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视清高,以为自己品味不俗,X眼看人低的我,虚心的像老茂同志致歉!
虽然人家压根儿不稀罕……谁知道我是那旮旯蹲着的小虫啊。。。。
春节档,得得瑟瑟的怀着所谓的怀旧风拉着闺蜜去看《将爱》,结果最大的记忆停留在一直苦苦在穿插出现的一对对情侣中寻找我那传说中的直系师哥师姐。
不是要吐槽将爱,只是,在看完《戒烟不戒酒》之后,客观觉得春节档还是更适合携手一家老幼去看这么一部老少咸宜轻松温情的片子。
我默默的觉得《戒烟不戒酒》的票房绝不该仅仅是现在那么多,得有一大票的观众当初跟我揣了同样的心态:春晚味同鸡肋,越来越食之无味了,在春晚演了半辈子小品的老茂拍的电影会不会味同嚼蜡?
这年头玩票的导演太多,只要票房成心找骂的剧本爆棚,所以虽然前期老茂在发布会不断承诺自己是真的用心在做电影,但被“狼来了”唬得麻木不仁的我们已经不愿意花口袋里的钱去验证这个导演是不是真的认真的让狼来了。
尤其是这几年国产的喜剧,越来越不能看也不敢看了,连小时候喜闻乐见的港剧也日益深陷泥潭,宁财神尚敬的功力也只能限于连续剧,除了宁浩还能让人有点儿期待外,能在一个半小时让人专注的大笑的,真的寥寥无几。
不知道是不是我笑点太奇怪,现在偶尔夜间失眠或心情不佳想看喜剧打发时间时,我已经不再奢求能让我笑了,只要能不太囧不太雷,能让我忍着看下去的就算不错的。
老茂真的用心了,能看出他演的很卖力,导的很卖力,被他拉来的朋友们帮衬的也很卖力。
说实话,一个人在电脑前看喜剧是很难笑的,看《戒烟不戒酒》我真是没笑,但全片看下来很舒心,很舒服,很舒畅。
可以想象,如果是在电影院那样的氛围里,我应该会跟观众一起笑的很开心。
影片的结构,剧情,起承转合,甚至笑料包袱其实都不是特别精致,没什么创新,但这份中规中矩的小心谨慎也让这部导演处女作产生出难得的“行云流水”之感,即使在完全能猜到剧情,知道巧合的架构之后,还是觉得处理的很自然。
除了阿朵孙楠等出来耍宝的招聘会一段在剧情上稍嫌多余之外,(这部分应该是为了让热心加盟的朋友露个脸特意加的,画蛇添足,但现场效果应该不错。
)一切都能算良好。
京派笑星的优势就是“生活”。
且不论德云社的相声,电视剧里京片子叨起来也会让人觉得一水儿的亲切自然,敞快。
这不仅是语言的力量,更是生活环境历练所致,就如同本山大叔对于东北农村题材驾轻就熟一样。
本片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活。
老茂很贴心的照顾到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家人看的时候,随时能看到自己家庭的种种影子。
老公应酬,妻子猜疑,夫妻生活,年轻人恋爱,长辈生活,不拉不拉的一大堆,几乎所以细节都来源于生活,在这个基础上,再用一些巧合去联接桥段就显得非常合适。
不多说了,大半年之后才看这个电影,还是觉得如果一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的观看,效果会很好。
刚在影院看完这部片子,看之前把春节档上映的电影都查了一遍,除了武林外传,也就算他的评价略高一点。
影院还特意标注了一下“经理推荐”。
看过之后,感觉比想象中的好一些,情节还算紧凑,说是喜剧,有笑点但是让观众笑的不够豪爽。。。
总体来讲,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也留不下太深刻的印象。。。
唯独里面乔任梁的坏坏又透着可爱让人很是稀罕这段时间的确没啥好电影,所以矬子里拔大个,这片还是推荐一下ps:朱时茂大叔的眼睫毛好长啊,怪不得当年迷倒那么多欧巴桑
前阵子一同学看了优酷几个视频,说的是现在80后没几个知道朱时茂的,后还跟我感慨万分,连叹惋惜。
我倒毫不在意,现实就是如此,朱时茂过时了。
然而好不容易这位据说当年是偶像派的大叔自导自演了一部新片,寂寞多年以后,终于最后挣扎,妄图抓住时尚的尾巴。
看片子前我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演员转导演的通常也没多少好东西拍得出来,特别还是位演小品的演员(虽然似乎仿佛好像许多年前也当过电影演员)。
此前我甚至还看过几条消息,说的是陈道明看了这片子后戏称朱时茂老不正经,赞他电影时尚云云。
如今电影看完,真得说,人家陈道明也无奈,真要给面子说几句,还真的不容易找出有什么可称赞的。
勉强说了个时尚,可这时尚背后,倒是处处透着无力与无奈。
片子看后我倒是在想,这所谓的时尚究竟是指哪里,灯红酒绿,DV酒吧,搞个选秀,开个公司,喝点洋酒,再来一条白色内裤什么的?
