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香港夏天,手机和电脑还没普及。
要坐船才可以到的坪洲,宁静、朴实,天空如洗,街坊亲近而简单。
影片很香港,电台、猫在电影院看色情片的男孩、有线电话、花衬衫和休闲鞋、排外的小食档档主。
王家欣,这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在我们生命中也许出现过无数次,不以为然。
但因为这个女孩,俊贤的青春时代在那个夏天似乎被拉开一个横切面,过得很漫长,发生了很多永远都记得的事遇见了很多永远都记得的人。
一见钟情,是不是真的像影片中的虾酱鸡翼一样直至多年以后都令人难忘?
对俊贤来说,售票小姐“王家欣”是不是永远无法取代?
是的。
但其实“王家欣”不需要被取代,因为我们生命中很多时刻都会出现无数个“王佳欣”。
她更像一个执念,一个我们不顾一切、单枪匹马、誓死坚持的执念。
就像很多人明知道对方不合适,甚至不可能,但仍然要追逐得遍体鳞伤的恋爱。
但这仅仅是一段时间的自我与心中的执念做斗争,或长或短,长至像绍叔一样用35年等待细妹、像俊贤用一个夏天寻找家欣,短至下个工作日我们也许就重新被油盐酱醋填满生活。
时间的长短的真的不重要,值得记住的是我们为执念而做过的努力,受过的伤,和在别人的生命中制造过的回响。
坚持过后,结果往往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坚持本身。
故事最后,俊贤有没有和57号王家欣在一起不重要,姐姐有没有和音乐家在london过上幸福的生活不重要,俊贤有没有永远记得“王家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夏天他为寻找家欣而作过的歌,拨过的号, 吹的风,流过的泪,和遇见的无数个“错误的”“王家欣”。
相比于结果,这过程中点滴才是最让人难忘和珍惜的,从3年后俊贤在公交上偶遇王安欣时的不知所措到释然就了然。
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执念的开始都是蓬荜生辉千军万马的,总是拼尽全力地抵达。
但到最后,不管结果是否如愿以偿,我们都不那么介怀了,回头看时,更多的是一笑置之或是一声充满沧桑的叹息,因为我们享受的是求而不得、求而哀伤、求而记住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执念本身就是一种快感。
生活总是给我们出其不意的安排,错误的开始也许导向一个更美好的结局。
电影放完了,我一个人待在车里,车窗半掩着,春雨飘了进来,带着木棉花的味道。
其实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情节熟稔得仿佛在你我的人生里预演无数。
那个时候,它还叫《王家欣》。
现在,它改头换面——《寻找心中的你》,仿佛市面上的三流言情。
我默默吐槽着,车载音乐切到了《晴天》。
故事的情节也许有点老套,网上已经有人总结过了:“他想回去找白晶晶,却遇到了紫霞”。
这个故事的架构,还像是江南惯用的某个句式——少年付出了一场无妄的无望的暗恋,女孩给予了一次古老的温柔的旅行。
少年叫陈俊贤,女孩叫王家欣,你们看,多么普通。
主人公生长的地方叫坪洲,那是香港的边陲小岛,有点像我的家乡,与市中心相去百里,隔着一道江海屏障。
这里谈不上旖旎明媚,四周鳞次挨着古旧的房屋,爬满了盎然的绿色,路上罗列着日常的琐碎,隔着几条街,就能听到巷邻的嫁娶。
慵懒的人们,辛勤的人们,他们漫不经心地相遇,欢笑地招呼彼此。
