源。
所谓爱都流向不缺爱的人,金钱都流去钱多的人。
金玲的失败,在我看来,只是操之过急,求胜心切。
在追求的时候,内心又有一个填不满的大窟窿而不能沉着稳定。
她和卧薪尝胆十几年的皇帝不一样的,就是皇帝总有个爱他的母后,甚或能够专心读书以求上进的“理想”。
金玲要求的,本来也许只是最初的尊严,但是最后却发现身边的人都不理解自己(伤官激进的个性和普通外界的差别,会被视为激烈的异类),甚至还对她批评(伤官很容易放大这种批评,其实也就是一个敏感的人对于受伤害的ptsd吧)让她觉得处处都是针对自己的人。
于是,逐渐走进了自己的胡同里。
不知道普通人会不会耍狠,但我觉得伤官之人很爱耍狠。
怎么伤害到你就怎么来,你用50刺激他就要用100回击你,哪怕自损也在所不惜。
所以她后面的人设,一方面是伤官心性的犀利伤人不自知,一方面则是过度防御后,只能看到外界冷漠面具的人影,绝望后索性和众人割袍。
最后一集她画眉上妆去见三好,最后仰天大笑说自己赢了。
偏偏印证了她内心觉得自己“输了”,“不认可自己”,为了让自己自洽编造的面具给自己戴上。
最后这个面具被撕碎,她无法自洽,就疯了。
类似于一个人追求的自我,到最后居然别人告诉她一直错了,是三观的崩塌。
她说错的是这个世界,我们从现代看回去这句话是对的。
但她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在那个时代的游戏规则里,她的角色没有任何人认可理解。
被当做一个反派来树立反面例子。
很多人有三好,金玲之争。
但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应该是接纳各种各样的价值观。
因为每个人的心性不同,但都应该可以有成为一个更好的自我追求。
哪怕是去到第一位。
而不是一开始就被告诉你是痴心妄想。
其实伤官是很直率,有自我追求的,嫉不公平如仇。
但现代社会却依然和金玲当时一样,你没有本事的新人直来直往,就会被排挤,惩罚。
要按照规矩行事,圆滑得人心和按部就班,再加好运气的“三好”模式,才是如鱼得水,上位的必要。
最后我们可以直接对比,金玲和三好,才华也许所差无几,人际相处和运气才是最大的区别。
金玲通过把握时机,心机处事才能让自己走的高。
但她一直是忤逆自己内心的,就是说她从心里就不认这一套,伤官就是谁都不服。
不合适的东西,早晚会纸包不住火,或者分裂。
三好这种传统体质中成长,走出来的正印,其实行为和心都被洗脑的服服帖帖。
当然是言行一致,内心稳定的。
她是合适那个时代那种观念的。
剧里简直是一种对伤官人的奉劝——如果是心有不甘的少数人,趁早离开那个游戏规则的环境,逃跑到去其他环境。
远离这种南拳体质下,阶级森严的传统环境。
放弃对这个环境的期望,事实是大多数人不会理解你,这个环境也不会放任你。
因为一个制度既然设立,稳定存在,就说明那一套涉及大部分人的利益。
不是每个人都是武则天,所以很难逆天改命。
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这片土壤,是印官人的天下。
我很严肃的自娱自乐中。。
第一集:算是倒叙么?
小凤仙那个开头颇为凄凉,浑浊的眼中满是烟尘。
宫心计直接以高潮戏登场,摆足了噱头,讨巧的很。
快速的剪接叙事很无厘头,宫廷政变还没铺陈够镜头就直接给到了后宫的水深火热。
三好与金铃的对峙完全看不出输赢,气势没一个占优,唯一看出来的就是刘大妹子的行头应该比姚姐姐CHEAP。
TA的奸妃表现很有当年ADA咬牙切齿扮坏时代的风采,严词厉色一番,巴不得别人说“好西宫娘娘哦”;SHEH无时无刻紧皱的眉则暗示:高大全的角色其实相当艰难。
听原声却忍不住在心头用国语配对,邢金沙和晏晓陶的音色代替俩人,或许会更符合角色些。
苏柏丽?
你指望她能表现出圣母的伟大?
