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的这部电影名字叫做《亨利之书》,意思就是一个名字叫做亨利的人写的一本书,而谁是亨利呢?
从一开始亨利以一种沉稳的姿态出现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少年?
不一样,很沉稳,很有自己的性格,电影以“My legacy”开始,弟弟说如果有遗产的话想资助小朋友学习打壁球,多么直白而简单的小小愿望啊,但是亨利就不一样,这个少年说了很长的一段话--- We can all talk about making our mark,but,isn't it just comfort food to stave off existential crisis?
“但是...我们的遗产不是我们在简历上所写的,又或者是我们银行账户里有多少个零?
而是我们有幸拥有的人,和我们能给他们留下的一切,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我们现在都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这就是我对我遗产的想法。
Part 01.因为了解,因为被爱,所以亨利以最好的姿态路过了这人世间.亨利是一个天才少年,这个天才少年对于自己的病情十分清楚,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也知道自己非常贪恋父母给的爱和温暖,也知道自己在父母和弟弟的庇护之下非常开心,其实很多人都以为是弟弟和妈妈失去了自理能力,十分依赖亨利,但其实不是,其实是亨利依赖自己的母亲和弟弟。
亨利这个天才少年,以一种最好的姿态经过了人间,然后又走出了人间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亨利在去世之前,拼命地想要再去看一看这世间的日光,拼命地想要再看一看这人世间的风景,拼命地想要再体会一下幸福的滋味,一直一直地拼了命,这就是亨利的人生。
因为了解,因为被爱,所以亨利在这个世间生活了这么久,大概也觉得值得了吧。
Part 02.这世间的爱---对于亨利来说是救赎,对于母亲来说是成长. 这人世间的爱,对于亨利而言是一种救赎,但是对于母亲来说是一种成长。
电影并不是一部精彩的悬疑侦探片,最后警长自己说出了自己犯下的错误,最后母亲救下了孩子,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但是依然坚强健康地成长起来了,儿子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儿子提前算好了下面的事情,让母亲有点事情可以去做。
最后母亲终于寻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也用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拯救了隔壁邻家女孩,让饱受伤害的邻家女孩儿能够重新体会到属于家庭的温暖,能够重新体会到属于这人世间的爱,这世间的爱---如此温暖,这世间的风景,如此温暖人心,所以亨利才会如此贪恋,所以亨利才会如此想要留恋这人世间的美景。
Part 03.真正的酷,不在于你皮毛的颜色,而是在于你在皮毛的下面有什么?
---就?
怎么说呢?
全场最佳的一句话,而且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蔡崇达《皮囊》这个故事里面的中心思想,不管外在的我们是什么模样的,你内在拥有的那个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完美地概括了蔡崇达的那句经典的话语,这句话也说明了真正的酷的元素。
只有内在深处闪闪发光的人,才能够感动身边的人;作为一个人,立身之本也是如此,要闪闪发光,要永远积极向上,要永远向前走,要团结有力量。
所以,真正优美的话语总是以一种最淡然的姿态讲出来,并且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些话语的力量。
写在最后--- 亨利带来的爱和温暖,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力量。
虽然有些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带来的力量和温暖依旧一刻不停地激励着我们,这种力量像一阵风一样,在以一种健康的模样成长着,非常温暖。
<亨利之书>/
喜欢美国电影的这种咖啡色的画面布局,从开头苏珊驾驶的旧式车,到别墅院落的环境,整体感觉出一种享受生活的活法,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片简报,美国人把钱大部分买保险,中国人大部分把钱存银行涨利息了,房子是用来住的,尤其是看到树林里亨利实验的小屋,好有韵味。
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好独立,本以为苏珊会搂着皮特睡,这种自立型的风格影片也是自然流露。
感动之处,亨利爬到医院窗口想要看天空,然后没在醒来,感觉鼻子酸了。
聪敏如他,或许他预知快要死了,是想最后看看这个天空?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亨利去后的生活,苏珊的慌乱,不知所措,听到亨利的录音,妈妈,我会一直陪着你,确实挺打动人的。
苏珊说没有你我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妈妈,头缠绷带的亨利说,你一直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妈妈,泪眼朦胧。
成熟不在于岁数大小,是苏珊照顾亨利还是依托亨利,都有吧。
不要慌,不管如何,都不要慌。
开灯?