对了,我们也有滩涂,星罗散落蓝色的棕色的舢板,少年们喜欢乘舟漂过彼岸,去看人来人往的骑楼。
那样清新的小镇,那就是电影里的坪洲,日出日落,奏着单纯的牧歌。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就在那同样的小镇,我待在昏暗的房间,电脑游戏屏幕是唯一的光亮,在屏幕里,巨大的石板轰然落下,砸碎了一个女孩的天灵盖,那个女孩叫林月如。
很久后我知道游戏的主创姚壮宪彼时遭遇了一场孤独的暗恋,他把所有的心情投射进游戏里,这样的心情后来被唱进歌词:“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其实俊贤的爱一点也不安静,他与知己“王家欣”一见钟情,很快就写进歌里,他四处寻觅、碰壁,不惜昭告天下,又仿佛霸气的君主。
他总是露出一排牙齿傻笑,笃信缘分的美好结局,一点也不像那些初涉情场的小男生:怯懦、自卑、患得患失。
但他又共享着绝大多数暗恋者的命运,誓要穷其年华,却只能在女孩不知情的背影里,枉自消磨着热血,却用尽了力气。
真正安静的“林月如”,是真正的“王家欣”,她们善良美好,默默地凝望他,默默地奉献,花光了柔情,也用尽了力气。
我知道女权主义者会嗤之以鼻,也知道很多人会笑——呵,多么俗套的桥段。
是啊,我们好像真的见过太多。
不止是林月如,还有相寻梦里路的晏小山,不识张郎是张郎的殷离,至死守护着胡斐的程灵素,追逐了那些年的柯景腾,阿亮学长身后的小水,我们不会忘记少女时代的徐太宇,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寄往海角七号的信笺。
此恨人人有。
即便是这种“同名”的梗,我们也记得那个娴静的少年藤井树,风拂过窗帘轻抚着柏原崇精致的侧脸,他明明暗恋着有相同名字的少女,却至死才被发现那丝宛如春蚕吐出的心意。
我们说自己受够了《同桌的你》、《栀子花开》这些戏码,我们说自己受够了反复堕胎,我们不屑千篇一律的桥段,却反反复复在《那些年》等电影里怅惘若失。
我们发现自己不需要太跌宕曲折的剧情,原来我们只需要一段感情,它可以不用波澜壮阔。
《王家欣》这部电影,其实有戏剧化的处理,不能说十足十的真实。
但是它热忱、真挚,它不需要容纳经天纬地的梦想未来,却一样可以有少年的热血,不需要有绵绵缱绻的亲密接触,却一样可以有少女的温柔。
青春片虽然已经满地都是,但我并不排斥。
曾经面无表情地看过《匆匆那年》,身边的女孩子却泣不成声,她说,“如果再见不能红着脸,是否还能红着眼”,这句歌词,是不是很好?
我说这分明是林夕的一个戏作,如同《北京欢迎你》这种政治任务,不一定赋予真心。
她说那又如何,反正我很感动。
我愕然,这莫非就是陈升唱的那句: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作者与读者,都习惯代入氛围。
想必如此。
我很喜欢电影最后的处理,俊贤与记忆中的“王家欣”不期而遇,他却没有上前相认。
就像九把刀说的那样,可能他喜欢的,只是过去很喜欢她的自己。
这样的故事,很多人屡试不爽,因为观众们需要温习那些无能为力的过去。
这些过去,像一盘棋一样,摆在那里。
而一旦走出电影院,他们仍要逡巡在复杂的社会。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拜拜。
”《晴天》唱到了末尾。
有人问,俊贤和王家欣,是否在一起了?
那不重要了吧?
不重要了。
很多人会说,不要顾着追逐眼前,忘了身边,说不定身边才是你最爱的。
可是白晶晶和紫霞,王家欣和王安欣,究竟谁是挚爱,孰真孰假,梦中叫了谁的名字更多,十年踪迹十年心,谁又能说得清呢?
