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今年夏天

今年夏天,天堂上的灰尘,象与鱼,Fish and Elephant

主演:潘怡,石头,张继莲,张浅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中文年份:2001

《今年夏天》剧照

今年夏天 剧照 NO.1今年夏天 剧照 NO.2今年夏天 剧照 NO.3今年夏天 剧照 NO.4今年夏天 剧照 NO.5今年夏天 剧照 NO.6今年夏天 剧照 NO.13今年夏天 剧照 NO.14今年夏天 剧照 NO.15今年夏天 剧照 NO.16今年夏天 剧照 NO.17今年夏天 剧照 NO.18今年夏天 剧照 NO.19今年夏天 剧照 NO.20

《今年夏天》剧情介绍

今年夏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来自四川的少女刘小群(潘怡 饰)是北京动物园的饲养员,她独自居住在一间地下室内,平时只与动物做伴,过着平静孤单的生活。远在老家的母亲很是为女儿的婚事发愁,在母亲的督促下,小群一次次和陌生的男人们约会,如同例行公事一般。 某天逛街时,小群认识了做服装生意的小玲(石头 饰),二人一见如故,彼此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最终小玲离开同居的男友,搬到了小群的住在了一起。小群母亲的到来打乱了她们平静幸福的生活,而小群之前的女朋友君君(张浅潜 饰)去而复归,更让她们陷入混乱…… 本片为李玉执导的第一部剧情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卡特彼勒的和服爱情与子弹长空铸剑柔道煞星无情的城市台湾犯罪故事高校星歌剧第三季隐藏玩家周二俱乐部消防员亚尔斯兰战记OAD我俩的时代学徒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剧场第三季错乱的一代疾速追杀4杰克·莱恩第二季大山的女儿神的纹身死亡信息二五传说燃心不良行为开膛手的复仇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剧场第二季弯刀女神捕之铁证相会在昨天排山倒海先遣连

《今年夏天》长篇影评

 1 ) 看不了

进步去诈看/////????????????????????????????????????????????????????????/////

 2 ) 比较失望

几年前在一个同志电影节看的,女导演李玉相当年轻,据说艰难筹集了几十万才拍得,其精神着实可嘉。

可是这个剧本真的很糟糕,不知道是否导演有一些忌讳,还是手头拮据的缘故,做作、勉强随处可见。

不由觉得时间有些缓慢很想给一颗星,但为了女导演的不易,还是给两颗吧据说李玉又有新片了,祝愿她的这回投资多了点,可以实施她的想法

 3 ) 感动

同情与宽容是太过居高临下的词语,其实我们没有资格这么说。

只要感情是真实的,就没有任何人有权干涉。

何况他们不仅真诚,而且勇敢。

 4 ) 也说"大陆第一拉片"

   找了好久,才搞到这片,名声很大,号称"大陆第一拉片".看着没太大感觉,2000年的电影像90年代初的,只是演员让我眼前一亮,搞艺术的,上过凤凰卫视的石头,和她的伴潘怡,两人都算公开"出柜"了,还有大名鼎鼎的张浅潜,演的很放的开,说换卫生巾就换,说自慰就自慰,一点不扭捏.遗憾的是她没在里面唱歌.李玉基本上是想把写实进行到底的,可是却弄个大象,金鱼么的,最后还弄了几个拘谨的警察来了场假模假式的逮捕.在我看来还是太花哨了,这些都可以省掉,腾出空间来深入的描述故事和人物.而且不知是出于剧本的幼稚还是经费的不足,影片漏洞百出,操着一口山东话的妈简直是败笔,满口崔健,经常不合时宜的说一些很时髦的话,更吓人的是,末尾竟然说了一段流利的北京话.相比这片儿,对李玉来说,更有生命经验的<<红颜>>就成功的多.可见李玉并不了解这个圈子,她挠了半天,却只是隔靴搔痒,没找对地方,所以<<今年夏天>>不够深刻也不够好看.还是希望有个实打实的有思想的同志来拍拉子的片子,我相信年轻一代的拉拉很快就成长起来,这不会是奢望.不管怎么样,感谢李玉关注这个隐秘的世界,并尝试改变世人的观念.我们也一直关注她,并且永远支持女性电影,支持用女性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

