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你抽出空来看我的评价。
这是我在豆瓣的第一次发表文章,如有错误,还望指正,也请支持。
最初在第三四集看的,觉得吧,人去世却要采用轻喜剧的形式,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也就没想往下追。
最近看的临近大结局的几集,也隐约觉得出了编剧野心吧。
或许只是我的臆想。
但唐卫臣杀了前任妻子,又差一点害死现任妻子,只为那一丢控制欲,让我想起了最近一直要值得关注的社会话题,家暴。
仿佛男方可能小时候受过心理阴影,剧中每个单元所占篇幅不大,并未过多介绍,所以我也觉得故事不是特别完整。
为了增加戏曲性在苏雯丽去播音室听暮光旋律时候让高志庆一脸恐怖的出现,是不是觉得多余了,反正我被吓到了,不过这个故事也是我觉得最为完整且比较贴近现实的,插句题外话,珍爱生命,远离渣男。
再者往后的桃色公寓,贾局长既然不是杀人凶手,你能不能拿出那种光明正大的表现,总让我有种幻觉你是在刻意隐瞒什么,编剧怕不是故意的吧,毕竟戏骨是老戏骨,有演技的呀。
至于后来丁如山为什么杀阿香等等行为,只为血祭。
这也是我最爱这部剧的一种精神,那种执着。
但是……两者执着,截然不同。
苏雯丽为了寻找妹妹,弥补遗憾的执着,但这确为理性,敢于突破自己去马戏团办案,这为理性。
而反观丁如山,为了死去的女儿,而牺牲那么多的小女孩的生命,只相信那一种荒诞记载传说,疯狂不已。
就像苏雯丽所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间。
是啊,曾经有些众多女学生的追捧,有着学生的推崇,本该成为一代有益于社会的历史学家的,至于后来的恋人离去,学生背叛,不能让我们不去想,他和他女儿曾经的美好时光,一起在马戏团,父女想靠,见着台上嬉戏,享受美好亲情时光。
以前我总有个问题,如果我特别的亲人出了车祸去世,我是该急着伤心,让亲人入土为安,还是计算着用亲人生命换来的金钱。
里面的男权主义也让我感慨那个时代的女性地位和尊严的低下,阿香的清白,可以拿出来重拍一部剧了,冯楚越这种贪图利益而不顾后果的小人也给了我们做人的反面教材,总之吧,这部剧算是给了我诸多生活启发,善意对待生活的时候别忘了防备小人。
最后我想说,安子玉和涂涟文这对CP能上星是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
老宋和小谭也让我浮想联翩,啊哈哈哈哈,马伊琍小姐姐演技还是在线的吧,剧中的声音也让我觉得很好听舒服,最后一集在大厅跳舞也让我找到了爱情的模样。
尽管剧情不是特别严谨,尽管在中国化的改编中不尽如人意,但是,里面的生活启发有必要让我在这嘚嘚下,文章末尾点下题目。
给个高分,啊哈哈哈哈哈哈。
END——————————————————————
这个女侦探过分撒娇,过分的自信,阵阵拉不下,没她不行。
马看上去有四十岁了,女侦探芳龄?
四十撒娇?
恶心不?
吐了感觉女侦探讨厌,马伊利也讨厌。
女侦探讨厌,马伊利也讨厌。
女侦探讨厌,马伊利也讨厌。
女侦探讨厌,马伊利也讨厌。
女侦探讨厌,马伊利也讨厌。
女侦探讨厌,马伊利也讨厌。
女侦探讨厌,马伊利也讨厌。
谁把谁给带拐带讨厌了?