关灯?
open?
close?
影片的动人之处,不是那么强烈,确是有点像陈年的女儿红,余香缠绵,沁人心脾。
如果男主智商情商都高到爆棚 就不会得癌症轻易死掉了。
因为他都知道病前自己很多反应。
退其次。
既然智商如此高,也不会轻易做杀人的举动了。
弱爆了。
还好他老妈没杀成功,如果期间出了闪失 就把老妈和弟弟连累了。
所以故事很唐突 我是快进看完了 不得不说很狗血的剧情。
不如他营造让老妈第二春更好玩。
又搞奇幻 惊悚 犯罪 和情爱 。
本篇唯一的大看点就是女主朋友的奶奶上的文身。
不让你那么容易忘怀!!!
《亨利之书》的叙事策略最聪明的地方在于,电影巧妙地利用了观众对天才哥哥复仇计划的猎奇心理,以此作为遮掩,揭示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弟弟渴求关注的心酸故事。
当银幕上的天才哥哥利用录音带编织领家女孩命运时,他那仿佛能穿透时空的深邃眼眸,隐藏着这个残酷童话中最尖锐的隐喻,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未曾留意到那些平凡的生命。
被成人凝视消音的少年话语权《亨利之书》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直至影片后半段,近乎全知全能的天才少年哥哥骤然离世,影片才真正撕开了完美的表象,在悬疑叙事的外衣之下,引发了关于家庭关系、生命价值与存在困境的深刻反思,暴露了家庭系统中被精心掩饰的裂痕。
这部融合了悬疑元素的成长寓言,通过三个层次的叙事建构——神童神话的解构、代际沟通的困境、家庭生态的失衡,深刻地质疑了当代家庭教育体系。
我计划将以下分析整理成一篇文章,交由我的数字人进行朗读。
今天是2025年2月18日,我这篇电影日记想记录的是《亨利之书》。
1. 被神化的天才与被解构的完美《亨利之书》的表层叙事视角,精心塑造了一个兼具神性光辉与人性温度的天才少年哥哥。
他如同命运的编织者,精准预判事件的走向,甚至在医院与医生沟通自己癌症病情时,展现出惊人的克制力。
这种将少年智慧推向极致的人物设定,虽然在现实逻辑层面略显夸张,却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超现实美学空间。
当哥哥以孩童之躯运筹帷幄时,纯真与睿智的碰撞产生了惊悚的戏剧张力,令无数渴望拥有完美孩童的父母,感受到了如同恐怖谷效应般的存在。
亨利近乎全知全能的设定,宛如现代社会的科技寓言,他能预测自己死后母亲的工作和生活轨迹,设计精密的干预方案,甚至在死后继续操控现实。
这种“赛博格神童”的塑造,恰似当代社会对技术理性的盲目崇拜。
然而,导演刻意让这个完美程序出现了“漏洞”,亨利因脑肿瘤而去世,揭示了理性主义始终无法覆盖的人性褶皱。
正如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蜡翼,过度的智性光芒终将灼伤生命的本真。
2. 沉默者的双重困境影片最为发人深省之处,在于其对天才光环下阴影的深刻描绘。
在亨利耀眼的光环之下,弟弟皮特始终处于叙事的暗角。
当观众期待见证完美的复仇剧本时,镜头却转向了被遗忘的弟弟皮特。
结局中弟弟的魔术场景堪称神来之笔。
当成年人沉迷于理性推演时,孩童却用魔幻思维解构生死。
弟弟在众人面前假装相信魔术能让哥哥归来,这种童真逻辑恰恰刺破了成人世界的认知茧房。
孩童对死亡的淡然态度,源于利己心态下的最终考量;而成人对死亡的难以割舍,则源于懒惰造成的依赖心理。