 5 ) 《今年夏天》:精神的拍案

小群和小玲的铃铛般的蝉燥扬起了一个同性恋的斑斓戏曲。

唏嘘。

作为北漂一族的她们,在精神上却有着冬日一般的浮游广寒,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在这样的世界生存,必定要跨越栏杆还有超越世俗藩篱的灵犀之舞。

小群正当三十岁年华,是一个喂食大象的饲养员,也在逼仄的家里养着金鱼。

母亲无休止的关心和催促让她感到无所适从,她说了,只对女人感兴趣。

婚配事宜在相亲中展开,我们看到的是精神的拍案,不拘一格自由不羁的洒脱与真性情。

小玲则是一家服装店的服务员。

她的女权倾向可以从她对男性购买者的敷衍轻慢和对女性购买者的宽容大度显现出来。

所有的念想和作为女性的光辉自此灼灼闪耀,而她的雨点般的温情与不齿于同撩妹男子为伍的自我价值的体惜,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她不是一个轻佻浮躁的女子,她只爱小群,这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让她过得解放和四溢。

一个叫君君的女子——小群老家的相好来到北京找小群。

君君的身世复杂坎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小被父亲性暴力对待的历史,母亲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亡故,让她拿一把手枪解决了父亲的性命。

小玲看到了小群和君君在一起的样子,以为是小群星象衔新宠,毒死了小群鱼缸里的鱼。

正如小群的母亲对于小群同性恋的理解,小玲对于小群亦有着心底里衍生出的花朵,以宽容和身体精神的热情来面对商品经济婚姻市场杂乱无章的现实。

意绪是曼妙和滋味着的胭脂茉莉。

小群的母亲和其父亲离异多年,和一个温和理智的男子发展出了黄昏恋。

然而上一辈的凌驾与叛逆毕竟只是少数,小群母亲为了这个新的对象改变了喜欢穿红衣的爱好,而以素淡为主来阐释顺服的小女人式的欢愉。

小群对于母亲非常理解,同意他们的婚姻,这种母与女的相互理解排斥了传统观念的飙升造次。

和小群相亲过的警察终于在寓所找到了弑父的君君。

误以为可以杀出重围以枪顶住警察的君君,却发现自己的枪支里早没有了子弹,她的最终伏法让人看不到救赎的因循,因为在内心层次上来说她也是自由不羁却命途多舛的人。

金鱼与大象,这两个充满丰富意喻性的象征。

女性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盘剥,就诚如金鱼一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大象似乎象征着一股父权制的力道,悲催掀翻了君君的终身幸福乃至她的性命。

孤惘深沉,心弦按捺,诗意中发掘出一道人道主义的温情。

这是中国第一部女同性恋的电影,在小群母亲再婚酒席上,小群和小玲却没有出现,而是超越了限制和体制化的孝道,大尺度的接吻,恣睢的享受女人作为个体生命的意念力。

情为何物,自由的意志的展开可以将传统的现实击打的皮开肉绽。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种精神的拍案本身就是一种意志的无愧于心的救赎。

