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闷到要人抓狂. 一股怨妇腔调,居然长达127分钟,偶明智的快进结束.....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声音放得很小。
想看默片一样。
一直在听外国歌曲。
于是注意力集中的地方是表情。
眼神。
与姿态。
这是我目前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清淡与自然。
沉重却温暖。
无法言说的黑暗以及难以相信的光明。
女孩子无论怎样都是一种群体动物。
我们脆弱,孤独,害怕受伤,却更加渴望爱,被爱。
虽然对世界缺少信任,但依旧相信爱的存在。
热烈,疯狂,不顾一切。
才是我们内心念念不忘的偏执。
这不是一部主流电影,所以他注定无法被很多人喜爱。
但也注定他会成为一些人的挚爱。
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尊重,应召女郎只是职业的一种,她们也有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
无需以鄙视或嘲笑的姿态来证明自己的清高或纯洁。
事实并不是那样。
对于艺术工作者,灵魂存在四次元之中,他们学要的不是你的认可或赞扬,而是你对于作品的尊重。
作品与他们来说,是你无法想象的生命中难以言说之重。
至于爱情,永远没有平等一说。
谁先爱了,谁爱得多了,谁无法割舍了,谁就要受伤了。
所以请尊重爱你的人。
也请尊重你爱的人。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你的爱。
而友情,由于女孩子注重细节,心思细腻,情绪无比复杂难猜,所以这种感情相比于爱情更加善变,也更加容易让女孩受伤。
友情需要的不是寸步不离,而是心灵相通。
以及温暖的包容与相互信任。
于是,我们应该尊重情感,社会,生活,和自己。
这些都是需要小心对待才能获得温暖和爱的东西。
这部片子适合内心干净温暖,缺少安全感,却有执念的女孩子。
无论世界怎样,在女孩子的世界,粉红色才是王道。
无需质疑。
nannana kiriko超牺牲,兼职演戏还要半裸上阵..还要沿用岩濑塔子作艺名...还要继续蕾丝情节...内裤也露了自慰镜头也有了...不服不行啊..........
日本片的主旋律常常就是这么缓慢.以至于看这部片子的其间我中断了无数次.终于在今天沉沉落座,边吃早餐边想着如此平淡的电影,能给我些什么.终究是想要得到些什么的,但又和完全看明白一部电影的意义不大相同.女人们都在为着生存做一些本性里不愿意甚至抵触的事,这是女性作为传统弱势群体顺延残留下来的无奈和悲哀.忍受陌生男人的肉体折磨,公司同事的闲言碎语,老板轻慢以及客人对自己全心投入创作出作品的看轻不尊重,也不与旁人说,独自默默承受,直到心里的气球爆炸.一直默默喜欢某人的她,在客人面前可以是美丽性感的艳女郎,独独在那个人面前,朴实平凡得随意就可以隐没在人群里.直到她请求那男人唯一一次的云水之欢.而男人,也几乎是毫无悬念在半推半就下顺势享乐.看着她第2天清晨慌乱穿上衣服嘴里还强装毫无所谓地迅速离开,我突然涌起一股强大的心酸,眼睛瞬间模糊.没有煽情的对白或者音乐,普通如每个我们都会迎接的清晨一样,她的离开,让同为女性的我读出了万千种滋味.且无以言说.也许这是同性间无需解释说明的通灵也说不定.还有那个总是渴望得到真爱的年轻女人,投入一场自以为恋爱的男女之欢,直到她想要自然而然地进入那男人的生活,他忽然明白这段关系到了该结束的时候.这样的模式在我们的生活里随处都是,是女人太傻太天真,还是男人真的不值得我们去爱?女人爱一个人的时候才有了性,而男人呢,怎么想都觉得下半身思考者居多.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需要女人,而非爱她们.身在其中的女人往往糊涂,局外人一目了然的事,她们就是偏偏看不到,或者是不愿意接受承认.在这种时候女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关怀以及友爱,反而突显出一些更为明亮的光辉.这些光在平时我们是无法用肉眼捕捉,却往往在某些最为艰难的时刻,瞬间迸发出强大力量,似一只无形大手,坚强有力地拉住行进艰难的女人们.谁能说,这是幸运抑或悲哀?说到底,我们活在这世界上,真真能够依靠的,也只有自己.