不过还好,时尚大约也就是这么些肤浅的东西,我也不好说他理解错,毕竟我也不理解。
好过之前在某电影频道看到孟广美某部片子,使了吃奶的劲地摆品味,无非在那喝喝洋酒抽抽雪茄,说一些你不知道的品牌,像个乡下土鳖跑大酒店叫了几十万一桌大鱼大肉还要跑马路上吃给人看。
不管怎么说,《戒烟不戒酒》这片子还没低俗到充品味的地步,但我确实也看出了些许共通之处,看着全片那拼命摇晃的镜头,我简直怀疑这是大学生DV作品,到处喷薄着炫耀镜头技巧的冲动,毫无原则的变镜切镜,莫名其妙的远近乱切,不知所谓的局部特写,再加上切镜头时候“刷刷刷刷”的神奇声效,我平静的外表之下忍不住声声地骂着“我操”。
我操!
卖弄技巧不能卖弄到这种脑残地步,赶上英达回家,匆匆忙忙从杨恭如床上爬下来,穿着条内裤正要逃离现场,蹑手蹑脚地却不小心碰翻了一瓶酒,翻就翻吧,有没有必要慢镜头子弹时间还有什么360度时间停止角度推移还来个表情大特写,他妈的搞一大堆过时玩意儿,最后还无惊无险接住了。
我X!!
也许这确实很酷,但过分心急地想耍酷,过分地暴露自己的意图,最后不但与“酷”字沾不上边,反而会显得很俗很土,矫揉造作,肉麻恶心。
再说内容本身,老实说,片子看完了,我也不知道它究竟想讲个什么。
仿佛是讲个戒酒的故事,又似乎是在讲喝酒引发的那些麻烦事,最后好像……唉,不管怎么说,就是喝酒的那点事。
“喝酒的那点什么事?
”“你傻啊,喝酒误事呗!
人家朱时茂因为喝酒丢了工作,又因为喝酒被老婆误会与其他女人有染差点离婚,你说是喝酒的那点什么事呢?
”电影简介里是这么说的,看片子时我也是这么期待的,最后我就被忽悠成傻子了。
简介错了吗?
基本没错,可惜这两大“主要矛盾”,在电影松散的结构和稚嫩的叙事的掩护之下潜伏得很深很深,结果是看完后你还要花十几分钟去理清思路,想想自己这几十分钟里面究竟看了些什么。
好了,到这里我心理的话终于要喷涌而出了:“这是部烂片!
”谁看谁知道。
叙事能力之低下教人难以容忍,几乎所有的剧情矛盾都被简单地带过,从来没有稍稍深入一点地挖掘一下。
因为喝酒丢了工作,后来无论我怎么看,似乎也不像是个有意安排的矛盾,更像个可有可无的衔接,只是为了让主角过度到自主创业开公司的状态而已——也许是我理解有误,人家本来就是这意思。
可是朱时茂这家伙喝醉了酒误入家门,跑到兄弟老婆家里脱个精光和兄弟的女人睡在了一起,结果是除了个跑龙套的死警察,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更没有产生任何误会,于是这个天大的误会,这个可以无限展开的矛盾点,最终只是成为了朱时茂与杨恭如相识的起点而已。
后面好不容易老朱身上喷了点杨恭如的冷门香水让邬君梅嗅出来,闹了场误会差点离婚,也是草草收场很快摆平,最后解决的方式居然是杨恭如邬君梅对桌斗酒大PK,酒一喝完也没说为什么,就误会全消,杨恭如开始管朱时茂叫姐夫了!