 6 ) 中国第一女同电影,支持你

08年7月30日晚。

自己炸牛肉肠,煮稀饭吃。

稀饭要煮好久才能熟。

很震撼。

片子暴露了中国当代女性的生存实况,充溢着女性主义的思想,很多细节都很到位。

开头以女主人公低头俯视拉开帷幕。

女性是在低头,不过也在俯视。

街上跌倒的人。

掉东西的人。

这个动态不定的空间。

大象都是有牙的。

亚洲母象的没有成了例外。

因为以雄为例。

小玲面对男性强势决不退让,而面对欣赏也同时被欣赏的主人公却舍弃物质利益。

真正的认同感才能产生幸福感。

君君最后扣动的空洞的扳机声音宣告女性反抗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

警察叔叔的国骂也很强烈地凸现了中国男权主义的厚重。

他拿枪冲击房间的动作无比英勇叫(女)人熟悉又陌生、恐惧。

妈妈为男人放弃自己喜欢的红色,女儿叫所有男人放弃自己。

希望的存在是肯定的。

微笑但响亮。

 7 ) 除了挣扎反抗,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真实是我对一部电影的最高评价。

唯一的缺点就是很早以前的电影,画质实在太拉了。

喜欢听崔健的母亲,十分新潮,这也让后面母亲同意小群喜欢女人变得十分合理。

电影对无处不在的男凝进行的批判,是比较彻底的,小群和男人相亲时男人们的凝视,君君一直躲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被突然来到的爷孙的凝视,在小玲店里买衣服的女生的男友的凝视,女人无时无刻都处于男权社会的凝视与压迫中。

不论是象征小群和小玲的鱼,还是象征君君的大象,她们都是被禁锢的。

转:金鱼和大象,《今年夏天》的英文名是“Fish and Elephant”,这是李玉最初想叫的名字。

“大象体能巨大,愤怒的时候会表示自己的反抗,而鱼则只能被动地存在着,依赖于别人施与的环境。

两种动物象征着两种生存方式。

”在《今年夏天》的序言中,李玉自觉地以电影来做这个时代黑白美丑的试金石,她说,我们敏感的肩上,有着当今社会的重量。

新社会,女男平等自不待言,同性恋异性恋平等已成新的底限。

衡量新中国是新还是旧,要以同性公开相恋的程度为准绳。

 8 ) 幸福,婚姻,女同性恋

大龄女青年,老是不结婚,着急的母亲上杆子要给女儿找个对眼儿的,怎料想搂草打兔子,给自己找了一个,原本是介绍给女儿的。

片中有句台词:“我和他女儿和他生活了这么多年,都没感到幸福,你能得到?!

”那个女人走了。

因为了解而结婚,因为不解而离婚,贤妻,贵妇,荡妇,男人想的不少,得个老女人倒也开心。

因为幸福而结婚,因为结婚而幸福?

好像没什么联系。

Sometimes, home is just a feeling.

 9 ) 今年夏天,年年夏天。

直至今天,人们心中对性少数群体的偏见也不易消除,千百年来形成的所谓“结婚生子天经地义”的价值观也不会那么快的改变。

《今年夏天》因为涉及同性爱题材与同性性爱镜头而未能过审这一结果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性少数群体的困境。

作为女性(尤其是非异性爱倾向的),如何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如何在家庭关系中生存,如何在男本位的价值观中生存,如何与自己共处,我想是《今年夏天》想要提出探讨的问题。

小群作为一名女同性恋,并不对自己的性取向讳莫如深。

对表哥,对相亲对象都可以如实相告,唯独对独自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无法坦白。

像众多 LGBTQ 群体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价值观的多元化,来自外界(主要是城市中的年轻人)的偏见与歧视在慢慢消退,然而困住小群的偏偏是她血缘上最亲近的母亲。

小群母亲这个角色则更加复杂。

在经历了丈夫的背叛,儿子的离世后,她的全部生活重心都倾注在了女儿小群身上。

固执地要为女儿谋划未来却连女儿真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在阴差阳错的与女儿的其中一个相亲对象走到一起后,才渐渐从一个父权社会所要求的母亲的角色中抽离出来,转而成为一个以女儿的幸福为重的“真正”的母亲。

