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语文课的思路来总结这部片的中心思想:本片通过一座发电厂火灾的起因、发展及整个救援行动,展现了一所消防队里性格各异的消防员群像,讴歌了他们勇敢坚强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相信很多观众看这部讲“救火”的片子之前,已能对上述梗概猜得八九不离十,也多是抱着被这样的情节感动的期待来的,效果如何呢?
大火的最初诱因是酿酒厂的一场火灾,消防员在救火的同时还展开了回忆,很明显创作者是想让观众了解角色的背景,但这样会不会拖慢节奏,大概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接下来正式救人,水里的电火花告诉我们现场危机四伏,可现实中真能有如此景象吗?
被救的伤者在咫尺的距离被一抛一接,的确展现了消防员的密切合作,可一百多斤的大活人,抛接双方只靠两只胳膊,这样真的可行吗?
没别的法子了吗?
接下来,酿酒厂的复燃威胁到发电厂安全,期间伴随的只一个字——吵。
消防队里为有无必要回去检查吵架,发电厂为是否对潜在危险采取措施吵架,在将剧情推进至大爆炸的同时也塑造了人物:消防队这边是关注安全VS一心晋升,发电厂这边是严谨负责VS顽固渎职。
正邪形象可谓鲜明,可这些专业人士真会做这么草率的抉择吗?
规章流程允许如此吗?
天然气管道被引燃这种任何人都不敢小视的危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偷偷抢关阀门?
情节再继续发展,就是在布满浓烟,四处坍塌的大楼里求生了。
任达华的角色好伟大,牺牲我一个拯救好多人,可这角色也够可怜,那句“我一定要拿回我的头盔”一出口就注定要挂了,难为大叔还坚持了那么久摆了那么多造型。
当然影片最大的英雄还是谢霆锋演的男主角,但他的高大形象在开车撞墙那一刻崩塌了——能再不专业点儿吗。
实际上全片涉及救火的很多情节都不够专业,消防员与普通人唯一的区别是服装装备,或许身体也更强壮些,但多数时候都在使蛮力,逃生方式也很鲁莽。
不知何时开始,影评界特喜欢用“完成度”这词,或许是因为中国电影的创作思路大多像本片,编剧先想好要表达的各种情感,然后用若干情节来实现。
但情节往往“立功心切”,很多时候偏离了实际,导致“编”的痕迹太明显,不可信就难动人。
要可信,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像《大逃亡》、《阿波罗13号》那样,将故事精确到毫厘,让观者坚信事件和人物本身,从而产生情感;二是像《卡萨布兰卡》、《神秘河》,把人物立起来,剧情随人物发展而不再受编剧摆布。
——举这些例子不是要国产片有多高的水平,只是希望创作过程别再走捷径了,国内观众现在能看到的不只是你们的电影。
习惯了各种各种浮华浅薄之喜剧,又习惯了各种潜规则的现代商业片,同时见过太多的动作大片。。。。。。
从心里问一下自己的观影原则,你是否还能像一个普通人看一部电影,不励志,不绚丽,不好笑,不英雄来英勇去,我们看到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会思考到一些什么样的道理这种道理都太平常了以至于没人注意,这也许就是越华丽的也是越简单的,而看起来简单平常的却又越复杂,《救火英雄》说的是消防员的经历故事,但讲的是平常人(普通人)的心气,值得看一看
整部电影非常符合我的审美,任达华演的有些过了,不过性格鲜明,胡军给内地消防员长脸呀。
整部片子最大的败笔,最后谢霆锋死得太坑爹了,如果说他最后是想赎罪,为了死而死,和整部片子的简单粗暴的风格太不搭了,如果说是逞英雄,那一刻我有四五种方法逃出去,不能说比他的更好,至少更合理,救火的是英雄,不是傻子,本来五颗星的,现在只能给四颗星了。
依然强势推荐!
btw:这电影才出多久,电影天堂就有了?
很多人愿意拿此片与《逃出生天》作比较,其实两者的着重点各有千秋,当当看片名你就会发现两者的区别。
《逃出生天》的重心放在表现逃难的惊险刺激的过程中,虽然电影里的主角也是消防员,但只不过是体现残酷火灾的一颗垫脚石,《救火英雄》的核心是塑造真实的消防员,并不是把他们神话成英雄,所以你会在电影中找到极为熟悉的平凡真性情,他们不再是当年义薄云天的双枪英雄,而是同样会挣扎于生活的普通人,只是不改那份男儿本色。
尤其是最后的点烟,思绪立马被拉到从前看港片时才会感受到的洒脱且孑然一身的气概。
也许是导演觉得火灾老是发生在高楼大厦实在太过重复乏味,于是乎他将火灾的现场搬到了能够控制香港市整个电力的发电厂,而这恰恰也是全片创新概念的开始。
观众的普遍认知都是烈火猛虎,但实际中真正置人于死地的是燃起的滚滚浓烟,诚然片中也有不少火苗四窜,爆炸不断的场面来制造惊险感,不过都比不上片中浓烟带来的窒息感。
当几位主角冲进火场时,灰蒙蒙的浓烟立刻将他们包围至黑暗之中,顷刻间你唯一能够感受到的就是主角那不停喘气的呼吸声,而这种黑暗给演员和观众都同时带来了无法言喻的恐惧感。
其实这便是导演的有意为之,他将浓烟幻化成鬼境,利用恐怖片的拍片手法将生命在绝境中的害怕充分的提炼出来,再把火场逃生置换成密室求生的把戏,这才让观众在感受到主角夺命突围成功后的奋力一振!