以亘古不变的星空为坐标,故事开始穿越回幼齿时代。
杜太清淡的脸,些许慵懒的发型,怎么看都不似犯妇,这身素色纱裙应该直接披了去喝下午茶的。
好吧,你一定要演苦情戏也没关系,总比那些浓妆的妖怪强。
小三和小玲承载了第一集绝大部分的情绪爆点,很可惜,效果差强人意。
会演戏的小孩果然跟会演戏的女人一样稀罕,赵成恩琼瑶般丰富细腻的技巧咱就不企及了,重新来个程珈莹就得。
风车这首歌,有点推动故事发展的意思,每个感情波动,总会适时的唱出或者奏响。
杜太哄孩子睡觉时轻轻哼唱真叫我欢喜,SALLY的范儿,风吹大地的生机。
SHEH的正式版就逊色了,B段的低音又不够力,歌曲为了迁就她故意降的KEY直接使自己沦为平庸。
点灯会上的安排真是心思叵测,SHEH被安排在关菊英后头唱,分明让我联想到郁可唯和曾哥哥。
话说回来,鸡仔声和娃娃音的差别,也不算很大的样子。
皇宫的女人都十分特立独行。
且不说其它,就发型而论,飞碟型,香蕉型,伪大便型,常人实在无法接受。
那些高贵飘逸典雅的云鬓,都被丢到姥姥家了。
一坨鸡毛组成的凤凰朝日,引发的除了血案,还有一句话,这句话几乎成了后来剧集中心的论调。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杜太临终前的嘱托很不和谐。
我实在想不明白,见过挂满枝头的缟素,又以命为代价还能堂堂正正说出这番话来。
后宫的水不深,江湖而已。
母亲的遗愿大概是让小三用这样伟岸的背影屹立后宫,恩,逆天而行,实在太热血太长今了。
梅大姐,你也经常看少年漫画吧?
第二集:小三小玲你们上哪整的容?
这集跳过,看的片花。
小王子的天空本不该是阴霾的颜色,女孩与花才是他应有的快乐。
可惜一旦和宫廷倾轧交锋,莫说真性情,就连孤独也要一人承受。
小三在小王子最苦时递给他一颗糖,如同小王子在小三最痛时还了她一个愿。
他们相互记住对方。
一来一回的,种下情分。
太平日子最易过,一转眼便十年。
皇权不易位,后宫不换人,势均力敌的阮钟斗也斗得乏了。
战场逐渐下放到新一代。
不用担心,有终于养成的三圣母在,尚宫房还怕搞不出是非?
-(分割线,不能再分集写了) 以年代史分,唐朝该掰作两半,宫心计前和宫心计后。
混乱的后唐灭绝了丰神俊逸的名士,亦剑亦诗的豪迈,连天朝上国的强盛也保不住,只剩个战斗的本能。
试问赏赐大臣的金银各二十两有多寒碜?
都不够买颗夜明珠的。
难怪藩国不愿来正经朝拜。
马元贽的出现把内侍的威水史提前了几百年。
手握军权,享受大将军封号,逼宫,弑君,谋逆,他做尽了所有。
这是位集狡诈,狠毒,霸道,狂热于一身的绝代阉人,又是具备反传统,摇滚精神的猛男。
对阵终生充当斗鸡角色的太后时则有片刻失准,在冷宫中太后怒斥其觊觎大宝名不正言不顺时露出几秒钟的色厉内荏。
他竟在乎身体的残缺么?
我多希望他即刻一个狞笑,凶恶地说:“既然你死到临头,我也不怕告诉你,其实我当初并没有阉干净。
哈哈哈哈。。
”然后是太后模仿林黛用手捂住因震惊撑开的嘴,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完了,要是篡改剧情,主角还有的混?