当弟弟让晶莹剔透的雪花飘落剧场时,他完成了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升华仪式。
孩童用魔幻思维消解死亡沉重感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纯真视角的特有治愈力,又暗含对成人认知体系的微妙解构,使整个叙事在诗意中达到了情感共鸣的巅峰。
这个被忽视的次子形象,与《小谢尔顿》中默默吞咽委屈,满口犀利吐槽的姐姐形成了镜像对比。
当家庭资源向天才倾斜时,普通孩子便沦为情感荒漠中的隐形人。
弟弟在魔术中召唤的漫天飞雪,既是对兄长的诗意悼念,更是对存在感的绝望索求。
弟弟在阁楼复刻哥哥机关的举动,无疑是普通孩子在家庭剧场中笨拙而无奈的表演。
这个看似平庸的弟弟角色,实则是解构叙事陷阱的关键。
弟弟的无声争夺,既是对存在感的渴望,也是对亲情分配失衡的温柔控诉。
这种对“平庸者”生存困境的观照,将影片提升至社会心理学层面的深度探讨。
藏在机关中的合影不仅是怀念的载体,更是对家庭关系重构的隐喻。
当相框缓缓展开,缺席者以符号形式重归亲情坐标时,生者终于领悟到:成长并非取代或遗忘,而是在记忆光谱中找到共存的平衡点。
那张由机关触发的合影,既是记忆的封印,也是拯救母亲从哥哥的孤注一掷中解脱出来的唯一途径。
3. 生死叙事中的沟通迷局影片与美剧《十三个原因》形成互文,揭示出代际沟通的永恒困境。
哥哥留下的录音带如同美剧《十三个原因》女孩的录音带,都是死者对生者的无声控诉。
两部作品都聚焦于未成年群体在失语困境中的自我救赎:后者通过13盘录音带完成死者对生者的审判,前者借由录音带实现跨越生死的守护。
这种"遗物叙事"深刻揭示了代际沟通的断裂带,当成人世界惯性质疑未成年人话语的可信度时,那些未被倾听的呐喊终将以非常态方式突破次元壁。
这种由认知偏差导致的悲剧循环,恰似一柄双刃剑,既割裂了理解的可能,又催生出震撼人心的悲剧能量。
当雪花在魔术中永恒飘落,我们突然惊觉:所谓天才,不过是人性困境的极端投射,那些曾经代表绝对理性的线条与公式,此刻与尘埃共舞,与飞絮同游。
当我们撕下哥哥"神童"的标签,或许能看见那个蜷缩在智慧光环下的孤独灵魂;当我们暂停对完美的追逐,或许能听见那些被理性轰鸣淹没的亲人喘息。
影片最终指向的,是对生命价值的平等观照,每个灵魂都该被看见,每份存在都值得聆听。
这或许正是导演留给观众的终极启示:家庭从来不是精密运转的仪器,而是允许所有声音共鸣的回音壁。
当我们沉迷于编织完美的命运程序,或许正在错过真实生命的温度与重量。
在家庭这个场域中,没有天才与凡人的分野,只有需要被看见的、同等珍贵的生命存在。
好,上面就是我对《亨利之书》的电影日记。
金刚女郎当妈妈后干枯的面容没什么对劲,天使般的兄弟两也没什么不对劲,上帝给的高智商连同生命提前收回也算对劲。
要灭坏继父开始跑偏了,不至于讲话夹生、计较你家树叶跑我家来、怎么着了继女就得被狙杀。
不对劲的是正邪逻辑上的硬伤啊。
坏继父罪不至死,笨妈妈都知道有媒体、fbi等有关部门应对此类问题更有效强势,天才儿子浅试相关部门后便策划狙杀,好像巴不得检举无效:别说我没走正常渠道啊,既然你们不管,我让俺娘击毙他。
天才儿童毕竟还是儿童,笨老娘拿儿子的手短,在不断的逼逼下被逼的差点就成了杀人犯。
温情光明天使设定就此塌方。
不如不搞温情,搞成暗黑心理惊悚片,能说的圆。
天才儿童策划一起谋杀,谋杀对象是隔壁性侵继女的光头怪蜀黍!