扭捏作态,美颜过度,惨不忍睹。
布景太假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为什么非要140个字,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
看完了第一集,我终于get到马伊琍的演技了,马老师是公认的演技很可了,但可能好评的大多是苦情戏和现实题材剧,我没有太大感受。
但这次不一样,马伊琍扮演了一个表面性格很外放的,有点儿小作的,还带有金手指和主角光环的从法国回来的贵家小姐。
当然,这是一部女主戏,所以女主性格也绝不是外面表现出来的这样浅表,我这样说自然来源于于马老师的演绎了。
苏雯丽在公共场合和在私下场合,动与静,扬与沉的瞬间切换,变换太深刻了,就是很快就把我带入情绪里了,还不觉得突兀,这里深刻感受到了马老师的演技。
动时竟然觉得有点小可爱,静时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神秘和讳莫如深的感觉。
至于高伟光扮演的罗探长,目前可圈可点,无功无过,但也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帅啊,身高气质形象满分,前面也说了,觉得这部戏的看点几乎在女主身上,男主的出场为推动剧情和为女主服务的。
因为看过高伟光的怒晴湘西和枕上书,知道高伟光能发挥出来的演技绝不止于此,至于男主后面能不能突出,要看后面剧情发展和是否对角色进行丰富润色了。
至于其他方面,剧情节奏很快,有笑点,案情也很吸引我,有点儿扑朔迷离的味道,因为目前还没看出来到底情杀还是利益杀,或者两者皆有。
目前有几个比较有嫌疑的出场人物,小桃子应该不是,另一个是李巧妹,我猜测李巧妹应该也不是,而是受害者,但应该知道很多信息,而目前范靖宇感觉嫌疑有点大,但又没想好之间的联系,而马敏兰感觉也有点不对,像是知道一些或者是从犯……不好意思我是逻辑死,只会随剧情思路走和看主角推理,对于情节和设置是否妥帖和缜密,主角推理是否合乎情理和逻辑我无从判断,有请高手指教,虽然这个题材我觉得不应要求太高,但如果没问题就太棒了。
总之目前观感还不错,服化道也养眼,很想看下去,估计要开个腾讯会员了。
等看完全集估计会来再评。
9.5日更新观感:今晚更新到了26集,不用说了,我花钱点播了,而且又熬了一个大夜,但是我觉得值得,看的停不下来,不仅仅是剧情的跟近,高伟光的戏份重了好多,还有就是我终于松了口气!
他真的演出了我喜欢的探长赶脚,在我心里帅出了天际!
表演满分10分的话我会打8分,苏小姐的几场哭戏我觉得真心是个有实力的演员,高伟光和她搭戏,应该是受益匪浅,很幸运👍,所以手动改了评分,虽然这部剧在我心里不完美,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所谓的完美呢?
两位主演在我心里演出了我喜欢的感觉!
给出五星是我对剧组及演员们努力付出的肯定,虽然高伟光前路崎岖漫长,可是见证一个自己欣赏的人能不断的进步,多美好啊,多开心啊!
不说了,我要去睡了!
我是冲着甜甜来的,等待这部剧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感受嘛……刚刚开始确实有点失望,女主太作,案情简单,我把他当成悬疑推理剧了。
也可能我是个女汉子,有点接受不了女主的表演,一度认为,上海女人真的有这么作嘛?
奈何我是甜甜的忠粉,冲着甜甜,而且才看了几集而已,随后耐着性子接着往下看,第四集开始,有点渐入佳境的感觉!
希望大家初看这部剧还是要耐心一点,不然会错过。
这部剧,我喜欢男女主的服装,年代感十足,甜甜就不用说了,天生的衣架子,外形好!
女主这个年龄有这样的状态,我真的打心里佩服,这得有多自律才能这样的有型,而且我也不觉得马伊琍不适合演这个角色,挺好的呀!
说完外形再来说下演技,真的不错👍,我甜推进式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多面的罗探长,挺自然的,真的是演东华时像神仙,演鹧鸪哨时是有血有肉的一个真汉子,演探长时又让我感受到了不同,今晚看到第14集了,太爱这个探长了!
期待他早日入赘豪门~女主的演技在接下来几集后也还是比较认同的,控制能力超强,也有带入感,聪明睿智,漂亮,可爱,可能那个年代的豪门女人就是这样的吧!
毕竟是留洋归来,家境富裕。
再说两人CP感也超强,我喜欢。
至于案情设定,说实话,我喜欢看推理悬疑剧,但是这部剧我现在感觉是一部时尚,年代,轻喜剧,爱情,最后才是探案剧,现在剧情还没有过半,我对于这部剧的定位就是这样排序的。
如果喜欢推理,悬疑,那么你们有可能会失望!