我们能再三肯定的,永远是那些没有浮出水面的情思,永远是那些无力惦念的徒劳无功吧。
如此而已。
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不然 草木怎么都会循序生长而候鸟都能飞回故乡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所无能为力的不然 日与夜怎么交替得那样快所有的时刻都已错过忧伤蚀我心怀一定有些什么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我藏了一生的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席慕容《如歌的行板》
其实,我爱上一个女生,她叫王家欣但是我和她失去了联络,于是,我从电话簿中找出所有姓王的人….1992年,坪洲少年陈俊贤邂逅了清纯的戏院女售票员阿欣,对她一见钟情。
第二天他再到戏院找她时,发现她已离职。
在那个只有call机,手机尚未普及的前互联网年代,要找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谈何容易。
唯一的线索是女生胸口的名牌“王家欣”,于是俊贤开始了对王家欣的漫漫寻找之路。
1 谁是你的王家欣
倾尽心力寻找一个几乎是陌生人的“爱人“,在精确计算爱情成本的今日,陈俊贤算是亏大了。
而年轻的爱正是因为不计成本而动人,俊贤甚至不在乎找到后她是不是还记得自己。
隔着卷帘门谈给你听的歌,还想为你再唱一遍,仅此而已。
从电台中听到俊贤的寻人,吴千语扮演的王家欣约他见面,只是想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么纯情的傻子。
结识之后,她慢慢被陈俊贤的执着打动,陪着他在整个香港到处寻找他心中的爱人。
他在找王家欣的旅途中,也成了别人的王家欣。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对青春爱恋的所有怀念,并不是因为那个被回忆打磨得愈加完美的“王家欣”,而是那么爱着“王家欣”的自己。
俊贤找了很久很久,才发现一开始就找错了,王家欣的名字原来叫王安欣。
影片中的遍寻不得似乎是因为错了的名字,现实中,我们找不到可能是因为,一开始,我们心中的王家欣就是错的,真实的他\她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让他\她活在青春记忆里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在1995年的公交车上,不论俊贤之前预想了多少次重逢的场景,他也猜不到此刻在公车重遇阿欣的自己,只是静静看着她而已。
他不再是整日弹吉他的坪洲少年,而是在工作中摸爬滚打的地产销售。
青春已逝,幻梦不灭,只要你别撞破这个秘密。
2 错过多少王家欣
太容易找到一个人的今天,我们却不是那么热衷于重建联络,相反,在不断和过去的人和事失去联络。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俊贤通过拨打电话簿中每一个王姓人士的电话来找阿欣,他找到了无数的王家欣,装外教教吉他的王家欣,很久没有case的名侦探王家欣……也遇到了爱上他的王家欣。
王家欣,你在哪里?
其实王家欣就在身边。
因为爱上他的王家欣就在身边,俊贤常常忽略,甚至争吵。
影片的最后,所有叫王家欣的人们在一起聚会,聚会结束时吴千语饰演的王家欣却不见踪影,俊贤追回她了吗?
影片没有给出答案。
但,无论他是否追回,在虚幻的寻找王家欣之旅中,收获过真实的友情和爱,不枉荒唐岁月。
3 你是谁的王家欣
影片开场是梁咏琪饰演的王安欣与“大细路”男友吵架,然后她突然跑到坪洲,想打听自己少女时代认识的一个坪洲纯情男孩陈俊贤。
她慢慢了解了那些她不知道的追寻故事,也感动落泪了。
然后,打电话给她的男友,分手吗?
No, 约晚上吃饭和好。
也许,你也是某个人心中的“王家欣”。
当秘密揭开,你会感恩于过去那些你不知道的坚持与爱,却往往不会沉溺过去,而是对现在和未来更加珍惜。
但求我热心永在赠你在远方的未来王家欣,我将等待,送给生命的最爱 ——————主题曲《给王家欣》
看详细图文关注电影公共号:EVElab很久没有看电影看哭过了这次还是上课偷偷看的最近发现这部片子上院线了改名叫【寻找心中的你】类搞咩啊,港式小清新变成村口偶像剧了?
故事很简单:一个叫陈俊贤的少年在电影院对卖票的女孩一见钟情,简单交谈没来得及留下联系方式,两人就分别了。
陈俊贤知识瞥到女孩的名牌叫王家欣。
俊贤对这个一见钟情只知道两件事:1.她叫王家欣 2.她在电影院工作。
王家欣在香港是个极其普遍的名字,一块广告牌砸下来,能伤着两个王家欣。
陈俊贤再次去电影院的时候,发现阿欣已经不在那里工作了,他们失去了联络于是陈俊贤开始寻找王家欣他给电台发寻人启事打给电话簿上所有姓王的人他没有目的也不曾放弃若大的香港,他找到了无数个王家欣没有等到他要等的,也找到了他要找的他遇到了另一个王家欣有人评价这部片子是港版的我的少男时代故事的确浪漫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一个王家欣或许你也曾是王家欣有着你所不知道的陈俊贤关于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也曾被问相信哪一个我有我自己的先日久生情后一见钟情理论人总是在日久生情,有了对你有特殊意义的人之后才会去回想初次见面时的场景当你在想与他是不是一见钟情的时候你已经日久生情了陈俊贤第一次见到王家欣陪她等巴士的时候他问:“如果末班车开走了,你还等不等”王家欣说:“都等了这么久,要是我一走巴士就来了,那不是很可惜”后来陈俊贤遇到的另一个王家欣她说:“她这么久都不出现,值得你等吗?