小玲在和小群在一起之前,是妥协于“天经地义”的女孩。

但小玲似乎对于这种妥协有着蠢蠢欲动的反叛心理。

电影中曾三次表现男性对小玲不同程度的骚扰。

第一次,一对情侣来到小玲的服装店。

女生在挑衣服,男生则用非常直白的眼神盯着涂指甲油的小玲,小玲不耐烦的转过身背对男生。

男生说自己女朋友穿小玲卖的衣服像妓女的时候,女生妥协想要改衣服而遭到小玲果断的拒绝。

表面上小玲在拒绝改衣服这件事,实则是在拒绝男性视角对自己的评价。

第二次,一个男人来小玲的服装店想要买一件肚兜。

不停讲价的同时,男人大义凌然的以自己妻子与小玲身材相当为由要求小玲为自己试穿。

小玲不胜其烦躲到女洗手间,男人依旧在女洗手间外聒噪。

最后以小玲非常小的让步作为收尾。

第三次,小玲在误会小群与前女友君君的关系后,独自一人在天桥上发呆。

一个男人过来与小玲搭讪,小玲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

男性对小玲的凝视与骚扰贯穿了整部电影,但小玲也在这一次次拒绝的过程中完成了性取向的自我认同。

小群的前女友君君是一个彻底的悲剧角色。

从小父亲的性侵,母亲的沉默都给君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以至于君君要放弃爱情甚至生命也要亲手杀了父亲才能结束自己的痛苦。

许多人认为《今年夏天》是与主流叙事话语背道而驰的女性主题电影。

男性角色以“被边缘化”的形态出现甚至直接缺席失语。

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这部电影中,四位女性的焦虑,迷惘,失落,觉醒无一不与男性有关。

甚至有影评写道:“男性缺席,女性选择和女性相爱是为了治愈童年”。

这种看法正是我所认为的《今年夏天》的不足之处。

小群对父亲的不满及对哥哥的崇拜,君君对父亲的仇恨,似乎都在为女同性恋的事实找借口。

似乎没有人天生就是同性恋,只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异性所伤害而不得已选择的下下之策。

这种想法是否加深了人们对性少数群里的刻板印象。

不过,《今年夏天》作为一部由女性导演执导的女同性恋主题电影,突破了以往男性导演将女同性恋者之间的感情引申为女性的彼此依靠/抚慰(如:杨凡导演的《游园惊梦》/张之亮导演的《自梳》),甚至直接将爱情弱化为友情(如王颖导演的《雪花秘扇》)。

李玉通过描绘小群与小玲之间精神的共鸣与肉体的欲望,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生活景象。

 10 ) 《今年夏天》-----女性悲剧

《今年夏天》是女导演李玉从纪录片转行到独立电影领域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描写女同性恋的电影。

该片将目光聚焦女同性恋的爱恨纠葛:小群是动物园的大象饲养员,年近30还没有成家,奔波于和各种男人相亲,却始终无法开口告诉母亲其实自己喜欢的是女人。

小玲是个体服装店的女老板,不太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和小群是一对恋人。

君君是小群的前女友,杀死了常年强奸她的父亲,跑到动物园来寻求小群的帮助。

君君的到来打乱了小群和小玲之间的亲密关系。

到最后,小群的母亲和自己的相亲对象结婚了,君君死了,小群和小玲又和好了。

这个夏天发生了很多事情。

一:中国大陆第一部描写女同性恋的电影关于女女相爱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Lesbian作为女同志的代名词,来源于古希腊著名的女诗人萨福。

古希腊人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抱有很大的宽容之心。

然而时代越发展,人类对于这种爱情反而越来越缺乏理解。

直到20世纪初,世界医学界才否定了同性恋性取向与道德相关的观念,认识到同性恋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并非内心的扭曲,应尊重他们个性化情感的发展。

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病学会颁布《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不再把同性恋统划为病态。

从这一年起,同性恋不会再被视为疾病,这对中国广大同性恋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和解放。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前后,一个从纪录片转行进入独立电影领域的女导演李玉,敲响电影世界大门的第一部电影就选择了女同志这么富有争议性的题材。