不过毕竟才播到14集,案情也由简单到渐渐有意思了!
这部剧我给了4星,这四星给了服道化,给了男女主及两位副线cp组合的表演,给了导演把大上海那个年代的感觉(该剧是个翻拍剧,我觉得落到我们中国,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的感觉还是真浓),也给了非常好听的BGM和这部剧的色调!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会把他追完,而且据说明天开始要超前点播了,我为了甜甜贡献我的荷包,我喜欢!
本来只是单纯的想打个分,写了有点啰嗦有点长系统直接跳到写剧评了,我实在是词穷,也不太会写,如果啰里八嗦不太通顺也请看到的别笑话,划过就好了!
这部侦探剧真的是我长这么大,看过的,凶手最蠢,侦探最蠢,警探也最蠢的,甚至连粉红豹,白头神探这些无脑搞笑剧的推理线也比这部剧好了不知道几万倍!
听说,这部剧是小说改编,情节大部分还原,而且是原作者做编剧。
我没看过原著,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真的就想不明白,这样的书为什么会改编小说啊?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而且纯粹吐槽,非相关人员请撤离。
第一案,死者是一位富商,早上喝完咖啡后死在厕所里,嫌疑犯有死者妻子,女佣小桃,一个被辞退的佣人还有一个和死者妻子关系不清不楚的舞者。
然后女主第一反应就排除了小桃,而且非常理直气壮的指责带走小桃的警探都是傻子,我想着怎么着最后也要说出排除她的理由一二三吧,结果理由竟然是因为她信菩萨?
这是在搞笑嘛?
只怕菩萨也不知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心有多痛。
后面一通调查猛如虎,小桃遇险差点没受孕被流产,舞者和女主差点死于蒸汽或者爆炸,凶手不出所料就是那个倒在病榻上的妻子,说这个妻子其实才是真正的大佬,操控一条龙黑帮生意,丈夫不过是她的傀儡,后面要杀死调查出来结果的女主眼睛也不眨一下,但是话说回来大姐,那为什么一定要在家里毒死老公啊?
是生怕他死外面自己嫌疑太小了吗?
就算你要挑战难度,你真的有必要自己也假装中毒吗?
就算你要假装中毒,一定要把有毒的糖包下在自己从来不喝的咖啡里,然后当众喝咖啡?
是喝茶不能放糖?
还有女主,每次调查,从来是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从来都是孤身勇闯,要么让助手孤身勇闯。
结果是红萝卜蹲完绿萝卜蹲,没有一次不是靠着侥幸逃脱,这侦探不像智多星,竟是活活像个李逵,你说这是为了塑造积极勇敢的女侦探形象,真的吗?
我不信!
再来第二案,死者是个母亲,带着女儿去干啥,然后火车上遇到了一个之前的仇人,后面女主无聊四处走,发现不对劲,打开密闭隔壁密闭包厢发现母亲不知所踪,女儿昏迷不醒。
接着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火车没有停下来过,火车上没有找到尸体,密室,凶杀,尸体消失,一看这精彩啊!
只要这女儿不是凶手或者帮凶,这剧我追定了。
结果女儿不但是帮凶,火车没停下来也是个伪谜面,在某水塔补水火车停五分钟,警探们竟上来就排除了这个补水塔,话说真不怪女主骂这群人傻。
然后发现死者被用绳子吊到了水塔上,首饰失踪,开始调查。
警探第一反应是怀疑和死者有仇的那个人,然后女主说不是,因为凶手把死者吊水塔上,手上肯定有绳子勒痕,这个仇人手上很干净,我一看不错,总算开始走推理了,接着警探问那凶手不能带手套吗,再接着,女主回复了一句,我觉得没那么多巧合(大概这意思)。
看到这真的,我心里一万头羊驼咆哮而过,怎么凶手带个手套就是巧合了?
怎么你觉得他不会带就不会带?
你直接靠直觉指凶得了,还能当个六扇门第一女捕快呢!