看得人十分震精,万分蛋疼。
倒是插了几个冷笑话进去,可惜放这倒霉片子里,真叫人笑不出来。
管你严保久还是严险久,老掉牙的段子,小品相声里用得都叫人起鸡皮疙瘩了。
管你公路上逆行的是你一辆车还是除你之外的其他所有车,一个醉酒的醉酒驾车送个酒精中毒的去医院打点滴,无惊无险,也能用来充当片子的高潮,这是何等的坑爹啊!!
晚上聚餐,去了晚了点那酒自然是逃不过了两杯下肚又端坐脸笑得僵硬听某总训话了一番,胃里渐渐升腾起来的是一股辛辣的消毒酒精味和鼓胀感;到后来晕乎乎坐在电脑前打开这部电影看到里头人到中年的朱时茂在各个酒桌间来回奔走笑脸相迎未免就有些心有戚戚焉 于是在笑点一个一个接着引爆的前提下看了下去。。
在孙楠出场唱音阶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我自然是个颜控,里头乔任梁和刘欣相得益彰青春逼人未免有些自惭形秽,然而心里怀了一点小心思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也妄想着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来--比如年轻人不懂爱,签字签了一写字本儿表白,比如轮滑,比如。。
还是年轻好啊这真是喟叹年轻固然是最好的化妆品,连后头在建国大业跑过龙套的邬君梅(饰演霸气国母宋美龄)再怎么雍容华贵都感觉差了一筹,当然里头那对小儿女的表演是很出色的,我还记得那句:“我是真心爱你的”那好罢,何不去珍爱网?
喷饭
直抒胸意:我觉得该片很好。
里面人物的对白非常成熟,老艺术家们的表演功力确实精湛,藏而不露,很多对白与情节显示了导演与演员的大叔级的魅力。
诸如,严保久妻在发现严保久在白兰家中时,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成熟的选择回家闹。
严保久被打之后,接受倒歉时,先是用“不去”二字回应,待对方条件加大,继而用“不去又不太合适”几字回应,而不是180度的大转弯“那好,我去”;也不是交易性质的口吻“成交”而是用那种含蓄的委婉的语气,在答应别人的同时,又不推翻自己的立场,给人面子的同时,又照顾到自己的面子。
这种例子在《戒烟不戒酒》俯拾皆是,如果非给这部片子加一定性词,我觉得便是“成熟”!
喜欢朱时茂是从喜欢陈佩斯开始的。
这话说的有点绕口或者说有点不地道!
(*^__^*) 嘻嘻……我想很多80后和70后对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搭档在上个世纪最后那些岁月里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还记忆犹新吧!
他们二人开窗的这种称为“小品”的表演形式成就了后来的赵艺术家,而这两位爷因为得罪了喉舌而被封杀至今。
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些陈年旧事是想说说这部电影!
看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预期这应该是一部众大腕玩票的商业片子。
因此也就没报什么大的期望,能博咱这低级趣味者笑笑就行了。
从开幕那些流程加亢奋的夜场H乐里看怎么也不像那个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的朱警官、朱八路的套路呀。
再往先看,看出了中年男人的辛酸泪啊!O(∩_∩)O哈哈,这么说有点·····接下来就真的是预期中的各大腕鱼贯出现,不过情节设置的还是很连贯的,虽然不像某个XX大业那么大的腕,但是比那个看着舒服多了!
我想这些人的出现肯定是卖的老朱的面子而不是为了向某某某献媚吧!
算了,不多说,咱有不是作家,也不是影评家,就是一无聊家。
最后想说说:1、 对90后的切入让人看着很舒服。
作为女儿的90后“蒙蒙”和老妈谈论“生活”的场景让人羡慕,母女一起健身消费让人嫉妒!
两家装修辉煌的房子让人恨!
2、 对老爷子关键时刻突然晕倒的评价“高、实在是高!
”倍感亲切!
3、 对酒场生意的刻画,让人后怕!
4、几个小配角演的很给力!
大胸MM、一瓶倒的帅哥!
5、最后说说植入的广告,比冯大导演的明显露骨多了,不过和影片还挺贴切的,要是每个镜头再短一点点,看着也许会舒服一点点。
不罗嗦了,就这样结尾吧
准备请朱老来录制节目的《快乐大本营》突然的出尔反尔这事,朱老在事后连发四条微博问责该栏目:“你们邀请我带全体演员邬君梅、杨恭如、孙楠、刘欣、乔任梁、阿朵、莫小棋、潇洒哥赵英俊,兼带陈佩斯和英达场外采访,这么多明星来参加你们的节目,竟然说我们没有腕儿,请问谁是你们的腕儿,什么是腕儿?
