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00后,也是可以从这部影片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人们生活的压抑的,所以他们喜欢摇滚。
在影片中,彭冠英饰演的沙老师居然和暗恋自己的女同学互相产生情愫,结果被发现,沙老师一听说老师和未成年人谈恋爱要抓去坐牢,就立马说是杨朵朵勾引自己,还骂朵朵是婊子,后来男主马卫国那三个男生就把沙老师给一砖头拍成了傻瓜,马卫国就被抓起来了。
放出来后,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主和一个爱跳舞的女人结婚,没有生出孩子,就领养了一个孩子,叫多多。
命运总是很可悲,老婆又因为得病去世,多多长大后又十分叛逆,去夜店、听摇滚。
整部影片挺压抑的,有苦说不出的感觉,所以这也是片名叫岁月无声的原因吧。
希望有机会可以看看原著。
彭冠英
原著
马思纯
看了没多久,不是很喜欢这个电影,马卫国在车里听电台广播黄家驹就感觉在模仿《老男孩》,偶像的影响贯通整个故事。
还有四化也同样喜欢杨朵朵,多年之后四化变得有些物质也都有些类似。
我是不喜欢杨朵朵这一人物的,个性太鲜明,不像那个时期的孩子,说话做事过于成熟,分明就是现在的城市少年。
受她熏陶马卫国了解了摇滚,我想当然的以为她也会喜欢马卫国,然后四化和他争,再然后有了分歧形同陌路,她嫁给了四化,结果出来个体育老师,马卫国为了替杨朵朵报仇去坐了牢。
没想到除了结尾杨朵朵再没出现,那些都成了少年时的回忆。
红霞就那样出现了,领养了孩子,开始两人的幸福生活,却得了癌症。
临死之前穿着红裙怀念坐在马卫国自行车后面的场景蛮感人的,她也是幸运的,有个男人真心的对她好。
结局就是多多陪着老爸去看梦想的BEYOND演唱会,成为孩子妈的杨朵朵坐在电视机旁看着演唱会,手里拿着马卫国给她的手绘门票,泪流满面。
马思纯挺好看的,范植伟就演的一般了,再加上不喜欢他本人,全是冲着怀念青春的去的,却没了《老男孩》的那样感动。
虽然有几处戳中泪点的地方,却没那么有新意。
当范植伟无声的抽动双肩 我看到了孩子眼角涌出的泪花当BEYONG的歌声再次响起我仿佛感受到 马卫东复杂的感慨青春与梦想 激情与生活谁比谁 懂得更多那些年少曾经的梦想那些狂妄流失的岁月就像一把刻刀留下了些 也带走了些当四化把两千块钱轻轻地放在桌上面无表情的让三个年轻人把钱拿走的时刻就是被三个年轻人拿走了青春的时刻北京 北京我在这里寻找 失去
妈妈邀请我和她一起看这部电影,指认着很多的她熟悉的元素,那些和我讲过的但我并没有概念的事物。
比如,桌子上的白色蕾丝、磁带盒里的歌词页、土路两边的庄稼。
她说,以前开房要出示结婚证;自己大学时,老师会晚上打着手电筒抓小树林里的情侣,搂搂抱抱都不行,我惊呼:“大学欸!