然后,再回头想,火车在那一站就停了五分钟,凶手推死者下火车,又把死者吊水塔上,他们回头还在留在火车上的乘客里找凶手,是默认凶手能在五分钟里扔下死者跳下火车吊死者到水塔上再跳回火车上吗?
凶手是超人吗?
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凶手至少主凶肯定不在火车上吗?
用这种方式排除仇人他不香吗?
再说这个凶手,也是有毛病,他们先确定了把那个仇人骗到这趟火车上,推上抗推位,接着又把尸体扔下火车,最后还把包厢反锁弄成所谓密室,这样谁能告诉我仇人怎么作案?
他到底是为了嫁祸仇人还是为了洗脱仇人嫌疑?
把尸体留在火车上,开着包厢门这样火车上所有人都是嫌疑人他不香吗?
我自认为算是好打发的,任何剧只要有一点我认为值得称道的情节线或者推理点我可以写几千字的彩虹分析屁,但这部剧真的让浪费了几个小时的我出奇的愤怒了。
有人说这部剧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积极向上的新女性形象,抱歉,聪明不是把其他人智商降到特别低以后反衬出来的,勇敢也不是不管不顾的往前冲。
这部剧并没有树立出一个美好的女性侦探形象,反而是加固其他人女性不懂逻辑直觉断案的刻板印象。
这些案子倒都是破了,但说真的,不是得利于女主的聪慧,而是凶手弱智诡计莫名其妙,这样的案子,不说路垚,六爷一天都可以破十个。
因为喜欢推理探案类型的书和剧,原版的《费雪小姐》也看过,所以看到视频网站首页推荐这部《旗袍美探》,还挺有兴趣的, 就看了一下,开场没三分钟我就开始忍不住吐槽,但本着公平起见,想还是多看一点再做最后评价,最后看了两个案件总共四集,感觉给它打个一星已经有充分的证据了。
这两个案件主线完全照搬原版。
作为一个根据外国剧集翻拍的国产剧,剧本改编的一个难点是落地,把外国的东西改得符合中国人的生活和逻辑,但本剧这方面特别失败。
《旗袍美探》的背景设定是民国时代的上海,但剧中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直让人不断反问:民国会这样?
中国人会这样?
而在很多不关乎本土化的内容上,完全可以照搬原版的设定的, 《旗袍美探》 却莫名其妙改得乱七八糟。
水土不服从一开场就开始了。
就以两个司机来说,原版费雪里同样有两个司机,所以 《旗袍美探》 照搬了这两个人物,为了给他们加戏,让他们很早就出场并和女主苏小姐发生交集。
他们一出场的时候,穿着虽然不是特别整洁但是也是很整齐的同款制服,在码头上趴活,讨论什么样的人容易打车。
后面表明他们的身份为出租车司机。
民国时代,是没有私营出租车的,都是属于车行的。
参考《骆驼祥子》,祥子拉人力车的,都要攒几年的钱才能买得起辆车,在家中需要救急时要把车卖掉救急。
何况汽车,谁家有汽车,怎么都不会出来开出租了。
所以,出租车,都是属于车行的。
但是此处这两个属于车行的司机,车上、制服上都没有任何出租车行的标志。
现代的出租车都会在车身上喷出所属的公司名称,还会喷出特定的颜色和图案,以和其他的公司区别开来,民国时代也是同样。
我找到了一张民国时代上海祥生车行的汽车的照片,可供参考。
车身是独特的墨绿色,因为黑白照片显现不出来,但可以清楚看到车身上的logo和电话号码,司机制服上同样会有车行的标志。
就当时车行的运作模式来说,出租车行的司机也基本不会去自己去趴活,当时汽车并不像我们今天这么普及,自然乘坐汽车的人也不会像我们今天这么随便,站在马路上招手拦车(坐黄包车才可能这样)。
如果乘坐出租汽车,要么提前打电话订车,要么去车行的站点当面订车,车行在车站、码头这样的地方都会设有专门的分站,方便乘客需要。
有人也许好奇这样难道不怕生意跑去别家吗?