想了想,我不过是个披着Chihiro外表的塔子。
但是,秋代与里子的某些特质也在自己身上。
都说创作人物者总爱把复杂的人性分隔开来灌注在不同的艺术人物身上,果然是如此。
周一到周五我是OL的Chihiro,周末白天我成了插画家塔子,夜里我是成日幻想的里子,然后偶尔迷醉时成了酒店小姐秋代。
与其如其他评论喋喋不休着女权主义在男权社会压迫下的问题,我倒觉得这部作品其实是在探讨都市女子在文明化下的生存状态与自救问题。
人类在进入了文明社会取得物质上的富足与经济上的腾飞,却不可避免要付出失去精神快乐的代价。
所谓文明化的过程,也是“文明病”不断深化的讽刺。
日本社会现今已过了那个拼搏奋进的战后岁月,到了后现代文明化社会,只剩下一众消费男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痛苦着不明所以的痛苦,就连个看得见的敌人也找不到,但却还是那种四面楚歌的悲凉。
上海才刚跨入文明社会没有几年(严格的说还不算是),服务行业还没有完善到那个地步,因而对制度的仇视与积怨还没有那么深。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拼了命的加班后觉得人生空虚,不知道在为了什么努力的。
我曾经那样,但习惯了之后,就有了一种自我嘲讽的无奈。
女人的另一半,从来都不是男人。
那是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标准答案符合每一个人——消费。
现在来说说电影。
不管观众反应如何,这绝对不是一部讨巧的商业电影。
导演与摄影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与匠心独运足以让这部淡雅的影片跻身艺术片的行列。
乍看平实的剧情,似乎都是在描绘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但强就强在其后劲十足,回味无穷,正如日本茶那淡而余韵深厚的天然意境。
乍看未经雕琢,实则苦心经营,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直以来最讨厌主流日剧的基调,过度感性,情爱泛滥,说教味浓厚,看得人有时候会起鸡皮疙瘩。
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不允许观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一部内敛的影片。
如今的电影除了打出“暴力”“性”“三角关系”“同性恋”等牌子,似乎再没有其他的方式去吸引看客了。
不过可以理解,生活已经够平淡了,干吗还要去看别人的平淡呢?
不过就有我这样无聊的人,清晨5点起床抱着个枕头在客厅里看闷片。
但这部电影对我来说绝对是一部处处潜藏着惊喜的好片,也许是移情入景吧,感觉看得见自己生活的影子,于是体会较他人不同。
四个性格各异的女人,在都市里过着平淡的悲哀生活,反抗没有任何用处,只有回到本心自救。
渺小的人,女人,男人,都斗不过那个既定的制度与人心的自缢,如果真要对人生追根究底,你看到的不是失望,而是绝望,终极的绝望。
我们都在走向一条通向死亡的路,没有一个人有机会回头。
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爱情也许是一剂镇痛剂或镇静剂,但绝对不是意义。
秋代在海边把里子送给她的神石扔进了大海,她不再相信神的存在。
对人生最深刻的体悟,不是肤浅地抛出一堆概念苦口婆心地说教,而是回归生活的点点滴滴,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