话兜回来,谢雪心的表演让人击节,最后被掌掴时的眼神尤其赞。
惊怒,醒觉,嘲讽,复杂得恰如其分。
李丽丽的挤眉咧嘴为她的死亡作了另一个注解。
徐妈妈同以往的师奶一样的刻薄,刁钻,李丽丽一样的演,一样的乞人憎。
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原本性子里的烈也在三姑六婆的流水生产中沉没了。
文臣布景板,一眼瞥见黎彼得。
来不及唏嘘他就开始热衷养老。
与【MONICA】,【秋叶缘】CD上刻入的名字是同一人呀,力还未竭却要对时代认输。
每天必备的吵闹维持着尚宫局的存在感。
内容多是不痛不痒,直白得了无生趣,明明自诩博览群书,偏偏说话一点也没体现汉语的婉转曲折之美。
不迂回,不凉薄,喜欢【家好月圆】冲锋枪式开火的观众大概才会捧场。
貌似腹黑的人总是令人失望,早早出局。
胡素恩暴露得最快,不得以用发钗结果了自己;谭艳裳愚钝到连自己姨妈都看不过眼的地步,被评为“成不了大事”,苟延残喘而已。
于是任由钟雪霞大战阮翠云。
阮翠云和钟雪霞的故事加入了新桥段。
先说阮,抛开大路货的情人“从此相见不相识”不谈,只失散儿子是太监这点就够惨绝人寰了,玉面公公版刘谦和深宫怨妇的恩仇也够有噱头;钟这边不遑多让,史无前例地和一个公公忠贞不渝地相濡以沫。
且不说其它,光布钟间的攻受转换已十分引人遐思。
太激了,我都忍不住想看剧透。
讨厌高显扬救世主般出场,唇红齿白的嫣然一笑被有心人把玩比被怀春少女崇拜好。
怀疑皇帝一直留他在身边的动机,努力这么久,付出这么多,怎么还是四品御前侍卫?
不忿高显扬要求皇帝成全他与三圣母时,皇帝表现的友好大度,又不是尧舜,有必要割爱割得如此毫无烟火气么?
质问一句,高显扬,你这颗坚忍不足的心,拥得住三圣母Z罩杯的胸怀?
我以柯南他十八代祖宗的名义发誓:真相只有一个,皇上你是双性恋,别不承认了。
关于三圣母与姚金铃的XXOO,将于下次矫柔造作穷摇篇再叙。
我没看过大长今,不知道两部戏的区别,也不想知道。
我只是觉得刘三好和大长今都是两个特别怂的名字。
大长今我管不了,刘三好实在不是一个对我胃口的角色。
大概我的道德观念真的沦丧了,越来越受不了为了国家大事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情节,不喜欢一心做烂好人,一副仁义礼智信的样子,你还真以为你圣母玛利亚呢。
况且我也没那么喜欢佘诗曼。
所以我挺姚金玲,坚决的支持她变成一个恶毒的坏女人,争权夺利,在后宫横行霸道,因为只有她,才是这部戏里不多的正常人。
试想,如果最后刘三好真的死了,如果尚宫局真的被她霸了,如果皇上真的没能回宫,那她真的可以成为一代女皇姚金玲吧。
不想拿这部戏和金枝欲孽比,这是没得比的。
整个故事就是姚金玲一个人的独角戏。
和她斗的人都太次了,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的,这也导致她的水平也不太高。
要是郭太后还活着,也许还有看点。
宫廷里也就是马太监和皇帝两个人瞎逗,尚宫局几个老女人时好时坏。
可是,太可惜了,姚金玲疯了,“一代女皇姚金玲”以为自己变成了刘三好,告诉别人她是招人喜欢的德妃,告诉别人不能心存不轨。
她不只疯了,她还记性不好,忘记了她自己生存在宫里,虽然她已经进冷宫了。
不得不说这是宫心计众多败笔中的又一大败笔。
我最喜欢的还是高显扬,原因当然是我只是喜欢KC而已,哪知道几度看他差点成了炮灰,急得不行。
幸好中途和三好同学出宫成亲,看到他俩终于“坏坏”了,才放下心来,即使皇上后来会出手抢三好,那也是穿人破鞋,哇哈哈可是,高显扬高同学居然失忆了。
失忆就算了吧,居然走大街上,碰见一个已婚妇女几句泪眼婆娑的情话,就什么都想起来了。
不得不说,到了大结局,世界就变得无比的美好啊。
TVB的结局向来不讨人爱,这里又一次证实了。
想来又纠结了,烟熏装化得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的陈豪大帝最后居然一个人和疯掉的姚金玲住在宫里,后宫日子不好过啊……一大堆东西看得我遗憾终生,终生遗憾。
同时不想再想起的,还有满城尽带烟熏妆。。。。
值得一提的还是老戏骨们,米雪,关菊英,还有原来那个尚宫(我忘记她名字了,罪过……),郭太后也特别有神啊,杨怡除了妆实在太浓了点,还是挺喜欢她的。
