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文艺小清新的台湾影片,很标志性,相信会吸引众多的文艺青年去喜欢上这部电影,可就影片本身,其实不是那么完美,例如节奏上就前后不一,有些失控,后半段略显拖沓,显得煽情也来得不是那么自然了。。。
很喜欢电影中关于自由民主那一段,虽然剧情不多,可能在屏幕看到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很羡慕。。。
單看《女朋友‧男朋友》的海報下半部份,聯想到杜魯福的《祖與占》,是兩男一女糾纏故事。
然而海報的上半部份有所提示,這不只是兩男一女糾纏的故事,是關乎男男與男女之間的故事;戲名也有提示,《女朋友‧男朋友》並不是單純的男女情愛故事,而是「女朋友」與「男朋友」之間的張力。
電影有意把這情愛關係放到更大的脈絡去討論,於是電影設定於三青年阿良(張孝全飾)、阿仁(鳳小岳飾)與美寶(桂綸鎂飾)中學階段。
那時還是台灣戒嚴時期,思想和行動都沒有自由,特別是在學校,教官擁有無上的權威。
也因此,反叛的因子在三位主角中生長,並纏繞他們一生。
自由可以算是電影前半部份的主題,但導演對爭取自由的展示則輕柔得有點不著痕跡。
沒錯,電影拍出大學時代阿仁成為學生運動的片段,也把鏡頭移到大型學生集會中。
然而,在集會的畫面背後,卻是一種事過境遷的輕柔與浪漫,鏡頭沒有躁動,甚至是緩慢,對社會運動沒有深究,對抗爭不著痕跡;反而選擇聚焦在兩男一女的情慾關係上,在這節上他們的關係明朗起來︰阿仁雖與美寶一起五年,但大學生活中他沾上其他女子;美寶雖與阿仁一起五年,但由此至終都愛著阿良;阿良看著阿仁與美寶一起五年,還是不敢把心中愛阿仁的祕密宣之於口。
我想這大概是導演的主題︰在表面自由的社會中,其實藏著更深的不自由。
不是說男男之愛之不可得和自己深愛卻不能愛那種不自由,而是人在現代社會中被慾望鉗制的不自由。
現代社會或慾望的鬱悶在於它向你提出踰越禁令的要求,卻不給你踰越禁令的能力;它會對你說,人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你要自由,你要享受一切,包括以往所不容許的情慾,但又會在各種情慾間設下藩籬︰現代人的憂鬱病大概從此而起。
這也是為何阿良說美寶是他的鏡子,照出他生命的沉淪。
正正因為大家都活在這種現代的慾望邏輯中而不自知,到最後發現時,已經過了大半生,已經泥足深陷。
導演為阿良和美寶提供殘忍的出路︰美寶懷有阿仁的雙胞胎,卻同時驗出腫瘤,二選其一,美寶決定留下兩個生命,以死來停止自身的慾望沉淪;而阿良則把情慾昇華,把自身的慾望轉化成無盡的父愛,撫養阿仁和美寶所生的生命。
然而這看似安定的結局還是有暗湧的。
一是美寶所生的孖生女兒不只承繼了父母的外貌,也還承繼了父母的反叛與衝勁,為自己能穿短褲的自由而爭取,在此可看到孖女或會重覆父母的命運;二是阿良父親這角色。
他把不被接受的情慾轉化為父愛,使它看來有犧牲的意味,叫人易於接受。
然而,為何要當上父親這角色呢?
為何不可以是兄長,或純粹是監護人呢?
他無可奈何的再次跌回現代社會的鬱悶中︰你要自由,自由的撫養那孖女吧,但你不能踰越,不能不以父之愛愛她們,除此以外,不可有其他。
原文刊於《時代論壇》第1307期(2012年9月16日)。
作者︰譚以諾
每个人的青春年代都有这样那样的情结,所以才会在看到电影里的主人公们为自己的命运而纠结的时候产生共鸣。
这部电影讲述的却不仅仅是爱情和友情的故事,我觉得,更像是在讲述人性。
1)电影中阿仁在问阿良他和美宝是什么关系时,阿良说“她本来就不是我女朋友啊”,然后他低下头笑了。
那时候的他会笑大概是他觉得阿仁会问他是证明阿仁是在乎自己的吧?