”(想到我们学校每晚的操场和宿舍楼下,接吻着的情侣们简直是一道风景……)电影的前半段,我欣赏着那些有些陌生、却构成了我母亲青春回忆的风景,偶尔也会为当时的守旧思想、贞操观念愤懑。
看到姐姐的父母为了所谓“脸面”,逼她嫁给傻子邻居,而姐姐居然哭着同意了的时候,我突然特别严肃地和妈妈说:“如果我在那个时代,我绝对会受不了,如果有机会,我真的会移民。
”妈妈笑着说:“那是因为你已经生在这个时代了,接受了新的教育和价值观。
如果你生在当时,大家都是那么想的,也许你也会受那些观念影响的。
”我说:“那我就是会参加大学生运动的那种人。
”话虽如此,但看到后半段,我突然没把握了。
看到多多的奇装异服、大浓妆、cosplay party和蹦迪现场,妈妈又笑了:“你在北京还没参加过这些吧,算是挺乖的女孩子了。
”我说:“这些和国外的party挺像的,不过我是真的不喜欢。
要是我女儿这样,我也和男主一样要哭的啊。
”不过我转念一想,我女儿还真有可能追崇这种潮流,而觉得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潮是不可接受的。
作为一个不玩抖音、快手、不打王者荣耀的当代女大学生,我早就知道自己和新一代的代沟了。
也许未来会更加性开放、自由至上、大麻合法……我突然不寒而栗。
电影结束了,和标题不同,我看到的岁月是有声有色的。
红裙的飘舞、砖头的响声、霓虹灯、吉他、碰杯、哭泣……许多乐曲和画面短暂地惊艳了我。
最后我思考了一会,问妈妈:“你们那时对改革开放,以及它带来的红利有概念吗?
有预期吗?
”妈妈想了想,说:“其实没有什么,可能广东一带感觉更明显吧。
”我叹了口气,想到最近所谓“改革红利期已过”的论断给我们带来的焦虑,想到自己研究生只想在北京,不想去深圳的,或许正确或许短视的心理,想到每一代人之间三观如此之大的鸿沟,只好说:“也许,妄图在时代之中跳出时代,注定是徒劳无功的吧。
”
跟酣高楼老师QQ聊天,得知电影一周酣可能要录《岁月无声》一期。
对《岁》早有耳闻,微博上(我比较落伍,上个月才知道微博到底怎么玩,以前基本不上,只上博客)得知的,于是抓紧在写完一个场景后看一下。
今年,尤其是今年,对于华语电影,我很难有看完的了。
台湾影人自己炒的沸沸扬扬的《赛德克巴莱》我勉强看完,以一腔愤怒结束;《白鹿原》作为今年必看的三部华语电影(其余两部是《一九四二》和《一代宗师》),我去的电影院,连影评(呵呵,我写的,大概只能算观后感)都懒得写,因为我感觉,那不是《白鹿原》,起码不是陈忠实老师——我多年文学偶像写的《白鹿原》!
《二次曝光》,看过一半,放弃了,影评没必要写,很简单一个字就能完全概括:装!
《浮城谜事》我不敢看,因为娄烨的电影,我一部没看过,怕破坏我对华语电影不多的希望;《铜雀台》《太极***》(忘记名字了)什么的,感觉上,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看一遍《低俗小说》有用。
今年唯一一部我看两遍的,也就《边境风云》,那是实打实的电影,虽然有瑕疵,但不能否认其优秀。
《岁月无声》我也看完了,是怀着复杂情绪看完的。
我不知道一周酣的悍马组合(酣高楼和马庆云)会怎么评价这部电影,也许意见又有不合,打得不可开交,但都跟我没关系,我要说的是我的感觉。
先褒扬吧,毕竟,这部电影,从创意到制作完成,经历了很多困难,即使到最后发行,也只是影院一日游,游过之后果断抛弃,制片人不得不自掏腰包反抗这种院线对于中小成本电影鄙视的恶习,很应该赞扬支持!
具体的,大家百度搜索。
褒扬的话,我想了半天,只能说,这部电影很有诚意,其诚意程度,是目前笔者认为新世纪最好的电影也是唯一能称上经典的华语电影《让子弹飞》都比不上的,因为这部电影的生存可能性,比《让》要小的太多太多,其次,对比的就是《钢的琴》,诚意能和《钢的琴》相提并论,这对《岁》一片,应该是很大的褒扬,但这是事实,一部这样的电影幕后的艰辛困苦,不是一般人可能想象的到的。
其次是这部电影的故事,编剧马德林,剧本故事很不错,横跨度如此大,成本如此小,做到这样的剧本效果,已经很不容易。
因为笔者也写剧本,深知此中难度!