而这戏里面的衣服还真是精致漂亮的,TVB的钱都砸这上面了吧,都没好好花钱收买编剧把剧本写得再好点。
梅小青一直是一个偏女性视角的监制,她总是带有一丝台湾偶像剧的意味,美好的童话,人性都善,最后恶的变善,和乐融融她善于在故事还happy的时候就打出ending,所谓happy ending一直觉得戚其义有一种凌驾众生的宏观视角。
而梅小青就微观,女性化的多。
她不会在戏份里过多的挖掘人性,将一个人的转变一点点的铺垫而行,而是有些突兀。
戚其义的宏观人性观,窃以为,徐家立和甘量宏都是最佳诠释,他们的变坏是有过程有原因有着自我徘徊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内外因共同作用,他们自我的挣扎矛盾都是很大的看点。
不像是姚金玲这般突兀的转变,也不像是万宝贤这样一夕长大。
梅小青的出品男性多为配角,但戏份上却并不输于女性,有点任务线索凌乱不够突出,比如洛神的几个男主角难分伯仲戚其义的家族大戏人物关系庞杂,但是并不脸谱化,再仁义大者都会有市井现实的一面,不无可爱和真实,比如徐永邦。
梅小青的戏配角的衬托性比较明显,戚其义的最大特点大概是主线副线并行却不凌乱,小人物也能有大光彩,司徒自强,欧阳老师,卓尚武等等都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在剧中不作为主要讲述对象,但看来也别有风致。
但他不擅长加入不需剖析过多人性的妙手仁心,把原本邓特西打造的轻松完全弄得太深沉化,不诙谐。
梅小青真正擅长的还是锦绣良缘这种轻喜剧,嘻嘻哈哈,嬉笑怒骂,最终的结局总是喜珠光宝气大大不如创世纪以及天地男儿,洛神一直不能抓牢我的心,这几年的tvb虽然留住了不少实力演员,但是创作班底百家争鸣已经渐渐成为几家鼎立的局面。
今年觉得不错的老婆大人2,古灵精探2,觉得相当之一般的法政2,以及觉得不怎么样的id精英和仁心仁术。
宫心计只能说是尚可,人物深度挖掘不到位,佘诗曼完全成了法政2欧阳震华出场的目的只是“喝汤”虽说富贵门收视不及宫心计,但我个人觉得富贵门虽然没有天地男儿等丝丝入扣,但是也不失为近年来不错的商业片,起码好过岁月风云。
我仍然最喜欢韦家辉的商战片不乏感情衔接邓特西时候的温情体现中产的雅痞生活不过看这部戏,还是能悟到小小的道理比如,你要立足,首先要和婆婆一个立场,她是洗脚婢出身,你是尚宫局女史出身,自然你们都是无产阶级出身对抗出身名门的资产阶级贤妃。
再而,学会人前示弱人后发威。
和老公的红颜知己搞好关系,谁争取到刘三好,谁就拥有李怡心。
身边要有一个贴心人,飞燕真是懂得把错揽上身,又有心向上爬。
如果是戚其义拍宫心计,大概马元贽的内心戏会增多,郭太后和郑太后也会有更多内心戏。
这就是戚其义的宏观: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会突如其来,而是非一日之寒,他善于剖析平铺直叙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惊叹人性之转变,却又不无道理。
他大概就是儒家学说中的人性本恶派,但经过一个漫长的周期,恶的不会变善,只会出来混该还的都要还。
善的不会多成功,但会很安乐。
很生活。
这世界本就无童话
这部剧是很早的时候看过的,具体的剧情也已经不记得,但当时特别喜欢佘诗曼扮演的刘三好,当时真的感觉三好真的是太善良,人美心善,而姚金玲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那恶毒的眼神。
以前我喜欢刘三好,可是后来我喜欢姚金玲了。
刘三好的好是毫无底线的好,过于圣母和白莲花,让人无力吐槽。
不管这个人以前做过什么伤害她的、伤害她朋友的事,她都会原谅他。
我们之所以喜欢不起来,不是因为讨厌她的善良,而是她绝对的善良不适用于这个社会,太理想化而不真实了。
姚金玲的好只对三好一个,而三好是对身边所有的人都好。
(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空调)在别人陷害姚金玲不成而反被陷害的时候,三好并没有想是别人先出的手,金玲只是为了自保,就对金玲大加指责,坚持要把自己好朋友的行为告诉皇上和太后,金玲苦苦哀求请求理解,三好却不为所动。
宝贤多次对金玲恶语相向,不断的用出身的问题羞辱她。
金玲使计让其失宠。
可谁想就是她的好姐妹,帮着宝贤重得盛宠!