只是他没有想到最后是阿仁和美宝在一起,自己成为了一个融不进去的人。
2)阿仁对美宝说“虽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啊”,多么任性却又自信的话语。
他抱着美宝说“我想这样抱着你好久好久好久”,最后这句话成为了美宝的魔咒,因为这句话,美宝这样一个男孩子气的女生蜕变成一个小女人,为他调到台北,为他帮他的妻子买包包,为他做了情妇也不在意,为了他吃了很多很多的“苦瓜”。
如果说一开始美宝喜欢的是阿良对她的照顾,那么从那个拥抱开始,她就跳进了一个名为“爱”的沼泽。
3)那天晚上,阿良逃出狂欢的party现场,美宝陪他坐在游泳池旁,当阿良问她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在那里住下去的时候,美宝不说话,然后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
因为她知道,她怎么能不知道呢,从她从阿良的床下翻出那双鞋子她就知道了,所以她才会追问阿仁喜欢蓝色还是红色,所以她才会在那个晚上表现得如此的“好色”。
阿良在美宝的手上写下“仁”,表示他喜欢的是阿仁没有错,也意为着他准备要离开这三个人的生活,他要把阿仁交给美宝。
美宝甩开阿良的手又在阿良的手上写下“美”字,我想这又是美宝的任性,她用一个字告诉阿良“不要喜欢阿仁,喜欢我,把我放在手心里。
也许这样,你才不会这么受伤。
”4)5年后,曾经高喊自由和民主的阿仁做了驸马爷,唯唯诺诺地讨好着自己的岳父;总是害怕别人看透自己只想做一个平庸的人的阿良离开了往日好友的生活圈,有了一个同性伴侣,即使那个男人有老婆和女儿;一直在渴求爱却又得不到爱的美宝做了阿仁的情妇,有了身孕,也有了肿瘤。
你看,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匕首,它往每个人身上都划上新鲜又深刻的伤口,它逼我们每个人审视自己,审视身边的人,最后发现自己里外不是人。
5)后来美宝和阿良又回去那个游泳池戏了一回水,曾经两个人在那个泳池里一起练游泳,后来水池的水干了,两个人也再回不去了。
他们躺在泳池里,阿良想起了很多年前在男更衣室他和美宝的秘密角落里美宝给他的那封信,一封空白的信,可是他看到笑了,又看到哭了,那是美宝惯有的小把戏,她那点小聪明总是让天下大乱,可是那也是她无声的告别,“我曾喜欢你,想依靠你,可是现在,再见。
”6)电影的最后,阿良和美宝的两个双胞胎女儿一起去买美宝爱的玉兰花,看两个小女孩闻着美宝爱闻的樟树叶,一起在车站等车,听歌,嬉戏,这是人生这一出苦情戏里最温情的片段。
****讲点电影情节之外的东西,张书豪实在是演得太好了!!!
是这一部电影里的点睛之笔!!!!
在结婚趴时的表现实在是有够贱,对阿仁说“看你现在过得这么不好我也就放心了”时(虽然是很老的梗)很想拍手叫好。
桂纶镁和张孝全的演技实在是太赞,他们两个一哭我就开始狂飙泪,相比之下凤小岳就要逊色好多。
为什么张孝全整天演gay呢,他应该演到都快变弯了吧哈哈哈哈=。
=整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和盛夏光年有点相似,也是两男一女的纠缠,不过相比下之下《女朋友(圆圈)男朋友》就显得有深度些,因为里面加入了不少时代元素类似于学=运啊、同志婚礼啊,而《盛》更流于在意识层面上。
*********好久没有写影评,好累=。
=
那一年,我曾经以为自己会很快乐。
那时候也是有喜欢的女孩的,曾也觉得会一直保护她。
也是有喜欢的男孩,会帮他抄作业,会帮他买唱片。
女孩是有些结巴的桂纶镁,男孩是黑黑瘦瘦的凤小岳。
当然,我不是张孝全。
我没有一直陪在他们身边。
男孩时不时会找我喝杯酒,女孩今年要结婚我也许参加不了。
时间过得如此之快,青春被抛得干干净净,我们都陷入苦海。
男孩说我们的女孩要结婚了,有些伤心。
她即将有家,而我们还在奔忙。
我说,也许你也会有家,但是我不太可能有了。
我的男朋友,是当地人,总是被迫在我和家人中选择,过去我很任性,被分手冷战过一次就学乖了。
我记得和好后他花了一个周末陪我,他知道我要去北京,尽可能对我好。
不过我开始隐藏自己的性子,有时缓不过气,借口去外面抽烟透风,我正在努力变成贴心的不招人烦不求未来的好男友。
我正在努力成为有条理守时又低调的好员工。
有时候我忘了自己热爱的是什么,酒过三巡,跳着凤小岳对桂纶镁跳的舞。
那些笨拙却深刻的片段会记得,就好像在厦门最后的男友振海会用他不着调的声音唱,「你让我好神气,就算钻石永远买不起,我不需要Tiffany...」有时候又想到离开厦门前Cotton对着我哭,也许那一刻她不只是舍不得我,而是心疼这个她认为弟弟一样的人要开始他不幸福的生活。
去一座不幸福的城市,扛很重的衣服拍片,用半吊子的英文努力在公司生存,和人陪笑喝酒,在夜店找不到个搭讪的人。
过去的他,没有被拒绝,总是在挑剔,恰北北,横冲直撞,任性,骄傲,认为自己有才华得不得了好看得不得了。
这个晚上,成年后的他发现,那些快乐的来源被狠狠啃噬,磨光,消耗殆尽。
你很努力,却总是自找苦吃。
不幸福的他这一夜看这三个不幸福的人做戏,心里充满对生活的悲叹,怀念总是在选择的生活,怀念热血,怀念骄傲,怀念不完美的自己,女朋友,男朋友,都是屁。
1、卖点居然是台湾版《颐和园》。
请问是哪点像颐和园了?