不料,天才儿童得脑癌,卒!
留下作案笔记和录音带交付给不成熟母亲继续展开谋杀计划…………作案play当晚,不成熟母亲怂了……预知后事如何请观看由大卖座《侏罗纪世界》的导演拍摄的,在中国无法过审的儿童电影《亨利之书》!
看完之后觉得不知道在演什么的本少爷向你墙裂推荐哟~~~~
爱就是---母亲每天打打游戏然后和两个孩子买买菜做做饭;爱就是弟弟每天因为自己有一个天才哥哥所以有恃无恐;爱就是亨利重病的时候那个姐姐冲过来给了亨利一个甜甜的吻,虽然这个吻相差几十岁的光景;爱就是弟弟依偎在哥哥的怀抱里面,傻乎乎的模样;爱就是哥哥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是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母亲和弟弟,留下了自己能够做好的一切;这爱无言、温暖、伟大、蓬勃向上。
亨利以一种蓬勃的姿态,亨利以一种力量的形式冲进这个世间,然后又以一种快速的姿态离开了这个世界,天才少年明白自己用脑过度,思考的太多,所以上天无法留下这么聪明的人物,所以亨利这个人间小天使才会走得这么快,所以亨利这个人间小天使才会离开。
亨利是这个世间最最美好的人物,亨利也是这个世间一种最有姿态的力量,亨利是一束光,亨利是蓬勃发展积极向上。
Part 01.当弟弟靠在哥哥肩膀上的时候,当哥哥成为一个家庭的依靠. 亨利的弟弟傻乎乎的,哥哥对此嗤之以鼻,但是哥哥又觉得弟弟很可爱很可爱,总是给自己很多的温暖怀抱和力量;当自己的弟弟不开心的时候,哥哥会吹落雪花哄自己的弟弟开心;当自己的弟弟不开心的时候,哥哥也会把自己的奖牌给自己的弟弟,让弟弟知道奖牌其实也可以随便拿过来玩的;当自己的弟弟不开心的时候,哥哥会想各种方法让自己的弟弟开心起来,其实这个天才哥哥算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天才少年了,更多的天才是不尽人意,更多的天才是委委屈屈。
所以,爱是陪伴,是温暖,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成长成熟,这种力量让我们茁壮。
Part 02.我一生之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家庭. 其实对于亨利来说,一生之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这样的家庭,就是遇到了爱自己的母亲和自己宠爱的弟弟;而且对于亨利来说,在这个世间,只是看一看风景,就让他们觉得幸运幸福,这就是亨利的幸福。
亨利茁壮成长的时候,像一股力量一样,不断地向前。
其实亨利更加贪恋的,是世间美好的一切;其实亨利更加贪恋的,是世间幸福的一切;这就是亨利所有在乎的事情。
Part 03.梦想就是---你们好好过日子. 对于亨利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的弟弟和母亲过的开心;所以亨利给自己的母亲留下了很多的钱,所以亨利给自己的亨利给母亲买了一辆新的车子,所以亨利一个人的时候已经默默地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
而亨利做这所有一切的初衷,就是剩下的人能够好好地过日子,就是剩下的人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这就是亨利所有思考的事情。
很幸运,最后母亲和弟弟都找到了最初的自己,那个...那个亨利没有到来时候的自己。
2017年6月份在欧美地区上映的《亨利之书》(The Book of Henry 2017),如今国内流行的电影评分网站-豆瓣的评分只有6.8(最高5星10分制),而国外的Rotten Tomatoes(烂番茄)的评分只有3.5(最高5分制)。
综合两大评分平台的评论,可见毁誉参半,最大的吐槽点是剧情的设计。
《亨》的剧情是否如大部分观众所述的不堪?
本人看过后,总结出一句话的个人感受。
“该影片最大的价值就是看完后,情感得到最大的宣泄,而身体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去找BUG。
”为什么这样说?