三好说是对身边的人都好,可是唯独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从没帮她说话,站在她的立场想想。
姚金玲她一开始本质是善良的,机灵聪慧,到后期为了生存不得不依从宫中尔虞我诈,为达目的变得阴险狡诈,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埋没良知彻底黑化,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这个角色当初真的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啊。
以前觉得她真的是歹毒,不过现在看来金玲也没有那么坏,虽然后期的确黑化得可怕,也做了很多错事,但是仔细分析,挺符合人性的。
对姚金玲的印象有所改观,也是因为姚金玲才符合现实中的我们。
敢爱敢恨,活的潇洒,别人对我三分好,我给别人十分真。
别人对我一分不坏,我还别人百倍仇!
相对于现实来说,是一个较为真实的角色现在重新看金玲反派的情节时的时候,感觉挺爽的。
很喜欢金玲的金句:“你知道吗你蠢钝如猪!”。
“打你就打你难道还要挑日子吗”。
😂😂
也不知道是我們這代人長大了,還是香港電視劇一如香港的經濟一樣不行了。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起,香港的電視劇開始奔放起來: 處處大團圓,或至少苦中作樂, 壞人被感化, 惡人死到臨頭良心發現, 好人一定是有好報的,惡人一定是有惡報的, 忠君愛國,三剛五常,鼓勵信佛的,大概每部劇都少不了:「頭上三尺有神明」或者「見佛拜佛,見神拜神,拜的佛多自有神庇佑」。
有時候也有自知之明,知道這兩句話說多了會遭人煩,但還是見縫插針表達這種思想。
喊得多了,讓人不得不懷疑你是真心信佛信你頭上的三尺神明,還是因為你也不信了,所以要喊得夠大聲來安慰自己,或者,正是因為自己不信了,所以才害怕別人也不信了。
一如劇中多次提及的《法華經》,港劇自我扮演起大呼火起又無能救火的那個角色。
但就是這樣奔放的呼聲出於他能力的無能懦弱,中國官戲唱了幾千年的忠孝仁慈三綱五常因果報應又上你搬上大螢幕來異曲同工了。
說到底,梅蘭芳和歷代官戲,一個想救國,一個想宣王化;現在沒有王室,推從自然人的法學時代,港劇也一樣大唱忠君愛國,這叫雖無大業,亦可守節。
也一如中國戲劇注重臉譜和樣板,戲劇中的人物再立體也不過一張臉譜一張樣板。
先說扮像和演技,兩位太后硬是被扮成了書寓(古代第一等的妓院,賣藝不賣身。
)的媽媽桑,即便是貴為太后(皇家大寡婦),按品大妝,也絕不會被妝得像劇中那樣好像還等著誰來問價一樣,有氣場是一回事,但日本藝妓的媽媽桑哪個氣場比劇中的太后差了?
這種錯誤,日本片很少犯,人本來就有活皇室和媽媽桑對比借鑑,韓國因為民族主義的自戀也很少犯,拍出這種效果來的就是東南亞、香港和中國大陸。
貴妃更是一個個都妝得像「王牌野雞」,不靠站位,看不出是貴妃;四司反倒有貴妃的端莊,那怕長得不好看,但行為舉止好歹有個官家教養的樣子,這是本劇一大亮點。
不過早就道聽塗說,這部劇是古裝劇,不是歷史劇。
既然沒有這麼多要求,皇帝妃嬪們沒有站在香港的大廈上登高望遠,實在太可惜了,沒有在香港繁華的大街上拍一段TVB主要演員古裝循遊插播在劇中,真是少了很多看點。
我建議,中國再拍王室題材,先把女演員送去日本學學藝妓,免得綱夠別人藝妓的氣場就演太后,不夠格都演貴妃,那是大明宮?