”陈俊贤想了一想说:“值得”爱情本不分先来后到正是等待的过程,让你见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我给一些朋友讲过一个故事,我的幼儿园,因为我我上学略早,比同班同学年龄都要略小一些。
大家都不太喜欢跟一个小不点一起玩。
我属于被冷落的小朋友,只有邻座的小男生却对我很友善,虽然他沉默寡言,但幼儿园教的数学、诗词,他都是最厉害的。
现在来讲是学霸男神的存在。
后来男生转学了,幼儿园的毕业照上也没有他的身影。
从此失去联络然后像所有狗血偶像剧的情节一样的 八年后。
听说隔壁班转来了一个成绩牛掰转校生,中考压力下的我也没有多想。
有次交完作业从老师办公室匆忙跑出来撞到了一个拿着实验仪器的同学。
抬头看,是幼儿园同桌熟悉的脸。
之后也听闻了他的名字,跟我们班一个同学同名同姓。
命运就是如此巧合。
这个故事我只给为数不多的人讲过但所有听过的人都会问:“后来呢?
”我们既定地认为所有重逢都要惊天动地电影里的邵叔等了35年再见面,一如往常波澜不惊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心中坚守的热爱,到头来感动的也只是自己每个人都曾有过一个“王家欣”我们都曾守望,不若陈俊贤般勇敢我们都曾努力,不若王家欣般坦荡在遇到陪他等待的另一个王家欣之后再次在公车上见到王家欣陈俊贤没有走过去,只是目送她上车下车他明白他想找到的是爱着王家欣的自己最近看一篇写这部电影的文章有句话我很喜欢:“权衡利弊的之后的人总归不会一见钟情的。
”年轻时爱情的美好,在于它的不计成本值得的等待,在于自身的拼尽全力但求我热心永在,赠你在远方的未来不是巧合,生命中总会出现难以忘记的人命中注定并不唯一另一个王家欣流着泪在电话亭:“你不是要找王家欣吗?
我就是王家欣啊”你要找的风景,最美的或许就在身边我们或许也曾是王家欣高中的时候室友接到另一个学校同学的电话拜托她在我们学校找一个女生,他只知道名字和学校于是只好 朋友托朋友 地找好笑的是问 女孩叫什么名字的时候那头讲的 是我的名字后来我翻老照片的时候发现那个找我的男生是我学前班的同学我生日在班上切蛋糕的照片,他站在我后面笑得很开心看啊,王家欣有这么多你的王家欣你找到了么看到豆瓣有人写:他想回去找白晶晶,却遇到了紫霞那如果末班车开走了,你还等不等?好了不说了,我要去写个剧本叫:【张伟】
负能量到爆炸的三月,我知道四月只会更艰难,更残忍,所以你要尽快调整好自己。
明天18号要上映一部电影,已经提前看过了。
豆瓣的影评里有一句话让我很深刻,你回到过去去找白晶晶,最后遇到了紫霞。
你说,这值得吗。
王家欣,我爱着你,你不爱我,对不对。
王家欣,我在这里,你在哪里。
王家欣,你给我四年时间,我会回来,好不好?
最近有一个朋友说,他好想回到初中去,回到那时候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想这些乱七八糟事。
于是失眠后的某个晚上,我问我自己,我会想回去吗?