正如观众所言,影片的类型、剧情是多变且混剪而成。
比方你以为看着的电影是爱情片,突然画风变成科幻片,当你慢慢接受这就是部科幻片了,画风再一次跳跃成伦理片,而且还是悲剧形式的。
一般这种大开大合的跳跃式影片,通常是种极端,要么给人臭骂,要么收获大赞。
本人觉得导演(特雷沃罗)把每种类型的节奏处理得恰到好处,刚把观众胃口吊足,马上就来一个180度的反转,最后结局补上个happy ending。
已经遭受饱虐的观众的情绪,可以带着遗憾回归平静。
正如我观影时,刚被亨利的智慧和哈德逊山谷的优美风景惊艳到的时候,剧情来了个反转,正面感受一个母亲丧儿、弟弟失兄的痛苦、无助和彷徨,紧接着像占士邦007上身般特工的生涯,最终母亲凭借儿子留下的手札,按里面的指示,继而走出灰色的阴霾,迎击反派大boss。
而母亲狙击大boss这段,是最精彩的部分,快节奏的画面、芭蕾舞曲、音乐、鼓点、平行交叉的手法,组成了一段紧张而闪亮的华彩。
观影完毕,收拾了心情后回想,原来影片伊始已将主旨透露。
课堂那幕,亨利对遗产这一话题,做了个人的见解,“遗产是我们有幸拥有的人和能留给他们的一切,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活在当下。
”这伏笔埋得很好,好得让人不为意,这是对有心人的献礼,当抛开影片的不足,把镜头语言、配乐、导演、演员拆分解读,回顾影片的时候,才浮出水面。
本人知道《亨》的演员阵容不算弱,美剧《绝命毒师》(Breaking Bad Season1 2008)、《穹顶之下》(Under the Dome Season 2013)可以看到反派boss格伦的身影;女主苏珊则饰演过《双峰》(Twin Peaks 2017)、《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 2001)、《致希斯 莱杰》(Heath Ledger A Tribute 2009)这些豆瓣上评分不低于8.5分的影片。
影片的音乐制作人更是难得,制作过《寻梦环游记》(Coco 2017)、《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2011)、《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 2016)、《玩具总动员之惊魂夜》(Toy Story of Terror2013)的音乐鬼才Michael Giacchino。
综上所述,这部影片值不值得一看,那就见仁见智了。
我口水都说干了,绝对是大力推荐啦。
题外话:对剧情编排有异议的各位,不妨设想,一开始出现在镜头里才11岁却闪耀着天才光芒,已经无所不能的亨利如此强大,剧情再往下走,可塑空间有多大?
个人形象已经定格,“年龄:11岁,天才”,所以亨利必须得写死,但死后却能预知事件走向,并加以干涉指引。
这种高智商的人物性格,与《电锯惊魂系列》(Jigsaw 2004)类似吧。
就连道具录音机也是卡带式的,难不成特雷沃罗在致敬Jigsaw?
本来不想写这个,但因为字数限制,好叭……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部电影,单凭一种感觉,如果非要问为什么的话,可能因为它现实中显露的不现实,不现实中又有太多现实,最终便什么也不是。
关于这部电影,我所读到的所有简介上都写着 Christina 受到了虐待,但我总觉得是性虐,也许这是出于一种女性的本能反应,但仔细想想亨利妈妈看到那场面时的表情和之后她说的恶心,就能明白性虐也不是毫无凭证。
但无论是 Abuse 还是 Sexual Abuse,都是十分可怕的事情,这也是亨利制定谋杀计划的部分原因,亨利选择自己维持正义的另一部分原因是他洞悉了人性中的伪善。
电影中有一幕,当母子三人去超市时,亨利注意到一个男人在粗暴地对待一个女人,他想上前去给予帮助,他的妈妈却制止了他。
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中,这将是大多数人的做法,我也没把自己除外,罪恶的人类……但从亨利的角度看,一个善良又纯洁的小孩,他刚开始与这个世界相处,却发现到处充满了暴力邪恶与自私,他不能理解,他也不能像大人们一样置之不理,所以在他知道邻居家发生的事,而又屡次求助未果下,他选择自己维护正义。
但好像上天太过嫉妒他的才华,蓄谋已久,终于夺走了他的生命。
他不平凡的前半生结束了,但即便他不在了,他的不平凡也要继续下去,一个难以置信的谋杀计划的遗愿。
亨利的妈妈一直依靠亨利,而当亨利去世后,他妈妈的世界轰然倒塌,她一瞬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中间经历一番波折,她还是决定实施亨利的遗愿—杀死格伦—这里算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但也是反高潮,因为她违背了亨利和观众的愿望,没有扣动扳机杀死格伦反而泄露了自己是知情人,但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做了正确的抉择,那一刻她想起了自己是一个母亲,而孩子是孩子,孩子不应该和罪恶与鲜血有任何沾染。
最终学校的校长良心发现后付诸了正义,大团圆结局。
其实从一开始,在知道故事情节的前提下,我就知道谋杀定不能成功,就像《绝命毒师》里的 White 无论怎么逃也不能免除被击毙的命运,为什么?