学运吗?
难道这部的所谓学运片段不是一群人在开麻吉派对吗。
还有演讲和演唱,真是弱爆了。
与颐和园的末日狂欢和幻灭感完全不一样。
神经质牌女文青用性放纵来消解孤独寂寞无聊,如果非要说像,恐怕只有桂纶镁在学生时代的那些行径。
2、桂纶镁这个角色太混乱了。
早期是桀骜不驯的假小子,长大了变成了乖乖牌附加苦逼属性的王珞丹,之后在小三的路上暴走,成了终极苦逼货。
没有那么点决绝和幻灭不要来冒充浪荡女好吗。
特别是超市戏和机场戏,怀疑导演脑子穿越了。
您是在拍偶像剧和MV吗。
3、凤小岳光头实在太丑。
有了头发之后帅度暴增,害人以为整容回来,或者换了摄影。
而且他的演技概括来说只有两种状态:“无时无刻不在高潮”以及“好不容易终于平静下来憋得好痛苦”。
表情没有在抓镜头,嗯,还是镜头抓不住他的表情?无焦的乱HIGH,真难为桂纶镁。
4、张孝全算发挥正常。
他演了这么多年终于回到了几年前的《盛夏光年》。
只是不习惯看到他这样隐忍的样子。
而且穿不合时宜的衬衫搞得很傻。
服装是谁!
张孝全的身材被套上这种GAY牌衬衫之后瞬间变成了肌肉横走的小受。
本来人家只适合穿T恤的啊!
是存心的是不是!
5、近年台湾小清新居然还是最喜欢《那些年》,真没出息……6、表达模糊情节:在游泳池边上的手心写字。
桂纶镁一直喜欢张孝全?
那为什么又爱上了凤小岳呢?
7、操场狂欢拍得很小家子气。
8、餐馆唱K戏拍得最好。
9、风格断裂的一部戏。
前后风格压根没连起来。
一部作品的“气”应该是相通的,前后像是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导演固执己见拍的。
10、成也小清新败也小清新啊。
就连宏大的学运都没有摆脱小家子气。
颐和园在这点上甩它十条街了。
张震岳有首歌叫做《自由》我很喜欢,KTV必点。
原来也看过一个电影《勇敢的心》,经典台词:Freedom。
自由,好像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古至今。
我们真的能够获得自由吗?
我不相信,并不是我消极,而是事实摆在眼前,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我觉得,只有能够抛开一切的人才能够获得自由。
有多少人能够抛开一切勇敢出柜,承认自己的性取向?