不过片中角色之间的斗争纠纷才是撑起影片的关键,电影由开场的一次消防事故展开,谢霆锋扮演的消防员后起之秀被调离消防局,安志杰的角色玩转职场升迁最快,余文乐扮演的奶爸游邦潮看似不在乎却心有芥蒂,当他们各自心怀鬼胎踏入火场时才是真正的灾难。
几个角色之间的矛盾在救火过程中不断摩擦,也为剧情带来了火花,“救一个是一个”还是“遵守指令,大局为重”的行为准则都为故事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预估的复杂性。
叫绝的是导演准确的把浓烟制作成契合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形态,用外在环境来突显角色的内心挣扎,当你仔细观察浓烟你会发现类似会有恐龙、毒蛇的模样。
泰迪罗宾继续出挑的使用音效,鬼魅的嘶吼用的恰当好处。
正如片中反复强调的“人定胜烟”的理念,克服浓烟便是赶走各自的心魔,一个恰当好处的人性隐喻大大加深了影片的内涵。
另辟蹊径的以浓烟为切入点,寻找到足够新鲜的立足点,长时间的灰色调子也在将导演个人对画面的美学追求给发挥出来。
可事实是有人依旧不满足,他们依然觉得火才是真正需要表现的,利用烟来走人物的内心反而打乱了他们期待中的所谓大场面,导致他们口中的节奏问题也油然而生。
也有人指责电影仿佛是灾难巧合事件集中营,太过刻意,事实上是他们根本说不出哪一部灾难电影不是噩运集中营。
甚至于有人喊着这片应该做3D真是太浪费题材了……好吧,国内观众的审美永远与有艺术追求的导演是势不两立,尤其是当郭子建愿意把港人这个特殊身份带进商业类型电影里时,你会发现真正理解的人太少了。
港片从回归开始就被大家议论说是在寻求身份的认同,那么《救火英雄》可能是真正少有的带有进行时态的身份求同。
你会发现片中的角色不再陈旧而是跟着格局再往前走!
为什么消防员还要搞办公室政治?
其实整个时代便是如此,干什么都不再那么纯粹,片中的几个角色在处理各自的生活斗争时都带有鲜明的香港特色但真正给演员进行说教的却是内地的胡军,当然你不能说这是内地对香港的控制,而是一种承认式的引导。
这里其实也有个槽点在于大家觉得胡军的角色过于出戏,实际上你可以联系下《打擂台》和《西游》里都有一个老年且对主角进行教育引导的角色,可能这就是郭子建在创作是不自觉留下的习惯。
影片中电力站的崩溃导致香港的黑暗降临,而片中的角色也是先将其黑化,两者紧密的对应起来,最后再由火焰来引导出人心的正能量。
可以说导演是在处心积虑的来营造氛围,独到的配乐总是在危急中带来一丝文艺,紧跟着人物跑跳的晃动镜头也在努力的制造切身的临场感。
但是影片并没有主旋律惯有的圆满结局,即便所有人都在火场尽可能的挽救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不过他们的每一次凭意愿所做的决定都导致了最后的牺牲,最后这个不算幸福的结局反而更添了一份真实性。
也许只有当观众抱着一份惋惜的心情才能深刻的体会到“消防员救的不是火而是人”带来的那份正义感与责任心。
1997年,杜琪峰便拉着方中信与刘青云拍过一部《十万火急》;十几年里,TVB的《烈火雄心》也拍过3部;今年,彭氏兄弟又快人一步,加入3D技术,顺势在暑期推出《逃出生天》。
除了这些历历可数的港产作品,好莱坞同类型题材电影更是车载斗量、不胜枚举。
啰嗦这些,是想说,救火题材拍到今天,想要搞出点新意思并不容易。
或许技术进步,火焰的效果更加逼真,场面上升级换代,巨型爆破震撼视听,天降陨石、活火熔城、全城戒备,格局越玩越大,技术越来越精湛,荧幕里四射的碎片恨不得能甩到观众脸上,故事和手法却未见得有何新意。
郭子健是编剧出身,总有好玩想法。
比如这次电影便刻意避开“火”的问题,在“烟”上大做文章。