还有就是道具,很细致,双卡录音机、大白兔奶糖……甚至软皮笔记本,都很怀旧。
再说批评的话,过分勿怪!
还是我一贯论点,不管一部电影幕后如何艰辛,过程如何困苦,制作人员如何有诚意,观众要的是结果,结果不好,一切过程皆成虚妄。
《岁》结果不好,是很不好,硬伤太多,几乎不可容忍。
很巧的,在没得知一周酣要做《岁》的节目前,我跟酣老师聊的是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题材上,在只看过片花的前提下,我觉得这两部电影可能多少有些相比性,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跟《牯岭街》——于是很兴奋也觉得很巧合的跟酣老师谈《牯岭街》。
但我在其后看完《岁》之后,才知道是自作多情,两者根本没法对比,完全不在一个对比档次。
由此我更加坚信了,没看过的电影,千万不要去揣度!
还是直接说《岁月无声》吧。
这部电影,剧本故事很好,在大格局发展,极有前途,但限于制作团队的水准和资金限制,他们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故事,想法很多,却没一样能实现,结果弄成四不像,四个字概括:志大才疏!
一部这样的时间上跨度十几二十年的电影,同时还要表现时代特征,那属于史诗类电影,小制作电影虽然也可以去做,但只能在小格局上去突破,那个很难,是极其难。
《岁》的想法不错,用小格局,小聪明,音乐作为过渡,怀旧情怀催发故事,以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音乐代表时代,可是结果只是不伦不类、非驴非马,观众看来,既没有大时代纵横的感觉,也没有小格局情怀的抒发。
其主要原因,表面上是音乐插入的完败,内在上,还是制作者对于电影的理解上。
音乐插入,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到的。
王家卫擅长之一,就是音乐插入,但那是在及其成熟的节奏把控基础上的,所以,他是电影大师。
而电影节奏把控不好,再玩音乐插入,就成了笑话。
不客气地说,很多不入流的导演,为了糊弄观众,延长情节,喜欢弄一些音乐插入进去,虽然《岁》不属于此列,但不是有意为之,那更严重,直接是水准原因,就是标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里,着重说电影的节奏问题,因为这是目前几乎所有国产导演的弊病。
不管商业类型片还是文艺片,节奏问题,都是目前国产电影的一个极大问题。
节奏,一般印象,似乎只关乎后期剪辑、后期制作,其实不然,从初稿剧本的第一个字开始,节奏就已经定下了。
怎么叙事故事,怎么刻画人物,大桥段、小情节点如何过渡,坑如何挖如何埋,用什么大形式去体现整体电影故事……这都要在适当的节奏把握中体现,凝重、轻快、紧张、诗意、浪漫……都是直接的节奏,是不可言说只可意会且绝对不能疏忽的主要问题,是声光影全面结合的产物。
说回《岁》,他一直想用时代代表性音乐融入时代,也就是本意想做成一部史诗类音乐电影,却不慎成为了一部MV,而且还是KTV快餐类的MV,完全没有文化营养,虽然里边用了BEYOND、齐秦、汪峰、张楚等等,但效果出来,并非文化产品,而是一个快餐产品,且是一个无味的快餐,即使里边涵盖情感、催泪,也只是皮毛,敷衍而过。
这是节奏出了大问题,而节奏,是一个有意做这类电影的导演,最不应该出现的。
对于一部小成本制作,而且是编、导的血泪之作,演员全力表演之作,评论也许稍嫌刻薄,但影视就是这样残酷,要的只是结果,而非过程!
先谈感受,让人生故事走向平庸或是变为悲剧,除了那堕胎、犯罪入狱、家庭变故、兄弟疏离背叛、时代变迁还有什么,这些改变人生的节点,像是在一条线段上,用着重标出的点把命运分成了一段段?