答案是不会,因为当时一方面官商勾结,另一方面大公司大商号都背景雄厚或复杂,所以业务通常都是被垄断的。
而且,即便真的存在趴活揽客的司机,那么去趴活揽客的司机,更需要在制服上、车身上有明显的车行的标志,才能令乘客放心。
试想一下,车站里,一个什么标志都没有的车说自己是出租车过来揽客,谁敢上?
关于这两个司机,后面的情节,就更加匪夷所思。
坏人扶着刚做完人流手术的小丫鬟,大声叫“出租车快过来”。
这表明车不只在车站趴活,还会在路上转悠着拉客,这个合不合理我们就不再讨论了,就只想问,那个坏人是怎么判断这辆车身上没有任何标志的车是出租车的?
旁边有一辆黄包车在等活,他为什么不把小丫鬟塞到黄包车上,难道是坏人钱太多了吗?
好吧,坏人给了司机三个铜板……
虽然我也不知道民国时代的上海三个铜板能买多少东西吧,但说三个铜板能坐汽车的出租车,我只能说我不信。
这三个铜板的细节是中文版编剧自己发挥,没有原版参照,刚好证明了编剧自己的原创都乱七八糟。
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方说第一个案件中出现的黑心医生和人流手术。
在原版中流产选择手术,是合理的,可是民国上海,医生和警方都表示有很多类似事件?
真让人忍不住赞叹,上海果然是国际大都市,那个年代大家要流产都选择做手术,而不选择中医中药或民间偏方,而且还是找个男医生做手术!
而这部分中文版编剧自由发挥的脑坑又有多大呢?
费雪小姐的原版当中,称医生为butcher(屠夫),但这个butcher只是个外号,他的确是个医生,是具有专业技术的。
但中国版,就真的直接改成了一个杀猪的转行来做人流手术,这转行能力实在很强啊。
水土不服的例子,再比方说关于第一个案件为什么会报警。
原版中报警,是基于英联邦的法律。
按照英国法律,所有的死亡都需要医生证明,如果死亡发生时没有医生在场,就需要报警,由法医验尸,然后召开死因裁判庭,由法官宣读死因,这个死因才算有效。
一方面这个法律的设定令人们已经形成习惯,另一方面后续的丧葬、遗产继承等相关的环节也都相互关联,保证人们去遵守这个法律。
但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律,按照剧中的表现,死者最初看起来像突发疾病,后面的情节透露杀人凶手是死者妻子,除了妻子之外在家的是妻子的麻将搭子和家中仆人,没有死者的其他亲朋在场。
这种情况,更可能是潘金莲毒杀了武大郎那样直接给发了丧,怎么都不会落到警察手里。
而妻子的几位麻将搭子中那位开怡春院的太太,原版里尚且让那位太太表面上是开土耳其浴室的,开妓院的说法只是人们私下的传言,是她暗中的勾当,没有摆在明面上。
而中国版居然就让这位太太在派对之上大庭广众地对诸多贵妇小姐说“我无非是开了一家怡春院”……第三集的开头,孤儿院的女孩刺伤管事,凶器是一把叉子,在原版里这很正常,刀叉是他们的日用餐具,而且原版里桌上摆的吃的是肉。
但中国版,孤儿院的孩子们伙食是喝粥吃馒头,为什么桌上会出现一把叉子?
这场戏中的槽点还有很多,而且毫无必要但改得毫无逻辑的细节改编特别多。
原版里控制孤女们去偷东西的,是个催眠师,偷东西的方法是他去催眠人,或成功催眠或分散注意力,女孩们趁机偷东西;中文版改成了孤儿院里的管事,真让人想问问,偷东西都是怎么偷?
把女孩们放到街上去随便偷?
女孩们怎么得到的偷盗训练?
而且原版中女孩们交上来的赃物各式各样什么都有,中国版那些偷来的镯子很像是批发来的。
之后坏人找到女主家的情节,原版中这段故事是催眠师利用个人身份推销表演的借口登门,想用催眠术制服女主,从而达到后续目的,情节符合人设和逻辑。
而中文版,变成坏蛋管事在夜里凭空出现在了女主豪宅中两个孤女的房间中。
他怎么进入的?
他怎么找到这个房间没有摸错门的?