“女性电影是以女性目光引导的影像与女性思想书写的文本的汇集,并以此创造属于女性自身的电影文本与意义。

如果想建立更接近妇女情感体验的新电影,就必须首先破除发源于男性中心的语言,摧毁象征秩序中男性意识的传播方式。

因此许多体现女性觉醒的影片都选择了以震撼性和富有争议的题材和表现方式倾泻被压抑过久的沉默”。

在《今年夏天》的序言中,李玉自觉地以电影来做这个时代黑白美丑的试金石,她说,我们敏感的肩上,有着当今社会的重量。

新社会,女男平等自不待言,同性恋异性恋平等已成新的底限。

衡量新中国是新还是旧,要以同性公开相恋的程度为准绳。

而在她的电影处女作中,也正是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女同性恋者,她语气淡定,表情坚定,“我也想找一个爱人,只不过这个爱人是个女人”。

电影的开篇,我们看到一个女人的近景,她表情坚毅,神色凝重。

她走下桥,穿过打台球的男人们,歌声响起:“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这就是每天的庸常生活。

“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这是正常的男女交往的博弈。

镜头转入呆坐在桌子前的男人,女人入画,开始一段有关相亲和结婚的谈话。

通过谈话透露给观众很多信息,母亲着急把女儿嫁出去,相亲对象一个又一个,女儿至今未找到好人家。

当小群说我对男人没有感觉时,表哥回应“你是不是有病啊,要不要给你找个大夫”。

表哥道出的正好是普罗大众对这种“对男人没感觉”的“病态”的反应,也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理解的基础——生理上对男人没有感觉的女人是有病的。

“你妈这样也好,逼着你结婚,逼着你找男朋友,逼着你过正常人的生活,她可不希望到老了你们娘俩相依为命。

”这又传达出传统的思想观念——女人始终需要找个依靠,而男人就是她的最终选择。

“你不怕人家笑话,你妈还怕人家说呢”。

燥热的天气,树林阴翳中的太阳和高亢的知了叫声,于是一场对主人公来说很烦恼却不得不面对的相亲开始上演,表哥已经喝倒,相亲对象也快不行了,只有小群依然像个战士一样在战斗,男人站起来划拳,小群也站起来,没有丝毫的犹豫,在她心里她也是个男人。

当镜头转到小玲的服装摊位,长镜头凝视小玲无聊的生活。

一对情侣入画,男人抽烟,居高临下的审视着正在涂指甲油的小玲,看与被看的画面交替出现,当小玲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看时,回瞪男人一眼,转过身去继续自己手中的活动。

传统的男性凝视/女性奇观的观看方式已经改变,女人以极具杀伤力的一瞪回应男人的凝视。

一个男人喋喋不休的要求小玲替他试穿一件买给妻子的衣服,并不断砍价,一路追到厕所,小玲不为所动,男人不厌其烦,男人最终败下阵来,以接近小玲要求的价钱买了这件衣服,而这件衣服就是一块布,是一件很性感的肚兜!

小群出现在小玲的服装店,试穿一件衣服,这是一件偏男款的马甲,两人交谈,讨论衣服的做工款式价钱,一句“你挺坏的”,像是两个人在调情。

而小玲把原价180的衣服卖到30块,前后对男人和小群的态度完全不同,也传达出一些暧昧的信息。

电话铃声打断了小群已经到嘴边的邀请,男人的呼唤使小玲离开。

离开前在大象的注视下在手上留电话。

小群下意识的去闻紧挨在她身边的小玲的味道,带有常规上男人对女人欣赏的表情。

闻什么呢,此时的小玲还不是很接受或者还不知道小群真实的性取向,“我不会忘掉任何我想要记住的东西”也像是一种承诺。

小群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和她一同入画的还有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金鱼,女人手的特写,电话没有洗掉,仍然清晰可见。