命运的绳索可要比线段复杂多了,无确定的长和走向,包含人在内的活物都是强拽着命运的绳索,不断地跌宕,反正不是活路,困境就是死路,现实中的常人可能没有这样那样、左右活路和死路的节点,基本上是在困境中糊里糊涂过完了一生。
不好的点,立意虽好(电影名是立意),并不新颖,要抚平电影里那些突兀不合理的疼痛、教训,尽可能地去除尴尬的叙事bug和明显的断裂,电影终究是要讲好一个故事,最起码是一个看上去流畅、理所当然的故事。
况且人来世上走一趟,也不过是完成一个故事而已,而我们的周围尚有那么多人,讲好一个故事没那么难。
至于讨论小成本电影困境谁能解?
编剧和导演是不是真的解不了?
最近看的一部小成本的香港电影《一念无明》,就很好看。
电影撑不起岁月无声这个词,另起个名吧
我之所以力荐的原因很简单。
不是关于演技,不是关于拍摄质量。
除去演技,除去拍摄质量,除去植入广告。。。
这些来说,这个电影很成功。
我想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时间的叛逆期,我们疯狂,我们追逐我们所谓的主流。
但是当我们真正长大了,或许我们回头看看,当初我们做过的傻事,真的是太傻。
或许我们都会做点什么去弥补,就像范植伟给傻子把篮球吹起来,这是徒劳的,但是他只是真的想为他做点什么。
从小我没喜欢过摇滚乐,没有什么追逐的偶像,(或许这就是我现在生活的漫无目的的原因吧。
)所以我不知道一个偶像在一个人心中的地位,今天我知道了,当自己的偶像去世的时候,心中的一个无形支柱破灭了,所以他可以继续选择牢狱之苦。
不管自己的女儿做的多么的过分,他可以容忍,他可以在自己女儿面前大声的哭泣,因为自己也曾经年轻过,但是女儿侮辱自己的偶像的时候却打了她。
刚看到有人写这整个是一个回忆片(好像是),但是我也看到了两个很现实的问题,第一个是,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太叛逆了。
第二个是,医院真的很没人性,如果范植伟年轻的时候,他应该会拿着那20万直接砸到护士的脸上。
岁月悄无声息的匆匆而过,当我们成为人父,已经两鬓斑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了青春的躁动,我们不在玩世不恭,我们不在膨胀高调,我们面对小一辈的叛逆也是一笑而过,看着他们犯我们同样的错误,走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毕竟他们还是年轻,毕竟他们还没有经过岁月的洗礼,毕竟他们还不懂的岁月的无声!!!
题外话,不存在任何攻击意思,只是自己的想法,请各位不要喷。
看电影的时候请不要在研究演员的演技,不要看他的拍摄质量。
如果追求这些,请不要看国产电影,还是去看美国大片!
一个电影的好坏不是取决于他有多少明星大腕,不是他拍摄的多么精美,而是看这个电影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告诉我们一些道理,让我们回忆起一些东西。
一个电影的成功个人认为是他让人明白了一些东西,看清了一些东西,回忆起一些东西。
(第一次写影评,请各位多多指点!