虽然何韵诗大胆的说了,她依旧要背负众多的压力,不可能自由的相爱,所以,阿良即使深爱着阿仁,深爱着男友,也必须承受无尽的孤独和苦楚;阿仁一直向往自由,发动学生事变,而长大后依旧要面对现实,即使在历史的变革中曾经留下光辉的一笔也只能在权利面前委屈求全做一个在丈人面前唯诺的孝子贤孙;美宝只是希望自由的爱和生活,她也终究逃脱不了善良的心而放开爱人,让他去做一个孩子的好爸爸。
我们根本无法真正的自由,只能在理想的范围内相对自由,我们中就有抛不开的牵挂和责任,而无法不过一切的欢笑飞翔。
或许,我们的自由只是如同罗大佑歌曲《家》一样“那是后来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那个可以拥有自由的理想家园也是在矛盾的碰撞中短暂拥有的。
也许我们不能真正的自由,但至少,我们曾经自由过。
PS:我很喜欢台湾电影,这部尤其,台湾电影的光影设计与美幻的镜头是我喜欢的风格,对社会议题与青春物语的探讨也都是我好奇的。
青年演员的演艺技巧也胜过香港,台湾这几年也通过电影这样的艺术形式向更多的人展示他们的风采。
桂纶镁、凤小岳、张孝全的演出都很到位,演技不错。
1.老梗烂梗一大堆,但好故事不在于梗老不老.能收的地方收住了.癌症梗没有刻意渲染;超市里旧情邂逅后的独白文艺腔了点,好在桂伦镁的眼神救场;机场离别很mv,还是桂伦镁救场;看到罗大佑的<家>做背景那部分...放弃刻薄了,就让台湾人煽下吧.2.印象里凤小岳用各国语言说了一堆"我爱你",唯独没有用中文.最好的一场戏是凤小岳吻张孝全以后的那句,友谊长存.张孝全的怒火,多少异性恋观众看得懂?3.和<颐和园>里的大学生是一代人,颐和园确实有时代感,但幻灭感看得人汗毛直竖.不喜欢的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少年段落是<野芦苇>的皮,演员的年纪装嫩还是有点力不从心;一男一女一基的三角关系怕是演了千百遍?骑摩托的怀旧感长镜还嫌不够泛滥?沾点政治皮毛,其实还是说青春故事.但是,这故事就只是青春的故事,没有神经质女文青用性排解空虚.没有多少观众喜欢在电影里找幻灭的.4.每个人都很好.<孽子>党一哥范植伟已经人间蒸发了?如今最红的居然是配角马脸张孝全.杨导演是春光粉丝吗?硬找了件何宝荣衬衫给他套上.最难演的其实是凤小岳,电影再长点故事线再丰富点说不定提名的是他.张书豪小玉上身就可以提名,<风声> 的苏有朋就没有提名,难道因为后者只是本色出演?5.桂伦镁该得次影后了吧.6.一直等某个点出来,一直没有等到.直到最后一个镜头,张孝全和两个女儿坐在长椅上,竟然有<阿甘正传>的熟悉感.终于,小温暖了下.
台湾的青春电影总是“轻易”地就具备了一种别样的清新、质感和文艺气息。
这些感觉从画面、色调,以及台词等渗透出来,“轻易”地就俘获了我们这些大陆观众。
于是,那些如若出现在大陆影片中断然会被视为矫情的桥段便不再矫情,不仅不再矫情,反而可以肯定的是将成为触动你我心的轻巧一击。
于是,我们也便不再注视到画面之下的叙事逻辑,混乱和漏洞被略过。
而我对台湾电影向来多出偏爱和宽容,因为我亦总是被“轻易”地复活。
然而,说到底,《女朋友男朋友》终究不过又是一个委曲求全的故事罢了。
深谙何种药对于美宝最具疗效的阿良,将摘下的香樟树叶交给了阿仁。
阿良不理会美宝的“挑逗”而游去找寻消失在水中的阿仁,以及他藏在床下作为生日礼物将要送给阿仁的红色帆布鞋子;他熟知在阿仁的房间,衣服和毛巾的放置位置,却在沉默和纠结中度过。
与其说他不清楚自己的性取向,倒不如说他是故意爱上男人,而与其说他是故意爱人男人,则倒不如说是因为导演无法让他爱上其他女人。
作为“B面第一首”的阿仁接过了阿良手中樟树叶子,并开始抚捏美宝手掌的虎口,以此平息她突如其来的疼痛并使其平静;然而去终究抵不过成为豪门贵婿的结局,而美宝则“沦为”隐秘的情人——当然,也可能是永恒的情人。
这是一个人的青春,也是三个人的青春。
而却终究无法成为一代人的清楚,虽然它有一个巨大、幽深且具备了十足时代感的背景。
导演将影片放置在从1980年代开始的台湾自由化和民主化进程中,那是“戒严”与“解严”的交接时代。
1987年,台湾在戒严38年之后宣布解严,这历史的时间点是影片隐秘的分界线,虽然对于影片来说这并不重要。
他们在校刊上写藏头诗,在主席台上画画写标语,在操场上舞蹈……那时候三人都还没有变。
而等到他们主要来到广场,开始静坐与激越地朗诵,三个人已经全然不同。
“过了这一夜,台湾就不一样了。
”或许是吧。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三个人已经不一样了。
婚嫁迎娶,成家立业,生子成父成母。
青春不再,自由呢?