”对这事先不说谁对谁过,当观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还是很赞成《快乐大本营》的说法的————————没腕!!!!
看影片之前,细看了演员名单,光看到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熟悉的名字我就已经按耐不住了,这两老搭档在当年一直是春晚的宠儿,光《吃面条》和《主角和配角》这两部小品就一直不停歇的电视上播了又播,看了又看,可想而知其小品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能与它排在“不停的播”这一等级上就只有四大名著了,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这“绝配”组合一定很有看头的。
那话说到这里就推翻了《大本营》的没腕说法,至此的全部评价全部倒向了朱老那一边了,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54年生的朱老,活到今天也有57岁了,都快奔60的人了难免有点“痴呆”了,这恰恰提供了这位此片主角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醉醺醺,痴痴呆呆地和醉醉醺醺的似乎在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把影片名改为《痴呆》那各位观众是绝对分不出来他是喝醉还是痴呆了,纵观整部片子主角要么是醉醺醺的要么就是在傻笑,这很符合痴呆的症状,是的!
朱老表情太单一了!
没有特点,没有吸引点,如果身为喜剧片的主角没有能引起观众的发笑点,而是指望你带来的这些80后美丽漂亮养眼的猴子猴孙们来撑场面的话,这显得不厚道了,况且这般猴孙们并不给力,莫名其妙的邂诟,莫名其妙的追逐,莫名其妙的相爱了,好吧就当你们是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对柏拉图似的爱情追求,激情燃烧的青春啊!
是的!
朱老没有把这些晚辈的事情处理好!
朱老的这部片想把这个剧情具体细节化,具体到每一个角色,细节到每一种情感,可是由于片子所涉及到的方面过多,商业的,婚外情的,年轻人的,家庭关系的,创业的。。。。。
太多了,这不是在拍《魔戒三部曲》,90分钟的戏不能满足你的这么多需求,想面面俱到却造成了漏洞百出,苍白空虚的对白达不到感情的表达,软弱无力的表演达不到喜剧的夸张,总结以上说法,这部片子已经很糟糕了。
既然已经糟糕的片子那就接下来说说没腕。
陈佩斯,朱时茂,句号,他们不是腕吗?
对!
他们是腕,他们是大腕,可是这里是足球场,在场上踢球的是罗纳尔多和罗纳尔迪尼奥,你们这些玩篮球的科比,詹姆斯赶快回火星去吧,这里太危险了。
这里不是你们的主场,你们不存在优势,你们的“腕性”那是在小品上,这里是90分钟的电影,不是10分钟的小品,朱老的这部处女作压根就没考虑到这个问题,你小品的表现手法和电影的表现手法是不一样的啊,别拿小品那一套公式去套电影,我们看得见的是这部片子涵盖了大量的小品内容,就拿主角创业过程中关于“选秀”的内容活脱脱的就是春晚小品的再现,炒冷饭啊!
不好吃了啊!
顾客是不会上当的啊!
消费者协会是不会不管的啊!
你这是自欺其人啊,拿小品糊弄观众,我们是来看电影的!
不是来看春晚的!
前前后后得把好多小品的元老级人物搬出来客串下,这是在干神马?
告诉我你的人马很多?
“大腕”很多?
朱老又犯错误了,他在演小品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朱老在这部处女作上思考的太少,很不幸的没有跳出他在小品事业上的光环,于是造就了这部在电影上“没腕”的半小品半电影东东,他认为人多势众的话就一定好使,光靠“小品人物大集合”这个噱头就能吸引大量的观众,本人也是,我所期待的不在于这部电影上,更多的是在这些曾经走过风风雨雨,带给一代代人们欢笑与快乐的小品大师们的再一次show!