)
我觉得 你们不应该待着任何个人的情感去评价这部电影,很多人对这电影评价不高是因为掺杂了个人的情感,有的人非要认为这是爱情片,有的认为就要青春离职才行,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摇滚为了beyond才来看的。
其实开始我也是因为beyond才来看这部电影的。
看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目的错了,这就是一部描写岁月的电影。
什么叫岁月无声,时间就这么过去,有一点波澜,最终还是悄无声息。
生活很平淡。
那些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怎么怎么样那是受定向思维的影响,因为觉得别的电影怎么样去拍,剧情什么样这个应该也是如此。
文笔不好,写的有点乱。
总之看完这电影让我想起来一句话,生活就像一杯水,喝完一杯再来一杯;生活又像一束鲜花,总是被牛粪覆盖。
第一眼看到《岁月无声》这部影碟时,被封面上橘红裙子的姑娘吸引到了。
在爸爸的极力推荐下,我看了本年度第一场国产片。
一直以来对国产电影都是浅尝辄止,故而库存量很少,当代片里只有葛大爷和姜文,剩下的是像《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类的老掉牙。
过去的电影让人难以忘怀,首先是看电影的那个年代,其次是那时候的电影是讲故事,女主角身上流露着自然的风韵。
不论贵妇娼妓抑或老妈子小丫鬟,即使是羞涩之态,也有一股子弱而不媚,狂而不华的腔调。
随后在看了一些例如《爱》、《富春山居图》等等所谓的大片,电影华丽有余,内养不足,演员们跳叫愈失,没了精神。
在我看来,每部能称得上好的电影,造价成本、演员阵容,拍摄手法、导演名气似乎都不能成为决胜性因素,若剧组做到了尽心尽力,尽兴尽情,这部电影就显得弥足珍贵。
比如富豪给美女支票,大家会觉得这不是爱情而更像是交易,《公众之敌》里的男主角临死前的遗言是对爱人说“再见了,我的小黑鸟。
”多么令人唏嘘不已。
伟大的电影和伟大的爱情一样,都无不流露着动人的真诚。
刚看完的《岁月无声》这部电影无论起承转合多么不尽如人意,可毕竟散发着气势磅礴的诚恳。
故事是怀旧类,工厂子弟学校里的三个铁哥们,老大和四化同时爱上了厂长的女儿,姑娘爱上了老师。
当他们在图书室接吻被巡逻的保安发现,老师说是这小婊子勾引我,女神说你见过哪个婊子是处女。
告别了清纯模样的姑娘再次遇到老大马卫国,却只给他的胳膊烫了个戒疤。
兄弟三个为姑娘出气,不想四化出手太重,把老师打成了呆子。
马卫国承担所有的罪名蹲了号子,而这一天,他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出狱后三兄弟再聚首,马卫国变得沉默寡言,四化极度膨胀,铁头还是耿直憨厚的铁头。
马卫国娶了拐子舞女说,我遇到你前,没想过婚姻,和你结婚后,我没想过别人。
当病入膏肓的妻子被医院推出来,马卫国哽咽的说,有我在,有我在。
他向四化求助,用后半辈子换了20万,他把所有的钱砸到医务室,可妻子还是没能回来。
故事中还穿插着其他琐碎的故事,比如被大年级的孩子勒索,马卫国想方设法帮偷尝禁果的姐姐做流产手术,父亲知道后逼姐姐嫁给痴汉,再比如马卫国的老婆因年少轻狂不孕不育,夫妻俩领养了任性娇蛮的女儿多多。
这些琐碎的情节融入怀旧的大背景里,显得格外的落寞。
等尘埃落定,四化说如果没有轻时候的疯狂,哪里有这样多的回忆。
可这些回忆藏着什么呢,是冲动过后在号子里虚度年华,是红霞无法开启的平淡生活,是浮光潋滟里的迷失,是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影片里,梦想被反复提及,不禁想起了我的梦想,小学时的梦想很没创意,都是当科学家这类千篇一律哄老师的玩意儿,其实那时候真正的梦想是老子不用上学。
等中学时候,梦想是得到认可和关爱,可遇到的大部分是电影中为人做嫁衣裳的沙老师。
大学时候的梦想是做学霸考上研究生,考上研究生后的梦想是找到另一半,可当我走出学校到了找工作嫁人的年纪,最大的梦想是做个修德笃学,幽默又充满好奇心的丰富的、可爱的人。
梦想看似一直在错位,但内心深处我很感激这些奇奇怪怪的梦想,还有帮我树立理想的老师和朋友。