仿佛是承袭了“西游”的黑暗基调,电影在描写火灾时,没有过度循于传统灾难题材的渲染手法,却着力营造出魑魅魍魉的诡谲气氛。
可以想见,整部电影制作,便发端于这样一个想法:火灾中,最致命的并非火而是烟,舍弃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火”,去将飘渺无形的“烟”具象化,就是《救火英雄》实现“创新”的“致命武器”。
因为“烟”,电影无论在场景描绘、情节推进亦或是主题升华上均有突破,滚滚浓烟中,消防员失掉了视觉、听觉与触觉的支持,致命的凶险却潜藏于未知之处,这种不可确定,营造出真正的恐怖,也给予了《救火英雄》别样特色。
表现方面,除了利用特效终于能够制作出更加形象化的浓烟,使其仿佛如同一只在火灾现场步步逼迫的恐怖怪兽,大幅提升紧张度外,窥探视角的运用,以及特别加入的诡异呢喃之声,都是实打实的香港鬼片套路,再加上臆想的场景与幻觉,构成了区别于以往救火题材的最大不同。
火灾现场,仿佛成为灵异出没的阴宅,不是险境逼迫的紧张,而是毛骨悚然的阴冷。
若导演有心,炮制一部“救火怪谈”,相信会更加好玩好看。
同时,烟亦成为电影挖掘故事深度与提升主题的关键,无论此前任达华与谢霆锋关于戒烟话题的讨论,中段胡军略显戏剧腔调的念白,以及最后极具写意色彩的吸烟慢镜,“烟”这一主题都得到极好的铺垫、承续和总结,加上诸多小细节的前后呼应,有头有尾,言之有物,更重要的是,一切来得自然,全无半分造作与刻意。
当然,《救火英雄》固然有创新一面,但支撑起整部电影,依然要靠一帮好演员的演技与角色间的戏剧冲突及丰满性格。
《救火英雄》的重头在脱险与营救,有限的铺垫却能把电影中的各个角色都写得有血有肉。
谢霆锋饰演的何永森抛开了主角一贯的高大全,与安志杰、余文乐之间的关系复杂纠缠,较之一般港片要更多几分真实,特别是面对曾经竞争对手如今上司又是好友关系的安志杰,森所表现出的隐忍、纠结与不甘,被谢霆锋演绎得入木三分;任达华与胡军的角色算是惊喜,任达华举手投足都是戏,培总市井性格,又光芒四射,魅力甚至盖过主角,胡军以大陆人的身份进入角色,消解了过往内地演员在港片中的突兀感,一口不标准的粤语以及直梗的性格又为影片奉上不少笑点,堪称惊喜,而任与胡两名角色的关系,又暗示了港人与内地人的冲突和竞争;即便是谭耀文所饰演的配角,一手铸成大错,却也在最后奋力想要救众人脱险,自私粗暴却又本性善良,不过是压力下的应激反应,最终依然回归人性之善,导演直言,都是照着寻常港人的性格,做了艺术放大处理。
有了这些性格鲜明的角色,以及角色间复杂的关系与冲突,使得包裹在灾难片外壳下的电影展示出了更多的层次与深度。
此后郭子健在与影迷交流时,直言整部故事的基调原本更加灰暗,谢霆锋的性格要更“奸”,是其一手导致安志杰丧命,而整个过程又为余文乐所目睹,这样的故事无疑更加痛快与震撼,不过考虑观众观感,最后选择做了简单化处理。
鬼魅气息也好,角色冲突也好,如同郭子健的其它作品一样,《救火英雄》最终依然回归了浪漫主义。
满屋面粉飘飞如雪,慢镜头下,谢霆锋缓缓点燃手中烟,一只烟,几经传递,曾经的对手或好友环绕身旁,无需多言,只消共享安宁。
电影没有说英雄的伟大,却讲了和解与释怀。
几组特写,置人于死地的烟幻化成口中吞吐有型的气,一定会有苛刻的观众觉得这写意的画面破坏全片力求真实的紧凑节奏,但主角拍得有型,画面唯美,文艺腔十足,情绪也完全到位,多数观众所接收到的,依然是感动与贴心。
这也是港产片的一口气,创新与坚持,严谨地创造,导演直言不在乎自己的风格或长远规划,只求认真做好每部作品,务实耕耘,大胆尝试,香港制造终会生生不息。
PS:1、看的是粤语版本,胡军一口不标准粤语意外为电影贡献最多笑点,但国语版本估计此类效果全部归零。
港片里的内地演员始终是游离于创作本意的尴尬存在,本片中,基于导演的特殊设定,胡军已经算是相当好地融入其中了,并且占据了相当戏份。
至于白冰,哪位老板介绍的?