他凭什么认为自己的武力值很能打,豪宅中没有安保?
剧里没说,它就硬是出现了……第二个案件中凶手对峙那场戏也同样是放弃了搬原版,编剧决定自行发挥。
原版中,凶手和表哥是划船俱乐部的,凶手和表哥发生冲突,使用的凶器是船桨,然后费雪、探长和凶手女友赶到,费雪拿出手枪想要制服凶手,却在混乱中掉在地上,被凶手女友夺过去,整个情节也都是符合人设和逻辑的。
而《旗袍美探》里呢,凶手和表哥的爱好不知怎么变成了踢足球,凶器自然就不能用船桨了,而是他自备的匕首,苏小姐、探长和凶手女友赶到,凶手女友想要维护凶手,嗖地抽出一把小号匕首来。
请问你们俩的匕首是一块儿买的情侣款吗?
坏人找到女主家那场戏中,将打倒坏人的人物从两个孤女改成了小桃,虽然从情节上也是减分的,但也算能说通,可以理解为尽量给常驻加戏。
但是在需要体现常驻性格的地方,《旗袍美探》又对原版的情节进行了删减。
在女主去夜探土耳其浴室时,嘱咐小桃到某个时间点她不回去就打电话报警。
在原版中,前面有两处情节铺垫,两次都专门表现桃乐西不敢碰电话,她看着电话响铃,就是不去接,后来又让她直接说出来她的牧师告诉她电器都是魔鬼的化身,电话后面藏着魔鬼,她不敢触碰这些东西。
所以,女主让她报警,就存在了不确定性,她能否战胜本来的恐惧,去打这个至关重要的电话,在关键时刻拯救女主,这其中存在了戏剧张力。
但中文版里一方面没有铺垫小桃对电话的恐惧,另一方面,把小桃对电话的恐惧完全放在了整点钟声之前(原版是展现她在钟声敲响之后的犹豫),在整点钟声敲响时小桃立刻下定决心拿起电话,那边女主已经深陷困境马上要死了好一会儿,这只让人感觉这个时间点是女主自己算错了吧。
我罗列这些对比,并不是说所有细节都必须照搬原版一点不改,而是你这个改动之后的成果要合乎逻辑,即便不比原版出色,也至少能自圆其说,把原本说得通的内容改成说不通的,是为了什么?
明明是买了版权的翻拍,为什么搞得好像在洗稿?
还洗得前言不搭后语,乱七八糟?
吐槽开始就收不住,虽然还有很多想吐槽的点,但已经太长了,就此打住。
总之,这部《旗袍美探》的翻拍改编,该本土化的地方生搬不改,不必改的细节瞎改一气。
总结起来就是失败。
本来不是很喜欢看民国剧,因为那段历史太沉重,通常看完剧会影响心情;悬疑刑侦的倒有点兴趣。
结果打开《旗袍美探》,想不到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轻松幽默,诙谐有趣,节奏明快,新颖不落俗套!
谈情时暧昧高能场景不断,查案时紧凑不拖拉步步为营,总之看的就两个字:心跳!
看得我很欢乐!
追剧不就是为了开心吗?
老实说,这部剧男主角太帅女主角太婀娜,只看人都能忽略情节了!
但仔细想想,这种美丽就是种很好的伪装,可以麻痹敌人啊!
言归正传。
首先当然得说一下女主角苏雯丽。
我对她的饰演者马伊琍的印象仅停留在她以前的角色里,不明艳(可以说不漂亮),传统,反正就是中规中矩那种,所以她甫一出场搔首弄姿的样子确实让我不适应了一下子。
但很快我就明白了她这种表演的原因!
第一,作为一个留法多年的归国名媛,她漂亮、富有、学识渊博,这已经能让她在上海滩一众名媛中独占鳌头、“目中无人”了,所以必须是她一出现就成为人群中的焦点那种,而马伊琍很好的表现了这种与众不同和独立特行。
这从剧中她华丽的衣服、美艳的妆容、大胆的行为举止中可见一斑。
第二,她背负着破解失踪多年的妹妹的案件归国,如果连额头都写着“复仇”这两个字,那未免让剧情变得沉重!