记得有位年纪很大的老先生,反反复复在课上讲“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当年听着懵懵懂懂,很久之后这个思想支持我越来越走近理想中的自己。
当然现实中,人生是很沧桑的,在激情迸发的岁月里,稍不留神就深陷虎穴龙潭。
大部分人在错误中蹉跎,还有些跳出来的,也免不了一身泥泞。
像那个不好笑的笑话说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看到这里,我很问一句,人生到底需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回忆。
那些年少无知的冲动除了变成闲来无事的谈资还有什么用途,回忆的代价,是无法挽回的时间。
我以前也听比自己大几岁的朋友讲当年,除了乐一乐,并不觉得这对我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而且听这些泡马子逃课的回忆,又比不上老姥爷年轻时骑着高头大马别着小手枪后面跟着一队兵来的酣畅淋漓。
我的老姥爷做到了俯仰无祚,这是多么令人血脉偾张和自豪的事情。
光辉岁月里应该有梦想的实现,不是活在别人影子中的意淫。
终于明白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在因缘果报的轮回里流逝,但时间的作用不是来缅怀过去,应该用来创造你梦想中的生活。
第一眼看到《岁月无声》这部影碟时,被封面上橘红裙子的姑娘吸引到了。
在爸爸的极力推荐下,我看了本年度第一场国产片。
一直以来对国产电影都是浅尝辄止,故而库存量很少,当代片里只有葛大爷和姜文,剩下的是像《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类的老掉牙。
过去的电影让人难以忘怀,首先是看电影的那个年代,其次是那时候的电影是讲故事,女主角身上流露着自然的风韵。
不论贵妇娼妓抑或老妈子小丫鬟,即使是羞涩之态,也有一股子弱而不媚、狂而不华的腔调。
随后在看了一些例如《爱》、《富春山居图》等等所谓的大片,电影华丽有余,内养不足,演员们跳叫愈失,没了精神。
在我看来,每部能称得上好的电影,造价成本、演员阵容,拍摄手法、导演名气似乎都不能成为决胜性因素,剧组做到了尽心尽力,尽兴尽情,这部电影就显得弥足珍贵。
比如富豪给美女支票,大家会觉得这不是爱情而更像是交易,《公众之敌》里的男主角临死前的遗言是对爱人说“再见了,我的小黑鸟。
”这令人唏嘘不已。
伟大的电影和伟大的爱情一样,都无不流露着动人的真诚。
刚看完的《岁月无声》这部电影无论起承转合多么不尽如人意,可毕竟散发着气势磅礴的诚恳。
故事是怀旧类,工厂子弟学校里的三个铁哥们,老大和四化同时爱上了厂长的女儿,姑娘爱上了老师。
当他们在图书室接吻被巡逻的保安发现,老师说是这小婊子勾引我,女神说你见过哪个婊子是处女。
告别了清纯模样的姑娘再次遇到老大马卫国,却只给他的胳膊烫了个戒疤。
兄弟三个为姑娘出气,不想四化出手太重,把老师打成了呆子。
马卫国承担所有的罪名蹲了号子,而这一天,他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出狱后三兄弟再聚首,马卫国变得沉默寡言,四化极度膨胀,铁头还是耿直憨厚的铁头。
马卫国娶了拐子舞女说,我遇到你前,没想过婚姻,和你结婚后,我没想过别人。
当病入膏肓的妻子被医院推出来,马卫国哽咽的说,有我在,有我在。
他向四化求助,用后半辈子换了20万,他把所有的钱砸到医务室,可妻子还是没能回来。
故事中还穿插着其他琐碎的故事,比如被大年级的孩子勒索,马卫国想方设法帮偷尝禁果的姐姐做流产手术,父亲知道后逼姐姐嫁给痴汉,再比如马卫国的老婆因年少轻狂不孕不育,夫妻俩领养了任性娇蛮的女儿多多。
这些琐碎的情节融入怀旧的大背景里,显得格外的落寞。
等尘埃落定,四化说如果没有轻时候的疯狂,哪里有这样多的回忆。
可这些回忆藏着什么呢,是冲动过后在号子里虚度年华,是红霞无法开启的平淡生活,是浮光潋滟里的迷失,是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影片里,梦想被反复提及,不禁想起了我的梦想,小学时的梦想很没创意,都是当科学家这类千篇一律哄老师的玩意儿,其实那时候真正的梦想是老子不用上学。