可是还是失望了,人多不一定好使,这不是314打砸抢烧。
PS:个人觉得从小品舞台上走下来到电影中的作品并不是没有成功之作,在这一方面,以潘长江大叔的《举起手来》可谓是成功的把小品的幽默与电影的表现方式结合了起来,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很好的创新,关键在于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朱老没有把结合做好,没把小品的腕搬到电影上成为腕,所以我觉得朱老在抱怨人家不守信用时,也该想想自己这一方的原因,人家不要你不会是没有充足的理由的,如果能在小品和电影上创新发展,相互结合做出一番努力的话是绝对没有理由输给以星爷为代表的无厘头低俗喜剧片的,毕竟咱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
逻辑混乱的破烂货,玩镜头切换的快节奏,玩夫妻反目的乖张,玩父慈子孝的温情,玩中年男女的暧昧,玩中产阶级的无聊代沟,还硬生生的加了跑酷的镜头,你妹,整个一过气明星大杂烩。
浪费人类资源的大烂片。
朱沉寂了多年,什么原因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即使这部电影没有大家期待的那么出彩,但是朱的努力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电影除了添加了很多时尚元素外,没有任何的北京的味道。
或许这也是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在一点点的失去她原有的魅力。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电影本身就是对某些社会现象和某些“单位”的控诉,也道出了现代男人的不易。
很多时候为了家庭为了生活男人们真的是用身体去拼命。
每天的应酬真的很让人吃不消。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我们始终都要有自己的立场。
面对生意场我们还要左右逢源,难道这不是现代人的悲哀吗。
以前常说喝酒是为了增进感情,但是在电影中的表现就是不喝酒别谈事的社会怪现状。
这本身就是一部喜剧,是为了让我们开心的看的,所以没必要去苛求什么,只要你看了,能让你笑,这就是一部好的喜剧。
总体来讲,朱时茂这次的导演试水是成功的,故事叙述流畅,人物塑造成功。
他没有犯很多新新导演最易犯的错误,而是对整部影片的掌控力道十足,情节非常连贯,跳跃性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依靠朱导自身良好的人缘,集娱乐圈众多大腕于一片,以博观众一笑为初衷,大胆地将小品架构运用于其中,在春晚不给力的局面下让观众们又过了一把瘾。
而这跨喜剧界、歌唱界、电视剧界乃至新生代演员的阵容依旧发挥了他们的表演能量,诠释人物的同时也为该剧增加了非常多的笑点。
不过,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也许与朱导的初衷有所悖了,编剧的主旨是以烟、酒、色来诠释中年危机,想用黑色的冷幽默来刺激一下那些家庭观念业已淡薄的中年人,不过那些腕们的表现欲忒强了,早已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个性的表演上了,朱导也碍于面子,几乎所有客串的演员都露了脸,甚至不去关注是否有关于剧情的发展,这样便使观众有了比较模糊的观影感受,印象中只存在那支离破碎的片段,整个片子讲了什么却早已忘记。
但相较于其他有些脑残的国产片而言,《戒烟不戒酒》的质量可谓之上乘。
朱时茂很小心地处理了这部处女作,不仅看到了许多熟面孔还用中国式的幽默打动了观众久违的笑感神经。
导演很真诚地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将一部还算是完整的剧本演绎的也还算流畅,这对于那些崇尚着自我风格的年轻导演们的跟风作品而言,绝对是楷模,国产片之路不一定是山寨喜剧的爆棚,也不一定是大投资盲目于画面、大场面的伪大片,更加不是古怪题材的玩票,电影是拍给人看的,起码能看才行。
From Sandy
总是感觉内地的时装喜剧片非常跳脱,透着一股腐朽和暴发的味道。没有情怀也没有贴地,像是权贵阶级的人生游戏。
没劲 段子老 那帮熟张儿真没那么大魅力!
整体都平平。
酒是生活的升华。。。
酒桌经济文化拍的有点小意思
我真是...脏眼睛....
朱导太有诚意的片子了,不俗,笑点不少,非常欢喜可以看到朱陈搭档.英达刘欣表情不浮夸.可看性强,覆盖面广.
你以为电影就是小品串成串儿啊
虽然剧情挺无聊,结局也更是毫无新意,但是还是给蒙太奇个4分吧
烂 邬君梅和杨恭如争。。。这档次差太多了吧
这是要干啥
在CCAV6的宣传和对佩斯老茂的好感下,我甚至一度对此片产生过希望。
烂,笑不出来。
这事儿打死不能承认啊
其实觉得朱时茂挺可怜的,看这个电影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导演拼命想抓住时尚的尾巴却怎么也抓不到。看看那些快速的剪切和特写吧,他一定以为这种拍法特潮,唉!无论是故事还是手法都非常老套,甚至还有很多久未谋面的老面孔。好像再次搭乘时光机,回到那个童年。
十几年前的路子
诙谐的闹剧
排场不小,荒诞喜剧。
有港片的命,也没有港产烂片的病
唉,可惜了佩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