而她的跳脱、潇洒、大方的个性很好地中和了这个仇恨,她的“作”就另有深意了。
第三,那个时代的女性本来就是思想解放的一代,尤其是知识分子,如果你有兴趣看看人物传记,可以多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著名女性,你可能就会更明白马伊琍这样表现的原因。
第四,马伊琍在这部剧里“做作”和“正常”间的转换收放自如,无论是她安慰素芸、小桃子还是其他受害者时,她都很有同理心、让人如沐春风,一点都不作,很真诚!
当然,在和罗探长见招拆招过程中的“变脸”更是熟练,那也是我们作为观众喜闻乐见的!
马伊琍勇于打破自己固有形象,来一个颠覆性的表演,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其次是男主角罗秋恒探长。
有些剧评说他在这部剧中是“工具人”,我实在不能苟同。
一是因为这部剧是大女主剧,剧情主要围绕女主发生是正常的设定,不能因为突出女主就否决了其他人;二是因为主演高伟光是有名的“剧抛脸”,他的演技自鹧鸪哨一角后大获肯定,每一部剧的角色他都用心塑造,让观者耳目一新,这次罗探长的角色集聪明才智和傲娇于一身,他就饰演得很好很到位!
根据剧情,苏小姐和罗探长是在破解案件过程中从剑拔弩张到磨合理解然后顺理成章的“在一起”的(当然,我个人觉得他俩更应该是一见钟情那种)。
高伟光饰演的角色是一个经验丰富、善于观察、心思缜密的探长,但他不墨守成规,在发现苏小姐破案的才能后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虚心受教。
面对案件中的弱者时他又富有同情心,如发现素芸时他没有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弯下腰、语调温柔地询问,让探长这个形象一下子就丰满了。
该剧最初设定探长的角色是比较死板、木讷的一个人物,但高伟光赋予了他更丰富的人物形象:英姿飒爽身手敏捷的探长本长,除暴安良扬善惩恶,为破案能随机应变降低姿态,为爱情能撒娇卖萌尽显吃货本色,严肃中不乏搞笑,搞笑中不乏温情!
每次在剧中看到他和苏小姐的你来我往、眉目传情我就忍不住姨母笑:实在太深情了!
苏小姐和罗探长就是剧中的高贵典雅、美貌和智慧担当,每个案件都紧凑不拖沓,两人的关系也在破案过程中不断升温。
剧中的暧昧可也是满满的技术含量的哦,多一点就觉得太快,少一点又觉得不够,一切都刚刚好。
另外,小桃子和沈晓安这一对也是满满的看点。
小桃子聪明、真诚、勇敢,有一手好厨艺,就是邻家那乖乖的小女孩;沈晓安憨厚、直男,估计是妥妥的一枚“妻管严”。
沈晓安和罗秋恒在追妻道路上的难兄难弟之情也是颇有笑点的。
总之,《旗袍美探》就是妥妥的一部轻喜剧,不太烧脑,温情洋溢,笑点满满,如果你追剧也是为了快乐,那就放手去追吧!
女主的人物设定太吸引人了,美貌与智慧并存,金钱和时间同时拥有,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吗。
不是很复杂的案件,大概二集一个案件。
这适合一心几用的人看,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电视,大致情节都不会错过。
女主有正义感,也很有爱心,这不正是许多人想成为的样子吗。
可惜钱和闲在我这不并存,美貌和智慧两个都缺,边看边感叹,真好。
实在忍不住了,看了旗袍美探感觉在侮辱智商,剧情太弱了,最后一个案子可能是最经不起推敲的[费解]看笑了,只能说主人公撑起了这剧,第一个案子破的如此简单我都惊了,以为这剧是高智商来的[并不简单]有被傻到,后面的每个案子也都让我感到有些草率,男女主人设其实也是很有问题的…但是看很多人几乎没啥人在吐槽这剧,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破案片多了还是咋的,即使是个轻松氛围的探案剧,案情严谨应该是最基本的吧
2.5星。女主演得太浮夸(如果说原版也这样,那就只能说本土化很失败),案件简单,逻辑分析也比较马虎,像高塔影子这种老掉牙的案子根本没必要叨叨半天。可惜了这个剧的演员配置。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看了2集是我喜欢的,追新剧了
期待很久的剧,无论是女主~阿拉上海小囡~马老师,还是男主~演技颜值双在线的高伟光,都没让我失望!剧情情节很紧凑,没有拖沓,台词功底亦非常深厚,配合着表情、动作,特别是马老师时不时的上海话,以及那些特有的小资情调~包括服装、道具,都很符合老上海风情!一集实在不过瘾,期待后续剧情!