2、电影出乎意料地没有制做3D版本,虽然电影里满满当当全是粉尘、火焰、浓烟、碎片、坍塌等做3D的好素材,在当前是部电影随便转几个3D镜头就敢诓钱的情况下,出品方的选择绝对堪称业界良心。
3、作为编剧,郭子健也写过《五个吓鬼的少年》,以他最近参与的两部作品来看,他实在应该试水恐怖片领域。
4、虽然电影细节考究、故事扎实,但是讲究逻辑的同学们还是要怀抱一颗释然超脱的心。
5、成龙客串部分,突兀生硬又入情入理,算是导演玩一个恶搞的小拼贴。
不过大哥客串而已,都要搭上那么多特效镜头,太奢侈了。
6、看完此片,觉得《西游》的成功,特别是黑暗的那部分,有70%功劳要算在郭子健身上。
7、电影特效由谢霆锋的PO朝霆公司制作,效果不俗。
8、本片的音乐依然是泰迪罗宾,非常赞!
9、目前看来,《私人定制》与《警察故事2013》缺乏足够口碑支撑,难以长期维持目前的强势排片,而引进片又缺乏重头大制作。
因此,1月很有可能诞生一只票房黑马,以品质来看,《等风来》与《救火英雄》或是其中胜算最高的两名选手(由于题材缘故,《等风来》成功几率或高于《救火英雄》)。
两个月不到,整个香港从中环到九龙,被几部港片“毁”了个遍。
手雷炸药重机枪,从头轰到尾;浓烟烈火心中魔,个个吊炸天。
剧情也简单、直接、粗暴到让人不忍用脑。
《风暴》就是警察VS悍匪,《扫毒》就是警察VS毒贩,到了《救火英雄》就是消防员VS火……and烟。
让人一不小心找回点影碟和录像厅时代的港片feel。
看TVB长大的同学应该对帅哥消防员的形象并不陌生,但这个职业倒是少在港片里出现。
2012年,韩国有部电影《摩天楼》,讲述了平安夜一栋大楼里失火的故事,和今年1月初上映的《救火英雄》剧情主干差不多。
此前,另一讲救火的港片《逃出生天》则抢在13年10月底上映。
事实上,《救火英雄》与《逃出生天》几乎同一时期开机,档期却落后后者两个月。
原因无他:《救火英雄》光后期就做了11个月,诚意十足。
而后期特效最终成为全片最大亮点,被赞“不输好莱坞”。
这些“高大上”的特效镜头均由谢霆锋旗下的“PO朝霆”操刀。
在香港,你打开电视,每60秒的广告,有36秒是谢霆锋的“PO朝霆”出品。
一些影视公司将PO视为指定的后期制作单位。
公司年利润过亿,分分钟准备上市。
是的,当粉丝们还在对着大银幕上搏命耍帅的谢霆锋发花痴,或者心疼他头发越来越短人越来越瘦,或者不爽他纠结一番离了婚却又找了个小女友时,谢霆锋已经修身西装穿上身,站在香港科技大学的礼堂舞台上,以“亚洲领袖”的身份和一口流利英语分享自己的经商之道。
“谢霆锋港大演讲”是2012年关于他的被疯转的3段视频之一。
另外2段视频分别是:他以艺人身份参加美国综艺节目《全美超模大赛》,担任评委;还有一段是他为诺基亚新款手机拍摄的微电影。
视频中,他均说一口地道英文,十足风度翩翩、成熟有型又性感的成功人士。
后来又有了新的视频:他在香港的家中自己烹饪,和食物站一起,真真色香味俱全。
叫人一时想不起,那个一出道就砸吉他、骂脏话、抢记者相机、花心又叛逆的“反骨仔”哪去了?
2002年3月23日,香港岛红棉路发生一起车祸,一辆法拉利跑车撞上了路边的花坛,肇事者离去。
半月之后,香港廉政公署以“顶包案”名义,午夜时分将谢霆锋从张柏芝家带走调查,拘留36小时。
那一刻,他成为众矢之的。
感情上,与王菲、张柏芝纠缠不清;人品上,“顶包”实在无法解释;事业上,从风生水起小天王到落魄过气无人理。
后来,王菲和张柏芝都离开他了。
再后来,他和张柏芝于2006年复合,结婚,历经风波,生下两个孩子。
再后来,2011年,他成为第一个80后香港金像奖影帝,台下爱妻张柏芝泪流满面。
几个月后,他们宣布离婚。
——这便是众人所看到的事实了。
众人看不到的是:2003年,也就是“顶包案”发生次年,谢霆锋以房子作抵押,投入过百万港元创建PO朝霆,闷声发财,8年后才对外宣布。
公司从一开始的11名员工,发展到如今在香港、上海、北京三地都有分部,每年盈利上亿元。
汇丰、渣打、长江实业,佳能、索尼、奥林巴斯,都是PO的客户;《全城热恋》《一夜惊喜》、《中国合伙人》、《1942》、《桃姐 》,都有PO的身影。
他还曾在一个月内连开6家新公司,包括饮食、娱乐、时尚等多个领域,早前在中环投资的4家店铺现已翻倍升值至2亿多港元。
拍片现场他永远是最“拼”的那个,全身从眼到腰再到脚通通有伤,断几根骨头根本不在话下。
拍摄《救火英雄》时,他只身撞铁门,高空飞跃徒手抓楼梯,甚至一度因爆破戏过多而患上暂时性耳聋。
所幸戏剧效果不错。
片中经典台词,“在黑暗和浓烟之中,你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不真实的,只有前进才能获得希望。
不只在火场,在现实中也是。
当你深陷其中,只有向前,如果回头,必然被浓烟吞噬,永远与光绝缘。
”片尾也烟味弥漫。
他终于等到一个耍帅的机会,叼根烟,打上火,镜头靠近,烟雾缭绕他削瘦但棱角分明的脸,雄性激素迅速弥漫整个影厅,引来惊呼连连。
2012年的谢霆锋,西装笔挺,微笑着告诉台下仰视的年轻人,“与其好高骛远,不如先着眼身边机会。
”说得更直接点,那些说王菲一把年纪又离婚了好可怜的人,有没有看过自己的银行卡余额?