我有时候虽然也很讨厌,很想逃避一些东西,可是我并不想回到过去。
那个时候努力又认真的自己啊,我很喜欢,现在想起来都是件骄傲的事啊。
如果现在的我回去,那个自己怕是才要嘲笑我吧。
因为,其实我知道,我经历过比现在差得多的很多时刻,不都过来了吗。
有时候人真的不能过的太脆弱敏感,那样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都会有很强的痛感。
试图让自己麻木一点,迟钝一点,也许心里就会好过一点。
而在这一切之前。
我是那个没有理由的持仓相信股市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人,没有理由的认为自己一定能考上清华的人,没有理由的认为一定能在25岁前买房子的人,只是你们都知道,有些事情虽然没有理由,但是你做到了,更多的事情是,你没有做到,甚至永远不能做到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每一个强大的人,都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现在慢慢发觉,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他妈的无底洞。
于是,只能咬咬冰冷的牙,继续走着,熬过去。
你们都说我很傻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纠结一个问题,这一生,到底应该在乎沿途的风景还是最终的终点和结果。
过程OR 结果 这是个问题,无解的问题。
我是一个在意过程还是在意结果的人。
我知道这个问题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没有结果。
但是,扪心自问,我只要结果,我自认为是那种可以为了结果去牺牲一切过程的人。
李沛,记住,你渡过的一段又一段平凡又无趣的日子里,你能依靠的、最可靠的是意志力,只有它会拉着你抗衡趋易避难的天性,拉着你继续死撑,撑过一次又一次辛苦、笨拙、尴尬、恼羞、急躁、沮丧、失望……很多年以前,我写过一封信给2014年的自己。
http://user.qzone.qq.com/459584719/blog/1271922180给25岁的自己。
当时许下了很多心愿,想看陈奕迅的演唱会,想找个相爱的人,开个自己的公司,想买个自己的房子,想长途旅行去西藏。
后来回看,尽然很多都实现了。
并非愿望太小,实则全力以赴。
那么现在到2019年,剩下不足4年,应该记录下一些什么,给30岁的自己。
让自己有新的目标和方向。
我想去柬埔寨啊,我想换宝马啊,我想有个孩子,我想看五月天的演唱会(几年前买了票没去成),我想开个旧书店,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要重新把天天向上做成你们心目中最好潮店。
四年时间,去做吧,努力去做到。
希望到三十岁的时候再回头,我还能骄傲的说,我二十岁的愿望和梦想,通过努力都实现了。
奋斗的过程,一点都不美好,姿势通常都是难看的,可是我们只有咬咬牙,才能成为走到最后的人。
赤手空拳,也有与这个世界握手和为自己鼓掌的机会。
有人说,人生有很多选择,其实走哪条路都能走到终点,无论何种选择都是正确的,只是走了不同方向的路而已。
走下去,就会有希望。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备好了才下锅。
--《饮食男女》遇上那个人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会爱他一辈子,他已经这么好了,我怎能爱上别人?
然而,岁月会让你知道,一辈子的心愿,真的只是个心愿。
--《饮食男女》
所谓的一见钟情,就是眼前的人完美地契合了你心中的标准,让你一见倾心。
隔着玻璃,男主俊贤(黄又男饰)第一次见到长直发、大眼睛、笑容甜美的女孩。
没有过多的深谈,俊贤就被眼前的女孩所打动,心里暗想:如果可以认识她,那该多好?
也许生活中,不少人可以有过类似的经历,但俊贤幸运又尴尬地得到了第二次见面机会。
被困在电影院的时候,有她寻求帮助解决囧境,有她相伴并倾听夸奖那被嫌弃无数次的吉他独奏,以貌取人的心动上又平添了几分感激和好感。
那次的认识是意外的,那次的离别是匆匆的,以致于俊贤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在电影院工作、工牌上写着“王家欣”。
在没有百度没有人人网的1992年,想要寻找一个只知道姓名的人如同大海捞针。
“一个广告牌掉下来就可以砸死三个王家欣”虽然略显夸张,但“王家欣”这个名字在那个年代的普遍寻常是不言而喻的。
俊贤用尽了所有可以用的办法,比如在电影院蹲守、打电话到电台、在公共场所写名字唱歌曲引起注意、打遍香港所有姓王的电话……心中的王家欣没有寻见,然而寻找的过程是让人感动的,57号王家欣在与俊贤的接触中慢慢了解并喜欢上俊贤……后来的后来,俊贤在公交车上偶遇到心中的他。
众里寻她千百度,寻见时却没了那时的心动,也许发现她并不那么完美,也许发现她不适合自己。
连招呼都没打,这段寻人之旅就悄然结束,就像电影海报上写的“你要揾我揾到几时?