陪我妈看了两集,演技略显浮夸,剧情过于扯淡
马伊琍和高伟光的演技和造型真没得说,配角也都蛮可爱的。案情前面一大部分都很吸引人,就是后面1/3怎么忽然开始变得有些不合逻辑,特别是最后三集,对上终极大boss,简直全员智商下限,就连大boss丁如山作案的理由也显得莫名其妙。虎头蛇尾,让人感觉是不是换了编辑。給马伊琍塑造的妩媚聪慧的女侦探以及高伟光成熟稳重的探长打三分,希望电视剧里以后多一些各个年龄段的女主角,傻白幼和霸道总裁真是看够了。
第一人物的造型和服装让我大吃一惊因为马老师原本就是上海人再加上海人的腔调简直了第二是因为这部剧是探案再加上剧情的推理和情节的发展都不得不让我忍不住看这部剧第三这部剧是由高伟光老师和马伊琍老师主演的在加上身高差而且两位老师都是非常好的演员是我认为很不错的剧
中午看了三集,不及格,演技,故事,台词
目前看了五集,意外的竟然很好看!竟然是个喜剧!探长和沈警官车里那段,还有小作精在警局那段真的笑死了。看看后续能挺住不。
三集弃
马伊琍跟鸭子探长一样,叫个没完!
作为一个学化学的,实在不能忍受给冷凝管内部怼药品,还是一半红一半蓝,咋的,凑cp呢?!
我就喜欢这种作天作地的作精女主!作但是有原则!女孩儿不需要十全十美,自己开心就好了!我觉得马伊琍演的挺好的ヾ ^_^♪原版女主就挺作哈哈哈哈
这不就是网剧水平吗?怎么能上星?
很多笑点,所有人演技都在线,很轻松的破案剧。希望有第二季。OST超赞!
轻松搞笑,大女主爽剧,没有老公孩子婆子妈那一堆糟烂事儿的国产片要珍惜!
这个导演的画风真的太具有个人风格了,绅探也是这种调调,你也不能说烂吧,反正就是难看,一拳打在棉花上让人不舒服。两颗星给演员们吧。
表扬一下高伟光演技进步很大,马伊琍真的是很失望,这部演的太油腻了。剧情不咋滴,没什么太多的亮点。
剧还不错。案子比较简单,好在细节都有铺垫。这个角色像是为马伊琍量身打造的,咿咿呀呀的俏皮名媛范儿。将探案做成喜剧,增强了可看性,但也会损伤该有的悬疑感,最明显的一例,浴室杀人的手段,就会让人出戏。要调整的话,可以微调人设,苏雯丽在濒临精神崩溃时,体内的“妹妹人格”便会出现。
剧情十分紧凑,不拖沓,高伟光老师和马伊琍老师的演技也特别好。马老师生动的诠释了角色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地道的上海女人的形象,高老师深刻的诠释了一个集智慧于颜值于一身的探长形象,期待他们后面的表现。
5分吧看评论知道是翻拍,特地去看了原版。果然费雪小姐比这部戏好看多了,而且涉猎的题材也多。女主比这边的灵动多了,男主则深情很多。他们的感情戏份并不多,但那份克制让人意犹未尽。而这边嘛…我觉得主要是编剧的锅。本土化做的一塌糊涂,演员的身份背景行为都无法自洽。能够很明显感觉到费雪小姐的自信是天生的,而苏小姐是故意张扬出来的表象。高探长的确很帅,但是编剧给他的角色形象好像只会被撩吃醋。反正推荐这部戏的原版,澳大利亚电视剧,费雪小姐探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