今天是第二次看《救火英雄》,不記得是什麽時候知道他接了這部電影,只是記得我很激動很期待。
我本身就有消防員情結,六歲開始喜歡謝霆鋒,謝霆鋒演消防員我有什麽理由不興奮?
於是等啊等,捱過了2013年幾近一整年的空白,我終於等到了2014年1月3號,如期如約進了戲院。
我真的不知道我哪裡來那麼多眼淚去哭,反正看了兩次,一次比一次哭得兇。
任達華不是消防員,是戰士。
不知道是不是從小看多了比較現實的港產片,在我印象中任達華一直都是變態大反派,什麽打老婆什麽精神失常嗜血殺人魔,很恐怖的,由於我是一個入戲很深的人,所以一直都在主觀上很排斥任達華這個人。
可是培總救了任達華。
雖然胡軍擔當了旁白的角色,可是任達華說的才句句都是經典,直接敲打著靈魂。
培總份人很簡單但是對朋友很好,他喜歡跟隊友豎拇指,他喜歡打賭,他是煙的敵人。
全片第一次哭死是培總綁完繩之後大喊一句“增益”,我就知道他一定會死了,果不其然。
他用消防錘用力地砸著通風槽,一錘又一錘,也砸在了我的心上。
游邦潮來爆門,何永森回頭叫培總頂住,結果看見培總已經站在通風槽那裡一動不動我真的崩潰了。
培總,海洋的那打啤酒你不喝了嗎?
培總,你不是要拿回你的頭盔嗎?
培總,何永森叫你一齊去抽煙。
——“可惜我戒煙了,不然一口氣把你們吸光!
”矗立的任達華不是消防員,這一刻,他是一個沒有盔甲的戰士。
消防員會飛,但是也會死。
賺了我更多眼淚的,是那個叫何永森的廢柴。
你煲什麽湯啊?
你收什麽隊啊?
你搏什麽搏啊!!!
你是廢柴。
葉志輝踩住你上位要你調走,好,你不fight back你走去煲湯。
葉志輝兇一兇你好,你不噴水你就收隊。
游邦潮叫你幫游水選學校,好,你選完了你走去死。
你說你是不是廢柴?
可是我爲什麽這麼喜歡你?
整部戲最慘就是何永森,夾在中間不是人。
我知道你不是有心害游邦潮你只是太愛消防員不想自己以後都無法去救火,可是爲什麽游邦潮不信你,最涼不過人心。
你從這邊飛過去煙囪底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消防員真的是會飛的。
何永森從來都沒有堅定過,可是在同譚志剛contact叫他扔副BA下來的時候,從你的表情從你的語氣裡面我聽不到任何退讓。
你答應過游邦潮,把他們送走之後回去同他一齊救游水。
你不單止是想救游水,你根本就是想游邦潮可以活著踏出酒廠,從游邦潮開車送游水去發電廠你幫他說謊那時我就知道,從游邦潮要從地下通道下去你說不想又死一個兄弟那時我就知道,你太愛這個兄弟。
後來,何永森扛著游水出現的時候我又哭了,雖然我不知道自己爲什麽會哭。
何永森建議搏一搏,用麵粉引起粉塵爆炸炸開牆,於是平安夜的發電廠地面員工餐廳下了一場雪,既美又應景。
何永森果然把游邦潮他們鎖在了儲藏室然後自己去死。
何永森將游邦潮給他叫他幫游水選學校的單張夾在窗縫里的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快哭死在戲院裡面了,你好蠢啊何永森,游邦潮不過是幫你扛了一次擅自行動的warning,你何必蠢到這次要幫他扛一條命?
你說你害怕,我才知道原來消防員是會害怕的。
你同培總同葉志輝在麵粉雪裡面抽煙那個cut真是唯美得驚為天人,只是害我在漆黑的戲院裡面哭到頭暈。
——“救得一個,是一個”最後,游邦潮扛著游水含著眼淚沉默地走出來,後面的一個女生說,謝霆鋒一定沒有死,我沒有反駁只是默默地哭,因為我知道,消防員也是會死的。
消防員的救人守則,根本就是一命換一命。
消防員不是救火,是救人;消防員不是救人,是換命。
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的消防員是不是這樣,反正幾乎每一出港產消防片裡面的消防員都是這樣,最喜歡用自己的命換別人的命。
我常常在想,消防員技能點這麼高,用來換一個毫無技能點的人多虧啊,這個世界不是很流行等價交換的嗎?