知道揾到你为止”。
多年之后,俊贤心中的王家欣,也就是现实中的王安欣听到俊贤为她写的歌,去坪洲寻觅“家安园”,了解俊贤的故事。
想必她是开心和感动的,然而刚好丈夫吵架的她并没有哭喊懊悔假如可以和俊贤在一起就好。
强烈的对比是无奈和徒劳的,这是我不愿也害怕见到的结局,所幸结局并不是如此。
结局是王安欣拨通丈夫的电话,关心丈夫今天骑行几公里,说自己还生气,约丈夫吃饭叫她哄自己。
世界这么大,为何我们会相遇?
世界那么大,珍惜眼前的ta吧。
相遇本属奇迹,相爱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假如你等了很久,你还会不会继续等?
这是《寻找心中的你--王家欣》讲到的另一个命题。
反正都等了这么久,说不定下一秒就出现了,如果我没等到下一秒那是不很亏很傻?
而且等待的过程也可以很有趣。
但是人生有多少个三年、三十年?
在我看来,等待也要设定期限,跟自己说好期限前静候,期限后再见也不悔。
实在中意这部电影了!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那种单纯的傻,在当今移动互联网的世代,已经完全地丢失了。
现在人与人之间只是隔着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但是心灵之间的距离却更远了。
看此片多次感动得热泪盈眶,主要是那种对明确目标的坚持的过程。
全心付出地投入,去追求那个自己觉得很有意义的目标,那就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幸福的公式就是开心加上意义,追逐目标的过程就是一个既有意义又开心的过程。
如果搭上一个缺陷悲情的结果,就是这种完美的浪漫效果了。
王安欣代表着我们心中最完美的那个她,很唯美,但往往都只是一个虚无的追求。
越找不到、越见不到她,心中的那个她就永远是那么的完美,无论几时想起,都是那么的心动。
但是,这个她,万一真有那么一天你碰到了,却可能并没有勇气和决心去和她产生实际的接触,因为很有可能一伸手,这个梦就会破灭。
王家欣代表着一些实实在在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的那个她。
我相信现实中绝大部分的俊贤,都可能会被这个既美丽又愿为自己的追求已无条件付出的女人而感动。
也许这个她并不是心中那个完美的她,但另一半能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而共同投入,是一种更有意义的幸福。
联想最近自己的萎靡状态,就是缺少一个可以付出一切努力去追求的目标。
爱情上结婚了就只有家庭的好好经营。
事业上一潭死水,每天在为如何做最少的事而思考。
兴趣上,旅行开始成为负担,其他方面找不到真正的乐趣所在,或者一松弛下来,兴趣就暂时性的消失,又要等待下一次的循环。
寻找心中那些自己真的觉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半夜看哭了的小清新电影。
很有《心动》的感觉,可能是由于同样描述青春,可能是同样的过去与现在不同时间段的穿插情节,也可能是因为都有gigi。
一眼爱上的初恋,豁出整个生命般地寻找。
不知道他是真的爱上了她,还是爱上了这种爱的感觉。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王家欣,她可以是编剧可以是导演可以是演员可以是anybody(片头的设置很有意思)… 在寻找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事成全了几段情。
渐渐长大,他离开了那个小小的坪州,与许多人的循规蹈矩的人生道路一样,脚踏实地成为地产经纪。
(他曾经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去了哪里?
)而偏偏在放弃寻找的许久之后,他在巴士上见到了她,眼睁睁看着她离开,内心是遗憾还是对旧日时光的回忆?