这是法律和规则,而且是要给大众看的,所以《肖申克的救赎》也得不了奥斯卡。
说来好笑,演格伦的人是 White 在 Breaking Bad 里的小舅子,不过分别饰演了好警察和坏警察。
但我始终不明白,既然他们能看见并且已经看到了那么多,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以作证据,哪怕匿名寄给报社和警察局,非要去枪杀,算了。
大概是出于受众的考虑,虐待以及最后格伦的爆头自杀都没有给出镜头。
浪费了两个童星的表演
这妈妈的皱纹密密麻麻 像个体态轻盈的奶奶。演员演的都很好 剧情不行 紧张的时刻倒也扣人心弦 但我看的优酷版一定是删减了什么 完全没看出来邻居女孩和她的继父有什么异样。两个男孩演技过人。
本想要催泪的,结果糊里糊涂说了一大堆,重心随意跳跃,导致观众情感都不知该往哪放,最后只能当犯罪悬疑片来看了。
第三幕挺棒的。整体情节走向还是一个受伤再重建的鸡汤故事,挺特别的倒是。川不雷小朋友果然抢镜。
为Jacob Tremblay打靠!剧情有点烂
故事还是挺不错的,加一星给李佩斯
I wanna see the sky那段,说实话有点震撼到。
卡司可以呀,剧情有点牵强。但是Peter好萌好想搓脑袋
哪来的嫌疑?儿童故事而已.
小男孩死后真是整段垮掉。
从片头字幕开始就在强调亨利的心思缜密,聪明绝顶,还有成熟,包括帮妈妈算账挣钱和避税。后面重点回到了挺身而出的背景原因,和意外去世。留下的亨利之书是一个悬念,然而他的计划却跟我预想的很不相同。没有任何机关设立,只有买枪暗杀和如何扔掉枪支和制造不在场证明,手段有点儿普通了,普通到亨利也没那么聪明似的。好在结尾,被意外的机关造成的亲情时刻拯救,妈妈并没有成为杀人犯,而坏人也因为校长的终于反省而罪有应得。如果亨利没有得病,他要如何得到枪支呢?电影并不是关于天才少年的,天才少年只是个外表,关于亲情的表达,拯救才是初衷,多少有点儿小品里故意煽情的意味了。希望世界上再也没有胶质瘤!!
虽然结局比较理想化,但孩子们就是应该欢笑的。整体影片的基调还可以,悲怆中又带着希望。亨利之书留下的是救赎,亨利这个回去天堂的天使告诉大家,过好当下。
看了一半发现换了主角,亨利挂后整个走向很不知所措了。真想拥有一个像亨利这样的小孩子,多省心啊(・ω・)ノ
太刻意
为奥茨私人定制的一款电影,可惜情节实在没吸引力。
拍摄得很精致,表演也到位,但是剧本在人物整体塑造上让人觉得荒诞,有些台词也很尬,真实感基本来自于演员的演绎。其实完全走荒诞路线效果也许会更好。
天才儿童怎么就不能有个好结局呢
更适合日本拍
以为亨利去世以后,会进入高潮迭起的精彩环节,然后就像你正在打飞机的时候,你爸爸冲进来了一样。。。
烧掉感觉好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