如果我有一天深陷火場,消防員哥哥你不用勉強去救我,你要活下去,因為你一直活著就能救到更多的人。
我的命,永遠不值得用你的來換。
港產片,有骨氣。
2011年4月,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發哥親手將影帝頒給了謝霆鋒,說香港后30年的電影,靠你了。
我記得你說香港缺乏專業成熟的後期製作團隊,所以很多所謂“港產片”都是送到外國做完後期再回來的,而你,想做一部真真正正的港產片,所以有了PO。
這次《救火英雄》的後期主要就是PO做出來的,那麼那麼多特效,那麼那麼的香港,雖然還有不成熟的地方,可是謝霆鋒,你說到的,真的做到了。
我從六歲開始喜歡你,開頭是因為你型,後來是因為你這種骨氣。
香港電影,港產片,真的靠曬你了!
其實我也很喜歡游邦潮這個人,很簡單很開心很幸福,於是也就沒有什麽值得談的。
其餘的人就更加沒有談論的必要了。
倒是要談談廖啟智,近幾年有霆鋒的戲必定會有智叔,而且智叔必死無疑。
難得這次沒有死,難得這次愛何永森愛得這麼深切這麼真。
我還記得《消失的子彈》提前觀影你來了廣州,我不顧旁人目光大叫“智叔我愛你”,你親切地迴應了我,我幸福了很久很久。
謝謝你,智叔,別再當配角了,下次來廣州,做主角吧。
今天又是一個人刷板去戲院看的電影,摔了一大跤差點把整個人都摔成了粉末,摔得我超級痛,可是消防員更痛,他們還會死。
這樣想一想,我這些小傷小痛算什麽。
判斷一部電影是不是出色,並不是單純只去judge主演演技好不好或者是去judge它的特技啊後期啊畫面啊有多麼成熟,我覺得是在於你看完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收穫。
我有啊,我知道每次當我絕望的時候依然有很多很多消防員在不同的地方救別人的希望啊,生命這麼沉重他們都不放棄,我有什麽理由洩氣?
如果我下輩子是個男生,我也去當消防員。
-Heather2013-01-05
半年之间香港突然有了两部救火题材的电影。
先是去年下半年彭氏兄弟拍了《逃出生天》(《逃》),紧接着就是如火如荼地宣传这部传说仅后期就制作了11个月的《救火英雄》(《救》)。
其实前有工业光魔的《变形金刚3》,后有《环太平洋》吉尔莫卯足了劲把麦考白也给拼得泪流满面,香港即使使尽全力,在特效这方面也难与好莱坞相匹敌。
《逃》和《救》都是这样,虽然特效确实有亮眼之处,但是失真感还是会违和地出现,《救》里甚至看不清一些关键性的动作。
当然,成龙宣传片里的天火袭击香港,发电厂的渐次爆炸,《救》的阵仗可算是灾难片版的《风暴》,而且居然没有跟风做成3D电影,是值得挑一挑大拇指的。
我一点也不否定香港影人在拍类型片上的追求。
《逃》就是一部合格的类型片。
它几乎照搬好莱坞灾难片的模式:英雄兄弟火场双生花,火场救人好比升级打通关,加一点儿亲情爱情兄弟情,弘扬一下专业主义和敬业精神,最后是集体小强大难不死的大团圆结局。
该吓的时候吓,该哭的时候哭,彭氏兄弟证明了,这种大片模式so easy,香港人民也能拍。
但是彭氏兄弟的失败也在于此,他们只是想无过无失地拍一部类型片,因此技术娴熟,却毫无新(心)意。
而郭子健在《救》里的叙事不无蹩脚,第一次进火场就硬逼着人家神思游离重温不美好的回忆,人家还要干活呢好不好;电影的配乐也时常让人捉急,对白里说着“如入鬼域”,浓浓黑烟里再放出细若游丝的女高音,你当真想让观众把这当鬼片来看吗?