在时代获得自由的大背景之下,所探讨的是否其实是个人自由和情感归依的诸般无可奈何?
决定与美宝私奔的阿仁在机场与自己的儿子通电话给他讲故事,那其中的不舍;美宝对着打电话的阿仁跳着他曾经给她跳过的舞,只是那一次是表白这一次是告别;阿良终于和男友分别,他和美宝跳进高中时候的游泳池,但是游泳池里的谁已经快要干了……那曾经失去的诚实和勇敢真的找回来了么?
或许有吧,但我并不觉得。
说到底是不自由,而青春也已逝去……
当友情和爱情有了一丝丝的交集时,一切都变了。
曾经年少气盛的我们,为了一个无悔的青春,会有着很多疯狂的想法,的确,我们也在为那些疯狂的想法付出行动。
可是,时间转眼即逝,我们还没有疯狂够,也许就被现实同化的体无完肤。
年青的时候总怀抱着一种信念,自由与爱就代表着一个更好的世界,然而不知是世界终将背叛我们,还是那时的我们根本误解了自由与爱的含义。
——豆友,李大米。
不想对当中的情感线加以讨论,因为现实中,我爱他,他爱她,他爱他的故事是在太多太多。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
我们一开始所追求的最终我们往往无法得到。
但是,这又怎么样?
我们曾经追求过,为之疯狂过这就够了。
20岁,我们一直在追求自由,青春。
也许,不是肯定,某一天我们会老去,不会再像现在那样执着着现在我们认为是整个世界的青春和自由。
但是曾经拥有就是最骄傲的,不是吗?
不管未来怎么样,现在追求自己所想要的这就够了。
未来的某一天,像美宝和阿良那样,躺着水池中,回想到过去的点点滴滴,能够让自己会心一笑那就够了。
最后还是引用李大米的一句话——所以我们都变了,变得不轻易笑了,不再为自由而活,却被生活捆绑着,拥有太多却不够深刻⋯⋯ 他的影评真的还不错。
中秋节的时候,得了一串号称玉佛寺开光巴西虎玉的佛珠。
本来想随着月饼送给朋友,朋友手粗戴不上,我就自个留着戴了。
自个觉得很美,想着这也是缘分,也就丝毫不嫌手表之外再多样东西在手臂上。
可是前几天回到家里,照例卸下手表脱下佛珠的时候,串佛珠的松紧绳断了,珠子散了一地。
是佛祖不肯保佑我呢,还是我跟这串佛珠的缘分已尽?
不由得胡思乱想了一阵。
其实,这样情深缘浅的事儿,何尝不是俯拾皆是呢?
仔仔细细寻遍床边每个角落,拾起散落的佛珠。
那就暂且先放一放吧。
点开豆瓣电影,看到了推荐栏内的《女朋友 男朋友》。
看推荐,这似乎是部小清新重口味的戏。
嗯,我喜欢的类型,就像一盘清新的各色蔬菜切丝,浇上芥末油。
你可以管它叫蔬菜沙拉,当然,你要管那个叫老虎菜或者东北大拌菜,我也不反对。
重要的,是清新的外表,强劲的味道。
美宝,阿良,阿仁。
桂纶镁,张孝全,凤小岳。
三个人,无论电影外,电影内,都应该是无数人的女神和王子吧。
美宝是老虎菜里的青辣椒。
阿良,是有点肉肉壮壮的黄色彩椒,而阿仁,是洋葱,是大葱,是红椒,是胡萝卜,是甘蓝。
她爱他,他爱他,他爱她。
三个人,就这样拌成了一盘小清新的蔬菜沙拉,重口味的老虎菜。
但这,终究不过是道情深缘浅的菜。
辛辣率直的美宝,发现即便自己贴身附在赤背的阿良身上,阿良却是盯着潜下水不见了的阿仁。
做了阿仁女朋友后的美宝,被阿仁那句“我要给你自由”和“好想抱你好久好久好久”而感动,却仍然放不下青梅竹马的阿良,那个她最初的梦想。
阿良,阳光而温顺,总是给人清甜的呵护。
他跟着阿仁疯,跟着阿仁闹,却发现阿仁要的,是通过他,接近美宝。
即便是比起美宝,阿良更懂得如何照顾阿仁,更了解阿仁喜欢红色的耐克鞋,可是,爱又如何说出口?