母亲再一次给她介绍男朋友,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小群又一次去相亲。

给小玲打电话,预谋般邀约小玲同去。

坐在离他们不远地方喝茶的小玲,目睹这次相亲。

“你这么说觉得你挺宽容的”,小群决定把自己对男人不感兴趣、真正喜欢女人的事情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小玲,男人和小玲一样是很惊讶的表情。

小玲的打火机打开又灭了。

在这部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关注女同志的电影中,导演对女同志生活的展示,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脱离现实,没有黑暗,更没有歧视,粗糙的画面真实的可怕。

她们也一样,经历着就如同正常的男女之间的相识、相知和相爱的一步步过程。

而电影中几次直视两个女人之间的温存和汗水,这种直视是对“我们不能公开手挽手,我们不能公开唇吻着唇”的颠覆。

二、金鱼和大象《今年夏天》的英文名是“Fish and Elephant”,这是李玉最初想叫的名字。

“大象体能巨大,愤怒的时候会表示自己的反抗,而鱼则只能被动地存在着,依赖于别人施与的环境。

两种动物象征着两种生存方式。

”在影片中,金鱼共出场12次:在鱼缸里欢快的游来游去;在案板上任人宰割;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鱼以及卖鱼处的各种各样的鱼。

鱼儿只是出现在小群家里或者小群和小玲在一起的时候,鱼儿目睹小群和小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小群和小玲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

大象出场6次:小群对大象的过渡关爱;小群和小玲喂大象吃苹果;二人在大象的注视下在手上留电话;小群和君君玩跳棋,大象处在两人的中间;大象的特写之后,君君自慰;警察和君君对峙时,枪声和大象的吼声交替出现。

可以这样认为:小群就是一条在鱼缸里不断寻找自己幸福的金鱼,执着的等待着真爱的降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小玲也是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金鱼,也受禁锢,也体验欢乐;君君则是那头被困在笼子里的母象,嘶鸣反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自己命定的现实;小群和小玲从相识到相爱,二人一起享受虽然承担压力但也开心快乐的亲密关系。

但君君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和谐,小群和小玲开始有了误会,产生隔阂,关系濒于崩溃。

而金鱼,也全都泛着鱼肚漂浮在水面上。

当误会解除,二人和好,金鱼又开始在鱼缸里游来游去了。

而君君,就像那头一直被小群当做情人一样对待的母象,一旦小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鱼,就不能和象在一起了。

案板上的鱼、鱼缸里的鱼都是女人的象征,女人面临的永远是受禁锢、等待被宰杀或者被投毒的命运。

更何况是三个处在“混乱关系”中的女人,更是为社会,为传统男权制度所不容。

君君是男权体制内的受害者,常年忍受父亲的强奸,母亲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也装作视而不见,更加重了君君的痛苦。

当忍耐达到一定的程度,一直想要反抗父亲反抗男权的君君,就如嘶鸣的象一样愤怒,采用了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父亲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最后几分钟君君和来自主流体制的权威代表,当然也是男权的绝对代表---警察之间的对峙,以及君君最终死亡的结局也说明了女人终究还是无法和男人对抗,女人只能臣服于男权,而女人一旦做出反抗之举,等待她的就一定是惩罚。

而就在小群和小玲的误会解除,鱼缸里的鱼儿也“自由自在”,二人正享受肉体欢愉的当下,君君却在忍受欲望的煎熬和男权的伤害,君君的画面和二人做爱过程的交替出现也反映了女性在现实面前的自顾不暇。

知了的叫声在电影里总是适时响起:第一次相亲时;两人见面喂大象苹果之前;两人做爱之后;回到家里看见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鱼之前;母亲打来电话告知理解女儿之前以及母亲的婚宴之前。

知了的叫声代表一种对于危机时刻的提醒,因为这样的女女关系本来就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危险性。