等中学时候,梦想是得到认可和关爱,可遇到的大部分是电影中为人做嫁衣裳的沙老师。
大学时候的梦想是做学霸考上研究生,考上研究生后的梦想是找到另一半,可当我走出学校到了找工作嫁人的年纪,最大的梦想是做个修德笃学,幽默又充满好奇心的丰富的、可爱的人。
梦想看似一直在错位,但内心深处我很感激这些奇奇怪怪的梦想,还有帮我树立理想的老师和朋友。
记得有位年纪很大的老先生,反反复复在课上讲“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当年听着懵懵懂懂,很久之后这个思想支持我越来越走近理想中的自己。
当然现实中,人生是很沧桑的,在激情迸发的岁月里,稍不留神就深陷虎穴龙潭。
大部分人在错误中蹉跎,还有些跳出来的,也免不了一身泥泞。
像那个不好笑的笑话说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看到这里,我很问一句,人生到底需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回忆。
那些年少无知的冲动除了变成闲来无事的谈资还有什么用途,回忆的代价,是无法挽回的时间。
我以前也听比自己大几岁的朋友讲当年,除了乐一乐,并不觉得这对我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光辉岁月里应该有梦想的实现,不是活在别人影子中的意淫。
终于明白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在因缘果报的轮回里流逝,但时间的作用不是来缅怀过去,应该用来创造你梦想中的生活。
这是今年最好电影!岁月真的无声!理想可能远去,不变的是本我!@马思纯 你真的好美!好爱你!
有被感动到。
就叙事源而言,影片还略显稚嫩,无论是结构主义还是精神分析学。这点,大概跟主创的价值观、制作人员素养、制作周期,有关。影片后半段逐渐沦为叙事段落的堆砌,缺少情节动作,人物情感流于表面。道具密度、歌曲选用、部分段落,拍得都还不错。作为青年导演长片处女作,鼓励之。
2.5 滥情与否取决于你自己
迎合怀旧情结,但电影实在一般
四不像……不写实也不文艺……剧情感觉很悬浮很剥离……画面滤镜太重太暗
不知道这部电影想要讲什么。睡了。
要是不是北子语言的话,我想我应该会再给一星
西北版那些年+老男孩,像MV多于电影。小镇场景和造型美指不错(尤其尘土里的大红裙),年份相关的细节有些瑕疵。不对beyond情结作期待可能更好。难得的是结局平淡而不落俗套。
基调还算舒服,基本上就是老男孩的丧逼加长版,如果希望受众群是四张儿上下的群体还是太文艺青涩了些。今年无论电视剧和电影都用汪峰,过往歌曲植入电影是新宣传方式?
还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得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会发现曾经有很多事情都是无可奈何得避免不了。真的值得看一看。毕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到结束,一代人得芳华绽放与凋零。
超长MV加修图的色调~~
为什么要给四星,因为导演的能力,资金,是像MV,是狗血的励志,是主打了怀旧牌。那又怎样,有个姓冯的倒是有能力有资金,他妈的倒是拍一部这种片让人看看啊。
张楚的《棉花》
虽说有些矫情,但很有诚意的小电影。我是冲着beyond进来的,再见理想依然浑身鸡皮疙瘩。
生老病死结婚做爱,一个都不少。
曾经那个热血,摇滚的年代,当马卫国从有个理想,娶你。到有过理想,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头发斑白,却也无法忘却曾经的岁月。杨朵朵,我爱你。
为咩总要弄个胖子进去捏
断断续续看完的,还好没哭
没想到范植伟也能演 陕西人 感觉挺怪的 好凄惨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