但是整体来说,《救》比《逃》强,强就强在多了那么一些追求。
同样是有亲人困在火场,彭氏的处理很简单,就是考验救家人还是专业主义和敬业精神。
《救》的这个点涉及到阿潮、海洋和阿森三人。
在片子开场前二十分钟,所有主人公的背景全部交代清楚,只有海洋是最后在火场里才揭出他的痛处是火场失子。
阿潮先是舍子救人,救人告一段落他本欲离开救子,体现的是他简单不无任性的为人和爱子之心,被阿森劝阻后,他一起完成救人的人物,体现的是他专业敬业的一面,同时也是他与阿森之间摇摇欲坠的兄弟情的最后一丝信任。
阿森完成任务后,返回火场营救阿森的孩子,则是践诺和兄弟之情。
救孩子这一件事,成为三个人物线索的交点,并且是完成他们性格塑造的重要步骤。
《逃》和《救》的剧情都涉及多人,但是《救》还是更用心地避开了平面浅薄的角色塑造。
在六个核心消防队员里,主要角色算有主要戏剧冲突的阿森、阿潮和阿叶,次主要角色算李培道和海洋,再次要一些的算没有剧情推进任务的新人阿健。
虽然不能算是群像,但是在主要人物里就出现了层次感,每个角色的性格都完成得相当鲜明,尤其是任达华饰演的李培道。
与海洋比赛体力,体现其性格之傲娇;在火场侃啤酒舍头盔舍性命,是其豪迈与忘我。
培总的戒烟,也成为剧情的另一个爆发点。
其实,《救》一片的主旨即超出了一般类型片,而更多地具备传统港片的精髓:如何面对包裹在浓烟之中的人心。
片子的开头,即用一场问询,平行地介绍了三个主角:阿森、阿潮和阿叶。
阿潮为人简单、义气,阿叶善钻营、有野心,这里面最纠结的当属阿森,他在良心义气和晋升前途中间摇摆不定,既有激进务实的一面又不敢不循规蹈矩。
让阿潮独当罪责,成为善良而懦弱的他心头的一道浓烟。
阿叶的失足重伤,女友的离开,是他心灵上一道又一道沉重的锁链。
影片用相当多的细节来塑造阿森的这种性格,并且不断加压,让谢霆锋的这个角色成为本片完成度最高的角色。
最后承担全片主题的也是阿森。
当阿森把阿潮和他的孩子送入安全地带,自己锁在火场,以自己的生命完成对他们的拯救时,阿森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阿森在火场点烟的那一幕堪称妙笔。
从飘落如雪的面粉,到缓缓吐出的烟圈,三个主人公的大特写,放慢的镜头和这时候显得曼妙的音乐,无不渲染着英雄浪漫主义的氛围。
无论从意境还是主题性,这都是全片的制高点。
郭子健2007年拍《野·良犬》出道,2010年便凭《打擂台》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并提名最佳导演。
新人可畏,就是因为多的这二两追求。
看过许久,初时跃跃欲试要写些什么,甚至连标题都已早早定好。
现在看来这名字中二得很,不过总归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反映,便不改了。
一直未曾动笔是因为颇为喜欢此剧,作为Nic的真爱路人甚至觉得金像有望,奈何提名寥寥捧获寥寥,终归浇熄了当初蠢蠢欲动的一腔热血,而这篇早该截稿的影评也一直延宕至今。
时值岁末,这桩心事,也就不留着跨年了。
时隔一年有余,最深刻的印象是——这是一部不一样的消防题材电影。
不同于其他类似题材影视剧聚焦于火场救援的紧张激烈惊心动魄,本片却更多着墨于“心火”,而火场也从情节展开的最关键平台,变成了“心魔”的具象。
在这部电影里,对“人性”这种“物”的层面上的探讨,要重于对“救火”这种“事”的方向上的论述。
如果说同类型的其他电影是“热烈紧凑”,那这部电影的气质就是“诡异绵长”。
确如豆瓣网友的评价——从不知道消防片还能拍出鬼片的氛围,可戳中我的,或许正是这样奇诡的独特。
<图片2>影片开头是浓烟滚滚的长镜头+悠长而诡异的咏叹调,当时独自去的影院、又因着是工作日举座寥寥,委实被吓了一跳。
现在想来,这应该就是本片压抑基调的第一个预示吧。
类似的长镜头、咏叹调和低沉的旁白贯穿全剧,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撩拨我脆弱的神经。
回头想来,这样的设置对于明确基调、烘托氛围而言着实大有作用。
而低沉压抑的,却远不止色调。
首先是主角的人设:谢霆锋饰演的阿森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完美男主——他有(强烈的)上进心和仕宦意(话说一般这种人不是做不了主角的吗2333),却于升迁途中几经辗转郁郁不得志;余文乐饰演的阿邦属于港片比较常见的路数——讲义气、洒脱率性、勇于承担。
这样的两个人与昔年好友而今上司——更精于升官一途的阿辉(安志杰饰演)之间,自然有种种暗流汹涌。
影片的第一个情节是一次救援后的问责,阿邦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与升职渐行渐远,而阿森在犹豫纠结后,或许出于不辜负好友好意的考虑,或许是对升职的渴望战胜了义气和担当。