三、女人的控诉 传统社会里对世界看法的方法都来自那些占据特殊位置的男性话语,女人是缺席的和失语的,女人的经历被忽视,女人的声音被隐没,而李玉,坚持从女性的经历出发,倾听女性自己的声音,让女性成为自己经历的发言人, 正如肖娜•格拉克( ShernaBerger Gluck)所说的“, 不再保持沉默,妇女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历史———运用她们自己的声音和经历⋯⋯运用与人类记忆同样古老的口头传统,我们正在重建我们自己的历史。

” 电影花一定的篇幅静静地凝视和聆听三个女人的述说,在这里女人不再是缺席的和失语的,女人的经历不再被忽视,女人的声音不再被隐没,女人成为了自己经历的发言人。

而诉说的内容,无外乎来自男人的伤害:从小就被父亲强奸的君君,小群的婚外情的父亲,被丈夫背叛的母亲。

男人和女人的结合把主人公带到世界上来,但也是男人对女人的伤害造成三个女人现在的悲剧命运。

君君尝试报复自己的父亲,却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小群不幸福的童年生活和对男人的厌恶可能造成了她对女人的偏好。

作为对小群接受婚姻的一种交换,母亲勉强接受了女儿对女人的喜欢,而结尾处母亲焦急等待女儿到来,女儿却迟迟没有出现,暗示了一种仍然处于变动中的复杂关系。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话语发声的方式对男人的控诉,影片还展示了一个女孩两次经过小玲的服装店时的不同表现,以实际行动控诉了男人的决断,用一件衣服给女性带来渺茫的希望。

一对男女朋友走进小玲的服装店,男人的女朋友拿了一件上衣在身上比划。

男人发话:“你这也太露了,大街上妓女才穿这样”。

不甘心的女朋友结合男友的意见想让小玲把衣服修改一下,露的地方少点,小玲坚持不改,”我的服装味道就在这里,改了就不对啦”。

小玲坚持自己的服装风格,女人无奈放回去,依依不舍离开。

而也是在小玲选择和小群在一起的时候,上次和男朋友一起来看过衣服的女孩子再次出现,不过这次是一个人。

这次她试穿了衣服,镜头也给了这件她男朋友认为只有妓女才穿的衣服特写,衣服穿在她身上还不错,但电影没有展示女孩最后到底买了这件衣服没,没有答案就是好答案,希望之光隐隐闪现。

电影最终呈现了四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而探讨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社会对同性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导致多数人还无法接受这种同性相吸的关系,而是本能的认为只有异性恋者才是这个社会的正常人 。

而女人,必须依次扮演好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这些社会给予女性的所有角色,她才是完整的,才算是正常的。

电影就是对这样一种“正常”的控诉和批判,而电影结束时母亲并没有等得到女儿的出现也暗示了这样的控诉和批判的任重而道远。

四、女性悲剧根源在这部电影里,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首先是生理方面的。

男女兼有欲望,在欲望的海洋里谁都逃脱不掉,然而偏偏由性的欲望所导致的悲剧是由女性来承担的。

在这里,女同性恋被视为不正常,这种不正常的实质是女性不能接受男人的爱抚。

女性从身体和精神上对男性的拒绝成为问题的关键,这是基于生理的原因造成的。

同时,女性的悲剧命运,也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

生理因素造成的不适只有在社会因素的放大镜下才对女性造成伤害,是社会既有的传统规范把女性置于受害者的位置。

女性在社会中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这种压迫的地位更加剧了对女同性恋的排斥。

相对于男同性恋,他们承受了更为沉重的心理和社会的压力。

而“我们敏感的肩上,有着当今社会的重量”。

《今年夏天》短评

拍纪录片出身的女导演,错过在三里屯的挑碟的酒吧。平淡,或许就是真实。

8分钟前
  • 李二宝🐳
  • 推荐

生猛且温情,终于在今年夏天看了今年夏天。

9分钟前
  • 柚子
  • 推荐

电影里无处不在的鱼和大象,就像被禁锢住的欲望,中国第一部女同电影,虽说拍摄、画质、演技粗粝,但能接收到导演李玉想要表达的女性关注,以及中国式家庭传宗接代生儿育女最后对于同性恋的理解,对于传统女性有迎接新幸福的权利,而新一代女性也有选择任何性别爱情的权利,他们不应该被别人困住,也不该被自己束缚。