不就是山寨大圍屋裡的故事。
歷史故事告訴我們,任何王室在古代都是山寨大王,歷經三代始知穿衣吃飯,我們中國的電視劇是一代不如一代。
青年是無產階級,中年是中產階級,老年是資產階級,這一步一步來,經歷決定演技。
所以我們發現,老年人和青年人演起小市民來都得心應手,一旦要演個上檔次的止能去唬爛山雞野狗。
香港人的市井心態本來就重,演出小市民來自然是渾然天成;至於商界富豪,也有幾個讓人模仿,不過好在香港富豪本身就沒有甚麼貴氣,不像歐洲和美國甚麼哇咯家族,要模仿起來也不是很難。
但是再往上,別說皇室,國民黨高官都能演成共非。
至於主角,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發揮演技的情節,所以,與其說是主角,不如說是貫穿首尾的聯繫者。
我這篇文剛寫了港劇這些年愛唱三綱五常,24集就那麼巧合地唱了。
廿载情谊 姊妹决裂唐宣宗李怡的两位爱妃刘三好和姚金铃互数对方不是,三好眼看昔日好姊妹金铃坏事做尽,顿感痛心,又为未能遵守亡母江采琼的遗言,与金铃决裂而忏悔……二十年前,采琼的夫君被充军塞外,她带着女儿三好和家婢金铃逃难时失散,采琼和金铃被安排入宫为婢。
凤凰泣血 触怒太后采琼凭外家历代打造首饰和一双巧手被尚宫局负责人蔡仲屏赏识而编入司珍房,与掌珍阮翠云一起负责郭太后凤凰珠钗的最后工序,司制钟雪霞向来针对翠云,遂刻意挑拨采琼和翠云的关系;三好偷偷混进宫中,幸得太监布吉祥的帮忙,终于和采琼相遇。
郭太后初春赏花,当众奚落宫婢出生的郑太妃的同时,婢女发现太后头上的凤凰珠钗竟流出红色液体,太后盛怒,下令杖打采琼,司珍一职由翠云补上;雪霞无意中得悉翠云曾在事发前探望采琼,认定她妒忌采琼的手艺而陷害她,决心揭发。
采琼重创 一病不起临终的采琼怀念故乡花香,三好即往种有琼花的花园,挣扎应该采摘之际,刚巧遇太后近身徐妈妈经过,她斥责三好私盗宫花,穆宗十三北李怡主动解围,三好感激不已。
采琼离世,三好和金铃在她的骨灰井前送别,翠云则躲在旁哭泣…… 短短的剧情留下的是深思。
刘三好的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说的简单,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利益面前,即使很好的情也会变质。
剧中有情,也有无情。
对里面的妆容佩服的很~~不怎么喜欢三好啊
山寨版大长今
化妆好丑!编剧好白痴……
女演员都好美,郑嘉颖好帅
好多美瞳 美瞳好美
几位老演员为毛让我感觉她们是在演粤剧咧~~其他演员的表演痕迹也有点重喔...全剧看下来也终于明白为何宫心计得收视却不得奖项了。剧中女子个个美貌如花,服饰也更是华丽无比、赏心悦目哇!好喜欢看三好与金铃的对手戏,畅快淋漓呢!ps:佘佘好美哇~
脸谱化。。。没啥新意。。。
太监也能当大将军的。
演技颜值在线像我这样的人,在宫心计里活不过3集…
没什么心机啊~ 超级不喜欢三好!
粗制滥造
#ThrowbackTuesday 初识叶翠翠和李诗韵(李施嬅)。虽然符合心目中对于宫斗剧及台庆剧的期望,但仍被装束、刘三好近乎令人憎恶的设定影响观感。而此前一直被认为是杨怡的“生涯最好演出”,倒过头来看还是觉得她的那份“奸”完全流入表面。印象最好的是几位尚宫的表现以及关菊英那首颇具气魄的主题曲。
女人争起来不是动刀子动剑,而是动心眼动计谋,女人心海底针
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太假了。宫廷相争,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太闲了。
妆化的这个妖孽。。。看的头都疼= =
我还蛮喜欢这部剧的,听说二要开拍,希望能精益求情,更胜一筹!
纯粹为了粤语
全寝室一起看,虽然是狗血的剧情,但团结就是力量啊,娃哈哈
看到最后一集真的有点感动。
忍耐脑残编剧的功力着实又上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