中国人寻求的是死后看破红尘的超脱,日本人则寻求在享受生命本身中超脱精神的快乐。
这也是他们什么都敢于尝试的根源。
但,人类某些大方向上是共通的。
我们的悲哀与痛苦,很多时候都是大同小异。
最后,女人之间那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淡淡友情,叫人动容。
淡到极致,便是绝美。
大隐隐于世,我想,我还是应当继续做那个披着Chihiro外表的塔子。
应招女郎秋代白天穿着性感应付各种各样的客人,晚上黑框眼镜头发松散打扮随意和同一个男人在酒吧喝酒,他是多年暗恋的对象。
里子每天接听客人的电话,然后左手拿烟右手提着烟灰缸光着脚在屋子里乱走。
她的卧室外有充满凉意的阳台和晃悠悠的秋千,她在夜晚喝啤酒看月亮在早上诚心地向神祈祷:我想谈恋爱。
她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在充满疼痛的过程中迅速成长。
塔子是一个高傲的画家,她认真对待每一幅作品,却总在室友不在的时候躺在她的床上边读日记边自慰。
每一分每一秒的孤独都残忍地刻在了她们的脸上,所以千裕才会在某个早上在镜子前用力地说了‘皱纹’两个字。
每朵花在绽开和坠落的时候都发出了轻微的声响,那是寂寞在低转吟唱。
结果始终不是一个完整的果实,所以每一段莫明其妙的关系最终都还是莫明其妙地结束了,甚至没有任何婉转的余地。
《草莓松饼》池胁千鹤 中越典子 安藤政信 加濑亮
值得一看的电影。
淡淡的感觉,平静的叙述。
不是大喜大悲,或悬念迭起,或莫名无厘它是一部看很多遍都没有关系的片子。
因为有些片子的内容太过悲伤或太过幼稚的话,一般都不会有勇气或兴趣再看第二遍,可是《草莓松饼》不一样,初看片名,可能会认为是言情或励志之类,而后影片开始才发现与预感相差千里,这时大概有许多人都会放弃继续看下去。
然而真正懂得女孩子心里那些复杂而微妙滋味的人,看着看着便喜欢上了虽然里头不时出现怪异的场景,可大概是因为出现在日本电影里的缘故,在棺材中入睡,下班回家经过坟地,把捡来的石头当作神……这些都丝毫不让人觉得别扭,相反,非常的真实……一直偏好这种将几个人的心理、命运同时交织着演给你看的感觉。
幸福很远,在遥远的遥远。
从无知到成熟,从迷茫到释然,我们总是在经历一次次真相背后的痛苦后才认识到一块草莓松饼的美好。
这部《草莓松饼》单看名字或海报我都以为是青春片或励志片更抑或是文艺片可是。。。
两个小时零六分过去了七零八落的思绪仍旧无法给它定义————日本的电影惯用的色彩和平静,却慢慢浸透出社会或人性的本质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个人认为而已)有人说,这是孤寂时代的“Strawberry Shortcakes ”呵呵,我也认同毕竟天天都有人在痛苦、在挣扎并继续孤独。。。
而女性们却总能在这样或那样的歇斯底里、痛彻心扉后走出一片新的天地,不是么?
爱会让我们成长,会让我们懂事,然后我们会发现它就像草莓松饼,不只是甜...
《Straberry Shortcakes》《草莓松餅》當初因爲我看到加瀬亮的名字就下了這部電影。
其實片中的他是個不重要的配角。
但卻又因爲沖著他的名字,讓我撞上一部這樣的好電影。
主角是 無時無刻不渴望戀愛的女孩Satako,過著雙重生活的應召女郎Akiyo,心思簡單夢想結婚的公司女職員Chihiro ,性格看似獨立自我的插畫家Toko。
四個住在東京的女性。
四個人的生活,兩條平行卻稍微有的交織故事綫。
有舒緩的節奏,暖色的鏡頭。
那些是我喜歡的日本電影的特質。
電影講述著同一個城市中她們的生活,你可以説是平凡,並不美麗耀眼,可以說有希冀和幻想,也艱辛而無奈。
有狼狽的時候。
有尷尬的時候。
有空虛的時候。
也有絕望的時候。
“你相信有神嗎?