14分钟前
  • 木兮
  • 推荐

当时看得VCD,画面质量太差了,差到记不清张浅潜长什么样子。这是个女同片,同时期的蓝宇是男同片。

18分钟前
  • onepagememory
  • 还行

想笑死个人麽吴君君

20分钟前
  • 可爱霸王龙
  • 很差

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鱼不需要自行车。同样,鱼也不需要大象。片中有一些意味太过明显的暗示,又没有好好包装,父权、男权、对同性恋的态度探讨、女同之间的感情真实度和性…在那个年代展现这些现在已毫不新奇的视点,确实先锋,果然是“大陆第一拉片”。

25分钟前
  • Haniel
  • 较差

我们的个性都是圆的,像《红颜》下的蛋——在李玉这部极为粗糙的处女作里,我们真正找到了她所钟爱的《苹果》从哪来。可惜,貌似对“我是谁”特别明白的李玉其实对“我从哪来”一无所知。于是,她在《今年夏天》为“自己”塑造了多个虚构的镜像。熟悉九十年代的朋友都知道,崔健才是她那代人的精神父母。因此摇滚乐、同性恋以及象和鱼在这段《美丽时光》中全都是先入为主的概念。尽管影片将“弑父”的手枪交给了张浅潜,但最后“娶母”的情节却让我想到了另一位女主唱:肖楠。在中国第一支全女子乐队“眼镜蛇”休眠期间,她写了一首名为《红嫁衣》的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们已渐渐长大/人们互相在提醒着/你该有一个新的家/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和大家都一样/但愿这是一种幸福/准备一件红色的衣服/为了和你们都一样/红嫁衣/你是个谎言还是神奇?

28分钟前
  • Muto
  • 很差

旧时代的小成本

30分钟前
  • T night
  • 较差

可以错过任何一个镜头,任何一分钟,是一部可以错过的电影

34分钟前
  • 林 寶兒
  • 很差

也就学生作业水平吧,较高的学生作业水平

38分钟前
  • 鬼腳七
  • 较差

这被禁忌的游戏 早已忘记的岁月

40分钟前
  • 核类皓Hardcore
  • 较差

羡慕小群的职业

45分钟前
  • 雪人围炉
  • 较差

枪版竟然都看下来了,故事平淡却不闷。非职业演员却真实感浓厚。时代感十足。

50分钟前
  • 阿依达
  • 推荐

只记得画面粗糙

52分钟前
  • 程程
  • 还行

麻麻太酷了!

55分钟前
  • C
  • 力荐

当我们在谈论东亚女同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我想最起码,要谈论她们在人声鼎沸时相望,在烟雾缭绕中拥吻,在夏天纱帐后做爱,然后还有,在夏天的蝉鸣中,她们的存在,即使沉默,也响彻如雷鸣。

59分钟前
  • 夏慕
  • 推荐

用1905电影网的简介作评价再好不过:《今年夏天》是中国第一部女同性恋电影。本片取材于两个女同性恋者的真实故事,也由她们自己出演,全片采用素人演员。这本来是一部地下电影,它能从地下走到阳光下面确是一件幸事。整部电影显得有些粗糙,毕竟,它只是一部4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而这种风格也恰好与生活的原生态接近,反而成了一种风格。

1小时前
  • 茗政
  • 还行

爱在当下,面对自己,面对内心,面对往昔,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痛苦。

1小时前
  • 穆翼|消失的周末,消失的童年
  • 还行

社会人间,有贫富有贵贱,有男尊,有厌女,有恐同,背离上帝和宇宙。同性恋也许不是金子,但肯定是这个时代黑白美丑的试金石。

1小时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看的第二部李玉 云里雾里的 最后没忍住拉了快进

1小时前
  • mom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