只有阿仁,似乎是这个三角关系中,最游刃有余的那个。
所以他可以是勇往直前冲冲冲的洋葱,高中时办校刊不服老师的管束,在大学,参加学潮并期望一朝醒来乘上了东风。
他可以是红椒,热情似火,知道美宝心有阿良,却紧追不舍。
他可以是甘蓝,在娶了院长的女儿成了一个政客的幕僚时,可以一层层掩盖起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他可以是大葱,明知道阿良喜欢他,却在一帮朋友游戏的时候,在众人的起哄下,强吻了阿良,并且告诉他,友谊长存,却不知道,这句友谊长存,就如同冲着阿良,哈了一口长长的大葱气儿。
他也可以是胡萝卜,在跟美宝偷情时,甜甜蜜蜜,告诉美宝,只有她肯为他吃苦,他觉得自己好幸福,在跟女儿打电话时,温柔地讲着小鲸鱼的故事。
情深缘浅这种事儿,大概也就发生在只会做青椒的美宝,和只会做黄色彩椒的阿良身上吧。
对于阿仁,只有情深,从没有缘浅。
我要不要总结为,性格决定命运?
可是生活,总来不是总结那么简单。
也不是总结就可以了事。
在知道自己对阿仁的爱无望后的阿良,选择了走向学运的中正广场,去勾引那个盯着他看的便衣,选择了服兵役时结识的长得有点像阿仁的人,并在对方娶妻结婚生子后,依旧默默地做着他的影子情人。
而作为青辣椒的美宝,在远离两人许久后,还是回到了阿仁身边,甘心做起了他的情妇。
在怀上了阿仁的孩子,终于两人打算要私奔的时候,却又不忍心看到阿仁丢下他年幼的女儿,而独自离去。
原来,所谓的甘心为对方吃苦,不过是自讨苦吃。
而哪个陷于情深缘浅的人,不是自讨苦吃了以后,才变得勇敢起来?
所以,我理解美宝为什么在怀上孩子同时长了肿瘤之后,在做人流的那一刻,选择了生下孩子,而让自己随着肿瘤的长大而死去。
情深缘浅,从来都是找这样一根筋的人上身。
无论是女朋友,男朋友,男人的女朋友,男人的男朋友,女人的男朋友,女人的女朋友。
芥末味儿真重。
一开始很模糊,后来很具有冲击性,又相信爱情了
实在是太烦凤小岳了,以及我也想配一个跟张孝全一样的眼镜。
自讨苦吃
这片除了最佳女主角没得其他奖了吧?被《他们在毕业的前一天爆炸》甩几条街。
关于爱,都是眼泪的结晶
后面完全不知道导演想干嘛
张孝全要成演gay片专业户了 不过帅是真帅 有几段表演很有水准 全片一般 凤小岳欣赏无能
“我要你抱我好久好久…可是我要的,你给不起” “他一直对我说,全世界,只有我肯为他吃苦,但其实我们都在自讨苦吃” “因为我照到一面镜子,看见里面的自己里外不是人”
没有多么好。
好一部基情四射的台湾电影
比盛夏光年差远了啊。。。
这是一个关于台湾民主变迁的二十年里,A爱B爱C爱A爱C爱B爱A的和革命无关的革命时期和后革命时期的爱情故事。
中间这个圈是想让我们准确射入吗?
这么台的烂片华谊也投资,大小王是有多人傻钱多爱湾湾!
十年之后,又是校园三人的桂纶镁,时间过得真快。所以没心没肺的人才最快乐。还是没有逃出这些年台湾小清新爱情片的套路,包括人物关系都是似曾相识的。反正把曾经的爱情捆上青春、热血、回忆这些关键词之后总会抓住一些人。为谁吃苦还是自讨苦吃,台湾电影总有这种鸡汤感悟。
开始有点儿讨厌台湾电影总拿政治做幌子了。。。音乐好听
导演野心太大了,但是中间部分起承转合不够,有点生涩。张孝全gay气十足但是演技绝对一流。三星半。
我的眼泪越来越不值钱。最后戳到泪点。
只有演員的突破,在其他方面完全沒有突破。
藍色大門以後第一次覺得桂綸鎂又變成桂綸鎂了。/ 張孝全真好,幹你娘友誼長存/ 鳳小岳演的好奇怪,娘娘腔那個太雷了 / 還是年紀大了,演中學生時看到皺紋於心不忍 /最後羅大佑那歌出現的好奇怪 /其實總體還行,但沒什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