这就是成长的阵痛吧。
还原90年代的港片色彩有一种日薄西山的美。
很喜欢。
男主在戏院对买票小妹一见钟情,第二天返回表白却发现小妹离职,男主记得小妹教王家欣,通过电台和卖艺寻找王家欣,不巧被女主王家欣注意,女主从对男主不理解到理解,在帮男主过程中爱上男主,男主却执意找王家欣,期间二人结识很多王家欣,并帮戏院大爷找到初恋,后来发现男主记错名字,是王安心,男主伤心,女主表白被拒后伤心离去。
后男主姐姐恋爱准备出国,希望二人和好,女主为男主举办王家欣联谊会,男主登台献唱,女主伤心离开,男主去追寻女主不得。
几年后,男主在公交车上再次遇到卖票小妹,却没了当年的感觉。
旁白适时插入:追到什么时候 就是追到见到为止。
就此为止了。
以梁咏琪扮演的买票小妹寻找男主为回忆的线索,最终没有找到男主。
从当年聚会最后的合影来看应该是男主与女主在一起了。
同样主打情怀,叶念堔的十月初五的月光简直荒废了一群这么好的cast和剧本。
《王家欣》这部片子让我真正觉得好的电影在于有个能打动人心的剧本,而不是看cast有多么浩大。
虽然剧情主题有点幼稚,但是片中的那群街坊的情怀,亲人的关心,男主的执着,无不让人心中有感觉,现今网络年代,还会有多少这样的“情”?
从结尾处来说,比我的少女时代更好,而电影院那段梗,实在太感人。
男主角一笑就想给他五十个电炮,这么痴情的二逼估计这个社会还有。
一见钟情不如日久生情的好,看清楚谁才是对你最好的,谁才是最爱你的,也是你值得爱的。
为什么这么多年后,黄又南还是少年郎模样?
好蠢好蠢好蠢。
小清新港片,有些部分拿捏的不错,怀旧感也比较到位,青春与怀念的情绪拿捏的不错,选黄又南是个挺正确的选择,吴千语就麻麻地
港台虽未去过,但人与人之间的和善从影视中可见,大陆人之间却更多是小心翼翼的客气。
中规中矩吧,演员演技有点差
故事刨去细节整体还行,可惜导演不会拍,演员也不会演。
表现力差,好故事,但拍出来难看,看着难受。
片名还是《王家欣》好些
1、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沈佳宜”,影片表达的是“人人都可能是王家欣”,如片头字幕可见一斑;2、很傻很天真的寻人启事,不觉得矫情,倒觉得单纯幼稚得可爱;3、“王家欣”成为一种情感寄托的符号,能不能找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的风景;4、通讯不便的年代,有多少爱还在等待。
2.5,剧情一般,绍叔那条线带给我的感动比主线更多。但是气氛还不错,有种台湾小清新的感觉,还略微地带有一点对于逝去时代的怀念。这样的故事设定我在国产片里见过,那部电影叫做《追爱总动员》。女主角很美,而且全程一直都怕她撕下面皮说“其实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看的很不舒服。。
用尽了力气去寻找的,有的时候找不到更好。只是不要因为寻找,而错过了眼前。
怀旧小清新
正如主题曲《给王家欣》的歌词一样:我想一直相信爱。
娓娓道来的《寻找心中的你》,电影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香港坪洲的聚焦,呈现出了香港这座城质朴清 新的另一面,而那执拗的纯情,阴差阳错的爱恋,诚然有着对青春爱情的追忆,珍视当下的告解,但在指导和演技上却显得太过平庸,并没能有以为人共鸣的惊艳。
下午连着看了两部前任2和3。丝毫没有打动到我!晚上看了这部片,才真的感动。多少人在追寻心中的王安欣的路上错过了王家欣!结尾没有看到俊贤和家欣,但是我想大家都愿意相信他们在一起吧。
片尾字幕一開始寫「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臨近結束又冒出一句「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我就不明白編導毛意思了?…電影拍得中規中矩,回憶的切入略顯生硬,起初配樂也鋪得太滿,而且少有心儀的旋律,主題曲於我也不甚滿意!本是癡情純真的戀愛,無奈男主笑得刻意導致造型猥瑣化……