”—— 一句電影中不時出現的對白。
Satako向一顆石頭祈禱“希望得到男朋友和讓騷擾她的老板死掉”。
一個人對著月亮說“真美麗...”Akiyo做著應召女郎的工作,卻一直暗戀大學同學。
早上穿上黑網絲襪高跟鞋,晚上戴上眼鏡穿T SHIRT騎著單車,滿心欣喜地與他喝著啤酒,目送他回家。
Chihiro致力于星座占卜戀愛運,努力著做一個溫柔賢淑的戀人,尋覓一個Mr.right 。
被男友厭倦后,還微笑地請求一個正式的分手。
Toko把自己困在四面畫板的家裏畫著自己的畫,經常在畫布和顔料上睡着,在Chihiro上班后讀她枕頭下的日記,閲讀一個與她截然不同的女生的世界,多少有些浮淺好笑卻又單純的世界。
這時的Toko,是在一邊嘲笑一邊嫉妒著Chihiro這樣的普通女生的吧。
而同居的Chihiro羡慕Toko的獨立和才能,她又怎麽會看到Toko獨自時習慣性暴食和嘔吐的空虛和痛苦。
當收到前男友結婚的賀卡時,Toko可以以一副無所謂的姿態對Chihiro表現自己一點都不在意。
自己卻沒辦法不在畫紙的邊上寫下“你永遠也不會幸福的。
”當Toko交出了折磨她太久的那幅完成的畫,脫掉上衣赤裸躺下,終于可以安睡時。
收到畫被出版社的人弄丟了的消息。
當回到家跪在馬桶前扣喉嘔吐時,Toko隱忍的憤怒與悲傷才得以在眼淚與嘔吐物中釋放。
直到有一天,終于被早回家的Chihiro看見。
女生驚愕而心痛地注視著她。
然後她跪下來用力地緊緊地抱住了她。
那是我被感動的一幕。
不管人與人之間有多大的不同,不管各自隱藏著怎樣的痛苦與無助,不管怎樣。
女生與女生之間,存在著無法替代的感情。
買不回,剪不斷。
——神沒有給我完美的生活,但謝謝他一直讓你陪在我身邊。
電影最後,兩組女生相遇在海邊。
Toko遞給Chihiro一份草莓蛋糕。
Chihiro拿出一只小瓶子,裏面裝著來到東京以來流的眼淚,全部灑下了大海。
Akiyo平靜微笑的眺望大海,撫摸著腹中的孩子。
Satako遙望遠方嘆著氣,依然期待著戀愛。
不知道未來是什麽樣,只知道現在這一刻,空氣裏是草莓與奶油的甜美芬芳。
看床戲那一段很絕望,真有一種想死的念頭,嗓子都腥了,血全往上漫!
安藤政信那年31歲,輪廓都堅硬了,眼神依然那麼清澈。
清澈得... ...說什麽臺詞都不真實。
想到世界上有這樣的人,真絕望!
池胁千鹤不是一般的矮……
寻找爱情的女人们?我不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平时经常在影院我会在别人不觉得好笑的地方发笑,但这次很多大家笑的地方我并不觉得好笑。有点生硬,整体都是。
矫情,演员敬业
稍有做作的瑕疵
典型霓虹闷片 撒鼻息气息太浓重了 加濑亮演了个贱人角色 安藤政信好看啊
難しいけど、明日もすばらしい一日だ。
冲着加濑亮看的。但是他只是出现不到二十分钟的始乱终弃男。
拉面店小哥的上海话说的那叫一个。。。听不懂哟一v一
一部女性向电影,居然这么多场床戏
可惜这些女演员我都不认识
3星半...
那个棺材床不错。
【那种】漫画都能拍成【这种】电影,日本剧本是有多缺……闷得不讨好,但池胁千鹤的角色实在太可爱太可爱太可爱。
看我我都sb了 果然是烂片
其实好讨厌一个片子只看一半的,因为种种原因,实在的烂片也就算了,也就没有内疚的感觉了,这种看了一半嚼出点味了的,会牵挂着,最后还是找时间看完了,5个女孩子的生活,爱情,性,工作,生活,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洒在肩膀的碎盐,飘过的就算了。
寂寞又自由的27-30岁(这个年龄是我根据她们的状态猜的,不再有年轻时的新奇和积极向上,但也还没做好准备去面对心境的转折)。同喜欢眼镜女。
在传说世界会毁灭的那天深夜看完了,内心有了个黑洞,慢慢塌陷。
加濑亮+1眼睛女+1拽裤腿+1
依赖别人活着是不行的,要学会爱自己。 睡在棺材里面的Akiyo和靠催吐减压的插画家塔子,这两个人的故事还不错~
说不上失望,但是也不算很好看...漫画珠玉在前,电影版是太惯常的日式文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