无论如何,他并没有站出来与好友共同担责。
奈何事与愿违——他面对的是一纸“调任令”而非“升职令”。
虽可以理解也十分常见,但男主角总归是一个不同以往的、第一个情节就点出了他的强烈欲望和“道德污点”,而且之后由于和阿辉的争执间接导致了昔年知交的丧命(不过我坚持认为阿森对此没有责任)这对于“主角道德洁癖症”患者的我而言,真的是一处从开篇就一直不尴不尬却不舒服的存在。
乃至最后阿森做出自我牺牲的抉择时,虽然明知这属于“为死而死”自己找死,是为了让Nic有机会在粉尘缭绕中好好地抽根烟耍个帅;即便知道这个情节不合理且没必要,但仍旧让我长出一口气,对于有些偏执的我而言,或许只有这样,才算是这个人物最彻彻底底的“洗白”与救赎。
此外还有很戳中却又细思恐极的一个设定——消防员在高温空气稀薄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下,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是自己的心理障碍。
那些痛彻心扉此生再不愿忆及的片段,会在一定场景的触发下闪回。
由于这个设定,很多人物的性格经历被巧妙地展现了出来,不落俗套地丰满了角色,同时·也不出所料地贡献了一些亮点和泪点。
破除心魔的过程是无疑是压抑而揪心的,但对有些痼疾而言,破局的唯一方法,就是再次入局。
还有就是同行者的死亡,和无时无刻不罩在头上的被困者死亡威胁(尤其被困者中还有阿邦的女儿)。
从阿辉的意外坠亡,到任达华饰演的老消防员的殉职,乃至最终阿森反锁房门在烟雾缭绕中走向终结的画面。
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都变成了阿邦抱着女儿劫后余生时手中拿着的消防头盔。
这些与色调配乐打光镜头共同营造了一个诡谲可畏的火场,所有为了拯救其他人的性命主动踏入此间的人,无论最后出来与否,都是英雄。
向所有消防员致敬!
厚颜无耻的分割线欢迎关注笔者微信公众号——混吃等死不想死
一只懒到应该埋在土里的主页菌扫码没什么惊喜...也没惊吓...嗯就酱。
一人花了25块,两个人50,全场就我们两个人。
花的值。
出来后跟我的小伙伴说,这部电影值7.4分。
今天看豆瓣,我淡定的笑了笑。
不想剧透故事情节。
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电影故事非常紧凑,与《飓风营救》、《2012》差不多,全剧没有尿点。
光这点就足够了。
特效做的不错,如果转成3d,会提高不少票房。
心理描写也足够出彩。
总之物超所值。
腾讯上看的,除了,黑丫丫一片,啥也看不清
1、港片没人了;2、救火题材看腻了;3、胡军在香港好受欢迎啊。
結尾謝霆鋒抽煙的鏡頭,讓我第一次覺得男人抽煙原來可以這麼帥。
2014催泪第一部
分明是韩寒。
俗套到家了
过分运用艺术渲染手法拖延影片节奏,把一个紧张的故事讲的支离破碎。
真的好无趣啊!看到一半有想走掉的冲动,太多地方违和了。搞出来许多ethical dilemma真心无聊。整部电影格局太小,人物间的爱恨情仇浮皮潦草,,很难说有什么亮点。
灾难片拍成了鬼片 不过演员演技不错
这不是救火,这是世界末日啊。胡军的角色略sb。最后抽烟的镜头略喜感。配乐搞这么哀怨干嘛?三星半。
立意很新,值得一看!不搞3D,业界良心!
剧情精彩紧凑,场面足够劲爆,兄弟情深动人,全片气氛诡异,不是鬼片,胜似鬼片。在郭子健的把控下,完全就是巅峰时期老港片的味道。谢霆锋自从接了特X的代言以后,越发土鳖。这部电影终于让他帅回来了。最后抽烟那个镜头,简直帅翻。
什么年代了 人家在搞文学 你在写应试作文
最后谢霆锋在面粉飞舞中抽烟的镜头性感极了
编剧没常识,编剧不看电视,编剧没上过班,看的时候前3排后3排坐的全部是隐形人,啦啦啦啦
余文乐你别在演戏了 真不想看到你 演啥都一个样 霆锋倒真是越来越棒了 很上进很用心!
《救火英雄》我只给三星,扣分处在过度渲染气氛以及胡军的夸张式主旋律。增分项是靓仔养眼。然后,今晚下单买几个消防锤寄回家里……
凡消防类的电影无一不是主旋律逃生片。这部就算是香港消防队宣传片。字幕和旁白暂且不说,单是演员就很莫名其妙,胡军到底在干嘛?难道是为了体现大陆香港消防队员一家亲?还有奇怪的谢霆锋兄,咳嗽还不忘拗造型。导演的设计显得山寨生硬,模式化的东西没做太好,确实有点失望。
三星半。剧情能紧凑点吗,不要总是胡军的旁白。消防员三兄弟不和,电厂输油管爆炸,台风袭港,停电堵车,余文乐儿子被困电厂,危机下谢霆锋仍和当初一样选择违背守则,私自救人。任达华和谢霆锋都为救人牺牲,胡军,余文乐带伤员逃出电厂。PS:片中配乐好没气氛
谢霆锋还是很挫,谭耀文还是死的很惨,港片还是在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